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

4.1 日本车辆法规体系

4.1.1标准概况

日本是由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来加入ISO,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就600个左右的汽车相关ISO标准,由JISC委托,(株)汽车技术协会对国际标准原方案进行国内审议,提出意见和代替方案,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对应。

日本的国家标准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按产业领域分为19个部门,根据工业标准化法,经JISC审议,由主管大臣制定。与汽车相关的JISC大部分属于D部门,到2004年3月约制定了340个JIS标准。

和汽车相关的JIS原始方案,以汽车技术会为首,(株)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会,(株)日本汽车车体工业会,(株)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日本汽车机械器具工业会等多个团体分担完成。

此外在日本,汽车技术会的标准会议(JASO:Japanese Automobile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上,以汽车相关的技术以及材料,零件和设备的标准化为目的,到2004年3月发行了大约380个汽车标准(Japan Automobile Standards)。

4.1.2日本的相关汽车法规

有关汽车构造的基本法律参见图3-1。

图4-1 日本汽车构造的法律体系

《道路运送车辆法》规定了车辆的登录,点检,整备,构造基准,检查(包括认证,召回)。本法规定了车辆行驶的基本事项,车辆所有人(客户)有遵守义务。此点不同于欧美国家制造规定生产企业有遵守义务。

另外,为实施此法律,且大体上以「命令(政令、省令、通达)」和「告示」区分的法令来构成的,涉及范围广且杂。

法律:根据目的规定其要件,制定需得到国会认可,效力仅次于宪法。通过公报公布。

政令:法律实施时,内阁制定的命令。通过公报公布。

省令:明确具体的技术要件(限值,适用方法等),各省大臣实施行政事项时的命令,通过公报公布。

通达:作为对省令的补充,对技术要件加以解释及规定具体的试验方法。由行政官厅的局长/部长/课长对相关机关下达的通知,指示。不发行公报。

和汽车相关的法令等(法律和命令)的种类参见表4-1。

表4-1 日本汽车相关法令等的种类

「道路运送车辆法」中,规定了以确保和汽车有关的安全性、公害防止为目的,要符合“「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以下称为「保安基准」。)

保安基准中,有以定性的表述内容进行的规定,为了补充此基准「基于保安基准规定的技术基准的其他的保安基准的细节」、各种「试验法」等由国土交通省以「告示」「通达」的形式发布的。保安基准及其他的关联法规的关系图参见图4-2。

图4-2 基准体系

4.1.3安全相关的法规和动向

1.法规构成

日本的和汽车构造?装置相关的法规为「道路运送车辆法」,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参见表4-2)。

表4-2 道路运送车辆法的构成

车辆构造法「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以下称为保安基准)」中仅规定了基准的适用范围、装备要求等基本要件,构造?装置性能等的细节在「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的细节规定告示(以

下称为告示)」中加以规定。告示的第1节至第3节做了分类,作为汽车种类的适用对象。(参见表3-3)

表0-1 告示的分类

对此,管辖政府机关会适当地结合个别细节发行通达。

在现行保安基准的体系中,以每个装置的基准的明确化为目的在2002年进行了整理。

1998年11月正式加盟了联合国的1958年协定,就分阶段采用现行的ECE规则将之作为本国法规编入保安基准、告示等有关法规,国内的用于装置型式指定取得的「装置型式指定基准」作为基准被规定。由此,日欧之间的互认体系成为可能。

2.安全法规项目的概要、特征

安全法规,详细地规定了每种装置、每个部位(例:最小回转半径、转向机构、接地部位和接地压、前照灯、前雾灯等),和4轮汽车有关的保安基准多达50多项。

这些保安基准再加上「告示」、「通达」等任意等级的法规,进行组合均可视为一个要件。且随着日本的1958年协定,1998年协定的加盟,必须在汽车使用状态?道路环境等方面,阶段性地和国际基准进行调和。

另外,对于搭载采用了提高安全性、便利性的先进汽车技术的装置,制定了在保安或公害防止方面无障碍的「汽车技术指南」,以便能够顺畅的推广普及汽车技术。

上述的1958年协定的加盟除了推进了基准的调和,交通事故的实际状态?汽车使用状态?技术开发?各国汽车安全基准动向并根据国土交通大臣的咨询机构运输技术审议会报告的汽车安全基准扩充的强化目标,今后将逐步整理、充实。

(运输技术审议会的报告(1999年6月))政府提出了在2010年将减少1200名死者的目标。

因此,正面偏置碰撞、行人保护等重点的死伤事故多发领域的法规的制定?改正的检讨将称为焦点。(※关于步行车保护,在检讨完成时,已经发布了法规。)

4.1.4日本的环境公害相关法规

环境相关法规是以「环境基本法」为基础,「大气污染防止法」,「噪声限制法」规定了排放、噪声的发生源对策以及汽车环境对策所必须的措施。发生源对策是由环境大臣决定允许限度

(告示),国土交通大臣根据道路运送车辆法的命令(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的改订),规定允许限度。环境相关法规的体系图参见图4-3。

图4-3 汽车环境相关法规的体系

环境相关法规的概要和动向

1)噪声

保安基准的第30条规定了车辆噪声。昭和46年(1971年)制定以来,经数次强化修改,现在执行的是叫做平成10~13年规定(1998年~2001年)的版本。有3种噪声规定。

加速行使噪声限值是在20米的测试区域内车辆全加速通过时,在中央10米处,距车辆行驶路线左侧7.5米处,且离地1.2米高的地方放置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值。驶入测试区域时的速度,手动档车应为发动机转速峰值的3/4时发动机转速的车速或低于50km/h的车速,自动档车应为在平坦路面行驶时的最高车速的3/4或低于50km/h的车速。

靠近排气管噪声是指在排气出口的45°方向上的0.5m处,较排气口高度高0.2m的任意方位处安放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值。从处于发动机转速峰值3/4时的发动机转速到节气门关闭状态之间,测得的最大噪声值。

稳定行驶噪声是在20米的测试区域内,以处于发动机转速峰值的60%时的发动机转速的车速或低于50km/h的车速通过时,区域中央(10m处)的行驶路线左侧7.5米,且离地1.2米高处放置的面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值。在检测场除试验车辆以外发出的声音(背景等级)被称为

