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面相应减少,避免输血或使输血量降低,并使术野清晰,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一、术中控制性低血压主要应用于①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如头颈部、盆腔手术;②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瘤、动脉导管未闭、颅内管血畸形;③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如癌症根治、髋关节断离成形、脊柱侧弯矫正、巨大脑膜瘤、颅颌面整形;④区域狭小的精细手术,如中耳成形、腭咽成形。

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的实施具有较大的难度,麻醉工程师对该技术不熟悉时应视为绝对禁忌。对有明显机体、器官、组织氧运输降低的患者,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仔细衡量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利弊后再酌性使用。

三、实施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应尽可能采用扩张血管方法,避免抑制心肌功能、降低心输出量。

四、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时,必须进行实时监测,内容包括:动脉血压、心电图、呼气末CO2、脉搏、血氧饱

梗阻性黄疸术后合并顽固性低血压的诊疗体会

梗阻性黄疸术后合并顽固性低血压的诊 疗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顽固性低血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重症休克患者经过输血、补液、升压药物等抗休克治疗以后,血压仍难以回升或血压回升后停用升压药难以维持,称为顽固性低血压(refractory hypotension)。顽固性低血压导致脑、心等生命器官灌流不足,是重症休克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与小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s)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下降有关[1]。而在梗阻性黄疸术后的患者情况则更为复杂。本文将结合1例临床病例的诊治经过来探讨顽固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及诊疗体会。 一临床资料 病例1:男患,71岁,于6个月前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加重,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入院治疗,经短期PTCD引流及保肝治疗后,在全麻下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手术经历9个小时。术后经液体复苏、多次输血,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保持在12~16cmH2O,但血压持续偏低(收缩压在80~95mmHg之间,舒

张压在50—65mmHg之间),为维持有效组织灌注压,给与多巴胺升压治疗,初始剂量为2μg/(kg·min),维持剂量为6μg/(kg·min),患者血压维持在110/70mmHg水平,持续治疗7天,体内环境稳定,病情好转,拟停用多巴胺治疗,但患者血压出现了多巴胺“依赖”——停用多巴胺,血压难以维持正常水平。基于此种情况,尝试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来替代多巴胺治疗,剂量(0.09~0.14μg/kg·min )持续输注,患者血压维持在120/80mmHg水平,持续治疗5天,停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无波动,患者肾功无明显损害。 病例2:女患,60岁,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巩膜黄染及发热2周”急诊入院,诊断为“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入院后给予保肝、抗炎对症治疗,入院后第2日,黄疸加重,急诊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血压85/65mmHg,给予充分液体复苏、多巴胺升压治疗,血压升至100/70mmHg,维持三天后出现多巴胺“依赖”,改用去甲肾上腺素来替代多巴胺治疗,患者血压维持在115/80mmHg水平,持续治疗5天,停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压恢复在正常水平。 以上2例患者既往均无明确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史,入院时心电图正常。 二讨论 1.血压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而小动脉和微动脉所形成的外周阻力是影响动脉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各种因素,都能引起动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9版)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2019版) 为规范质子泵抑制剂(以下简称PPIs)的临床合理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参照《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2018)》、药品说明书及上级医院的相关规定,依据PPIs 的临床应用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办法: 一、符合下列情况的患者可以治疗性使用PPIs,须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1.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2.上消化道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 3.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药物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4.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预防胃酸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 5.反流性食管炎。 6.胃食管反流致慢性咳嗽。 二、符合下列情况的患者可以预防性使用PPIs,须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1. 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高出血风险者(含预计机械通气≥48h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需要应用PPIs。 2. 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具备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可以使用PPIs。 (1)严重创伤(含多发伤,ISS严重程度评分≥16分); (2)急性肾衰竭; (3)急性肝衰竭; (4)急性肺损伤;

