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区别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区别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区别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区别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区别:

支柱产业:是指那些在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构成国民收入主要来源,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能是该产业的收入占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出的比重所知;也可能是该产业的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所致;还有可能是由于该产业的就业系数高,因而该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大;此外,也可能它是主要的外汇创收产业。因此,作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标志的支柱产业,必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或骨骼产业。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支柱产业可能是主导产业,也可能不是。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都是政府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而重点支持的产业。它们之间从动态上看,存在着发展中的替代现象,即从主导产业的发展看,一方面要强化现有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则是要从现有主导产业中筛选出未来的支柱产业,因而可以说,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潜在的支柱产业。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

忽视两类产业作用的差别,容易造成制定发展战略上的失误。两者的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1.支柱产业着重强调产业的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比重大的,则可称为支柱产业,它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能够提供大部分国民收入的产业。主导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和时间推移,原先的主导产业就会被新兴的主导产业所替代,但由于其在过去的大发展,很可能成为新时期的支柱产业。从产业演变的历史看,大多数支柱产业都是由过去的主导产业演进而来的。

2.支柱产业强调现在,现在比重大的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只要比重还较大,仍可称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看好不久的将来,它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主要着眼于未来长期国民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未来产业结构的塑造和产业发展优势,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更强调前瞻性。

3.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中长期目标,而支柱产业则注重近期或中期,在于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产业。

