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的特点

机床上下料机器人系统,主要用于加工单元和自动生产线待加工毛坯件的上料、加工完工件的下料、机床与机床之间工序转换工件的搬运以及工件翻转,实现车削、铣削、磨削、钻削等金属切削机床的自动化加工。

机器人与机床的紧密结合,不仅是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更是工厂生产效率革新与竞争力的提升。机械加工上下料需要重复持续的作业,并要求作业的一致性与精准性,而一般工厂对配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需要多台机床多道工艺的连续加工制成……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及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工能力的自动化程度及柔性制造能力成为工厂竞争力提升的关卡。机器人代替人工上下料作业,通过自动供料料仓、输送带等方式,实现高效的自动上下料系统。

一台机器人可以根据加工工艺需求,对应1台至多台机床的上料、下料作业。在机器人一对多上下料系统中,机器人在不同机床加工工作中,完成坯件及加工件的取放动作,有效提升了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机器人可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导轨在线性布局的机床流水线上进行往复循环作业,最小化占用工厂空间,并可灵活适应不同批次产品的不同作业工序切换。机器人可在恶劣环境中连续不间断作业,24小时运行,全面解放工厂产能,缩短交货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机器人上下料特点

1.高精度定位,快速搬运夹取,缩短作业节拍,提高机床效率。

2.机器人作业稳定可靠,有效减少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

3.无疲劳连续作业,降低机床闲置率,扩大工厂产能。

4.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单品制造精度,提速批量生产效率。

5.高度柔性,快速灵活适应新任务和新产品,缩短交货期。

适用领域

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零部件等的制造商

机加工外包工厂:更多领域的机加工环节。

以上是深圳众为兴的小编带来的简单介绍,如果您还想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对购买有意向的话。可以点击进入官网、或者拨打电话联系我们。我们会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解疑答惑。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 年。作为中国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众为兴建立了运动控制、电机驱动、数控应用和工业机器人四大产品体系。公司产品广泛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印刷包装、金属加工、轻纺家居、电

