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雷鸣电闪波尔卡》欢快的情绪;能积极参与乐曲的声势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乐曲的结构;通过声势参与体验波尔卡舞曲的节拍韵律及旋律由渐强的力度带来的情绪感受。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三部曲式的结构,并能准确地听辨每个乐段;掌握为乐曲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声势、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用声势参与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为音乐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波尔卡舞曲,名字叫《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请你们仔细听一听,乐曲是用什么击乐器表现雷鸣电闪形象的。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学生聆听回答。

2、学生答出用鼓表现雷声,用镲表现闪电,教师随机引导。

二、分段欣赏

(一)第一主题

1、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首乐曲是由四个主题构成的。我们先来熟悉这几个主题。每个主题我都会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把这些问题答对了,你们就是今天的" 音乐之星"。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教学提示:

(1)出示问题:第一个主题的力度是,情绪是,好像人们在欢乐地跳舞。

(2)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强,欢快、热烈等。)

2、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正确。第一主题的力度从整体上看是强的,但是随着旋律变化音乐的力度也是有变化的,我们再听一遍,力度是怎么变化的?

教学提示:

(1)播放第一主题,学生讨论。

(2)出示乐谱。引导学生听出随着旋律的上行,力度渐强。

(3)引导学生听到渐强与渐弱的地方用手势表示。渐强时把手举高,力度渐弱时把手放低。

师:你们听得非常仔细,但我还要考考你们是不是能准确地感受到渐强的力度。请你们再听听主题1 的片段,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渐强。当你听到学生随音乐表示力度的渐强与渐弱。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渐强的地方都举起了手,说明大家都听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玩一次音乐的声势游戏。

教学提示:

(1)出示声势谱。谱例中“●”表示拍腿。

(2)先请一名同学随音乐做声势。师生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做声势。

(4)哼唱主题1 片段

师:同学们的声势做得很准确,仿佛让我感觉到人们正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快乐的舞蹈。我们来认识一下主题一的旋律,请看乐谱。(见前面乐谱)

师:请你们用“da”来唱一唱,注意前面8 拍的预备拍。

生:演唱。(教师纠正音准、节奏、渐强的力度等。)

(二)第二主题

师:同学们的音乐感很好,演奏的节奏与音乐配合得很紧密。第二主题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教学提示:

(1)教师出示问题: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第二主题的力度(更弱更强),节奏更加(紧凑舒展),使音乐的情绪更加(热烈欢快优美抒情)。生:聆听主题2 并选择合适的词语。

(2)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如果学生抢答正确,可以说“你们真棒,跟作曲家想到一块去了!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如果答不出来,教师随音乐启发。

(3)教师演奏第二主题旋律,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声势;

师:这次的声势有一些变化,箭头表示拍腿,X 代表大镲。(教师指导打镲的动作)

↓↓∣↓↓∣↓↓∣↓↓∣

X ○∣○○∣ X ○∣○○∣

↓↓∣↓↓∣↓↓∣↓↓∣

X ○∣ X ○∣○○∣○○∣

(4)教师播放第二主题旋律,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声势;

(三)第三主题

1、师:与第一主题相比,第二主题在情绪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显得更加热烈了。第三个主题与前两个主题相比可不一样了,节奏变得相对舒展一些,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鼓和镲的声音,你们能听出来吗?

教学提示:

(1)出示第三个问题:第三主题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鼓和镲的声音?

(2)提示学生听到鼓和镲的声音举手。为了区分这两种音响,听到镲声举右手,听到鼓举左手。教师示范。

(3)教师播放第三主题,学生随音乐举手表示。并出示乐谱。

注:“×”拍手“●”拍腿

2、师:这个节奏有点难,反应要快,很多同学做得都很好。这次我们要请两名同学用鼓和镲来演奏了。

教学提示:

(1)请两名同学分别用鼓和镲随音乐演奏。师生评价。

(2)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先出现镲后出现鼓),然后,再次播放第三主题,全体同学随音乐演奏。(X:拍手表示镲,●:拍腿表示鼓)

(四)第四主题

师:音乐进入到了第四主题,这次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提示:

(1)出示问题:第四主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音,使音乐的情绪变得更加轻快了。

教学提示:

(1)播放第四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这段主体运用了许多装饰音,使音乐的情绪变得了(轻松)。你们能听出装饰音吗?

