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

摘要:目的:是对有过射频热凝术治疗经历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好手术前后的调试护理,讨论在这期间的护理工作对于改善治疗的效果。方法:是把108例在接受了保守治疗之后取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用射频热凝术的方法医治,并合理的把这些病人分到观察组、治疗组。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书中加强配合、术后查看反映并及时采取相应举措的方法;至于对照组要实施一般性的护理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结果:在实施了治疗之后,此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93.4%和78.6%,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面瘫、角膜炎等恶性医疗事故。结论:采取一些良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术后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治疗处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1-02

三叉神经痛(tfigeminal neuralgia,tn)说的是一种疼痛,它布局在三叉神经区域,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疾病少有能自愈的情况出现,而且病情越发展,疼痛越剧烈,发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治疗方法上,可以用物理治疗的方法,也可以口服疗理,或者是注射封闭,手术切断、撕脱、微血管减压等手段来进行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射频热凝术对于

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福音——射频热凝术 73岁的赵先生因患三叉神经痛,十几年来无奈地忍受着越来越严重的面部疼痛。由于年龄偏大,又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赵先生已经难以耐受手术的创伤。但是不断加重的面部疼痛已经逐渐影响到了赵先生的正常生活,这使得全家人越来越迫切地就医,甚至达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近些天,赵先生刚在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张文川主任处接受了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疼痛当天即刻缓解,才2天功夫,就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全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三叉神经痛是颅神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引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压迫,其次还有因局部区域的各种病变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的。目前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多从保守疗法开始,但这些方法多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短则几周,长则数月后疼痛往往再次出现。而单纯地增加药量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此时患者往往会最终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对于赵先生这样的老年人又难以接受。 经过十余年数千例的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热凝术给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所谓的三叉神经热凝“术”与传统手术不同,其创伤之微小,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手术”。这中间的原因在于三叉神经热凝术巧妙的原理:将射频针穿刺至靠近三叉神经节的位置,并使用射频仪热凝,使三叉神经感觉支特异地被毁损,失去原有的神经感觉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射频针的直径也不足2毫米,一般穿刺深度只有6-7厘米,比传统手术的切口都短得多,可见微创真是微乎其微。所以,即使像赵先生这样平素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也能接受三叉神经热凝术的治疗。 除了微创这一特点,三叉神经热凝术还可以重复进行。三叉神经热凝术可重复这一特点对此类患者也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彻底的疗效。 由此可见,三叉神经热凝术医疗风险、医疗花费极低。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

七尺男儿当众落泪,只因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彻底”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 误以为牙痛,反复治疗未见效果 张义民(化名)今年49岁,两年前出现左侧面部疼痛,尤其是进食后咀嚼时明显加重,一直认为是上火牙痛,没有特别处理,直到两个月后喝水都无法张口疼痛难忍,只好到西京医院口腔医院就诊,检查后并无异常,医生告诉他很可能是三叉神经痛,这样的病人比较多,最好到相关科室进行就诊。 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治疗该病比较强权威,在门诊医生告诉张义民,他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不用过分担心,根据目前的治疗情况可以考虑两种治疗方案,一是采取药物进行控制,药物只是控制疼痛,不能延缓或者治愈疾病;二是进行外科手术,但是目前还未接受药物治疗可以暂时不用考虑。门诊给张义民进行口服卡马西平以及芬必得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但是咀嚼食物以及喝凉水还会有隐隐的刺痛感,经过两年的药物治疗,药量从之前的每次一片,每天两次增加到每天三次,每次三片,但是疼痛无法控制,而且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恶心而且每天无精打采,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 但是因为惧怕手术,张义民一直没有考虑手术,他带着希望做过各种治疗,针灸、封闭等等都未见效果,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剧痛,让他才彻底下定决心通过手术来改变这一切。 详细咨询,终获“新生” 经过详细咨询,张义民了解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贾栋主任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比较擅长,于是带着之前的检查资料以及病例来到贾栋主任的门诊,贾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告诉张义民目前他的情况只能是选择手术,药物剂量已经达到最大剂量,而且已经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能再加量。