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农溪

神农溪

概述:神农溪是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的南坡,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中,于巫峡口东2000米处汇入长江,全长60公里。溪流两岸,山峦耸立,逶迤绵延,层峦叠嶂。形成龙昌峡、鹦鹉峡、神农峡三个险、秀、奇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峡中深潭碧水、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土家风情、石笋溶洞无不令人惊叹。神农溪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神农溪全长60公里,沿途接纳17条溪间,8处百米瀑布,溪流由此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注入浩浩长江。乘着古老的“豌豆角”小扁舟顺水漂流,但见两岸多呈80至90度的壁堑,陡峭耸峙,并与山头相续。山峰相对高差海拔300米至1200米,壁间狭窄处仅7米。两个小山村将20公里地段分成棉竹、鹦鹉、龙昌洞3个峡段,而以“险、秀、雄”各具特色,崖壁上不仅钟乳密布,怪石峰峰,还分布着大小溶洞60多个,且大多数洞口有石砌土垒的墙壁,留下古时战乱的痕迹。又以龙昌洞、燕子阡著称。龙昌洞非石洞,长10里,可以浮舟往来。燕子阡洞高80米,宽30米,洞中岩壁顶上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飞翔在峡谷深处的上空,给游客们带来一种喜庆的气氛。燕子阡洞中有岩浆积淀而成的“千丘田”,阡陌纵横,蔚为壮观。神农溪迂回曲折,落差较大,形成长短各异,急缓不同的滩多达60余处,有“一里三湾、一湾三滩”之说。多道浅滩,水深不到0.5米,水浅滞涩,船底与卵石摩擦,犹如陆地行舟,三十多道急滩平均落差1.7米,最高达3米,驾舟漂流似箭离弦,使人在有惊无险之中领略与大自然搏斗的无限乐趣。

峡谷: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两岸风光奇美,峡谷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在以险见长的棉竹峡中,难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钟乳凌空倒悬,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险滩30多处。乘舟漂流,全凭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却是有惊无险。

神农溪最后一个峡谷是龙昌洞峡,此峡对峙均宽不足二十米,两岸壁立水中,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峡夔门之雄。沿途可见人文景观--岩棺群和古栈道。峡东岸离水面150米高的绝壁上,有许多小洞穴,深浅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见。

鹦鹉峡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有一处“九股水”的地方,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传说:

相传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瘟疫流行,普天之下,哀声不断,饿殍遍野。为了拯救黎民,炎帝神农氏来到鄂西北艰险的高山密林之中,遍尝百草,采药治病,选种播田。但神农氏神通再大,却也无法攀登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于是,他搭起三十六架天梯,登上了峭壁林立的地方,后来,搭架的地方长出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为了怀念他,人们就将这座世界级的森林公园称作“神农架”。神农氏走遍神农架茂密的大山、遍尝百草之后,欲取道长江,经洞庭湖,再过湘江。当他从山顶下来之后,才发现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挡住了去路。因为炎帝不善于凫水,面对奔腾不息的溪流一筹莫展之际,从上游突然漂来一架木排,炎帝大喜过望,迅即一跃,跳上木排,顺利漂流此溪,抵达长江。后来,人们就把神农借以漂流下山的这条溪叫作“神农溪”。

神农溪以她雄奇秀险的山光水色、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赢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独具特色的“豌豆角”扁舟漂流,更被誉为“神州第一漂”。船工号子、纤夫拉纤又是三峡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纤夫文化”的活化石。三峡蓄水以后,水位上涨,水道延伸,为神农溪增添了更多的亮点。景区面积成倍扩大,特色风貌更加新奇,景区条件改善,接待能力增强。下游河段摇身一变,形成了近20公里的峡谷平湖风光带,给神农溪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

文化:

巴人文化

神农溪是巴人的故乡,这里孕育了颇具特色的巴文化。远古时期,巴人祖先巴务相率领巴人部落乘土船浩浩荡荡地向西迁徙,一路上战胜凶滩恶水,最后到达夷城,建立了巴国。神农溪两侧的岩壁上的古栈道遗址和悬棺,都是巴人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的奇迹。今天,居住在神农溪畔的土家族就是巴人的后裔,他们豪爽豁达,能歌善舞,颇有巴人遗风。撒尔嗬是土家族原始古老的民间歌舞,以其独特的风格,粗犷的舞姿,明快的节奏和高亢的曲调,仍然盛行至今。

哭嫁歌是土家人创造的又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顾名思义,哭嫁歌是新娘出嫁时唱的歌,是土家姑娘用唱歌来表达对世俗、人生、道德、理想、爱憎的特殊艺术形式。以其哭而不悲,唱又如哭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堂戏是流行于神农溪一带的巴人剧种,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浓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唱腔别有韵味,深受人们喜爱。

神农溪漂流使用的是一种形似“豌豆角”的扁舟。跨上这种古味加土味的小船,在碧水清波上悠然漂流,会使你感到一种原始的野趣。如欧阳修的一首词所描绘的;“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趣沙禽掠岸飞”。随“豌豆角”漂进锦竹峡。此峡两岸山间,多为锦竹覆盖,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水面倒映着青峰竹影,使溪水更添碧绿。人与舟漂行其中,简直被翠色包围,不由心净如洗,加之神农溪上连一只小小的机动船都没有,空气异常清新,峡间格外幽静,只是偶尔有几声鸟鸣,或有几声纤夫的号子,更使人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这在神农溪以外是绝对找不到的。过锦竹峡后,就漂进了鹦鹉峡。此峡内多奇峰异景,有的山峰如狂啸之虎,有的如嬉戏之猴。峡内有神农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以及古栈道等景点。不知不觉进入第三个峡———龙昌峡。此峡多为绝壁,奇岩怪石亦有不少。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仙客送翁”、“鳄鱼出洞”、天然泳场”、“熊猫石”等。出龙昌峡,至神农溪与长江的交汇处西壤口,漂流告毕。游客可乘船返回巴东县城继续三峡游。

