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判决 裁定 决定区别

判决 裁定 决定区别

判决 裁定 决定区别
判决 裁定 决定区别

判决裁定决定区别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决定。裁判的一种。裁定是解决诉讼进行中的程序问题,大部分是形式裁判、中间裁判。例如关于延期执行的裁定。小部分是终局裁判、实体裁判。前者如移送案件的裁定,后者如执行过程中的减刑裁定。

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终结时就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决定。裁判的一种。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体现。刑事判决在于解决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应否处刑、如何处刑以及刑罚的执行方法等问题。

裁定、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过程中,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各类案件的审理结果和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作出的结论和决定。但二者的适用是有严格区别的:(1)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就实体所作的决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2)适用范围不同。刑事判决在于解决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应否处罚、如何处罚以及刑罚的执行方法等问题;刑事裁定主要适用:①驳回自诉。②驳回上诉或抗诉。③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④停止执行死刑。⑤依法应予减刑或假释等。(3)采用形式有所不同。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而裁定则可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例如延期审理、传唤未到庭的证人。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等可以制作口头裁定。但必须将口头裁定记入笔录。(4)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和时间不同。刑事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刑事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5日。在此期间内不上诉和不抗诉的,在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不准上诉。

刑事诉讼中的决定比较多,用法不是很严谨。主要用决定的条款如下:

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第三十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五十九条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六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

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七十条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第一百零四条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第一百二十三条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第一百二十六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第一百二十七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第一百二十九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第一百三十六条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第一百四十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

起诉的决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第一百四十二条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四十三条不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

第一百四十四条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第一百四十五条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第一百四十六条对于人民检察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不起诉的人,同时抄送公安机关。

第一百四十八条合议庭进行评议的时候,如果意见分歧,应当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第一百四十九条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第一百五十条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第一百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第一百五十九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第一百六十一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第一百六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八十二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百一十五条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刑事诉讼中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比较

作者:新起点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90 更新时间:2007-11-21 10:47:54 收藏本页

一、判决

刑事诉讼中的判决是人民法院对于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活动,依据事实和法律,对于被告人是否犯罪、犯有何罪、是否应当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等问题所作的处理结论。

判决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法院对于具体案件适用法律的后果。判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即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将其改变。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有两类4种判决:

第一类是有罪判决。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犯有罪行的,依法应当作出有罪判决。有罪判决包括认定有罪并判处适当刑罚的判决和认定有罪但免除刑罚的判决。

第二类是无罪判决。包括对于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而作出的无罪判决和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而作出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两种。

根据判决的实体内容,还可以将判决划分为刑事判决和附带民事诉讼判决。

二、裁定

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诉讼中的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

人民法院用裁定处理的程序问题主要有:诉讼期限的延展;中止审理;维持原判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驳回起诉;核准死刑等。人民法院用裁定处理的实体问题主要针对执行中的诉讼,例如减刑、假释等。

判决和裁定的相同点是二者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排他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任何人不得抗拒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非经法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任何人也不得改变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判决和裁定有以下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判决用于解决实体问题,即用于解决定罪和量刑问题。裁定则多数用于解决程序问题,少数用于解决实体问题。

2.一个刑事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只能有一个,但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个。

3.形式要求不同。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规范。裁定则既可以采

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4.上诉、抗诉期限不同。对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是10日,而对一审裁定的上诉、抗诉期为5日。

三、决定

决定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诉讼过程中,为解决有关法律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只用于解决诉讼程序问题,不涉及实体问题。

决定可以书面作出,也可以口头作出,法律效力相同。口头决定应当记录在案,书面决定应当制作决定书,并送达有关人员。不同于判决和裁定,决定一经作出,立刻发生法律效力,没有上诉和抗诉的问题,但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于某些决定可以申请复议和申诉。

决定与判决和裁定相比,有以下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判决用于解决实体问题,裁定部分用于解决实体问题,部分用于解决程序问题,而决定只解决程序问题。

2.只有人民法院有权作出判决和裁定,而决定可以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别作出。

3.效力不同。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或者裁定,有关机关和人员依法可以上诉或者抗诉,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而决定无论由哪一级、哪一个公检法机关作出,均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得上诉和抗诉。

[相关真题]:(04 卷二 多 70)

