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教案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教案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教案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教案

学习情境二化工作业职业健康与劳动防护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熟练应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辨识及分类方法。

2.能熟练应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3.能熟练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防护级别。

4.能熟练使用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5.能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保养方法。

6.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方法。

知识目标:

1.职业危害的定义及分类。

2.化工职业危害辨识的内容及辨识方法。

3.各种防护用具的防护极限。

4.现场各种安全标识的识别。

素质目标:

1.锻炼学生沉着冷静面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3.使在潜隐默化中牢固树立安全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1: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现场的安全模拟环境下掌握危害职业健康的职业危害的理论基础,结合创设情境、观察分析、时间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

学法:案例引导法;任务分解法;行为导向法;讲练结合法

学时、教学资源和课前准备

学时:12学时

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国家和行业化工产品标准、化工HSE防护设备资料、化工电子资源;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灭火器,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学生工作任务单,教案,模拟现场环境所需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的着眼点应放在限制和消除燃烧爆炸危险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上,防止燃烧三个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出现在一起。主要措施有着火源控制与消除、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限制火灾蔓延措施等几方面。

一、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措施---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着火源,如明火、火花和电弧、危险温度(>80℃)、化学反应热、生物化学热、物理作用热、摩擦撞击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等等。因此,控制和消除这些着火源对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严格明火管理措施---在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由明火引起的,所以严格明火管理,对防火防爆工作非常重要

①、加强加热用火管理措施:严格生产性用火管理,对蒸汽、油浴盐浴、电加热等使用,要严格管理。生产区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加热,因生产需要用蒸汽、油浴、盐浴、电热来加热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的设计,明火区应远离生产区,并在常年风下风处……等。

②、加强检修用火管理:对检修动火、使用喷灯、浇注沥青等作业要严格管理措施。制订检修动火制度,对未办动火证、动火证未经审批,未做好有效隔绝、未做好清洗置换,未做动火分析,无人监火,不准动火。

③、加强流动火花和飞火管理措施:对机动车进入生产区、烟囱飞火、穿化纤服装、吸烟等要严格管理制订相关规定。对机动车排气管要戴阻火器,防止火花喷出。对燃煤、烧柴的烟囱要设置阻火措施(水幕除尘等)消除飞火。对防火防爆要求高且特别危险岗位,要禁止穿化纤服装进入生产岗位,生的避免静电火花的产生。在生产区严禁吸烟,违者重罚。

吸烟危害多,吸烟会消耗我们辛苦得来的钱财,还会伤害人体的健康,因香烟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同时,在吸烟时不注意极易发生火灾事故。这是因为香烟在抽吸时,烟头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表层温度可达200~300℃,而一般的可燃物和易燃物的燃点和闪点均

低于这个温度,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另外,香烟火,随意性大,它会随吸烟人的走动而流动,人们在吸烟时很容易忘记,极易随便到处乱丢或丢在危险区域,从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再一个,烟头火,阴燃时间可达30分钟,这更容易使人失去警惕,从而酿成火灾事故。

为了防止烟囱飞火,燃煤炉炉堂燃烧必须完全,并要有水洗设施,彻底消除火花,在燃煤炉下风处切勿堆放易燃物料。

④、加强其它火源控制管理措施:对高温设备、管道表面热、自燃热、压缩热、化学反应热等等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对高温表面应及时做好隔热保温,破损的要及时修补。不准在高温设备、管道上烘烤可燃物品。压缩机(空压机、冰机等)等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要进行冷却,严格控制在80度以内。及时将油抹布、油棉纱头等及时安全的处理掉。

2、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措施

轴承转动摩擦、铁器撞击、工具使用过程打击都有可能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对易燃易爆的生产岗位,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① 设备转动部位应保持良好的润滑,以防断油发热;

② 采用有色金属工用具,防止撞击火花的产生;

③ 搬运物料要轻搬轻放,防止发生火花;

④ 车间内禁止穿带钉的鞋,以防摩擦产生火花;

⑤ 检修过程中要防止工用撞击发生火花。

3、消除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措施

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是引起火灾爆炸仅次于明火的第二位原因,因此要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等级和爆炸、火灾危险物质的性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安装。对车间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电气线路等,分别采用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以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

4、导除静电措施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险性很大,但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由于静电产生火花而造成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教训较多。因此,在化工企业从厂房设计、工艺设计、建设安装等方就应充分考虑导除静电的措施,如全厂地下接地网络设计、防雷、避雷设计,在易燃易爆车间,对工艺管线、设备等均要进行有效的接地,对一些电阻率高的易燃液体在运输、输送、罐装、搅拌中应设法导除

