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摘要】由于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所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特殊土,所以对特殊土的研究和治理对于公路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几种常见的特殊土的性质和处理方法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1.特殊土的种类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软弱土和不良土主要包括:软粘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等。公路路基的软土路基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路基、盐渍土路基、膨胀土路基等。以膨胀土为例,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软土对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膨胀,引起公路路面胀裂,从而引起其它次生公路病害。

2.特殊土的处理方法

(1)换土垫层法;(2)振密、挤密法,包括:a.表层压实法;b.重锤夯实法;c.强夯法;d.振冲挤密法;e.土桩与灰土桩法;f.砂桩;g.爆破法;(3)排水固结法:包括:a.堆载预压法;b.砂井法;c.真空预压法;d.降低地下水位法;e.电渗排水法;

(4)置换法:a.振冲置换法(碎石桩法);b.石灰桩法;c.强夯置换法;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5)加筋法,所加物质主要为:a.土工聚合物;b.加筋土;

c.土层锚杆;

d.土钉;

e.树根桩法;(6)胶结法:根据胶结物和施工方法主要有:a.灌浆法;b.高压喷射注浆法;c.水泥土搅拌法;(7)冷热处理法:a.冻结法;b.烧结法。

2.1膨胀土路基处理

在建筑工程中,对膨胀土地基采用以下处理办法:加大基础埋深、换土及砂石垫层、采用墩基或柱基加地基梁、桩基。在公路路基工程中,膨胀土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填方路基,膨胀土填料处理及路堤边坡防护;挖方路基,路床稳定和路堑边坡防护;排水措施。

2.1.1针对以上问题,在公路工程中主要采取下列措施:a.土料稳定与压实:强膨胀土不应作为路基填料,若不得已,应尽量选择膨胀潜势较弱的土料,并加以改良。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压实时,应采用高含水量和较高密实度的原则,碾压并以轻型击实标准进行压实度控制。b.路床处理:一般应挖除地表下或超挖30~60mm的膨胀土,并用改性的膨胀土或非膨胀土及时分层回填压实。c.路基设计:路基挖填高度不得过大,一般宜选择浅路堑、低路堤,其高度不宜大于3m。d.边坡防护。e.排水措施。

2.1.2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注意事项:a.膨胀土路基施工应在施工应避开雨期,且保持良好的路基排水条件。b.采取分段施工,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连续施工,逐段完成。c.边坡应预留30~50cm厚土层,路堑挖完后应立即按设计要求进行削坡与封闭边坡。d.路床应比设计标高超挖30cm,并应及时采用粒料或非膨胀土等换填、压实。e.路床顶面30cm范围内应换填非膨胀土或经改性处理的膨胀土。g.当填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m时,应对原地表30cm内的膨胀土挖除,进行换填。f.强膨胀土不得做路基填料。中等膨胀土应经改性处理方可使用,但膨胀总率不得超过0.7%。g.施工中应根据膨胀土自由膨胀率,选用适宜的碾压机具,碾压时应保持最佳含水量;压实土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块粒径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 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换填地基法 常用方法: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接槎位置不正确,接槎处不密实。 预防措施: 接槎位置应按规范规定位置留设;分段分层施工应作成台阶形,上下两层接缝应错开0.5米以上,每层虚铺应从接槎处往前延伸0.5米,夯实时夯达0.3米以上,接槎时再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常见质量问题2:不按规定进行压实系数及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换填垫层地基竣工验收应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其承载力,原则上每300平方米一个检验点,每个单位工程检验点数量不宜少于3点。 2.对于局部的换填垫层,由设计单位确定其检验方法。 3.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划分安全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和一般不太重要的、小型、轻型或对沉降要求不高的工程,地基竣工验收时可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但当设计有要求或垫层厚度大于2m时,仍应按第1条要求做载荷试验来检验其承载力。 4.对于厚度小于1250mm,起“褥垫”作用的换填处理,地基竣工验收时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即可。 5.换填垫层地基除应按要求做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层的压实系数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处。检验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平方米不应少于1个

