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

·绪论

一、语言符号:

1.符号是人们约定的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确定符号的标准有两个:标记和约定性。

2.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必须由一定形式构成,

表示一定意义。形式(能指)和意义(所指)相互依存。

3.能指(能记)是能被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到的外在形式,所指(所记)

是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4.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约定性(前二为本质特点)、强制性。

5.符号的作用:传递信息,通过可感知的物质形式来表达内容。

6.符号的种类: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

7.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的声音和意义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任意的。

8.语言符号的特点:(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是由社会成语约定俗成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群体意志,决定于一定的社会习惯。①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特点;③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④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任意性,如方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2)层级性:语音层(语音),符号层(语素、词、短语、句子)。

9.语言结构: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组成的装置。

二、语言的功能、机制与类型: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互相传递和交换

信息。

2.语言是认识世界和思维的工具。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过程。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叫做抽象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依靠语言才能进行。

3.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4.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特征),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

料、语法为结构规则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结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功能特征)。

5.预设机制。预设: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常识,或者听到话语之后根据语境可以推

导出来的信息;它并不在话语的表面显现出来,而是包含在话语之中。①不言自明的预设;②寒暄的需要;③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预设。

6.排除机制。共时:语义(如“打”字的意义)、语音。历时(古汉现汉的区别)。

7.补偿机制。共时(如副词)和历时(如声调)。

8.多余机制。如量词、音节对称和谐需要。

9.类推机制。如修辞格中的仿拟。

10.对称机制。节奏、韵律等也能赋予短语或句子以对称美。

11.经济机制。经济、简省。

12.结构分类:也称形态分类,词根语(孤立语,汉语)、粘着语(日、朝)、屈折语和多式

综合语。

13.谱系分类:根据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相同或相似的成都,确定各种语

言间“亲属”关系的语言分类的方法。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汉语语支—汉语。

14.功能分类:(1)语言交际范围的大小:①民族语言;②族际语言;③区域性语言;④世

界性语言。(2)使用人数的多少和使用情况的不同:①大语言(>25%或>100W);②小语言(5%~25%或<100W);③特殊语言(宗教语言、教学语言)。(3)能说明交际功能总趋势的特征(规范性、独立性、历史继承性、生命力等)。

三、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含现代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发展历史:(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秦汉,3、4世纪为过渡期;

(2)中古期: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南宋前半),魏晋南北朝隋唐宋,12、13世纪为过渡期;(3)近代: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鸦片战争),元明清,1840到1919为过渡期;(4)现代:20世纪(五四运动后)。

3.现代汉语:(1)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地方变体(方言)、社会变体、功能变体、

个人变体等;(2)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春秋:雅言;汉:通语;魏晋南北朝:文言;唐宋以后:白话,官话;五四:白话文运

动,国语运动。

5.方言:也叫地域方言,俗称地方话,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

语言。社会方言: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6.方言分区:(1)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长江以北和

西南各省区的广大地区。①华北东北官;②西北官话;③西南官话;④江淮官话;(2)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苏州话和上海话为代表,苏(东南部)、沪浙、赣东北、闽北。①太湖片;②台州片(临海话);③东瓯片(温州话);④婺州片(金华话);⑤丽衢片(丽水话);(3)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代表,湘(西北角除外)、桂北部。新湘语(受西南官话影响),老湘语(双峰话);(4)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代表,赣中部北部、湘东部西部、徽南、闽西北;(5)客家方言:客话,梅县话为代表,粤桂闽赣台部分地区、湘川少数地区;(6)闽方言:福佬话,福州话为代表,闽、粤(潮州汕头一带)、琼台大部分地区。①闽东方言(福州话);②闽南方言(厦门话);③闽北方言(建瓯话);④闽中方言(永安话);⑤莆仙方言(莆田、仙游一带);(7)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代表,粤桂部分地区、港澳。

7.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差异、词汇差异、语法差异。与普通话的差别:闽粤方言最

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最小。

8.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改革汉字、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地位与推广:

1.与古代汉语:(1)语音:声韵系统比较简单,无复辅音字母,无入声;(2)词汇:双音

节词、词缀类词缀;(3)语法:词类活用减少,代词较少,量词丰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少,无宾语前置,连带成分增多,结构复杂,表意准确精密。

2.与印欧语系:(1)语音:声调(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不可或缺的成分),元音占优势,没

有复辅音;(2)词汇:语素单音节化(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以词根(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复合法(或融合)为主;(3)语法: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表达手段,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词、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语音

一、语音概说: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意义的载体。

2.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前二为自然属性)、社会性质(本质属性)。

3.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噪音:非周期性……。

4.物理性质:(1)音高:声音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快慢。频率和音高成正比。物体振

动的快慢由发音体的形状决定。构成声调和语调。(2)音强:声音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大小。同呼出气流量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轻重音。(3)音长:声音长短,决定于发音时物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方言。(4)音色:音质、音品,声音特色,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及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①发音体不同;②发音方法不同;③共鸣器形状不同。音律(高强长)和音色相对,必须依附于音色才能起作用。