静电,勿使静电积聚。对一些特别易燃易爆的岗位还应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人造面料的服装。

的确凉的表面电阻率为10个13次方欧姆,尼龙的表面电阳阻率为8×10个15次方欧姆。这么高

的电阻率的化学纤维,在与人体或其他物体接触而摩擦时,就会产生并积聚大量的静电荷,形成很高的

静电压,以致产生闪烁的火花而造成危害。经测试,穿的确凉裤子、毛涤混纺衣裤时,坐在聚氯乙稀或

人造革等绝缘物质的椅子上,摩擦4-5次,静电压可达1万伏。而穿尼龙裤时静电压可达1.4万伏,脱

尼龙衣裤时静电压可达1000伏,穿棉涤混纺衣料时静电压也有500伏。一般而言,在同等条件下,化

学纤维产生的静电是棉布料的10多倍。实验资料表明,在静电压达到300伏时,就有可能引起易燃液体、气体发生爆炸燃烧。

(详见第九章静电安全)

案例:

九洲原氯霉素车间还原岗位,按工艺要求首先投入异丙醇,而后开搅拌、开蒸汽升温,然后投入铝片,当职工投完铝片,用手抖动几下,突然一道火光从投料口窜出并发爆炸声。幸亏投料职工站位好,只造成手部灼伤。这起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静电火花之故,因为异丙醇闪点12℃是易燃物(C3H8O、爆

炸极限:2.0~12.7%、最小点火能:0.6mJ毫焦、闪点:12℃),在加热、搅拌中异丙与醇容器壁摩擦产

生静电同时产生部分挥发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和温度,当投放用化纤编织袋装的铝片时,铝片

与编织袋摩擦也产生静电,结果在操作工抖动编织袋时与容器壁产生的静电发生放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发生后认真分析,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接地、化纤编织袋改纯棉布袋、安装防爆板等措施。

5、防止雷电火花措施

雷电是带有足够电荷的云块与云块、云块与大地的静电放电现象。雷电放电特点是:电压高(可达几十万伏)、放电时间短(仅几十微秒)、放电电流大(可达几百千安)。因而在电流通过的地方,可使空气加热到极高的温度,产生强大的压力波。在化企业中往往会由此而引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因此,防雷保护工作也是化工生产防火防爆的重要内容。

防雷保护工作必须在规划设计时就应全盘考虑,地下接地网络可靠、完善,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安装、检查、维护。特别是每到雷雨季节时期,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防雷设施安全可靠。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因雷击发生爆炸火灾,油库被毁,烧死消防人员几十人。直接原因虽是雷击

之故,但在油库的设计、管理以及灭火指挥上的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二、工艺、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

1、工艺装置设计安全要求:

在化工中各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由于受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一系列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从而导致事故发生。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工艺装置设计时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①、全面分析原料、中间体、成品、工艺条件要求,以确定设备以及设置安全技术设施;

②、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的三要素和爆炸原因,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③、对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超温、超压等不正常情况应有有效地控制措施,

④、对物料的毒害性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密闭、隔离、遥控及通风等安全技术措施;

⑤、要更深入研究潜在的危险,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2、采用安全合理的工艺过程措施:

①、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操作规程:对新产品、新工艺或改革老工艺等都必须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进行反复论证、试验,不得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待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生产。

②在生产中尽可能用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尽可能不使用自燃点低、遇水燃烧爆炸、闪点低、爆炸极限低、爆炸极限范围宽、强酸、强碱、强氧化性等物质,如必须使用则必须有针对性的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例如,对遇空气、遇湿自燃的物质,

遇水会燃烧爆炸的物质,要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通风、散热、除湿等措施;对二种性质互相抵触的物质不能混存,避免接触;对酸碱接触能发生分解爆作的物质,要作好有效隔离措施,等等。

③、系统密闭或负压操作措施:系统密闭可以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质的泄漏而造成爆炸、火灾、中毒、职业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负压操作可避免防止系统危险物质向外逸散,对提高车间空气质量,减少职业危害等都有好处,但要注意防止空气漏入系统的危险。

④、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控制措施:通过改革改造尽可能使每一步反应在系统内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并进行自动化遥控控制,这对减轻操作人员体力,方便操作、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效益的安全有效的生产过程。

⑤、惰性介质保护措施:在生产、检修、动火中用惰性介质气体进行置换、充压输送、灭火扑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⑥、通风措施:通风是防止燃烧爆炸混合物形成、减少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厂房的设计、工艺管道和设备的安装必须确保车间内有效通风条件,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如自然通风不足,则要考虑强制通风。对化工生产企业使用敞开式厂房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2、化工操作中的工艺参数控制措施:

