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农村闲置房屋合理利用的五点建议

对农村闲置房屋合理利用的五点建议

对农村闲置房屋合理利用的五点建议

对农村闲置房屋合理利用的五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推进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加之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对住房要求不断提升,纷纷新建或新购住房,造成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村闲置房屋不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容易引发宅基地纠纷,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阻碍了村庄治理与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形势,依法依规处理好农村大量的闲置房屋,盘活用活有限土地资源,对于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基层干群建议:一是适当补偿,鼓励农民拆除旧房。针对农村居民新修房屋后仍保留原有旧房的普遍现象,鼓励农户新修房屋后拆除旧房,并从兼顾各方利益出发,健全合理补偿机制,对旧宅适当补偿。二是整体规划,对闲置房进行土地复垦。注意优选复垦方案,应最大可能选择危旧房和房前屋后空闲地较多且较集中成片的地带,以降低复垦成本,利于整体开发规划。在宅基地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政策设计应注重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实惠,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及其宅基地部分增值收益。三是改造闲置房,开辟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闲置房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利用,大力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养老中心、村图书室等,为农民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提供配套设施,从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四是创新流转制度,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政府可通过资金补助鼓励危房改造对象购买安全流转房,这样既能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又能使农村富裕户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五是树立经营理念,盘活闲置房屋。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成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农村闲置房屋改建租赁,用于企业生产加工、城镇打工人员居住、发展农家乐等,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周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的节地模式

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周庄特色 田园乡村发展的节地模式 一、基本情况 昆山市祁浜村三株浜自然村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周庄镇中部,位于常嘉高速周庄出口处以东,同周公路以北,北临天花荡、明镜荡,南接太史淀,自然形态优美,人文历史丰富,富有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特色。 三株浜原本是一个经济垫底的自然村落,村里342口人,但常住的只有142人,且多是老人,家家户户靠种地或打工为生,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近年来,昆山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于农村“三块地”改革,充分挖掘三株浜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特色,在保留村庄自然风貌肌理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行“微改造”,“变身”民宿发展新载体,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打造出了“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游旅品牌,开创了独具江苏特色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节地模式。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征) 1.集智规划设计,引导存量资源提升。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早在2017年昆山就实现了“一村一规划”。为更好地引导三株浜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昆山及时修编、充分汇集镇村布局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等成果,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在不破坏乡村原有风土人情、不迁移原住村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低效闲置土地资源,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总体新布局:一方面,调整和归类农林用地,将现状较为零散的用地适度归并,引导村民种植与休闲、游憩、观赏有关的经济

农作物,优化乡村生态基底,带动乡村产业提升;另一方面,从交通道路、水系绿化、村庄景观、田园景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对村内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赋予乡村多元价值,助力乡村文明复兴。 2.集中登记颁证,明晰农村资源产权。“产权”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收益分配的关键。为此,昆山市及时开展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进一步明晰乡村资源产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奠定产权基础,从而推动基于闲置宅基地资源整合的乡村旅游民宿新载体的兴起,充分发挥农房登记对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和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3.集引社会资本,撬动土地价值提升。引入祁浜村天花荡旅游服务公司和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与农户签订农房租赁协议,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特色民宿,构建“旅游+N”模式,建立市场主体、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集中少量市场资本打造示范性项目,撬动乡村整体土地资源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启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改善乡村面貌。 4.集汇特色资源,打响特色乡村品牌。按照“香村·祁庄”旅游品牌设定,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在保护历史风貌与江南水乡格局统一的基础上,遵循“尊重、利他、还原”的理念,拓展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尊重当时民俗文化、本地居民生活方式、乡村季节的变化、现状地块功能构成,不做过多改变;二是建设的项目有利于本地居民收入的提高,能够增加劳动就业、填补古镇业态和拓展古镇空间;三是最终呈现的效果能够还原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自然田园和淳朴生活。 5.集聚功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以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