5.社会性质:(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联系,单纯的声音无

意义,只有跟意义结合起来才成为语音;(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3)语音的系统性。

6.反切: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如当孤切

都。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都”称被切字。

7.注音字母(清末切音字运动发展而来):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又称

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共40个(1920增添1个至)。特点: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拼字法采用三拼制,主要用来标注汉字读音。

8.汉语拼音方案:拉丁字母,音素化的拼音原则。

9.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个音节最多由4个音素构成。

10.音位:一个具体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1.音素是根据语音的物理性质划分,音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

12.辅音:子音,22个,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鼻腔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13.元音:母音,10个,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

14.辅音和元音的差异:(1)是否受阻碍(最重要区别);(2)辅音发音声带不一定振动,

元音一定振动;(3)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局部(成阻部位)紧张,元音各部位均衡紧张;(4)辅音发音气流较强,元音气流较弱。

15.辅音与声母的区别:(1)总数:辅音22个,声母21个;(2)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声

母一定在开头,辅音可出现在韵尾。

16.元音与韵母的区别:韵母不仅包含元音,有的还包含辅音。韵母共39个。

17.造成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交叉关系的关键在n和ng。

18.元音:舌位:元音发音时,舌头收紧而隆起的最高点。(1)舌面元音:aoeêiuü。①舌位

前后:前(eiü)、后(oeu)、央(a);②舌位高低:高(iuü)、半高(oe)、半低(ê)、低(a);③唇形圆展:圆唇(ouü)、不圆唇(aeêi)。央后后前前后前,低半高半高半低高高高,不圆不不不圆圆;(2)舌尖元音:前后高高不圆唇。前者只出现在zcs后,后者只出现在zhchshr后;(3)卷舌元音:严格应属于舌面元音。

二、声母:

1.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

2.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1)双唇音(bpm);(2)唇齿音(f);(3)舌

尖中音(dtln);(4)舌根音(舌面后音,gkh);(5)舌面音(jqx);(6)舌尖后音(zhchshr);

(7)舌尖前音(zcs)。

3.成阻:发音部位接触形成阻碍;持阻:成阻后蓄积气流,保持成阻点内外气流的压力差

以待爆发;除阻:克服阻碍冲出发音气流。

4.发音方法: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1)成阻和除阻的方式:①塞音6个;

②擦音6个;③塞擦音6个;④鼻音2个;⑤边音1个;(2)声带振动与否:①清音17

个;②浊音4个;(3)呼出气流的强弱(针对塞音和塞擦音):①不送气音6个;②送气音6个。

三、韵母:

1.韵母: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构成,共39个。

2.内部结构特点:(1)单元音:全部元音,10个;(2)复元音:13个;(3)鼻韵母:前

鼻8个,后鼻8个。

3.开头原因的发音唇形:(1)开口呼:凡韵腹或韵头不是iuü的韵母,16个;(2)齐齿呼:

凡韵腹或韵头是i的韵母,10个;(3)合口呼:凡韵腹或韵头是u的韵母,9个;(3)撮口呼:凡韵腹或韵头是ü的韵母,4个。

4.韵母的结构:(1)韵腹:韵母的主干,核心,必不可少,发音比韵头韵尾清晰响亮;(2)

韵头:韵腹前的原因,又叫介音或介母,只有iuü;(3)韵尾:韵腹后的元音或辅音,表示韵母发音滑动的方向,只有iu和nng(如ao实则au)。

5.复元音韵母特点:(1)从一个元音逐渐滑动到另一个元音,舌位唇形都会发生变动;(2)

一个中只有一个发音响亮的主要元音(韵腹),主要元音所占时值最长,其他都是次要元音,发音轻短,韵尾发音较模糊。

6.主要元音所处位置:(1)前响:4个(ai ei ao ou);(2)后响:5个(ia ie ua uo üe);(3)

中响:4个(iao iou uai uei)。

四、声调:

1.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2.特征:(1)是相对音高;(2)是渐变的。

3.作用:(1)区别词义;(2)语调的载体。

4.调值:声调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5.调类:声调的种类,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声调类别。阴平(55)、阳平(35)、

上声(214)、去声(51)。

五、音节:

1.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除儿化音外,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2.结构特点:(1)用1~4个音素符号拼写;(2)元音占优势;(3)可以没有辅音;(4)不

能没有声调。

3.声韵配合规律:(1)声母:①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拼合;②双唇音舌尖中音dt能跟开

齐合(u)相拼;③唇齿音舌根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跟开合相拼,唇齿音跟合(u),舌面音跟齐撮;(2)韵母:①o只与双唇音唇齿音组合,uo不与两者组合;②ong不能出现在零声母音节,ueng只能出现在零声母音节;③-i只与舌尖前音,-i只与舌尖后音;