决定手术的张义民向主管医生江伟叙述病情因为疼痛几乎三四秒就抽痛一次,让他十分痛苦,几次落泪。 经过详细的检查,终于在入院后三天安排了手术,由贾栋主任亲自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术后麻醉清醒后,张义民觉得自己的右侧面部已经没有了疼痛的感觉,但是自己还是不相信,于是让家人端来一杯凉开水小心的抿着水没什么感觉,于是大口的喝了一口还是没什么感觉……尝试了好几次,疼痛都没有再次出现。张义民见到查房的竖起拉拇指说了句“太神奇了”。 针对于三叉神经痛我们需要了解哪些 经过以上病例,可能我们还不能完全的了解三叉神经痛,那么借此机会我们就向贾栋主任了解更多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知识。 据贾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病,主要是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三叉神经分布在面部,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分为三支(所以叫“三叉”神经)。这三支几乎遍布整个面部,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 三叉神经痛疼起来非常剧烈,曾被称作“天下第一痛”。疼痛一旦发作,病人不能做洗脸、刷牙、说话、吃饭等简单动作,非常影响正常生活。而且一些小动作就能诱发疼痛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有什么特点? 发作时间方面,三叉神经痛属于阵发性疼痛。也就是一会儿疼、一会儿不疼,不会一整天或者几天连着疼,一般疼一会儿就好了。 疼痛性质方面,类似于“电击样痛”。疼痛沿着神经走形的方向,一发作就传到面部或者耳朵,感觉像过电一样。有些剧烈的疼痛像刀割一样,又叫“刀割样痛”。 疼痛位置方面,只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疼痛,才是三叉神经痛。其他部位的疼痛,不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操作规范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操作规范 【适应证】 1凡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2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显微减压术者。 3经三叉神经根显微减压术后,仍有疼痛发作者,亦可应用射频热凝治疗。 【禁忌证】 1已行半月节感觉纤维和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仍有疼痛者。 2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的病例。 【术前准备】 1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让他们了解手术效果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以期得到理解和合作。 2对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患者,可先在静脉内注入神经安定镇静药。3一般在放射科进行,以便必要时用X光机校正穿刺方向。 4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有条件时也应用超短时作用的麻醉药,在电热凝时的短暂时间内使病员睡眠,热凝后行感觉试验时患者又已清醒,以减少恐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在患者面上画出三个标志点:①外听道前3cm。②瞳孔内下方2cm。 ②口角外侧2.5cm处。第①和②标志点为指向卵圆孔位置,第②标志点为经皮进针点。 2半月节穿刺:选用l9~20号针头。电极暴露长度,限于1个分支3~

5mm,疼痛在2个分支时,则暴露7~8mm。在针穿过颊部软组织时,木者可将食指置于患者口腔内,以免刺穿口腔,同时可借手指摸到患者蝶骨大翼外侧突,以确定穿刺方向。穿刺方向极为重要,从正面看穿刺针应对准同侧瞳孔,从侧面看应对准外耳门前3cm处,与水平面成15~30度夹角。一般进针6.5~7.5cm可达卵圆孔,在卵圆孔外注入少量局部麻醉用药,以减少疼痛。在进入卵圆孔时常有穿破筋膜或肌腱的感觉,穿刺固有膜时,有小的突破感。患者感觉有沿下颌放散性疼痛。进入卵圆孔后再推进1~1.5cm方可达三叉神经后根。卵圆孔进针时,避免从外侧1/3进入,以免深刺入颞叶。也勿朝向蝶鞍,以免损伤眼球运动神经。如位置准确,拔出针芯后常有脑脊液流出。3X线定位:侧位相上卵圆孔应位于斜坡与岩骨嵴交点前15mm处,半月节多在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处。三叉神经根位于蝶鞍底与斜坡交点(0点)5~l5mm的范围内,第3支离斜坡线前5mm,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为三叉神经后根2、3支的纤维所在。而在正位相上,半月节则位于内听道上下两壁间内听道内口的外侧7~8mm处,与中线相距18mm。 4穿刺成功后,插入微型电极,进行电生理检查。接通100~300mA、50~70Hz的方形波电流。在刺激区内患者此时可有蚁走和搔痒感,进一步确定电极的确切位置。 5电刺激准确定位置后,利用射频,先将温度控制在42.5~44℃,刺激神经产生类似三叉神经痛发作,表示电极位置准确,一旦电极位置准确,予以70~75℃、60~90s射频热凝,如效果不理想可略调整位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6T11:17:55.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6月(下)总第194期供稿作者:付海侠 [导读]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付海侠(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疼痛科安徽太和236600) 作者简介:付海侠(1982-11-18),女,毕业于安徽阜阳卫校,专科,护师。 【摘要】对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手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186-02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男,年78岁,患侧位于右侧;病史10年,Ⅱ支神经痛.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射频热凝术治疗。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4h测量血压、脉搏,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皮下淤斑等,取半坐卧位,头偏向健侧,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减少头部肿胀感。 2.1.1心理护理:要与患者及时沟通,术后因术中损伤可引起短暂性疼痛,待消肿、消炎后症状会消失,并告知患者如原有三叉神经痛未消失也不用悲观,可再次手术,消除不良心理。禁止局部按摩、热敷。 2.1.2 基础护理:术后当日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少说话,宜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过热食物,防止烫伤。因为术后口腔触觉减退,加之口咽部咀嚼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咀嚼无力,需3~5d才能恢复原有的功能,因此用健侧咀嚼,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2.1.3 恶心、呕吐护理:由于热刺激硬脑膜,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轻者无需处理,1~2d内自动消失,严重者遵医嘱。 