(2)引导学生听出装饰音(前倚音),如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弹奏8 小节旋律。通过没有装饰音和加上装饰音旋律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第四主题轻快的感觉。

如果回答正确,可再听一遍,增强对装饰音的感受。

(4)运用三角铁随乐曲演奏。∧这个符号代表三角铁。学生可用右手食指代表三角铁先练习。

∧∧∣∧○∣∧∧∣∧○∣

∧∧∣∧○∣∧∧∣∧○∣

∧∧∣∧○∣∧∧∣∧○∣

∧∧∣∧○∣∧∧∣∧○∣

三、完整欣赏

1、师:四个主题我们听完了。这首乐曲就是由引子、四个主题加尾声组成的,但它们不是按1、

2、3、4 的顺序出现的。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呢?

教学提示:

(1)教师出示乐曲结构:引子1 2 3 4 ()()2 尾声。

(2)教师提示,结构图式中有两个空缺的序号,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填出空缺的主题序号。聆听的时候,每当一个新的主题出现的时候就举起相应的手指数表示第几主题。

(3)播放全曲。学生举手指数表示结构。

(4)教师点出这首乐曲是复三部曲式。

2、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空缺的主题是3 和1。这首乐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出示结构图):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再现)引子1 2 3 4 3 1 2 尾声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是谁创作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他,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和200 多首其他的舞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王”。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多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由巴伦博伊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吧。(播放演奏视频)。

四、观看小结

师:音乐是表现生活的,风雨又是音乐家们经常表现的内容之一,通过今天的欣赏,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最后,让我们也一起来参与演奏这首世界名曲,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说明要求、安排)

师生共同用声势、打击乐器随音乐演奏。

二年级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欣赏《狩猎波尔卡》

二年级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欣赏《狩猎 波尔卡》 教学内容: 欣赏《狩猎波尔卡》。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用具:课件、波尔卡舞蹈的录像、《蓝色的多瑞河》片断、《春之声》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 : 复习并引出新课。 师 :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波尔卡 , 还记得吗 ? 生 : 《森林中的铁匠》。 过渡语 : 对 , 今天我们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波尔卡 , 名字叫做《狩猎波尔卡》。 二、初听感受 阶段目标 : 感受乐曲的情绪。 过渡语 : 请大家听完乐曲后 , 说说乐曲的情绪。 学生活动 : 观看乐队演奏的录像。 生 1: 是欢快的。 生 2: 是热烈的。

过渡语 : 对 , 波尔卡是一种流行于捷克民间的快速的二拍子的圆圈舞 , 表现了人民热爱生活的欢快情绪。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三、再次欣赏乐曲 , 体验欢快的情绪 阶段目标 : 了解波尔卡的欢快情绪。 教师提问 : 在这首乐曲中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 ? 生 1: 啪啪的声音。 生 2: 放炮的声音。 生 3: 打枪的声音。 过渡语 : 《狩猎波尔卡》中响彻天际的猎枪声 , 又把我们带到了紧张的狩猎场 , 如身临其境。仔细去听 , 有小鸟的调瞅 , 还有势羊在奔跑。 四、第三次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 : 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 , 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过渡语总结 ) 这首乐曲很有特色 , 所以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 在新年音乐会上 , 还经常出现由真人扮演的猎手 , 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现在就请大家在乐曲中出现枪声的地方 , 模仿猎手打枪的动作。 学生活动 : 欣赏乐曲 , 扮演猎手。 五、看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1

《电闪雷鸣波尔卡》 教学任务: 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聆听、感受、赏析管弦乐作品《电闪雷鸣波尔卡》,初步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电闪雷鸣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电闪雷鸣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