(5)呼吸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或儿童死亡风险评分≥10分的儿 童。 3. 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可应用PPIs。 (1)脓毒症; (2)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1周; (3)潜血阳性持续≥6 d; (4)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50 mg/d,或泼尼松 >62.5mg/d,或泼尼松龙>62.5mg/d,或甲泼尼龙>50mg/d,或倍他米松≥10mg/d,或地塞米松≥10mg/d,或相当抗炎等效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 4.如果出现严重心理应激如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应激源(需精神科会诊明确),并具备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患者,可以应用PPIs。 (1)脏器移植术后; (2)一年内有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史; (3)凝血功能障碍(PLT<50×109/L,INR>1.5或APTT>2倍正 常值); (4)严重黄疸; (5)年龄>65岁; (6)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7)禁食后需要依赖胃肠道外营养补充; (8)肝癌、胃癌、胰腺癌射频消融术或化疗栓塞术后; (9)ERCP术后; (10)胃泌素增高。 5. 下列患者可以短程静脉应用PPIs(原则上不超过三天,且预防使用指征好转后应及时停用,如需继续使用应有再评估记录)。 (1)肿瘤患者静脉使用存在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 (2)严重颅脑外伤、颈脊髓损伤,GCS评分≤10分(或不能执行简 单命令); (3)烧伤面积>30%的成人,及年龄≥1个月的烧伤儿童;

控制性降压技术讲课稿

控制性降压技术

控制性降压技术 第一节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若仅将控制性降压技术看作为减少手术出血的主要措施而广泛采用,未必妥当。临床经验表明,适应证选择不当或病人管理不妥可引起各种各样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在拟实施控制性降压前要权衡利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手术要求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其适应证有: 1、大血管手术时降低血管张力由此可避免术中剥离或钳夹血管时损伤血管壁,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结扎或切断术等; 2、减少手术中出血/渗血由此可提高那些出血较多、止血困难的手术安全性,如颅内血管瘤、动脉瘤、脑血管畸型、脑膜瘤和后颅凹部位手术,以及全髋置换术和膀胱癌根治术等; 3、为精细、深部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野降压期间随着渗/出血减少,手术野显得相对“干燥”便于手术医师操作,如内耳开窗术、垂体及下丘脑等脑深部手术; 4、加强血液保护减少术中输血适用于血源紧张、大量输血有困难或须限制输血的病人(如病人体内存在P抗体); 5、防止或控制麻醉期间的血压过度升高、血压过度升高可引起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6、扩充血容量和/或防止高血压危象如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前适当地降血压有利于扩充血容量并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出现。 二、禁忌证 主要从病人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控制性降压操作者技术水平三方面进行判定,包括: 1、实施控制性降压技术操作者对该技术的生理和药理知识缺乏全面了解。 2、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除外用于降低心脏负荷为目的者),如心脏病、动脉硬化(脑动脉、冠状动脉)、严重高血压等; 3、重要脏器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 4、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贫血、休克、低血容量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 5、相对禁忌证:高龄、颅内压增高、缺血性周围血管性疾病、既往有过静脉炎和/或血栓形成病史、闭角性青光眼(禁用神经节阻断药)。 第二节常用药物和降压方法 一、常用控制性降压药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得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可以由于自主神经损害而导致,治疗方法如下: 1、防止加重因素:过快改变体位、早晨、大餐、长时间倚靠、温暖环境、增加胸腔压力(咳嗽、排尿与排便)与扩张血管药物 2、弹力袜子 3、减少盐得丢失,吃氟氢可得松0、1mg /日 4、收缩血管药物 a) 增加血管阻力,米多君10mg2-3次/日,苯丙醇胺25mg3次/日 b)减少容量:双氢麦角胺 c)间接药物:麻黄素 5、防止血管扩张 a) 前列腺素合酶抑制剂: 吲哚美辛(消炎痛)与氟比洛芬 b)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胃复安与多潘立酮 c)β—2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 6、防止餐后低血压 a)防止胃充盈: 少食多餐 b) 腺苷受体阻滞剂:咖啡因250 mg c) 起床前或饭前浓咖啡或茶 d)饮水:快速饮水、餐前5分钟饮水120-480ml,每天入量2-3升e) 活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 f) 多肽释放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g) 其她药物: 布洛芬400 mg; 苯丙醇胺25 mg;麻黄素滴鼻1到2 次 7、增加心脏输出: 心得静与扎莫特罗