2.1.4 出院指导:嘱患者饮食清淡,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食软食,避免食用过硬且用力咀嚼的食物,注意面部保暖,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胸开阔,情致舒畅,避免不良刺激。 对于神经患者的护理,应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后注意做好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是患者手术成功、治愈出院的关键. 2.2并发症的护理 2.2.1 头痛、眩晕、呕吐: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术后患者有头痛、眩晕、呕吐等低颅压的表现。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必要时给予氨氛待因或爱茂尔可升高颅压。本组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1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低颅压症状,经过对症治疗3~5d症状消失。 2.2.2 口唇疱疹:患者可出现口角或三叉神经分布区疱疹伴疼痛,可能是手术致三叉神经抵抗力下降所致。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愈后差[4].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1%甲紫涂抹患处,涂抹药物时动作轻柔,避免水泡破裂。按医嘱口服B族维生素,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药物,一般3~7d疱疹消退,局部残留色素沉着。本组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生口唇疱疹,经过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均治愈。 2.2.3 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无面瘫。给予局部按摩、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因面部感觉减退,残留食物易存在于颊部与齿槽间,且咀嚼时颊黏膜和舌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因此,应及时清除口腔残留食物,嘱患者进食后漱口,且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咬伤,预防溃疡发生。本组2例面肌痉挛患者角膜反应减退,应用眼罩保护,定时涂抹抗生素眼膏,无角膜溃疡发生。 2.2.4外展神经暂时麻痹: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可能是术中分离三叉神经根周围蛛网膜,牵拉或触碰外展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眼球不能外展,视物重影。患者出现复视时易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耐心向患者解释出现复视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协助患者热敷眼部,嘱其尽量闭眼休息或双眼交替休息,必要时用眼罩将患眼遮挡。本病例于术后第10天恢复正常。 2.2.5 耳鸣、听力下降:本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各有1例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可能是手术操作影响面神经、听神经和供血动脉而出现听力损害。护士需做好其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必要时提高说话的音量或在健侧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同情、关心、爱护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访半年听力恢复,但面肌痉挛患者随访1年后患侧听力完全丧失。 3 讨论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蒋劲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解剖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的感觉根和细小 的运动组成。感觉根上的感觉神经节位于 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叫 做三叉神经半月节。自节发出三大支,即 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运动根紧 贴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深面,进入下颌神经。故眼 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 性。三支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 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 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 经等三 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 的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 为眶上神经;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 神经经眶上孔内侧的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 (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的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 直肌的上缘向前至泪腺 (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的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 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 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 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的 粘膜。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 (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 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 发出。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的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术后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17820894.html,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术后护理 作者:范苏汤红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6月~2019年4月微球囊压迫术患者62例,对其术前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三叉神经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例患者三叉神经仍较疼,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同侧咀嚼肌无力,3个月内恢复。