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谈:历史对溥仪的评价 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历史趣谈:历史对溥仪的评价 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历史趣谈:历史对溥仪的评价 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对溥仪的评价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导语: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对溥仪做评价,因为毕竟溥仪做皇帝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大清的兴衰和溥仪真的算不上有什么关系,只

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对溥仪做评价,因为毕竟溥仪做皇帝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大清的兴衰和溥仪真的算不上有什么关系,只能说是溥仪生不逢时吧。而溥仪是皇帝,也只不过是个历史符号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

而且即便是后来溥仪身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这也是日本人连哄带骗,或者说是被逼无奈的。身为末代皇帝,想要依靠其他力量光复自己的政权,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吗,所以要去怪责溥仪也有些说不过去的。而且面对祖宗三百多年的江山社稷,尽管是垂死挣扎,溥仪一生也都在努力。

而且溥仪的生命是一个充满悲剧的故事,因为在自己人生中,溥仪似乎都没有阵阵掌握过自己的主权。三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六岁的时候又赶上了革命,结果莫名其妙的又被退位了。后来虽然养在了宫中但是却因为年纪小,被下人当做玩具,导致了溥仪一生都没有生育过。日本人来了之后又被迫成为了傀儡皇帝,任人摆布。解放之后溥仪又被抓了起来,被判为是战犯关了起来。直到出狱之前,溥仪的人生都是掌握在别人的决定和掌握之中的。

喻大华曾评价溥仪说“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这句话极好的概括了溥仪戏剧化的人生。

溥仪庙号是什么

溥仪的庙号应该是清恭宗,他的庙号应该是民间的清王朝后代帮他生活常识分享

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之-溥仪

我对此人一生的总结就是-他的幼年是可喜的,童年是可怜的,青年是可悲的,中年是可恨的,暮年是可敬的。 他从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知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 其实我以前对他一直不是很了解,有幸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一个电影-《末代皇帝》,之后才很喜欢看关于他的事,更严谨的说应该是关于他的那段历史。事实上,绝对不是喜欢他本人,这个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确实不大,而且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脾气也是极其不好,做事没有头脑,优柔寡断,一句话,根本看不出他是驰骋疆场的努尔哈赤的后代。 刚才我总结了他的一生:幼年是可喜的,童年是可怜的,青年是可悲的,中年是可恨的,暮年是可敬的。大家听一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末代皇帝-溥仪 公元1908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慈禧下懿旨让不满3岁的小溥仪立即进宫立为嗣皇帝,承继同治,兼祧光绪。就在溥仪入宫的第二、三天,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12月2日,小溥仪被抱到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大典上发生了很有 戏剧性的一幕,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zǎi沣fēng无心的一句“快完了”也无形中预示着不详。 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朝廷名存实亡,这时的幼主定是无力回天。也只能悲惨的做“历史的人质”了。(1911年10月10)武昌起义后,奸诈的袁世凯取得军政大权并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但是同日,民国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也同时公布,清帝的尊号仍然保留,但他统治的地方只剩下一座小小的紫禁城了。一个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的大清王朝,就在孤儿寡母哭声中走到了终点。同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在历史上画上了句号。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每一次的王朝更迭无不伴随着腥风血雨,而溥仪却幸免于难,而且还被允许留在紫禁城里,过着奢侈的贵族生活。(这时候傅仪七岁了) 而我首先想说的就是溥仪这段在紫禁城的童年。 幼年登基的可喜在童年已经消失殆尽,换之而来是童年的可怜。在紫禁城的日子对于小溥仪来说,应该是很不利于他成长的。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亲情,没有家庭,没有一起玩的伙伴,终日陪伴自己的只有太监。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正常的心理呢?太监们每天告诉他,他是皇上,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他小小的心理就整日以天子自居。他生活在毫无温暖的宫中,受着畸形的教育,他身上已经没有了正常的人间温情。 紫禁城这种特殊的帝王生活,在太监们的变态教育和宫中环境的影响下,溥仪逐步形成了顽固的封建帝王思想,形成了贵为天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帝王作风。而可悲的是这时候的他只是一个逊帝(皇帝退位让“贤”…多是被逼下台的)。可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他,任何人都救不了他。任何人都不能对他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教育。他还是个“历史的人质”! 后来袁世凯死了,1917年张勋xūn进京复辟,11岁的溥仪再即帝位。但是这次他只做了11天的皇帝。