8、增加红细胞数:红细胞生成素 9、减少夜间多尿:去氨加压素 10、减少舒张期跌倒,溴比斯得明60mg 11、防止卧位高血压:减少氟氢可得松、晚6点后不用血管收缩药物、睡眠去枕、使用ACE抑制剂依那普利(上床后最大量) 低血压食疗;低血压吃什么 食疗 治疗低血压病,尚无特效得药物。体育疗法与饮食疗法“双管齐下”,才就是治愈本病得有力措施,可逐渐提高病者得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得种种不适症状。 低血压病人得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得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 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得食物,诸如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得供血量,提高血压与消除血压偏低引起得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欲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得食物与调味品,如醋、糖、胡椒、辣椒等。 治低血压小偏方 1、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 2、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水煎服,每日2次. 3、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4、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炖熟,吃莲子喝汤。 低血压食疗十二方饮食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使用管理规范标准

xxx人民医院 质子泵抑制剂(PPIs)、辅助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范(试行) 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使用规范(试行)根据《新编药物学》、新版中国药典、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指南等规定PPIs适应证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一艾综合征、(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胃溃疡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高危人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急性胰腺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见表1)。 预防性用药主要包括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化疗止吐、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激素类(剂量相当于每天250mg以上的氢化可的松)药物相关性溃疡等(表1)。非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不是PPIs的临床用药指征。 应激性溃疡的高危人群:高龄(年龄≧65岁);长期应用胃肠道外营养、脑出血、严重创伤(颅脑外伤、烧伤>35%、胸、腹部复杂,困难大手术等)、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严重全身感染、并发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机械通气>72h;重度黄疸、合并凝血机制障碍、脏器移植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1年内有溃疡病史、胰腺外科手术、肝切除术、胃肠外科复杂的大型手术、呼吸衰竭(机械通气>48h)、肝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 表1

PPIS用于应激性溃疡防治、急性胰腺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指征,但用药时间不明确。应激性溃疡大多发生在病情发生后的3~5d,少数可延至此2周,我国《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尚未明确预防SU停药指征,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停药指征,美国医师多以患者可耐受肠道营养,临床症状开始好转或转入普通病房为指征一般用药时间为5天。 一般手术术后,如不存在术后禁食(如:慢性溃疡修复术、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跟腱修复术等骨科手术、鼻息肉切除术、甲状腺手术、腮腺手术、介入血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肾切除术、前列腺手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等),不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不建议术后预防性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非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未禁食情况下,不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大面积脑梗、脑出血、严重颅脑外伤、严重颅内感染等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 用药方法: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推荐,重大手术术前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时,不建议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术后禁食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医嘱停止,经口进食能满足所需营养的情况下,不建议继续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在预防应激性溃疡时,由于H2受体拮抗剂(H2RA)抑酸效果肯定且相对安全,而PPIs价格

2014年护理资格知识: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解析

1.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是。 ( C ) A.利血平 B.甲基多巴 C.胍乙啶 D.氢氯噻嗪 E.可乐定 2.关于尿糖的形成与机制,错误的是 ( B ) A.动脉血通过入球微动脉进入肾小球 B.血中葡萄糖大部分通过滤过膜 C.未被重吸收的糖,出现在尿中形成尿糖 D.尿糖浓度与血糖浓度增高成正比 E.葡萄糖是否出现于尿中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及肾糖阈3个因素3.护士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则不包括: ( D ) A.保护隐私 B.健康促进 C.紧急救治 D.告知病人病情 4.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E ) A.防腐 B.无菌 C.消毒 D.无菌操作 E.灭菌 5.确定护理诊断时应注意: ( C ) A.护理诊断是关于病人疾病所引起的生理问题 B.一个疾病只有一项护理诊断 C.一项护理诊断针对一个护理问题 D.一项护理诊断说明一种病理改变 6.关于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错误的是: ( C ) A.急起高热,反复惊厥 B.嗜睡、昏迷 C.早期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 D.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呼吸衰竭 7.不属于区域性灌注疗法的用药是 ( B ) A.血管收缩药 B.造影剂 C.化学治疗药物 D.溶栓剂 E.血管扩张药 8.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易发生于 ( C ) A.肺炎患者输血后 B.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后 C.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输血后 D.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后