4.支柱产业中的传统产业通常是前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中的新兴产业通常就是现在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中比重大的产业是现在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中比重不大的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论文.pdf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之一,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的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颇有影响。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罗斯托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所以能够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因为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经济起飞问题时提出,对经济成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有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上游产业乃至所有下游产业的增长起着巨大的影响。以上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作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就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区别的重要特征和标志。首先,主导产业部门自身的增长能对其他非主导产业部门产生回顾效应;其次,主导产业部门能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发挥前瞻效应;再次,主导部门能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旁侧效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己经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他认为,主导部门综合体是由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很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组成的。罗斯托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该战略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由生产短缺达到发展,即发展后向关联大的产业。第二条是由生产过剩达到发展,即发展前向关联大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在于努力谋求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主导部门通过扩大的关联效应,可带动经济的有效增长。赫希曼将后向关联描述为“投入供应、衍生需求”,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后向关联被描述为“产品利用”,即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的投入品。赫希曼的关联效应的测度比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测度复杂得多。[1] ③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筱原三代平首先在理论上突破了李嘉图的静态比较成本学说,同时借鉴了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动态比较费用论”。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著名的规划产业结构的“两基准”理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开创了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指标化的先河。他认为,从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角度来看,虽然在某一时点上,有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但经过一定时期,特别是给以有利的扶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基本观点。以动态比较费用论为基础,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基准,认为,在工业化初期,所有产业的发展不仅资金有困难,而且必然在资本、技术市场问题上会发生摩擦。因此,必须选择符合筱原两基准,并且关联效应比较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来重点发展。动态比较费用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后进国家的幼小产业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得到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然而,这一理论毕竟与国际贸易理论密切相关,只能成为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起点。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把以上设想付之实施?另一个日本学者赤松要对此提出了著名的“雁行形态论”。[2] ④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他对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与主导产业演替关系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雁行形态论”或称“产业的雁行形态发展论”。 20世纪30年代,赤松要研究了日本当时的主导产业棉纺工业史时,发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棉纺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国外进口、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外出口。赤松要把这种进口——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形式称之为“雁行形态”。“雁行形态论”最早是被用来描述后起国家某一特定产业产生、发展和趋向衰退的生命周期或过程。二战后,赤松要、小岛清等学者研究一国到另一国的产业转移问题时进一步研究拓展了“雁行形态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雁行模式”本身具有不切实际的静态化缺陷。后起国(地区)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日本经济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佐证。同时,“雁行模式”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条件限制。这一模式可以适用于东亚中小国家和地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大国;可以说明过去,不一定能说明将来。“雁行模式”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代表了日本对东亚经济发展和合作的认识与构想。 2、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梯度推移模式 梯度推移模式认为,由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经济梯度;高梯度地区的创新,在市场驱动下由于扩散效应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转移方向依照梯度最小律原理向具有较高接受创新能力的地区转移;主导产业的发展状态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主导产业的主要特征。梯度推移模式局限性在于,作为区域经济不均衡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升 质量”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主导 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县工业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3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入园企业 87户,形成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 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县坚定实施“强攻工业”发展 战略,积极筹备“省级工业园”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进位赶超,今年1-7月全县工业税收4314万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工业增 值税3776万元,同比增长40.11%;2014年1-7月全县工业用电量3984.08万度,同比增长28.66%。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累计增速14.12%(增速列全市第四位);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 ;实现利税总额0.72亿元,同比增 长32.61% 。 二、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具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新型机械制造业,主 要是以我县传统矿山机械产业为主,其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5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58万元,同比增长80.37%;二是矿产品精 深加工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主,其中采掘业由于市场行 情不景气矿价一直在低位徘徊,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80万元,同 比减少65.96%。同时因房地产不景气等原因,万年青水泥、建邦混 凝土、万年青新型建材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现代轻 纺电子业,服装轻纺行业实现税收2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 万元,同比增长71.3%,现代轻纺电子业目前是我县发展较快,纳 税贡献较大的产业,但由于受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国 税部门对轻纺行业加大监督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开不出票限制其生 产规模;四是绿色食品业,我县绿色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 展较好的企业有xx恒鸿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诚牌“手工米粉”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综述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进行了描述,然后综述了国家层面上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最后总结国内学者根据这些原则和基准而得到的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原则;基准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政府为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争取动态比较优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从一定范围的产业群体中选出预期将在未来某一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既要判断区域开发的经济背景、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开发目标;也要考虑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投入的保障、产出的效率、市场潜力、产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周期等。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第一,关联强度原则。主导产业应能够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当那些关联强度大的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时,通过产业关联而产生一系列带动、支撑与推动作用,并使这些产业派生出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导向拉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这样必将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第二,发展潜力原则。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只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才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度,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因此,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充分体现市场需求情况,应把那些市场需求弹性高的区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市场需求弹性高的产业不仅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创造更大的需求,而且其发展机遇好、发展收益高、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 第三,技术进步原则。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这样才能推动区域内产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的演进,加快区域产业生产率的上升速度。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具有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可以节省资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在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时要遵循发挥区域优势原则,这种优势不仅包括现有优势,而且包括后发优势。这就要求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必须从地区实际出发,着重发挥那些本地拥有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能够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以及城市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另外,还要考虑到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产业,在目前虽然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这种具有较高加工程度、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如果选定并经过培育和扶持,可以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第五,产业结构升级原则。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适应区域工业化所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发挥带动和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六,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发展基础,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同其它区域的竞争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在考察资源优势时,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来考察。 第七,保护环境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doc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 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辖5镇2乡1经济开发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要求,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培育壮大了蔬菜、葡萄、畜牧养殖、林果等主导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之乡三张国字号荣誉,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先进县。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县立足位于雄安新区正南50公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围绕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和京津地区、雄安新区“大菜园、承接园、后花园”的发展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5.89亿元,同比增长2.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17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前三。 一、蔬菜产业——设施规模全省第一,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蔬菜产业是饶阳最具特色的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产格局,我县被誉为京南第一大菜园,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河北蔬菜之乡、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平台建设上,共建成南北岩西红柿甜瓜、高村设施葡萄等特色果蔬基地25个,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11个,农业园区

