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十几减9的破十法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十几减9的破十法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十几减9的破十法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十几减9的破十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9—破十法的教学反思

杨灵芝

“十几减9”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破十法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为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本课的教学,我以去动物园游玩为主题导入,这样的导入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要进入动物园我们要完成四个任务。下面我从四个任务来看本节课的突出之处与不足之处:

任务一是复习旧知。我设置了9+6= ( )、9+3=()、9+8=()、10-9=();15可以分成()和10;15的个位是(),表示()个(),十位是(),表示()个()。这样的设置可以唤醒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但是在此环节中题量太少,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反应不过来,在今后的复习旧知环节多设置一些复习题,不让后进生落伍。

任务二: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之前,我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之后才能朝着其方向前进。之后就展示了本节课的导入图,让学生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要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来得出算式:15-9=;再给出算式15-4=,我用小

棒来演示此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整理算理。算理如下:把15分成()个十和()个一;先算个位上的()个一减()个一得()个一;再算()个一加()个十得()。那15-9=,直接从5里面拿走9根已经不够拿了,那要怎么来表示15-9的这个过程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以4人为以小组进行谈论。(在上课之前已经把小棒10根10根的捆好)。学生讨论完之后汇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高,在这个环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探究,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合作意识,正所谓在学中玩,玩中学,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新知探索的过程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物小棒演示15-9过渡到算理,有利于学生理解破十法的内在理念。得到15-9的算理:把15分成()个十和()个一;先算个位上的()个一减()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个十当作()个一,()个一减()个一得()个一;再算()个一加个位的()个一得(),所以15-9= 。最后通过算理升华到算法;把15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15-9=()。通过这样的过渡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破十法”,学生也觉得破十法来得有理有据。

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学习完新知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加强巩固,所以我设置了第四个任务巩固提高,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加强。在学生完成之后,我选择了几个做错题的同学的作业单来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减少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带领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点。

本节课的优点有: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气氛热烈

2、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有层次的得出破十法的算法

4、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足够充分

5、课件的层次感突出

本节课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1、当揭示了破十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破十法”的算理。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案

第一课时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 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 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 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 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 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 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时)

6. (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 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 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 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小学信息技术Word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Word教学反思 这一周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把表格修饰得更漂亮”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

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反思篇一 在网上看到了于漪老师关于《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于是照搬照抄地上了两个课时。 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我让学生全 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等,让学生在读 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 美的语言。 就这个教学设计来看,于漪老师的课显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骤提问,既有学生的讨论,也有老师独到的见解;既重基础知识,又重文本解读。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个 教学设计无疑是典范。 但是,即使是名师的教学设计,那也只是适合她自己的风格,满足她自己学生需求的 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可以参考,却不能复制。 现在,网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就要以一个“拿来主义者”的身份,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吸收,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满足自己学生的学 习需求的教学设计。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反思篇二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 一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情况往往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莫测高深,课堂 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每次讲授鲁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每次检查预习情况 都发现预习结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这次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 我们如此推崇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生会敬而远之,甚至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负担呢?我想,原因有三。 学习此知识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圆,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并且掌握了长方形、正 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 导过程时只需要教师启发、点拨学生依然从转化的思想入手,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 行计算,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得到圆面积公式。因此,新课内容必须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降低内容的抽象性,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 计算公式。 在上课伊始,我用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贪睡的小柳树,并用感染的语言, 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那棵贪睡又可爱的小柳树呈现在这些孩子们的 面前的时候,从孩子们的笑脸中可以看出在这棵小柳树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活了。在接下 来的教学环节中他们就有急着想去了解小柳树的愿望了。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一、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 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 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4、自身心理素质不太好,站到讲台上较紧张,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变的比较 混乱。 二、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 由于刚开学才一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 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 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 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三、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十几减九教案

小学数学十几减九教案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教具学具] 课件,16根零散的计数棒(或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一)师生交谈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庙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庙会吧。 (课件出示情境1:书上10至11页的主题图) 师:看,这些同学玩得多开心呀!谁来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买 气球、买风车、猜谜语、套圈圈) 师:有趣的逛庙会活动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不想 来解决这里面的数学问题? (二)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首先,我们到卖气球的地方去看一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 师:卖气球的阿姨说:原来有15个气球,已经卖了9个气球。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下几个气球?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还有谁想来说说你想解决的问题? 生:还剩几个气球? 生:我也想知道还剩几个气球。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全班举手)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新知 (一)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 师:你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还剩几个气球? 生:数一数。(教师给予肯定) 生:用小棒摆一摆。 师:可以。但是你要用多少根小棒来摆呢? 生:用15根小棒来摆。 生:我们可以看看书上。 师:你很会利用手中的书本来学习。

