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质谱习题

有机质谱习题

有机质谱习题
有机质谱习题

第五章有机质谱

一、判断题

[1]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不一定是分子离子峰。但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

大的峰。(T)

[2]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的类型有关,一般含有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强度最

大。(T)

[3]分子离子峰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F)

[4]当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较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轰击电压,使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大。(F)

[5]双聚焦磁场分离器实现了能量和方向的双聚焦,所以分辨率较高。(T)

[6]在目前的各种质量分析器中,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具有最高的分辨率。

(T)

[7]由于产生了多电荷离子,使质荷比下降,所以可以利用常规的质谱检测器来分析大分子质量的化合物。(T)

[8]根据氮律,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也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T)

[9]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O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链上有γ-氢原子,该化合物的质谱出现麦氏重排离子峰。(T)

[10]化学电离源属于软电离技术,因此在CI-MS中最强峰通常是准离子离子峰。(T)

[11]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故在质谱分析中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元

素存在。(F)

[12]在标准质谱图中,醇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很小或不出现。(T)

[13]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适合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而且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主要是准分子离子。(T)

[14]通过研究亚稳离子峰,可以找到某些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T )

[15]在EI-MS中,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分子离子峰通常是基峰。(F )

[16]含奇数个电子的离子重排断裂后产生的离子一定含有奇数个电子;而含偶数个电子的离子重排断裂后产生的离子一定含有偶数个电子。(T )

[17]奇数个离子断裂后产生的奇电子离子。也可以产生偶电子离子;偶电子离子断裂后只能产生的偶电子离子。(T )

[18]简单断裂仅有一个键发生开裂,并脱去一个自由基;而重排断裂同时发生几个键的断裂,通常脱去一个中性分子同时发生重排。(T )

[19]在质谱中,一般来说碳链越长和存在支链有利于分子离子峰裂解,所以分子离子越强。

(F )

[20]在质谱中离子在断裂中若能产生H2O﹑C2H4﹑CO﹑CH2=C=O﹑CO2等点中性小分子产物,将有利于这种断裂途径的进行,一般产生比较强的碎片离子峰。(T )

二、单选题

[1]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正确方法是(D)

A. 增加进样量,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B. 图谱中强度最大的峰;

C. 质荷比最大的峰;

D. 降低电子轰击电压,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2]在质谱中,CH2Cl2的M:(M+2):(M+4)的比值约为(C)

A. 1:2:1

B. 1:3:1

C. 9:6:1

D. 3:1:3

[3]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奇数的是(B)

A. C8H6N4

B. C6H5NO2

C. C9H10O2

D. C9H10O

[4]在质谱图谱中,C6H4Br2的M:(M+2):(M+4)的比值约为(A)

A. 1:2:1

B. 1:3:1

C. 9:6:1

D. 3:1:3

[5]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偶数的是(A)

A. C8H6N2O

B. C6H5N3

C. C9H12NO

D. C4H4N

[6]如果母离子质量和子离子质量分别为120和105质量单位,则亚稳离子m﹡的m/z是(D)

A. 105

B. 120

C.

D.

[7]某一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区相对丰度近似为M:(M+2)=3:1,则该化合物分子式中可能含有(B)

A. 1个F

B. 1个Cl

C. 1个Br

D. 1个I

[8]某一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区相对丰度近似为M:(M+2)=1:1,则该化合物分子式中可能含有(C)

A. 1个F

B. 1个Cl

C. 1个Br

D. 1个I

[9]除同位素离子峰外,如果质谱中存在分子离子峰,则其一定是(B)

A. 基峰;

B. 质荷比最高的峰;

C. 偶数质量峰;

D. 奇数质量峰。

[10]要想获得较多碎片离子,采用如下哪种离子源(A)

A. EI;

B. FAB;

C. APCI;

D. ESI。

[11]用于高分辨质谱的质量分析器是(B)

A.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

B. 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C. 四级杆质量分析器;

D.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12]认为两个相邻的谱峰被分开,一般是指两个谱峰间的“峰谷”为两峰平均峰高的(C)