④er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

4.音节的连写和分写:(1)四音节以上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词,按词(或语节)分开写,

不能划分的全部连写;(2)单音节词重叠,连写,双音节词重叠,分写;(3)AABB式当中加短横;(4)某些场合可以用短横。

5.音节的大写:(1)句子开头的字母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大写;(2)专有名词和专用短

语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3)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六、音变和语调:

1.轻声:四声的一种特殊变调,不是第五声,任何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变为轻声。

2.作用:(1)区别意义;(2)区别词性。

3.读音:(1)阴平:半低(2度),如巴结、清楚、知识;(2)阳平:中(3度),如活泼、

麻烦、毛病、便宜、行李;(3)上声:半高(4度),如马虎、脑袋、起来;(4)去声:低(1度),如大夫、故事、困难、俏皮。

4.音色变化:(1)使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浊音化;(2)使一些韵母中较高、较低的

元音央化,韵母变得含混;(3)使韵母脱落。

5.规律:(1)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词(吧吗呢啊啦嘛);(2)

部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合成词中重叠式的后一音节以及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3)构词后缀(子头巴们么),孢子电子瓜子光子莲子虾子原子镜头窝窝头中“子头”为实语素,不读轻声;(4)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5)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起来下去”;(6)部分ABAB式和AABB式组合的第二音节;(7)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8)口语中必读。

6.变调:有些音节的调值因受相连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了一定变化。

7.上声的变调:上声在单念或处于词语的末尾时不变调;(1)两个上声音节相连:①上上

相连前变阳(35);②上后非上前半上(21);③上声后的轻声,如果它的本调是上声,那么前面的上声除一般念半上外,一部分变阳平;(2)三个上声音节相连:①AB+C式,AB的声调变为阳平(35),C不变调;②A+BC式,A的声调变为半上(21),B的声调变为阳平(35),C不变调;(3)三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先分组再变或快读时前面一律变为阳平(35)。

8.去声的变调: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它就变成53调。

9.“一、不”的变调:(1)一:①单念、词句末、表时间、表序数,读yī;②去声前读yí;

③非去声前读yì;④夹在重叠动词中间读yi。(2)不:①单念、词句末、非去声前读bù;

②去声前读bú;③嵌在相同动词、形容词中间,处于可能补语中间读bu。

10.“七、八”的变调:去声前可读阳平,也可不变调。

11.形容词重叠的变调:(1)AA(儿)的,第二音节常读阴平;(2)AAB式,BB部分常

读阴平;(3)AABB式,第二音节读轻声,BB部分常读阴平。

12.儿化:卷舌元音er与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音变现象。

卷舌儿化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13.作用:词汇上区别语义,语法上区别词性,表示细小、亲切、轻松或喜爱等感情色彩。

14.“啊”的音变:(1)在aoeêiuü后读ya,写作“呀”;(2)在u(含ao iao ou iou)后读

wa,写作“哇”;(3)在-n后读na,写作“哪”;(4)在-ng后读[ηg],写作“啊”;(5)在-i(zcs)后读[zA],写作“啊”;(6)在-i(zhchshr)、er读ra,写作“啊”。

15.语调:语句的音调模式,语句音高变化的总体轮廓。

16.语调与字调的关系:(1)字调是语调的载体;(2)语调对字调有调节作用;(3)字调对

语调的影响不明显。

17.制约语调轮廓变化的因素是语气、语速和重音等。

一、汉字概说: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作用: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更好的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促进了思

维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记录、传播、加工、规范)。

3.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表意体系(古埃及圣书字)和表音体系(音位文字,拉丁

文;音节文字,日文)。

4.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文字体系。

5.特点:方块字、超时间、超方言。

6.演变:(1)古文字(商到秦),象形甲骨金大小篆;(2)今文字(汉到现代),隶草行楷。

7.构造:六书。(1)象形:①独体象形(人女目燕舟);②合体象形(眉母瓜牟果);(2)

指事:①纯粹象征性符号(一二三四上下中兮);②在象形字上加指事性符号(本末朱刃寸亦甘曰);(3)会意:①异文会意(明休烦益寒);②同文会意(从比众森轰);③对文会意(北步収臼);(4)形声:①左形右声;②右形左声(雅锦);③上形下声;④下形上声;⑤内形外声(哀);⑥外形内声(裹);⑦声占一角;⑧形占一角(修荆颖腾载栽疆匙);(5)转注;(6)假借:本无其字。

8.汉字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笔画,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部件,部件再构成偏旁,偏旁

构成整字。

9.笔画:横竖撇点折提捺钩;横竖撇点折。基本笔画:“不起笔”的情况下,发生曲折转

向,就构成了变化笔形(派生笔形)。笔形:笔画的书写形状。

10.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件≥笔画。部件≤整字。

11.偏旁:用“二分法”分解汉字的结果,即将一个汉字分为两个部分,得到两个偏旁。部

首一定是一个字的偏旁,但一个字的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12.形体结构:(1)独体字(果东束柬);(2)合体字:合体字下级单位是部件。①纵向组