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 二、夯实地基 常用方法:重锤夯实地基、强夯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夯实过程中无法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击不密实。 预防措施: 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0.5~2.0米厚的砂石,才进行强夯;或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再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常见质量问题2:强夯后,实际加固深度局部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深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强夯前,应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石夹层的可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清除掉;锤重、落距、夯击遍数、锤击数、间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两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积土,一般为3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 2.实际施工中当强夯影响深度不足时,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落距),可使土的密实度有显著增加。 常见质量问题3:不按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原位测试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载荷试验检验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2) 二、主要施工方法 (3) 2.1 测量放样 (3) 2.2 软基换填施工 (4) 2.3 抛石挤淤施工 (5) 2.4 水田路段施工 (5) 2.5 路基填挖交界路段施工 (6) 三、试验工作主要内容 (6) 四、质量措施及注意事项 (7) 五、环境保护措施 (8) 六、安全保护措施 (8) 七、人员、机械设备 (10) 八、施工进度计划 (14)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柞水县马房子至小木岭公路改建工程Ⅱ合同段《施工设计图文件》。 2、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4、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本单位现有设备、技术、施工能力和从事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述 柞水县乾佑镇至镇安县云盖寺镇公路马房子至小木岭县界段改建工程路线起点于柞水县下梁镇马房子村,接Y326石七路改建项目终点处,向西南沿旧路而上,经金竹园村、梨花村、红旗村,终于柞水县与镇安县县界小木岭,路线13.5。 我部进行的Ⅱ合同段路基施工起点桩号为K5+300,终点桩号K9+300。工程沿线的不良地质主要有饱和低液限粘土和少许淤泥质土等软弱土质,软弱地基主要分布于丘陵间冲沟、洼地、临河路段地段。土质长期受水浸泡而软化,以软弱饱和粘土为主,多呈软—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态,其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不高,变形量大。软弱土质平均厚度不大,但分布不均匀,范围大小不一,一般具有中间厚两侧薄的特点,厚度一般为0.5~3m,局部大于3m。软弱粘性土层下为硬塑土质或泥岩、砂岩强风化过渡带,分布稳定,强度高,压缩性低。 本合同段软弱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换填或抛石压填(挤淤)的方式,全段设计软基处理共清除软土或淤泥1143.6m3,换填石渣1200.7m3。

特殊土地基处理方法

四、地基处理方法 (一)、对暗浜、暗塘。墓穴、古河道的处理 1、当范围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加深或换垫处理。 2、当宽度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梁跨越处理 3、当范围较大时,一般采用短桩处理 (二)、对表层或浅层不均匀地基及软土的处理 1、对不均与地基长采用机械碾压法或夯实法。 2、对软层长采用垫层法。 (三)、对厚层软土处理 1、采用堆载预压法或真空预压法,或在地基土层中埋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预压相结合的方法。 2、采用复合地基,包括砂桩、碎石桩、灰土桩、旋喷桩和小断面的预制桩等。 3、采用桩基,穿透软土层以达到增大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的目的。 膨胀土 换土、砂石垫层、土性改良等方法。也可采用桩基或墩基。 红粘土 三、工程地质性质 与一般粘土相比,天然含水量高1倍,孔隙比高30-50%,液限也高出1~2倍,但承载能力却并不低,一般为150~250Kpa,可以作为八层以下民用建筑和单层工业厂房的天然地基。而300Kpa以上的也不少见,个别可达到380Kpa 。 1、红粘土的裂隙性 裂隙为竖向构造,较少形成横向贯通裂缝。大多数裂隙有所谓“一裂到底”的特{正,即裂隙从顶面一直裂至基岩面 2、红粘土的胀缩性 红粘土遇水后膨胀量小,而失水后的收缩量大,这是红粘土与其它膨胀土不尽相同而又有别于一般性粘土所特有的性质,特别是在失水而剧烈收缩后,再遇水浸湿,则可产生较大的膨胀,并且甚至产生湿化和裂解等现象。如反复循环试验,有的土样膨胀量可超过原状土的大小。 红粘土的这种特性对施工不利,如在气温高的夏季,基槽在开挖后,若不及时建筑基础,则地基表层干缩加剧而迅速龟裂,再加上红粘土具有竖向裂隙,水分能从深层蒸发出来,使裂隙宽度加大,再遇到雨水或地表水侵入,地基反复湿胀、湿化,最后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红粘土会丧失作天然地基的可能性. 3、红粘土层上硬下软的特性 一般来说,上层硬塑土层厚度约占整层红粘土的7O%,厚度在3— 5 m范围内。可塑状态土层厚度约占l5%,接近基岩的软塑和流塑状土,约占lO~15%。由于红粘土有这种上硬下软的特性,故在施工中,应尽量利用上层硬塑层作天然地基。 在基础施工中,开挖基槽,一般在见红粘土后挖去表层20cm 即可作天然地基。由于硬塑红粘土一般厚3- 5 m,故建筑物的附加应力扩散传递通过可塑层再达到软塑和流塑层时,已经非常微小,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四、红粘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1、对于六层和六层以下的建筑物,用红粘土作天然地基,可采用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 2、对不均匀地基,宜作地基处理。对外露的石芽可用褥垫;对土层厚度、状态不均匀的地段可置换。