除1 例病人手术无效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所有病人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加强对微球囊压迫术患者的术前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40-0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痛为特点,疼痛可伴反射性面肌抽搐,患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行微血管减压术和微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以副作用少,损伤小,适 应症广泛的特点在许多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我科自去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3例,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32~82岁(平均57岁)右 侧面部疼痛40例,左侧面部疼痛23例均在全麻下行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 1.2手术方法;; 病人在全身麻醉下采取仰卧位,进针点选择病侧口角外 2.5cm处,在x线监视下以14号穿刺针穿刺卵圆孔,当针尖抵达颅底卵圆孔时即撤出针芯,通过穿刺针将4号球囊导管经卵圆孔放入Meckels腔内,撤出球囊导丝,再用造影剂充盈球囊,维持球囊充盈2~5分钟左右后排空球囊并与穿刺针同时撤出,压迫穿刺点止血10分钟后贴上创可贴,手术完毕。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2-09-05T16:50:43.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张婷杜龙焰白美英[导读]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张婷杜龙焰白美英(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云南昆明 650021)【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053-02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9例患者出现麻木及疼痛症状19例。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进行穿刺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充分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低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关键词】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并发症预防措施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965年Sweet改用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后经过不断改进,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单并为病人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1]。射频热凝术在临床应用了30余年。在中国,射频热凝术仍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用的方法[2]。虽然只是用一根直径只有0.7毫米的穿刺针,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进行热凝消融,使其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然而射频治疗面临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从卵圆孔中刺入的穿刺定位靠人体的解剖学位置和医生的经验,治疗误差较大,难以精确的判定穿刺针的位置。这种主观性过大的手术操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此,现复习相关文献,并就我院近年来开展出现的并发症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收治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67岁,病程1-20年,23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6例,20例为首次接受治疗。右侧21例,左侧7例,双侧1例。第I支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5例,第Ⅱ+Ⅲ支疼痛7例,第Ⅰ+Ⅱ支疼痛2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例。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2.1 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2.1.1剧烈的疼痛如果操作过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从60℃开始缓慢加热,穿刺位置的确定依据术者的反应,这个过程必需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其过程会产生相当大的疼痛,术后有很多患者诉对这种疼痛感到后怕。 2.1.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 2.1.3脑神经损害由于手术是需要一根射频针,插入脑部进行一个从60℃开始缓慢加热的过程,所以在手术中所产生烧灼的热量,会损害周边的脑部神经,其后果可能会造成如面部轻瘫等。 2.1.4颅内感染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可导致颅内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2.1.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 2.1.6角膜麻痹或麻痹性角膜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发生率为7%~10%,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 2.1.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数日内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很多患者会因此觉得射频热凝治疗无效。经过射频热凝治疗后大约90%以上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2.2 预防措施 2.2.1 术前患者的选择对于年龄大,有心血管疾病或者体弱患者需慎重选择。 2.2.2术前常规仰卧位,消毒铺巾,全麻准备。同时配备好心电、血压监护设备、氧气供应及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发生的生命危险。 2.2.3穿刺近年资料显示一般采用前入路法[3-6]。