子装备、特种机床等领域,成为运动控制行业应用领域的代表性品牌。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器人探究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器人探究 摘要随着加工产品的多样化和快速替换,使得常规的自动化上下料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因而更多厂家开始将目光投入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上来。如今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是本文针对两台数控车床、料盘和物料箱组成的加工单元设计了一种五自由度机器人对数控车床组进行上下料。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为机器人的实物制造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上下料机器人;结构设计;方案 1 机器人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文主要是针对两台数控车床(组)的上下料,来设计一台机器人来替代人工完成车床的上下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机器人在两台数控车床的中间位置,物料箱与料盘分别在机器人的上下侧,其中心位置距离机器人的中心位置都为1200mm。本文以CK6130 型号的车床为例,它的高度为1500mm,主轴中心位置距离地面的距离为900mm,工件的形状为圆柱状,直径为150mm,设计负重约为4 公斤。根据现场的工作布局,拟设计机器人的工作半径范围约为1000mm[1]。 2 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上下料单元是由两台数控车床,一台机器人,一个料盘和一个物料箱构成的本加工单元中,机器人是主动设备,机床是从动设备。机器人发出信号传输给数控机床,控制液压卡盘的松开与夹紧。料盘上的每个工位都装有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是否有工件,料盘下面装有电动机,带动料盘进行旋转,每次料盘都会自动转动到一个有工件的工位。物料箱主要用于放置机器人从机床上抓取已经加工好的工件。自动上下料系统中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如下: (1)机器人抓取待加工工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由待机位置移动至取料位置一侧,末端执行器松开(检测是否张开),接收信号后,然后移动至取料位置,末端执行器夹紧(检测是否夹紧),取得信号,移动至待机位置。 (2)机器人抓取工件上料:机器人在待机位置,将夹有工件的末端执行器移动至数控车床的安全门前方(检测防护门开到位),机器人将手部移动到卡盘的正前方,缓慢的移动至卡盘内,末端执行器松开工件,车床接收信号将卡盘夹紧后,机器人再缓慢移动至卡盘前位,防护门前,最后移动至待机位置,数控车床开始加工工件。 (3)机器人抓取工件下料:机器人在待机位置,移动至车床防护门前方(检测到防护门开到位),再将手部移动至卡盘的正前方,缓慢移动至卡盘内,末端执行器夹紧(检测夹紧信号),数控车床接收到让卡盘松开的信号,这时机器人将末端执行器移动至卡盘前方,再缓慢移动至防护门,机器人将加工好的工件移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器人工作站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器人工作站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实现车削加工单元的生产线上的立式、卧式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在加工过程中工件搬运、取件、装卸等上下料作业,以及工件翻转和工序转换。 具有以下特点: 高柔性:只要修改机器人的程序和抓手夹具,就可以迅速投产。 高效率:可以控制节拍,避免人为因素而降低工效,机床利用率可以提升25%以上。 高质量:机器人控制系统规范了整个工件加工全过程中,从而避免了人工的误操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以下是为一家刀具厂商提供的数控车床上下料机器人的解决方案:这是一家刀具的生产厂家,目前由人工操作车削中心,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客户想利用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减少用工,同时需处理的毛坯和成品刀具种类繁多,首先要求在机器人抓手时应具有灵活性,还要求机器人具有稳定性和上下料的可靠性。 一、解决方案 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库卡机器人KR45被选中担当此任务,它将毛坯料送到切削中心,并重新取出已完成切削和铣磨的刀具。该六轴机器人用它的三点夹持器可以抓取直径为35至105mm的物件。其气动操作的钳口可将长度为60到520mm、重量至30kg的毛坯件准确定位夹紧。操作人员输入待加工部件的直径,并启动机器人和机床。机床控制系统将工件的特征数据传送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之后,机器人控制系统计算出需要驶至的位置。KR45通过一个传感器先测量出码垛叉车的高度,然后测量出上层托盘内第一个毛坯的直径及长度。这些值将用于抓取。第二次测量过程中,系统以更高的精度即±1mm进行工作。为此,KR45将毛坯置于一个带有末端卡位的菱柱形斜槽上。机器人测得毛坯件的直径和长度,并将此值和机床控制系统的预给值相比较。若数据一致,则机器人将部件导入车床的夹紧装置。否则将给出故障提示信号。完成第一面的加工后,机器人翻转工件。完成第二面加工后,则机器人将工件置于托盘上。在切削中心工作期间,KR45为定位台提供下一个毛坯。机器人用它背面头顶上伸出的吊装架将空的毛坯托盘码放在成品件位置处。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 t i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 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工具。 我国工业机器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余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突破十亿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100台左右,年出口额为0.2亿以上。 工业机器人50%以上用在汽车领域,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喷漆、检测、码垛、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复杂作业。目前,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现已从传统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建筑、农业、灾难救援等各种非制造行业。但汽车工业仍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据了解,美国60%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生产;全世界用于汽车工业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总用量的37%,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约占24%。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目前,由于机器人技术以及研发的落后,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应用在制造业,非制造业使用的较少。据统计,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可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焊接机器人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在汽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以弧焊、点焊为主。 目前,焊接工业机器人在一汽、上汽、沈阳中顺、金杯通用、重庆长安、湖南长丰等整车制造企业广泛应用,据统计每辆汽车车身上,大约有3000~4000个电阻点焊焊点,电阻点焊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汽车车身制造的量产化与自动化。 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直是手工焊、专机焊占据焊接生产的主导地位,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生产的柔性也很差,无法适应现代汽车生产的需要。近年来由于焊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提高了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及生产效率,同时使生产更具有柔性,焊接质量也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曹文祥