特殊路基处理大全

(一)特殊路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 1. 软土地基处理包括挖除换填、抛石挤淤、设置垫层、超载预压、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粉喷桩、碎石桩、砂桩、铺设土工织物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并应进行路堤沉降观测。承包人应按图纸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处理方法进行施工。 2. 材料 (1) 砂砾料用作垫层的砂砾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2) 砂及砂袋 袋装砂井所用砂,应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大于0.5mm的砂料含量应占总重量的50%以上,含泥量应小于3%渗透系数应大于5X 10-2mm/s。 (3) 碎石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 (4)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规范》 (JTJ/T 019-98) 的规定。并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对土工织物,还应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 (5) 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由芯体和包围芯体的合成纤维透水膜构成的复合体,应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柔性,并符合《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

/T 256-96) 的规定。 (6) 片石抛石挤淤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其尺寸应小于300mm。 (7) 水泥水泥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图纸要求,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所有水泥均应经过试验并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 要求。 (8) 石灰 石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 表422所规定的皿级以上的要求。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 验规程》(JTJ057 —94)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9) 粉煤灰 粉煤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 —2000)有关规定,并同时应满足本规范第305.02-2 条的要求。 ( 10)材料采购和保管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塑料排水板、土工合成材料、砂袋及石灰、水泥、砂等材料,都必须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进购、堆放,严禁材料被污染或混合堆放,过期产品严禁使用。塑料排水板、土工合成材料和砂代等料应贮存在不被日光直接照射和被雨水淋泡处,根据工 程进度和日用量按日取用。 3. 施工要求 (1) 挖除换填、抛石挤淤 a. 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将原路基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淤泥挖除,换填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换填时,应分层铺筑,逐层压实,使之达到规定的压

海子湖大道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海子湖大道(沪蓉高铁-彭湖路)项目道路、雨污水 工程施工 特 殊 路 基 处 理 技术交底专题方案

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 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七二月 K0+152.9~K0+402.9、K0+452.9~K0+552.9段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况 根据设计及地勘,在K0+152.9--K0+402.9、在K0+452.9--K0+552.9两段地层中分布有夹层淤泥,设计清除此范围内的淤泥层以上的所有淤泥及素填土,桩号K0+152.9--K0+402.9之间素填土平均深度为1.0m,淤泥平均深度为1.8m;桩号K0+452.9--K0+552.9之间素填土平均深度为0.9m,淤泥平均深度为1.1m。 1.2、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数量:本两段在原设计上的软基处理数量为43725m3,实际数量以实际施工完成量和现场核定的工程量为准。 二、组织及准备 2.1、人员及职责 各人员职责:

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软土处理方施工技术工作,控制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并对现场施工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负责人职责:负责软土处理方施工现场安排, 负责与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协调。并协调处理当地村组问题。 测量负责人职责:负责软土处理方施工的平面及高程放样工作,配合监理做好测量验收工作,做好施工测量记录。 质检试验负责人职责:负责软土处理方施工原材料检测、填方压实度检测工作,配合监理做好验收工作,监督软土处理方施工质量,进行质量自检工作,及时反馈施工质量情况。 机械负责人职责: 组织好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到位,以确保工程现场需要,保证机械完好率,监督各机手按操作施工。 安全负责人职责:组织机械操作人员、施工员和作业普通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法知识培训,督促工地所有机械统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2.2、机械设备 施工开挖前,做好挖机、推土机、压路机及自卸汽车等相关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避免施工中机械设备停机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 2.3、材料 回填用砂砾石就近采购;回填用素土一部分利用清挖出来的好素土回填,一部分从就近取土场取土拖运至现场回填。回填用素土必须经实验室