后形成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等。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烘托音乐气氛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在音乐术语里称为什么? 生:再现三段式。 师:很好。 三、复习 1、老师教唱一遍。 2、同学们合唱一遍。 四、下课礼仪 同学们,这节课到此结束。

铁匠波尔卡音乐教案

铁匠波尔卡音乐教案 【篇一:铁匠波尔卡音乐教案】 文章来 源课 件 w w w.5y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二册第七课欣赏课(一课时) 教学重点:1、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2、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教学方法:聆听、表演、模仿、模唱 教学准备道具:多媒体、钢琴、红扇5把、手偶1个、铁片与铁锤 各1 教学流程: 一、教学组织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却 有着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故设计 了以和手偶交朋友的环节进行导入,投其所好,增强有意注意。) 1、老师自我简介; 2、正话反说 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听、仔细看、拥有一双懂音乐的巧耳朵。 二、主题学习 (主题音乐的学习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音乐欣赏课中关键的一环,我紧紧抓住良好状态的时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听一听,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沉重、悲伤的? 2、为音乐选配图片;模拟打铁的声音 3、看图谱,用叮咚模拟小铁匠的歌。(熟悉主题音乐) 三、学习第一乐段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运用倒叙的手法,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 主的特点,将每环节设计成具体可见的小铁匠的歌、打铁声、火焰,依次引导孩子聆听各个音乐侧重点,由潜入深,从孩子听觉的 第一印象,再到重复中的进一步探寻,逐步体验第一乐段由弱到强 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愈加热烈的情绪。)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音 乐的巩固聆听)

听一听,小铁匠的歌出现了几次? 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拟打铁的不同节奏型(音乐最饱满的部分学习) 2/4 0 0 | 0 x | 0 0 | 0 x | 0 x | 0 x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3、打铁前的加热火焰(音乐中间部分的衔接) ①生铁是打不了的,必须要先进行加热,那就需要什么呢?(引出 火焰三个乐句的聆听) 请听音乐看老师表演火焰,跟着音乐悄悄地数一数每一次火焰持续 了几拍?火焰升腾了几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续八拍。) ②我来扮演火焰,同学们担任小铁匠。注意耳朵听音乐哦。 4、完整聆听第一乐段 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回忆下小铁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出示相应环节的图片加以提示) 我请四位同学来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学担任小铁匠。让我们 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四、第二乐段的学习 (聆听音乐) 听,这段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跟着音乐自由的动 一动。 音乐的后半节出现了什么声音? 五、第三乐段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生为本,创造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本环节,我以请你用动作表现出铁匠打出的神秘铁器来引导孩子们积极的进行编创,即能带动他们的 听觉,又能让他们动脑、动身体,可谓一举好几得,是本课的亮点 之一。) 1、完整聆听第三乐段 听一听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2、学习尾声,出示节奏图谱 3、在尾声音乐的伴奏下,摆铁器造型 六、完整聆听全曲 (音乐学科十分强调整体性,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全曲聆听。但 由于作品长达两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听前,我设计了情景回顾 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以便聆听中的参与体验能顺利进行。)1、结合快速巩固各乐段的参与方式

雷鸣闪电波尔卡教案-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 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同学们首先听两个乐曲的片段, 听完后回答1、俩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都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选择:圆舞曲、 波尔卡进行曲? 思考后回答激发兴趣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回答问题:(1) 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2)它属 于哪种音乐体裁?(3)乐曲的拍子?A 、 四拍子B、三拍子C、二拍子(4) 乐曲的基本情绪?A、抒情柔和 B、轻快活泼(5)乐曲的作者?A、老约 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小约翰 施特劳斯 讨论后回答 (通过老是提示,注 意听一下作者是怎 样通过乐器来表现 电闪雷鸣的) 对这首乐曲 的风格了 解。 学生了解这 首乐曲引子 的强弱特 点。 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希米亚的 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 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 曲。其典型节奏为: 了解波尔卡的解释 和掌握它的节奏类 型。 学生掌握波 尔卡的解释 和节奏的类 型是什么?