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代表全省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按照“支撑雄安、对接京津、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突出信息化提升、服务业引领、三产融合主线,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年内有望通过科技部评审,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农业样板和高地。在产业规模上,围绕“一园五带”(“一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带”即五条主干道路产业带)产业格局,对发展设施果蔬的农户,给予财政补贴,推进特色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4万亩,共建有棚室7.5万个,达到了“人均一亩菜、户均一个棚”标准。主导品种有番茄、黄瓜、甜瓜、白菜、茄子、韭菜等30余个,年产各类蔬菜210万吨,产值21亿元,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10。在品质品牌上,大力实施标准入棚工程,全县所有蔬菜达到了无公害标准,生防基地发展到45个村15万亩。全县共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37个、绿色产品23个,有机产品17个,绿色认证面积2300余亩。建立了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试点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全县共注册果蔬商标34个,其中春阳、晶莹、祥湾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饶阳蔬菜”被命名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饶阳甜瓜”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科技服务上,建立了“外聘专家+技术推广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土专家”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与中国农科院、省农林科学院、中国蔬菜协会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了农业技术战略联盟,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实践应用的快速转化。目前,我县正在筹建饶阳县农业科学发展研究院,将中国设施葡萄研究所、设施蔬菜研究所、区域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全部集中,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从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预期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壮大实质上是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现实的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即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产业优势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即预期的产业优势)得以创建、积累的条件。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

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弹性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产业是一个诸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需求结构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触发到产业系统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费需求结构是需求结构变动的主要方面,它可以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_李飞

2007年3月第15卷第2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SOCIALSCIENCES Mar.,2007Vol.15No.2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 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综述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2-0106-03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李 飞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20074) 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李飞(1971— ),男,河南新郑人,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 (Walt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主导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关联作用,使其 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系统而明确的总结研究,奠定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坚实基础[1][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3]。 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主导产业的存在,并对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 赫希曼对主导产业研究的贡献在于对主导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选择主导产业。但正是他们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成果,即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并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学者们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关注并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实现日本的赶 超战略,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论》一书中,首次进行了主导产业怎么选择的研究,明确提出了选择标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征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存程度。筱原三代平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应选择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 ?106 ?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以“盘活存量,优化现量,扩大增量”为抓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贯穿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自2012年至2018年,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及增速连年均居全市前列。 一、产业布局 我区工业产业整体布局为:南翼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针织服装、新型材料;西翼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侧翼:各乡镇、办事处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二、基本概况 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微工业企业12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56家,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区(70家)、食品工业园(13家)、乡镇办事处(73家),产业类别主要分为四大类,针织服装(73家)、食品加工(29家)、电力(2家)及其他(52家),其中针织服装及食品加工为我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16%,电力占比为18%,三大板块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产值达340亿元。 三、产业发展

(一)我区传统产业主要有针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 1.针织服装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原**县针织内衣厂为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生产的“银鹭”牌针织内衣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实施“母体裂变”改制后,一厂裂变为13家法人实体企业,至2005年,由13个实体企业发展为237家个体企业, 2015年我区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681家。在古城内外“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我区经济的一大特色,年产针织服装6亿件套,带动从业人员3万余人,为长江以北四大针织童装内衣生产基地之一、苏鲁豫皖针织童装内衣集散地,2014年9月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随着**古城开发利用、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强力推进,针织童装企业“出古城,进园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园区166家,尚有78家即将入驻。 2.食品产业。1968年建厂的**酒厂历经改制、破产、重组后,原酒生产从未间断,现已储存6770吨。1982年建厂的啤酒厂由**集团公司接续后生产规模已达26万千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酱园为“中华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司饮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香油入驻全国1172家超市,**食品公司将进军新三版上市,“'**'做良心面、'**'猪肉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口头禅、省内知名品牌。 (二)我区新兴产业主要为新型材料。****新材料有限公