特殊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Word 文档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项目 (TJ12合同段) 特殊路基处理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连州至怀集公路项目第12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十月五日

特殊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目的 依据《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指导特殊路基段的施工,克服质量通病,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绿色”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双标管理”制度,树立单位企业形象,创造良好的信誉。 2 编制依据 2.1 二广高速连州至怀集段12标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 2.2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2.3 二广公司下发的有关施工管理、技术文件规定; 2.4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3 工程概况 本标段第12标起点位于连山县小三江镇西侧与A2合同段接线,向南经文安、江灶、沿小三江水和S263南下,经大获、小利、大利、植物,至合水电站西侧,与第13标段相接,起讫里程为:K121+688.667~K133+200,标段全长11.528Km。 路线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26米,中央分隔带2.0米,分离式路基宽13米,桥梁与路基同宽。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3.1自然地理情况 3.1.1地形、地貌 本标段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山峦起伏,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地貌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主要分布在K121+688.677(起点)~K133+200(纵点)。走廊带内地势较高,山体较大,山坡较陡峭,河谷下切深。地面高程为200~550m,地形最大高差100~400m。 3.1.2气候、水文情况

特殊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特殊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规模宏大的工业及民用建筑、水利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在兴建,不可避免地在不良地基上建造,工程建设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地质复杂的区域。这些区域复杂的土地特征给工程建设提出了难题,引起了工程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几种特殊地基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特殊地基;液化土;盐渍土;软化地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city, large-scale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port engineering, high-speed railway, highway, airport runway, in the construction, inevitably built on poor ground, construction scope extended tomore complex geological area.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land complex is a challenge to the construction, highly valued by builde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under several specialcondi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according to differentfoundation conditions. Keywords: Special Foundation; soil liquefaction; saline soil; subgrade softening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人们为了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而特殊的土壤状况是工程建设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因此,工程师们越来越重视对特殊土壤地区工程建设特征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1.湿陷性黄土 1.1.湿陷性黄土的特性

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摘要: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对于一些地区的公路建筑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要在不同地区的特殊路基上进行公路建筑施工,首先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能够使公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本文就特殊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特殊路基;软土路基;控制措施 1特殊路基相关知识 特殊路基是指不易进行公路修筑的路基,形成特殊路基的主要原因是路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特殊,使得公路修筑难以施工。我国存在着众多的特殊路基环境,对于这些特殊的路基形态,若是要进行建筑施工,首先需要对地理环境进行处理,降低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对公路建筑施工的影响。 特殊路基根据土质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软土路基、水田路基和粉煤灰路路基,根据路基所处环境的又可以将特殊路基分为沿河路基、沿海路基和水库路基,而根据路基年限则又可以将特殊低级分类为常年性冻土地区路基、季节性地区路基和惯例路基。 不同的特殊路基具有不同的特征,相对应的路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案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将特殊路基进行分类能够清楚地了解所要施工所属的特殊路基类型,从而判断出路基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案对路基进行处理,这是在特殊路基上进行公路建筑施工的首要条件。软土路基是特殊路基中较为常见的路基类型,下面将着重介绍软土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 2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2.1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公路建设的日益增加,带来的是特殊路基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多,因而,针对软土路基等特殊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掌握了许多基础方法,如深层搅拌桩处理、土工织物加固技术等。在这一方面,国内外有着数十种的处理方法,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都采用的是较为陈旧的施工方法,而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针对特殊问题采用新方法。 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众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有灌浆法、换填法、预压法、加筋法、CFG 桩法、排水固结法、振冲法、注浆法、深沉搅拌法、锚固法、托换法、强夯法等。但是上方的常用处理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施工还是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的原理依旧是大多相同的。主要的处理原理是改善土壤质量、更换和加固。在过去的公路建筑施工中,这些

