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

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

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

2 民歌发展史:

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

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

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

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

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

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

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

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

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

调骨架较固定)

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苗晶、乔建中

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

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

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

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

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

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走西口》

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上去高山望平川》

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

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

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5说唱音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文体上的韵散间用(韵:按照一定写作规范写作的,合辙押韵的文字),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出跳进”“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性规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说唱与民歌的比较

6从演唱的目的看,说唱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属于“卖艺为生”,而民歌是自我抒发感情。二者一为他人演唱,一为自我抒情。

7从说唱与民歌的外部艺术形态来看,说唱长大、复杂、规整;民歌短小、简单、自由。说唱的表演中会有简单的伴奏,而大多数民歌是没有乐器伴奏的。

8从审美的角度看,说唱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的唱腔,是艺人们长时间琢磨、提炼出的结果。民歌随歌者的心声唱出,真挚自由,充满了自然气息,是一种简单质朴的美。

说唱与戏曲的比较

9 为观众展示故事的方式上,说唱是讲故事,戏曲是演故事

10外部艺术形态上,说唱演员不穿戏装,只穿简单的服装,戏曲演员要求严格的戏装。说唱演员在表演故事情节及人物时都采取虚拟的表演手段,不需要舞台布景。

11从音乐形态来看,戏曲史戏剧性的唱腔;板式上为了贴合复杂多变的心里节奏,也相应有丰富的变化;伴奏由专门的乐队承担。说唱中有简单的板式变化,板式相对规整,唱段中用慢板与紧板对比;有简单的伴奏,有时就是自弹自唱

12从审美的角度看,说唱突出跳进跳出,戏曲强度深沉地入戏。说唱讲究点到为止,戏曲追求形神兼备。

说唱音乐的分类

13 A.鼓词类:南弹北鼓中的北鼓,北方的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

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太原大鼓、梅花大鼓。主要乐器

大鼓是一种扁圆形放在三角支架上的鼓。演唱者自击大鼓和板表

演,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这类曲种的唱词从元明时期的“词

话”发展来。

B.弹词类:与元明时期的“词话”和宋代以来的“陶真”有渊源关系。弹词与

只说不唱的评话又统称“评弹”,代表曲种有苏州弹词。伴奏乐器

主要用琵琶和小三弦,传统表演形式分为单档(演员自弹自唱)、

双档(两个演员,上手弹三弦,下手弹琵琶)。开篇,是加唱于正

式演出之前,起定场作用的小段。

C.渔鼓道情类:重要特征有渔鼓和简板伴奏,早期与道士传道化募时唱的曲调

有关。代表曲种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

其中河南坠子的表演中用了一件特色乐器---坠胡。

D.牌子曲类:重要特征是以曲牌连缀的形式构成唱段,代表曲种有单弦牌子曲,

兰州鼓子,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这些曲种的结构通常将一个

曲牌分成两部分,中间插入若干其他曲牌,构成头、腹、尾三段。

E.琴书类:共同特征是都以扬琴作为伴奏乐器,代表曲种山东琴书,四川扬琴,

北京琴书,扬琴是泼斯传来的乐器,以前称为洋琴。

F.杂曲类(和民歌怎样区分?演唱目的的不同):和民间小调关系密切,大部

分曲种是将一两个曲调配以不同唱词反复歌唱,杂曲类多为较小的

形式,代表曲种有天津时调,河北太平年。

G.走唱类:边走边唱,表演中有很多舞蹈动作,是与民间歌舞有一定交叉的曲

种,代表曲种有安徽凤阳花鼓,东北二人转。

H.板诵类:包括全国各地的快书(快书是说唱音乐,评书不具备音乐性),快

板,特征是没有旋律演唱,而是赋予节奏韵律的说,即只说不唱。

通常没有伴奏,由演员自己打着板掌握节奏演唱,常见曲种有北方

的各种快板,快书,山东快书,四川金钱板。

第三章戏曲音乐

1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3 ⑴戏曲音乐发展脉络

A南、北曲兴起的时代: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声腔是南曲、北曲。

南曲: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也加“戏文”或“南戏”。后人把南戏的音乐称为“南曲”。

B北曲:亦称“元曲”

⑵昆、戈腔争艳的时代: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⑶梆、黄盛行的时代:由于梆子、皮黄的出现,中国戏曲音乐进入了板腔体与