暗噪声,测试路面、试验时使用的档位、测试次数、公式噪声值的确定方法等详细的测试条件和判定方法均被明确规定,保证测试结果的正确公证性。

以2005年现行规定等级为例,乘用车的加速噪声值为76dB(A), 靠近排气管噪声值为96dB (A), 稳定行驶噪声值为72dB(A),车辆总重量在3.5吨以下的卡车的各种噪声限值为:76dB (A)、96dB(A)、74dB(A)。

2)排放

1966年(昭和41年),汽车排放规定开始以来,经数次强化,规定的项目有所增加。2000年以后的汽油车和2002年以后的柴油车执行的是称为新短期规定的强化限制,2005年以后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将要满足被称为新长期规定的强化限值。作为将来的规定,终极新长期规定限值的讨论已经开始了。

试验行驶循环分为发动机暖机后测量排放的10?15工况(热启动试验)和发动机在冷态行驶时测量排放的11工况(冷启动试验)。新长期规定实施后从2008年起将采用增加加减速的新试验工况(CD34:瞬态工况)。2011年后就完全使用CD34工况了。大型柴油车的试验由原来的D13工况变为大型瞬态工况。

在新短期规定中要求满足10?15工况和11工况各自的要求。现行的新长期规定中,对总重量在3.5吨以下的车辆,则要求对上面提到的热启动试验和冷启动试验的结果,结合指定的重量匹配系数来计算排放量,以确定满足限值规定。(10?15工况排放*热启动重量系数+11工况排放*冷启动重量系数≤排放限值)

对于超过3.5吨的大型柴油车,则应满足热启动试验大型瞬态工况的限值的要求。

上述内容,排气管排放外,还有燃料蒸发HC规定,排放控制装置故障自诊装置(OBD)装配要求的规定。

3)油耗

1993年的能源节省法公布了2000年时的厂家油耗基准目标后,油耗基准目标不断被追加或修改。2003年的卡车油耗基准目标是1996年公布的。1998年确定了2010年时的汽油车油耗目标值(称作2010年油耗)既现在的基准目标值。且,1999年公布了柴油车在2005年时的油耗目标值。油耗的测定是通过排放试验工况10?15工况进行的。

目标油耗值是根据车型和车重,按不同的油耗车辆区分来确定。厂家需要按各个油耗车辆区分,在销售台数上举一个油耗目标值的例子:汽油乘用车根据重量区分被划分在21.2km/L~6.4km/L 的范围里。汽油卡车根据重量区分,AT车被定在18.9km/L~10.3km/L的范围内,MT车被定在20.2km/L~9.3km/L的范围内。柴油乘用车根据重量区分被划分在18.9km/L~8.7km/L的范围内。

近年来,厂家油耗的进一步改善,2010年油耗规定既终极2010年油耗目标的讨论已经开展。

4)循环再利用?环境有害物质

日本的循环再利用相关法规是根据「环境基本法」及「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制定的。

(1)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1991年10月实施,通常所说的循环再利用法要求汽车设计时有义务遵从「材料?构造?分类方法?处理相关的安全确保」及其「事前评价和记录」的规定。2002年6月,同一法规被修订,增加提高了循环再利用的要求,且新规定了提高再利用性和削减性的要求。

(2)报废汽车的循环再利用?提议权

1997年5月,通产省(现经济产业省)为了进一步推进报废汽车的循环再利用和适当的处理,制定?宣布了「提议权」。它不是法规,而是在准法规上要求汽车制造业者有义务达成和「循环再利用向上,环境有害物质使用量减少,碎屑粉尘的掩埋处理容量削减」有关的目标值。

(3)报废汽车再生资源化等的有关法律

2005年1月实施,通常所说的循环再利用法在①循环再利用?适当处理的推动②掩埋处理量的尽可能小化③防止不法丢弃这三点要求报废汽车达到的目标。汽车厂家对指定的三种部品(氟?气囊?碎屑粉尘)的回收、以及适当处理和再生资源化持有义务。

(4)汽车工业协会的自主搭配

a 环境有害物质的削减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以下,自工会),按照1998年2月发表的「循环再利用?提议权自主行动计划」来配合环境有害物质的削减。2002年12月,自工会公布了更高的削减目标,替代技术的研发,并推进的先进技术的采用。削减对象为「铅?水银?镉?六价铬」这4种物质。

b 降低车内空间VOC

对于厚生劳动省制定的车内空间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室内浓度指导值(13物质),自工会表示从2007年起销售的新型车需要满足指导值,展开削减活动。

4.1.5日本相关政府部门及责任

1.政府部门

国土交通省自动车交通局技术安全部

技术企画课(19名):制定,改订相关安全技术基准

环境课(13名):制定,改订相关环境,节能技术基准

审查课(18名):指定汽车,装置(认可),召回,车辆指定行政全体

ECE的采用,最终由国土交通省大臣〈省令〉决定,手续为外务省。

2.试验机关

交通安全环境研究所

自动车审查部(46名)

实施相关型式认证汽车,装置的试验

受国土交通省委托进行试验,费用由国家负责。

4.2 车辆型式认证

4.2.1型式指定制度

在日本,将从监督政府机关获取认可称为「型式指定」,其基准为基本分为「装置指定基准」和「技术基准」。二者的性能基准虽然相同,对于和ECE规则一致的装置指定,技术基准仅是在日本国内销售的条件,有很多的要求被放宽或省略(认可的流程可参见图4-4)。

日本的汽车认证制度总体上来讲与欧洲一样,是型式认证制度,但也很有特色。之所以有特色,是因为它的认证体系由《汽车型式指定制度》、《新型汽车申报制度》、《进口汽车特别管理制度》三个认证制度组成,三者差异如表4-4所示。根据这些制度,汽车制造商在新型车的生产和销售之前要预先向运输省提出申请以接受检查。