关于特殊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关于特殊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的讨论 赵启光 (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 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文章简要讨论了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特殊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排水 Summary:Foundations have up close and personal relations with buildings.The appropriate or foundations of the problem of processing,It is not only direct impact the cost of buildings,but also direct impact the safety of buildings,it is that it can affect the quality 、the investment and the rate of progress,so it is attached importance by more and more people.This article discuss in brief of the password treatment about soft clay ground、collapsible loess and expansive soil. Keyword:soft clay ground,reinforce,drainage 0 引言 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特殊地基的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若地基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建筑沉降,出现墙体裂缝和结构裂缝,影响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几种特殊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一、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易产生较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必须慎重对待。在设计上,除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外,还需采取以下一些处理措施: 1)应充分利用软土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2)减少建筑物对地基土地的附加压力,减少架空地面,减少回填土,设地下室等。 3)砂垫层设置于路堤填土与软土地基之间的透水性垫层,可起排水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填土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孔隙水的顺利排出,既加快了地基的固结,还可以保护路堤免受孔隙水浸泡。设置砂垫层要注意防止被细粒污染而造成排水孔隙堵塞,在砂垫层的上下应设反滤层。砂垫层适于施工期限不紧、路堤高度为极限高度的二倍以内,砂源丰富、软土地基表面无隔水层的情况。当软土层较薄,或软土垫层底层又有透水层时,效果更好。采用换土垫层与桩基,也可在沙垫层内埋设土工织物,提高地基承载力。 4)采用砂井预压,使土层排水固结。 5) 可采用高压喷射、深层搅拌。粉体喷射方法,将土粒胶结,从而改善土的工程性质。 以上是处理软土地基常用的几种方法,不能盲目地相信哪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及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法: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

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

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 要:本文介绍了特殊土种的开发必要性及类型、特点,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地基处理;有效措施 1 概述 特殊土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它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殊土种包括以下几种:①杂填土:房渣土(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杂物堆积而成的土。 ②盐渍土:地表下1m深的土层内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3%的土。③膨胀土: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的高液限粘质土。④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的黄土。其他未列入本规范的土类,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特殊土种地基的工程特性引起工程师的重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注意事项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预防工程灾害发生。一般来讲,土的工程性能决定性体现在其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笔者分析认为,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土质学进行土性分析的根本。 2 常见的特殊土种及其工程特性 2.1 湿陷性黄土及其工程特性 黄土在一定压力下遇水浸湿后,一般来说它体的结构性能就会被迅速破坏,其强度也会随着迅速的降低,我们把具有这样条件的土性特性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经过笔者的分析总结认为,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

湿是黄土湿陷现象产生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很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果压力不断增加,黄土的湿陷性就会增加,但是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性就会大大降低。 2.2 液化土及其工程特性 地震的震害现象包括振动液化、滑坡、地裂和震陷等方面,液化土的治理是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无粘性土而言,这种由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的转化是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有效应力减少的结果。在连续的震动作用下,砂土层内的孔隙水压力累积增高到某一时刻,就会等于初始上覆有效压力。液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强度问题,它发生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中。 2.3 盐渍土及其工程特性 所谓的盐渍土一般是指易溶盐的土。实际应用中如果当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固相中的结晶易溶盐将会被溶解为液体,这个时候盐渍土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它可由三相体变为二相体,盐渍土相态的变化对上部结构具有严重影响。盐渍土由于富含易溶盐,使土中微颗粒胶结成小集粒,当水浸入后土中盐分就会溶解,土颗粒的分散度也将会增加。 3 特殊土种地基的有效处理措施 3.1 置换垫层法地基处理措施 目前,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当遇到软弱或不良地基条件时,我们就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实际要求。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软弱土形成垫层,减少沉降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置换垫层法。该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不良地基的