我的前半生心得感悟范文

我的前半生心得感悟范文 《我的前半生》,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一): 最近喜欢读亦舒的原著《我的前半生》来仔细品味作者笔下的子君。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个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丈夫,直至丈夫和她离婚才幡然醒悟。用她自我的话来说: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亦舒实在用最平实的话来阐述生活中的种种事,来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真理。 亦舒的小说给人一种淡淡而疏离的感觉,把人性挖的很深,看的很透,有一点点的悲凉却又使人抱着一丝丝渺茫的期望,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入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突然想到纳兰的“织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我想亦舒无非想经过这个故事告诉女孩们,永远不能够放弃自我的生活和梦想,要拥有自我的一番天地。 选了一些在那里面我喜欢的句子: 成功的人一早就显露不凡,抑或每个人都有点特色,而成功以后这种特色便更受人传颂。 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我。仅有我才会帮自我度过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难关。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二): 选择阅读《我的前半生》大半也是源于作者的缘故吧,作者是见证了一个时代天翻地覆变化的大清末代皇帝、公民——爱新觉罗溥仪。 这是一部极具文献价值,且带有忏悔性质的作品。溥仪从他的家世写起,到他童年登基与退位,伪满14年的统治,到之后理解社会主义改造,溥仪从一个末代皇帝、战犯到自觉悔罪成为一个新人。 总的感受:似乎自身也已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那个魑魅魍魉的时代。