沿颅骨的自然裂隙,向上、向后、再向内。 2.2.4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穿刺针进入时有一种落空感,患者往往感觉剧烈疼痛,此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心脏停搏或血压骤升,严重者危及生命,这个时候,术者需要控制好操作进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2.2.5定位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用X线、DSA或CT进行定位,一方面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可能性,因为其显示穿刺针在卵圆孔的具体位置,使得操作者能够控制进针的具体深度,而不是更多依赖于术者的经验。 2.2.6刺激实验若对治疗神经存在问题时,可选择加温刺激神经,诱发患者剧烈疼痛,校对疼痛部位与热凝部位一致。 2.2.7热凝温度及温控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依据术者经验,温度范围65—80度,时间3—5分钟[7-8]。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2.2.8术后对疼痛的三叉神经分支进行刺激检测疗效,并常规给予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3 观察体会 我院29例选择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19例出现了面部不同程度的麻木感和烧灼感。1例出现了带状疱疹,2例出现了角膜反应。术后半年回访显示无复发患者。虽然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是肯定的,也是可以进行重复治疗的方法,但是从实验和组织学所得的结果证实,所有的神经纤维在即使很小的温度效应时都会受损。并发症虽不可避免,但要求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操作流程,术中医护人员充分配合,把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参考文献 [1]Sweet WH.Controlled thermocoagulation of trigeminal ganglion and rootletls for differential destruction of pain fibers.past I trigeminal ganglion.Journal of Neurosurgery,1974,39:14-16.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进展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1-20T10:23:08.41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作者:常绍忠 [导读] 昆明市延安医院射频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发展,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主要手术方法. (昆明市延安医院 650041) 摘要:射频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发展,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主要手术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射频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起源、机理、射频方法、复发率、并发症等现状作一个总结。 关键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进展 一、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起源 1931 年,Kirschn 介绍了半月神经节电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证实了射频电流和热凝对较小的Aδ和C 神经纤维的影响。至1974 年,此项技术才真正为世界各地医师广泛采用。sweet 和Wapsic 在设备和技术一系列改进后,使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近几年,随着影像医学、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介入引导下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条件。目前,CT 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三维CT 的应用,射频热凝术变得更加精细和安全,显著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 二、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理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术的机理: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无髓细纤维(Aδ纤维和C 纤维)在加热后首先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粗纤维(Aα纤维和Aβ纤维)能耐受较高温度,通过温控加热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达到阻滞疼痛传导的目的。 三、三叉神经的应用解剖 三叉神经是人体的第V 对脑神经,也是人体最粗大的一对脑神经。它含有感觉纤维(一般躯体传人纤维)和运动纤维(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是头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其中,感觉纤维占大部分,其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内,由假单极神经元构成,其周围突形成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布于面部皮肤、牙齿、硬脑膜、眼、口腔及鼻腔的黏膜等部位,传导该部位的外感觉;另有一小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中脑核,主要传导咀嚼肌的本体感觉。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形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由脑桥臂进入脑干,止于三叉神经的感觉核团。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主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起源于脑桥中部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形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臂出脑,与下颌神经一起,经卵圆孔出颅后分布于咀嚼肌、镫骨肌等部位。三叉神经分三支,每支又可细分:眼神经细分三支:即鼻睫神经、额神经和泪神经;上颌神经卵圆孔出颅而入翼腭窝,发出颧神经、蝶腭神经和后上齿槽神经,延续为眶下神经;下颌神经穿过卵圆孔出颅而入颞下窝,细分四个感觉支: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齿槽神经。掌握三叉神经的解剖是三叉神经痛检查、诊断和射频治疗的基础。 