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1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2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

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

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

域均属此类。

3.供需平衡分析: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不同水平年(如现状水平年获为预测的未来水平年)及某一保证率的各部

门进行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衡关系分析。

4.水质评价: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域的水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5.总降雨量: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表示。

6.林冠截流量:指被树木枝叶拦截的降水量。林冠截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林冠枝叶的质地和其干湿状况。

树干流:是由枝叶汇集到树干的降雨和直接降落到树干的降雨形成的。

7.蒸发: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水分子的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的吸力时,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蒸发量:单位时间蒸发的水深,称蒸发率或蒸发强度,以mm/d计。

8.径流:指沿地表或地下运动汇入河网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

径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

9.包气带:指地面与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是包含有空气的水、土三相系统。

下渗:指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的运动过程。

10.坡面径流:降水沿坡面和土壤表层汇集流动的过程。

流域汇流:从有效降雨过程开始至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为止的径流汇集过程。包括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过程。年径流:指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包括年径流总量和径流年内分配两方面。

坡地汇流:地面净雨从坡地表面汇入河网,速度快,历时短,是形成洪水的主体。

(年)径流总量(w):表示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万m3或亿m3。

二、填空

1.水资源的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利害两重性)。

2.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3.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人为因素)。

4.列举出流域的六项几何特征(流域面积)(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流域河网密度)(流域平均高程)(平均坡度)等。

5.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符号P、Q、E、S、V、G、M、W分别代表(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蓄水量,深度单位)(蓄水量,

体积单位)(地下储水量)(土壤和包气带含P水量Q)(I 含水E量Q)。

o S0

P E Q S0

6.指定时间、任意地区的水量平P衡方E程Q为(0),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7.降水观测方法(器测法)(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

8.林内雨量测定方法(网格法)(受雨器法)(标准木法)。

9.径流含义及其形成过程(降雨过程)→(扣除损失)→(净雨过程(流域蓄渗过程))→(坡地汇流过程)→(河网汇流过程)。

10.在流域蓄渗过程中产生三种径流形式(植物截流)(下渗)(填洼),其速度(植物截流)>(下渗)>(填洼)

11.按径流途径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壤中流)。

12.坡面径流观测方法(体积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13.列举出表达径流的5种指标(流量)((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深)((年)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14.小流域的研究方法有(单独流域法(流域自身对比法))(并行流域法(平行对比法))。

15.小流域测流方法(断面法)(测流建筑物法)。(测流建筑物)是观测研究流域径流的设施,常见的有(溢流堰)和(测流槽)。

16.小流域流量的常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流速面积法)(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航测法)。

17.影响年径流的因素(气候因素)(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

18.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可靠性审查)(一致性审查)(代表性审查)。

19.根据观测资料的长短W或总有河川无W,正常U年地下径重流复W量的推算有三种情况(有长期实测资料)(有短期实测资料)(无实测资料)。

20.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常用的方法有(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水文查勘法)。

21.区域水资源总量为( )。

22.需(用)水部门可分为河道外用水和河道内用水两类,其中(河道外用水)是供需平衡分析的重点对象。

23.单项参数评价法定义及其6种常用的水质参数(常规水质参数)(氧平衡参数)(重金属参数)(有机污染物参数)(无机污

染物参数)(生物参数)。

三、问答

1.水分循环的类型有哪些?内陆水分循环及其意义是什么?

(1)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①大循环:指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降落到地面,降落到地面的水分有一部

分以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重新回到海洋,这种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叫大循环。

②小循环:指陆地上的水在没有回到海洋之前,又蒸发到空中,或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海

洋中,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小循环。

(2)内陆水分循环:陆地的水分经蒸发和蒸腾上升到空中,与从海洋输送来的水汽一起再向内陆输送至离海洋更远的地方,凝结降水,然后再蒸散到上空气团中向内陆运动,直至不能形成降水为止,这种水分循环称为内陆水分循环。

意义:内陆水分循环越活跃,输送到内陆的水汽量就越多,内陆的降水量就越大。

2.水量平衡原理及其意义是什么?

(1)水量平衡原理: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地区、任一时段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2)意义: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基本原理,借助水量平衡原理可以对水循环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并可以建立各水文要素间的定量关系,在已知某些要素的条件下可以推求其它水文要素,因此对水量平衡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3.列举出流域的六项几何特征

(1)流域面积F:在地形图上绘出流域的分水线,用求积仪量出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以km2计,其大小直接

影响河流和水量大小及径流的形成过程。

流域长度LF: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轴线长度,km计。

(2)平均宽度B:B=F/LF

(3)流域形状系数:K=B / LF

(4)流域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长度之和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5)流域平均高程:指流域范围内地表平均高程。

(6)平均坡度:又称地面平均坡度,它是坡地漫流过程的一个影响因素,在小流域洪水汇流计算时,是一个重要参数。

4.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①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②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③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5.判别一个流域是闭合流域的方法

①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②径流系数小于1;③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6.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蒸发系数的关系及意义

(1)关系:某一闭合流域多年的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径流量之和。则Q/P+E/P=α+β=1

式中α(=Q/P)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β(=E/P)为多年平均蒸发系数。

(2)意义:α和β是相互消长的,径流系数越大,蒸发系数越小。在干旱地区,蒸发系数一般较大,径流系数较小,可见,径流系数和蒸发系数具有强烈的地区分布规律,他们可以综合反映流域内的干湿程度,是自然地理分区上的重要指标。

7.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蒸发系数分别如何测定计算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Q/P多年平均蒸发系数β=E/P

式中 P——降水量(Precipitation),mm;Q——径流量(Runoff ),mm;E——蒸发量(Evaporation),mm

8.如何以器测法测定大面积总降雨量(林外)

流域较大面积的平均降水量的测定:

1)根据流域面积大小,确定最低限量的降水量观测点。

2)观测点点位应充分考虑观测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条件。

3)观测点数量一般根据流域面积的大小和精度要求而定,在山区由于地形条件复杂,观测点要增加。

4)当地形变化显著,以及有大面积森林时,降水测点的数目应增加。

5)在开阔的平原条件下,雨量测点按面积均匀分布;

6)如果在流域内只设置一个降水观测点,则它应设在区域的中心;

7)有两个测点时,一个设在流域的上游,另一个设在下游。

10.林冠截流量的水量平衡方程

林冠截留量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公式为:I=P-P内-P干

式中I——林冠截留量(mm);P干——树干茎流量(mm);P林内——林内降水量(mm);P——林外降水量(mm)

11.分别列举出5种降水的基本要素和降水特征的表达方法

(1)降水的基本要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历时和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2)降水特征表示方法:常用降水过程线、降水累计曲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降水强度历时曲线、平均雨深面积曲线、雨深面积历时曲线表示降水的特性。

12.流域平均降水量的5种计算方法及其适应条件,分别如何计算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泰森多边形法(4)等雨量线法(5)两轴法(6)方法讨论

13..蒸发的组成包括哪些?各组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蒸发量测定和计算方法怎样?