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以下是对部分非常见特殊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的一个小归纳: 1.对于在城镇和道路立交桥附近、漫流水、水塘、浸水路基地段,采用骨架护坡、浆砌片石 护坡、干砌片石护坡等处理方法,对路堤坡面进行防护。 2.对于填筑高度大于5m 粉土、粉质粘土以及粉、细砂作填料的路基地段,路堤边坡加固工 程主要采用土工格栅等处理办法 3.对于盐渍土路基主要采用铲除换填、复合土工膜隔断层方法处理 4.对于冲洪积地区的软弱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挖除换填、土工格栅、强夯等处理方法 5.对于松软土地基处理主要采用重型碾压、土工格栅方法处理 6.对于地震液化地区处理主要采用土工格栅和强夯 7.对于风沙路基主要采用中立式芦苇方格沙障、芦苇方格沙障、砼块板包坡等方法处理 8.对于风沙流路基工程主要采用砼板包坡、中立式芦苇方格沙障、芦苇方格沙障、土工格栅 等处理方法 9.对于风蚀路基工程主要采用砼块板包坡、土工格栅、加宽路基面等方法处理 10.对于膨胀土(岩)路堑工程主要采用基床换填+防渗复合土工膜、浆砌片石护墙、骨架护 坡等方法处理 11.对于风吹雪路基主要采用放缓路基边坡、预留宽平台、设置挡雪栅栏等方法处理 软土为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并且具有灵敏结 构性的细粒土。其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多为静水或缓 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成因类型主要有滨海环境沉积、 海陆过渡环境沉积(三角洲沉积)、河流环境沉积、湖泊环境沉积和沼泽环境沉 积等。 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措施有:换土、反压护道、铺设土工织物、排水砂垫层、 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抛石挤淤、粉喷桩、挤密桩、CFG 桩等。 1.换土:用人工、机械或爆破方法将路基软土挖除、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石、碎石等渗水材料,改变了基底土的性质,效果良好。适用于软土层较 薄、上部无硬土覆盖的 2.抛石挤淤:通过向流塑状高灵敏度的淤泥表面大量抛填土石填料,依靠填料的自重,挤开淤泥,强制置换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法。当软土的液性指数 较大,水不易抽干时, 3.排水砂垫层: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垫层,其作用为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过程中,土中渗出的水就可从垫层中排出,加速地基固结, 提高软土强度, 4.铺设土工织物: 在路堤与基底间铺设一 层或多层的土工聚合 物,可以起到加筋、垫 层和反滤等作用。土工 织物的主要材料是聚 脂、聚丙烯、聚酰胺等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纤