末代皇帝观后感

末代皇帝观后感 看了末代皇帝这部剧,感触很深。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末代皇帝》成片于1987年,曾经获60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大奖,影片语言为英语,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这部电影有很多第一,包括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影片,同时也是第一部获准进入到紫禁城拍摄的故事片电影(不包括纪录片)。 整整165分钟的片长,将溥仪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段一幕幕的表现了出来。娴熟的蒙太奇手法,将那些看似不太连贯的各个片段紧凑的联系在一起,让人一口气看到结束,欲罢不能。 也让我由衷地感叹导演那炉火纯青的电影功底。 溥仪这被操纵的人生似乎从降临人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被抹去以往王侯将相的光鲜亮丽,取而代之的则是阴郁的灰暗。溥仪三岁登基,被慈禧硬生生地摁上宝座;六岁退位,经历了灰色的童年与躁动的青春后,终于日落紫禁城,被袁世凯等各方压力逼出宫门;近三十岁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为伪满“皇帝”;四十余岁伪皇退位,被俘苏联;五十岁在新中国成立后又辗转回到沈阳,最终获得特赦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享年61岁。 一个王朝从兴起到灭亡,最后的皇帝往往都处于某种尴尬的历史背景,一个没有权利的溥仪,一个自三岁进宫再没有过父母兄弟关爱的溥仪,一个被时代过渡推着走着迫害着的溥仪,一个让我感到无限无奈和同情的,大清国的最后的皇帝。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导演以全新的视角,在两个多小时中讲述了溥仪的一生。在电影中,溥仪不再是我们一直理解的那个罪人,而是一个无知、本性中还有一丝善良的庸人。历史狂潮将他卷来卷去,他无能为力。影片中溥仪的幼年在吃喝玩乐和阿嬷的陪伴下度过,青少年时期在庄士敦师傅的陪伴下度过,中年时期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度过,之后又在牢里度过,最后一个人孤独终老。影片格局冷清、悲怆。给人一种特别孤独的感觉,感觉整个世界就是在故宫里。似乎溥仪只要想出一个门,就要付出身边最亲的人。到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500字我的前半生读后感.doc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500字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为大家带来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500字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我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写下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书里人物的精神感动了我。 溥仪的父亲本是摄政王,也就是醇亲王,载沣。由于当时慈禧太后之子光绪帝没有儿子,而溥仪的外公荣禄,为慈禧太后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的外孙溥仪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继承皇位的人选。 爱新觉罗宣统皇帝一登基,就过起了富贵无忧的生活,他在书里记下了他的弟弟溥杰来到宫中看望哥哥时,处处拘束,行为让他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是皇帝,所以连亲人,长辈都要敬他三分。他从小就欺负宫中的太监和宫女,说的动他的只有奶妈王焦氏,她说:“皇上,您拿石子扔别人,别人也会疼,别人也是肉长的。”从此,他改变了霸道的性格,王焦氏是他最敬重的人,因为他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讨好皇上,也从不惧怕皇上,是她,教会了皇上做人。 溥仪到了青年时期,王焦氏离开了他,他开始喜欢外国东西,他开始穿西装,戴眼镜,甚至让大清国的男人都开始剪辫子,留短发。这使大清国开始西洋化。从此,街上开始卖西洋玩意了。 溥仪开始选妃时,就在相片上画圈,当时他才十五岁,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所以随便选了婉容和文绣分别做他的皇后和贵人。由于婉容思想开放,人性貌美,所以得宠,开始排挤文绣,当时的大清国正腐败,沦陷,文绣提出和他离婚,婉容开始吸毒,后来和他的侍卫私奔,病死他乡。后来共娶进福贵人和玲贵人,其中一死一失。溥仪把他们比作金笼中的鸟。 日本侵略了中国,他们要中日联姻,让日本的嵯峨浩和溥杰结婚。这对年轻人很快也有了好感。当然,溥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自己没有儿子,如果他弟弟和日本女人生了儿子,大清就有日本人一半。溥仪开始日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一) 从来都不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像他那样曲折,而他,一直都是命运的玩偶,直至暮年,才有了重生的机会,看其一生,仿佛自己也历尽了沧桑,心里竟然涌上了阵阵的愁绪……但他的同情是艺术化的,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了解,165分钟内不断闪回叙述了溥仪61年的人生,其实更多是叙述了中国那61年动荡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人。 历史的车轮从来都不会为一个人而停留,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而这个末代皇帝溥仪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甚至比一般的乘客更可怜,因为他的前半生都是被囚禁起来的,没有自由的人,是一种何等的悲哀。紫禁城那么小,小到永远是斑驳的朱红的墙,辉煌的金銮殿,蓝的天,白云略天而去。紫禁城那么大,大得推开一扇门,还有一扇门。这个地方,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已被送进一片千疮百孔的禁宫中,在目睹慈禧驾崩全过程后全然不知此时残酷的。 现实,依然天真地走到已是摄政王的阿玛前,问他是否可以回家了,阿玛无任何言语,却是向他深深一拜,瞬时间,一切不言而喻。

孩子的地位立刻变得何等的尊贵,何等的独特,何等的不逢时代!一个政治牺牲品就这样诞生在即将崩塌的王朝中。由此便可想象,孩子将来的成长过程是多么扭曲。黄昏的紫禁城,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语一个末代皇帝的悲剧的开始。万年皇帝,带给他的究竟是什么,还记得在他母亲死的那天,十三岁的溥仪平静的说“我母亲今天死了吧”。然后他推着自行车走遍皇宫的每一个门,朱红庞大的门。门外是匆忙的市集,褴褛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门却在恭敬的侍卫手上怦然关闭。门外有他的母亲,他的模糊的短暂童年,有他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世界。他绝望,叫着:“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了,另一个牢笼关住了他,那就是满洲国,在世人的唾骂声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当染上毒瘾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总督府的时候,雪地上,溥仪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辈子爱他的人,唯一的,仅有的,所有的。同样朱红伟岸的门,应声合上。 中国文化概论仪喃喃着。命运是不公平的,生旦净丑,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运又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扮演角色时候都是被动的。童年时候,他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从此与骨肉亲情绝缘。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只是成为一个符号象征,豪情壮志成为一江春水。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变革中却被敌人蒙骗成为傀儡,沦成为民族的罪人。 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以为难逃一死而割脉,却柳暗花明重获自由。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身不由己。溥仪曾经讲

