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中远发展历程

(完整word版)中远发展历程

word版)中远发展历程

中远集团中远造船中远船务9年发展历程2010.

中远船务9年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由产品结构转型全面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长路径。 第一,从“修理改装”走向“修造并举”。2001年到2006年,中远船务抓住世界修船市场向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转移的趋势,快速整合生产资源,从单一修船发展到高层次的修理与改装,确立了国内修船行业的龙头地位。2006年到2009年,中远船务从“修理改装”走向“修造并举”,初步实现了“修造并举”复合模式的产品结构转型。一是造船方面,着力推广应用韩国先进造船管理模式,优化建造流程,调整生产秩序,通过推行CIMS系统的运用,构建生产、设计、管理“一体化”和壳、舾、涂“一体化”,同时深化生产设计、推广先进工法、推进工序控制点管理,提高整体造船质量和造船工效。二是海工方面,积极推行新加坡先进海工制造模式,完善海工制造体系,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全力推进海工建造业务迈上新台阶。截止2009年底,中远船务已成为拥有7家船舶企业,8家船舶配套企业,总坞容量达到272万吨(船坞13座、滑道9座),泊位36个,拥有150吨-600吨龙门起重机15座,厂区总面积550万平方米,成为集船舶修理建造、海工修理建造、船舶配套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成为世界知名航运公司和海洋石油服务供应商首选合作伙伴。具有了450万载重吨的年建造能力。8年的跨越式发展,使中远船务的实力得到空前提升。 第二,从“产品结构转型”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品结构转型”初步成功,8年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就了中远船务的辉煌。为此,魏家福总裁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中远船务超常规发展不负众望”。中远集团研究发展中心2009年在对中远船务深入调研后,递交的《从修船“航母”到海工“新军”》的调研报告,对中远船务8年来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研究、提炼和总结。系统地提出了“十

中远的介绍

我国最大的远洋集装箱运输船队,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公司)于1998年2月18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了开业庆典.这标志着中远集团在面对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的低迷形势与面对21世纪高水平、高质量的航运大挑战而采取的航运体制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标志着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与全球营销一体化的进程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一、发展历程 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OSCOL)成立于1999年12月8日,2002年4月18日在上海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远集团(COSCO)航运主业早国内资本市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按照既定目标,努力打造一支竞争力船队,拥有一批,价值客户群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拥有和经营着800余艘现代化商船,50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六位;干散货船队排名世界第一;专业杂货船和载重超大超重货物的特种运输船总会让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拥有数艘30万吨级油轮,国内排名第一。 二、货运量所占比例 (一)、太平洋航线有10条美西线、5条美东线,运力占公司所有航线运力的约23%。 (二)、在亚欧航线上有5条西北欧航线、4条地中海航线,运力占公司所有航线运力的约20%。 (三)、大西洋航线有3条,占公司所有航线运力的约1%。 (四)、内贸航线有10条,运力投入占公司所有航线运力的约24%。 (其他航线运力投入所有航线运力的约32%。 三、主要货物种类 (一)、干散货运输:矿砂、煤炭、化肥、钢材、木材、农产品等货物。 (二)、油轮运输:液体散货运输覆盖石油原油、成品油、散装化学品LPG 以及LNG等货物的运输。 四、重点航线挂靠港

中远物流

浅谈对中远物流今后发展战略决策的建议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众多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中远物流为了实现“发展在航运及物流业的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在国内拥有300多个业务网点,公司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和品牌战略,确定现代物流、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三大核心业务领域,始终坚持品牌化发展的方向,进一步稳固了家电和电子产品、化工、航空、船舶代理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如何继续保持中远物流的优势地位,就要着重考虑中远物流发展战略决策问题。本文通过引入SWOT分析法和PEST分析法对中远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中远物流制定的营销战略决策进行评价。 关键词:中远集团,中远物流,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战略决策评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运输、配送、仓储、流动加工的范围更加广阔。企业间的协作关系日趋复杂而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着物流能力的竞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施成本优势战略的基础保证。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探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对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我国企业实施成本优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与国内外经贸、航运、航空、铁路、石化、核电、钢铁、汽车、家电、高科技通信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服务手段的改进,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方式,积极调整其物流战略使其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中远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或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成立之初是一个仅有 4 艘船舶、2.26 万载重吨的小型船公司。经过51年的发展,中远集团已经成为以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为主业的企业集团,稳居《财富》世界500强。中远集团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美洲、欧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西亚、非洲等九大区域公司为辐射点的全球架构,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千余家企业和分支机构,员工总数约13万人,其中驻外人员400多人,外籍员工4000多人,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海外资产和收入已超过总量的半数以上。 目前,中远集团拥有和经营近800艘现代化商船,55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是当今世界超级油轮船队之一。中远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着32个码头,总泊位达157个,根据Drewry最新统计,中远集团所属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五。与此同时,中远集团拥有一批素质过硬的公共物流与船舶代理专业人才队伍。 中远物流依托中远集团全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其丰富的物流资源,利用交互式的业务操作平台和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广大客户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形成了中远物流自己完整的物流服务体系。中远物流作为中远集团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目标是:做中国最强的物流服务商。中远物流的目标市场侧重点是依托中远跨国公司的优势,为我国进出口客户提供整套的物流服务。自成立的两年多以来,中远物流在家电物流、项目物流、展品物流、汽车物