其中,《型式指定制度》以国产、进口车中的批量生产车为其对象,对具有同一构造装置、性能,并且大量生产的汽车进行检查。

《新型汽车申报制度》主要适用于大型商用车,针对的是型式多样而生产数量不是特别多的车型,如大型卡车、公共汽车等。

《进口汽车特别管理制度》针对数量有限的外国产乘用车,为提高认证速度而采用的替代型认证制度,适用于每年向日本进口数量在2,000辆以下的个别车型的认证。已经通过型式批准的车辆,可以不再提供样车,而只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在一个月之内交付。为促进进口车的推广,力求简化认证手续、提高认证速度。

图4-4 型式指定制度

表4-4 日本型式认证制度差异比较表

代表日本型式认证制度特点的应该是《型式指定制度》,这是一种适用于国产及进口车中批量销售车型的型式认证制度。经过对样车(1辆)和申请厂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后,在提出申请后的两个月之内完成型式认证。对于通过型式认证的车辆,只需由厂商进行整车的抽样检查,以后再进行检查时,无须提交现车。对于进口车,因为需要在国外实施样车的认证,所以需要向国外派遣审核员,或采纳指定国外审核机构的测试结果。该制度审查的项目主要有:

一、汽车是否符合安全基准(车辆的尺寸、重量、车体的强度、各装置的机能、排气量、噪声大小等等)。

二、汽车的均一共同性(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体制)。

三、汽车成车后的检查体制等。

以上的检验合格后,制造商才能拿到该车型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但获得型式认证后,还要由运输省进行“初始检查”,目的是保证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车都要达标。达标后的车辆依法注册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但如果投放市场的车辆与检验时的配备不同,顾客可以投诉。企业没有必须取得型式指定的义务(法律上规定“可取得”)。但企业取得型式指定,代替客户履行安全基准要求,将会减轻客户负担(见图4-5)。

图4-5 日本汽车型式指定制度

4.2.2型式认证程序

程序及认证时间见图4-6。

图4-6 认证时间

申请及试验内容见表4-5。

表4-5 申请及试验内容

申请→(实车试验及书面的适合性审查,品质管理体制书面审查)→认可〈自申请至认可2个月(行政手续法),认可费用:车辆42万日元/型式,装置5万日元/型式〉(认可后由交通大臣书面通知申请者,并通过官报公布)

4.2.3型式认证制度的合理化与特别管理的相互认可

随着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旨在对各国自行制定的机动车辆安全及环境标准进行国际协调,并在进出口国之间建立互相承认对方国家认证的相互认可制度,ECE于1958年3月20日在日内瓦制定了《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装备和部件并相互承认此批准的协定书》(简称《1958年协定书》,于1959年6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多边框架协定书,旨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对汽车产品制定、实施统一汽车技术法规(即ECE法规),并开展统一的型式认证,便利汽车贸易与技术交流。

任何一个《1958年协定书》的缔约国都有权对所申请的汽车产品在按相应的ECE法规进行型式试验后,证明其满足相应的ECE法规要求,且在厂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令人满意的措施

以保证所有产品与通过型式试验的样品具有一致性的条件下,对该产品批准型式认证,并颁发批准标志和批准通知书。批准标志由汽车产品的制造厂家粘贴或刻印在同一型式的每一汽车产品上,批准通知书由批准该产品的缔约国负责送交其他所有采用ECE法规的《1958年协定书》缔约国。这些国家有义务承认该汽车产品已获得的ECE型式批准,在该产品进入其市场时无需重新进行型式认证。对某一汽车产品颁发型式认证批准的缔约国,要始终负责该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控制,可在任何时候对其进行验证和审查。

通过UN/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车辆法规论坛(旧WP29)得以确立。日本在1998年加入了ECE《1958年协定书》,现正处在依次将ECE规定导入本国的法规过程中。同时,引进了符合装备通用化要求的装备型式批准制度。对于其它协定书缔约国已进行认证的装备及部件,免于执行日本国内的审核程序,并且在该装备被安装使用在其它车型时,也不对该装备进行重复审核。

图4-7 汽车的型式指定制度的合理化和关于汽车装置互认

此外,日本因为有相应的召回制度。日本的汽车召回制度是在1969年对汽车型式指定规制(运输省令)的一部分做修改后开始实施的。

设立该制度的背景主要有,在汽车普及化初期的4O年代初,缺陷车问题作为社会问题引起关注。另外,在更早将召回制度化的美国,明确了公开宣布的作法给回收带来的好效果。1994 年,为了明确汽车厂家等的责任范围,在道路运送车辆法中做了规定。

日本的汽车召回是指同一种车型一定范围的汽车。如果认为其结构、装置或性能有可能不能满足确保安全及防止公害标准《道路运输车辆的保安基准》(运输省令的规定。以下简称《保安基准》)的规定,而该结果是由设计或制造过程中造成的。对于这种销售后的汽车,为了使其能够满足保安基准施行必要的改善措施,称为召回。这时,汽车生产厂家等机构要事先将不满足规定的状况、原因、改善措施的内容等向运输大臣提出申报。

召回制度实施的目的在于提前防止交通事故、故障和公害的发生,而这些是由于整车保障安全和防止公害方面的结构、装置在设计或制造方面的不良造成的。整车的结构、装置由于设计或制造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发生不良现象时,制造(进口)、销售该车的汽车生产厂家等为了改进这种结构和装置,要提前向运输大臣提出召回申报, 并通知用户。用户可以免费得到对汽车的改进修理,继续安心使用。

同一车型一定范围的汽车根据事故多发等现象,认为其结构、装置或性能有可能不满足保安基准,而其原因是由设计或制造过程中造成的。这种情况,运输大臣可以向汽车厂家提出实施必要的改善措施的劝告(召回劝告)。如果汽车厂家不听从劝告,会被公布出来。

另外,提出召回申报后,汽车生产厂家等有义务通知用户不良现象的内容,并采取措施尽快改善。没有申报召回就在市场上实施改善措施,作为「所谓隐瞒召回」。依据法律要予以处罚(罚款:最高额 100 万日元)。

现在,实施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同时,欧盟各国也准备开始实施。日本和实施召回制度的其他各国就召回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期的交流。