曲牌体并存时期。

⑷其他地方戏崛起的时代:清代四大声腔系统:高腔、昆曲、梆子、皮黄。

4 特征举要

⑴综合性特征⑵技术性特征: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

步)行内有“戏不离技”之说⑶程式性特征⑷虚拟性特征⑸夸张性特征⑹歌舞性特征⑺集中简洁性特征⑻多彩多样性特征

5 行当与流派

行当是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总的行当。

流派:个人的流派、地域的流派、团体的流派。

6表情性特征分类:抒情性、咏叙性、戏剧性。

7京剧音乐:

声腔: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四平调、南梆子、高拔子、杂腔小调

板式:原板、慢板、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

乐队:文场: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俗称四大件

武场: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俗称五大件

风格流派:豫东调、豫西调

第四章民族乐器

1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2马头琴:马头、正梯形

朝尔:龙头、倒梯形

3膜面拉奏乐器是游牧的结果,板面拉奏乐器是农耕的结果(轧筝、佬胡、二弦、

椰子胡、板胡、牛角胡)

第五章少数民族民歌

1少数民族民歌的定位

少数民族民歌是各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组成包括了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民歌和74万多未识别族群的民歌。

2 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及其表现出的复杂性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3 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五大语系。

4 人口最多的壮族达到1617.88万人。

5 我国少数民族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三个主要特点。

6少数民族民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少数民族民歌显示出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样的特征。在音乐上主要表现为各民族民歌所属的不同乐系、不同的形态特征、不同的概念认识等几个方面。

7音乐形态一方面是形成不同乐系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各民族民歌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音阶调式、节拍节奏、旋律旋法、曲式结构和声部织体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8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问题

少数民族民歌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汉族民歌的分类,在某些少数民族中存在传统的成体系的原声性民歌分类,如蒙古族的长调、短调,侗族的大歌、小歌等。

9满族民歌

满族民歌主要有号子、山歌、小唱、儿歌和萨满神歌等几类。在音乐形态上体现出典型的满族音乐特征,在旋律中体现出了123三音列,在节奏上呈现出前紧后松、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10赫哲族民歌

⑴赫哲族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同江、饶河、抚远三县,赫哲族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原生性民歌分类,它们是“嫁令阔、伊玛堪(长篇叙事歌)和萨满神歌。

⑵“嫁令阔”在赫哲族民歌中占绝对多数,是赫哲族民歌的代表。

⑶徵调式的嫁令阔以徵音为中心呈现出波浪形的旋律线条和“划动形”节奏律动。11鄂伦春族民歌

⑴鄂伦春族民歌可以分为赞达勒、吕日格仁调、萨满调三种。

⑵“赞达勒”又被称为“柬达仁、赞达仁”。上下两个乐句在旋律线条呈现出五度关系,这是比较常见的。

12鄂温克族民歌

鄂温克族民歌分为赞达拉嘎、鲁克该勒调和萨满调三大类。

13达斡尔族民歌

⑴达斡尔族人口有13.24万,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是最主要的聚居地。

⑵传统上达斡尔族民歌分为扎恩达勒、鲁日格勒(或称哈库麦勒歌曲)、乌钦调和雅德根调四种。

⑶扎恩达勒是达斡尔人表达情感的最主要方式。

⑷鲁日格勒也被称为“哈库麦勒”,是与前文提到的鄂伦春族吕日格仁,鄂温克族鲁克该勒同属于主要由女性参加的舞蹈。

14蒙古族民歌

⑴蒙古族民歌按照节拍节奏分为潮尔音道、奥尔图音道、宝古尼道和安代道;也可以按照演唱场合和内容分为图林道和育林道两大类。

⑵潮尔音·道是蒙古族四种潮尔(多声音乐)形式之一,也写作潮林道。

⑶长调是蒙古族音乐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由的散板节拍,宽广辽阔的旋律,舒展庞大的结构,华丽精妙的演唱,是长调民歌最明显的特征。

⑷短调,是近代以来蒙古族最为流行的民歌体裁。她具有鲜明的节拍节奏,整齐的曲式结构,通俗的演唱方法。

15东乡族民歌

东乡族民歌最主要的种类是花儿和宴席曲。

16保安族民歌

花儿和宴席曲也是保安族民歌中最重要的种类。

17土族民歌

土族民歌最有本民族特点的是安召舞蹈歌曲。

18西北突厥语族民歌

“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的最显著特征,人们习惯性地以天山为界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个部分,另外吐鲁番、哈密一带又被称为东疆。