E.白血病患者输血后 9.有关开角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时间哪项正确 ( C ) A.用药物治疗1周后 B.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时 C.应用各种药物而且在最大药量治疗下眼压仍不能控制时 D.药物治疗2周后 E.眼压控制2天后 10.全身麻醉术后未清醒时最合适的体位是 ( D )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平卧头偏一侧 E.头低脚高位 11.下列有关护理工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B.起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36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大包装 C.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D.灭菌物品提倡使用小包装,无菌棉球或纱布罐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E.治疗室、处置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12.使用约束带时,错误的是 ( D ) A.使用约束带前应向家属解释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 B.严格掌握约束带的适应证 C.带下应垫衬垫,固定时松紧适宜 D.为便于松解,宽绷带应打活结 E.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13.某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输入全血1200mL后出现手足搐搦、皮肤黏膜出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你认为可能是 ( D ) A.急性心力衰竭 B.血清病型反应 C.溶血反应 D.枸橼酸中毒 E.超敏反应 14.术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严禁局部按摩是为了防止发生: ( D ) A.小动脉萎缩 B.腿挛缩变形 C.脑血管动脉瘤 D.肺栓塞 15.初级卫生保健又称 ( A ) A.基层卫生保健 B.低级卫生保健 C.农村卫生保健 D.一级卫生保健 E.综合卫生保健 16.能高亲和抗体IgE的细胞是 ( B )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20/10mmHg吗? 2017-02-11 来源:医脉通 作者: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李凯医生 相信神经科医生,从实习开始就时不时面对上级的提问: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996年,全球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专家凑在一起,制订了一个诊断标准沿用至今: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 is a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 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standing is the demonstration of a similar drop in blood pressure within 3 min, using a tilt table in the head-up position, at an angle of at least 60°. 就是站立(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及以上。 这似乎是一个标准答案已经通行二十年了。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先看一个不一样的,MSA诊断标准里面,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要求是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至少30 mmHg, 舒张压至少15 mmHg。要严格一些了,是不是有点让人分裂? 另外,3分钟就够了吗?2015年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的一个欧洲多中心研究,一共入组了349名MSA患者,54%的患者站立3分钟内满足上面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如果坚持测量到站立10 分钟,72%的患者满足上述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那么这个时间是不是要松动呢?站立第4分钟血压掉下来和第3分钟掉下来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 定义更新 专家们当然也认识到要与时俱进。于是在2011年,自主神经领域的专家们又开了个会,做了一定的更新。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s a sustained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or head-up tilt to 60° on a tilt table. 这一句看起来和之前一样吧。但是,现在对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较前有了更多进步。很多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其实躺下来的时候血压经常高于正常。如果一个患者卧位时收缩压170 mmHg,即使站起来掉上20 mmHg,还剩150 mmHg,保证脑灌注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叫体位性低血压,实在是低不起来呀。因此,下面这句补充很重要: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2019年4月2日发布)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 %[1]。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外科手术中高血压病人也逐渐增多。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特别是舒张压(DBP)超过110 mmHg者更易出现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存在较高的心血管风险[2],如围手术期血压升高可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手术患者脑血管破裂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3]。而血压正常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也可因围术期应激增加和麻醉药等作用而发生波动,气管插管、导尿管、麻醉深度不当或镇痛不全等均可诱发围手术期高血压;手术操作涉及心脏及大血管或因纱垫填塞、拉钩等压迫心脏和大血管,牵拉内脏、腹膜和手术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术中失血过多以及输血反应等常可致血压急剧下降[4]。可见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已经成为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本共识拟通过医师和药师的共同讨论,对不同围手术期患者的血压管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围手术期患者血压管理可供参考的医-药共管模式,为临床围手术期血压管理提供参考。 1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共管模式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是指在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一般3~4 d)进行的血压管理。目前临床对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监测已给予重视,但对于非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监测的关注并不多。现代应激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或即将受到有害刺激(手术、创伤等)的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儿茶酚胺,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即使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也会呈现升高状态。各种应激反应同样也会导致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而血压过高易引起吻合口破裂、出血、脑血管意外等危险,血压过低又会出现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因此,也应加强非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监测。 外科及麻醉科医师往往容易忽略自身专业以外的问题,如围手术期高血压,且大多外科住院医师对降压药物(特别是围手术期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与一般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有所不同[5-6])的使用经验不足,可能会对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诊治不及时或不充分。当前院内患者血压异常的诊治主要由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负责,但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心血管内科医师不可能全程参与每个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异常的管理,患者的血压管理大多由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完成,专科指导有限。 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医师和药师合作是一种较好的血压管理模式[7-8]。目前国外的相关诊疗标准已将药师纳入高血压综合治疗团队,如美国心脏协会(AHA)《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关于血压管理方面推荐以团队为基础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控制,对成人推荐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进行高血压管理。团队成员主要包括病人、病人的初级保健提供者和其他专业

血压控制目标

血压控制目标: 1、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3、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 4、舒张压低于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原则: 降压达标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策略: 1、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 3、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 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长期治疗原则: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对部分1、2级高血压患者在较长时间理想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或逐渐停药观察。若血压再次升高,必须恢复药物治疗。