4.3 环保节能要求

4.3.1 日本机动车辆节能环保要求简介

日本是世界上第2大汽车生产国,从1966年起开始控制汽车排放污染,对新车进行4工况检测,规定控制CO小于3%,1969年加严到2.5%;1971年规定小型车CO小于1.5%,轻型车CO 小于3%;1973年采用10工况法,增加HC和NOx作为排放控制指标;1986年对柴油轿车排放进行控制,对在用车实施定期车检法规;1991年起新车采用10.15工况法试验,排放限值不变;1993年开始对所有柴油车排放进行控制。

日本汽车排放法规限值有最高值和平均值2种,每一辆车的排放量不得超过最高值,平均值指每一季度测得的各辆车的平均值不得超过排放法规规定的平均值限值。

日本的油耗基准是秉承1979年6月制定的以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为目的「和能源使用的合理化相关的法律」,1993年1月通产省(现经济产业省)、运输省(现国土交通省)对汽油乘用车(10人以下),1996年3月对汽油货车(车辆总重在2.5吨以下),1999年4月对柴油乘用车?货车(车辆总重在2.5吨以下),且2003年7月对LP乘用车公布了油耗的目标值。汽油、LP车于2010年,柴油车于2005年,定为达成目标的年度。

4.3.2 低油耗?低排放车认定制度

1.低油耗、低排放车的普及制度

对于汽车来说,提高油耗性能和降低排放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很难同时实现低油耗和低排放,但这些都是与地球变暖对策和大气环境改善等相关的重要课题。日本政府实行“低排放车认证制度”(具体规定见图4-8)和“超低PM排放柴油车认证制度”(见图4-9),对那些在最新限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NOx和PM排放的汽车进行认证。同时,为促进对油耗性能的了解,对达到油耗标准的汽车张贴标志(见图4-10)。此外,还实施机动车绿色税制(见图4-11),以促进低油耗、低排放车的普及。

图4-7 低排放车认证制度

图4-8 超低PM排放柴油车认证制度

图4-9 油耗性能相关车身标志

图4-10 机动车绿色税制优惠车

2.针对低油耗车等实行的普及促进税制

作为防止地球变暖措施的一个环节,并从尽快普及低油耗车及清洁能源车的需要出发,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都希望扩大各项税收减免措施。2005年实施了如下税收减免政策(见图4-12),促进低公害车普及。

图4-11 机动车相关税负减免率

注1:新低尾气排放认证车(新☆☆☆☆):将2005年尾气排放限值降低75%的机动车。(新☆☆☆):将2005年尾气排放标准降低50%的机动车。

注2:车辆范围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

本制度旨在通过减轻和加重课税来达到税收平衡,因此除上述减免措施外,还设有加重课税措施,规定对于自新车注册起经过11年的柴油车、经过13年的汽油车和LPG车,加征10%的机动车辆税。

第2章电子签名法与电子认证服务法律制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第2章电子签名法与电子认证服务法律制度 目的要求:能够分析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能够分析电子证据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把握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服务法律法规;理解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组织教学:点名考勤;复习;引入新课;讲解理论知识;实例演示;指导学生练习;总结 总结复习导入新课: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有哪些? 提问: 1、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方式的区别,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2、电子商务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3、电子商务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教学手段:讲授、多媒体;媒介:教材 授课内容: 案例A: 原告:史文权——互联网用户,下载安装了百度搜索伴侣软件,并正常使用,其直接与 百度网站结合使用,并在IE工具栏内有明确的图标和菜单指示。过了几日,原告在浏览部 分网站时,被提示安装了“网络实名软件”。但是安装后,发现电脑中缘由的百度搜索伴侣 软件、IE工具栏中的百度搜索伴侣图标和菜单被非法删除。在重新中,又发现下载和安装 受到了网络实名软件的屏蔽,最后安装失败。原告申请北京市公证处对此进行网络证据保全。 网络实名软件来源于“3721”网站,属于国风因特公司和三七二一公司。该软件得到了该公司的技术支持。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此行为侵犯了原告对相关软件的合法使用权; 该软件并未对侵权功能作出详尽的说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屏蔽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构成强制交易行为;非法监视用户上网行为,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最后,法院判决如下: 1.该公司停止侵权行为; 2.该公司对原告作书面赔礼道歉; 3.该公司对原告赔偿经济损失1000元; 4.该公司必须承担原告的全部诉讼费用。 案例引入: 教师:我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贴子:“网络购物维权让我疲惫不堪”、“网络维权如

房地产法律制度教学大纲,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

房地产法律制度教学大纲,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 房地产法律制度教学大纲 10级高职《房地产法律制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1326总学分:4学分 RealestatelawSystem 课程性质: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学掌握房地产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 能据此分析解决房地产开发、交易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促使房地产健康发展。 适用专业:适应各种不同需要的优秀人才。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4学分。 教材:王世涛主编《房地产法律制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年版。 参考书目: 1.赵红梅,房地产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董藩,房地产经济概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该课程以讲授房地产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体现房地产法法学本

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密切联系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来阐明房地产法的一系列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房地产法的基本原理、具体的各项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房地产法实务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房地产法概述 了解.房地产、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对房地产关系实行法律调整的必要性;掌握房地产法的概念、体系和基本原则;认识房地产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第二章房地产管理体制 了解我国房地产管理体制的沿革;掌握我国现行房地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第三章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了解土地管理法的概念,土地法律关系,土地管理法的渊源和效力以及土地管理法基本内容;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掌握土地所有权制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有关内容,掌握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和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的内容要点。 第四章城市房地产权属及其管理法律制度 掌握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住房部分产权和房地产相邻权等有关概念和内容;掌握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概念、功能、效力,房产权属登记和地产权属登记的内容;了解城市公有房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特征分析 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 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1985年6月至1987午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人新的国际化时代。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指出,这次改善课程的标准是:“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行动能力、谋求教育的质的飞跃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面向21世纪,培养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重视国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个性教育,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忍不拔的人。”可见,这次报告,作为70年代初开始的人本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仍强调双基教育,强调人本化、国际化和创造性。 此后,直到1998年,日本又出台了新的课程计划,对课程构成和授课时数作了新的调整,既使课程更实用、灵活、富于弹性,同时又为适应五天工作制及减轻学生负担之需要,平均每周减少了两课时。 二、新《学习指导要纲》的正式实施 2002年,修订后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新《学习指导要领》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过渡期,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能否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尤其是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和削减1/3教学内容的新规定,在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之间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人们关注和担心的焦点是新《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而大幅度削减了教学内容,同时实行每