生:我们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还可以问问老师。 师:真棒! 生:我们还可以列出算式算一算。 师:好办法!谁能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 生:列式是15-9= 。 师:你们的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 用你们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二)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中的几种方法: 1. 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1、2、3?9,拿走9个,1、2、3、4、5、6,剩下 6个气球。 2. 摆一摆小棒。 (1)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5根。先从10 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所以15- 9=6。 师:还有谁和他的这种方法一样?再来说一说。 师:这种方法是从几根里面拿走9根的? 生:是从10根里面拿走9根的。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出计算过程: (2)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5根。先把5 根拿走,再从10根里面拿走4根,剩下的就是6根。所以15-9=6。师:这种方法是怎么拿走9根的? 生:先把5根拿走,再从10根里面拿走4根。 师:对,他是把9根分成两次拿走。 教师边说边板书出计算过程: (3)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9根,一份摆6根。把9根拿走,剩下就是6根,所以15-9=6。 师:这种方法是把15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出计算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合理的分开小棒和拿走9根小棒,教师做相应的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本计划教授两个课时,但实际上课堂进度较慢,用了两节半课才讲完。反思这两节半课,我觉得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没有布置学生预习。 在讲《拿来主义》之前,一直讲的是第二单元的宋词,需要背诵的量很大,所以这周的早读都用来背诵宋词了,在上《拿来主义》之前没有布置学生预习,这就直接导致了课堂上学生一知半解,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也就无法投入到文章中。为了弥补没有预习的缺憾,我在课上通过范读、齐读让学生通读了两遍课文,但效果仍不理想。 所以,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必备环节,教师一定要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是讲授课文1~7小节,先读两遍课文,让学生分组讨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表现、实质、后果、和鲁迅对此的态度,从而得出结论: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都行不通,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学生在理解闭关主义的时候很容易,但是讲到送去主义的时候学生一脸茫然,不能理解送去就是卖国,不能深刻体会送去主义将导致子孙沦为奴隶,亡国灭种。所以讲到送去的时候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反应,课堂进度很慢。 三、学生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讲到“大宅子”的时候,学生对于“孱头”、“昏蛋”、“废物”都能很快理解,但是不能理解大宅子是中外文化遗产。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

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在我讲完课后,学生反映能知道课文讲什么,也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但是还是弄不懂鲁迅的其它文章,总之,鲁迅的文章不经老师的讲授学生很难懂得。? 学生之所以弄不懂鲁迅的作品,是有原因的,而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鲁迅所处的社会不了解。鲁迅的文章本就写得晦涩,而且学生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时代去审视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会环境去阅读作品,试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鲁迅时代的混乱、专权、贫困,怎么能够理解透彻呢?这也就是学生无法理解鲁迅的原因。 因此,我觉得,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走进那篇文章所处的社会,了解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所谓“知人论世”,那么文章的主题也就更好理解了。 在课前,我就反复和学生强调,鲁迅的文章并不难,鲁迅的思想很深邃,理解了懂得了,将会终生受用。但是从学生上课的状态和课后的反应来看,学生还是较抵触鲁迅,抵触鲁迅的文章。学生的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早已经根深蒂固,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开始排斥、抗拒鲁迅。所以我想教师一定要多加引导,让学生爱上鲁迅。不抗拒鲁迅了,才能更好地理解鲁迅。