背景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对乐曲的创作时间 的了解,掌握乐曲的 来源。 学生了解歌 曲的创作时 间和乐曲首 演地点。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几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简介 分组讨论:乐曲中用了哪些乐器? 注重打击乐器的作用 讨论回答 让学生明白用打击 乐器来描写电闪雷 鸣的。 分析乐曲: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开始是一个简单的引子: 乐曲的 第一部分 有两个主题。其一是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引子部分的强弱处理,和表现的情绪让学生了解。

【盛宴 】 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完整版)

【盛宴】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完整版) 在乐声中展示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一面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节目单指挥: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唱团:维也纳音乐者协会合唱团 视频:2017年维也纳新音乐会/完整视频解读《新年音乐会》不为人知的故事?新年音乐会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还营造了一种氛围,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平时很少走进音乐厅的人愿意来感受音乐的美好。在辞旧迎新之际,聆听一场新年音乐会,成为了不少人的习惯。从人们熟悉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到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再到上海的各类新年音乐会,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看看上海音乐学 院陶辛教授趣谈新年音乐会。施特劳斯是如何与新年音乐会结缘的 在全世界各地的新年音乐会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每年在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被誉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正是新年音乐会的发祥地。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举行。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描述的:“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摆,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位肤色黝黑的指挥,就是著名的老约翰·施特劳斯。那场音乐会一直持续到1848年元旦的凌晨,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乐队演奏了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当圆舞曲与波尔卡的旋律奏响后,听众们跟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精彩的作品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这场音乐会开创了用音乐会庆祝新年的先河。 那么,维也纳爱乐乐团又是如何与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结缘的?1929年8月11日,非常热爱施特劳斯作品的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由于音乐会的巨大成功,一直到1933年,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 然而,直到1941年,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称作“新年音乐会”。从1959年起,电视台对新年音乐会进行转播,从此,这一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文化的象征。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第一次在电视荧屏上和中国观众见面。 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始终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会

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器的打击乐器——定音鼓、木琴、小军鼓、大鼓、三角铁、钹和铃鼓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和实践总结各种西洋打击乐器的特点。 2、探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所用的几种手段(乐器音色、速度和力度)在描绘情景和表达情绪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打击乐器(大鼓、小军鼓、大钹、小钹、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小学二)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演示文稿1) 1、导言:同学们,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教师呈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画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殿堂,每年在那里举行的新年音乐会都是盛况空前,你们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精彩的演出。(演示文稿2:播放《198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学生观看影片并简单谈一谈感受。 学生发言:这首乐曲非常欢快,气氛很热烈…… 3、导言:你认为在这段热烈欢快的音乐中,哪些乐器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学生发言:大鼓、小军鼓、铃鼓、木琴…… 4、师生交流:他们都属于哪一类乐器?(打击乐器)

5、同学们想和这些打击乐器交朋友吗?接下来的一段影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把出现的打击乐器记下来,看谁记得最多?(播放《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三、认识西洋打击乐器 1、观看《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学生边看边记住都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 2、师生交流:都出现了定音鼓、大鼓、钹、铃鼓、三角铁、小军鼓、木鱼、木琴、响板、铜锣,并板书。 3、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这些打击乐器都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4、师生交流并总结: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是…… 四、学生试奏乐器,师生共同总结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 1、导言: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七种常见的西洋打击乐器:有大鼓、小军鼓、铃鼓、定音鼓、钹、三角铁、木琴。(演示文稿5)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谁想来为大家演奏一下?(每次请一位同学任选一种乐器演奏,演奏后并能简单的描述一下该乐器的声音特点。) 2、学生实践,师生交流; 3、将五种打击乐器分给五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各种乐器的形状、演奏方式、音色的特点。 4、小组汇报,师生交流总结大鼓、小军鼓、钹、铃鼓、三角铁的乐器特点。(演示文稿6—10) 5、教师总结定音鼓和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音色的特点。(演示文稿11、12) 五、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导言:通过刚才的实践与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西洋打击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乐曲,这段乐曲的主奏乐器就是两件西洋打击乐器,请同学们欣赏后告诉老师,是哪两件西洋打击乐器?这段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速度、力度、情绪、风格等方面) 2、学生初听《雷鸣电闪波尔卡》片段(演示文稿13) 3、师生交流回答问题: (1)主奏乐器是定音鼓和钹。 (2)这首乐曲速度很快,力度很强,有着热烈欢快的情绪和气氛,表现了人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景,这是一部舞曲风格的乐曲。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