产品宣传法律法规汇总及指导建议0316说课材料

产品广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汇总 本汇总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汇总罗列,如有新增法律法规还应按新增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一、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二、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 )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二 )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三 )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四 )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六 )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 (七 )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八 )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九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三、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四、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限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广告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五、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六、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 七、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八、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九、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十、在广告经营活动中,禁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十一、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 十二、广告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不得刊播、设置、张帖:(一)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二)损害我国民族尊严的;(三)有中国旗、国徽、国歌标志、国歌音响的;(四)有反动、淫秽、迷信、荒诞内容的;(五)弄虚作假的;(六)贬低同类产品的。 十三、化妆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十四、广告客户申请发布化妆品广告,必须持有下列证明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四)美容类化妆品,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化妆品检测站(中心)或者卫生防疫站出具的检验合格的证明; (五)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持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批准文号; (六)化妆品如宣称为科技成果的,必须持有省级以上轻工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科技成果鉴定

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

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 司荫贞《比较教育研究》199902 【内容提要】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日本政府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中小学教育及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育/终生学习/教育内容/课程改革 为迎接新世纪,日本正在构建富有活力的教育体制,即终生学习体制,以创建有创造力和高度文明的社会,造就具有积极的生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国民。因而,日本文部省调动社会各界从多角度、广泛的视野和长远的展望对教育进行了研讨,召开了系列教育审议会。中央教育审议会、终生学习审议会、大学审议会、学术审议会、课程审议会等相继做了咨询报告。文部省和其他各省厅协力合作,参与了《社会经济结构改革计划》、《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等政府计划的制定。 为了推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1995年4月,召开了第15 期中央教育审议会,进行了《展望21世纪日本教育》的咨询,就今后教育的应有状况及学校、家庭、社区的作用与协力合作,教育如何适应每个人的能力与性向,学校间的衔接,教育对国际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等社会变化的适应等问题提出了建议。1996年7月,又对上述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审议,并提出了总结报告。 早在1990年,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就曾对"终生学习基础的完备"问题提出了咨询报告,就振兴终生学习的基本思想,如何推进终生学习体制等提出了建议。1992年该审议会曾提出"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体制诸方面的改革"的咨询报告,就高中发展学生个性、评价标准、入学考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终生学习审议会,在1992年就"适应今后社会动向振兴终生学习的方针政策",1996年4月,就"充实社区终生学习机会的措施"先后进行了咨询,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大学审议会也对大学改革的有关课题,诸如研究生院制度的灵活化、大学教育与学位制度的改善、高等教育计划的完善、招生制度改革等进行了审议。 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97年11月17日发表了有关课程调研的中间报告,对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上述各咨询报告为日本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本思路。综观咨询报告,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旨在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与行动、妥善处理问题、克己自律、善与他人协调,以及迅速准确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从教育整体来看,其目标是构建终生学习体制,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环境;强调中小学立足于新的学力观,以培养"生存能力"为基础,从灌输知识的教育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课程改革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故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学校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在轻松愉快中发展个性培养生存能力和使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的原则下,进行了课程改革。

日本法律发展史

法学院本科生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外国法制史》课程期中作业 论日本法律制度的发展史 摘要:日本法律制度发展至今,已成为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有机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虽然,对日本法属于何种法系定位问题尚有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法在进行法津移植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从日本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轨迹看,其主要经历了古代封建法律制度确立时期、近代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律制度的变化时期及当代日本法律制度的完善时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又有其时代特点。 关键词:日本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治维新 一、中为己用——以中华法系为基础的古代封建法律制度 综观日本古代封建时期的法律制度,从体系到内容都深受中国封建法律制度及其法律文化的影响。日本在7世纪以前没有系统的政治法律制度,公元645年开始的大化革新,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此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 日本封建法律制度以隋、唐法律为模式,表现为推行律令制,进行以律、令、格、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法典编纂工作。公元701年颁布的第一部日本成文法典《大宝律令》,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本,是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公元1192年日本进入了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治”时期,1232年,镰仓幕府颁布《御成败式目》(又称为《贞永式目》),该法继承了《养老律令》的法律原则,又较多地吸收了武家的社会生活习惯,是武家所有法律的基础。 当然,日本对中国唐朝的法律制度也并非完全是生搬硬套的移植,也存在着继受中的变通,如日本,神祗是其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部分,为了保留神祗思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实施指南及相关法律法规选编(第二版)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实施指南与释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化妆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化妆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化妆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本规定所称化妆品标识是指用以表示化妆品名称、品质、功效、使用方法、生产和销售者信息等有关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释义]本条是有关于化妆品和化妆品标识定义的规定 一、关于化妆品的定义 本次规定的化妆品定义与以往监管工作中的化妆品定义以及国家标准中的定义相比,将牙膏、漱口水等口腔清洁护理用品,以及香皂、浴液、洗手液等清洁产品纳入到化妆品的范畴,对其进行监管。 本条在规定化妆品定义的同时,也概括了化妆品的使用目的和主要作用,具体如下: 1.清洁作用指去除面部、体表、指趾甲、毛发、口唇、口腔、牙齿等的污垢和异味,以达到清洁和消除不良气味的目的。起清洁作用的化妆品包括:卸妆霜(乳、水、啫喱)、磨砂膏、香波、洗面奶、浴液、洗手液、香皂、牙膏和漱口水等。 2.保养作用指对面部、体表、毛发、牙齿等部位进行护理和滋养,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损伤、保持肌肤柔润光滑,使头发顺滑光泽,延缓肌肤衰老等,起保养作用的化妆品,包括:各种润肤膏、霜、乳、局油膏、精华素等。 3.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作用是指美化、修饰面部,体表及毛发、牙齿,或者改善人体气味,散发香气,以达到增强魅力的作用。包括各类彩妆、香水、古龙水、摩丝和喷雾发胶等。仅供艺术、戏剧专用油彩类产品不属于化妆品范畴。 二、关于化妆品标识的定义 化妆品标识是指由生产者提供,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成分、质量、所招待的标准、说明产品的用途,使用方法、保存条件和期限等的相关信息。 标识的内容一般包括化妆品名称、品质、功效、使用方法、生产和经营者信息等说明性资料,可以由文字、符号、数字、图案等方式组合而成。 第二章化妆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化妆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科学、合法。