清朝皇帝顺序和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和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简介 代号: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功绩:在位11年。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代号: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满族。 功绩:在位17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期间,注 意发展生产,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治 代号: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功绩: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代号: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功绩:平定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开创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代号: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 功绩:在位13年。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代号: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功绩: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代号: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 功绩:即位后,诛杀和珅,多方采取措施,但内忧外患甚为厉害,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代号: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 功绩: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腐败成风,大臣懦弱无能,被列强侵害。 代号: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功绩:在位11年。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圆明园被洗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已无回天之力。 代号: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功绩:终身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代号: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 功绩: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 代号: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功绩: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巧记清朝皇帝顺序口诀 口诀ko为: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天命、天聪、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时代的悲剧—宣统帝溥仪

时代的悲剧 —宣统帝‘溥仪’ 内容摘要: 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登上了几千年来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宝座——皇帝,同时也开启了其悲剧的一生。溥仪一生3次登上皇帝宝座,却最终都黯然下台。这到底是溥仪自身的原因,还是时代的巨轮注定了其悲剧的一生?本文以溥仪的一生为主线,分析了解其所处的时代。 关键词:末代皇帝、悲剧、思想解放、民主自由 1906年,北京城醇亲王府迎来了一位新的皇室成员。他便是爱新觉罗·溥仪,一位注定被时代记住的悲剧人物。 生在王府中,溥仪天生便高人一等,因此他无忧无虑地度过了3年时光。但好景不长,1908年,慈禧太后一道命令彻底改变了溥仪的一生——溥仪登基为帝。皇帝,这个在封建社会中代表无上权威的称号;这个曾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称号;这个掌握这中国是四万万人生死大权的称号就这样落在了一个依旧懵懂不知的三岁孩童身上。有人说是幸运,毕竟许多人为了这两个字牺牲了一切依旧徒劳无功,而溥仪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可,我觉得更多的是不幸,因为其生在了一个风雨欲来的混乱时代,注定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果不其然,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年仅6岁的溥仪第一次黯然下台,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结束。或许是应了一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中国历史上许多亡国之君一样,溥仪也作为‘末代皇帝’被人们记住。 只是我们回顾全过程,不禁会问大清王朝的覆灭是溥仪的错吗?显然不是,自1840年,中国的大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时,便注定有此一劫。只不过溥仪很不好运,恰好撞到了枪口上,成为爱新觉罗家的‘千古罪人’!可为什么注定由此一劫?我们不妨回顾下当时的时代。到1912年为止,封建王朝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了近两千年了,已然出现了反应迟缓、应对错误的问题。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大清王朝已经没有能力抵御了。官员内的派系斗争、腐败更加剧了清王朝的灭亡。最终大清王朝只好以割地赔款为代价‘苟且存活’,正如一句话所说‘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而为这一切妥协埋单的终究是老百姓。同时,清政府原本为摆脱困境而宣布的新政改革破产,让民众大失所望!此时的大清王朝就如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欠缺的只是一点点火苗。与此同时,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密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开始在中国流行,成为那最后欠缺的一丝火苗。就这样,整个火药桶就此爆炸,这远不是年仅6 岁的溥仪可以控制的,他只是时代造就的一个悲剧人物而已。 不幸中的万幸是溥仪退位后,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并且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一切都好似好像一个happy ending,但命运总是喜欢在你不经意时和你开玩笑。1917年0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但可惜的是7月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刚坐上龙椅11天的溥仪又一次下台,复辟行动宣告失败。溥仪的悲剧人生仍将继续,可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只是时代的一个偶然呢?如果再给溥仪