(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风、雨、雷、电的音乐形象。 2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了解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体验并表现音乐主题中“电闪雷鸣”的情景。 3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2德育美育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同学合作之间的快乐。 2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乐曲的情境,感受活动的快乐。3重点难点 1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了解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 2能比较准确的找到并表现出音乐主题中“电闪雷鸣”的情景。4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介绍“波尔卡” 师:波尔卡是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以男女对舞为主的民间舞蹈,于19世纪中叶风行欧洲。 2、在律动中熟悉主题音乐(播放音乐:主题A) 先模仿老师,然后男女生面对面进行律动。

设计意图:在熟悉乐曲主题的同时体验波尔卡这种快节奏的舞步。 三、体验与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一)完整聆听全曲,感受电闪雷鸣 1、观看视频,全曲欣赏 师:今天的“风雨雷电”也跳起来了波尔卡,说到“打雷闪电”大家都不陌生,说能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模仿? 学生举手进行模仿 师:乐器王国的乐器们不仅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也能模仿“打雷闪电”的声音,听听音乐,说一说乐曲中哪些乐器的声音使你联想到了“电闪雷鸣”的情景? (播放视频【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电闪雷鸣波尔卡”】) 生:回答问题 2、介绍特色打击乐器“钹”和“鼓” 3、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声音材料或用声势动作表现出“电闪雷鸣”的声音。 设计意图: (二)分段体验与欣赏 1、听赏主题A

1初次聆听,感受“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 2听音乐,引导学生用喜欢的声势动作拍出(主题A)“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 师:找出音乐中“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3用对舞的形式感受与表现“主题A” 师:让我们也跟着“电闪雷鸣”跳起来吧! 2、听赏与跟唱主题B 1初次聆听,感受“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 师:你听!雷和电跳得更热情了。 2听音乐,学生用喜欢的声势动作拍出(主题B)“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 师:找出音乐中“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3听音乐跟唱“主题B” 4边唱边拍出(主题B)“电闪雷鸣”出现的地方 5用对舞的形式跟唱与表现“主题B” 3、感受A-B-A’三部曲式特点 师:听听乐曲的第三个部分,和我们之前听到过的哪个部分的音乐相似?

音乐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音乐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音乐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上,时刻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 二、教学方面 本学年期,我担任三、四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欲。课堂上严格要求,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三、个人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本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我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利用间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 俗话说,音美是一家。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常常出现让孩子们通过歌曲的学习画出一幅画。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音乐离不开美术,因此,学习美术成了我必学的科目。在这个学期里,我还利用网络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闲暇时间里,我会在我的博客里发表我的一些教学感想和文章,这样,天南海北的朋友会对你的东西各抒己见。在那里,我还认真学习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也把自己好的做法、想法跟大家分享,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四、努力目标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教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2020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2020年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器的打击乐器——定音鼓、木琴、小军鼓、大鼓、三角铁、钹和铃鼓的 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2、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和实践总结各种西洋打击乐器的特点。 2、探讨《电闪雷鸣波尔卡》中所用的几种手段(乐器音色、速度和力度)在描绘情景和表 达情绪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打击乐器(大鼓、小军鼓、大钹、小钹、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认识西洋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钹、铃鼓、三角铁、小军鼓、木鱼、木琴、响板、 铜锣,并板书。 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这些打击乐器都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师生交流并总结:相同之处是哪些,不同之处是哪些。 三、总结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 1、导言: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七种常见的西洋打击乐器:有大鼓、小军鼓、铃鼓、定音鼓、钹、三角铁、木琴。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谁想来为大家演奏一下?(每次请一位同学任选一种乐器演奏,演奏后并能简单的描述一下该乐器的声音特点。) 2、学生实践,师生交流。 3、将五种打击乐器分给五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各种乐器的形状、演奏方式、音色 的特点。 4、小组汇报,师生交流总结大鼓、小军鼓、钹、铃鼓、三角铁的乐器特点。 5、教师总结定音鼓和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音色的特点。 四、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言:通过刚才的实践与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西洋打击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 来欣赏一段乐曲,这段乐曲的主奏乐器就是两件西洋打击乐器,请同学们欣赏后告诉老师,是哪两件西洋打击乐器?这段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速度、力度、情绪、风格等方面) 2、学生初听《电闪雷鸣波尔卡》片段,师生交流回答问题: (1)主奏乐器是定音鼓和钹。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 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 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 组合形式。 舞蹈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小学音乐考核评价方案