日本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_综合学习时间_

2007年8月第4期 高教论坛H igher Education Forum Aug.2007.No 4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李明华(1966 ),女,满族,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系主任,日语副教授,硕士. 日本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 综合学习时间! 李明华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为培养年青一代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日本文部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及改革措施。其中一个突出的改革内容,是在中小学基础课程中增设了 综合学习的时间!。 综合学习时间!强调结合地方特色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横向的、综合的!学习,突出 体验!,以促进学生个性和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考察日本中小学 综合学习时间!的实践活动,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能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综合学习时间;生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7)04-0186-03 1998年12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学习指导要领#,自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在这次?学习指导要领#的改订中,学校完全实施一周五日授课制度,同时教科内容消减了约三分之一,各科的总学时也大幅度减少。其中作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中小学特设了 综合学习时间!,并于2002年4月全面展开实施。与此同时,与 综合学习时间!相适应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研究等在各地兴起。那么, 综合学习时间!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特点是什么?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一、 综合学习时间!创设的背景和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日本的教育尽管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及新世纪的到来,众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首先,由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快速实现了物质的极大繁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青少年丧失进取的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积极行动的能力、忍耐力下降,显得无 朝气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回避摩擦的一代! 缺乏生活经验综合症! 无朝气、不关心政治!等批评文字经常见诸于日本的报端。其次,在少子化、老龄化、核家族化的社会背景下,本该承担人际关系、品德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授教育职责的家庭、社会的 教育力!显著下降,间接导致日本青少年 欺负虐待弱小同学! 拒绝上学!等教育问题的出现以及学校暴力、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严重后果。另外,由于以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高学历的要求,推动了偏重学历的社会风潮的形成,导致应试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陷于仅传授知识、偏重知识记忆的境地,产生了 高学历 低学力!的怪现象。面对以上日益严峻的教育问题,日本教育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日本社会实际状况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强。日本文部省在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目标。199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 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的理想目标!的答辩中,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 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 生存力!,即 今后的儿童需要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能自己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及能力等!。在这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1997年起,日本开始制定了?教育改革计划#,以后每年都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及发展形势进行修订,逐渐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

近代法律制度--德国和日本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德国法律制度第一节德国统一后的法律的发展第二节1871年帝国宪法特点: a.宪法规定的帝国结构形式虽然是联邦,但中央权利极大,普鲁士在其中据有特殊地位。 b.宪法规定皇帝、首相是整个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和封建专制相差无几。 c.议会是粉饰门面的结构。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两院组成。 d.建立军事警察制度。第三节1900年德国民法典历史法学派法学家-萨维尼――《论当代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认为当时德国不具备制定统一民法典的条件第十五章日本法律制度第一节日本近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一、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法制的概况日本奴隶制国家适用的法,是一种固有的以不成文的命令和习惯为表现形式的氏族法。《大宝律令》、《养老律令》基本上是以唐朝律令为蓝本制定的。日本的封建法律制度,以律令、式目、御定书三种基本法典为主要代表,另以习惯法为补充。第二节日本帝国宪法一、帝国宪法的制定及其基本特点(二)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特点 1889《大日本帝国宪法》三个基本特点: a.出于政治上便宜行事的考虑,带有大纲目的性质; b.大量抄袭普鲁士宪法,很少有自己的独创; c.对公民的权利自由规定的非常狭窄。第四节日本刑法典二、新刑法的基本内容与特点(一)1907年新刑法典的基本内容对旧刑法中两个争议作了根本修改: a.取消了旧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规定; b.将量刑的幅度扩大,给法官留有自由裁量的广阔余地。(二)1907年新刑法典的基本特点: a.基本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刑法原则,但又保留了若干封建残余 b.既反映了古典刑法学派的报应刑思想,又打上了社会法学派目的刑理论的印记。第五节日本诉讼法典二、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仿效德国模式建立――具有浓厚的德国法色彩――但保留了某些本国固有的传统。 a.与法院分为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相适应,诉讼也分为普通诉讼与行政诉讼两种; b.刑事诉讼中的公诉采取国家追诉主义,民事诉讼贯穿当事人进行主义,法院不干涉原则; c.刑事诉讼把预审作为公判前的必经程序,民事诉讼强调和解; d.法院得以职权调查取证,一切证据由法官按“自由心证”评判。

外贸涉及的法规及相关规定

外贸涉及的法规及相关规定 利比亚贸易法规简介 利比亚在2003年国际社会解除对其制裁后,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起步阶段, 目前仍不是WTO成员,其很多贸易法规与国际惯例尚不接轨。为帮助我企业更好地开展对 利贸易活动,现将其贸易法规简要介绍如下。 一、利比亚贸易法规的特点。 1、高度集权性。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利比亚经济性质更多成分还是计划经济色彩,政府 限制因素多,干预程度大,并把这些干预内容渗透到法律法规中。 2、独特性。利比亚目前仍不是WTO成员,其很多贸易法规具有独特性。如目前利比亚强 行推行的代理制、禁止外商在利比亚从事商业活动、利比亚关税名目设置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随意性。 1)立法形式的随意性。 2)法规内容的随意性。从2002年以来,政府关于贸易进口操作方式、实行法定代理商品 名单、禁止进口商品名单、商品进口关税税率等反复更改了很多次,有的甚至还没来及执行就被废除。 3)法规执行的随意性。利比亚政府官僚作风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如 在进口商品报关方面,当地代理、进口商与海关勾结,以各种形式逃避法定税费。 二、利比亚贸易法规的主要规定。 1、贸易代理制度。 利比亚为保证进口商品质量,一直实施贸易代理制,由代理商保证进口产品质量和提供售后 服务。目前关于代理制的最新规定是:从2007年1月1日起,利比亚经贸部决定部分商品 进口必须由利比亚注册代理从事,明确规定代理商的代理品种和代理范围。对一般商品,一种商品只能在利比亚有一个代理,一个代理商最多只能代理三家外国公司的产品;而对汽车等部分重要商品,一个代理商只能代理一家外国公司的产品。2008年4月,由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代理制加剧了商业垄断,限制了自由竞争,造成了目前利比亚市场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因此,利比亚经贸部正在研究取消代理制。关于《经贸总人委关于非授权贸易机构禁止 进口部分商品的决定》,详见(附件一)。 3、公司进口资质制度。根据经贸总人委2004年第52号《关于对进口商品实行分组管理的 决定》,利比亚对允许进口的商品分为9组,每个公司只能在自己注册的经营范围内进口商 品。同时规定一个公司只能经营一组商品。根据近两年中利贸易实践看,该制度执行的并不十分严格,但为保持法规的完整性,一并予以介绍。关于《关于对进口商品实行分组管理的