合(上下,上中下);②横向组合(左右,左中右);③包围组合(两面,三面,四面);

④特殊组合(塔式,穿插,如禺重事册,框架,如噩乘爽坐)。

二、现代汉字的整理、规范与优化:

1.现代汉字的整理:(1)汉字的简化:①方针和步骤(约定俗成,稳步前进);②方法:

简化偏旁,同音近音代替,部分代替,符号代替,草书楷化,另造形声字或会意字;(2)异体字的整理和淘汰;(3)整理印刷铅字字形;(4)改换生僻地名用字;(5)统一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2.现代汉字的规范:①标准:四定(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定量,

定形,定音,定序);②推行规范汉字:《PRC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我国第一步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

一、语素、词与词汇:

1.词汇:也成语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和,包括词、简缩词语、固定短语、各种熟

语(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语言单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词汇单位的最小层级,是构词的材料。词是高于语素的一个层级,是词汇的基础部分,数量最大,使用价值最高。固定短语比词高一个层级,以词和语素为基础构成的。

2.儿化音的儿不算音节,如“花儿”,一个音节,两个语素。

3.词根:表达合成词的基本意义、能自由出现在合成词中的不同位置上的语素。

4.附着在词根前的叫前缀,附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性化然),夹在中间的叫中缀。

5.自由语素: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能构成词或短语。成词语素<自由语素。

6.粘着语素:不自由语素,只能作为构词成分,不与别的语素组合就不能独立运用。

7.不定位语素: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不固定。

8.定位语素: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只有一种。前置定位语素、后置定位语素。

9.词: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10.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用语素构成词的方法叫构词法。

11.单纯词:(1)连绵词:不能分开解释的两个音节的单纯词。①双声词:两个音节声母相

同;②叠韵词:两个音节的韵母或韵母中的韵腹、韵尾相同;③非双声叠韵:声母和韵母都不同;(2)叠音词: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其中任何一个音节都只表示读音而不具有单独的意义,只有两个音节重叠在一起才能独立地表达意义;(3)拟音词;

(4)译音词。

12.合成词:(1)复合词: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语素构成的合成词。①②③④⑤是复

合词的五种基本类型。①联合式(并列式):语素地位平等,无主次之分,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②偏正式: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定中、状中);

③述宾式(支配式、动宾式):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前一个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表示

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④主谓式(陈述式):陈述与被陈述关系,前一个是被陈述的主体,后一个表说明;⑤补充式:补充与被补充关系,前一个中心,后一个从结果程度等方面进行补充说明,一般动补,很少形补;⑥名量式:前一个名词性,后一个量词性(人口、枪支、书本、船只、事件、纸张、马匹、车辆);⑦介宾式:介宾关系(当地、当时、从前、按期、于是、因此、当今、当场);⑧连动式:表示连续动作(报考、查阅、病故、接管、集训、撤换、报销、承包);⑨兼语式:语义上隐含着一个可兼做宾语、主语的成分(请教、讨厌、召见、请坐、讨嫌、逗乐、遣返、召开,使动性,前一宾语作后一主语);(2)重叠词: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的合成词;(3)派生词:词根+词缀。①前缀+词根;②词根+后缀;③词根+中缀+词根;(4)简缩词。

13.短语是词的组合,也称为词组,区分词和短语常用“扩展法”。

14.基本词汇:语言中反映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和社会生活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的词。

15.特点:(1)全民性;(2)稳固性;(3)能产性。

16.一般词汇:(1)古语词;(2)方言词;(3)外来词;(4)新生词;(5)社会习惯语;(6)

熟语。

二、词义的性质、构成与层次:

1.词的意义是客观事物、现象或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

团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

2.词义的最小单位是义素,能单独运用的最小词义单位是义项。义项:对词的理性意义的

分项说明。

3.词义的性质:(1)客观性:词义的存在以客观对象的存在为前提;(2)概括性:关于客

观事物的概括的印象,使人们能用有限的词去反映千差万别的无限的具体事物和现象;

(3)模糊性:只能指示一个大概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边界;(4)民族性: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均在词义中有所体现。4.词义的构成:(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简称概念义或理性义,人们对所指对象区分性

的概括认识,反映与所指对象的对应关系;(2)附属意义:色彩意义,依附于理性意义而存在的词义内容。①评价义:主观评价,褒义贬义,喜悦恐怖等感情色彩;②语体义:雅俗色彩或语体侧才,语言风格(口语书面语);③形象义:联想起形态、颜色、声音等;④搭配义:在一定的语法组合中产生并融入到词义中的意义;⑤文化义:历史文化内涵,联想到典故、诗词、民俗。

5.词义的层次:(1)本义(初义、原义):一个词最初出现的意义;(2)基本义:在现代

最常用的主要意义;(3)转义:由本义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①引申义(本义引申,引申义引申);②比喻义。