2、个体化原则:由于每位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其发病机理也不尽相同,对治疗(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治疗方法、药物及剂量,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3、小剂量开始: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的(当剂量从小逐渐增加到中等量时,药效也逐渐增加,到中等量后药效增加就很小,而不良反应和毒性可呈对数级增加);应为病人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量,既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将不良反应降得最低。 4、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长效降压药(谷峰比值>50%)每天服用一次,能持续24小时的降压效果,包括防止清晨血压急剧升高,起到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Greenberg汇总了26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每日3次用药与每日1次相比,坚持用药的比例分别为52%和73%。 5、联合应用:药物联合通过不同的机制降压→降压疗效↑;不同类药物的副作用可能相互抵消;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有可能延长降压作用时间;联合用药一般只需小剂量→不良反应发生↓。 10mmHg法则(Rule of TENS):每加用一种药物可使血压降低10mmHg。 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1、一种药物达足量而血压不能控制时; 2、患者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 3、患者并存多种危险因素或疾病; 4、注意药物价格,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费用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适合不同病人的联合降压方案: 1、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ACEI/ARB+利尿剂,CCB+ACEI/ARB 2、高血压合并房颤: ARB/ACEI+β-受体阻滞剂 3、高血压合并心衰: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4、高血压合并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 CCB + ACEI 5、高血压合并心梗: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 6、高血压合并心率快:β-受体阻滞剂+ CCB 7、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症:CCB + ACEI 8、高血压肾病: ACEI+ARB+CCB 9、高血压合并脑中风: CCB+利尿药, CCB+ACEI,ACEI/ARB+利尿药 10、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动脉硬化: ACEI/ARB + CCB 1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长效CCB+利尿药 12、急进型高血压: CCB+ACEI/β-B+利尿药 13、难治性高血压:利尿药+CCB+ ACEI +β-B,必要时加α-B+醛固酮拮抗药 常用降压药简介: 1、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钙拮抗剂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钙拮抗剂降压起效迅速而强力,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对糖脂代谢无影响。 分类: 二氢吡啶类:包括尼群地平、硝苯地平(拜新同、伲福达、心痛定)、氨氯地平(络活喜、压氏达、安内真)、非洛地平(波依定、康宝得维)等地平类药物

以晕厥为主诉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10752317.html, 以晕厥为主诉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例分析 作者:周健秦明照梁颖慧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1期 病历摘要 患者,男,71岁,主诉“一过性意识丧失3分钟”。下午乘地铁到站站起后感头晕,下车时眼前发黑,随即意识丧失,并摔伤头部,约3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无头痛、抽搐、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二便失禁及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无心悸、大汗及饥饿感。近日无腹泻,进食、二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16年,近3年坚持服替米沙坦40mg/日,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日,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mmHg,1周来自测血压150/80mmHg,2天前将替米沙坦加至80mg/日。平时偶有坐位或卧位站起较快时轻度头晕,多为晨起或餐后发作,持续数秒自行缓解。2型糖尿病8年,坚持口服二甲双胍1000mg/日,近半年HbA1c在6.5%~7.2%。前列腺增生5年,近1年服用非那雄胺、特拉唑嗪2mg/晚治疗。日常活动耐量正常。否认冠心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史、下肢静脉曲张、近期长时间飞行、卧床、手术、外伤史。否认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平卧位10分钟后),125/75mmHg(坐位),105/60mmHg (立位2分钟,感轻度头晕)。神清,精神可,构音清晰,定向力正常,对答切题。左额部直径2 cm的血肿,眼震(一),唇甲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哆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即刻血糖:7.8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初步诊断晕厥原因待查: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性大。 病例分析 搜索晕厥的原因,重点锁定体位性低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过性意识丧失即晕厥在老年人中的年发生率为6%,常见原因有:①体位性低血压;②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性晕厥、情景相关性晕厥、疼痛性晕厥;③脑血管性晕厥,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④心律失常;⑤器质性心脏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肺栓塞等疾病。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节选)第十二条输血前检查包括: 1.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 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第十五条建立输血科和麻醉科等临床用血科室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认真核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查等备血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当提请患者主管医师及时备血。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术前备血进行核查,对输血患者的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确认,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第十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输血治疗同意书》应归入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档案。 第十七条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名。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科室主任审核签名,经输血科医师会诊或输血科负责人同意,报医务处(科)批准。输全血和大量用血申请单由输血科保存。 医院应有紧急用血预案,并能得到落实。紧急用血时须征得上级医师同意,并记入病历,事后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十八条三级甲等医院全血、成分血申请单审核合格率为100%。 第十九条稀有血型等特殊用血申请须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医师应当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正