2020高考历史攻略: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Word版含解析

第8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 改革开放前 考点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

1.民主政治的构建与破坏 (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民主政治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初步建立;1954年9月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民主政治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③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

中远集运公司的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中远集运) 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旗下主要从事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的专业化企业,从1978年开始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近30年。截至2006年底,中远集运已拥有139艘全集装箱船,总箱位近40万标准箱,经营着80多条国际航线,及数十条国内航线。船舶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港口挂靠,位列世界第六.然而,随着我国开放航运服务贸易市场以及加入WTO,中远集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作为我国国际海运的主力军,中远集运应当乘风破浪,积极应对各项考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做好我国航运的领头羊的工作.研究中远集运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对中远甚至整个我国航运市场而言具有相当可观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应用在校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研究中远集运现状和发展历程,提出中远集运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并针对各个原因提出可采取的措施. 本文分为三部分阐述中远集运的发展及问题探讨,第一部分介绍中远集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二部分由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发现中远集运存在的问题并就所提出的问题逐个分析其存在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就各个问题的原因分析寻找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远集运,问题,原因分析,建议

Abstract Container Lines Co., Ltd. (abbreviated as COSCON) is one of COSCO’s subsidiary that takes in charge of integrated container shipping services. It has been almost 30 years for them to containerize the cargoes globally since 1978.With opening the shipping service trading market and our entry into WTO; COSCON is facing fierce challenge day by day. As a leading shipping service provider in china, what shall COSCON do to get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n improve her own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applying the theory learned in college courses and combining with little working experience,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COSCON,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problems COSCON faced, analyses its probable reasons and th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his article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question,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ing COSCO’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existed question and its reason. The third part is a key point that seeks the solu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COSCON, Difference; Reason analysis, Suggestion;

中远集团成功案例分析

中远集团成功因素分析 中远集团全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1961年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1993年,国家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为核心母体组成企业集团,在国家56家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中排名第五。其下属企业主要有中国外轮代理集团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及其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厦门、蛇口远洋运输全资子公司。目前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居世界第四位,散货船队运输能力排名高居世界第一。中远集团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战略性特大型国有跨国企业,其资产总值约1500亿元人民币。航运业是中远集团的核心业务,目前公司拥有600余艘船,载重量1700万吨,在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主要港口和航道,都可以见到“COSC0”标志的航船。 中远集团的组建、成长、变革和发展历程是中国国有企业变革、转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国企业“战略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范例。探究其成功因素主要有: 第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中远集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和世界航运业形势变化,将“外脑”与“内脑”相结合,制定了《中远2001—2010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从跨国经营企业向世界级跨国公司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战略构想。据此,中远进一步明确了“做强航运主业,拓展现代物流业,优化陆上产业”的产业调整发展思路,实施“从拥有船向控制船转变”的创新经营理念,形成了“一主两重五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变,中远集团得到迅猛发展,竞争力大大提高。 第二,适应市场经济的CEO和经营班子。适时进行管理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选派具有开拓能力和有国际市场经营能力的人到海外二级公司的领导岗位,选拔有经验、有魄力的经营者到困难企业去担当重任,让即将到期的集团班子领导让位于年轻的领导接任职位,并改派海外公司担任董事长或书记,以加强对海外公司的领导和监督。 第三,建立了“国有市营”的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市场为导向,科学地判断和分析航运市场的走势,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和策略,实施从拥有船经营向控制船经营转变,通过租赁经营这一非股权性、非债务性方式放大国有资本,最大限度地控制租入船风险,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涉及集装箱、码头、陆运、仓储、物流、代理等在内的整个集装箱运输价值链,提高了航运主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了国有经济控制力。 第四,推进全面创新,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无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文化创新,中远集团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结合企业实际对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和SAP财务系统等先进信息管理工具进行引进改造、深度开发、升级推广,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五,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形成了稳定的战略客户群。中远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世界各地的客户真诚服务。他们实行“大客户战略”,加强同中石油、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化历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走出封建的中世纪,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文明、民主、繁荣、富强。"[1],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之路.面对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投身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献身于政治制度的改革,或致力于近代思想的启蒙,对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一、经济近代化的探索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各阶层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林则徐、魏源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以强国御侮,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放眼看世界,追求近代化。 19世纪 60年代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暴的扫荡,清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第一场实践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个过程不仅仿照西方的技术生产了枪炮、轮船等现代武器,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3].此外,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并且兴办近代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改善了清朝军队武装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力量,推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开办,近代化人才的培养则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门。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并在1880年修筑了唐山—胥各庄铁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此产生。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指导方针,希望通过办好洋务实现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3]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在这种支离斑驳中走出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的一小步.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历时 30多年,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转变为具体实践,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政治制度近代化的探索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试图用和平改良的方式,从制度入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制度层面对封建专制的中国进行改造,以挽救民族危亡。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效仿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文化上兴西学,废八股。 ,维新变法在制度设计上,试图建立不同于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突出了政治近代化的时代特征,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由技术层面上升到了制度层面。 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维新派依靠清政府变法改变中国现状的幻想破灭,证明了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意味着中国政治制度层的变革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探索政治制度近代化提供了借鉴,开辟了道路。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投靠帝国主义,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清除通往近代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才能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为此,孙中山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自由民主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民主共和图有虚名,原本发展缓慢的中国近代化再次遭受挫折。 三、思想文化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复古倒退,中国