四、适应症、禁忌症、优点及手术方法 (一)适应症:经严格、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乙醇封闭、甘油注射或其它小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各种手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年纪大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 (二)禁忌症: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三叉神经病人;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三)优点:在影像学特别是三维CT 帮助下,定位精准,手术较为安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年老体弱、多病者有时也可施行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痛觉消失、触觉大部份存在;初次手术不成功或手术复发者,可重复治疗;手术费用低廉,治疗成功可停止药物治疗。 (四)射频治疗方法 1. 外周神经毁损:(1)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操作要点:病人取仰卧位,以眶上缘中、内1/3 交界处,扪及眶上孔(或眶上切迹)。无菌操作后用1%利多卡因做皮肤浸润麻醉。左手固定眶上孔周围的皮肤,右手将电极针刺入皮肤直达眶缘,小心改变针尖方向寻找异感,刺入眶上孔的深度不能超过1cm。刺入神经后可产生额部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此方法适用于第I 支神经痛。(2)眶下神经射频热凝操作要点: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摸到眶下孔,右手持针,于同侧鼻翼偏外侧进针,刺入眶下孔0.2~0.5cm,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有时在寻找眶下孔时,因上颌骨较深可误针入上颌窦内,应于注意。此法适于三叉神经第II 支痛。(3)侧入路三叉神经第III 支射频热凝术操作要点:病人侧卧位,患侧向上,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洲麻醉,进针点在外耳屏前2~3cm 颧弓中点下约1cm。进针方向向后下、于翼外板后方触及的颅低为卵圆孔附近,刺入下颌神经即出现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此方法适用于三叉神经第III 支痛。 2.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多用Hartl 前入路穿刺法:病人取仰卧位,在病人患侧口角下1cm 定为A 点,患侧外耳孔为B 点,同侧瞳孔为C 点,三点做AB 及AC 连线。常规皮肤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做皮肤浸润。A 点为这针穿刺点,用绝缘电极针,针尖对向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卯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1cm 即可到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如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上、下移动既可滑过骨缘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针尖确实进入卵阎孔后,拨出针蕊,大多数可见脑脊液流出,结合影像学(包括X 光、CT、三维CT 重建等)扫描证实。先用0.1~0.5V行脉冲电流刺激,如相应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证实电极己达到相应的靶点,否则应重新调整。若需超过2V 的电刺激才能引起疼痛,提示针尖位置不理想,术后可能效果不佳。刺激过程中出现眼球颤动,提示电极靠近三叉神经运动根或其它脑神经,也需调整电极,直至满意为止。电极位置确定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逐渐加温,温度控制在60~75oC,分2~3 次毁损,每次0.5~1min。对初学者,用孟广远教授研究及改进的卵圆孔定向仪以帮助确定位置,有很大的帮助。 五、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严格操作规程,慎重掌握穿刺方向和深度,前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时,穿刺深度控制在6~7.5cm。过深可伤及颈内动脉,静脉或眶上裂,引起严重并发症。对三叉神经第I 支疼痛者,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时,加热要缓慢,注意保护角膜。对三叉神经第II 支疼痛者,从卵圆孔外侧进针较好。对三叉神经第III 支疼痛者,从卵阎孔中间进针较好。射频热凝时,可在三叉神经的相应皮肤支配区处现红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疼痛、恶心、呕吐48例,眩晕32例,面部麻木52例,面瘫10例,口唇疱疹20例。耳鸣、听力下降3例,脑脊液漏7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均缓解或痊愈。[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14-02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女性较多。我科2010年07月~2013年07月对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术后经过精心周密的护理,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35~72岁,平均53.2岁。患侧位于右侧36例,左侧24例;病史 2.5~2 3.0,平均9.1年;ⅰ、ⅱ、ⅲ支痛者18例,ⅱ、ⅲ支痛者42例。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位置密切。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在发际内侧乳突处做一s形小切口,打开硬膜后充分放出脑脊液,在脑压明显下降后首先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外侧的血管,然后利用神经内镜辅助检查其他部位的血管,在明确责任血管减压后,用teflon棉垫开责任血管与神经压迫,用神经内镜检查减压效果,用生物蛋白胶固定,确定无出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肌肉和皮肤各层。 1.3结果 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76.4%)术后当日止痛,14例(23.6%)疼痛逐渐减轻。住院天数10~24d,平均12.4d,随访2~3.5年,平均3.1年,无复发病例。 2 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①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该手术部位较深且与脑干、小脑及多根颅神经相邻。因此,术后24h内须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1]。本组术后无再出血及意识障碍病例。 ②体位护理。全麻未醒时,予平卧头侧位位,头偏向健侧;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h后,先试饮少量水,若患者无呛咳、无恶心、呕吐时,再给予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术后2~3d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为软食。