体位性低血压该如何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该如何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是低血压的一种类型,又叫做直立性脱虚,其指的是由于人身体体位的改变而造成的一种低血压,例如当我们身体蹲了很长时间后突然的起身就会有头晕眼花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我们身体体位的改变使得人体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那么面对体位性低血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疾病处理: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除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合理饮食,补足营养,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不饮酒。 ⑵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⑶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并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⑷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四类: ⑴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其他还有肼苯哒嗪、双肼苯哒嗪、优降宁和α-甲基多巴等。这类药物都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⑵镇静类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氯丙嗪除具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

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⑶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它们作用在血管的α-肾上腺素受体(收缩血管的受体)上,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⑷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所以,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预防的方法有: ⑴告诉病人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静卧1~2小时,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 ⑵用药后,夜间起床大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

急诊PCI术后顽固性低血压1例

急诊PCI术后顽固性低血压1例 发表时间:2009-08-10T16:43:52.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1期供稿作者:刘鹏蒲晓群欧阳泽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 [导读] 病史:男性患者,70岁,退休工人,因胸闷、胸痛1小时入院。 【中图分类号】R54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047-02 病史:男性患者,70岁,退休工人,因胸闷、胸痛1小时入院。 危险因素: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不吸烟。 查体:BP100/60mmHg P100次/分双肺无罗音 相关检查:心电图 V1-V5 I avL 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 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正常 心肌酶:CK、CK-MB正常,肌红蛋白684、肌钙蛋白I正常 入院诊断:冠心病 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梗心功能1级(killip分级) 住院用药: 泰嘉300mg 阿司匹林300mg顿服 诊疗计划:抗凝、抗血小板、扩冠、同时准备急诊PCI术 急诊冠脉造影情况:左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右冠正常: PCI过程: 6FXB3.5指引导管、BMW导丝首先通过闭塞病变,然后2.5*15mmMAVERICK通过闭塞处,远端TIMI血流1级,冠脉内缓慢推注替罗非班10ml、并静脉滴注6ml/h维持。再球囊扩张LAD近段,远端血流TIMI3级: 沿LAD开口于近段植入3.0*28mm国产药物支架,即刻效果满意,远端TIMI血流3级,未见血管夹层,无心包填塞依据。 结果 术中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及反复室性心动过速伴血压下50/20mmHg,予“可达龙”静推,及维持滴注,并予同步电复律(100J)后恢复为窦性心律,血压70/50mmHg,予升压处理后,BP75/50mmHg、HR112bpm,,之后血压持续下降,呼吸微弱,经扩容、升压、呼吸兴奋及挤压皮囊、呼吸机、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措施后无效死亡。 讨论 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为 PCI后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1]。干预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皆可引起低血压,其中尤以开通前降支后低血压居多。AMI 病人 PCI术出现低血压可能原因有: ①术前剧烈胸疼 ,恶心呕吐及限制饮食引起血容量不足; ②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③神经源性休克; ④梗死范围大,顿抑心肌多; ⑤血管扩张剂及镇痛剂的作用,⑥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再灌注损伤⑦无复流或慢血流。急诊 PCI更易发生低血压 ,这可能与急诊AMI更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罪犯血管无复流或慢血流有关。 该例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无明显低血容量依据,手术顺利术后罪犯血管无慢血流、无复流以及心包填塞、血管夹层依据,血流达TIMI3级,术中出现低血压且对升压治疗无明显反应,但考虑与其罪犯血管为前降支且梗死部位在前降支开口,损伤、顿抑心肌范围大,及术中出现顽固性再灌注心律失常、予电复律治疗有关,因再心肌再灌注灌注及电复律可以加重心肌损伤,延缓了心肌功能恢复,抵消了心肌再灌注的的部分作用。 对于急诊 PCI病人 ,应做好术前评估充分考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大小并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发生至关重要 ,如对于痛疼剧烈患者,适当镇静止痛 ;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嘱病人适量半流食 ,静脉补足血容量;术前血压偏低患者予适当地减少或停用扩血管类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对于血栓负荷重者,慢血流或无复流并发症明显增多,对于该类患者应及早防治。梗死前心绞痛有类似缺血预适应的效应 ,可抑制急诊 PCI 时无复流的发生 ,维持缺血心肌组织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减少梗死范围 ,促使左室功能的恢复[2] 。Takahashi [3]等的研究表明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复流现象惟一的预测因素,故认真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而采取积极的治疗可降低该并发症的风险,强化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有效,条件允许术前可考虑予GPIIbIIIa类抗血小板等药物如替罗非班维持治疗。 另外对于TIMI血流0级患者球囊扩张前先充分予血流预适应以降低心肌再灌注损伤;根据病变特点合理选用导管、导丝及球囊和支架,以减少血管夹层级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术前及术后应监测钾、镁等离子浓度,维持电解质平衡对减少术中术后的心律失常极为重要。