word发展历程

word发展历程 Word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文字处理软件,其发展历程可以 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下面将简要叙述Word的发展历程。 1. 1983年至1985年:Word的前身是称为Multi-Tool Word的 软件,最初是在DOS操作系统上发布的。它最初的版本非常 简单,只提供了基本的文本编辑功能。 2. 1989年:Word发布了第一个Windows版本,即Word for Windows 1.0。这个版本带来了突破性的改进,包括图形用户 界面、鼠标支持和WYSIWYG(所见即所得)编辑功能。这 使得Word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文字处理软件之一。 3. 1993年:随着Office套件的发布,Word成为Office的一部分,这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软件套件中访问和使用多个办公工具。 4. 1995年:Word 95发布。这个版本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新功能,如自动保存、版本控制和拖放功能。此外,Word 95还支持嵌 入式多媒体和互联网连接。 5. 2001年:Word XP(也称为Word 2002)发布。这个版本加 入了自动校正和智能标记等新功能。同时,Word XP还提供 了更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6. 2003年:Word 2003发布。这个版本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如文档比较、修订模式和文档恢复功能。Word 2003还优化了

用户界面,使得编辑更加简单和直观。 7. 2007年:Word 2007发布。这是一个重大的更新,引入了Ribbon界面,取代了旧版本中的菜单和工具栏。Ribbon界面以标签和组的形式组织命令,使用户更容易找到所需的功能。 8. 2010年:Word 2010发布。这个版本引入了一些新功能,如画矩形、共同编辑和文档共享。它还增强了对多媒体和图形的支持。 9. 2013年:Word 2013发布。这个版本带来了新的文档浏览和阅读模式,并改进了与云存储的集成,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在不同设备上访问和编辑文档。 10. 2016年:Word 2016发布。这个版本提供了更好的实时协作功能,支持多人同时编辑文档。此外,Word 2016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格式和样式选项。 11. 2019年:Word 2019发布。这个版本主要关注改进了性能和安全性,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具和功能,如梳理工具和翻译功能。 至今,Word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之一,并且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用户对文字处理的需求。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一、集装箱货运发展历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简称中远集团或中远)是以国际航运、现代物流以及船舶修造为主业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航运、物流和修造船企业集团,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 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经过几代中远人40余年的艰苦创业,依靠智慧、勤劳和真诚,带着光荣与梦想,中远集团已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0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作为以航运、物流为核心主业的全球性企业集团,中远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7万余名员工。在中国本土,中远集团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香港等地的全资船公司经营管理着集装箱、散装、特种运输和油轮等各类型远洋运输船队;在海外,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8大区域为辐射点,以船舶航线为纽带,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标有“COSCO” 醒目标志的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 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同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宣告成立。4月28日第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光华”号客轮,在广州黄埔港举行隆重的首航典礼。随后,“光华”轮驶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接运受难华侨回国。 1964年12月,中远首次按国际惯例利用银行贷款购进“黎明”号货船。这使中远成为中国首家利用银行贷款发展远洋船队的船公司。从此,中远开始按照“贷款买船,赢利还贷”模式,自力更生发展远洋船队。经过40余年发展,船队规模、赢利能力等方面,增长了近千倍:由一支4万余吨的小船公司,发展成位居世界航运前茅的航运公司。中远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word版本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事件经过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于2008年6月30日,中国远洋经营432艘干散货船,其中204艘属公司拥有,228艘属租入运力。总运力达33,998,584载重吨,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 从2007年开始,中国远洋旗下的干散货子公司就在陆续签订FFA协议,签订的时间和期限都不同。而在今年三季度以前,中远从事的FFA操作都是盈利的,这从中国远洋2007年年报和2008年中报中就可以得到证明。2007年,中国远洋所持FFA年度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3.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10.5元;当年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1.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9.9亿元。 但是,2008年三季度以来BDI的暴跌使得中国远洋措手不及,在2008年5月份攀上万点高峰后,至今跌幅已逾九成。仅最近两月,BDI就从9月30日的3217点跌至12月12日的764点。 反映干散货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前几个月的暴跌,使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中国远洋遭受着双重打击,一方面是运费收入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此前从事套期保值的远期运费协议(FFA)也录得巨额浮亏。 12月16日,中国远洋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截至12月12日,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于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为14.3亿元,因此相抵后浮亏39.5亿元。 根据中国远洋公布的三季度报,公司7~9月份净利润人民币55.6亿元,这也意味着当前FFA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规模几乎相当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收益。 实际操作 中国远洋12月15日公告称,基于前期的市场趋势以及公司的实际状况,为锁定租入船运力成本,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前期买入了一定数量的远期运费协议(FFA)。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中远负责签订FFA协议的主要是旗下从事干散货业务的二级子公司,包括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以及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今年6月,为了整合散货资源,中国远洋在天津成立了散货经营总部,对外统一进行合同业务洽谈,安排合同签署。 中国远洋签订一系列FFA协议,主要是为了在未来运价看涨、运力看紧的预期下锁定部分经营性租船业务租金的成本。例如,中远与宝钢在3月份签订了一份长期运货合同,要