在化工生产操作过程中,正确控制工艺参数是防止超温、超压、溢料、跑料、冲料事故的发生,防止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①、温度、速度控制措施:化学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在操作中应及时的密切观察控制以下几方面情况:

a、控制升温速率:升温速率必须严格控制,一定要根据设备的能力和工艺要求逐步分阶段进行,严禁升温速度过快,否则反应剧烈,就有可能由于设备能力不够或冷却量不足而无法控制,导致内压升高,造成冲料、爆炸事故的发生。

b、防止加料时温度过低或过高:化学反应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如起始温度过低或过高,对安全生产都是不利的。好起始温度过低,化学反应前期反应缓慢或不反应,这样会使投入的物质前期参加反应量减少而累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会使前期未参加反应的物质在后期参加反应,使反应突然加剧,就有可能由于设备能力不够或冷却量不足而无法控制,导致内压升高,造成冲料、爆炸事故的发生。反之,投料时起始温度过高,也是非常危险的,物料反应一开就非常激烈,温度很难控制好。所以,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投料速度、升温速率、投料量、反应温度。

c、防止搅拌中断:搅拌的作用可以加速传热和传质,使反应物料温度均匀,反应彻底、完全,防止局部反应过热。

一般在作业时先加入溶剂,然后开搅拌,之后按规定分批逐步投入其它物料。如果同时投料,而后再开搅拌,则有可能在投料时因局部反应剧烈而发生事故,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生产中如发生停电、搅拌断落或脱落,应立即停止加热,采取降温措施,严密监视温度或容器内反应物的情况,视温度、压力等情况作紧急排放处理等

措施,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d、防止干燥温度过高:有些物料在高温下会发生溶解、燃烧或使物料焦化使质量下降。所以要严格控制烘干温度,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旦超温必须先降至常温,方可进行检查。(案例,九洲氯霉素分拆烘房火灾)

②、投料控制措施:主要控制投料速度、配比、顺序、原料、纯度以及投料量等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对确保安全生产有很大的关系。

a、控制投料速度: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传热能力。如果投料速度太快,会引起温度猛升;如投料速度太慢,会使生产时间拖延,所以讲,必须严格控制投料速度。

b、控制投料配比:对反应物的浓度、比重、重量、体积、流量(管道输送)等都要作认真、准确分析和计算,从安全方面考虑,准确的计算出经济投料配比。投料配比的不当或不准,会造成物料的浪费损失,有些反应还会生成危险的过反应物。如:三氯化磷的生产是将氯气通入黄磷中,如果通氯过量,则会生成极易分解的五氯化磷而造成爆炸事故;又如卡马西平生产中有一道溴化反应,溴素滴加中,如果滴加过量,会造成损失,污染环境,如果滴加不足则会生成双氢卡马,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在投料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投料的配比量。

C、控制投料顺序:对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物料投放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发生意外事故,在生产中要高度重视,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的顺序进行投料。

例如:在氯化氢的合成,在触媒的作用下,应先通氢后通氯;在三氯化磷生产中,应先投磷后通氯。如改变前后顺序,则会发生爆炸事故;又如,在实验室中作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必须将浓硫酸渐渐从器壁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如将稀释的顺序倒一下,则会发生硫酸飞溅而灼伤操作人员的事故。

d、控制原料纯度:在化工生产中,物料的纯度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色泽,同时也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原料的纯度要严格,确保生产安全。如果反应物料中含有过量的杂物,有可能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如电石,在生产乙炔时,如果电石中含磷量超过0.08%,则就会发生爆炸事故。(这是因为电石中

的磷化钙遇水后生成会生成会自燃的磷化氢,而在乙炔气的制备中会有乙炔、空气混合物存在,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e、控制投料量:化工生产的反应设备(反应罐、贮罐、钢瓶等容器)大小是根据生产规模大小,经专业人员按有关规定要求计算出来的,他必须考虑安全容积。对带有搅拌器的反应设备考虑液体加热后的体积增加量和搅拌时液面的升高量,对储罐、气瓶要考虑温度升高后液面的升高量和内压的增加量。如果盲目的提高产量或因失误而多投了反应物料,超过了安全容积系数,往往会引起溢料或超压事故的发生。如果投料过少,也有可能发生事故(搅拌、温度计、夹套加热冷却不匀等原因)。因此,根据不同的设备容器,控制一定的投料量,也是必须严格掌据的重要方面。