19维吾尔族民歌

⑴维吾尔族民歌一般以题材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叙事歌和习俗歌五类。

⑵爱情歌曲是维吾尔族民歌中最富有光彩的一个类别。

⑶天山以南的南疆维吾尔族民歌多采用波斯---阿拉伯乐系。

20哈萨克族民歌

⑴“诗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哈萨克族民歌可以按照音乐特点分为“安”和“约令”两大类。安是指词曲较为固定,大多又一个人演唱的旋律悠扬的民歌。约令则是指即兴编唱的民歌。

⑵部分哈萨克民歌属于欧洲乐系。

21西南、中南壮侗语族民歌

壮侗语族民歌分布在桂、滇、黔、粤、琼、湘等西南,中南省区。包括壮、布衣、傣、侗、水、毛南、仫佬、仡佬、黎。在音乐文化上最重要的表现是铜鼓文明和多声部民歌。

22壮族民歌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民歌受方言影响,音乐风格主要分为北、南两部分,各风格区壮族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风俗歌和儿歌等几个大类,多声部主要出现在山歌之中,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音乐形式最为丰富的民族。北部风格区强调“低音唱,高音跟”

23侗族民歌

⑴南侗民歌中最主要的种类是大歌和小歌,即“嘎佬”和“嘎腊”。在大歌之中有一种以模仿自然界鸟虫鸣叫声音为特点的歌曲,被称为“嘎所”---“声音歌”;北部侗族的民歌主要有玩山歌。

⑵南部侗族大歌是一种主要由持续低音和支声旋律形成的多声部民歌。

⑶玩山是北侗地区一种主要的婚恋社交活动,玩山歌就是此时演唱的歌曲。北侗

民歌全部是单声部。

24南方苗瑶语族民歌

⑴我国境内确定属于苗瑶语族的民族是苗族、瑶族和畲族。苗族最大的聚居地在

黔东南地区。

⑵飞歌,黔东南苗语称“恰央”,曲调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跌宕,音域宽广,节

奏自由,曲式结构适中,长大的滑音拖腔最有特色。

⑶“摞垛”与黔东南的游方歌同属于情歌类别。

25畲族民歌

畲族,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绝大多数使用汉语客家方言。畲族民歌依据歌

词内容和民歌功用将分为杂歌、叙事歌和风俗歌(或称仪式歌)三类,其中杂

歌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畲族杂歌风格古老质朴,惯用假声演唱,可以采用多

声的形式演唱。

26藏族民歌

藏族有541.60万人,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五个省区。

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大方言。

藏族民歌主要有劳动歌、山歌/情歌、风俗歌、猜歌、玛尼调。

27怒族民歌

怒族有劳动歌、山歌、叙事歌、儿歌、和摇儿歌。

28独龙族民歌

“门租”是独龙族指称本民族传统民歌语词。

30 朝鲜族民歌

朝鲜族民歌的分类主要索里、打令、短歌和长杂歌、风俗仪式歌和童谣五大

类。其中“打令”是朝鲜族民歌中抒情性最强、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一

个类别,也叫做“打铃、打咏”