A. 0%;

B. 5%;

C. 10%;

D. 15%;

[13]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B)

A. 分子离子峰;

B. 基峰;

C. 亚稳离子峰;

D. 准分子离子峰。

[14]若将M=500和M=的两个离子分辨开来,试问需要的最低分辨率是(B)

A. 500

B. 1000

C. 2000

D. 5000

[15]质谱中双电荷离子出现在同质量单位电荷离子的(B)

A. 相同质量处;

B. 1/2质量处;

C. 2倍质量处;

D. 4倍质量处。

[16]下列哪种断裂机制是有正电荷引发的(C)

A. α-断裂;

B. σ-断裂;

C. ?-断裂;

D. Mclafferty 重排。

[17]在质谱中通过二项式(a+b)n的展开,可以推导出(A)

A. 同位素的丰度比;

B. 同位素的自然丰度比;

C. 同位素的原子数目;

D. 轻、重同位素的质量。

[18]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0,下面分子式中不可能的是(A)

A. C9H12NO

B. C9H14N2

C. C10H2N2

D. C10H14O

[19]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B)

A. 芳香化合物>醚>环状化合物>烯烃>醇;

B. 芳香化合物>烯烃>环状化合物>醚>醇;

C. 醇>醚>烯烃>环状化合物;

D. 烯烃>醇>环状化合物>醚。

[20]在质谱图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C)

A. 分子离子峰;

B. 质荷比最大的峰;

C. 强度最大的离子峰;

D. 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21]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分子离子峰是质谱图中质量最大的峰;

B. 某些化合物的离子峰可能在谱图中不出现;

C. 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量最大、丰度最大的峰;

D. 分子离子峰的丰度大小与其稳定性有关。

[22]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B)

A. 气相色谱;

B. 质谱;

C. 紫外光谱;

D. 核磁共振波谱。

[23]下面哪种简写表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C)

A. EI;

B. FAB;

C. APCI;

D. ESI。

[24]EI-MS表示(A)

A. 电子轰击质谱;

B. 化学电离质谱;

C. 电喷雾质谱;

D. 激光解吸质谱。

[25]在质谱中出现的非整数质荷比的谱峰可能是(C)

A. 重排离子峰;

B. 准分子离子峰;

C. 亚稳离子峰;

D. 分子离子峰。

三、问答题

[1]简述质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简述影响分子离子峰丰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试说明分子离子峰的特点。

[4]如何判断分子离子峰当分子离子峰不出现时,为什么

[5]离子源的作用是什么试论述几种常见离子源的原理及优缺点。

[6]试比较质谱仪常见的质量分析器的原理和特点。

[7]试比较说明什么简单断裂

[8]什么是麦氏重排发生麦氏重排的条件是什么

[9]质谱仪为什么需要高真空条件

[10]什么叫准分子离子峰哪些离子源容易得到准分子离子峰

[11]高分辨率质谱仪与低分辨率质谱仪相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2]什么是氮规则能否根据氮规则判断分子离子峰

[13]试说明什么是偶电子规则。

[14]举例说明最大烷基丢失原则。

[15]在质谱中同位素峰有哪些用途

[16]试论述质谱仪分辨率的定义。

[17]试说明什么是亚稳离子,并说明它与母离子和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18]试说明质谱中相对强度的定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质谱习题74847