(1)流域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其中后二项之和称陆面蒸发。

(2)①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

气象条件(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风、温度、湿度等);水体自身条件(水质、水深、水面面积、水面情况等)。

②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风速等);

土壤本身的特性(土壤含水量、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土壤质地、土壤颜色、土壤表面状况等)。

③植物蒸发散的影响因素:植物生理作用、气候因素、土壤供水能力。

(3)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方法:

①由水面蒸发器观测资料计算水面蒸发;②由经验公式法计算。

14.包气带、下渗的物理过程

按水分所受的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被土壤颗粒吸收。

②渗漏阶段:水分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空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空隙直至饱和。此时毛

管力消失。③渗透阶段: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成稳定流动。

15.径流形成过程的实质意义或作用

径流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水在流域的再分配与运行过程。

16.研究流域径流时流域的选择要求与部署原则

(1)选择要求:在选择研究流域时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在研究地区有代表性的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流域必须是一个闭合流域。为了对比水土保持措施和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在选择小流域时必须选一个或几个没有治理的对比流域。

(2)部署原则:在总体规划部署时,应按大流域套小流域、综合套单项、大区套小区的原则来考虑。

17.小流域的研究方法有哪两种?分别阐述之。

(1)单独流域法(流域自身对比法)

在一个自然流域内,首先对流量和降水量进行观测,积累若干年资料后,求出降水与径流间的定量关系。其次,对流域按一定的规划进行治理,同时对流域的降水和径流进行观测,计算出治理后降水与径流间的定量关系。第三,根据治理前和治理后集中与径流的定量关系,消除因降水不同对流域径流泥沙产生的影响后进行比较,估算水土保持和森林变化对河川径流和泥沙的影响。

(2)并行流域法(平行对比法)

选择几个相互邻近而在地形、地质构造、土壤、质地、流域面积、沟壑密度等等条件类似的流域,在流域出口处修建量水设施,同时进行降雨、径流、泥沙等的观测。所选流域中一个保持原始状态作为对照流域,其他的流域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理(如森林覆盖率不同、农林牧的比例不同、治理程度不同等)。其中对照流域主要研究自然状态下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机制、以及森林与水沙的关系,揭示自然条件下流域系统内水分输入、转换、输出的物理过程和实质;综合治理流域主要研究人为活动影响下,流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定量推求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的影响,进而探讨水土流失对流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18.简述流速面积法的基本步骤。

(1)过水断面测量:包括水深测量和测深垂线起点距测量,主要是测量过水断面的大小。

(2)流速测量:是测量水流速度的快慢,常用流速仪或浮标法测定,其中流速仪法最为常用。

(3)流量计算: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部分面积、各部分平均流速、部分流量、断面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位。

19.根据观测资料的长短或有无,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哪三种情况?

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①有长期实测资料②有短期实测资料③无实测资料

20.用短期实测资料推算正常年径流量时参证变量应具备的3个条件是什么?

(1)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2)参证变量的系列要比研究变量的系列长。

(3)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同步系列,以便建立相关关系。

21.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常用的方法有哪4种?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和水文查勘法。

22.水质评价步骤是什么?

(1)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根据评价目标确立评价要素和相应参数,并选择评价方法,建立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

(3)确立评价准则,提出评价结论;

(4)绘制水质评价图。

24.多项参数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①参数选择 ②参数取值 ③数值处理 ④综合计算

第 3 章 土地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 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当前的使用状况,是人们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生产利用经营方式。

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2.航空像片有效面积:为保证调查的精度,通过限制使用航片中心一定范围的方法,使各种误差不超过允许限度。这个 范围称为像片有效面积。

3.航空像片解译标志:是地物本身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等属性在像片上的表现,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 依据。

4.像片平面图:单张航片利用控制点(纠正点)经过预先的几何纠正消除投影误差后镶嵌拼接成为在几何精度方面符合该 比例尺地图要求的地区摄影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卫星相片(单色/彩色),经逐象元进行纠正,再 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

5.航片纠正转绘精度:指调绘地物以航片上转绘到地形图上的位置与按地形图精度要求转绘的位置之间的偏差大小,一 般用中误差来衡量。

面积量算精度即闭合差:在面积量算中,由于图纸变形、仪器误差、温湿度变化、人差等因素的影响,碎部面积的总和 往往与其整体的控制面积不相符,即存在一个差数,此差数叫闭合差。

二、填空

1.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土地构成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 查)(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2.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航空航天测量)与(大地测绘),其中中小比例尺主要采用(航空遥感方法)方法,小比例 尺采用(卫星遥感的方法)方法,超大比例尺采用(经纬仪测图法、大平板仪测图法或以经纬仪与小平板联合测绘法)方法。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和(检查验收)等 4 个阶段。

4.土地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等。

5.土地资源调查的外业调绘主要包括(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等。

6.土地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主要包括(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等。

7.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统一性)(地域性)(系统性)(实用性)等。

8.目前为止,我国前后采用了两套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即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 程》。该规程规定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按(两级)续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类型以(土地用途)为主要划分 依据,分为(8)类,二级类型以(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要划分依据,分为(46)类。与之配套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城镇 土地分类,是我国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两个重要分类系统。2001 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新的城乡统一的 “全国土地分类”系统,该系统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 3 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三级地类设 71 个。