下列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A.准许自诉人撤回自诉

B.驳回当事人对审判人员提出的回避申请

C.起诉书送达被告人后的第五天因被告人自杀而终止审理

D.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对被告人量刑过重而改变刑罚

答案:AC

[模拟训练]:刑事决定也是公安司法机关解决案件问题的一种方式,从理论上说,刑事决定具有以下的特点:()

A 决定只能解决诉讼程序上的问题

B 决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C 决定一经作出即不准上诉

D 决定一经作出即不准抗诉

答案:ABCD

民事诉讼中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区别2008-7-28 16:10【大中小】【我要纠错】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

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判断。

裁定与判决的明显区别有:

第一,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

第二,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但是判决根据的法律是实体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判决只能在

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第三,裁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但是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其他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判决全部都可以上诉。

第四,裁定上诉的期限是裁定作出后10日内上诉;判决是在作出后的15日内上诉。

决定跟判决不同:

第一,决定用于某些特定事项;而判决用于处理案件的实体问题。

第二,判决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而决定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作出。

第三,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决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决定和裁定不同:

第一,决定用于处理某些特定事项;裁定用于处理程序性的问题。

第二,决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诉讼中的障碍;裁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指挥诉讼活动,推进诉讼的进程。

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区别

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区别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 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判断。 裁定与判决的明显区别有: 第一,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 第二,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但是判决根据的法律是实体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第三,裁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但是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

定,可以上诉;其他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判决全部都可以上诉。 第四,裁定上诉的期限是裁定作出后10日内上诉;判决是在作出后的15日内上诉。 决定跟判决不同: 第一,决定用于某些特定事项;而判决用于处理案件的实体问题。 第二,判决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而决定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作出。 第三,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决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决定和裁定不同: 第一,决定用于处理某些特定事项;裁定用于处理程序性的问题。 第二,决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诉讼中的障碍;裁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指挥诉讼活动,推进诉讼的进程。

判决(裁定)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判决(裁定)债权转让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债权转让人): 营业执照号/身份证号: 乙方(债权受让人): 营业执照号/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经充分协商一致,就债权转让事宜,达成本协议。 一、转让标的 1、判决(裁定)文号: 作出判决(裁定)的司法机构: 判决(裁定)当事人: 判决(裁定)结果: 判决(裁定)生效情况:已于年月日生效。 判决(裁定)执行/履行情况:尚未申请强制执行;对方全部未履行。 (以下简称“该判决”) 2、甲方承诺前款所列该判决情况属实。 3、根据该判决,(以下称“债务人”)应向甲方支 付人民币元(该判决结果第项,包括由此产生的逾期履行利息等);以下将该项债权称为“该债权”。 4、甲方同意按本协议约定将该债权转让给乙方。 5、该判决中的下列事项不在本次转让之列: 该判决的判决结果第项。 二、转让费用

1、转让费用共计:人民币(大写)(¥元)。 2、支付方式: 首笔款:¥元(合同总金额的%),于本合同签订后的个工作日内支付; 余款:¥元(合同总金额的%),于后的五个工作日内支付; 三、债权转让安排 1、本协议签订后的个工作日内,甲方应配合乙方办理强制执行手续:(1)如法院接受以乙方为强制执行申请人,则甲方配合乙方到场出具相关手续,以乙方为强制执行申请人; (2)如法院不接受以乙方为强制执行申请人,则甲方同意向乙方指定人员出具特别授权手续,以甲方名义申请强制执行,乙方指定人员作为甲方的特别授权代理人处理强制执行事宜(权限包括代为申请、提交材料、领取执行款)。 2、甲方应配合向乙方出具授权手续,配合提供与该债权相关的材料、证据,向债务人发出债权转让通知。债权催收、履行中有需要甲方配合的,甲方应予配合。因此产生的合理费用,由乙方报销。 3、如本协议签订后,如债务人向甲方支付全部或部分款项(无论是通过强制执行、自行履行等任何途径),则甲方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全部支付给乙方。 如债务人就该判决部分履行,则首先应视为就双方转让的债权的履行。 4、本协议签订后,如该判决结果被改判、重审,导致该债权变化的,双方均有权解除本合同。合同解除后三个工作日内,甲方应向乙方返还乙方支付的全部转让款。