2011/2 机械制造49卷第558期 纵观历史研究文献,国内外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分为3个方面:仿生机器人与新型机构、机器人的定位与地图创建、机器人-环境交互。本文将分别就以上3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自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 概念以来,工业机器人就得以不断地发展。概括起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3代: 第1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但不具备反馈能力。如郭勇等人[1]研制的挖掘机手柄自动操作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动作示教再现。 第2代:有感觉的机器人,不仅具有内部传感器,而且具有外部传感器,能获得外部环境信息。如P.l Liljeb.ck 等人研制的蛇形机器人就装有内部测转速的 传感器,以及外部测力的传感器,该机器人能够在不规则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第3代:智能机器人。定义为“可自动控制的装置,能理解指示命令,感知环境,识别对象,规划自身操作程序来完成任务”。如John Vannoy 等人采用实时可适应性的运动规划(RAMP )算法的PUMA560机械臂,它能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自动识别来自不同方向的移动或静止的障碍物,主动规划路径,进而完成预定任务。 2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2.1 仿生机器人与新型机构 对人的研究,国外侧重于对人行走时的步态分析, 通过对人脚形状的分析,得出具有圆形截面的脚趾和脚后跟以及具有扁平截面的连接脚趾和脚后跟的中间 部分具有最佳的动力学性能。对人形机器人步态规划问题,Xia Zeyang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样品的决定性的脚步规划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自身独特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对于在不同类型障碍的复杂环境中脚步规划,Yasar Ayaz 采用与人走近障碍物时绕过的方法,通过脚步实时的生成成功避开障碍物。此外,对于双足步行机器人的复杂地面运动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双足机构,能实现不平区域稳定地行走,该足由4个分别带光学传感器的鞋钉组成,总重1.5kg 。对动物的研究则表现为对诸如蛇、鱼的结构以及运动性能的研究。仿蛇机器人不仅可以作为管道检测装置,也可以作为地震或矿难探索装置,更可以当作极地探测器来进行科研活动。Shigeo 和Hiroya Yamada 就将仿蛇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分为5种类型:活 动的弯曲关节式;活动的弯曲和拉伸关节式;活动的弯曲关节和活动的车轮式;被动弯曲关节和活动车轮式;活动的弯曲关节和履带式。Aksel Andreas Transeth 等采用摩擦力模型方法建立了一蛇形机器人模型,该机器人能与包括地面的障碍物以外的物体接触,对地震或矿区救援很有帮助。Kristin Y.Pettersen 等人对蛇形机器人在存在障碍物环境中运动进行了复合建模,仿真结构证明该模型能实现不规则环境中的一般运动。但蛇形机器人目前要真正达到在复杂环境中畅通无阻地运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海洋的开发,相对于其它的水下自动化装置,仿生鱼具有更好的推进力和流体适应性。其研究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运动特性上。Jun Gao 和K.H.Low 等人对胸鳍驱动和尾鳍驱动鱼形机器 人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鱼结构和运动各参数的关系。 Yu Zhong 等人对由阀体与尾鳍构成的机器人鱼的运 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能预测运动的机器鱼模型。Giuseppe Tortora 等人设计了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曹文祥 □ 冯雪梅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0 摘 要: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装备,工业机器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 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2011)02-0041-03 Abstract:As the typical high-tech equipment of mechanoelectronic integration,industrial robots have been widely us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hot points of IR is presented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forecasted. Key Words:Industrial Robot (IR)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Trend 收稿日期:2010年9月 41

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

多年质保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社会发展速度这么快,生活中的一切都越来越智能化,机器人并不是什么难见的,作为一种新颖的能助力设备够比较节省人力,那么其上下料工作站你了解吗?接下来由安徽泰珂森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为您简单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工业机器人上下料作站由上下料机器人、数控机床、PLC控制柜、输送线、等组成。 1)上下料工业机器人 上下料工业机器人包含:工业机器人、控制柜、示教器、末端执行器。上下料工业机器人的选型一般根据自动生产线加工产品与设备布局来选用工业机器人及末端执行器。 2) 数控机床

多年质保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数控机床的任务是对工件进行加工,而工件的上下料则由工业机器人完成。 3) PLC控制系统 PLC控制柜用来安装断路器、PLC、开关电源、中间继电器、变压器等元件器。 4) 上下料输送线 上下料输送线的功能是将载有待加工工件的托盘输送到上料工位,机器人将工件搬运至机床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完成的工件搬运到托盘上,由输送线将加工完成的工件输送到装配工作站进行装配。 工业机器人上下料工作流程如下: (1) 当载有待加工工件的托盘输送到上料位置后,机器人将工件