小学音乐考核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市局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完善音乐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推动音乐个性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价目的: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我们的试行方案是以新课标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参与组合或汇报等形式进行评价,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项目 1、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创编能力,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及时性评价

活动,累积各种奖项(如:星数、我能行、智慧卡等,标准各教师自定)。(40%) 2、基础知识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要求会唱音阶,并掌握教材涉及到的基础乐理知识(10%) 3、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 (1)、演唱水平:歌曲范围为本册教材(上册)学唱歌曲。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完整的演唱本册教材里至少四首歌曲,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乐于参于音乐。 (2)、欣赏水平:用录音播放本册(上册)课文中的欣赏曲目,说的出是什么曲子(音乐情感,艺术表现等)。 4、个性发展(10%) 自编节目:“小小演唱会” 它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学生自由结合编排一个节目,各自选择最擅长的,能体现个人音乐素质,且有利于小组编排的表演内容,扬长避短,这样的形式,能积极消除一些音乐特长不突出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一、组织教学 放《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进教室。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你们的这首曲子是一首圆舞曲?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好,是几拍子的?(三拍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之声圆舞曲》。 二、介绍曲作者约翰施.特劳斯 1、提到圆舞曲,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主要曲目,确实在圆舞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但是今天我给你们听得不是圆舞曲,而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一首波尔卡舞曲,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想一想,这首波尔卡可以分为几部分?音乐的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几拍子的?(两拍子),音乐中的乐器模仿了自然界中的哪那些声音?让我们仔细的聆听。 3、音乐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情绪是怎样的?(情绪热烈、欢快,是一首活力四射的舞曲)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是那种咚哒哒的感觉吗?(两拍子)。让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波尔卡。说出波尔卡的定义: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这张图片就是男女们在跳热力四射的波尔卡舞蹈。波尔卡舞曲有很多种,有《单簧管波尔卡》、《森林波尔卡》、《小丑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等等,下面我要问了,你听到了在音乐中模仿了自然界中的哪些声音?(雷鸣,电闪)你们的想象力太棒了,现在我们就看一看,这首曲子到底叫什么名字。这首曲子就是《雷鸣电闪波尔卡》。 一首曲子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只不过作曲家是用“音乐的语言”(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等)来给我们讲故事,接下来让我们发挥想象,仔细来听一听约翰.施特劳斯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乐曲中都有哪些乐器? 4、让我们来看音乐会演奏视频,乐队中有哪些乐器?能听出是用哪一种乐队演奏的吗?引出管弦乐。(管弦乐团按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组。) 谁来说一下约翰施特劳斯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一个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正在跳波尔卡,这时屋外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接着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欣赏着波尔卡舞曲我看同学们都坐不住了,那我们也来挑挑波尔卡吧!教师教。 6、同学们跳得棒极了,让我们跳着热情欢快的波尔卡舞蹈进入音乐的第一部分。请仔细聆听,音乐有几个主题?a、b情绪怎样?(热烈、欢快,舞会正在热烈的进行着。)。来看主题a,这个节奏xox xox出现在哪些地方?(第三小节…….)再让我们随着音乐感受一下。