9.以航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调绘的基本方法或步骤为:(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如地形图、航片、卫星 影像等)的方位)(判读方法)(边走边判读)(补测)(调绘整饰)等。其中调绘整饰的内容包括(接边)和(整饰)两方面。其中 接边的要求是:接边是否吻合,明显地物接边不得超过(0.8 mm),不明显地物接边不得超过(1.0 mm),在上述接边限差 内,误差(各改一半),再重新清绘。

10.外业调绘的检查验收制度采取(三)级检查,即(作业员自检)、(作业组组长及检查员检查)、(县技术指导组检查); (两)级验收制度,即地(市)检查验收组负责所辖县检查和成果预验及省检查验收组负责各县的成果检查验收。县技术指 导组检查,应(分阶段)巡回检查。

11.采用地形图调绘最小上图图斑精度要求:耕地、园地、水域为(6.0)mm2,居民地为(4.0)mm2,林地、牧草地为(15.0 ) mm2。相应航片上最小调绘图斑,可按(航片平均比例尺)折算。一般航空像片平均比例尺通常是以(航摄机焦距 f(可在缘 片角隅上查出此值))和(高于摄区平均平面的航高 H)来概略衡量。

12.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3 种:(补测法)(利用新的 1:1 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 3S 技 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3.航空像片的地面分辨距离(GRD)可表示为:( ),单位为 m 。

14.航空像片解译标志包括景像的(大小)( 形状)(色调)(阴影)(纹理)(图型及相关性)等,其中阴影有两种,即(本影) 和 航片比例尺分母 GRD 航摄系统分辨率 1000

(投影),(本影)有助于获得立体感;(投影)会给判读和立体测图造成困扰。

15.外业补测方法有:①简易补测方法,包括(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延长线截距法)(坐标法)等;②仪器补测方法,即(平板仪补测方法)(导线测量方法);③大比例尺图件缩小转绘法。

16.航片纠正转绘方法有图解转绘法和光学仪器转绘法,图解法转绘精度可以满足调查的要求,但费时、费力、精度不高。针对不同的地形、精度、图型等条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一般平原地区宜选用(相似形网格法)、( 中心辐射线格网法) 和(距离交绘法);丘陵地区可用(辐射线格网法)、(单辐射线分带转绘法)和(平行尺转绘法);山区宜用(辐射交会法)、(辐射线分带转绘法)和(自然格网法)。

17.土地面积量算方法由于调查的目的、条件和要求不同,可选取的技术方法差异很大。常用5种方法:(精密解算法)

(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

18.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原则为:(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其中(分幅进行量算)时决不允许将工作底图拼接在一起后在拼接图上量算上地使用单位的总面积。

三、问答题:

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②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④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

2.如何理解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概念?

(1)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2)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3.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1)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是一种层次级分类法,将分类对象逐次分成有层级的类目,类目间构成并列和隶属关系,形成串、并联结合的树形结构;面分类法是根据分类对象各自的特征,分成互不相关的面,相互间没有从属关系,不同面不互相交叉、重复,且顺序固定。

(2)遵循原则:统一性原则、地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我国早期的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体系和2001年的三级分类体系中每个类型的名称、代码和含义(释义)。

5.试述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1)选好站立点:选在明显地物点上,地势高,视野广,前后2次停顿所调绘的地物、地类能连接起来的地方。

(2)确定调绘底图(如地形图、航片、卫星影像等)的方位:使调绘底图方位与实地方位一致。定出站立点位后找出1或2

个明显地物点,用其相关位置标定调绘底图方位;再用另外明显地物点进行校核,确保方位正确。

(3)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总体到碎部,抓住最明显的地形特征线或影像特征找出相对应的实际地物,先易后难,逐步

扩展。

(4)边走边判读:避免迷失方向或位置。边走边判读,将判读出来的内容及时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注下来,防止遗忘。

(5)补测:新增地物需要随时补测。

(6)调绘整饰:当日调绘的草图,当日检查、清理、着墨、整饰,做好外业调绘记载。

6.简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和变更调查的成果。

(1)调查方法:①补测法

②利用新的1:1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③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变更调查成果:

主要有外业成果和内业成果。外业成果一般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内业成果是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最终成果,在后继

土地资源管理中作用重大。

①外业调查的主要成果:主要有外业调查的作业原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手簿,田坎系数测算记录表,图幅行政区

域控制面积接边确认书,土地权术界线协议书,土地权术界线争议缘由书等。

②内业工作的主要成果:主要有平均田埂系数计算表,土地利用数据库,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各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碎部(图斑)面积量算表,土地利用现状一、二、(三)级分类面积汇总表,飞地一、二、(三)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岛屿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统计台账,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报告等。

7.什么是航空摄影?航片的质量如何评定?

(1)在航空摄影中,根据所使用的感光片类型分为黑白全色片摄影、黑白红外片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波段摄影等。

(2)评定像片质量包括像片的影像质量和飞行质量。

从像片判读角度,决定影像质量的主要有:①物体与其背影之间的色调反差②影像的分解力与清晰度③影像的立体

视差特性。飞行质量的评定主要是检查航摄像片的倾角和重叠率是否符合要求。

8.航片与地形图的差别

(1)表示方法上的差别

①航空像片是地表景观的真实写照,它通过影像的形状、大小、纹理和色调来表达地物、地貌特征,图像直观、具体。

②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注记、各种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表的图型,同时还因比例尺和用途的不同,对地形和地物进行了一定的综合取舍,因而图型几何精度高,但不直观、不具体。

(2)投影方式的差别

①地形图是地面景观的正射投影。图上角度与实物相等,而线段是按同一比例缩放,其图型是实物相似的平面图。

②航空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航片的图像是地物反射光线通过镜头中心投影到像片上而形成的地面透视影像。

(3)比例尺方面的差别

①地图比例尺与投影距离无关。

②中心投影的航片比例尺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航高、焦距、航片倾斜角等。地形起伏也使比例尺发生变化,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如镜头畸变、大气折光差、相纸变形等,使像片影像与正射投影的影像存在着微小差异。利用航空像片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制图,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将航片的中心投影图变为正射投影的图型。即必须统一比例尺,消除倾斜误差,改正或限制投影误差,这就是纠正转绘工作的内容。

9.简述航片的解译标志及其在土地资源调查判读中的作用。

(1)它是地物本身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等属性在像片上的表现,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