小学数学_十几减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十几减9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十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试题。 2.通过独立思考与全体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与全体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15根木棒 四、教学重难点: 重用“破十法”计算几减9的算理与算方法 难同上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热身游戏:凑十歌 闯关答题①抢答②开火车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后面探究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算法做好铺垫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我们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理解要求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列式求解 学生列式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法 教师: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法像15-4、个位5减4够减,而这里的15-9,5减9不够减怎么办,大家试着用算术棒先自己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小组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一个一个数,从15个木棒中一个一个拿走,共拿走9个,还剩6个 连减:先从15个木棒中拿走5个,再拿走4个,还剩6个 想加算减:因为9+6=15 所以15-9=6 破十法:把15个木棒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个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1个和5个合起来就是6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理解“破十法”算理,教师用课件再次演示“破十法”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题目发现规律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总结:差的值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大1 (四)操作巩固掌握算理 1.抢答口算 2.圈一圈,算一算 3.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十几减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 dozen minus nin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认识word教学反思20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字处理 第3课《认识word》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认识Word》这一课40分钟的教学,让我有所收获,下面是我对这堂课教学的一些反思:首先,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喜欢课堂上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兴趣永远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媒体,我就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用Word制作的电子小报作品,学生一下子被图文并茂、创意生动的作品吸引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动机。 其次,学生自我探究与小组合作并存。让学生自由提问及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总结出了多种启动、退出Word的方法。学生们为自己的探究成果得意洋洋,教师适时加以赞赏和总结。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知识巩固及拓展,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而生成的解答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了较深刻的记忆。 第三,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好方法。用作品的展示,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操作欲望,他们非常想上机“一试身手”,此时,我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用多种方法启动Word 2007。很快大部分学生通过“程序”菜单启动了Word2007,此时我提醒学生“还有什么方法?”才一会功夫,就有不少同学掌握了多种方法。特别是在认识Word的界面,这一乏味的内容中,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课件,先游戏激发兴趣,后对比写字板和Word的异同。学生投入度高,通过迁移比较,掌握新知,效果不错。 回顾整堂课我尽量启发学生“自己想”“自己试”“自己做”。培养学生的主体品质,发展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的独立操作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同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课堂引导不够深入,学生在交流出启动、退出Word2007方法有多种后,我在教学时只关注学生学会启动、退出Word 2007各种各样的操作方法,却忽视了让同学们相互之间说一说,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加方便、快捷。 2.没有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 1能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2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内涵。 3.领略比喻论证的妙用。 4 体味鲁迅杂文辛辣活泼的语言艺术。 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内涵。 2.领略比喻论证的妙用。 难点: “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喻体内涵的正确解读。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背景导入 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都有一种恐惧心理。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二、自主探究 1.论证的方式有哪些?驳论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2.文章在提出“拿来主义”前提出了了哪几种主义?其实质和危害分别是什么?哪些是“破”?哪些是“立”?批驳的对象分别有什么具体表现? 3、文章在哪些段落具体的谈到了“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大宅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作者采取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三、理清课文思路 驳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找办法 闭关主义——排外——误国因为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都不好 因果论证 拿来主义——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四、走进文本 1、完成探究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范文共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

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篇二】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是从网上下载的13个苹果所以例题就改变了。练习第1个,智慧棒开火车多遍口算,再总结算法,让学生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赵静夷是班里的落后生,从口算到做题,我时时关注她,因为没有预设到她接受知识太慢,所以导致托堂。在例题出示后我让同桌说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像崔云博说的算法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习题设计。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设计了智慧圈、智慧棒、帮鸟儿回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案78269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段: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课时:第一课时 学校: 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小学姓名:胡晓霞

十几减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经历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难点:理解十几减9 的算理。 教学模式: “三步梯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趣导入 1、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 ,两数凑十不马虎。 2、开火车 9+2= 9+5= 9+7= 9+3= 9+8= 9+6= 9+9= 9+4= 13-10= 15-10= 18-10= 16-10= 17-10= 12-10= 二、以动促思 1.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看许多小朋友也来玩了,他们玩的多开心啊!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从这幅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3)那么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算式来解答呢? 15-9=()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十几减9”。 2.教学第10页例1 (1)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计算15-9。如果我们没有小棒又可以怎样计算出15-9呢?

四年级信息技术Word教学反思

四年级信息技术Word教学反思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上四年级的Word的内容,上课期间,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今天下午上了两节课四年级的《斟字酌句理文本》更让我看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问题一 Word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保存。记得我在第一节课上就讲了保存,当时我要求是保存在桌面,这样有利于同学们提交作业。当时那节课很多同学没有掌握,于是第二节课我又讲了一遍,但是那节课上7.8位同学问我为什么点了保存,但是桌面却没有,我就强调他们保存位置一定要选择桌面,而且保存按钮只能按一次,第二次按就不能再改位置了。于是我交给他们补救办法,就是选择“文件”——“另存为”,再重新选择保存位置。但是让我苦恼、无奈的是,反复这么多次的保存,每次要保存的时候还是有好多同学提问,不是“为什么保存按钮没反应”就是“我保存到桌面了,可是桌面没有”。其实那些说自己保存到桌面的同学大多数是其实没有成功将保存位置改为桌面。