,在主题b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呢(回旋)?从第三小节开始我们听到的高音部分是一种级进的下行,低音都是一样的,我们来唱一下试一试。 7、舞会正热烈地进行,这时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继续欣赏音乐第二部分,音乐有几个主题?(aba)音乐旋律有何特点?演奏中加入了什么乐器,(定音鼓、大鈸)表现什么?(雷电交加)。我们知道,大钹在音乐中模仿了闪电的声音,鼓模仿了雷声。现在我也想来模仿闪电和雷声,同学们来看一下。我们用拍手的动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 小河中心小学张馨阳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钹。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随着音乐载歌载舞【音乐起】 师:这场舞会的伴奏音乐很特别,叫做《雷鸣电闪波尔卡》,我们刚才只听了音乐的一小部分。 (2)新课教学: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有没有人听说过“波尔卡”呢?师:不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的舞曲,起源于波西米亚,我们把这种二拍子的舞蹈就称为“波尔卡” 师:想不想跳一跳波尔卡的舞步,很简单的! 师:老师先用手的动作来做给大家看,再换到脚上 师:是不是很简单,全体起立双手叉腰,穿裙子的女生可以拎起你们的小裙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你们学的可真快,!老师想看看你们这些小舞蹈家跳的灵不灵活,听听之前出现的那段音乐,你能用刚才学的舞步来跳一跳吗? 师:张老师看你们跳的这么棒!我也想来跳一跳,欢迎吗? 师: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跳得和老师跳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的舞步有了变化,因为老师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改变我的舞步,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吧(老师哼音乐跳) 师:老师把那段节奏从音乐中找了出来,你能读一读吗? 师:跟着老师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地方,有休止符要读的短促,跳跃一些 师:好现在我们加上刚才的舞步,作曲家就是从人们的舞蹈中发现了这句节奏,并把它重复重复再重复,填上了音符,就成了一段美妙的音乐了,我们一起把红色部分唱一唱 师:来个接龙游戏吧!老师弹黑色部分,你们唱红色的旋律 师:接的真好,让我们一起在欢快的旋律中跳一跳波尔卡舞步好不好,请和你的小伙伴手拉手一起跳舞 师:跳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哦开心快乐的,就是有点不过硬跳了一小段是不是,没关系现在老师正式邀请你们来参加这场舞会,在参加舞会之前用你们灵敏的小耳朵来听听,这4个乐句构成的这一段音乐出现了几次,请你用手势告诉我 师:第一次,第二次,咦,音乐发生了变化,旋律变得不一样了。刚才的音乐出现了几次(2次)在这段音乐之后是不是又出现了新的音乐新的主题,如果我们把第一段音乐主题称为a 的话,那我们把新的音乐称为主题b 师:那主题b的音乐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呢?再来听一听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这有一个图形谱,表示的是主题b的旋律,看着图谱,我们知道它是走向是下行的,还有几个圈表现了音乐的连贯性。刚才a主题我们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那么看着图形谱你能不能用肢体来表现对b乐段的理解呢。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再放音乐然后请两个同学一起表现,让同学们看看那个同学的肢体动作与音乐最合适) 师:让我们一起用肢体动作表现这段下行又连贯的音乐,老师自己也想了一个动作。同学们可以在下面做自己的动作,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对a主题与b主题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在一首乐曲中有的主题会按照某个顺序重复或者连续重复多次,老师想请你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仔细听a主题与b主题在音乐中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出现的?有没有同学愿意到黑板上记录它们出现的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彩色的中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 演唱歌曲。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力度处理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准确而巧妙的唱好休止符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 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 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 (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 (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 (3)跟琴学唱歌曲 (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民俗风情。 (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 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五、小结下课