现代汉语试题(一)附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10分,3、5小题每个空格0.5分,其余每个空格1分) 1.现代汉语里的基本词具有( )三个特点。 2.现代汉语词的结构有( )的趋势。 3.音素分为两类,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等部位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气流在口腔等部位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每个空格0.5分) 4.现代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是( ),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重要特点。 5.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最大的变革有两次:一次是( )的推行,这是汉字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规范化运动;一次是( )的产生,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字形定型化运动,它也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它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每个空格0.5分) 6.单纯词是( ) 合成词是( ) 7.语言的三要素是( )。 8.要实现现代汉字标准化,就是要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通用汉字的四定,即( )。 9.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 ( )的集中分不开。 得 分 评阅教师

得分 评阅教师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说法的题号前打“√”(10分,每小题1分) 1.普通话里的单元音韵母有a、o、e、ê、i、u、ü、er。 2.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较大的构字单位,有的可以表示词义的类别,有的则是字的表音成分,偏旁一般就是部首。。 3.“妇”是单音节的、不成词的、不自由语素。 4.从外国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叫外来词。 5. 简化汉字的工作包括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个方面。 6.一般说来,一个汉字是代表一个单音词或语素的。 7.从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来看,与韵母相拼的范围最小的声母是f。 8. 言语是每个人对语言的运用,它是属于个人的,具体的;语言则是音义结合为基础的词和语法规则的总和,它是属于社会的、抽象的。言语是信息,语言是代码。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9.从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如“然”—“燃”,“莫”—“暮”。 10.现代汉语词汇是由不同来源的各种成分构成的,它包括了基本词、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熟语等。

现代汉语考试试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与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①②③,词汇方面①②③,语法方面①②③④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她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认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指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影、电视、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共总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19.现代汉语课程的主题由,,,和几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D对立的独立语言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提纲

现代汉语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不光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它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二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三是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4.现代汉语有两种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5.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6.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7.方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8.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9.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名称 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10.“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

“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言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11.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2.汉语方言的差异性 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 12.七大方言区名称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3.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特点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音节整齐简洁。④有声调。 14.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特点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③同音语素多。 15.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特点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16.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1.语音三种属性 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汉语音节里有几种声调、句子有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现代汉语答案及试卷

页眉内容 1

13.根据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程度的强弱,转折关系分重转和轻转两类。() 14.同印欧语相比,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5.长句化短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其中的修饰成分抽出来。() 16.大部分副词都可以充当补语。() 17.“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我们生活里常用散文.在文艺园地里,散文也应当是万紫千红中繁茂的花枝。”这个句子的辞格是借代。() 18.主谓短语充当谓语时,这个主谓短语的谓语同时也是整个句子谓语。() 1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的辞格是夸张。()20.关联词语“不是……而是”表示的是选择关系。() 三、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就不明白你怎么连什么也没学会。”中的“什么”表示的是() A、表疑问的代词 B、表示任指的代词 C、表示指示的代词 D、表示虚指的代词 2.“在”是动词的是() A、我在家。 B、我在家看电视。 C、我正躺在床上看电视。 D、我在看电视。 3.“我跟老张协商了一下,感觉还是稳妥一点好。”中的划浪线的“跟”字是() A、连词 B、副词 C、介词 D、助词 4.“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属于() A、中补短语 B、动宾短语 C、偏正短语 D、连谓短语 5.“他真是的,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中的“真是的”属于() A、谓语 B、独立语 C、定语 D、补语 6.“这些水果我们谁都不吃。”的语义关系是() A、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B、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C、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 D、大小主语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他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中的“起来”属于() A、判断动词 B、助动词 C、能愿动词 D、趋向动词 8.下面的句子使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A、他长得太像他爸爸了。 B、他手里就是大团结多。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柏油路好像也要晒化。 9.“咱们俩,谁也离不开谁。”中的语义关系是() A、大主语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B、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C、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D、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他是一名翻译,翻译了很多文章。 B、他比专家还专家。 C、他花了三块钱买了一盆花。 D、这位代表代表大家发了言。 11.下列各组中,短语的结构关系相同的是() A、格外美好幸福美好 B、有人发言有权发言

现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汉语 2.现代汉语规范化 3.文学语言 4.方言 5.基础方言 二、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 为,以为的。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 为,语法方面以为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 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6.粤方言等于广东话。()

7.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8.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 9.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中的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 10.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11.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中的所有用例。() 12.《水浒传》、《西游记》、《纪楼梦》等都是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典型著作。() 13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四、简答题: 4.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什么特点? 第二章语音 一、名词解释: 1.元音 2.辅音 3.音素 4.音节 5.音位 6.音色 7.音高 8.音强 9.音长、10五度标记法11.声母12.韵母13.声调14.清音15.浊音16.送气音17.不送气音 18.零声母19.单韵母20.复韵母21.鼻韵母22.前响复韵母23.后响复韵母24.中响复韵母25.四呼26开口呼27.合口呼28.齐齿呼29.撮口呼30.押韵31.调值32.调类33.轻声34.儿化35.变调36.音位变体37.条件变体38.自由变体39.停顿40.重音41.快慢42.语调43.句调44.语音规范化 二、填空题: 1.语音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性,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发音器官包括三大部分: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 4.不同的音色至少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之一造成的: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元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辅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部分内容: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汉语考试题库1