31 京族民歌

京族民歌分类,将其分为海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摇儿歌,其中“海

歌”最有京族海洋民族特色。

32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音乐结构形式分为单歌式、复歌式和组歌式三种。

33 少数民族歌舞的品种:藏族囊玛、藏族堆谢、藏族跳乐、苗族芦笙舞、傣族

象脚鼓舞、维吾尔族赛乃姆、维吾尔族木卡姆、蒙古族安代、达斡尔族哈库

麦、赫哲族天鹅舞、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古代音乐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教案)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 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 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能发出七声音阶。现存河 南博物院一楼展厅,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我们都按下不提,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 “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射”指射箭; “御”指驾车; “书”指写字; “数”指算术。 “乐”是居第二位的。孔子本人经常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时,仍然是“弦歌不绝”,--不停地弹琴唱歌。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 来成就一个人。 战国时的荀子写过一篇《乐论》,他认为,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的教育作用很大,“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的印入人心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心是非常神速的。 那么,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先秦讲起。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地理条件、民俗风情等。 一、先秦音乐(远古至春秋战国)乐舞与鼓、磬等打击乐器的出现是与远古先民祭祀及狩猎、耕种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入奴隶制社会后,随着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乐器还有笙、琴等。 本时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性是"钟鼓"乐队。它是礼乐思想的具体表现。它的音乐审美特征,也成为本时期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以钟鼓乐舞为特色,追求以中和为目的的庄严、肃穆、雍容、徐缓的金石音乐之美。 远古交响乐的钟声―― 曾侯乙墓震惊天下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发扬与创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探索与研究[转载] 摘要: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尤其值得关注。传统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有效的传统音乐教学呢?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传统文化的根落感与归属感,形成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传统音乐 进行有效地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 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课外主题活动 一、背景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尤其值得关注。柯达伊曾说:“如果学生最初接触到的音乐是其本民族、独具历史感和文化价值的音乐,这将会引导他们更好地 去认识和理解他们自己、生活、社会……正是通过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文化的根落感及归属 感才得以传承……”由此可见,传统音乐是基础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民族意 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 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 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有效的传统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民族文化的根落感及归属感,形成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 间内对传统音乐进行有效地的传承、发扬与创新?笔者历经三年,在多次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课 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与探索。 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对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即课堂的主题教学内容与课外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如传统音乐的主题教学与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知识,习得有关的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其次是学生在课外主题活动中表演与创新传统音乐,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音乐创作属于电影声音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电影声音制作的整个环节之中,其创作基于电影所提供的故事类型、情节、人物、地点、时间等。其次,电影音乐的表现力还能够在整个电影声音的构思中得到发挥,它能够完美呈现出电影的风格与特征。 一、电影音乐创作三符号 概括来说,音乐主体、视听与声音是电影音乐创作的三大符号。 (1)音乐主体。音乐的创作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语言要素,音乐本体是进行音乐创作的永久性工具。 (2)视听。电影音乐必须通过视听才能够完成一次美的体验,电影音乐实现电影化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视听语法并运用相关的视听要素。 (3)声音。电影音乐必须通过声音才能将其传达给观众,因此,音色、声强、频率等因素是音乐创作造型的重要因子。 二、电影音乐设计 以声音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首先要避免音乐与音响效果在频率上产生冲突。以电影《黑客帝国》为例,此电影属于动作片,整个影片注重于追求大响度,但是导演要求在保持激烈音乐与音响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清晰度。因此,声音设计师与导演的共同意见是通过音响效果与声音之间的切换来避免音频重合,例如在进行爆炸时,不会有中度低音,在玻璃破碎时也不会出现类似小提琴的这样的高音。另外,在处理音响效果与音乐在频率上存在的问题时,要根据影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动作片与战争片这种类型的影片,他们属于在同一时间有多种因素的影片,在进行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音乐化音响与音乐的分层处理。其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还要充分发掘电影音乐作为声音造型所需要使用的材料。音乐不仅可以用乐音来创作,也可以采用噪音来进行创作。例如,在电影《群鸟》中,作曲家与声音专家从鸟的尖叫声与扑打声中设计出了电声学的噪音效果,代替了管弦乐队的不和谐音。电影《精神病患者》中,则通过打破传统管弦乐配器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三、以视听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 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音乐剪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观众与导演的视听需求,音乐剪辑是实现视听表现的源泉。音乐剪辑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观念。在进行音乐剪辑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节奏的重要性。节奏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1.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 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 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 .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 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 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 B .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 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止和弦。③在阻碍终止或不完全终止后,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④用复调手法,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