四年级音乐教案1

四年级音乐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周弦 第一课《我爱中华,我爱妈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用美的语言 赞美祖国。 2、听赏后,能用简单的词语谈谈对齐唱歌曲《歌唱祖国》的感受,了解齐唱、独唱两种声乐演唱形式的不同。 3、国旗法: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旗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 以奏国歌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教学重点: 从听赏中了解齐唱和独唱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摘录“歌颂祖国”的诗歌以及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二、听赏《歌唱祖国》。 1、生随乐拍手、踏步。 2、师:你能用几个词语表达听赏齐唱《歌唱祖国》后的感受吗? 3、师: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 (1)学生跟着钢琴唱。

4、比较一个人唱与集体唱的效果,了解齐唱与独唱两种声乐形式及其音响的区别。 5、学生畅谈、交流,举例说说还有什么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富强了。 三、诗歌朗诵。 1、学生朗诵部分作品,播放《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纯音乐作背景。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3、师生随乐齐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4、师:同学们,每周的升旗仪式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四、总结下课。 课堂后记: 在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听赏气势磅礴的歌曲《歌唱祖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在第一时间便将学生带入了课堂的爱国情境之中。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在教学第二个内容——诗歌朗诵时,很多学生课前收集了歌颂祖国的诗歌,并且还练习了多遍,所以叫他们上来吟诵时,各个都声情并茂,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这个环节为轻松学唱、深情演唱新歌作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深情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用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真挚的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意境。 二、学唱旋律。 1、师:你对这首歌的旋律熟悉吗?你想用哪种方式来学唱旋律呢? 方法选择:母音模唱法、轻声视唱法、分句识读。 三、学唱歌词。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 1.《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开始是一个简单的引子: 乐曲的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其一是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 为特色。 其二是在描绘: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在第二主题的后面予

以再现。 第二部分的音乐,好像表现人们:任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大家的舞兴有增无减。 这部分的第一主题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托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像空间。 第二部分的第二主题非常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的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此后,第一主题再现。 乐曲的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乐曲也在欢快的高潮中结束。 2.作者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

的美誉。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几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 3.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希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其 典型节奏为: 4.相关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

舞蹈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烘托音乐气氛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呢? 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很好。 三、复习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篇一: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听、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处处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在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的听音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在此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创造想象:即兴发挥创造打击乐器的不同打法。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认识了打击乐器,同时也知道了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在认真听完乐曲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起名为《暴风雨之夜》,因为他听到了打雷的声音,就像暴风雨即将来临。从学生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许多同学在初听乐曲后,对乐曲都有所感悟,但还不够深刻、具体。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刚听过的乐曲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有意激起学生的听觉记忆。2、你是否也能尝试用打击乐器创造自然界的音响。听到问题学生纷纷回忆刚听过的乐曲,并争先回答:“鼓、锣、镲??”等,兴趣极高,听到第二个问题后,课堂更加活跃了,学生有的用双响桶模仿屋檐上下落的雨点声,有的用大镲相互磨嚓模仿出远处滚滚的雷声,有的干脆就用嘴巴模仿呼呼的风声,还有的??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各展才能,尽情的创造着大自然的音响。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大自然的美,音乐的旋律美,语言美,而这种感受则有赖于他的积极行动,所谓积极行动是指

可以感受、创造和评价美的那些劳动和创造,思想和情感。以上活动不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吗?在接下来的教学活 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乐曲有进一步的理解,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会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认识音乐,领略乐曲的旋律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请同学们想象如果自己遇到雷鸣电闪这样的恶劣天气,你会怎么做?2、在这首乐曲中人们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逃避、躲藏、胆怯呢?3、音乐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在复听乐曲和回答问题后学生才真正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学生充分理解乐曲的基础上,教师又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同学们来节奏练习。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内容各小组自定。并且要求能够正确评价对方。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创造的空间,学生们积极地讨论着、研究着,结果让老师都出乎意料,学生竟有如此的创造性,如此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他们每一组的表演都恰到好处,每一位同学的点评都头头是道。一节课在轻松、愉快、唱唱、动动、想想、做做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生学的高兴,老师教的轻松。 篇二: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2.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主要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