路基施工及特殊路基处理及施工工艺Word 文档

路基施工及特殊路基处理及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对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与加密,对中线控制点、水准点进行闭合联测。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 2、工程开工前,先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对外露的地下管线、光缆及公用事业表具箱等给予标明,避免埋设或堵塞。 3、根据设计图纸放出线路中心桩,其桩距在直线地段一般为20米,曲线地段一般为10米,地形变化处应视实际情况加密,施工过程中,及时并妥善保护。 4、根据地质资料,对沿线的土质和地下水位状况全面了解,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分段取样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有关要求,将用于路基填方的土样按规定的检测项目及频率送试验室检测,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标准击实度,编写开工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二、清表 清表施工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联合作业并人工配合,自卸车运输施工的施工方法。 施工测量填筑路基的线路中桩及路基坡脚线位置、标高,并用白灰明显标记清楚,然后利用推土机,挖掘机及自卸车配合,对红线范围内的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等进行清理。清表深度按30cm控制,清理完成后使用平地机先把路基刮平,然后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三、特殊路基处理施工 1、盐渍土、泥岩等不良地质处理 (1)施工工艺流程程序 施工准备→路基中线及水平测量→盐渍土、泥岩铲除→换填→路基填筑。 (2)施工方法 ①按图纸要求针对每段落换填的深度不同进行换填 ②用挖掘机挖除地表和路床范围内的超限盐渍土和泥岩土层,用汽车运到指定的弃土场。 ③换填卵、砾石土等非盐渍土,分层填土压实,施工时不能间断,碾压时控制含水量,不大于最佳含水量1个百分点,雨天不得施工,按标准碾压。 ④换填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再对上部路基进行继续填筑。 (3)施工要点 ①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尺寸放出填筑(盐渍土、泥岩挖除)边桩。边桩处插设1m高的标志旗,以方便施工。 ②根据设计深度要求,铲除地表层的盐渍土和泥岩,铲除宽度为两侧路基坡脚外0.5m。 ③分层回填当地合格的砾石料。按照试验确定的填料合理层厚,进行分层填筑压实。同一层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以利施工控制。 ④在填筑路基前,对处理的地基进行检测,压实度达到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的区域发展,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引起工程师的重视。总结了湿陷性黄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几种特殊土的重要工程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注意事项;最后针对山西采煤大省的特点,对老采空区上建(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评价、勘察技术及处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地基处理 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从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类。由于生成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不同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通常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土。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需求日益上涨,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复杂和软弱地基上开展工程建设。因此,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和黏性土。膨胀土地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国际膨胀土工程问题,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过去本来能够承受较大变形的轻载框架式建筑物,逐渐被承受变性较差的砖石结构所取代,随之在膨胀土地区便出现了房屋开裂问题。 (1)膨胀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分析 膨胀土按粘土矿物分类,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以蒙脱石为主,另一类以伊利土和高岭土为主。蒙脱石粘土在含水量增加时出现膨胀,而伊利土和高岭土则发生有限的膨胀,引起膨胀土发生变化的条件,分析概述如下: 1.1 含水量 膨胀土具有很高的膨胀潜势,这与它含水量的大小及变化有关。如果其含水量保持不变,则不会有体积变化。在工程施工中,建造在含水量保持不变的粘土上的构造物不会遭受由膨胀而引起的破坏。当粘土的含水量发生变化,立即就会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体积膨胀。含水量的轻微变化,仅1%~2%的量值,就足以引起有害的膨胀。 1.2 干容量 粘土的干容重与其天然含水量是息息相关的,干容重是膨胀土的另一重要指标。Y=18.0KN/M3的粘土,通常显示很高的膨胀潜势。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1-1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原理、作用、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1 分类处理方法原理及作用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 换 土 垫 层 法 机械 碾压法挖除浅层软弱图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 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和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简易可行,但仅限于浅层处理,一般不大于3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大于5m; 如遇地下水,对于重要工程,需有附加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 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 重锤 夯实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以及分层填土地基 平板 振动法适用于处理非饱和无粘性土或粘粒含量少和透水性好的杂填土地基强夯 挤淤法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 它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实验才能确定其适用性 爆破法由于振动而使土体产生液化和变形,从而达到较大密实度,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适用于饱和净砂,非饱和但经常灌水饱和的砂、粉土和湿陷性黄土 深层密实法 强夯法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消除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液化性强夯置换是指将厚度小于8m的软弱土层,边夯边填碎石,形成深度为3~6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柱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基础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素填土、杂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 强夯置换适用于软弱土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经处理后土性质较为均匀,造价经济,适用于处理大面积场地施工时对周围有很大振动和噪音,不宜在闹市区施工需要有一套强夯设备(重锤、起重机)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学生姓名:曹甲 指导教师:哈拉哈提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系部:石油工程系 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 6月 8日 摘要 【摘要】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经常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弱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合理的软弱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有利于减轻软弱地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高工程的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传统的处理方法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方法。