质谱分析习题 一、简答题 1.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组成仪器各个主要部分的作用及原理。 2.双聚焦质谱仪为什么能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3.试述飞行时间质谱计的工作原理,它有什么特点 4.比较电子轰击离子源、场致电离源及场解析电离源的特点。 5.试述化学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6.有机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中有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7.如何利用质谱信息来判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 8.色谱与质谱联用后有什么突出特点 9.如何实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0.试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迫切性。 二、选择题 1.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 最容易断裂的键位 是: ( ) A 1和4 B 2和3 C 5和6 D 2和3 2.在丁烷的质谱图中,M对(M+1)的比例 是()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3.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A C 6H 6 B C 6H 5NO 2 C C 4H 2N 6O D C 9H 10O 2 5.用质谱法分析无机材料时,宜采用下述哪一种或几种电离 源 ( ) A 化学电离源 B 电子轰击源 C 高频火花源 D B 或C 6.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 /z 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 为 ( ) A 醚 B 醇 C 胺 D 醚或醇 7.一种酯类(M =116),质谱图上在m /z 57(100%),m /z 29(27%)及 m /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 结构为 ( ) A (CH 3)2CHCOOC 2H 5 B CH 3CH 2COOCH 2CH 2CH 3 C CH 3(CH 2)3COOCH 3 D CH 3COO(CH 2)3CH 3 8.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 为 ( ) A 苯 > 共轭烯烃 > 酮 > 醇 B 苯 > 酮 > 共轭烯烃 > 醇 C 共轭烯烃 > 苯 > 酮 > 醇 D 苯 > 共轭烯烃 > 醇 > 酮 9.化合物 在质谱图上出现的主要强峰是 ( ) A m/z 15 B m/z 29 C m/z 43 D m/z 71 10.溴己烷经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 为: ( )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质谱分析习题Word版

质谱分析习题 二、选择题 1.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 最容易断裂的键位 是: ( ) A 1和4 B 2和3 C 5和 6 D 2和3 2.在丁烷的质谱图中,M对(M+1)的比例 是() A 100:1.1 B 100:2.2 C 100:3.3 100:4.4 3.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A 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 C9H10O2 4.在下列化合物中, 何者不能发生麦氏重排? ( ) 答:没有γH的化合物 5.用质谱法分析无机材料时,宜采用下述哪一种或几种电离 源? () A 化学电离源 B 电子轰击源 C 高频火花源 D B或C 6.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A 醚 B 醇C 胺 D 醚或醇 7.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 57(100%),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 为 ( )

A (CH3)2CHCOOC2H5 B CH3CH2COOCH2CH2CH3 C CH3(CH2)3COOCH3 D CH3COO(CH2)3CH3 8.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 ( ) A苯 > 共轭烯烃 > 酮 > 醇

B 苯 > 酮 > 共轭烯烃 > 醇 C 共轭烯烃 > 苯 > 酮 > 醇 D 苯 > 共轭烯烃 > 醇 > 酮 9.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的主要强峰是() A m/z 15 B m/z 29 C m/z 43 D m/z 71 10.溴己烷经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 为: ( ) A m/z 93 B m/z 93和m/z 95 C m/z 71 D m/z 71和m/z 73 11.在C2H 5F 中,F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是 ( ) A M B M+1 C M+2 D M及M+2 12.某化合物的M S图上出现m/e 74的强峰,R光谱在3400~ 3200c m-1有一宽峰,1700~1750c m-1有一强峰,则该化合物可能 是() A R1-(CH2)3-COOCH3 ??? B R1-(CH2)4-COOH C R1-CH(CH3)-CH2-CH2-COOH D B或C 13.在质谱图谱中若某烃化合物的(M+1)和M峰的强度比为24: 100,则在该烃中存在碳原子的个数为()。 A 2 B 8 C 22 D 46 14.在质谱图中,CH 3C 1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质谱练习题

例1:未知物1的质谱图。 解:从图谱上看,该化合物的裂解碎片极少,说明应为具有高度稳定性结构的化合物,不易进一步被裂解。 例2、未知物2的质谱图。 解:该化合物为具有两个稳定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易失去一个苯基形成m/z105的高度稳定的碎片。分子离子与m/z105碎片离子之间由较弱的键连接。例3、未知物3的质谱图。 解:该化合物的质谱峰很孤单,同位素峰丰度非常小,低质量端的峰没有伴随峰。示该化合物含有单同位素元素,分子中的氢很少。 例4:未知物4的质谱图。 解:髙质量端的质谱峰很弱,低质量端的质谱峰多而强。示为脂肪族化合物。 例5、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8H16O,其质谱数据如下表,试确定其结构式