(2)航空像片解译标志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像片上的表现,它反映了地物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直接从像片辨认出相应的地面物体。常用的航片解译标志①景像的大小、②形状、③色调、④阴影、⑤纹理、⑥图型及相关性等。

10.简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航片判读方法

一、耕地的判读

耕地分为水稻田、旱地及菜地。北方耕地一年一茬,水稻田及旱地的位置比较固定,无论何时摄影,都可依相应的影像特征区分耕地的类型。南

方水、旱两熟的地区,不同季节进行航摄可呈现不同的作物色调,此时应以主要作物为判读依据。

(一)水稻田

水稻田的特点:田面水平, 田埂分隔成块状, 水稻生长期有充足的水源。水稻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

在彩色红外航片上其影像呈现鲜红色,有明显的横向田埂痕迹; 水渠系比较清晰,呈蓝色线条,间距比旱作田要窄。

根据水稻的生育期特点,影像特征大致可分成3个类型:

1)蓄水时的水稻田(指蓄水插秧前的稻田和蓄水过冬的水稻田)

黑白航片的影像呈浅黑色,纹理细腻,与白色的田埂影像组成了水稻田影像特征,立体镜下则可见到其水平的特点。

2)生长期的水稻田

航片上是水稻的影像。它的色调随着生长情况而从灰白到深灰不同,总色调比蓄水时要浅,纹理要比蓄水时粗糙。在水稻生长晚期摄影的航片.立体镜下可见到水稻的植株高度。

3)收割季节的水稻田

水稻田已无蓄水,在航片上稻草堆放田中的色调较明亮,呈灰白色。稻草堆放处为白色影像;稻茬留田在航片上看到较明亮的灰白块, 有水迹斑纹,田埂呈灰黑色(杂草与田埂阴影的影像)。

(二)旱地

旱地的特点是除平原地区旱地平整外,一般有些坡度。

土壤含水量较少(与水稻田比较) ,在农作物生长期之前摄影的黑白航片上影像较明亮,呈白色至灰白色(刚犁过的旱地影像色调较深)。有较粗糙的地埂或没有明显的地埂,北方的大片旱地地块比水稻田大得多。

在作物的生长期航片色调反映了旱地作物的色调,一般呈灰或浅黑色(随农作物的种类与生长情况不同) ,往往能见到人工种植的行列式图案,立体镜下可观察到农作物的高度。

1)有地埂的早地:地埂将旱地分隔成形状不一的条块,地与地之间有一定的高差,但地面不水平,它一般位于耕作较细的丘陵地农业区。

2)无地埂的早地:一般位于丘陵顶部或山区的山坡上,面积或小或大,影像色调较浅,与森林、灌木、草地明显可分;坡度明显。

3)种植早地作物的梯:位于山坡上,按地形高度层层修建,立体观察梯田坎明显,但每层地面皆倾斜,不水平、无水源,土质较差、不宜存水。(三)菜地

菜地由于精耕细作,一般田块较粮田的地块小,大多位于居民地的外围。相对于其他农田而言菜地土壤较干燥, 在黑白航片上的影像色调一般较浅;未种菜时的干燥地面可呈白色,碧绿的蔬菜也可呈浅黑色。而在彩色红外航片上,由于蔬菜种类多、周期短,

菜田在影像上呈现多种色彩,从鲜红、粉红到青色等。

二、园地的判读园地中主要可分出果园、桑园、菜园、热带作物园与其他园地等。要求图上最小面积为6mm2。

(一)果园:在影像上多呈正方、长方等几何图型。果树多为阔叶树,在影像上呈现圆形的深红色颗粒状(或黑点)图型,并且排列规则成行。(二)桑园:桑树一般较矮小,无高大的树干。因采叶其树冠也不大。人工栽培的桑田在航片上呈条状或方格状图案,立体下可见到细小的高出地面的颗粒状纹理。

(三)茶园:茶树是常绿灌木,在黑白航片上呈黑色。茶园多种植于山地、丘陵。往往沿等高线水平成行种植,不能分清它的株数。反映在航

片上的影像为黑白相间,类似于等高线的图案,立体镜下可见到黑色条状与片状影像,略高于地面。

三、林地的判读

林地要求区分出森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最小上图面积为25mm2 。森林地与疏林地通过用树木郁闭度来区别。树木郁闭度在O.1~O.3为疏林地,0.4以上为森林地。

(一)森林地:依其构象的纹理对阔叶林与针叶林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关树名的注记要根据资料分析判读或到野外补调。

1.阔叶林:阔叶林的树冠在航片上的色调从灰白到深灰的团状颗粒,构成葡萄状的结构纹理,树冠影像阳面色调浅,背阳面色调深,其阴影一般呈椭圆形。立体镜下可见到阔叶树木参差不齐的生长情况。

2.针叶林:针叶林分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针。树冠反映在航片上为浅黑色或黑色(或暗红色) ,常绿针叶林比落叶针叶林的色调深,阴影为细长的圆锥图型,立体镜下观察到单棵针叶树呈塔状;密集而品种单一时,在一片树林内,树高变化不大,在航片上针叶林常常构成密集的针点状结构纹理。

(二)灌木林

灌木林是指成片生长的、无明显主干、枝杈丛生、空白间距一般在5m以内的林地。

灌木林在航片上呈深灰(或浅褐色、红褐色)的颗粒状,但其颗粒比成年乔木林小,立体镜下高度不明显。

灌木丛在航片上呈一小黑点,立体镜下能见其高度,有时与树木杂生。

稀疏灌木丛是平均间隔大于5m的灌木林,一般杂生在疏林、盐碱地、沼泽地、沙地上。航片上以背景影像为主,并有零星的不规则深色小斑点,立体镜下可见其斑点高出地面。

(三)疏林

疏林是树木比较稀疏的乔木林地,树冠边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为平均树冠直径的2~5倍,可以目估树冠间的平均距离以及树冠影像的大小为判

读依据,但必须进行立体观察,鉴别点状影像是乔木而不是灌木丛。疏林常常是夹生在其他低层植被中。

(四)苗圃

苗圃是专门培植树木幼苗的场地。一般位于城市林场和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村居民地附近的平地上或林间。苗圃土地平整,地块间为正规的土