家乡某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宿羊山大蒜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1营 11060405 车莉萍 一、大蒜产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1.历史背景及便捷的交通: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 蒜之乡”,中国大蒜第一镇,宿羊山镇是全国十五家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东临开放城市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北距临沂机场100公里,东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80公里,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徐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傍镇而卧,省道枣泗公路纵穿镇中心并与以上几条公路交汇,辖区公路纵横。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江苏省水利枢纽工程大运河刘山船闸、节制闸、南水北调苏北地区大型翻水站坐落在本镇规划区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2.目前总体发展状况:近年来,为了搞活流通,邳州市大力加强大蒜 销售市场的建立,投资近千万元建立苏北大蒜贸易中心,全市共有大蒜营销大户2000多个。同时邳州市大力发展大蒜加工业,全市建有大蒜冷库45座,可储存大蒜75万吨。“伟楼”牌、“晶贝”牌糖醋蜜蒜、“宿羊山” 牌蒜片、胶囊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0年,邳州市宿羊山大蒜批发市场被省农林厅命名为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也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白蒜批发市场,年成交大蒜100万吨以上。2011年,全市大蒜总面积120万亩,年集散量达到100万吨,出口量达到60万吨,年产量9500万美元。交通区位优势十分便利,建设大蒜市场投资效益很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全市现有大蒜储存和深加工企业160多家,主

要产品有糖醋蜜蒜、脱水蒜片、大蒜粉、大蒜油等,为宿羊山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2010底宿羊山镇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大大的减少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为宿羊山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发展优势:宿羊山镇属黄泛沙土平原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湿,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主要种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大蒜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主攻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大蒜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五大优势: 一是大蒜种植高产高效。全市适宜植蒜耕地150万亩以上,通过推广蒜稻轮作,实现稻蒜双增产、双增收。蒜田单产稳定超过1500公斤,蒜稻两季纯效益可达3000~5000元,农民种蒜积极性持续高涨。 二是总量规模全国第一。大蒜连片种植面积突破90万亩,年产干蒜头近120万吨,年出口大蒜65万吨以上,年创汇1.5亿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蒜产地和白蒜出口创汇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加长加粗。现有和在建大蒜储藏恒温库60多个,预期冷储能力可以达到90万吨,冷储量占全年总产量的70%以上。建成绿之野、黎明、伟楼等一批大蒜深加工企业,开发出糖醋蜜蒜、脱水蒜片、酸辣蒜蓉、大蒜粉、大蒜胶囊、大蒜油等20多个品种,年加工蒜头占全市总量5%左右。 四是标准化水平全国领先。50万亩大蒜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2002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大蒜标准化示范区”。邳州白蒜以个大、色白、质优,享誉海内外市场,形成宿羊山牌白蒜、邳州牌白蒜、车夫山牌大蒜等一批优势品牌。 五是基地市场有效对接。建成以宿羊山苏北大蒜交易市场为中心,辐射周边五个大蒜批发市场的销售网络,拥有大蒜自营出口权企业12家,大蒜年交易量突破100万吨。通过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大蒜节”,进一步形成了“世界白蒜看邳州”的巨大效应。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0年1-6月份 一、交通装备产业 截止2020年6月底,交通装备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7家,总资产376.5亿元,从业人员达17652人,主要产品有重卡、邮政车、特种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飞机维修工程和摩托车配件等,2020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6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6.1亿元,利税10.9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9%、25.09%。 今年因重汽切块比例进步,实现销售收入成为我市第一大产业,利润和利税总额 第一大产业还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机械制造,交通装备位居第二。 财产龙头重汽团体,不仅带动了我市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长,如:百惠特汽车零部件公司,企业在短短3-4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已过亿元;腾龙排气管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过2亿元,比重汽未在**落户时翻了四番,而且也带动了我市引办企业的生长,如:中森机车、重弹长力等。 二、精细化工产业