产品责任相关法条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销售者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产品责任: 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二条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第四十四条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四十五条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四十六条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七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这类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组织,能使较多学生达到某个水平的学习要求。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三)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例如,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2000标准最大的特点也许是强调科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并提供大量的形象化电子版中的数学例子,使得教师懂得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去运用信息科技。 数学教育的技术化趋势,也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数学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四)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 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由学习大纲和教学目标两部分组成。其中教学目标按照五个知识块展开,学习大纲则按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被划分为八个水平。国家数学课程明确规定每个水平的学习要求。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具有弹性的结构。 (五)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这是近二十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这一趋势在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日本的课题综合学习中体现尤为清楚。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总之,国际数学教育改革上述趋势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第一,目前国际小学数学出现一些共同的趋势,如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注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差别化的数学教育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我国小学数学改革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这些趋势。第二,我国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总是存在一些担心,深怕一旦计算机器或计算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就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上述国家改革的经验表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计算器(机)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我们应该努力提高电脑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水平,增加我国数学教育的技术含量,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三,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实际上,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优势,例如,我国的方块字中存在着许多几何图形,小学中的乘法口诀,古代的数学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都体现了我国数学的民族特色。又如,我国小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相对比较好。我们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应该发扬我们的优势,克服我们的不足。因此,在吸收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有益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特点,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 第二节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的学校教学科目“六艺”中

日本学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思考

总 第415-416 期 2019· 7A/8A 3 ︼| 百家 论坛 日本学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思考 王雅婧 王任梅 收稿日期:2019-06-15 作者简介:王雅婧,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王任梅,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前课程几经改进和修订,历经精英教育到自然教育、经验发展向个性发展的嬗变,最终形成了以环境为依托进行教育的特质。日本学前课程改革主要有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强调游戏为先的理念和凸显家园合作意识的鲜明特点。探究日本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国幼儿园课程理论领域的革新与现实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前课程;课程改革;日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A-0003-006 19世纪60年代,身处变革时代的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自上而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文化上的“文明开化”、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富国强兵”等手段,日本迅速跻身强国之列。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实行变革以外,日本更是格外重视教育行业,不仅出台了新的幼儿园规程,还对一系列课程实行了变革。 一、战后日本学前课程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短缺的国家。借助教育的职能带动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是日本政府一贯的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并由美国接管,随后在教育领域展开新的改革。日本一改战前效忠统治者、追求武士道精神、盲目服从的封建军国主义思想,转以文明包容的民主主义教育观 [1] 。1945年5月,文 部省依据欧美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在出台的《新教 育方针》中阐述了“任何学科的任何教材”理念,指出如果把民主主义与教育视为处事的原则,最终必将形成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和态度 [2] 。 1947年文部省在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的基础上,规定幼儿园是在文部省管辖之下的“学校”的一种,是正规的、具备官方认可的教育场所。此外,文部省确立幼儿园教育对象为3岁及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同时,在一日生活中,提出通过唱歌、韵律、观察、游戏、绘画等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科学发展的理念。 (一)20世纪60-70年代——从精英教育到自然教育的过渡 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当时政府拟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教育领域有了新的趋势,日本社会上下都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个体能力的提高视为第一要务。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转变上,试图把重点从以社会生活为

日本法律制度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 4.1 日本车辆法规体系 4.1.1 标准概况 和汽车相关的jis原始方案,以汽车技术会为首,(株)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会,(株)日本汽车车体工业会,(株)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日本汽车机械器具工业会等多个团体分担完成。此外在日本,汽车技术会的标准会议(jaso:japanese automobile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上,以汽车相关的技术以及材料,零件和设备的标准化为目的,到2004年3月发行了大约380个汽车标准(japan automobile standards)。 4.1.2 日本的相关汽车法规 有关汽车构造的基本法律参见图3-1。 图4-1 日本汽车构造的法律体系 《道路运送车辆法》规定了车辆的登录,点检,整备,构造基准,检查(包括认证,召回)。本法规定了车辆行驶的基本事项,车辆所有人(客户)有遵守义务。此点不同于欧美国家制造规定生产企业有遵守义务。 另外,为实施此法律,且大体上以「命令(政令、省令、通达)」和「告示」区分的法令来构成的,涉及范围广且杂。 法律:根据目的规定其要件,制定需得到国会认可,效力仅次于宪法。通过公报公布。政令:法律实施时,内阁制定的命令。通过公报公布。 省令:明确具体的技术要件(限值,适用方法等),各省大臣实施行政事项时的命令,通过公报公布。 通达:作为对省令的补充,对技术要件加以解释及规定具体的试验方法。由行政官厅的局长/部长/课长对相关机关下达的通知,指示。不发行公报。 和汽车相关的法令等(法律和命令)的种类参见表4-1。 表4-1 日本汽车相关法令等的种类 「道路运送车辆法」中,规定了以确保和汽车有关的安全性、公害防止为目的,要符合“「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以下称为「保安基准」。) 保安基准中,有以定性的表述内容进行的规定,为了补充此基准「基于保安基准规定的技术基准的其他的保安基准的细节」、各种「试验法」等由国土交通省以「告示」「通达」的形式发布的。保安基准及其他的关联法规的关系图参见图4-2。 图4-2 基准体系 4.1.3 安全相关的法规和动向 1.法规构成 日本的和汽车构造?装置相关的法规为「道路运送车辆法」,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参见表4-2)。 表4-2 道路运送车辆法的构成 车辆构造法「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以下称为保安基准)」中仅规定了基准的适用范围、装备要求等基本要件,构造?装置性能等的细节在「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的细节规定告示(以 下称为告示)」中加以规定。告示的第1节至第3节做了分类,作为汽车种类的适用对象。(参见表3-3) 表0-1 告示的分类 对此,管辖政府机关会适当地结合个别细节发行通达。 在现行保安基准的体系中,以每个装置的基准的明确化为目的在2002年进行了整理。1998年11月正式加盟了联合国的1958年协定,就分阶段采用现行的ece规则将之作为本国