多年质保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搬运到数控机床的加工台上; (2) 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3) 加工完成,机器人将工件搬运到输送线上料位置的托盘上; (4) 上料输送线将载有已加工工件的托盘向装配工作站输送。 安徽泰珂森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集机械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制造、销售、自动化控制工程承包于一体的综合性自动化技术企业。公司在自动化领域具备充足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为各行业工厂量身订做适合、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解决方案。 公司在机械加工及自动上下料、自动打磨抛光,包装物流及搬运,汽车零部件加工组装,无人化工厂解决方案等众多行业中拥有成熟的应用案例。致力于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同时是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日本川崎、国产埃夫特机器人授权代理商与系统集成商,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上有着密切的合作,为用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上下料项目

上下料装配系统总体方案 加工装配工作站由上下料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柜,PLC 控制柜,仓库,上料输送线工作站等构成,机器人完成对工件的搬运和入仓装配,而数控机床则对搬运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配合零件的加工入仓。 准备条件 加工装配工作站运行的准备条件 (1)物料台八个凹槽检测有,仓库八个凹槽检测无,且配件台待装配零件放满。转盘旋转到位,即工件到达机器人抓取的指定位置(运行前用手动模式触摸屏校正)。 (2)机器人选择远程模式,机器人在作业原点,机器人运行无。 (3)机器人报警无,CNC 报警无。 (4)CNC 卡盘上无工件,CNC 就绪。 工作流程 (1)按下启动按钮,机器人伺服使能,机器人启动,发出机器人上料开始信号。 (2)机器人接到上料开始信号,机器人搬运工件到达 CNC 正前方 50cm 处,发出机器人上料完成信号。 (3)CNC 接到上料完成信号,CNC 门打开,CNC 门开到位,发出机器人送料开始信号。 (4)机器人接到送料开始信号,机器人将工件送入 CNC,返回 CNC 正前方 50cm 处,发出机器人送料完成信号。 (5)CNC 接到送料完成信号,CNC 门关闭,CNC 门关到位,CNC 加工开始,CNC 加工完成,CNC 门打开,CNC 门开到位,发出机器人取料开始信号。 (6)机器人接到取料开始信号,机器人将 CNC 的工件取出,发出机器人取料完成信号。 (7)CNC 接到机器人取料完成信号,CNC 门关闭,CNC 门关闭到位,发出机器人入仓装配开始信号。 (8)机器人接到入仓装配开始信号,机器人把工件放入仓库的凹槽中,机器人移动到装配台夹取配件,待装配完成,发出机器人装配完成信号。(9)机器人接到装配完成信号,机

机器人上下料应用案例.docx

机器人机床上下料应用案例 随着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在机床加工行业,技术飞速进步,人力成本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为了最大限度的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用搬运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高效、高品质、柔性的完成机器人对机床的上下料。 自动化要求设计 1、采用一台机器人、多个工位、配置机器人辅助夹具外加上下料装置以满足客户自动化的生产要求。 2、工作站相对独立,并通过生产线匹配的电、气、水路接口联系多个工作站进行生产。 3、工作站系统简洁实用,便于操作,易于维护, 具有安全防护功能。 4、设计为标准爪式夹具,刚性定位强 ,装卸件方便。 5、机器人外围关键设备采用航插连接,安装、运输、维护都方便。 6、搬运前后合格件、废件在工作站内部不做检验,保证搬运品质的稳定性、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产量。 7、具体的工艺和工件规格参考本文以下内容。 概要 本系统的概要:作业者把工件放置到料仓料道上,到位后,机器人从滚道上抓取工件放到第一台 车床上加工,完后取下再放到第二台车床上加工,然后再放回料仓料道指定工位上。 工件规格 名称外径 (mm)内径 (mm)厚度 (mm)质量 (kg)图号 工件 1齿轮1653534 2.15CW6163C-02-049工件 2结合子齿轮1237572.5 1.47CW6163C-02-018系统图 (本图是大致示意图。和详细图纸有不一样的地方。) 连续运行模式 序号作业工序作业内容备注 1作业准备① 工件准备、到位人工作业