路分隔,北方的苗圃周围常有防护林带,在航片上的色调视苗木的生长状况而定。

(五)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是树高4m以下、胸径小于8cm的幼树林。人工种植的幼树林一般排列整齐,纹理细密。立体观察下可见其明显高于农作物,树

冠影像呈细颗粒状,色调视树种而定,类似于树林。

四、居民点与道路的判读

(一)居民点的判读

居民地在像片上的影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居民地的符号很相似,由不同色调的一些长方或正方形聚集而成,极易识别。

城市居民地占地面积大,街道纵横交错,可与已有的大比例尺市区图对照,并结合立体观察和实地调查来保证质量。

农村居民地一般位于河流附近,山区农村都在大山谷的平坦而近水的地方。周围有耕地且有小路沟通。

街道影像的形状是线条,一般呈白色,但干净的沥青路面为深灰色,有沙的沥青路呈灰色或浅灰色;如果街道狭窄、临街建筑物阴影大,则为黑

色或白线黑色;如果街道边树木较密,则为黑色,但边缘不整齐。

(二)道路的判读

1)铁路的判读:铁路在像片上为灰色的线状,直线路段多,转弯平缓,没有急转弯,沿线上有许多附属建筑物,如车站、交车道、路堤等。

2)公路的判读:公路在像片上成带状,转弯比铁路急,色调多为白色,沥青路面为灰色,路边有行道树,通常穿过居民地的中心。

3)乡村道路的判读:通常是不规则的、宽度不等的白色或灰色的细线。坡度较陡、排水良好和干燥的地区为白色。隐蔽中的道路或在冲沟、干河中的路较难判读,可通过立体观察找出片断道路后将其连接起来。

五、水域的判读

水域主要应区分出河流、湖泊、池塘和沟渠。

河流影像在航片上表现为不同宽度的弯曲带状,色调由白到黑(而在彩色红外航片上则呈深蓝色),极不一致。色调的深浅程度与河流的深浅、混浊程度以及航摄时的光照条件有关。一般是水深则色调深,水浅则色调浅。航摄时水面的反射光线射入镜头时呈白色,否则呈黑色。判读河流最好是借助立体镜观察。

小溪显示出弯曲的不规则的细线条,经常被岸上的树木灌丛所掩盖。

湖泊和池塘可根据水涯线来辨认,其水面的色调呈均匀的浅黑色或灰色。

沟渠在航片上都呈现暗色的线状影像。排灌系统完善的地区,灌渠的一端总与水源相连,排水沟的一端总是与河流相通。

六、草地、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判读

(一)草地

草地是草类生长茂盛或比较茂盛,覆盖地面达50%以上的地区(包括杂生在其中的与草类同高的灌木)。它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草原、树木稀少的山地、丘陵地、沼泽、湖滨的草甸上。它在黑白航片上的色调在灰白至深灰之间,地表湿度大,草类生长茂盛时色调就深,反之则浅;而在彩色红外航片上呈现微红色或鲜红色。草地在立体镜下可见到其细致、平滑的丝绒纹理。

(二)沼泽地

沼泽地是经常湿润、泥泞或有积水的洼地(包括季节性的湿草地)。一般长有喜水植物,有的有泥炭堆积。沼泽地在航片上的影像与水、泥炭

以及湿生植被的种类有关。沼泽地一般位于河流、大的湖泊沿岸以及泄水不畅的洼地。

四川西部高原及东北的三江平原分布有大片的沼泽。

川西北草地沼泽的特点是:能通行沼泽一般在较窄的河谷中或靠近山丘的边缘,草地生长茂盛,草皮较厚而呈草甸状,草甸之间有积水,人在草甸上跨越前进。在航片上呈灰白色与深灰色的鱼鳞状图案,表面纹理比较粗糙。

不能通行沼泽一般在河谷中央的平坦地面,黑色的泥炭层较厚,上面长着少量的草,草皮较薄,有一层积水,表面比可通行沼泽光滑,在航片上的影像色调比通行沼泽深,呈灰与深灰色。

可通行沼泽与不可通行沼泽紧邻时两者之间有较明显的分界线。

(三)盐碱地

盐碱地是地面盐碱聚积、呈现白色且草木极少的地块。盐碱地一般分布在降水较少、排水不畅的平地或曾受海水漫浸的地段。

它在航片上的色调因水的含量不同而异。在干燥季节,它呈白色或浅灰色斑纹;春季返潮时呈灰色;雨后呈深灰色。裸露的光秃盐碱地面与其

上生长的蒿草,组成浮云状的花纹图案。

11.系统阐述土地资源航空调查的工作程序。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

①调绘物资准备②航空像片的整理③划分航片调绘面积④像片平面图或影像平面图的制作

(2)野外概查:①路线调查②拟定工作分类系统和建立影像解译标志③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

(3)室内预判和外业调绘:①室内预判②外业调绘③调绘航片的着墨、整饰与接边

(4)外业补测

(5)纠正转绘

12.为什么要进行纠正转绘?

采用一定的方法消除倾斜误差和控制投影误差,将航空像片上判读出来的地物转绘到地理底图上去。

13.面积量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面积精确量算的原理。

(1)主要方法:精密解算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

(2)原理:

①精密解算法

为了确定图幅的理论面积,通常采用解算地球椭球体表面梯形面积的方法,即计算2条经线和2条纬线所封闭的面积。

该方法采用球面积分,精度高,可以无限小接近于理论值,我们称该方法为精密解算法。

但是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一般用于大面积解算,或作为图幅面积控制时使用。

14.试述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1)基本原则:①图幅为基本控制②分幅进行量算③按面积比例平差④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2)基本程序:

15.简述控制面积量算和碎部面积量算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1)主要过程

(2)方法

16.简述县、乡级土地利用调查报告的撰写内容。

【调研报告】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省自然资源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战略部署,举全系统之力,集中行业优势,发挥政策效应,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全力支持XX市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一条运用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主导、自然资源部门主动作为、广大群众拥护参与、社会各界联动响应的脱贫攻坚“XX实践”,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称赞。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十二五”初期,全市有699个贫困村,87.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7.2%,在实施脱贫攻坚中面临诸多“短板”。一是居住条件差。“十二五”初期,全市有41.39万户、152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其中30.89万户、113万人居住在危旧土坯房内。二是耕地质量低。耕地块多、面小、坡陡、分布零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地质灾害隐患多。全市已查明地灾隐患点3701处,占全省10%以上,受威胁群众16万多人。四是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目前宅基地存量约425.73平方公里,人均约198平方米。五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仅靠政府补助、农民自筹无法解决“巴山新居”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和避险搬迁所需资金。 针对上述“短板”,自然资源系统从政策、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