解:⑴ 不饱和度Ω=1+8+(-16/2)=1,即有一个双键(或一个饱和环); ⑵ 不存在烯烃特有的m/z41及41+14n系列峰(烯丙基的α断裂所得),因此双键可能为羰基所提供,而且没有m/z29(HC O+)的醛特征峰,所以可能是一个酮; ⑶ 根据碎片离子表,m/z为43、57、71、85的系列是C n H2n+1及C n H2n+1CO 离子,分别是C3H7+、CH3CO+,C4H9+、C2H5CO+,C5H11+、C3H7CO+及C6H13+、C4H9CO+离子; ⑷ 化学式中N原子数为0(偶数),所以m/z为偶数者为奇电子离子,即m/z86和58的离子一定是重排或消去反应所得,且消去反应不可能,所以是发生麦氏重排,羰基的γ位置上有H,而且有两个γ-H。m/z86来源于M-42(C3H6、丙稀),表明m/z86的离子是分子离子重排丢失丙稀所得; m/z58的重排离子是m/z86的离子经麦氏重排丢失质量为26的中性碎片(C2H4、乙烯)所产生,从以上信息及分析,可推断该化合物可能为: 由碎片裂解的一般规律加以证实: 例6、某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质谱图如下图,测得强度比M :(M+1):(M+2)=100 :8.9 :0.79 试确定其结构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 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个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运动自然观的内容有以下3点: 自然界存在辩证运动,自然界指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三大运动: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辩证运动是多维的。 自然界不仅是事物集合体也是过程集合体。要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中理解科学,从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中理解技术工程,从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转化中理解产业。 任何变化都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共产主义建立在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统一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也等于自然主义。 2、系统自然观的内容: 1)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与外界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有机质谱解析

有机质谱解析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引言 质谱,即质量的谱图,物质的分子在高真空下,经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等途径形成带电粒子,某些带电粒了可进一步断裂。如用电子轰击有机化合物(M),使其产生离 子的过程如下: 每一离子的质量与所带电荷的比称为质荷比(m/z ,曾用m/e)。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离器一一分离后,由检测器测定每一离子的质荷比及相对强度,由此得出的谱图称为质谱 质谱分析中常用术语和缩写式如下: 游离基阳离子,奇电子离子(例如CH4) (全箭头) 电子对转移 钩)单个电子转移 α断裂αY ;与奇电子原子邻接原子的键断裂(不是它们间 的键断裂) “A”元素只有一种同位素的元素(氢也归入“A”元素)。 “A+1”元素某种元素,它只含有比最高丰度同位素高1amu 的同位素。 “A+2”元素某种元素,它含有比最高丰度同位素高2 amu的同位素。 A峰元素组成只含有最高丰度同位素的质谱峰。 A+1峰比A峰高一个质量单位的峰。 分子离子(M)失去一个电荷形成的离子,其质荷比相当于该分子的分子量。 碎片离子:分子或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离子。包括正离子(A+)及游离基离子(A+.)。 同位素离子:元素组成中含有非最高天然丰度同位素的离子。 亚稳离子(m*)离子在质谱仪的无场漂移区中分解而形成的较低质量的离子。 质谱图上反应各离子的质荷比及丰度的峰被称为某离子峰。 基峰:谱图中丰度最高离子的峰 绝对丰度:每一离子的丰度占所有离子丰度总和的百分比,记作%∑。 相对丰度:每一离子与丰度最高离子的丰度百分比。

第二章谱图中的离子 第一节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M+)是质谱图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但是测定化合物分子量的依据,而且可以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用高分辨质谱可以直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式。 一、分子离子的形成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分子离子。一般来讲,从分子中失去的电子应该是分子中束缚最弱的电子,如双键或叁键的π电子,杂原子上的非键电子。失去电子的难易顺序为: 杂原子> C = C > C —C > C —H 易难 分子离子的丰度主要取决于其稳定性和分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易失去电子的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双键化合物等,其分子离子稳定,分子离子峰较强;而长碳链烷烃,支链烷烃等正与此相反。有机化合物在质谱中的分子离子稳定度有如下次序:芳香环> 共轭烯> 烯>环状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醚>酯> 胺> 酸> 醇>高度分支的烃类。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选择题69道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C.求同差异共用法