反思 教材中只要求学学生掌握“保存”方法,我觉得保存一次,路径错了的话,就不能改了,但是由于作业要存档的缘故,我就想让同学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另存为”,但其实“另存为”不是这节课的内容,这一届四年级学生基础差,很多可以扩展的知识其实最好不要和他们讲,只要掌握了书本要求的知识就好了,免得他们分不清重点。 措施 下次四年级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让那些没有掌握保存的同学不要上交作业,作业登记没有及时掌握知识点,因为“保存”功能的位置选择也是保存这个知识点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保存到桌面就是知识点没掌握,教师不需要引出“另存为”,以免学生混淆。 问题二 今天412班的课,带队到机房时纪律特别差,我维持了好久的纪律,导致在机房上课的时间就少了,在做IT风云小报时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IT大写怎么打”(教师已示范)、“风云的云的拼音”,甚至个别同学还是有这样或那样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程序

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个学期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本课的学习已经有了认识的基础。同时也培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另外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九,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抢答 17可以分成10和几 19可以分成几和10 12可以分成10和几 14可以分成几和10 15可以分成几和10? 2、开火车 9+2= 9+5= 9+7= 9+3= 9+8= 9+6= 9+9= 9+4= 13-10= 15-10= 18-10= 16-10= 17-10= 12-1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下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周末了,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游乐场玩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到气球) (1)你能不能根据气球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我刚刚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经过教学生活,在各位老师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节课没备好,就去上课效果一定不会好,我们在专业知识占有量上是比学生多,但占有知识不等于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 在注意教材系统性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备课一定要充分。 第二、还要注重课后反思。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或者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第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这是让自己在教学中尽快进步的捷径。 第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地走入教师的行列。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诸城市实验小学王泽贞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1、对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再思考。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十几减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艺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十几减9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合作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明确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1、跳木桩小游戏(竞赛制) 9+()= 10-()= 10-()-()= 9+()+()= 10-()+()= 以上类型各出几个。 一、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游艺会的全景图 师:公园里正在举办游艺会,看看游艺会中有些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这不,亮亮和他的好朋友们也来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买气球的场景 师: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3)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人对话 师:他们说:“一共有15气球,卖了9个,还剩下几个” 师:问还剩几个气球,你怎样列式

(板书:15-9=) 2、体验探究,理解算法: 师:有12个气球,剩下几个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么就来研究这样的十几减9的题是怎样算! (板书课题:十几减9)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和小棒,你们可以在图上画一画,圈一圈,看看还剩几个气球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1)关于风车图预设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生1:ΦΦΦΦОО 一个一个数出9个,再去掉这9个 ------ΦΦΦΦΦО 生2:ОООООО 数出9个,一次性用虚线圈掉 ------ОООООО 师:刚才用风车图帮助计算的小朋友,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可以知道12个风车,卖掉9个,还剩3个。 (2)关于摆小棒预设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师:谁是用小棒来帮助计算的,又是怎么摆的 生1:(图略) 师:他的想法谁听懂了谁再来说一遍! (用小棒在黑板上演示) 师:他的想法就是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9,再算1+2,谁能把他的想法像这样简单的说一说! (指名说,同位说)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完整word版)教学反思周记(2)

教学反思周记 一、得意之处: 我认真地做好教学备、教、改、辅、考、评、结等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等方式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和学习,积极地投入新课程改革中,将思想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结合起来,不断的完善自己。要使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一)做好统筹安排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怎样的目标才符合实际呢?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千万不可主观武断,其依据是教材、考试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在实施的过程中除要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不断微调外,还应分层次对待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选好学生助手 科代表是学科的骨干,也是任课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一个好的科代表学习状态可为一个班级起到表率作用,对全班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因此,平时我不仅注意使用科代表, 而且更注意对其工作能力的培养。我要求科代表对各小组长督促到位,小组长及时反映组员的情况,这样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责任到人,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其工作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减轻科代表的压力,不影响其它功课的学习。 (三)加强学习管理 学生轻视学习的心理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我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课后或者考后召开学习交流会, 彼此交流对学习的认识及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 对一些有爱好或特长的同学,给他们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 以此体现自我价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则安排学习好的同学给予帮助,激发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上进的的学习气氛。 (四)做好示范引领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示范引领。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讲课时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时认真审题,有理有据,循序渐进,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五)更新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积极参加外出培训、网络培训、集体培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六)备好课,上好课 1、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让我的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上好课。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让学生通过对现象、演示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