读《我的前半生》有感

读《我的前半生》有感 最近读了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对这位中国末代皇帝才有了一些了解。溥仪先生的一生或许是可以用崎岖、坎坷来形容的。若不是出生在这个时期,他将会是俯瞰全国统治全国、威仪无边的皇帝,是一个能够拥有一切物质、权利的人,应该享受的是非凡的待遇,三岁时登上那张象征至尊无上的黄金龙椅,在许多人眼里也许他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让人羡慕,可是我们不是他,作为宣统帝,中国末代的傀儡皇帝,就已经注定了他辛酸、无奈、甚至悲剧的一生。 登极与退位 溥仪的童年是在紫禁城里度过的,他的童年仍然享受着很好的待遇。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朝中诸臣对于民间的举事行为全权把信任交给了袁世凯。然而不久,袁世凯密奏,“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播迁,已天相容之地……东西友邦,有从事调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争持,则难免无不干涉。而民军亦必因此对于朝廷,感情亦恶。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子造也……”。袁世凯急转直下的态度的变化,使听到密奏内容与袁世凯危言的王公大臣们大为震惊。本来在民、清两军的议和谈判中,袁世凯是反对共和的,他坚决主张君主立宪,因为他曾经承诺过“决不辜负孤儿寡妇”,而随后由于袁世凯内阁竟要求清帝退位,这倒让皇室措手不及。 在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终究还是退位了,伴随着他的便是无期限的“暂居宫禁”,限制了他的自由,阻碍了他正常的生活方式,却美其名曰“优待条件”。就如同溥仪先生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追赶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 复辟梦想的破灭

莫生于帝王家 《末代皇帝》观后感 中英文

莫生于帝王家——《末代皇帝》观后感 伏案观赏了《末代皇帝》这部细腻而又气势恢弘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整部片子把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勾勒得淋漓尽致,真切地还原了如同一辆摇摇晃晃的自行车般的大清,轰然倒下的历史。 莫生于帝王家,人人都知道。大清是满人,而统治的却是汉人天下,这里造成的民族矛盾更是永远无法消除。溥仪有同样的困惑,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谁叫他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偏偏选择在他三岁时登基,拿了这个万人争抢的烫手山芋。在历史的漩涡中,溥仪想改革,可是对于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而言,改革已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唯一能做的就是,推翻。而这个历史使命又落到了孙中山等人的头上,于是溥仪他又被历史抛弃了。 最出彩的当属结尾处之戏。那个蝈蝈,象征着一个孩子最初的童真。藏在那张龙椅上,也藏起了他所有的想往。引用张爱玲的话:“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抑郁的紫缎子的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无论是小时候的他还是长大后的他,其实都一样。他的家只有紫禁城那么大,他的世界只有那么大。他像一只青蛙,坐井还想观天。 下辈子,莫生于帝王家。然而,已经是末代了,都回不去了。大清的背影,在他消失的刹那,也灰飞烟灭。一切都来不及感慨,来不及感伤。繁华落尽,如梦无痕。

Don't born in imperial family -- "the last emperor" impression of view Bend over to watch the film "the last emperor," exquisite and grand Osca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the film the last emperor pu yi's life sketch to ge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really restored a rickety bike like The qing dynasty , the history of the fall. Don't born in imperial family, everyone knows. Qing is man nationality, but rule is under han nationality, ethnic conflict is caused by here can never be eliminated. Pu yi have the same confusion, he can't choose our birth, who call he must to be born in the monarch, the select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 he began to reign, and for more than ten thousand people in this hot potato. In the history of vortex, pu yi want to reform, but for such a crumbling qing dynasty, reform can no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only can do is to overthrow. An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the heads of sun yat-sen and others, so the pu yi he abandoned by history. The most impressive is the end of play. That guo guo, a symbol of a child's initial childlike innocence. Hidden in the dragon, also hides all he wants to. Quoted zhang ailing: "she is not the bird in the cage, the bird in the cage, the cage, will fly out in the screen she is embroidering bird - depression purple satin on the screen of zhijin a white bird in the clouds,

故宫简介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故宫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