质谱复习题

第五章质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有机物,使它失去电子成为分子离子,最容易失去的电子是:A:电离电位小的电子 B:杂原子上的n电子 C:双键上的Л电子 σ电子 D:C-C键上的 σ电子。 E:C-H键上的 2.在质谱仪中,质量分析作用原理是: A:离子的质荷比(m / e),与轨迹曲线半径(R),磁场强度(H)和加速度电压(V)有定量的关系 B:固定H和V,(m / e)与R2成正比 C:固定R和V,m / e与H成正比 D:固定R和V,m / e与H2成正比 E:固定R和H,m / e与V成反比 3 在质谱图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 A: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B:质荷比最大的峰 C:一定是奇电子离子峰 D: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E:强度最大的离子 4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结构有关,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离子的分解活化能越高,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B:分子离子热稳定性好,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C:芳香烃及含双键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越强 D:同系化合物碳链越长,支链越多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E:饱和醇类及胺分子离子峰弱 5下面五种化合物,分子离子峰最强的是: A:芳香烃B:共轭烯C:酰胺D:酯E:醇 6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是质量最大的峰 B:是丰度最大的峰 C: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不出现 D:分子离子峰现相邻离子峰质量≥14质量单位 E:不含氮或偶数氮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偶数 7 对烷的开裂规律,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一系列相差14质量单位的奇质量数的离子 B:直链烷烃质谱图上m / e 43或m / e 57峰的相对丰度最大 C:支链烷烃易发生β开裂 D:正碳离子的稳定性是

2016质谱习题标准答案

质谱分析习题解答 一、简答题 .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组成仪器各个主要部分地作用及原理 答:()真空系统,质谱仪地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必须处于高真空状态.()进样系统,将样品气化为蒸气送入质谱仪离子源中.样品在进样系统中被适当加热后转化为即转化为气体.()离子源,被分析地气体或蒸气进入离子源后通过电子轰击(电子轰击离子源)、化学电离(化学电离源)、场致电离(场致电离源)、场解析电离(场解吸电离源)或快离子轰击电离(快离子轰击电离源)等转化为碎片离子,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自离子源产生地离子束在加速电极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获得一定地动能,再进入垂直于离子运动方向地均匀磁场中,由于受到磁场力地作用而改变运动方向作圆周运动,使不同质荷比地离子顺序到达检测器产生检测信号而得到质谱图.()离子检测器,通常以电子倍增管检测离子流. .有机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中有可能产生哪些类型地离子?从这些离子地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答:()分子离子.从分子离子峰可以确定相对分子质量.()同位素离子峰.当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等元素时,在质谱图中会出现含有这些同位素地离子峰,同位素峰地强度比与同位素地丰度比相当,因而可以也来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某些元素(通常采用强度比).()碎片离子峰.根据碎片离子峰可以和阐明分子地结构.另外尚有重排离子峰、两价离子峰、亚稳离子峰等都可以在确定化合物结构时得到应用. .如何利用质谱信息来判断化合物地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 答:利用分子离峰可以准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高分辨质谱仪可以准确测定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地质荷比,故可利用元素地精确质量及丰度比计算元素组成. 二、选择题 :、、、、、:、、、、、 :、、、、、:、、、、 三、填空题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开裂和麦氏重排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质谱法习题集和答案解析