系统启动②工件类型、数量设定、颜色区分 ③ 按启动按钮 2机器人启动①工件取出 工件从上料台取出②等待机床信号、交换工作 3机床 1 上下料机床 1 有工件,下料、吹气清理、上料机床 1 无工件,吹起清理,上料 4工件清洗工件到指定位置吹气清洗。 ①把机床 1 加工后的工件放到翻转台上。5工件翻转放置②等待机床 2 信号,根据工艺不同,为机床 变换夹取位置。 6机床 2 上下料机床 2 有工件,下料、吹气清理、上料机床无工件,吹起清理,上料 7加工完成品放到下①机床 2 加工完成品规则放置到下料台料台② 机器人回到上料起始点;等待作业。 8作业提示当料仓一次加工完毕,提示人工上料以下,从 #1-#8 循环动作 上下料滚道16 工位,自 动换位、升降(详见 1.6.4) 作业期间,不检查产品 是否合格 2上料时, 下料到料道预定位置 注意:出现异常时由操作员确认排除故障后继续运行。如不能继续运行,则由操作员手动操作设备至可以 启动状态。 其他运行模式 单独运行模式:各设备需单独运行时使用。各工序工件上下料可单独运行。 节拍和品质条件 节拍目标: 120sec 根据从机床输入输出的I/O 时间,卡盘开闭时间、卡盘清洗时间、机器人接近速度不同,临时放置台放置时间的不同,节拍可能会有变化。 品质条件:工件加工条件(使用工具、刀具旋转速度、进给量速度)的设定由甲方调整,工件的品质(加 工精度、粗糙度)将被视为保证范围之外。 NACHI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1MC20-01 机器人: MC20-01机器人采用的新型交流伺服电机具有结构紧凑、高输出、响应快、高可靠性等特点,从 而使机器人本体紧凑灵活,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更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如图1所示。 图1:各区域用户工业机器人定购指数(以1996年作为100)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