(完整word版)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从60年代开始也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这些快速增长被认为是奇迹。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同样走上快速增长的道路,被称之为“中国的奇迹”.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揭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神秘面纱。 一、赶超战略的“前因”与“后果" 赶超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战略的形象概括,其本质是一种不顾资源比较优势而盲目赶超的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战略旨在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品并通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化。重工业优先发展则是这种战略的必然阶段即次级进口替代阶段。因此,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本质上是同一种发展战略。中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中南美洲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进口替代型战略。 (一)赶超战略的“前因” 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国领导人选择以重工业优先增长为发展目标,带动整个工业化进程,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重工业意味着现代化大工业,较高的重工业比重标志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第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这种态势要求中国迅速提高国防实力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战争动员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制裁,迫使中国迫切需要迅速建立比较完备、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而重工业是其中的关键。第三,工业化积累方式的约束.中国经济建设的领导人和专家,似乎从前苏联的建设经验或中国的现实中悟出了重工业具有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产业特征,因而发展重工业可以克服当时农民占人口绝对优势比重,极度贫困使他们无法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需求这一条件的约束,从而超阶段实行工业化建设。 (二)赶超战略的“后果" 1.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

(完整word版)现当代文学复习(大二下)(自己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不当之处自行补充)(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 1、第一次文代会对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简答) ⑴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⑵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3个)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简单经过:1950年影片公映不久《文艺报》发表贾雯的《不足为训的武训》,对武训形象及其称赞者提出尖锐批评,并重新刊载鲁迅杂文《难答的问题》,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使得对《武训传》的讨论骤然变为批判。周杨发表了《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作为小结。 地位:进一步强调了新中国文艺将以政治标准批判艺术问题。这次批判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政治批判的新中国文艺运动的先河 (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简单经过: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批判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嗣后,《光明日报》又发表了他们的《评<红楼梦研究>》 地位:这场运动和斗争,从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的批判,由学术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学术界,意在清除五四以来所谓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简单经过:1952年整风期间,《人民日报》转载胡风牌成员舒芜的检讨文章,年底召开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清算其理论上的错误。1953年《文艺报》发表林默涵、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对胡风文艺思想进行批判。1955年《人民日报》开始批判胡风观点,毛泽东决定公开发表胡风的报告。6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正式将胡风等人定性为“反革命集团”,在全国掀起了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地位:胡风及其同仁被捕入狱,2100人受到株连,造成建国以来罕见的冤家错案。这一“斗争”一开始就把胡风及其他同仁置于阶级敌对位置,把文艺思想提升为阶级的和政治的问题。 3、简述十七年文学思潮的特征(P5) 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批判、斗争——的交替更移中。这整个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规范、新秩序的重要部分。文艺界的批判、斗争,都是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文艺—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连续不断的斗争。当然每一次运动的政治指向又各有所侧重。 4、在双百方针的带动下,文艺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1)曾在一个时期缓解了时代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紧张关系。知识分子所渴求的文化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文艺界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松动和转机,尤其是文学理论领域包括对于“人”的思考也出现一些有限的探索;(2)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初步露出活跃的苗头,出现了两类新颖作品。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另一类是突破被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任务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十七年文学中的发展与变化(P13-16)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 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针对训练] 1.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项。 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针对训练] 2.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伽利略总结的是他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新方法”是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故选B项。 三、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完整word版)百年中国一波四折