流行音乐演唱训练中混声技术运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2347548.html, 流行音乐演唱训练中混声技术运用分析 作者:张丹丹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5期 【摘要】在各种音乐演唱中,要想达到高水平的演唱效果,混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运用分布于演唱的各个方面,比如男中音、女中音等。本文以流行音乐演唱训练为研究对象,分析混声技术运用的方法,为流行音乐演唱水平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混声技术;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混声技术的概述 混声是一个专业声乐术语,是真声、假声混合运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其定义十分简单,但落实到音乐演唱中,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混声技术都是有一定区别的,必须通过对声音具体形态的深度学习,才能更好地认识、掌握混声。 在混声技术中,要先对真声、假声有足够了解,了解两种声音的特点,明白流行音乐需求,借助融合真声、假声两者优点的混声,做到高音不虚、中声不重、有力不炸、声音圆润,加强音色的控制,保证流行音乐演唱的效果。 二、流行音乐演唱训练中混声技术的运用方法 (一)真声训练 首先,手按在胸口,感受胸腔震动,辅助真声发声练习。在大白嗓唱元音a长音的同时,采取手放在胸口拍打,会产生胸声支点,协助迅速找到此声音位置,并将长音a的发声位置保持在此位置上,反复练习,直到能够在无辅助条件下能够准确、快速确定发声位置。 其次,在上述训练方法基础上,了解喉头位置摆放,先自然降低喉位,避免出现压喉情况。在喉位自然降低过程中,用手感受喉位的移动情况,不断深化喉位自然降低的控制水平,然后掌握喉部降低到胸声支点位置时的感觉,利用喉部震动引发胸腔共鸣,进行发声,这种声音必须是由喉部震动发出的,而非喉头本身。 在胸声练习中,通常采取a或e作为训练用的母音,i、o、u是不被采用的,练习过程要 先训练长音,寻找稳定声音支点,再训练旋律,胸声训练音区范围要保持在小字组a、1组降 b之间。 (二)假声训练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DOC)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 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 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 2 民歌发展史: 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 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 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 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 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 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 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 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 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 调骨架较固定) 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苗晶、乔建中 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 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 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

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 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 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走西口》 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上去高山望平川》 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 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 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上)复习题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上)民歌戏曲 一、填空: 1. 中国民歌的个性差异,最鲜明处往往表现在其差异上。 2. 中国民歌的地域风格差异,源自中国幅员辽阔的;源自中国复杂丰富的;源自中国数千年超稳定的;更直接源自以上几点原因导致的。 3. 中国汉族音乐按分割色彩划分为14个区域,这种划分依据的是、 、三个大背景,基本上是与分布区域相吻合的。 4. 山西、陕西的民歌在旋律进行上特别强调度。 5.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的第一对上下句“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上句用了手法,形象、生动。 6. 山西民歌中最著名的是。 7. 的上下句常有同头异尾的结构形态。 8. 西北有些地方也把上下句结构的民歌叫做。 9. 荆楚地区的民歌中,存在大量的“三声腔”,用得最多的是和两种。 10. 湘音乐文化区的山歌,根据唱法、曲调等特点,分成、和山歌。 11. 山地与平原分别盛产的民歌类型是、。 12. 中国盛产小调的地方南有、,北有、地区。 13. 许多小调的多段歌词,喜欢在上做文章。 14. 总体来说,山歌的抒情较,小调的抒情有的倾向。 15. 最典型的小调,是一些被称作的民歌。 16. 时调的原体与变体之间的联系点是相似的。时调在流传中的变异,依、等多方面因素的转换而转换,更有文化意义的是时调的原体与变体之间的差异。 17. 民歌的流传变异特点,在的流传方式上展示得最为充分。 18. 中国民间音乐中那些还未脱离实际功用而独立出来的原生音乐形态,可以分类为,包括、、、、等等。 19. 劳动号子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音乐节奏与相吻合,并且经常以的方式,协调群体劳动。 20.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了第一批世界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被列入其中。 21. 把昆山腔用于戏曲舞台表演的第一部传奇是创作的。 22. 我国最雅化的剧种是。 23. 昆曲中北曲念字多从,南曲念字多从。 24. 北曲里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 25. 《玉簪记》的作者是明代戏曲作家。 26. 京剧“四大徽班”是、、、。 27. 梅兰芳创立了集青衣与花旦之长的行当。 28. 京剧皮黄腔中,旦腔旋律活动的音区一般比生腔高至度左右。

