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浅谈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浅谈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认真学过一些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科学知识,但有时一遇到交往实践时,却又常常感到手足无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理论脱离实践,没有把学过的科学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指导实践,缺乏实践锻炼。第二,对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了解不够,不能在交际交往中运用自如。因此,要学会人际交往,就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一、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人们在交往活动中,都以自己能够引起周围人的欢迎和倾慕而感到荣耀和高兴,这就是人际吸引的作用。因此,我们初中生要努力掌握增强自己人际吸引力的方法,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1.微笑的艺术。在交往中,面带微笑能起到吸引交往对象的微妙作用,可以使人心理上感到愉快,心情舒畅,产生精神上的快乐之感。特别是第一次交往,微笑可以使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最鲜明、最牢固,并能产生很好的交往效果,并为以后的相识、交往和成为朋友奠定基础。例如:当一个同学学习上遇到困难,急需别人帮助时,你能面带微笑,耐心细致地帮助他解开疑团。他对你将会一生中都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并在以后交往中会把你当成最知心的好朋友。再如,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朋友或同学间发生争论,当觉得没有必要争下去,同时又想表示你不因此而生气时,你就可以微微一笑而了之。当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长短时,你不想附合他的意见,又不想表示反感,你就可以微微一笑。这样都可以收到良好的交往效果。总之,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最佳通行证。

2.真诚地关心别人。真诚的含义体现在:一是坦诚无欺;二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无私地伸出友爱之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交往的人是真诚无欺,无私奉献,尽力周到地关心自己的人。只要一个人能对与对方做无私而真诚的交流,尽心尽力地关心帮助别人,就一定能赢得朋友,发展友谊,受到周围人的喜欢和爱戴。

3.主动寻找志向、情趣相投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一般都喜欢与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如,爱好踢足球的同学愿意在一起交往;爱好书法绘画的同学愿意在一起探讨;班级干部愿意在一起讨论班级工作等等。这说明兴趣爱好、文化修养或专门特长上的相似,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共同活动,增进友谊,从而产生相互间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寻找志向、情趣与自己相投的人交往,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4、善于弥补他人的缺陷。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一面,也有其欠缺的一面,而人际吸引有时就来自于交往之间的

相互补偿。往往是一些人的特长弥补了一些人的缺陷,使之各得其所,关系融洽。如,在学习生活中,一个性格外向、活泼、热情,学习刻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善于交往的同学同一个性格内向、羞怯含蓄、沉默寡言、不善于交际的同学坐同桌,结果性格内向的同学就需要得到性格外向的同学的补偿,性格外向的同学也会学到内向同学的稳重和谨慎。这样就使两名同学相互关系显得特别融洽。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弥补他人的缺陷也是增强自己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5.注意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是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谈论他人感兴趣的事情,量容易调动他人的注意力,焕发人的积极热情,使他人不由自主地被你的谈论所吸引,成为通向他人心灵的最佳途径。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交往也就难于继续。

二、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

与人友好相处,并不意味着他人的一切要求都要接受,他人的需要都得满足,有些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拒绝,否则,只能“吃不也兜着走”。为此,我们不仅要学会接纳,也要学会拒绝。但要注意在拒绝别人时,做到既不刺激对方、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不违心地接受对方的看法和要求等。具体可采取下列做法:1.模棱两可式拒绝。当别人向你提出某些问题或要求时,你感到不便直接拒绝,但又不能不拒绝时,可不明确表态,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似是同意,又似不同意,使对方感到不可捉摸,只好放弃。

2.回敬刺激式拒绝。这种方式是不受对方提出问题的牵制,也不直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而是提出另一个使对方有所刺激的问题让对方陷入窘境,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要求。当对方明知故问时,还可以采取反对方的作法来回敬刺激对方,把问题推给他自己。

3.搪塞式拒绝。当别人向你提出问题时,你对此不作实际性的回答,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说也可不说也可的话去搪塞,达到拒绝对方的目的。