④其他。注意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液体流出,一旦发生,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并发症的护理 2.2.1头痛、眩晕、呕吐:因术中吸除较多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术后患者可有头痛、眩晕、呕吐等低颅压的表现。患者清醒后,如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本组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发生低颅压症状,经过对症治疗3~5d后症状消失。 2.2.2口唇疱疹:患者可出现口角或三叉神经分布区疱疹伴疼痛,可能是手术致三叉神经抵抗力下降所致。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愈后差[2]。因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可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患处,涂抹时动作轻柔,避免水泡破裂。遵医嘱口服b族维生素,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药物,一般3~7d疱疹消退,局部残留色素沉着。本组有17例痛患者发生口唇疱疹,经过对症处理,均治愈。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5-08-20T15:52:01.603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田增英1毕丽华2[导读] 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射频热凝术是运用高温作用致使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原理,使病变区域三叉神经受射频热凝而毁损。 田增英1毕丽华2(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吉林延边133000)(2.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通化13400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00-01射频热凝术是运用高温作用致使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原理,使病变区域三叉神经受射频热凝而毁损,达到治愈三叉神经痛的目的。由于术后出现面部麻木、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添痛苦与不是,也制约着此项治疗技术的发展。我科对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5例,麻醉后在C形臂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行选择性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经密切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15天~10年;病变部位I支5例,II支7例,III支7例;I+II支5例,II+III支21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部MRI等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病变所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符合国际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39例患者口服过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11例接受过局部神经阻滞治疗,6例接受过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观察与护理2.1术前护理做好入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检查,评估疼痛范围,明确病变的三叉神经具体分支。术前协助患者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头部MRI、神经系统等检查,做血、尿常规及生化检验,控制血压和血糖,术前一周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药物,备皮、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嘱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术前30分钟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2.2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变化,面部感觉及局部肌群运动情况,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见表1.表1术后并发症(例数n) 2.3并发症的护理2.3.1恶心呕吐、血压低的护理:由于术中芬太尼药物不良反应,丙泊酚推注速度过快所致。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遵医嘱给予补液、格拉司琼止吐药物,血压低时,给予快速补液,遵医嘱麻黄素15mg肌注以恢复血压。2.3.2病区窜跳痛、面部疱疹的护理:术后由于触觉神经纤维损伤,病区窜跳痛、面部疱疹,应观察病区窜跳痛范围,疱疹形态,嘱患者勿抓挠,保持术区洁净,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和B族维生素,促进损伤神经恢复。2.3.3眼部不适的护理:嘱患者多闭眼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遵医嘱个予红霉素眼膏。2.3.4咀嚼障碍、面部麻木感:进行心理护理,嘱患者进行咀嚼练习,嚼口香糖等,行面部按摩、理疗,两周可恢复咀嚼功能,一年内麻木感逐渐减轻至消失。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流程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流程 1.术前检查和CT预约 (1)术前检查CBC、凝血分析、肝肾功能、ECG、胸部X线正位片;特殊情况除外。(2)CT预约术前2-3天预约CT手术室时间。 2.术前准备 (1)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前述知情同意书。 (2)禁食>6h,禁饮>4h;(2)开放静脉留置针;(3)术前30min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3.CT室需准备器械 (1)射频治疗仪;生命体征监护仪和麻醉机。注射器、微泵、插线板;穿刺包和插管包。(2)急救药品、液体、丙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局部麻醉药和消毒用品等。 4.入CT室后流程 (1)安装连接麻醉机和监护仪,确认麻醉机和监护仪可用。连接患者生命体征监测。(2)仰卧位颅底CT薄层扫描,确认患侧卵圆孔。 (3)根据CT扫描和体表标志划线,确定穿刺路径;消毒局麻后实施穿刺。 穿刺点:患侧口角外侧2-3cm;方向: 穿刺路径:穿刺针沿穿刺点与双侧上颌结节形成的平面,针尖指向患侧瞳孔。(4)穿刺针触及骨质、出现异感或穿刺深度超过6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 根据CT扫描结果调整穿刺针方向,直至穿刺针针尖进入卵圆孔。 (5)置入射频电极,观察阻抗;用不同功率的高频或低频电刺激进行穿刺针尖的定位。