方位支持,补齐“短板”。一是研究出台特殊支持政策。自然资源部针对XX市专门出台了6条含金量很高的特殊支持政策,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十条措施》。二是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大力倾斜。201X年下达XX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700亩,比201X年增长近2倍;对所辖3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每年单列300亩用地指标,从今年起加大力度,增加到600亩。201X年以来,XX市批准立项增减挂钩项目54个,下达用地周转指标23496亩,居全省第3位。下达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2000亩。三是在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201X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在XX市投入土地整治资金9.9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7个;投入地灾避让搬迁资金5.36亿元,占全省的20.36%,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安置2万多户、7万多人,补助资金和搬迁户数均居全省第一;投入地勘基金1232万元,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四是运用政策杠杆筹集大量建设资金。协调XX市流转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获取资金13亿多元;流转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3万亩,获取资金8.6亿元。同时,以节余指标流转收入作为回购保障,吸引社会资本37.7亿元。 项目、资金、用地计划指标的大量投放和自然资源政策的全方位支持,有力促进了XX的脱贫攻坚进程。“十二五”期间,XX贫困人口由87.1万减少到31.83万,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0.5%。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从201X年起,XX市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帮助15.3万户、55.08万人,从危旧土坯房搬进了新房子。一是实行拆旧奖补换新房。对拆旧房屋每平方米补助150元-260元,对建新后按节约土地面积每平方米奖励50元,并将地灾避险搬迁资金一并纳入。奖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

密云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基础数据分析制作工作底图 预划登记单元定义最小上图图斑阈值按照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的重要程度划分 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库、矿区等登记单元独立登记单元预划登记单元范围图单元编码规则 权属边界完整,便于管理,独立登记单元优先 按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集中连片程度划分预划登记单元编码自然资源类型与分布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类型+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界线图 通告首次登记通告自然资源调查 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代表行使主体、以及代表行使的权利内容 审核公告登簿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审核依据 审核内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用途管制、生态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规定或政策文件要求 不动产登记结果 相关审批文件 调查成果 其他相关事项 有异议无异议处理后公告机构:不动产登记机构 公告内容:自然资源登记事项(涉密除外) 公告媒体:政府门户网站+指定场所 公告期限:不少于15工作日公告期满 登记机构调查核实管理系统建设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 自然资源登记簿(附图) 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衔接与其他相关部门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自然资源登记机构预划登记单元 自然资源类型、范围 需要集体土地所有权人、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主体等 相关主体配合的事项及其他需要通告的内容 自然资源登记的期限 调查内容以实地调查为主 调查方法资源属性调查:类型、边界、面积、数量、质量权属核查,单元边界调整以室内判读为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底图合并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阈值图斑碎图斑正射影像图剔除已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宗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图 相关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数据(属性+发证)成果汇总归档一套标准+一套制度+一张总图+一个平台资源类型划分标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高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高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吴燕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2级2班,2012100240 一、引言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为人类谋福利,我们就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从而进行区域的规划和开发。 (二)调查对象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经104°21′~104°48′、北纬28°11′~28°47′。东邻珙县、长宁县,西接宜宾县,南界筠连县,北与宜宾市翠屏区相望,东北、西南分别与南溪县和云南省盐津县毗连。高县县境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2公里,面积132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槽坝相间地形,分别占43.88%。43.72%、12.4%。有大小溪河31条,分属金沙江和长江水系,其中南广河为县内最 大河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021毫米,无霜期360天。 (三)调查方法 文献法 二、调查内容 1、土地资源 高县土地总面积198.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60万亩,园地面积9.14万亩。林地面积49.64万亩,水域面积5.10万亩,未利用地29.72万亩,其它13. 82万亩。 2、矿产资源 高县境内广泛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并相关地赋存有无烟煤、烟煤、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通过对高县矿产资源的初步调查和资料收集,基本查清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平面展布。全区共查明和发现矿产达22种。能源矿产有无烟煤、烟煤、油页岩,黑色金属矿有铁矿、有色金属矿产铜矿,稀有金属矿锶矿(天青石),其余为非金属矿产。 无烟煤主要赋存在文江、蕉村、四烈、庆岭、大窝、月江、双河等乡镇,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文江、四烈、双河、月江、蕉村等乡镇,其余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砂岩等矿产遍布全县。根据高县矿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一、前言 (一)概述 1、调查人:母林文 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 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 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 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苍溪县简介 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

自然资源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自然资源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自然资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xxxx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根据《关于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委办局第一季度工作考核的通知》,我局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现将我局第一季度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布局 自20XX年初,我局为切实做好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站、办、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日常维护,为我局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联动协调、确保无缝衔接 我局根据实际工作特点,主动对接市政府热线、数字化城管平台、xx区政务大厅等窗口部门,达成联动协调意向,在自然资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扫黑除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工作形成信息实时共享、案件通报通传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信息与各部门、各窗口单位无缝对接,共享处理的工作效果。

(三)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服务社会 第一季度我局共处理平台各类投诉案件293件,涉及黄河东路街道、满城北街街道、长城中路街道、上海西路街道、北京中路街道,主要以咨询服务、实时案件处理等事项为主,例如行道树、公共绿地、毁绿占绿等园林绿化相关事项案件。20XX年第一季度以,我局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处理电视问政案件1件,xxxx群众电案件10件,12345转派案件95件,市数字化城管案件31件,网格员上报案件156件,受理案件接单后经核实不属于我局管辖范围,退至银川市园林局投诉案件25件。受理xx区自然资局官方微博投诉案件4件,银川市政民互动平台市长信箱信2封,均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的案件,会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与联动平台管理人员申请延期,问题解决后会回访当事人,确定满意后进行销案。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权限不清导致案件延期 目前我局受理的林业、园林投诉案件,有一部分归市级相关部门处理,但由于派件人员对管理权限不清楚,导致我局出现转办、退件等现象,案件处理量增加、处理时限延长。 (二)受工作性质限制案件处理周期较长 由于我局工作性质特殊,春秋两季属于大忙季节,尤其是秋季树木落叶较大相对工作量增加,我局各路段的工作人