广西师范大学秘书学、对外、编辑、新媒体专业 《现代汉语》复习指导 说明:不加标记的为一般内容,加**的内容为一般重点,加***最重要的内容。凡是提纲中提到的要点,都要全面复习,因为都有可能成为考试要点。 一、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语法、语用的基本概念识记10分五小题(二)填空题:语法、语用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理解、应用、分析20分十小题(三)改错题:语法、语用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理解、应用、分析10分五小题(四)简答题:语法、语用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识记、理解、应用15分三小题(五)分析题:语法、语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分析综合45分五小题 1.汉语主要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语法特征的列表分析6分 2.汉语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的列表分析10分 3.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0分 4.语法现象的动态分析:表里验证和语值辨察(实际上就是变换分析和语义特征分析)10分 5.根据话语交际的基本原理分析对话的言外之意及其产生的过程9分 二、复习范围和要点 (一)基本概念 1.语法 2.语法单位 3.词 4.词类 5.同形异类 6.连动短语 7.兼语短语 8.述语9.宾语10.把字句11.被字句12.双宾句13.存现句14.转折句 15.合作原则16. 得体原则17.长句18.短句19.回环20.顶真 (二)基本观点 ***1.(1)语法的一般性质:抽象性、递归性和民族性(2)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四个方面 2.语法单位的划分、名称及其关系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法的规范 4.词类划分的标准:意义标准、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包括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造句功能)** 5.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主要词类的划分及其小类 ***6.现代汉语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几种主要结构类型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7.现代汉语复杂短语的延展方法 8.各种句子成分 9.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类型 10.现代汉语句子的语气类型 ***11.现代汉语的特定句式:重点是主谓谓语句、兼语句、连动句、是字句、把字句、被字句 ***12.现代汉语复句的类型:重点是并列句、选择句、递进句、因果句、条件句、让步句(小类、结构特征及语义关系) 13.话语交际的过程:掌握基本环节 ***14.话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15.话语交际的得体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16.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主要是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1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要面向未来。() (2)这件事教育了我。() (3)话说得很明白。() (4)一席话使她明白了很多道理。() (5)他在教室。() (6)他在教室看书。() (7)他在修自行车。() (8)小李只是哭,问她什么都不说。() (9)这件事,他和我谈过。()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参考答案:(1)名词(2)动词(3)形容词(4)动词 (5)动词(6)介词(7)副词(8)副词(9)介词 (10)连词 2.根据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特点,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高喊口号() (2)老师和学生() (3)阳光灿烂() (4)里约奥运会() (5)共同奋斗() (6)伟大而质朴() (7)喜欢清静() (8)学得好() (9)高兴极了() (10)披衣起床() (11)马上回来() (12)今天星期一() [参考答案] 1动宾2并列3主谓4偏正5偏正6并列7动宾8补充9补充10连动11偏正12主谓 3.抽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1)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一系列新机制的保障下,迈上了新台阶。 答: (2)“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老师刘伶俐,患癌症被学校开除,法院判决未履行,几日前去世”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答: (3)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首次组建的男女混编仪仗方队成为参阅部队中的亮点。 答: 参考答案:(1)开放迈台阶 (2)事件引发关注 (3)方队成为亮点 4.运用抽取句子主干的方法,检查下列句子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的毛病。 (1)湖南省气钨矿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2.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3.后鼻韵母有( 3.iɑ、ie、uɑ、uo、üe。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4.55、35、214、51)5.传统的“六书”是指(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6.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6.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7.合成词是由(7.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的词,包括(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类。8.语义场的类型有(8.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9.成语的特征是(9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0.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 1.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3.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4.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5.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6.歇后语:是由近乎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三、语音题(共20分) 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 1)m 双唇、浊、鼻音(2)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3)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4)k 舌根(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5)x 舌面(前)、清、擦音 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 (1)1)z — z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是不送气、清、塞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z 舌尖前音,zh舌尖后音。 (2)f—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清、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f唇齿音,h舌根(舌面后)。 (3)ɑo — iɑ相同点:都是复韵母。不同点:ɑo 前响复韵母,iɑ后响复韵母。 (4)onɡ—ionɡ相同点:都是后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onɡ是u,ionɡ是ü)。(5)en — in 相同点:都是前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en是e,in是i。四、分析题(共20分) 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 倾销、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提高、地震、 倾销(偏正)利害(联合)房间(补充)老乡(附加) 吩咐(联绵)年轻(主谓)仅仅(重叠)皑皑(叠音) 提高(补充)地震(主谓) 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 (1)持续——继续(2分)(2)愿望——希望(2分)