工作建议:共享农屋对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启示

共享农屋对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启示 5月初,中青一班第五调研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奔赴XX、兰溪、浦江等地,对XX正在探索的“身心两安·共享农屋”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现场考察、实地体验等形式,对该做法进行全面总结提炼,以期就如何有效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房”这一乡村最大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粗浅的对策思考。 一、XX县实施“身心两安·共享农屋”活动的主要做法 年初以来,XX县探索开展“身心两安·共享农屋”项目,在不改变农屋所有权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向游客开放,吸引城市居民中长期到XX创业、休闲、度假、养老,实现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 1、形成政策推动体系。 县级成立共享农屋领导小组,乡镇成立共享办,村级成立共享农屋服务中心,层层分工负责。制定共享农屋《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准入条件、

管理模式、收费标准等内容。为参与创建农户提供相关资金保障,对完成共享农屋创建的农户给予每间1000元补助,并设定每年每间农屋2000元的保底收入。截至目前,已成立3个乡镇共享办、12个村级合作社,提供服务360余人次,解决纠纷30余个。 2、制定发展规划蓝图。 制定“共享农屋”2018-2020三年行动规划,计划每年发展“共享农屋”户数1000户以上,争取每年创收分别为800万元、5000万元及1亿元。引导农户提供拎包入住型、毛坯自装型、创客创意型等不同样式的农屋。设计“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农户”“农户自主”4种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村民收入双增长。截至目前,试点村“共享农屋”创建参与率在30%以上,其中小盘村达50%以上。 3.打造统一经营标准。 制定“优庭院、优设施、优服务”的三优建设标准:庭院必须达到精品庭院,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外墙进行墙绘美化;规范装修标准,实施卫生改厕,标配电、热水、

对农村闲置房屋合理利用的五点建议

对农村闲置房屋合理利用的五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推进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加之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对住房要求不断提升,纷纷新建或新购住房,造成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村闲置房屋不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容易引发宅基地纠纷,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阻碍了村庄治理与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形势,依法依规处理好农村大量的闲置房屋,盘活用活有限土地资源,对于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基层干群建议:一是适当补偿,鼓励农民拆除旧房。针对农村居民新修房屋后仍保留原有旧房的普遍现象,鼓励农户新修房屋后拆除旧房,并从兼顾各方利益出发,健全合理补偿机制,对旧宅适当补偿。二是整体规划,对闲置房进行土地复垦。注意优选复垦方案,应最大可能选择危旧房和房前屋后空闲地较多且较集中成片的地带,以降低复垦成本,利于整体开发规划。在宅基地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政策设计应注重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实惠,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及其宅基地部分增值收益。三是改造闲置房,开辟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闲置房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利用,大力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养老中心、村图书室等,为农民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提供配套设施,从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四是创新流转制度,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政府可通过资金补助鼓励危房改造对象购买安全流转房,这样既能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又能使农村富裕户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五是树立经营理念,盘活闲置房屋。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成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农村闲置房屋改建租赁,用于企业生产加工、城镇打工人员居住、发展农家乐等,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工作研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沉睡资源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沉睡资源 年初以来,XX县针对“农村闲置住宅多、市民乡村休闲旺”的实际,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开展“身心两安·共享农屋”项目。在不改变农屋所有权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向游客开放。切实利用XX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村闲置住宅,吸引城市居民中长期到XX创业、休闲、度假、养老,实现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该做法对于有效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房”这一乡村最大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一、XX县实施“身心两安·共享农屋”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形成政策推动体系。县级成立共享农屋领导小组,乡镇成立共享办,村级成立共享农屋服务中心,层层分工负责。制定共享农屋《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准入条件、管理模式、收费标准等内容。为参与创建农户提供相关资金保障,对完成共享农屋创建的农户给予每间1000元补助,并设定每年每间农屋