(6)射频热凝的麻醉 确认穿刺针尖位于理想位置后;给予鼻导管吸氧;静脉给予芬太尼50ug,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1.5mg/kg至患者意识消失;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必要时面罩辅助。(7)射频热凝 60℃,60s;65℃,60s;70℃,60s;75℃,180s;必要时80℃,120s。 (8)苏醒 一般在热凝结束后5分钟左右患者会恢复意识,10分钟后完全清醒。 (9)测试 患者清醒后用较大功率的高频刺激不能再诱发出平时的疼痛;刺激“扳机点”也不能诱发疼痛;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如效果不理想可酌情追加热凝时间。(10)观察15分钟,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平车送回病房。 5.术后2h可饮食;术后注意观察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血肿和感染。 6.术后1-2周内可能会有疼痛反复现象,可用卡马西平对症处理,2w后多可痊愈。 7.大约20%左右患者在以后的1年到数年中疼痛会复发,二次射频热凝有效,且不易复发。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过程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过程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是一种三叉神经损毁术,常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好,一般能够术后立即止痛,但是治疗过程中高温炙烤可产生剧痛,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射频热凝术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一般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如下: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并签订手术协议书。 2.对于高龄者可以行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以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术中有诱发心肺疾病的可能。 3.术前普鲁卡因皮试,面部备皮。 4.术前停用卡马西平等止痛药物。 5.严重高血压者要求术前控制血压,使之接近正常范围。 (二)基本操作过程 1.病人取仰卧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定位穿刺时一般采用Hartel 前人路穿刺法,即在病人患侧口角外下3cm(A)点,https://www.doczj.com/doc/7717820894.html,/患侧外耳孔(B)点及同侧瞳孔(C)点三点做AB 及AC 连线。 2.常规消毒、铺巾,用1%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过敏者改用利多卡因)。 3.取A 点为进针穿刺点,使用前端裸露0.5cm 的8 号绝缘穿刺针,针尖对准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 4.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卵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1cm,即可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如果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前后稍加移动,即可滑过骨缘而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 5.在针尖确实进入卵圆孔后,拔出针芯大多数可见有脑脊液流出,也可拍X 线平片或行CT 扫描证实(图9—3、9—4)。此时拍侧位片,可见针尖位于斜坡突出处最高处。有条件者,全部过程最好在X 线荧光屏监视下进行。 6.根据疼痛分布区的不同调整针尖的位置。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预防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在三叉神经根部或远端均见压痕或接触点。并发症:5例出现口角或(及)唇缘疱疹;2例患侧听力下降;5例患侧出现面部麻木,除1例随访1.5年仍有麻木;1例出现小脑血肿,予以再次开颅血肿清除;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掌握并发症的机理,并能做到预防和及时的处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标签: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并发症 目前普遍认为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首选的治疗方式,剧烈的疼痛可以消除,同时三叉神经的功能未受到损伤;然而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又让许多患者望而生畏。因此,2008年~2013年收治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20例为作者于外院学习时参与治疗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已接受正规的内科治疗,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36~69岁,病程8个月~10年;左侧13例,右侧16例,其中疼痛分布三叉神经第Ⅱ、Ⅲ支15例,第Ⅰ、Ⅱ支4例,第Ⅰ、Ⅱ、Ⅲ支6例,第Ⅱ支4例;有1例患者曾行射频热凝治疗,2例曾于外院行MVD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9例患者均曾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半年以上;术前所有患者行MRI 检查排除肿瘤等”继发性”因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行3D-TOFMR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了解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帮助初步判定责任血管。 1.2方法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取乳突后发迹内0.5cm处直切口,长4~5cm。铣刀取直径约 2.5cm的骨窗,如暴露气房,骨蜡严密封闭,防止脑脊液漏。上缘暴露至横窦下缘,外侧达乙状窦内侧缘,横窦---乙状窦的交点必须显露,Y型剪开硬膜;在手术显微镜下,用脑压板于岩骨小脑幕交角轻轻抬起小脑半球,充分、较缓慢的吸除脑脊液促使小脑半球塌陷,最大限度减少对小脑半球的牵拉。深入到桥小脑角,找到岩静脉,并作适当的處理,术中应尽可能不切断或少切断(多条岩静脉者)岩静脉。显微镜下显露三叉神经颅内段全程,仔细探查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情况,尤其是根部和远端入Meckel囊处,将接触及可疑接触的血管均判定为责任血管,分离后用Teflon棉片撕成絮状物后进行填塞.隔开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压迫点或接触点。严密缝合硬膜,缺损的硬膜行生物膜修补,以防脑脊液漏,行颅骨回纳或多孔钛连接片封闭骨窗。 2结果 6例患者发现三叉神经区域的蛛网膜显著增厚与周围组织发生显著的粘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