终审的判决与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

终审的判决与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但是终审的判决与裁定自何时起发生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未作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就应立即执行,无需等到送达被告人后才开始发生法律效力。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只有在向被告人宣判或者送达被告人后才开始发生法律效力。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从理论上讲,这是程序公正的当然要求,现代刑事诉讼不仅要追求实体上的公正,而且要更为关注程序本身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因为,程序公正不仅是获得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程序公正可以有效地防止司法机关的擅断与专权,可以确保当事人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可以彰显司法的文明与进步。程序公正要求任何一个其权益可能受到刑事制裁或诉讼结局影响的主体,都应当有充分的机会,富有意义地参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并对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有效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程序公正的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仅有权利获知被指控的罪名,有权利提出证据,有权利自己或者聘请辩护人进行辩护,而且有权利获知法院对其所作的裁判的内容,并就此提出上诉或申诉。而被告人知悉裁判的内容无疑只有在法院向其宣告判决或送达判决书之后才能实现。 其次,从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来看,这是审判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因此,审判公开原则不仅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也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条重要原则。审判公开包括审理案件的公开和宣告判决的公开。而宣告判决的公开,于被告人而言,就是要向他宣读或者送达裁判结果,使其知晓裁判的内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该条规定虽然指的是第一审程序,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人民法院在二

判决和裁定的区别(精华版)

《判决和裁定的区别》 阅读精选(1): 判决与裁定的区别吗? 裁定和判决属于诉讼法的范畴,都是法院作出的。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权威性判定。 裁定是指法院为处理民事诉讼中的各种程序性事项所作出的结论性判定。 判决和裁定之间的区别有: 1、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判决是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案件结论和决定,而裁定主要是解决程序问题。如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裁定本院是否有管辖权。 2、作出的个数不一样。在一个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并被执行的判决只有一个,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能够有若干个。 3、作出的形式不一样。判决务必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而裁定既可用书面形式,又可用口头形式。口头裁定作出后,记入笔录即可。 4、上诉、抗诉期限不一样。不服第一审民事、行政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5日,而不服第一审民事、行政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不服第一审刑事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而不服第一审刑事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 阅读精选(2):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 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决定。 裁定与判决的明显区别有: 第一,适用的事项不一样。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 第二,作出的依据不一样。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能够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但是判决根据的法律是实体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之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十八章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一)填空题 1.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根据事实和法律,以的名义,就行政案件作出的处理决定。 2.按照审理的程序不同为标准,行政诉讼的判决可以分为、和。 3.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或者在判决的执行过程中,就问题所作的决定。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作出第一审判决。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经过程序。 (二)单项选择题 1.裁定是人民法院行政诉讼中,就问题作出的决定。()A.实体B.程序 C.实体和程序D.实体或程序 2.不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判决种类的有。()A.确认判决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D.变更判决 3.对于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变更判决。()A.行政许可B.行政处罚 C.行政裁决D.行政强制执行 4.再审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能否被提起上诉?() A.可以B.不可以 C.应根据再审的程序决定 D.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的人民法院再审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5.行政诉讼第二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条件是。()A.适用法律错误B.适用法规错误 C.应当回避的审判员没有回避 D.案件主要事实清楚,但没有次要证据佐证的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行政诉讼审理程序的不同,行政诉讼判决种类可以分为()。 A.第一审判决B.第二审判决 C.再审判决D.缺席判决 2.按照《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增加的判决形式有()。 A.履行判决B.确认判决 C.驳回诉讼请求判决D.变更判决 3.按照行政诉讼法规,作出维持判决的条件有。()A.证据确凿B.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C.符合法定程序D.当事人没有异议 4.作出撤销判决的理由有。()