b5E2RGbCAP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often need to deal with soft 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softground,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oft ground, put forward some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 the merits of th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whole project. Reasonabl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浅谈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浅谈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9-04-11T15:41:02.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周鹃花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工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深圳榕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518004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工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个地区只有道路系统十分完善,才能够不断走出去和引进来,经济才能不断发展。虽然我国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但是在公路施工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施工进度,同时也限制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能给相关工作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基础建设工;施工技术;改进措施;道路系统;参考 引言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公路事业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工作从平原至山区已经走进了丘陵与沙漠等区域。这些区域地形特殊,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给我们造成了公路项目施工设计以及技术方面的难度。道路路基属于路面基础,必须承受自身质量下土体质量的路面构造以及交通负荷。若是没有强度过硬的路基,则路面会发生开裂、下沉以及不平问题,且最终对交通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特殊路基施工工程属于较为复杂的一个技术问题。分析特殊路基的施工问题,是有关键的现实意义的。 1、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概述 特殊路基是指建立在不良地质,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一些特殊的气候因素的不利条件下的路基。特殊路基是可能因为自然平衡状态被打破,或边坡陡峭的斜坡,或地质承载力太低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除了一般路基按标准,要求设计外,也要根据特殊问题进行处理研究。根据特殊路基土的分类,一般包括软土路基,沼泽地区路基,水网及水田地区路基,盐渍土路基,膨胀土路基,粉煤灰路基。根据地形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区域沿河路基,水库区路基和沿海地区路基;根据地形特点,可分为路基滑坡区路基,塌陷和岩堆位置泥石流地区路基;根据不同的地质年限,可以分为季节性冻土路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和涎流量冰地区路基,雪害地区路基等。 2、公路施工中一些特殊路基的特点 2.1 软土路基 软土路基的特点是地基松软,含水量大,强度低,稳定性差,易沉降。 软土路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基所处路面的土质是比较松软,含水量较大,所以在这个地段路基就会容易出现强度方面的问题,通常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都有沙土地、杂填土与淤泥性土质。因为软土路基的土质的状况都不一样,所以地基发生沉降的现象也就不一样,而且软土路基的强度比较低,所以在比较大的荷载下受力也就不会很均匀,再加上软土路基的渗透性比较小,而且含水量也比较大,所以就会使得路基下层的稳定性非常的差。 2.2 冻土路基 冻土路基的特点是冻土层受外界影响大,稳定性差,易变形、沉降。 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而冻土中产生的冻胀对地基不利。冻土路基是在一些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路基,一般是由土壤的土质、土质中水分的比例及地基路面的温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冻土路基多出现在高原高寒地区,因此对于冻土路基的处理加大对其材料和处理的预算,降低冻土层受到外界极端情况干扰,从而有效降低路基土层发生冻裂变形的概率。 2.3 易滑坡型路基 易滑坡型路基特点是强度低,自稳性差,易沉降、滑坡。当土层的含水量较大,导致产生较严重的湿陷性,尤其是对于黄土层来说,在地下水丰富或者是地表水渗透较为严重的时候,较容易出现土质的塌陷、沉降等现象,造成严重的滑坡;当土质强度较低的时候,在受到较大的脉动循环冲击载荷的影响下就会使得土质的受压不均匀,那么就极易出现滑坡现象。 3、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3.1 软土类型的处理对策 3.1.1 水泥土的搅拌与融合 这类型的地基主要采取的处理方法其操作原理是将搅拌桩机作为处理设备,然后将水泥强行注入到土壤内部,然后长时间的全面固化,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得增加土壤层的承载力以及土壤的硬度。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水泥作为固化剂,是常用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成本低、路基硬度高等优点。 根据注入的土层的固定剂不同,成可以分成“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其中,“干法”具体的施工过程是将所有水泥干粉喷入软土层,这种方法具有效果快、凝固时间长等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软土层与干粉难以完全搅拌混合,不利于二次混合。“湿法”具体的施工过程是将使土壤和水泥浆混合成水泥合成水泥,然后注入到软土地层,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有利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二次搅拌,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凝固需要很长的时间。 3.1.2 固化剂措施 选择固化剂作为特殊路基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段,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固化剂与软土进行充分搅拌,从而得到使得土层的厚度增强。它的基本的反应原理就是把固化剂作为间接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使得土层内部的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最终的生成物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承载力,而且物质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从而实现了土层加固的目的。 一般来说,这种使用固化剂的处理手段会在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层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使用无机盐作为固化剂,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土壤的强度会明显的增强,同时这种添加剂往往都是碱性的,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活跃土壤内部多种物质的反应。此外,在充分利用内部物质的催化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合理添加活性剂,除了增加土层的黏度外,还可以使得土壤保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活性剂与固化剂有机结合来处理特殊路基的方法已成为一种施工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3.2 膨胀类型的处理对策 膨胀类型作为特殊路基一种表现,是指路基的土层结构为粘土土层,这种类型的土层具有典型的水膨胀特征,水分对土层结构影响很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 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等方法。 (1)换土垫层法 1)灰土垫层: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用强度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并经分层夯实至密实,作为地基的持力

层,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 (2)夯实地基法 1)重锤夯实法: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2)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3)挤密桩施工法 1)灰土挤密桩: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 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2)砂石桩: 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起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4)深层密实法 1)振冲法: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砂土地基。 2)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 MPa的饱和粘土和软粘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