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学和音乐技术研究

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学和音乐技术研究 当前,有些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论文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论文中过多强调了音乐技术分析,试图仅仅从作曲技术的微观结构来探究历史,而忽视了对音乐作品或音乐现象的文化意义的关注。事实上,音乐史属于人文学科,仅仅通过对音乐本体的研究并不能够触及其研究的核心——人的精神,音乐史更多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它研究的不仅是可见、可视的音乐事件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动因、观念和倾向。作为音乐史研究的一种方法,技术分析仅仅是理解音乐史的照明工具,是达到深刻理解音乐内涵的一个阶梯、一种手段,并不是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主体。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研究和认识达到理解,而非纯粹的技术分析本身。笔者认为,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音乐技术分析的层面上,而必须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史实和文本进行意义的阐释,从而达到探究其音乐本体背后的人文精神。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取向应是“融历史研究与音乐分析为一体的音乐批评(criIicism)”。 一、音乐技术分析 英国音乐学家安·本特认为,分析即“将某一音乐结构化解为较简单的组成要素,并探 讨这些要素在该结构中的功能作用。……它的出发点是现象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因素(诸如生平事实、政治事件、社会条件、教育方式以及所有那些组成该现象周围背景的其他因素)。”本特认为音乐分析的任务是对作品结构进行化解、描述和比较。技术分析专注于作 品的内在固有结构,试图以“纯音乐”的方式把握音乐,通过对音乐结构的剖析,明确各要 素间以及它们与整体结构之间所具有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求得对音乐结构组织规律的认识。 音乐技术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19世纪,其研究重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研 究创作过程的本质。二是寻求音乐作品中的结构统一。技术分析的这种倾向并不是出于任何科学或抽象的兴趣,而是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直接推动。因此技术分析虽然常常在表面上回避价值判断,而事实上分析自一开始便建立在价值认可、价值论证的基础之上。技术分析主要涉及音乐的表层,因而缺乏深入探讨音乐本身更深层的内在动力。音乐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其分析的对象不仅包括乐谱文本或乐谱所投射的声响效果,而且也包括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内心印象、表演家的演绎结果、听者对一次表演的历史体验等。因此,作为西方音乐史研究对象的“作品”不仅仅被视为写下的乐谱,而且被视作某一特定个体所创造 的东西,并且在某些方面表达着个体的人格等。 音乐技术分析是一种理性化的、系统化的理解音乐的手段,它必然要以乐谱这个音乐中最具理性化的存在方式作为稳定的基石(尽管乐谱并不能完全清晰地体现音乐)。因此, 在音乐技术分析中还必须考虑那些乐谱所不能体现的音乐维度。音乐作品是一种人文社会现象,不论从人的个性、社会与历史的环境、传统的风格与习惯、艺术的目的等原因来看,

中国传统音乐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全代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久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进而衍生,发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支施行,并进行音乐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音乐作品分析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B.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甜美的音乐案例分析

甜美的音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1 甜美的音乐 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8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那不勒斯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 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六代。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他甚至遍访了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它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当代戏剧 戏曲音乐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优秀钢琴作曲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西方钢琴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是将西方钢琴技艺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为钢琴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平台,也为这件西洋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更多的中国听众熟悉和喜爱。本文通过总结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归纳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三要素,它们分别为: 一、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我国戏曲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综合艺术中区分不同剧种的明确标志。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吸取了众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昆曲。集南北两曲系统之大成。南曲流丽悠远,婉转缠绵、柔漫悠远;北曲跌宕起伏、宽宏大气、豪放恣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原来北曲的特性渐渐被溶化成为 “南曲化”的演唱风格。而南北曲的相辅相成,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剧情内容的需要。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来自于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音调。春龙创作的钢琴小品《幸福的童年》同样采用了昆曲音调。 京剧。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曲调十分丰富且变化无穷。“西皮”腔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腔旋律色彩暗淡、凝重,给人以沉重、悲凉之感。江文也《断章小品十六 首》,其中的第十一首“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是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混合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大型变奏曲,乐曲中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京剧效果的模拟,又充满现代人对传统的感悟。 豫剧。豫剧唱腔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流畅。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而且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传统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乐曲中第二段的音乐取材于豫剧。春龙创作的四首儿童钢琴小品《友谊之舞》《儿时的梦》《木兰女子》《丰收儿歌》都是采用豫剧特性音调创作而成。 粤剧。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用方言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曲调不仅潇洒典雅、韵味醇浓,而且感情细腻、荡气回肠。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卖杂货》《思春》都成功运用了粤剧音调元素。 秦腔。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 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 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朱晓宇创作的《戏曲组曲》中第二乐章《秦腔风格》小快板,主题采自于典型的秦腔唱腔。春龙创作的《丰收》《豪放的少年》同样采用了秦腔的音调元素。 二、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 王 赫 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