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 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棂柩停在此殿。 故宫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乾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 故宫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都在此举行过大婚。 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有建筑二十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我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写下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书里人物的精神感动了我。 .溥仪的父亲本是摄政王,也就是醇亲王,载沣。由于当时慈禧太后之子光绪帝没有 儿子,而溥仪的外公荣禄,为慈禧太后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的外孙溥仪就名正 言顺的成为了继承皇位的人选。 宣统皇帝一登基,就过起了富贵无忧的生活,他在书里记下了他的弟弟溥杰来到宫中看望哥哥时,处处拘束,行为让他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是皇帝,所以连亲人,长辈都要 敬他三分。他从小就欺负宫中的太监和宫女,说的动他的只有奶妈王焦氏,她说:“皇上,您拿石子扔别人,别人也会疼,别人也是肉长的。”从此,他改变了霸道的性格,王焦氏是 他最敬重的人,因为他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讨好皇上,也从不惧怕皇上,是她,教会了 皇上做人。 溥仪到了青年时期,王焦氏离开了他,他开始喜欢外国东西,他开始穿西装,戴眼镜,甚至让大清国的男人都开始剪辫子,留短发。这使大清国开始西洋化。从此,街上开始卖 西洋玩意了。 溥仪开始选妃时,就在相片上画圈,当时他才十五岁,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所以随便选了婉容和文绣分别做他的皇后和贵人。由于婉容思想开放,人性貌美,所以得宠,开始排挤文绣,当时的大清国正腐败,沦陷,文绣提出和他离婚,婉容开始吸毒,后来和他的 侍卫私奔,病死他乡。后来共娶进福贵人和玲贵人,其中一死一失。溥仪把他们比作金笼 中的鸟。 日本侵略了中国,他们要中日联姻,让日本的嵯峨浩和溥杰结婚。这对年轻人很快也有了好感。当然,溥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自己没有儿子,如果他弟弟和日本女人生了儿子,大清就有日本人一半。溥仪开始日夜恐惧,甚至连嵯峨浩做的饭都一口不碰,但最终她生下了靓女,溥仪这才放心,日方却大大失望。 最后由毛主席带领大家,溥仪被关进了监狱,最后改造被释放,还找了一个夫人,最后病终。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经典感悟