现代汉语考试试题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2. 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 )。 3.后鼻韵母有(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5.传统的摿閿是指()。6.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 )。7.合成词是由()的词,包括()三类。8. 语义场的类型有()。9.成语的特征是()。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 1.音素 2.单元音 3.音位 4.词。5.义6.歇后语 三、语音题(共20分) 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 (1)m (2)b (3)ch (4)k (5)x 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 (1) z —— zh (2)f —— h (3)ɑo ——i ɑ(4)on ɡ ——ion ɡ (5)en —— in 3.给下列音节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方式。(共5分) (1)优秀(2)权利(3)威武(4)爱护(5)谚语 四、分析题(共20分) 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 倾销、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提高、地震 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 (1)持续——继续(2分)(2)愿望——希望(2分) (3断)果——决断——断武(3分)(4)要求——请求——恳求(3分)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没有关系 2.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 .物理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生理属性 3. 普通话声母中有六个塞音声母,它们是。 A .z 、c 、zh 、ch 、j 、q B.b 、p 、d 、t 、g 、k C .z 、c 、d 、t 、j 、q D.b 、p 、c 、z 、j 、q 4. 普通话中声母。 A .都是清音 B .只有m 、n 、l 、r 是浊音,其他都是清音

现代汉语试题库大全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符号体系。 2、、“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 4、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5、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吴方言。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A、轻声、儿化 B、简缩 C、附加法 D、词根复合法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C语法D、词汇和语法 4、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5、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6、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 1、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2、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 3、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中的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 4、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5、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中的所有用例。(×) 6、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7、普通话就是北京话。(×) 8、.现代汉语就是普通话。(×) 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生理性、物理性和社会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语音?试题) 一、填空 1.语音具有三方面性质,其中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b ow i与b ow i的区别决定于。 3.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 4.北京人所说的sh sh 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性质。 5.人的调声器官指的是两部分。 6.按照汉语传统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分为三部分。 7.b 中的B,从音素性质看是,从它在汉语音节中所处的位置看是。 8.汉语拼音方案于年由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它包括等五部分。方案的主要用途是。 9.国际音标是由制定的,公布于年,目标是用来,其记音原则是。 10.语音是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工具。 11.语音是的声音。 12.音高是,决定于的多少。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有关。 13.音强是,决定与一定时间内的大小。语音的强弱由决定。 14.音长是,决定于存在时间的久暂。语音的长短指。 15.音色是,决定于,语音的音色同有关。 16.音色不同的原因是不同、不同、发音时不同。 17.语音是从人的发出的,人们发出不同的语音决定于。 18.发音器官包括、、三个部分。 19. 是发音的动力站,是发音的共鸣器,是语音的主要发音体。 20. 分上腭、下腭。上腭包括,下腭包括。其中能动的器官是,的活动性最大。 21.语音的社会性质可以从语音的特征和特征以及语音的来看。 22.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 23.语言里的叫音位。 24.反切是我国记录的方法之一,它的注音方法是拼合成音。 25.音素是语音的单位。普通话的元音音素有个;辅音音素有个,其中个可以作声母,只有辅音不能作声母,只作韵母的构成部分,除了作声母,还可以作韵母的构成部分。 26.普通话音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a属于,b属于 27.普通话音素和音位的关系是。 2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 29.普通话中是前、低、不圆唇元音;是前、高、不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 30、普通话中e[ ]是元音,u是元音,<是元音。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C语法D、词汇和语法 4、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语 5、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6、现代汉语课三个基本内容是() A、语音、词汇和语法 B、语音、文字和语法 C、词汇、语法和修辞 D、文字、词汇和语法 7、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A、轻声、儿化 B、简缩 C、附加法 D、词根复合法 8、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9、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1、B 2、A 3、A 4、C 5、B 6、A 7、D 8、D 9、B 现代汉语试题库(语音·试题) 1、发音体颤动次数多,(1)声音高(2)声音低(3)与声音的高低没有关系。 3、发音时(1)声带颤动(2)声带不颤动(3)声带有时颤动,有时不颤动。 4、语言的本质属性是(1)物理属性(2)社会属性(3)生理属性 9、舌面音是指(1)d、t、n、l(2)z、c、s(3)b、d、g(4)j、q、x 10、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的音叫(1)塞擦音(2)塞音(3)擦音(4)边音 13、发音时,气流从舌两边发出来的音叫(1)舌音(2)舌面音(3)边音(4)卷舌音 15、d、t、n、l四个辅声的发音部位是(1)舌尖前(2)舌面(3)舌尖中(4)舌尖后 19、声母m是(1)舌尖中浊鼻音,(2)舌尖后浊鼻音,(3)双唇浊鼻音(4)双唇清擦音 20、q是(1)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2)舌面送气清塞擦音(3)舌面不送气清擦音(4)舌面送气清塞音 2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1)p(2)t(3)q(4)c 22、舌面音,发音时舌面抬起与构成阻碍。(1)软腭(2)硬腭(3)上齿背(4)上齿龈 23、普通话声母中,只有一组清浊相对立的声母是(1)d和t(2)m和n(3)sh和r(4)j和q 30、“(水)”这个音节的韵是(1)前响复韵母(2)中响复韵母(3)后响复韵母(4)后中响复韵母32、全为齐齿呼韵母的一组是(1)金、永、力、此(2)英、前、家、师(3)咬、两、结、月(4)衣、列、流、小 33、舌位前、低、嘴唇不圆的元音韵母是(1)o(2)e(3)a(4)u 42、er是一个() (1)舌位在中央,唇不圆的舌面元音 (2)舌位在中央,唇不圆的卷舌元音 (3)舌位在后、高,唇不圆的舌尖元音