自然资源评价

1.在中国北方人工造林,提高了北方地区森林覆被率、增加了低中产区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沙漠化严重程度、大幅度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增加了北方地区生物碳储量。但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北方人工造林存在着蒙新区防护林保存数量低下,低质防护林比例较大、衰退现象严重,防护林在沙漠化防治中的作用有限,以及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不能与经营实践相结合等问题。 从世界植被的自然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分布在湿润型的寒带、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大面积的森林一般都生长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或半湿润地区。所以一般认为,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是不适合种树的。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造林,森林可以缓解径流,通过涵养一部分水源,使降雨细流化,调节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树木,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来供给树木生长造成树木的枯亡,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虽然每年的植树量可以作为业绩被统计了,树木的存活量往往被忽略不计。如果有些树木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了,也可能因此引起土地的更加干燥,因为不多的水资源都被大面积的树林所吸收和蒸腾蒸发了,且造成树林和人蓄争水的现象。因此干旱地区是不应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在北方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将可能加剧北方的干旱状况。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规划期长达73年、跨世纪的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其生态功能有: 河西地区北部风沙沿线形成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460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130万亩的农田林网,保护高产农田900多万亩,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近年来,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扩展趋势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和沙尘暴发生频率不断降低。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量8000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3.我国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但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因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仅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免农民毁林复耕,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后续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4.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 (精选多篇)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4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14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

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名。1999年,全镇辖山口南、山口东、山口北、山口西、新庄、冶庄、周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一、为什么要讨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 资产,顾名思义是有价值的物质或服务。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自然资源有无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特别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无价的观点曾经居支配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后来居上。重塑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承认和重视自然资源价值是客观认识和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不难想象,否认自然资源价值,极其不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之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提出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制度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重大转变,从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向同时也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向同时也注重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处置。因此,极有必要搞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衡量或者如何评估?可以说,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就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立足点。

具体来说,认识和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功用:其一,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从而有助于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总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或者作为评估自然资本总量的重要基础。其二,有助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特别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实物量表向价值量表的演进和深化,进而有助于从经济核算结果中扣除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核算”。其三,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各用途间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四,有助于(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以出售、出租、入股、抵押、担保等形式参与合理经营,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并确保自然资源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与增值。其五,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确认自然资源资产的税收、规费等,从而有助于(全民或国家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合理分配。 二、什么是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 价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看,由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或多功用所决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实际上亦可视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资源功用或资源价值,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水、土、能、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后,水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核心区(如秋雪庵、深潭口景区)的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II~I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体质量仍处在劣于V类地表水体。 西溪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5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平均值分别为2.55%、0.14%、0.09%、116.17 mg/kg和21.53 mg/kg。其总体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表层七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铜36.8 mg/kg、锌91.5

mg/kg、铅39.2 mg/kg、镉0.23 mg/kg、汞0.19 mg/kg、砷6.3 mg/kg和铬64.9 mg/kg。 多数重金属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7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u>Pb>Cd>Zn>Cr>Hg> As。西溪湿地土壤采样点中仅有一个样点无污染,多数样点为轻污染和中污染。 西溪湿地底泥表层中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为0.21%和0.09%。底泥表层七种重金属Cu、Zn、Pb、Cd、Hg、As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3、121.3、45.8、0.367、0.223、7.9和67.5 mg/kg。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d>Cu>Pb>Zn>Hg>Cr>As,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结果有所不同。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植物105种(包括变种),隶属绿藻门26属46种、蓝藻门12属23种、硅藻门10属22种、金藻门2属2种、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绿藻门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的43%,位于各门之首。常见藻类大多数是一些β-多污带和α-中污带的指标种类,这标志着西溪湿地有机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动物135种,其中原生动物27属41种、轮虫30属63种、枝角类17属22种、桡足类7属9种。在西溪湿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中,轮虫的种类数居各类群之首,占47%;其次为原生动物,占30%;枝角类占16%,而桡足类只占7%。 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一)抽样方法与技术 1 抽样技术简介 抽样技术(sampling techniques),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专门研究抽样理论、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非全面的调查资料,来推算全面的情况。即,从所研究的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际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认识现实总体的目的。抽样调查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6次国际统计学会上“抽样方法应用研究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40年以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人口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很多优点:费用较低;速度快;精度高,有概率保证;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抽样调查能解决无法开展全面调查的情况,如无限总体,包括未来时间序列的总体,非常大的总体等。 2 基本概念 (1) 总体及相关概念 调查对象的全体称总体,也称母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为称总体单元。总体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于是总体就有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之分,含有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为说明总体单元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采用的名称即为标志。如果总体单元的特征是用数量表示的,如年龄、树高、胸径、海拔等,称为数量标志。如果标志是用属性表示的,如树种、健康或不健康、坡向等,称为非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总体特征数是指描述总体所有单元在某标志上数量特征的数值。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总量、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等,又称总体参数。 (2)样本及相关概念 从全部总体单元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出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数又称样本容量。通常总体单元数用N表示,样本单元数用n表示。 样本单元是总体单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际调查观测的是样本单元,它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调查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从理论上讲,凡是按照随机原则去抽取样本,不论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都可以获得总体特征数的无偏估计值。 在森林调查中,依单元形状可分为面积(样地、样方)抽样,样点(角规点、成数点)抽样,线段(截距)抽样,样木(单株数)抽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样地和样点两种。样地的形状又可分为带状、矩形圆形和方形。样地面积,我国一般采用0.06-0.08hm2,在林分变动较大的林区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适宜。 (3) 抽样误差 误差为测定值或估计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从抽取样本、调查、测定、记录、统计计算至估计方法,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有的可能相互抵消,有的会累积,但最终反映在估计值与真值(总体参数)之差上。我们把从样本单元调查测定以及估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综合量称为总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把总误差分解为非抽样误差、偏差和抽样误差三类。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一、前言 (一)概述 1、调查人:母林文 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 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 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 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苍溪县简介 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