第五章 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第五章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第一节电子认证概述 一、电子认证的概念与类型 (一)认证与电子认证 1、认证 2、电子认证 (二)按计算机已有的认证功能及其认证的对象来分,电子认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站点认证 2、数据电文认证 3、电讯源的认证 4、身份认证 二、电子签名的认证 电子认证的具体操作程序为: (1)发件人利用密钥制造系统产生公用密钥和私人密钥。 (2)发件人在做电子签名前,必须将他的身份信息和公用密钥送给一个经合法注册,具有从事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的第三方,也就是CA认证中心,向该认证中心申请登记并由其签发认证证书。 (3)认证机构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认证规则以及自己和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要求,就发给发件人一个认证证书,证明发件人的身份、他的公开密钥以及其他有关的信息。 (4)发件人对其要约信息以其私人密钥制作数字签名文件,连同认证证书一并送给收件方,向对方发出要约。 (5)收件方接到电子签名文件和认证证书之后,根据认证证书的内容,向相应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请,请求认证机构将对方的公开密钥发给自己。 (6)收件人通过公用密钥和电子签名的验证,即可确信电子签名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若认证机构有“认证废止目录”,则可以查询目录以了解该认证证书是否依然有效;收件人承诺,则电子合同成立。 由此可见,在电子文件环境中,CA认证中心起到了一个行使具有权威性、公证性的第三人的作用。 三、认证机构(CA)与公开密钥体系(PKI体系) (一)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A认证机构,或CA认证中心)

是指在电子合同中对用户的电子签名颁发数字证书的机构,它已经成为开放性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用服务机构。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在其《电子签名统一规则(草案)》第1条第4款中规定:“认证机构,是指从事颁发为数字签名的目的而使用的加密密钥相关的(身份)证书的任何人或实体。(该定义受任何要求认证机构须取得许可、或认可或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营业的有效法的限制。)”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草案)第2条规定:“认证机构,是指任何在其业务中从事颁布用于数字签名的密钥身份证书的人或实体”。可见,大体而言是指签发认证证书的自然人或法人。 作为认证机构,都应当具备一定条件: 首先,它必须是独立的法律实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数字证书服务。并且能够以自己的财产提供担保,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其次,它必须保持中立并具有可靠性。 再次,它必须能够被当事人接受。 最后,它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二)PKI体系 完整的PKI系统包括 1、认证机构 2、数字证书库 3、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 4、证书作废系统 5、应用接口 (三)认证机构的主要职责可简单归结为颁发、更新、查询、作废、归档等五项功能 四、电子认证机构的服务内容 1、制作、签发、管理电子签名认证证书 2、确认签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的真实性 3、提供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目录信息查询服务 4、提供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状态信息查询服务

相关法律法规及产品标准文件

相关法律法规及产品标准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电子版 2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3 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4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5 GB 5009.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6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8 GB 10789-2007 饮料通则 9 GB 11673-2003 含乳饮料卫生标准 10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11 GB 12695-2003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12 GB 14880-19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3 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14 GB 16322-2003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 15 GB 17323-1998 瓶装饮用纯净水 16 GB 17324-2003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17 GB 17325-200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 18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 19 GB 26687-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20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1 GB/T 4789.26-2003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22 GB/T 5750.1-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总则 23 GB/T 5750.3-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24 GB/T 21732-2008 含乳饮料 25 GB/T 21733-2008 茶饮料 26 QB/T 2439-1999 植物蛋白饮料花生乳(露) 27 NYT 958-2006 花生酱 企业标准 28 Q/GSYP 0001S-2012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复合蛋白饮料 29 Q/GSYP 0002S-2012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风味饮料 30 Q/GSYP 0003S-2012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维生素饮料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若干分析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4期 方明生/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上海200234) 沈晓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副教授(上海200062)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若干分析 方明生 沈晓敏 一、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课题与基本方向 11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 80年代起,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经济大国,人均国民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近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是在日本的以引进、模仿为主的经济发展告一段落后对教育的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实质上是学校教育自由化的先声。但在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势力强大的日本,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没有获得理想的进展,日本学校教育的管理主义依然如故。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自由化的要求有增无减。 对日本而言,90年代,被称之谓“丢失的十年”。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日本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技术竞争中,尤其是软件领域,未能占据优势,90年代日本经济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大下降。在此背景下,2000年3月日本召开了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研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会议主席、曾获诺贝尔奖的江琦玲於奈指出,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想法的能力 的人”,“今后,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 重大课题”。 〔1〕 今后的日本社会,国际化、高度信息化、少子女老龄化等问题将进一步发展,全球竞争的激化、产业与雇佣的空洞化、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低下等因素将造成经济与社会的活力下降。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下,提出六大改革的桥本内阁教育改革(1996年11月)的要点是强调创造性的发挥、强调竞争原理与自我责任。以这一基调出现的教育改革被评论为 “新自由主义的教育改革”。 〔2〕 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强调了学校制度多样化,推行教育的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经济负担政策;在课程方面,强调课程行政放宽限制,学习指导要领大纲化;提出了课程设置上留出空间,扩大选修课、学分制的范围等措施;强调学校教育要向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学校自身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 21教育病理现象的现状及其克服教育与课程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课程受工具理性主义影响,形成为一种对人的支配性社会机制。如同产业发展中劳动发生异化一样,学习也发生了异化。原本为了形成社会生活的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学习,现在却受以区分个人差异为目的的“学校知识”所左右,对“学校知识”的掌握成为人的一种“标签”,社会依据这种“标签”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