法律文书中裁定和判决的区别

法律文书中裁定和判决的区别 第一,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程序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第二,二者做出的时间以及依据不同。裁定可以在诉讼中的任何阶段做出。而判决只能在开庭审理后做出。裁定做出的依据是程序性的事实,而判决所做的依据是客观真实情况。第三,二者所采取的形式不同。 判决只能用书面,而裁定可以用书面也可以用口头。第四,上诉范围和上诉期限不同。第五,二者的法律效力不同。裁定是程序性的问题可以改变,但判决涉及到实体问题,所以很难做出改变。 民事上的区别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 判职务上的判定。 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判 断。 裁定与判决的明显区别有: 第一,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 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 第二,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但是判决根据的法律是实体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判决只能在 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第三,裁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但是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其他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 法律效力;但是判决全部都可以上诉。 第四,裁定上诉的期限是裁定作出后10日内上诉;判决是在作出后的15日内上诉。 决定跟判决不同: 第一,决定用于某些特定事项;而判决用于处理案件的实体问题。 第二,判决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而决定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以 作出。 第三,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决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决定和裁定不同: 第一,决定用于处理某些特定事项;裁定用于处理程序性的问题。 第二,决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诉讼中的障碍;裁定的主要作用在于指挥诉讼活动,推 进诉讼的进程。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裁定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一、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执行庭可能采取的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执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阶段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执行措施: 第一、可对被执行人罚款、拘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和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拘留。对单位的罚款为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第二、可查询、冻结及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协助办理。 第三、可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合法收入及债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第四、可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第五、可对被执行人强制搜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可以上诉的裁定都有哪些

可以上诉的裁定都有哪些 可以上诉的四个裁定:1、不予受理的裁定;2、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3、驳回起诉的裁定;4、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 法院作出的结果其实不一定都是以判决方式作出的,还有可能是通过裁定来作出,当然也要符合了规定的条件之后,才能以裁定的形式作出判决结果。而对于判决和裁定虽然也允许提起上诉,但此时有一定的情形限制。那通常可以上诉的裁定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可以上诉的裁定都有哪些 可以上诉的判决包括:地方各级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作出的判决以及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作出的再审判决。 可以上诉的裁定有三种:不予受理的裁定、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除了上述列出的判决和裁定外,其他的判决或裁定,如按照特别程序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二

审法院的终审判决或裁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都 是不能上诉的。 二、对一审法院判决、裁定不服怎么办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7条、140条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可以提起上诉的裁定包括不予受理、对管辖有异议、驳回起诉三种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2条、183条之规定: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三、上诉案件如何裁判

什么是刑事裁定书,与刑事判决书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刑事裁定书,与刑事判决书有什 么区别 题要 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做的书面决定。1.内容不同:刑事裁定书是就案件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书面结论,刑事判决书是就案件实体问题做出的书面结论。2.上诉期限不同:刑事裁定书中规定上诉期限为5天,刑事判决书则10天。3.其他。 就刑事案件来看,即使法官最后做出了处理的,此时也不一定就是判决,很有可能是做出的裁定。相应的,此时作出的就应该是刑事裁定书。那实践中刑事裁定书与刑事判决书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什么是刑事裁定书 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 过程中,就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做的书面决定。 ▲二、什么是刑事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刑事案件审理终结,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对被告人

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是应用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刑事判决书,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和第二审刑事判决书。 ▲三、刑事裁定书与刑事判决书的区别 刑事裁定书和刑事判决书虽然都属刑事审判文书,但二者有明显的不同: (1)二者内容不同。刑事裁定书是就案件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书面结论,刑事判决书是就案件实体问题做出的书面结论; (2)使用方法不同。刑事裁定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和结案时都可以使用,一个刑事案件可以有一个以上生效的刑事裁定。刑事判决书只能在案件结案时使用,一个案件只能有一个生效的判决书; (3)上诉期限不同。刑事裁定书中规定上诉期限为5天,刑事判决书则10天。一审判决准许上诉,一审裁定有的可以上诉,有的不准上诉。 ▲相关知识:刑事判决书是必须送到单位吗? 按照相关规定,刑事判决书生效后,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由于法院可以选择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判决裁定债权转让协议书

判决裁定债权转让协议书(标准版) 甲方(出让方): 乙方(受让方): 经过双方充分协商,现就甲方对杨卫东、靖美英等(以下简称债务人)所享有的债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标的债权数额 甲方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本金为人民币万元(元),该债权及附属权利业经茌平县人民法院(2019)鲁1523民初 号民事判决书予以确认,该判决书现已生效。 二、债权转让对价 甲方同意将上述法院(2019)鲁1523民初号民事判决书所确认的对债务人享有的全部债权以人民币元的价格转让给乙方,乙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日内将上述款项支付给甲方。 三、债权转移 1、本协议生效后,甲方即将法院(2019)鲁1523民初号民事判决书所确认的全部债权转让给乙方;乙方取代甲方从而成为各债务人新的债权人。 2、债权转让通知:甲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及时将本协议约定的债权转让事宜通知债务人,乙方予以协助。 四、债权文件原件和保管与移交 本协议生效后,甲方应在日内将甲方持有的法院(2019)鲁1523民初号民事判决书等债权文件原件移交给乙方,并协助乙方向法院办理有关权利人变更的手续。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确保所转让的债权的真实、合法、有效、完全有权决定处分该债权,并自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根据本协议约定出具本协议项下债权已依法转让给乙方的书面声明和通知,并通知债务人; 3、为乙方依法受让、追收及实现所转让债权提供必要的协助。 六、乙方的权利义务