截止2020年6月底,精细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4家,总资产115.9亿元,从业人员达17908人,重要产物有唐和唐、呋喃树脂、酚醛树脂、尿素、苯胺、氟产品、农药等,2020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80.1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56亿元,利税6.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7.25%、16.12%。 财产龙头圣泉团体、****煤**化工集团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过百亿。 三、机械制造产业 截止2020年6月底,机械制造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1家,总资产108.5亿元,从业人员达30776人,重要产物有家电电机、鼓风机、炊具、铸锻件等,2020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3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利税1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8.04%、34.3%。 产业龙头海尔电机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最大的家电电机生产基地,普通电机产能达到5000万台/年、空调压缩机电机产能400万台/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章鼓风机现正积极运作上市,借助资源市场加快生长,力争两年内实现上市融资。投资2亿元,新上离心风机、离心压缩机项目,十二五末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四、食品饮料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理论对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选择基准、指标和评价方法几个方面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比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综合现有研究基础,给出了推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地区的资源和技术是有限的,无法使每个部门得到均衡发展,需要把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技术集中来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同时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其它非主导产业的发展。因而,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以制订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从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劳动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如何正确选择区域主导产业这一问题,已有很多学者从选择基准、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研究,并且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综述,但是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拟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求理论上推进、实践上指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促进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基准研究 对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来说,众说纷纭。国内学者借鉴经典的“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和“筱原基准”等,根据相关基准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和区域特点,提出不同的选择基准。主要有:三基准说,四基准说、五基准说、六基准说、七基准说等等,基准体系在不断丰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导产业评价的精度,但是也增加了其难度。叶安宁综述了各个基准说的代表性观点;何景明、卢旭提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应从其基本特征、产业结构的演替趋势以及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郭晶基于主导产业的五个基准加入了体现区域性的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和体现海域性的海陆协调发展基准;梁杰加入了就业基准来分析主导产业;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等区别于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引入三个选择基准:份额偏离基准、结构偏离基准、竞争力偏离基准,统称之为偏离份额基准;戴宾、秦薇指出主导产业的选择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不仅要考虑其直接经济效应,还要考虑主导产业带来的间接社会效应,所以应当引入社会标准;王宏伟、朱德威比较全面地考虑,选择了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产业规模、比较优势和外贸等七个准则再加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温州市华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一、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温州市华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浙南最大的专业生产中药饮片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3475m2,投资3000多万元在苍南县城示范工业园区建成一期生产线。现有生产车间、仓储、质检用房、业务大厅及办公用房共6800m2,2007年通过GMP认证(浙J0503)。 公司现有职员120人,其中副主任药师、主管中药师等高、中级专业职称技术人员6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12人,20年工龄以上的老药工15人。2009年生产量达2300吨,年销售额3940万元,年上交税收350万元。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2000多亩,联系农户1030户。 公司现在共生产18大类(综合类、散枝长根类、块粒根类、草类、花类、叶类、藤木类、皮壳类、草本仁果子类、木本仁果子类、树脂类、菌类、动物类、水产类、矿石类、其他类、南药类、参茸滋补类),目前生产中药饮片和参茸滋补系列产品有1000多个品种。公司自2004年创办以来,一直把质量和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品牌理念。公司生产的“泽人”牌中药饮片严格执行GMP标准,在原料筛选、生产环境、工艺流程、质量检测等各个方面层层把关,保证质量。且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片型完整、色泽鲜艳,内质药性完全符合《中国药典》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要求,深受广大用户肯定和好评,同时也得到药监、药检部门的支持和推荐,生产量和销售额增幅名列全省前茅。公司产品涵盖温州全市及金华、丽水、台州、杭州、宁波和闽东北地区,拥有一个不断壮大的忠诚度极高的消费群体,现有固定客户2000多家。 二、与农业科技机构合作 中药饮片源自农产品,亦是中药行业的三大板块之一,是生产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是中医处方直接用于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中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点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班级08(1)班姓名纪元学号9 1 前言 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和骨骼,能否正确地选择和培育区域的主导产业,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和关键,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介绍常州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的基础上,对常州市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运用产业专门化率定量分析常州的产业并从中选出主导产业。 2 常州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 行政区划 常州市下辖溧阳、金坛两市及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区。溧阳、金坛二市下辖17个镇、75个居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和332个村民委员会;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区下辖21个街道办事处、20个镇,217个居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和608个村民委员会[2]。 2.2 地理位置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沪宁线中段,位于长三角平原环太湖城市圈西侧,属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位于北纬31°09’至32°04’,东经119°08’至120°12’之间,北倚长江天堑,南与安徽省交界,东濒太湖与无锡市相连,西与南京、镇江两市接壤[1]。 2.3 河流水系 常州气候温和,水网密布,耕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常州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著名的有长荡湖、滆湖(西太湖)、太湖3大天然湖泊,并有沙河(天目湖)、大溪两大人工水库,贯通全境的京杭大运河更是支流密布,脉脉相连,形成江河相通,3湖相连的水系网络。常州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长三角唯一同时临江、濒湖和拥河的城市,连江通海,水资源优势十分明显。[1] 2.4 交通运输条件