百年中国一波四折 我在探索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困惑之中,逐渐涉猎近现代史的研究,今年又在杜克大学那片森林中读了几个月的书,有机会把过去在实践中遇到的难以现行经济理论解释的问题,结合这十多年的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用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认真作了梳理,以下就是我尝试提出的“一波四折"--20世纪中国问题形容的基本假设. 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年的厚重农业文明史,翻到20世纪,终于到了一个非改变不可的特殊阶段。但当她要按照西方人的样子改变自己的时候,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却并不给她改变的机会。于是,中国人不得不在这一百多年里进行了四次以自我剥夺为主的复杂的工业化历程。每次都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我人这样资源严重短缺的人口大国而言,任何成本大于收益的制度安排都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革命。因此,我才把百年来四次追求工业化的进程称为“一波四折"…… 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概括起来可以形成如下假设: 1。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资源禀赋极差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险恶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压迫下,主要通过政府对本民族进行剥夺的内向型积累方式,追求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过程。 有鉴于此,如果把百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概括为四次工业化,则为:满清的“洋务运动”及随后的民族工商业发展;民国的20~30年代的“黄金10年"和抗日战争之后形成的“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其后是改革20年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工业化. 2。任何制度安排都不过是宏观环境制约下要素结构变化的结果。由于政府面对高度分散且剩余太少的亿万传统小农,因此,进行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必然交易费用奇高,于是,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政府就失败,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政府就成功,其所建立的制度就应该被认为是收益大于成本。 简言之,满清在安定了两百多年、政府已经不能更腐败的条件下采用加税剥夺的传统手段,民国在战乱频仍中也没来得及有条件创造出相对有效的制度,于是都自亡于过量提取农业剩余引发的社会冲突。惟独新中国,利用长期战争对执政党和人民的教训以及战争中形成的军事化集权体制,建立了必不可少的国家工业化的动员机制和组织,初步完成了初值主义政治制度下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手段的原始积累。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工业化发生了从1个中央政府演变为约7万个地方政府(现在约为5万个)都进行地方工业资本积累的戏剧式变化。由此形成持续20年的高增长。 随之,中央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实现初步工业化以后,倾向于强调可持续发展,但这与地方正在进行的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2016·内江期末]冯作民的《西洋全史》写道:“蒸汽机一发明,就立刻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工厂一个个出现……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因此那些在家庭式手工艺工厂做工的人,就都转移到资本家经营的工厂去。”这说明( ) A.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B.欧洲产业革命从蒸汽机发明开始 C.蒸汽机引起了交通运输的革新 D.蒸汽机成为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 答案 D 解析题目中“蒸汽机一发明……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强调的是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与瓦特的发明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纺纱机,故B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蒸汽机与交通运输的关系,故C项错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或原动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 2.[2017·某某期末]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材料中将取代“蒸汽大王”的应是( ) A.煤炭B.石油 C.电力D.核能 答案 C 解析马克思的预言是说会有一种取代蒸汽机的更大的力量,会出现一种更大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煤炭,也不是石油,故A、B两项错误;后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电力作为动力,故C项正确;核能的出现较晚,故D项错误。 3.[2017·某某期末]下图分别是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发电机,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 )

A.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都促使了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调整生产关系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重工业才取代轻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故A项错误;瓦特的万能蒸汽机,是对原有纽可门蒸汽机的一种技术改良,故B项错误;它们分别代表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它们的使用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化,分别产生了工厂制、垄断组织,故C项正确;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格拉姆是比利时人,故D项错误。 4.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 B 解析注意限制词“起始于”。蒸汽机发明以后,煤炭的大量使用,释放出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上升而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B项符合题意。 5.[2016·某某六校联考]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可能在( ) A.18世纪晚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D.20世纪早期 答案 D 解析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了成功,无线电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初。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汽车是1885年发明的。故D项正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