山东农业大学自然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66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复习方法:阅读与练习法,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思考其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策)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东 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a.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 b.灌溉技术水平低。 c.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 d.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设节水社会)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思考:××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长江支流:丹江口,二滩。 b、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天生桥,岩滩。(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三大通道) 北路:内蒙古、山西京津唐(华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北,煤) 中路:四川、重庆、湖北华东(沪宁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西南、中南水能) 南路:云、贵、广西华南(珠三角) (水电、火电) 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速其经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 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c、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

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业务拓展工作指引

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业务拓展工作指引 河北省自然资源评价评估行业协会 2019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9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我会编写了《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业务拓展工作指引》,为会员单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供参考。本行业应开展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本指引中列示的内容,具体项目根据工作任务内容归集行业领域。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原则上凡是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确定的、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内涉及的评价评估技术性工作和其他部门、机构及个人委托的受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监管的评价评估业务均可列入本行业的业务范围。总体上将业务拓展分为:评估、评价和咨询三类。其中评估评价类包含数量、质量、价格三个方面;咨询类包含前期可研、后期报告等咨询活动。现将不同来源的业务类项与基本内涵连同常用文件依据列示如下,供业内参考。 本《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业务拓展工作指引》,非行业规定,仅作为我会会员学习使用,如与其他行业规定冲突,依从行业规定开展业务活动。 第一部分业务类项来源与基本内涵

一、评估类业务 (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业务 1.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以城镇整体为单位,针对城镇内以土地级别或均质区域为基础的不同区域,按不同用途评估出市场平均地价,并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分用途、分区域建立宗地地价修正体系。 2.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分别评估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并建立宗地地价修正体系。 3.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以土地级别(或均值区片)为基础,测算不同类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并建立宗地价修正体系。 4.海域使用权基准价评估:对海域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的评估。 5.标定地价评估:选定均质区域内标准宗地,测定其规定内涵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并标定公示。 6.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依据评估准则,对特定目的和内涵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估算。 7.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可以根据征地需要和实际情况扩展到更大范围),依据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

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 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凯旋 系别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资源环境方向) 年级09级 学号902044102 成绩 评定教师

内容提要 从7月12日开始,为了调查清楚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富集情况,我在呼和浩特的凉城县、和林县、乌兰察布的集宁和包头市,对当地资源的储存量、开采量、利用能力作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了当地的资源富集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这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主要从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储量、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本着客观、积极、主动地心态,问卷到不同地区,每个代表性地区都有部分问卷发放,比如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方、贫穷落后的村子里和发达一点的商业区人群进行问卷和交谈,运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尽量做到了范围广,有代表性,有科学性,相信这篇报告会对呼市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提供帮助。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大多数呼市居民都有着较强的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意识,对再生资源的使用持积极赞成态度。但由于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再生资源知识的缺乏,对于如何将其投入存在若干盲区。此行的目的就是调查和了解呼和浩特市的自然资源,为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名调查者者的建议与依据。作为一个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这是我们应该实践的活动。最后通过对国家政策了解和本次调查结果给出了循环利用资源的一些建议。 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此次调查宣传已经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呼市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现状,并且使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资源浪费、调查、合理建议

调研报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调研报告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调研报告 20XX年,XX省审计厅为落实审计署、省委省政府关于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部署,专门组成课题组,在试点开展的盐城、宿迁、南通等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现状及难点分析 自然资源是指以原始形态存在的、未经加工的对人类活动产生持续价值的物品,如土地、矿藏、森林、海洋等资源,是人类活动的原料来源,具有稀缺性、收益性、权属性三个特点。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家审计机关对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涉及的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审计,进而真实、合理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受托责任的情况。 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在实践中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审计模式,而现有理论研究也仅是初步探讨。一些地区适应时代要求进行了大胆尝试,如《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中规定了要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责任终身追究制;XX、贵州等省率先开展试点工作。从试点情况来看,该项审计仍存在许多难点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量化难以评估

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重要基础是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可以量化的自然资源才可以成为审计的依据,进而可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评估领导干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由于有些自然资源流动性强,存量不稳定,有些资源无法估量其价值,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动态的自然资源价值量化评估体系。 (二)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依据不明确 目前,评价领导干部承担自然资源责任的依据主要有:《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一些地方出台的法规制度,其中自然资源的范围、内容及利用保护的内涵均较广泛,全面客观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责任的现有依据略显单薄。 (三)现有问责体系不完善(弘利教育) 20XX年底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然而,真正要将《通知》要求落到实处,关键还是要看各级组织部门问责、追责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否则,审计工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现实必要性 要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国家审计机关,应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治理部署,强化审计监督能力,包括对自然资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

自然资源所有权代表(代理)行使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做好确权登记相关工作。 特此通告。 附件:登记区域涉及的县市区名单(略) 登记机构(章) 20XX年XX月XX日

XX登记机构关于XX自然资源 所有权首次登记的公告 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初步审核,拟对以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予以登记,现予公告,公告期: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 登记单元名称登记单 元号 坐 落 空间 范围 自然状况权属状况 资源 类型 面积数量质量 所有 权人 代表 行使 主体 代表 行使 内容 代理 行使 主体 代理 行使 内容 如有异议, 请在公告期内向受理登记机构递交书面异议材料及其证明材料。 受理机构:XXXX 地址:XXXX 联系电话:XXXX 附件:自然资源登记单元附图 登记机构(章) XX年XX月XX日

附件4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调查内容 (1)以不动产登记成果为基础,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划定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权属状况、界址,登记单元内所有权、相关不动产权利及许可等信息。 (2)采用全国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以及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3)采用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管制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特殊保护区范围线等管理管制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相关公共管制要求。 1.2 调查单元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应按照《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编制规则》编码。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界址点号的编制要求如下: (1)应对登记单元界址点统一编号,并保证界址点号唯一。 (2)以登记单元为单位,在工作底图上,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开始顺序编制界址点号,解析界址点前加“J”,图解界址点前加“T”,如J1、J2、T3、T4、J5、……。 (3)界址变更后,新增界址点号在登记单元范围内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废弃的界址点号不再使用。 1.3 自然资源地籍图分幅与编号 自然资源地籍图采用分幅表示,分幅与编号参照《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相关规定执行。 2权属调查 2.1 权属状况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