现代汉语语法题库 (带答案)

第四章语法 一、填空题 1、语法这一术语可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2、分析语句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在于(区别异同、辨明意义)。 3、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把大类分成小类,另一是(把整体切为部分)。 4、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语法分类,必须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5、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 6、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7、根据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三类; 8、现代汉语特殊的词类有两类,一是(叹词),另一是拟声词。 9、量词包括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 10、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语或处所宾语的动词一般叫(不及物动词)。 11、加词包括(副词)和区别词两类。 12、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状语)。 13、(代替)功能就是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4、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15、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16、词与词的组合包括实词与实词、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可统称为(短语),也有叫词组的。 17、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句法成分)。 18、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动词和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的修饰语。 19、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关涉主语。 2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修饰语主要指(定语和状语)两种句法成分,被修饰的成分是中心语。 21、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一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 22、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复说语)和插说语两种。 23、复说语有称代式复说语和(总分式复说语)两种。 24、根据结构关系,单句首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句型。 25、非主谓句主要有名词句、(动词句)、形容词句和叹词拟声词句四种。 26、根据主谓句中谓语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四种,即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27、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连动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是(兼语句)。 28、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一般叫(存现句)。 29、复句一般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 30、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的因果复句)、推论结果的因果复句、说明目的的因果复句三类。 31、假设条件句复句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无条件句)三类。 32、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 33、倒装句是有一定特点的句子,首先倒装的部分可以(复位(或还原)),其次

《现代汉语》(语音及文字部分)试卷A含答案

《现代汉语》(语音及文字部分)试卷A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10分) 1、音素 2、声调 3、部首 4、音位 二、填空(10分) 1、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和。其中 是本质属性。 2、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包括定形、、和定量。 3、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 4、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称为四呼,分别是开口呼、、和撮口呼。 5、由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构成的音位称为音质音位,又叫。 6、语音和声音的本质区别在于,语音具有。

三、判断题(10分) 1、汉字的形体演变进程中包括行书和草书。() 2、发单元音时要求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 3、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例zhuang。() 4、jun为撮口呼韵母。() 5、错字和别字是一回事。() 6、Y、W是汉语声母。() 7、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有韵腹和声调。() 8、汉语中有复辅音,例ZH、CH、SH。() 9、汉语韵尾只能由高元音i、u来充当。() 10、轻声也是声调。() 四、分析题(44分) 1、分析音节结构(10分) 2、分析下列音节韵母分属哪一呼(5) 智zhì介jiè渠qú路lù苦kǔ

3、写出下列辅音音素的名称(8) ch g m ng 4、写出下列元音的名称(6) e[ε] -i[ι] o 5、根据名称写出下列音素(10)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唇齿清擦音()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舌根送气清塞音() 舌尖中浊边音()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舌面前高圆唇元音()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6、比较下列音素的不同之处(5) j—q o—u sh—r t—k i—ü

现代汉语题库(黄廖版)

现代汉语题库(一)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的结合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_____________中并和_____________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物质外壳,以 _______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_______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 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_____________,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 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_____________依赖 ______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存在基础,先有_____________而后才有_____________。 9.“五四”以来开展的“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_____________,是语言的_____________。 11.北方方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确的、一致的_____________,并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二章语音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二(第二章 语音)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二(第二章 语音)》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语音同自然界的声音有何异同?( ) 2、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要素?( ) 3、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主要有哪几种?( ) 4、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在现代汉语语音里有何作用?(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5、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记音符号?现代汉语常用的记音符号有哪几种?() 7、《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8、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9、音素和音位有何联系?() 10、什么是严式标音法,什么是宽式标音法?() 11、声母和辅音有何联系?()

12、什么是声母的发音部位?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哪几类?() 13、什么是声母的发音方法?根据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哪几类?() 14、辨析下列各组声母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的异同。 d — t z — zh l — n f — h c — q() 15、什么叫尖音字,什么叫团音字?普通话为什么没有尖音字?() 16、普通话的声母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17、简要说明元音分类的依据。() 18、普通话里齐齿呼韵母有哪些?请列举出来并注上国际音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