1、在依法接受甲方上述债权后,依法行使对债务人的债权及其相关债权担保权利; 2、在实现债权过程中可以要求并获得甲方必要的协助。 七、合同的生效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授权代表: 乙方: 授权代表: 签订日期:年月日 债权转让通知书 杨卫东、靖美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债权转让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行与债权受让人有限公司达成的债权转让协议,现将债权转让人对你方所拥有并为法院(2019)鲁1523民初号民事判决书所确认的全部债权依法转让给债权受让人有限公司,与债权相关的其他权利也一并转让。请贵方自接到该债权转让通知书后向债权受让人有限公司履行全部义务。 债权转让人: 债权受让人: 2019年月日

判决、裁定何时开始生效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781900982.html, 判决、裁定何时开始生效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案件法院在进行审理之后,做出了判决、裁定的结果,有人在诉讼官司中胜诉了,有些人则在诉讼官司中败诉了,胜诉方希望判决结果快点生效,那么,判决、裁定何时开始生效?赢了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 判决、裁定作出之日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有以下几种: 1.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无论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还是作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其作出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2.依法不准上诉的判决、裁定 依法不准上诉的判决包括: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名单案件,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依法不准上诉的裁定,指除了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之外的裁定。 依法不准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3.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 除了作出之日起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的判决作出之日起15日内,裁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二审判决生效时间是多久 我国法律对一审判决生效很明确,自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过15日未上诉的判决就生效。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

没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何时算生效没有明文。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审结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决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但司法实践中,由于地域或时间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并不一定都专门安排开庭宣读裁判文书,而是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书或送达当事人。这样就会出现判决书上的日期与送达日期不同,当事人不能同时签收判决书的情况。可这样一来,生效日期究竟按什么时间起算呢? “法律没有规定,双方送达之日起生效,或者最后一个人送达之日起生效。就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就是出现了一个模糊点。”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说,这起案件因为种种巧合,触到了目前我国法律的一个空白点。 目前我国的法律仅规定二审判决是生效判决,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效时间。那么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1、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 2、二审判决宣判之日生效; 3、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

判决 裁定 决定区别

判决裁定决定区别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决定。裁判的一种。裁定是解决诉讼进行中的程序问题,大部分是形式裁判、中间裁判。例如关于延期执行的裁定。小部分是终局裁判、实体裁判。前者如移送案件的裁定,后者如执行过程中的减刑裁定。 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终结时就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决定。裁判的一种。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体现。刑事判决在于解决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应否处刑、如何处刑以及刑罚的执行方法等问题。 裁定、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过程中,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各类案件的审理结果和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作出的结论和决定。但二者的适用是有严格区别的:(1)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就实体所作的决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2)适用范围不同。刑事判决在于解决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应否处罚、如何处罚以及刑罚的执行方法等问题;刑事裁定主要适用:①驳回自诉。②驳回上诉或抗诉。③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④停止执行死刑。⑤依法应予减刑或假释等。(3)采用形式有所不同。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而裁定则可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例如延期审理、传唤未到庭的证人。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等可以制作口头裁定。但必须将口头裁定记入笔录。(4)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和时间不同。刑事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刑事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5日。在此期间内不上诉和不抗诉的,在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不准上诉。 刑事诉讼中的决定比较多,用法不是很严谨。主要用决定的条款如下: 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第三十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五十九条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六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