【CN209614272U】一种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68134.7 (22)申请日 2019.03.21 (73)专利权人 刘朝龙 地址 721008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巨福东 路13号 (72)发明人 刘朝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代理人 刘强 (51)Int.Cl. B23B 15/00(2006.01) B23Q 7/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中抓料机构采用了三个旋转轴加一个直线轴的四轴模式,料库机构采用两个直线轴,料库机构相对于抓料机构进行了垂直方向的自由度补充,使旋转关节减少,从而使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本体成本大幅度降低,抓料机构与料库、机床设备可自由组合排列不同的形式,除了单机自动化以外可与其他机床及机器人组成流水线自动化单元,提高工厂智能制造自动化程度,可普遍满足用户对上下料机器人的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平稳,精度较高,零件相对于六轴机器人较少,且加工工艺简单化,装配难度低,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制造成本,利于智 能制造自动化的推广及应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CN 209614272 U 2019.11.12 C N 209614272 U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614272 U 1.一种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库机构(1)以及与料库机构(1)相配合的抓料机构(2); 所述料库机构(1)包括料库底座(3),料库底座(3)上设置有可水平且上下移动的料盘板(9),料物放置于料盘板(9)上; 所述抓料机构(2)包括抓料底座(27),抓料底座(27)上安装有可水平移动的抓料底板(4),所述抓料底板(4)上竖直安装有第二传动轴机构,所述第二传动轴机构上端安装有第三传动轴机构,第三传动轴机构上安装有大臂(6),所述大臂(6)的端部安装有第四传动轴机构,第四传动轴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抓取零件的末端执行器(8);所述第二传动轴机构通过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轴机构和大臂(6)水平转动;第三传动轴机构通过转动,带动大臂(6)摆动,第四传动轴机构通过转动,带动末端执行器(8)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库底座(3)上安装有料库导轨(10),所述料库导轨(10)上通过第一滑块(11)安装有料盘底座(12),料盘板(9)安装于料盘底座(12)上;料库底座(3)下方安装有用于带动料盘底座(12)水平移动的第五传动轴机构,所述第五传动轴机构包括安装于料库底座(3)下方的第五电机(14)、第五轴同步带轮(13)和第五同步带(29),第五电机(14)输出端通过第五轴同步带轮(13)与第五同步带(29)连接,所述第五同步带(29)通过连接板与料盘底座(12)连接,第五电机(14)通过带动第五轴同步带轮(13)和第五同步带(29)转动,第五同步带(29)带动料盘底座(12)在料库导轨(10)上沿Y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底座(12)上安装有第六传动轴机构,所述第六传动轴机构包括第六电机(15)、第六同步带(16)和第六轴同步带轮;料盘底座(12)中心安装有丝杆(17),丝杆(17)外安装有丝筒(18),丝筒(18)上端与料盘板(9)连接,丝筒(18)与丝杆(17)一端旋转配合,丝杆(17)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料盘底座(12)上,且末端伸出料盘底座(12),第六电机(15)安装于料盘底座(12)上,且与丝杆(17)平行,第六电机(15)输出端通过第六同步带(16)与第六轴同步带轮连接,第六轴同步带轮安装于丝杆(17)末端;第六电机(15)带动第六轴同步带轮旋转,第六轴同步带轮带动丝杆(17)旋转,丝杆(17)带动丝筒(18)与料盘板(9)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板(9)四角垂直方向安装有第六传动轴导轨(19),第六传动轴导轨(19)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0),料盘底座(12)通过第二滑块(20)在第六传动轴导轨(19)上进行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机构包括安装于抓料底板(4)上的第二传动底座(21),第二传动底座(21)上安装有第二减速机(22),第二减速机(22)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2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轴底座(23),第二电机通过第三传动轴机构与大臂(6)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减速机(22)带动第三传动轴机构水平±180°旋转,带动大臂(6)水平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轴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二传动轴机构上的第三轴底座(23),第三轴底座(23)内安装有第三减速机(7),第三减速机(7)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三电机(24),第三减速机(7)的输出端与大臂(6)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机(24)通过第三减速机(7)转动,带动大臂(6)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轴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底座(27)下方 2

机器人给4台机床自动上下料解决方案

机器人给4台机床自动上下料解决方案发布日期:2015-06-12 兰生工业自动化科技浏览:894 一、自动化改造前的相关信息 目标:用机器人给四台数控机床自动上下料,全程无人参与加工。 加工工件:调心滚子轴承内圈,内径∮260mm,外径∮330mm,重量为30KG。 机床数量:四台磨床+三台退磁清洗机 工件的加工节拍:180S/件 加工工艺流程:内圈外径磨——退磁清洗——内圈双滚道磨——退磁清洗——内圈内径磨——退磁清洗——超精滚道 二、自动线设计布局 根据已知信息,从占地面积及工艺流程的流畅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作出了以下比较合理的布局方式,如下图:

图中OP10为内圈外径磨,OP20为内圈双滚道磨,OP30为内圈内径磨,OP40为超精滚道。 三、夹爪设计具体方案 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本设计采用连杆杠杆式的手爪。驱动活塞往复移动,通过活塞杆端部齿条,中间齿条及扇形齿条使手指张开或闭合。手指的最小开度由加工工件的直径来调定。本设计按照工件的直径为330mm来设计。手爪的具体 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 四、机器人选型