公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公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在省市二级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
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4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 其中第一产业 1795 亿元, 增长 486; 第二产业 5402 亿元, 增长 1225; 第三产业 3013 亿元,增长 1196。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 1112、5465 和 3423,调整为 2004 年的 1085、547 和 3445,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 022 个百分点。 同时 2004 年第三产业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086,高于九五期间平均 贡献率 3871,第三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我县长期以 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已逐渐改变,以第二、三产 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三次产业的发展来看一产通过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 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基本形成了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果、高山蔬菜、绿色畜禽为主 导的八大龙头、八大基地。 2004 年, 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达 2596157 亿元, 比去年 2331902 亿元 增长 113,农业总产值 179646 亿元,比上年 175718 亿元增长 22。

农民人均收入 4030 元, 比上年 3794 元增长 62, 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 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相继涌出了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四季柚之 乡,蘑菇之乡,席草之乡。 二产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扶优扶强、产业升级等重 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04 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为 218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去年增 长 10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4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8 亿元。 纵观工业经济全年运行情况,表现为增长速度前高后低,全年保持适 度增长,并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企业竞争力强、经营稳定、管理规范等优 势突出,2004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势较强,增幅比整体工业高出近 15 个百 分点,其占全县工业比重也由上年的 244 提高到 263。 二是强镇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下,强镇区域特 色经济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明显。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五大强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 993。 三是主导行业优势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县塑编、印刷、纺织、 机械仪表、 食品五大主导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 161、 164、 328、 173 和 133, 五大主导行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 828。 对外贸易发展较快, 全社会外贸供货值 112 亿元, 自营出 4500 美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 10 和 8979。 第三产业通过创新体系,强化服务、改善环境,信息、中介、房 地产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主导产业情况简介

双山村情况简介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双山村委会位于天成乡东南部20公里处,所辖六个自然村,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33亩,其中水田1150亩、林地面积6100亩。属于天成乡粮产区,群众以种粮生产为主。全村总户数373户,总人口1615人;但因为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导致农户增收困难。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双山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双山村现在还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食种植:全村共有耕地5833亩,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土豆、豆类及小杂粮等,2018年依托海高牧业的优势种植草玉米1852亩,大豆补贴较高种植豆类1129亩。种植收入约占村民人均年收入的40%。 2、劳务输出:由于我村距离丰镇市工业园区较近,部分年轻劳动力就近入驻工业园区打工;还有部分劳动力在县城边

陪读边打工,劳务输出收入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20%。 3、畜禽养殖:全村有养殖大户户,全村共养殖基础肉羊只,牛头,养殖业收入约占村民年人均收入%。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活跃,发展产业各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基础,能够积极配合乡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面的扶持。特别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况,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制约着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种养殖也的带动和销售问题,技术缺乏,没有可靠的销售渠道,难以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化规划和发展,如何引导群众走什么样的路子,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主要突出的问题。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标签:主导产业;选择;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主导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关联作用,使其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系统而明确的总结研究,奠定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坚实基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