2000元的保底收入。截至目前,已成立3个乡镇共享办、12个村级合作社,提供服务360余人次,解决纠纷30余个。 (二)制定发展规划蓝图。制定“共享农屋”2018-2020年三年行动规划,计划每年发展“共享农屋”户数在1000户以上,争取每年创收分别为800万元、5000万元及1亿元。根据农屋实际条件和农户意愿,引导农户提供拎包入住型、毛坯自装型、创客创意型等不同样式的农屋。设计“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农户”“农户自主”4种运营模式,合作社、公司、农户三方灵活选择经营模式,村集体则负责治安、卫生等管理,并收取费用,实现村集体、村民收入双增长。 (三)打造统一经营标准。实施标准化设计、个性化建设、统一化经营,制定“优庭院、优设施、优服务”的三优建设标准:庭院必须达到精品庭院,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外墙进行墙绘美化;规范装修标准,实施卫生改厕,标配电、热水、网络、电视等设施,保证屋内功能齐全;围绕“住、食、行、游”,由服务中心对共享农屋加盟户每月进行集中统一培训1次,强化农户提供标准化优质服务。同时在县旅游官网开设“共享农屋”专栏,建立“身心两安·共享农屋”线上平台,统一由村级服务中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我县城市建设及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持续增长,导致农村土地抛荒闲置,抛荒闲置的土地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土地是农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与生活要素,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以及农业生产持续而有效发展的根基。土地抛荒闲置不仅影响农村粮食生产,而且影响我县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闲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状 我县下辖x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土地面积xxx,目前抛荒面积xxx,占总面积的X%,其中xxx镇抛荒面积xxxx, xxx镇抛荒面积xxxx,抛荒严重,占总抛荒面积的x%。 一、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剩余有效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相比之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微薄,促使农村劳动力弃田从工,弃田从商的人数不断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转向城市,加入到第二、第三产业,从事着与自己原来农业生产完全不相同的职业。而留在农村看家护院的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他们基本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无法进行土地耕作或仅能进行较为简单的农业生产。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农民“城乡两栖”,导致农村剩余有效劳动力缺乏,出现农村土地无人耕作,任由土地抛荒、房屋闲置。四是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多年来中央连续出台各类政策与措施,对农业生产给予大力支持。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产品收购补贴,下拨良种、农药与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依然是影响和制约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农业相对产值低、效益差。种植庄稼收入低,农闲时农民没收入,农民弃耕从事其他行业。

盘活山水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盘活闲置山水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一、基本情况 高峰村位于山坡乡东南面,山舒公路南侧,美丽的梁子湖畔,属保福革命老区。全村12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湾,区域总面积8584亩,其中耕地面积1964亩,水塘、渔池、湖汊养殖面积2200亩,山林1100亩,花卉苗木1000亩,荒坡地1550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党支部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委办公室、区林业局和山坡乡党委等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思路,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2008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25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101元,比上年增长8 %;2002年以来,高峰村一直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村民增收、为村民谋福祉作为工作重点和核心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主要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出政策激发全体干部活力。为了消除村干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换的消极思想,我村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值部分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当年增值部分80%用于再生产和村民福利,20%部分可用于工作考核、福利待遇。每年给村委会主任、副支书副主任、村委委员增加1000—2000元不等的福利报酬,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在村湾公路建设、庭院经济建设等农业农村工作中村干部同国家干部一样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二)盘活资源增加效益。一是对村一级的潜在资源实行开发增收。2002年我村在区扶贫办的帮助下改造了荒湖汊和被98年洪水冲坏的鱼塘,在区财政局的扶持下机耕改良了荒山。2003年开始对外发包,四处宣传,发动全民对外宣传,开荒水面引来了外地老板,开荒山林引进了法雅园林公司,初步实现了积累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升级基础设施提高租赁标准。为充分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2004年我村对鱼池和湖汊进行了设施配套,铺了碎石路,拉上了通电线路,建设了生产用房,发展了法雅园林公司周边的荒林地,再对外发包时鱼池共130亩租金提高到18000元/年。2005年化解了困扰多年的村级债务11.8万元。2007年——2008年在区老科协的资助下对鱼池进行了二次升级,进一步提高了租赁标准,租金提高到22000元/年。在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的次生林也得到了改造,给我村增加了又一新的经济来源,使得我村的租赁收入一年达到5万元。 (三)乘势而上建立经济实体。这几年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