因六轴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直接采购比自己开发的机器人会更可靠更便宜,故机器人只需要在知名品牌中选型并购买即可,无需自己设计。 为了提高机器人给机床上下料的效率,在机器人的第六轴上安装两个夹爪,可以同时夹持两个工件。机器人首先从上料仓抓取一个待加工的毛坯,当机床加工完毕后打开门,机器人进入机床内,用空的夹爪将加工好的工件取下来,然后旋转180度,将毛坯件装到机床夹具上,最后退出机床。在上下料的过程中动作一贯相连,提高了自动上下料的效率。 当两个夹爪都夹持工件时,机器人所承受的负载最大,所以在机器人的选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另外还要看机器人最大的活动范围是否可以覆盖机器人搬运的目的地点。 根据负载情况查看相关机器人生产厂家的选型手册,我们选165公斤的工业机器人单机。 五、机器人外部轴设计 通过了增加机器人外部轴行走机构,实现了一台机器人多工位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 行走机构主要是由移动板部分和行走机构底座部分组成,移动板部分上的伺服电机由配备该设备的机器人控制柜进行控制,该部分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在同工位之间的切换,该部分被称作机器人的外部追加直线轴。直线行走的工作原理是由安装在移动板上的伺服电机通过行星减速机驱动齿轮齿条,使移动板上的六轴机器人可以精确的到达第七轴上的任意位置点。 如下图所示:

试论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试论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6-05-24T14:01:30.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期作者:孔玲爽陈颖超 [导读]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及近几年的动态,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探讨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及策略。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控制理论、机构学、人工智能学、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其己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在工业自动化行业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原理及分类20 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得到研究和发展,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出现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物,是当代十分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为了跟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工业机器人以不同的种类正逐步应用在到各行各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1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 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操作机器人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类,这种工业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类能根据预先将程序编制在存储装置中,然后操作程序自动重复执行,进行完全代替人工作业的自动化机器。其系统构成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工业机器人构成是个闭环系统,通过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机器人本体、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完成人们需要的功能。 工厂中高性能通用型工业机器人一般采用关节型的机械结构,每个关节由独立的驱动电机控制,通过计算机对驱动单元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操作。其控制系统原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图2 可知,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由人机界面(示教器)、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下位机)、机器人本体等组成,通过机器人末端带不同的夹具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示教器是对机器人状态的监控及发出运动指令部分,是人跟机器人信息交互的唯一窗口; 伺服驱动器是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是机械手臂运动的动力源; 运动控制器是各个关节的位姿运算单元,正解和逆解程序的执行、运行都在其中计算; 机器人本体是执行机构,是实现要求功能的最直接部件。 1. 2 工业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

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最新整理】

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 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6.6万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但是,按机器人密度来看,即每万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我国不足30台,远低于全球约为50多台的平均水平。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2016年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此外,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生产销售达22257台,同比增长31.3%。国产自主品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16年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趋势包括:大国政策主导,促使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双臂协力型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亮点。 一、什么是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重复编程和自动控制,能够完成制造过程中某些操作任务的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装备和系统,它结合制造主机或生产线,可以组成单机或多机自动化系统,在无人参与下,实现搬运、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作业。 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现代制造生产中重要的高度自动化装备。

二、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代机器人在美国问世以来,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归纳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FM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但是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水平。 三、工业机器人常见的五大应用领域 1.机械加工应用(2%) 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量并不高,只占了2%,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市面上有许多

国内机器人技术分析研究现状

国内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王守龙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工农业生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向着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越来越普遍的被工农业应用,其在提高工农业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又介绍分析了移动机器人和小口径管内机器人及其在我国的技术研究现状。中国的机器人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研究;移动机器人;小口径管内机器人

前言 有人认为, 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 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1 工农业机器人 1.1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分析 机器人产业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我国政府早在“七·五”期间就开始组织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攻关,到了198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就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进行集中研究。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水下、空间、核领域等特殊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一批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应用工程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完成了l00多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建成了20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50家左右,全国工业机器人用户近800家,拥有工业机器人约4000台。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前沿技术中,我国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为重点方向,提出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然而,由于主要依靠科技部门研究开发计划的支持,从资金到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机器人关键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在关键部件、产品产业化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到1998年,863计划推动的几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产值仅仅1亿元。然而,国外各大机器人公司认识到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纷纷进入了中国市场。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仍然是外国企业一统天下,我国机器人发展尚未进入规模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的阶段。 我国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与引进, 在机器人运动学仿真、动力学仿真和某些典型工业机器人机构分析软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看来, 我国机器人机械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既没有建立一种多功能的机器人系统, 也缺乏利用技术对机器人机械学的很多专门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我国目前研制的几种工业机器人机型结构主要是直接仿制日本90年代初的样机, 一些主要关键元器件依赖国外进口。虽然国家“七五”期间安排了一些单项研究课题, 但这些课题一时还难于直接用于国产工业机器人, 还远不能从理论及实际技术上建立起我国机器人的完整设计体系, 这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利用国产机器人开展应用工程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我国对移动机器人研究, 近年来在步行机基础理论方面的成果较多, 而步行机实物模型或样机较少,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上下料机器人特点、规格及应用