3 3 3 第四章、质谱法(122题) 一、选择题(共35题) 1. 2 分 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 8H 0,在质谱图上出现 m /z 91的强峰,则该化合物可 能是: () 2. 2 分 下列化合物含 C 、H 或O 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1) C 6H 6 (2) C 6 HNO (3) C 4 H 2N 6O ⑷ C 9H 0O 3. 2 分)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奇数的是 () (1) C 6H 6 (2) C 6 H 5NO (3) C 6 H oQ S (4) C 6H N 2Q 4. 2 分 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 () (1) m /z 为 15 和29 (2) m /z 为93 和15 (3) m /z 为 29 和95 (4) m /z 为95 和93 5. 2 分 在 C 2H5F 中,F 对下述离子峰 摩有贝献的是 () (1) M (2) M +1 (3) M +2 (4) M 及 M +2 6. 2 分 一个酯的质谱图有 m / z 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 () (1) CH 3CHCHCOOCH (2) (CH 3) 2CHCOOCH (3) CH 3CHCOOCCH (4) (1) 或(3) 7. 2 分)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GHuO,质谱图上出现 m /z 59(基峰)m /z 31以及其它 弱峰m /z 73, m /z 87和m /z 102.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 (1) 二丙基醚 (2) 乙基丁基醚 (3) 正己醇 (4) 己醇-2 8. 2 分 某胺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其 M =129,其强度大的m /z 58(100%), m /z 100(40%),贝U 该化 (2) CH 3CH-C-NH 2 CH 合物可能为 (1) 4-氨基辛烷 (3) 4-氨基-3-甲基庚烷 9. 2 分 某胺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 (1) (CH 3 )2CHCHCHNH CH ( ⑵3- (4) (2) 氨基辛烷 或⑶ M +=87, m /z 30为基峰,则它最可能是 (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 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1.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质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 第四章、质谱法(122题) 一、选择题 ( 共35题 ) 1. 2 分 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 8H 10,在质谱图上出现 m /z 91的强峰,则该化合物可 能是: ( ) (1)CH 3 C 2H 5 CH 3CH 3 CH 3 CH 3(2)(3) (4) 2. 2 分 ! 下列化合物含 C 、H 或O 、N ,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1) C 6H 6 (2) C 6H 5NO 2 (3) C 4H 2N 6O (4) C 9H 10O 2 3. 2 分)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奇数的是 ( ) (1) C 6H 6 (2) C 6H 5NO 2 (3) C 6H 10O 2S (4) C 6H 4N 2O 4 4. 2 分 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 ) (1) m /z 为 15 和 29 (2) m /z 为 93 和 15 : (3) m /z 为 29 和 95 (4) m /z 为 95 和 93 5. 2 分 在C 2H 5F 中, F 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是 ( ) (1) M (2) M +1 (3) M +2 (4) M 及M +2 6. 2 分 一个酯的质谱图有m /z 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 ( ) (1) CH 3CH 2CH 2COOCH 3 (2) (CH 3)2CHCOOCH 3 。 (3) CH 3CH 2COOCH 2CH 3 (4) (1)或(3) 7. 2 分)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6H 14O, 质谱图上出现m /z 59(基峰)m /z 31以及其它 弱峰m /z 73, m /z 87和m /z 102. 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 ) (1) 二丙基醚 (2) 乙基丁基醚 (3) 正己醇 (4) 己醇-2

质谱及综合谱图解析

质谱及综合谱图解析 1、在质谱中,一个化合物的M+和(M+2)+峰强度几乎相等,预示着它含有哪种元素( ) A. N B. O C. Br D. Cl 1、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4H8O。现已测得它的各种谱图如下,试确证其结构。

2、未知物为无色液体,沸点144℃,其四谱数据如下: 质谱: m/z M的含量% 114(M) 100 115(M+1) 7.7 116(M+2) 0.46 可能分子式:Beynon表 分子式M+1 M+2 C4H10O2 6.72 0.59 C6H14N27.47 0.24 C7H14O 7.83 0.47 C7H2N38.36 0.37 紫外光谱: EtOH λmax/nm εmax/L?mol-1?cm-1 275 12 红外和核磁:

3、某化合物,分子式C10H14O,能溶于NaOH,不能溶于NaHCO3,能使溴水褪色,该化合物的IR和1H NMR如下: IR:3250 cm-1有宽峰,830 cm-1有吸收 1H NMR:δ1.3(s,9H),δ4.9(s,1H),δ7.0(m,4H) 4、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0O,质谱得到m/z122(M+),IR在3600~3200 cm-1有强的宽峰,在3000 cm-1和750~700 cm-1处也有强的吸收,1H NMR显示:δ2.5(s,1H),δ2.7(t,2H),δ3.7(t,2H),δ7.5(m,5H),请推测其结构。 5、分子式为C9H10O的化合物有如下信号: 1H NMR:δ2.0(s,3H),δ3.75(s,2H),δ7.2(s,5H) IR:3100,3000,1720,740,700 cm-1和其他峰 试推断结构。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阐述古希腊四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四种不同思想。(教材P26)早期的自然哲学是从探索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希腊文“本原” 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至于本原是什么,数目有多少,古希腊哲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例如,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 ,赫拉克利持和希巴索则认为是“火” ,恩培多克勒以土加于上述三者,主张“四元素”为万物之始,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各种性质不同、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种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2、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讲义P12)答: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有以下四种: a.先进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 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辩。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 稳缓性。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 大统一性。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的中心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3、简述近代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特征。(讲义P20) (1)16-18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其途径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此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研究,采用的是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方法,将自然界看做一个既成事物而不是一个发展过程;机械力学的方法是此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自然科学都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 (2)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征 A 19 世纪自然科学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更高成都的发展。时间上追溯了宇宙起源(星云假说);空间上确立了微小原子与庞大银河系的存在;深度上涉及到宇宙的未来与生命的本质,起源等。 B 19 世纪自然科学已采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自然界联系观点:电磁学解释了光,电,磁之间的联系,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有机化学揭示;额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有机物之间的联系,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 发展观点:康德“星云假说”探讨了天体的演化;“地质进化论”探讨了地球的演化;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探讨了生物的演化。 C 19 世纪科学已经从收集材料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阶段,从实验科学走向了理论科学。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是理论科学,是在法拉第,安培等一系列实验物理学家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 力学机械论继续流行,并已经开始突破其局限性。 19 世纪科学思想存在着一个基本矛盾理论,即科学成果与科学思想的矛盾,也即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在客观上已经基本超过了力学机械论,但是一些科学家在思想上却仍然被力学机械论所束缚,主观上还迷信力学机械论。 4、简述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讲义P19)答:第一次技术革命 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零散,而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居于主导地位(纺织机的发明,改进以及瓦特,纽可门等蒸汽机的改进者均是熟练技术工匠。) 第二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生产技术革新的先导,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在了生产实践的前面,即所谓的“理论先行,技术跟进” (先有电磁理论的确立,然后才有各种电机的发明。) 5、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P107-108)

质谱介绍及质谱图的解析(来源小木虫)

质谱介绍及质谱图的解析(来源:小木虫)质谱法是将被测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质量是物质的固有特征之一,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质谱,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分子质量和相关结构信息);谱峰强度也与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关,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质谱仪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进样系统——按电离方式的需要,将样品送入离子源的适当部位;离子源——用来使样品分子电离生成离子,并使生成的离子会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几何形状的离子束;质量分析器——利用电磁场(包括磁场、磁场和电场的组合、高频电场、和高频脉冲电场等)的作用将来自离子源的离子束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运动轨道稳定与否等形式进行分离;检测器——用来接受、检测和记录被分离后的离子信号。一般情况下,进样系统将待测物在不破坏系统真空的情况下导入离子源(10-6~10-8mmHg),离子化后由质量分析器分离再检测;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进行控制、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可将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谱图进行比较。 一、进样系统和接口技术 将样品导入质谱仪可分为直接进样和通过接口两种方式实现。 1. 直接进样 在室温和常压下,气态或液态样品可通过一个可调喷口装置以中性流的形式导入离子源。吸附在固体上或溶解在液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可通过顶空分析器进行富集,利用吸附柱捕集,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使之解吸,经毛细管导入质谱仪。 对于固体样品,常用进样杆直接导入。将样品置于进样杆顶部的小坩埚中,通过在离子源附近的真空环境中加热的方式导入样品,或者可通过在离子化室中将样品从一可迅速加热的金属丝上解吸或者使用激光辅助解吸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可与电子轰击电离、化学电离以及场电离结合,适用于热稳定性差或者难挥发物的分析。 目前质谱进样系统发展较快的是多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用以将色谱流出物导入质谱,经离子化后供质谱分析。主要技术包括各种喷雾技术(电喷雾,热喷雾和离子喷雾);传送装置(粒子束)和粒子诱导解吸(快原子轰击)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