判决和裁定的案例

案件:甲诉乙民间借贷纠纷,证据仅仅有借据一张,但借据欠款人签字是乙妻,乙当庭答辩认为此借据不是其妻子所写,且家庭生活中没有用过此笔借款,乙的妻子现已下落不明,导致案件事实无法查清。 现有两种处理意见: 第一种: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第二种: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者的不同点:驳回起诉是指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书后,依法对其进行立案审查,发现原告没有起诉权利,依照法定程序裁定予以驳回。 驳回诉讼请求是指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起诉请求或被告的反诉请求及有独立请求权利的第三人提出的诉讼主张,经立案审理或者合并审理后,依照法律规定对上述诉讼主体的全部或部分诉讼请求和主张判决不予支持 二者适用法律不同。驳回起诉适用程序法;而驳回诉讼请求既可适用程序法,又可适用实体法。 二者采用的裁判形式不同。驳回起诉是对程序意义上诉权的确认,应当采用裁定形式;驳回诉讼请求则是实体意义上的诉权的确认,必须采用书面判决。 适用阶段不同。驳回起诉通常是在人民法院立案后,诉讼程序刚开始阶段时适用,有时也适用于开庭审理后(本案就是这种情况);驳回诉讼请求是在人民法院依照程序法规定的诉讼程序审理完毕阶段时适用。 二者适用的内容和目的不同。驳回起诉一般是人民法院立案后经审查查明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权利;而驳回诉讼请求是人民法院立案审理后,认定诉讼主体的诉讼请求或主张证据不足,或者超过诉讼时效又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以及其他依法不予保护的诉讼请求或主张,对诉讼请求或主张予以判决驳回。 二者法律后果不同。驳回起诉的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原告再次起诉的,如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书生效后,诉讼主体不能就同一诉讼请求和事实向人民法院重新提出诉讼,若当事人仍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结合本案,通过审理可认定,原告针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是证据不足,无法证实自己主张的事实。 持第一种意见的即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理由:一、原告无证据或证据不足不能证明案件事实其本身就说明原告主张的权利没有被侵犯,此时原告是与本案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此又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一)项规定,即原告不“适格”,在此意义上,也说明

民事判决、裁定、决定

民事判决、民事裁定、民事决定 (一)民事判决 1、概念: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权威性判定。 民事判决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标志,是法院审判职能的集中体现,也是民事诉讼最重要的结案方式 2、分类 (1)根据案件性质不同,可分为诉讼案件的判决和非讼案件的判决法院审理这两类案件并作出判决时适用不同的程序与原则,如是否公开审理、处分原则等 (2)按照其所解决民事纠纷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变更判决 判决的内容并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诉,如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给付他一定的欠款,如果原告无理败诉,此时,法院所作的判决就不属给付判决而属确认判决。 (3)按照所解决的争议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部判决和部分判决在审判实践中,法院所作的判决,大部分是全部判决。先行判决的案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一方当事人迫切需要对方当事人尽快履行义务,否则将其生产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第二类是案情比较复杂,在法定审理期限内或短期内难以全部查清 (4)按照双方当事人到庭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对席判决和缺席判决 (5)依判决作出的时间,可分为原判决和补充判决 补充判决主要针对法院漏判,是大陆法系国家采取的救济方式 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对裁判遗漏可适用上诉, 当事人对裁判遗漏也可申请再审 (6)依判决的法律效力,可分为生效判决和未生效判决 (7)按照审判程序和审级的不同,可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 3、内容 (1)首部 包括:作出判决的法院名称、案件类别和编号;包括诉讼代理人在内的案件当事人基本情况;案由、审判组织和审判方式 (2)正文(主要内容) a.诉讼请求和理由,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b.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c.判决结果,包括诉讼费用的承担 (3)尾部 向当事人交待上诉权、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名称;审判人员署名,写明判决日期,加盖院印,书记员署名,正本及副本加盖校对戳记。 4、效力 (1)拘束力 判决即使没有生效也会产生一定的效力 a.自我拘束力:无论是生效或未生效判决,法院一旦作出,原则上不得撤销、变更该判决的效力