上下料机器人特点、规格及应用 上下料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的一种。鑫台铭上下料机器人能满足“快速/大批量加工节拍”、“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要求,成为越来越多工厂的理想选择。上下料机器人是非标机器人,适用于机床、生产线的上下料、工件移位翻转、工件转序等。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具有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 可以满足不同种类产品的生产, 对用户来说, 可以很快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扩大产能, 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产业工人的劳动强度。鑫台铭是专业提供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在新兴工业时代,上下料机器人能满足“快速/大批量加工节拍”、“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要求,成为越来越多工厂的理想选择。上下料机器人适用于机床、生产线的上下料、工件移位翻转、工件转序等。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具有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 可以满足不同种类产品的生产, 对用户来说, 可以很快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扩大产能, 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产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上下料机器人特点: 1、可以实现对圆盘类、长轴类、不规则形状、金属板类等工件的自动上料/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工作。 2、不依靠机床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机械手采用独立的控制模块,不影响机床运转。 3、刚性好,运行平稳,维护非常方便。 4、可选:独立料仓设计,料仓独立自动控制。

5、可选:独立流水线。 在物料搬运和机床上下料作业中,通过上下料冲压机器人自动化抓取和搬运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总运营成本。采用多机器人系统实现钣金生产线多台压力机自动上下料,实现不同规格的工件,不同尺寸和结构形式的工件自动上下料。协调自动输送协调、压力机、上下料冲压机器人系统与检测系统之间控制,实现无人化生产,生产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上下料机器人系统优势: 1、自动化程度高,从自动上料、上料检测、对中、冲压、抓取、转接到产品码放一系列动作连贯进行,无需人员干预,无人化生产。 2、上下料冲压机器人系统运行稳定流畅,速度快,采用多上下料冲压机器人多压力机协调控制系统,使得整个生产线各个部分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可以实现系统连续稳定不间断生产。 3、系统精度高,不仅采用高精度性能的机器人上料,而且在压力机采用对准系统,保证了冲压工件上料位置的准确。 上下料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6自由度Robot、机械手爪、Vision 定位系统、过渡平台定位系统、换手台和其它辅助设备。随着人工成本的日益增加,自动上下料生产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系统,可以针对其它产品进行相应手爪的开发,完成自动上下料生产线,在机械制造业、军事工业、航空航天业和食品药品生产等行业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内工业机器人得发展现状 1、1发展概述 我国得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得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引进到自主开发得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等行业得发展。但随着我国门户得逐渐开放.国内得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得竞争与冲击。虽然我国机器人得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生产得机器人还很难达到所要求得质量.很多机器人得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所以目前来说。我国还处在一个机器人消费型得同家。 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得单位有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得企业有50家以上。在众多专家得建议与规划下,“七五”期间由机电部主持,中央各部委、中科院及地方科研院所与大学参加,国家投入相当资金,进行了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基础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应用工程得开发研究。“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得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四川绵阳思维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确立为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此外,还有上海富安工厂自动化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国家机械局机械研究院及北京机电研究所、首钢莫托曼公司、安川北科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都以其研发生产得特色机器人或应用工程项目而活跃在当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 1、2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得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得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得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就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与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得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到点运动,连续轨迹再现得控制方法,可以完成直线与圆弧得连续轨迹运动,然而复杂曲线得运动则由多段圆弧与直线组合而成。由于操作得容易性、可视性强,所以在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