望尽人间事,只道是沧桑 ——读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有感 有一段历史,我们谁都不能去忘记,谁都应该将它刻进心里。1840年鸦片战争起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涅槃史。在1840——1949这一个世纪短暂而又极其漫长的岁月中,有许多人被历史抛弃,也有许多人被历史铭记。他们中的一位,一出生便注定要在这混乱的年代颠簸起伏,他的命运似乎自己都无法把握。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登基与退位 溥仪的童年是在紫禁城里度过的,他的童年仍然享受着很好的待遇。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朝中诸臣对于民间的举事行为全权把信任交给了袁世凯。然而不久,袁世凯密奏,“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播迁,已天相容之地…东西友邦,有从事调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争持,则难免无不干涉。而民军亦必因此对于朝廷,感情亦恶。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子造也…”。袁世凯急转直下的态度的变化,使听到密奏内容与袁世凯危言的王公大臣们大为震惊。本来在民、清两军的议和谈判中,袁世凯是反对共和的,他坚决主张君主立宪,因为他曾经承诺过“决不辜负孤儿寡妇”,而随后由于袁世凯内阁竟要求清帝退位,这倒让皇室措手不及。 在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终究还是退位了,伴随着他的便是无期限的“暂居宫禁”,限制了他的自由,阻碍了他正常的生活方式,却美其名曰“优待条件”。就如同溥仪先生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追赶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复辟梦想的破灭 在天津张园时,前两江总督兼摄江苏巡抚张勋发动了复辟。然而讨逆军已逼近北京城,复辟已经变成了一种绝望的挣扎。怔怔然之际,连卖报纸的孩童都了解内情,高呼“六个子儿买古董”。起起落落,一切都来的是如此迅速,让溥仪在旦夕之间尝遍了人生的高颠与低谷,文中是这样叙述的, “他们的脸色发灰,垂头丧气。我看了他们拟好的退位诏书,又害怕又悲伤,不由得放声大哭”。我想,放声大哭应该就是那一段时间溥仪先生最真实的心情写照吧。张勋带来的戏剧性的失败,是由于他独揽大权,犯了两个错误,造成了他的被孤立,而同时却把这一切的一切带来的不幸转嫁到了溥仪的生命中… 短暂的快乐 尽管溥仪的少年生活不尽如人意,而庄士敦老师的出现无异于给溥仪的生命描绘出一道绚丽的彩虹。苏格兰老夫子庄士敦先生是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在徐世昌总统代向英国公使馆交涉后,便正式聘用了他。庄士敦先生是一个博学的人,“他通晓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各地风土人情,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对中国古诗特别欣赏。他读过多少经史子集我不知道,我只看见他像中国师傅一样,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读唐诗,”溥仪在书中如是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溥仪是非常喜欢这位老师的,庄士敦更加没有一丝一毫对中国人的不屑与轻蔑,反而与溥仪形同朋友一般,毋庸置疑,庄士敦先生的出现给溥仪增添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灵魂的丢弃 不过,最易让人产生看法的估计还是溥仪对日本的那些年的屈从吧。现实社会的渐趋复杂,局势的紧张化,日本大使馆的邀请等等的一切,让溥仪的内心开始萌发了小小的欲望。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 从来都不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像他那样曲折,而他,一直都是命运的玩偶,直至暮年,才有了重生的机会,看其一生,仿佛自己也历尽了沧桑,心里竟然涌上了阵阵的愁绪……但他的同情是艺术化的,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了解,165分钟内不断闪回叙述了溥仪61年的人生,其实更多是叙述了中国那61年动荡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人。 历史的车轮从来都不会为一个人而停留,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而这个末代皇帝溥仪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甚至比一般的乘客更可怜,因为他的前半生都是被囚禁起来的,没有自由的人,是一种何等的悲哀。紫禁城那么小,小到永远是斑驳的朱红的墙,辉煌的金銮殿,蓝的天,白云略天而去。紫禁城那么大,大得推开一扇门,还有一扇门。这个地方,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已被送进一片千疮百孔的禁宫中,在目睹慈禧驾崩全过程后全然不知此时残酷的 现实,依然天真地走到已是摄政王的阿玛前,问他是否可以回家了,阿玛无任何言语,却是向他深深一拜,瞬时间,一切不言而喻。孩子的地位立刻变得何等的尊贵,何等的独特,何等的不逢时代!一个政治牺牲品就这样诞生在即将崩塌的王朝中。由此便可想象,孩子将来的成长过程是多么扭曲。黄昏的紫禁城,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语一个末代皇帝的悲剧的开始。万年皇帝,带给他的究竟是什么,还记得在他母亲死的那天,十三岁的溥仪平静的说“我母亲今天死了吧”。然后他推着自行车走遍皇宫的每一个门,

朱红庞大的门。门外是匆忙的 市集,褴褛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门却在恭敬的侍卫手上怦然关闭。门外有他的母亲,他的模糊的短暂童年,有他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世界。他绝望,叫着:“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了,另一个牢笼关住了他,那就是满洲国,在世人 的唾骂声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当染上毒瘾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总督府的时候,雪地上,溥仪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辈子 爱他的人,唯一的,仅有的,所有的。同样朱红伟岸的门,应声合上。 中国文化概论仪喃喃着。命运是不公平的,生旦净丑,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运又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扮演角色时候都是被动的。童年时候,他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从此与骨肉亲情绝缘。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只是成为一个符号象征,豪情壮志成为一江春水。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变革中却被敌人蒙骗成为傀儡,沦成为民族的罪人。 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以为难逃一死而割脉,却柳暗花明重获自由。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身不由己。溥仪曾经讲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啊就是高墙,在宫内,一生下来是王府,三岁就进宫当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墙,紫禁城的高墙。但是紫禁城的高墙,仅仅束缚了溥仪的身体自由,可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皇权意识却筑起围困他一生的高墙。正是这种自我围困,使得溥仪答应日本人去做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民族罪人。这样的自我围困,不仅没有满足溥仪做皇帝的意淫,更摧毁了溥仪作为普通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