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可能减少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引起继发性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出现的低血压,选择桡动脉入径的 PCI治疗 ,以避免较长时间卧位诱发的心功能不全 ,如出现低血压并发症 ,除应用多巴胺外 ,同时配合扩血管、利尿、强心等改善心功能的药物以利于低血压状况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胡大一. 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原因,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 ,6(6) :337 - 339. [2] Eeckhjour E, Kern MJ. No - reflow phenomenon [J ]. Eur Heart J,2002,22:729 - 739. [3] TakabashiT,Anzai T, Yoshikawa T, et al. Absence ofpreinfarction angina isassociatedwith a risk of no - reflow phenomenon afterprimary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a first anteriorwa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tCardiolJ,2000,75:253 - 260.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平行减少,并使术野清晰,减少对神经血管的误伤,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如果控制性低血压应用正确,则可以安全有效的发挥它减少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的优点,这样就可以使输血量降低或不输血 内科输血指征 (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8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0时输注。 (3)血小板:血小板数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伴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30×109升,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且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4)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毫升/干克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5)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症或缺IgA抗原但已有IgA 抗体的患者。 (7)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中性粒细胞<0.5×109/升时输注。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 ?1)全血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3)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血小板计数>100×109/升,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靠血液透析(HD)治疗延续生命,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是HD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仍较高。透析中低血压不仅引起头疼、虚脱、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有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而终止透析,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7%,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0年1月~2006年11月共进行透析 3 200人次,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544例,发生率17%。透析材料为:F6、HL-130-HS透析器。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00~240 ml/min。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08B。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患者每周透析1~3次。 1.2 低血压的判断及临床表现: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头 晕、黑朦、出冷汗、打哈欠、心慌、胸闷、面色苍白、便意,甚至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性疼痛,呼吸困难,不能言语,意识丧失,也有个别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而出现血压下降。 2 原因 2.1 有效血容量减少:多系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所致,短时间内大量超滤而致心搏出量、输出量减少,超滤脱水总量大于体重的6%~7%,从而导致低血压。 2.2 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在血液透析中,随着尿素氮、肌酐等溶质清除,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血管内外形成了渗透压梯度,水分移向组织间或细胞内,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2.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老年人,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慢性透析患者50%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狐存在缺陷。心血管调节

低血压的原因表现及其治疗

低血压有急慢性之分: 1、急性低血压是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类临床综合征。 2、慢性低血压又分为体质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两种,前者常见于体质弱者,女性较多,并有家庭遗传倾向,多半没有自觉症状,其低血压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些患者有头晕、头痛甚至晕厥、心悸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通常是因某些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后者是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其典型症状是直立时血压下降,有衰弱感,但无汗,发病机理可能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由此可见,贫血和低血压在临床上是无任何因果关系的两大类不同的疾病。 饮食调理 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 12~15 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6、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食疗方法 1、乌骨鸡 1 只(约重 1500 克)。将鸡去毛剖肚洗净,在鸡腹肚中放入当归头 60 克、黄芪 50 克、红糖 150 克、米酒 50 克,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一次,连吃两月。 2、红枣 15 枚去核,粟子 150 克,洗?1 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焖熟食之。 3、鲫鱼 1 条,糯米 60 克。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 2 次,连服两月。 4、嫩母鸡 1 只,黄芪 30 克,新鲜天麻 100 克(干品 15 克)。鸡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用凉水冲洗。将天麻、黄芪切片装入鸡肚内。将鸡放入沙锅中,加葱、姜适量,盐、酒、陈皮 15 克,水适量,用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 2 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