4.诱导式拒绝。在对方提出问题后,不马上回答,而是先讲一点理由,提出一些条件或反问一个问题,诱导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原来提出的问题。

采用上述拒绝方式,有利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运用得当,可使人文雅得体,以弦外之音达到拒绝别人的目的。

三、学会巧妙地改变对方态度

在日常交往中,你总不免有求于人。如果对方不想满足你的要求,也不想答应你的条件时,可尝试采取下列方法:

1.登门槛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想让对方改变态度,接受你的一项在的要求,替你做一件大的好事。但是要先隐藏起这件大好事,而是提出一件小的容易做到的事,

如果对方一旦同意了这个小小的要求,替你做了件较小的好事,那么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最终对方就会答应你的大要求,替你做那件大的好事。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人的态度只能一点一点地改变、循序渐进地改变,一旦对方转变开始了,就会继续转变下去。但是一下子要让对方产生大的转变,却是很难的,往往也容易一下子被拒绝。

2.正叩门法。这种方法与登门槛法正相反,正叩门的含义是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肯定对方不会同意,但马上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而这个较小的要求才是交往者真正的目的所在。假如不先提大要求,而是先提这个小要求的话,往往会遭到对方的拒绝。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在没有同意别人提出较大的要求和没能帮大忙时,多半感到内疚,为了减轻这种内疚感,他们便会同意较小的要求,用帮较小的忙来弥补。

上述两种方法应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同时,我们应该防止个别不怀好意的人用这种方法来欺骗我们的感情。

四、学会应付尴尬场面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交往中,人难免遇到下不来台的尴尬局面有时是有人故意导演的,有时是别人无意造成的,但无论怎样都会给你带来难堪的感觉。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掌握应付尴尬场面的正确方法。

1.自我解嘲法。如果别人无意中使你处于尴尬地位,他没有用恶毒的口气伤害你,你就可以不去计较他。比如,哲人苏格拉底在众多的学生面前被妻子数落一顿还被泼了一身水之后,他便自我解嘲:“我早就知道,打过雷之后必然要下雨。”一笑之中,尴尬便烟消云散。

2.以退为进法。当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喊你的乳名使你很生气,但又不好不回答时,你就以装糊涂的方式来委婉地对待他。比如,“刚谁喊什么了?”由于你装了糊涂,就使本来有危机的话题转换了局面,使这个同学不得不进一步解释,省了你的回答。

3.因势利导法。遇到突然使人尴尬的场面,我们可以顺着事情或地起人的内在趋势,加以引导,把自己引出尴尬的境地,或者使别有用心的人自己陷入自设的陷阱。张乐平的漫画“三毛叫妈”便是因势利导的典范。说的是小三毛在大街上遇到一位牵叭儿狗的贵妇人,她在三毛讨钱时对三毛说:“你要是跪下朝小狗叫几声爹,我便给你三十块大洋”。此事成与不成显然都会使三毛很尴尬,但三毛却真的跪下叫小狗几声“爹”,于是贵妇人傲慢地拿出三十块大洋给三毛。就在此时,三毛马上又朝贵妇人一跪,亲切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妈妈。”于是,想污辱别人的人反受到了污辱。

4.逻辑回敬法。每个人谈话时都要运用一些逻辑规律,当别人有意使你难堪时,你可以用同样逻辑回敬他,使他也难堪,从而解脱自己。比如,汉朝孔融小时候

去别人家做客时,与人对答如流,但却为一个小陈韪的人所妨嫉,讽刺说“小时聪明,大了未必还聪明。”此语虽然有道理,便其目的是有意使孔融难堪。可是孔融却巧妙地让他更难堪,他立刻答到:“那陈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使陈韪闹了一个大红脸,半天没言语。

由此可见,当我们在交往中遇到尴尬场面时,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应付尴尬场面。当然,使用这些方法要注意场合与对象,而交际成功的最根本的要领是与人为善。这是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的。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略大学生人际交往方略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

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

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