[3]

龙昌峡全长5.78公里,雄峡对峙,峡谷迂回曲折,深若幽巷重门,均宽不足20米,山岩多成80度至90度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见长。早在唐代,诗人杜甫曾漂流过此峡,并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迢迢水出走长蛇,怀抱江村在野牙。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北宋至和三年,有蒋凯、彭德纯、周茂叔也乘船漂流过此峡,留下这样一段诗句“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观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来”,这些诗句充分说明,在古时这个峡谷两岸树木繁茂,藤曼植物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

鹦鹉峡,此峡长7.5公里,因在我们船的前方有一座山峰形似鹦鹉而得名,此峡山峦叠嶂、植被葱笼,山花清香四溢,鸟叫虫鸣,猴群、獐羊攀援嬉戏,好一派山野情趣。在这段峡谷中,您可欣赏到棉竹、高视岩、燕子阡大溶洞等景点。

神农峡因峡中有一山峰形似神农炎帝而得名,由岩棺峡和破石峡组成,此峡上起小神农架石柱河,下至叶子坝,全长25公里。距西壤口16.8公里的罗坪游客接待中心就位于此峡中一个小山岗上,神农峡中的神农峰、九孔岩、鱼泉瀑布、神农温泉等景点无不让人称奇,故此峡以奇著称,在此峡中我们乘小木船浏览,感受神农溪原始古朴的纤夫文化,体验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神农溪纤夫:就象神农溪的风景一样,雄伟挺拔,如诗如画,他们的心灵更象神农溪的溪水那样,清澈明亮,纯洁无瑕。千百年来,神农溪两岸乡村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以及老百姓进县城办事,全靠神农溪纤夫用神农溪扁舟运进运出。由于神农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故扁舟行其上,有时船底与沙石相擦而发出“嘭嘭嘭”的响声,恰似“陆地行舟”。下水有时要纤夫倒拉纤来限制速度,这叫“倒牵牛”,要过浅滩时,纤夫竞相下水,背船过滩,尤其是上水,全靠纤夫合力拉纤而上,号子声声,空谷回荡,显现出神农溪纤夫移山倒海的强大力量。由于神农溪纤夫多在水里推船、拉纤,所以他们除冬天穿上衣外,其他时间几乎全是裸体,因为穿裤子在水里易妨碍操作,就是穿短裤,被水浸湿后易会很快擦伤皮肤,故只能裸体。虽然裸体不雅,但他们的心灵却很美,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妇,赶船都是他们裸体背着接上船,送上岸,而毫无邪念,脸不变色心不跳,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纯洁和伟大。

原名"神农峡",后因《房县志》中关于野人在此出没的记载被发现,更名为"野人谷"。峡谷内有躲军洞、野花荡、换彩岭、野人城堡、三潭野谷、龙须瀑布群等景点。

此峡上起小神农架石柱河,下至叶子坝,全长约25公里,离西壤口16.8公里的罗坪游客接待中心,就位于此峡中一个小山岗上。

古迹

神农峡古迹繁多,有神农洞、神农温泉、神农瀑布、九孔岩、九层楼、美人山、夫妻树、古栈道、卧佛山等景点点缀其间,无不让人称奇。峡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漂流其间,惬意畅快,在此峡段中游客乘小木船游览,将体验纤夫拉纤的全过程,感受原始古朴的纤夫文化。

[1]谷内分野人洞、野人谷两个景区。谷内山雄水美,谷幽峡险,有换彩岭、野浴潭、躲军洞、龙胆崖、瀑布群等多处景点。可以溶洞观光、峡谷看景、野人探谜、森林考察。听雨山庄、野人谷客栈等。

棺葬奇观

神农峡又由岩棺峡和破石峡组成,从游客接待中心乘古老的豌豆角木扁舟上行2公里,在对岸的岩壁上,海拔约150至300米处,有十八个大小约2至3米之间的方形孔洞,深3米左右,为古巴人的一种葬俗,名为凿穴岩棺葬。紧贴神农峰有一高约100米、宽6米左右的岩穴,岩穴中有九排横着的木杠,上面放的棺材,为古巴人的另一种葬俗,叫石穴悬棺葬。这些不同的葬俗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土家先民——巴人,是一个勇于开拓、勇于创造的民族,他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这些惊人的奇迹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给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绵竹峡,因两岸生长着茂盛的绵竹而得名,它发源于神农架的余脉,海拔2400多米高的仙

女山,全长17公里,沿途接了四条溪涧,在余家寨汇入神农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绵竹峡景观奇特,以险著称。

民俗风情:土家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传承主要依靠口传与民俗,如今善良纯朴的土家人,用歌声情定神农溪,用巴山舞捍动山梁,用“豌豆角”扁舟放漂这个民族的愉悦,用西兰卡普织就美好的前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