驳回上诉适用判决还是裁定

驳回上诉适用判决还是裁定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各类一审判决,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二审法院应当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但维持原判的法律文书是适用判决还是裁定,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的规定却不一致,值得探讨。 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61条第一项规定,二审法院对“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一项也规定,“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而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一项却规定“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仍然沿用了1979年旧的《刑事诉讼法》136条的规定。 虽然不同的诉讼法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存在不同的规定是常有的现象,但三大诉讼法也遵守一些共同的诉讼规律。适用判决还是裁定,就是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判决主要解决实体问题,而裁定主要解决程序问题,这在三大诉讼法的实际规定中体现很明显。如民事诉讼中的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执行中止,及刑事诉讼中的发回重审等程序问题都适用裁定。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裁定也可以用来解决部分实体问题,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减刑和假释适用裁定。笔者认为,解决程序问题应当适用裁定,而处理实体问题应当适用判决。减刑和假释虽然影响到被告人的实体权益,但仍属于属于刑罚的执行问题,本质上是程序问题。在民事案件的执行中止、终结等问题性质也是同样,所以也适用裁定,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对上诉案件,二审法院要从认定事实到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还要有各方诉讼主体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审理过程,解决的是当事人的实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复习指导——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行政诉讼判决】 行政诉讼判决,简称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根据审理所查清的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对行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结论性处理决定。 【行政诉讼第一审判决】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 撤销判决包括三种形式:全部撤销,适用于整个具体行政行为全部违法或具体行政行为部分违法但具体行政行为不可分;部分撤销,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部分违法,且具体行政行为可撤销,人民法院只作出撤销违法部分的判决;判决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于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撤销后尚需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事项作出处理的情形。 1、具体行政行为只要具备上述五种情况之一就构成人民法院撤销的理由。每个理由独立; 2、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 3、如果判决撤销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向被告及于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建议有权机关进行处理。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被告负有履行某项义务的法定职责;被告没有履行该法定职责;包括不履行和拖延履行;被告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于确定期限的除外。在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已经为时太晚,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确认盘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请求行政机关赔偿。 (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裁定和判决之间的区别及适用情形

裁定和判决之间的区别是: 1、判决中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裁定既解决实体问题,也解决程序问题。适用裁定解决的实体问题,如在执行期间依法减刑、假释等;解决的程序问题,如驳回自诉,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以及当事人耽误期限,人民法院对其提出的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的申请是否准许时,可以适用裁定处理。 2、在一个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并被执行的判决只有一个,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个。 3、判决必须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而裁定既可用书面形式,又可用口头形式。口头裁定作出后,记入笔录即可。 4、上诉、抗诉期限不同。不服第一审刑事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而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 裁定书是裁定的书面形式。其格式、写法和署名,与判决书基本相同,只是内容相对简单。刑事诉讼中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比较

一、判决 刑事诉讼中的判决是人民法院对于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活动,依据事实和法律,对于被告人是否犯罪、犯有何罪、是否应当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等问题所作的处理结论。 判决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法院对于具体案件适用法律的后果。判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即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将其改变。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有两类4种判决: 第一类是有罪判决。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犯有罪行的,依法应当作出有罪判决。有罪判决包括认定有罪并判处适当刑罚的判决和认定有罪但免除刑罚的判决。 第二类是无罪判决。包括对于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而作出的无罪判决和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而作出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两种。 根据判决的实体内容,还可以将判决划分为刑事判决和附带民事诉讼判决。 二、裁定 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诉讼中的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 人民法院用裁定处理的程序问题主要有:诉讼期限的延展;中止审理;维持原判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驳回起诉;核准死刑等。人民法院用裁定处理的实体问题主要针对执行中的诉讼,例如减刑、假释等。 判决和裁定的相同点是二者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排他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任何人不得抗拒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非经法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任何人也不得改变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判决和裁定有以下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判决用于解决实体问题,即用于解决定罪和量刑问题。裁定则多数用于解决程序问题,少数用于解决实体问题。 2.一个刑事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只能有一个,但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个。 3.形式要求不同。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规范。裁定则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4.上诉、抗诉期限不同。对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是10日,而对一审裁定的上诉、抗诉期为5日。 三、决定 决定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诉讼过程中,为解决有关法律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只用于解决诉讼程序问题,不涉及实体问题。 决定可以书面作出,也可以口头作出,法律效力相同。口头决定应当记录在案,书面决定应当制作决定书,并送达有关人员。不同于判决和裁定,决定一经作出,立刻发生法律效力,没有上诉和抗诉的问题,但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于某些决定可以申请复议和申诉。 决定与判决和裁定相比,有以下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判决用于解决实体问题,裁定部分用于解决实体问题,部分用于解决程序问题,而决定只解决程序问题。 2.只有人民法院有权作出判决和裁定,而决定可以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别作出。 3.效力不同。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或者裁定,有关机关和人员依法可以上诉或者抗诉,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而决定无论由哪一级、哪一个公检法机关作出,均立即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