③、防止跑料、溢料和冲料措施:化工生产中发生跑料、溢料和冲料是操作人员粗心大意和误操作而造成的。一旦易燃、易爆物料大量跑料、溢料和冲料,有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因此,严格厂规、厂纪并按工艺操作规程操作,及时进行巡回检查和及时调节控制,是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跑料、溢料、冲料事故,应冷静对待,查明原因,对症处理,情况严重要及时报告,切断一切着火源,绝不要惊慌失措而无从着手,结果酿成大祸。

④、紧急情况停车处理措施:

当发生突然停电、停汽、停水、火灾爆炸、严重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沉着冷静,密切观察系统设备运行和温度、压力的变化情况,正确判断及时排除险情,防止事故扩大,情况危急及时报告,一定要首先确保人员安全。

3、安全保护装置措施:为避免人员操作控制和观察判断的失误,确保生产的安全。根据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和安全要求,可分别选用符合规定要求的安全装置,如阻火装置(安全液封、阻火器和单向阀)、防爆泄压设施(安全阀、爆破膜‘片’、防爆门和放空管等)、消防设施(如各种灭火剂水、水蒸汽、泡沫液、二氧化碳、氮气、干粉和其它灭火设施)等。安全保护装置,效果好且

安全可靠,应尽量安装使用。

①、信号报警:利用声、光等信号,当反应温度、压力、液位、爆炸极限等超过正常操作控制值时,报警系统就会发出声、光信号及时报警。如温度、压力、超限、防爆、防盗报警器等

②、保险装置:当系统出现不正常情况有发生危险状况时,保险装置能自动地消除不正常状况。如安全阀、爆破片、限位器等

③、安全联锁:对系统某个部位和对整个系统安全有特殊要求的,为确保生产操作万无一失,防止操作失误而设置的安全联锁装置。联锁装置有机械和电气(电脑程序控制)等几种。

4、做好清洁文明生产工作措施:

清洁文明生产有二种含义,一是要做好清洁生产,二是要做好文明生产。

清洁生产工作一定要从源头抓起,从项目的引进、试验、设计开始就注重三废,采取先进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或少产生三废的工艺和设备,从源头对产生的三废进行控制,设法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处理。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文明生产工作就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整齐、卫生。做到物料、生产工用具等要定量、定置存放,保持设备整齐、色泽光亮、场所宽敞、明亮、整洁,保持工作平台无杂物,楼梯、通道要畅通,以利紧急情况时的抢救和撤离。

三、限制火灾蔓延的措施

防火防爆的另一个主要措施就是限制火灾蔓延措施。就是要求厂房、仓库、储罐库等的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耐火等级、防火安全间距、防火分割等设计要求。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就能最大限度的延迟火灾的蔓延,对人员的疏散,物资转移,火灾的扑救都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措施。

1、厂房建筑耐火设计措施:为了有效的限制火灾蔓延减少损失,化工生产的建筑必须有一定的耐火等级(一级或二级)。即要有有效的分隔、有一定的防火间距、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防火灭火设施,厂房必须从设计开始采取防火防爆的综合措施。

①、耐火设计:建筑厂房按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必须达到一定的耐火极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就可以有充余的时间实施抢救逃生。我国将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耐火等级系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一般对生产、使用易燃物品的企业均要符合一级耐火设计(耐火极限达到2小时以上)。

②、防火分隔措施:合理的设计、布局并进行有效的隔离、敞开式布置是限制火灾蔓延和减少火灾爆作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

A、防火分隔物分隔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的易燃易爆的设备、生产(工艺反应)单元(车间、工段)、贮罐、仓库等建筑内设置耐火极限较高的耐火物进行分隔,能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防火分隔方法很多,主要有防火墙、防爆墙、防火门、防火堤、防火带、防火卷帘等。使火灾爆炸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

B、防火间距措施:为了防止火灾向邻近建筑物蔓延,减少爆炸火灾所造成的损失。确保建筑物与建筑物、设备与设备、物与物……等有一定的安全防火间距。(即相邻的建筑物、设备、物品在热辐射作用下,20分钟内无扑救措施,不被引燃的距离,称为安全防火间距)

③、防爆泄压措施:爆炸会产生极高的压力,破坏建筑物和设备,造成厂房倒塌,设备损毁,人员伤亡。要减少爆炸所产生的高压危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主动的泄压。

a、建筑物的泄压-----建筑物的泄压,就是使爆炸的瞬间所产生的压力,能由建筑物的泄压施迅速的向外泄出,降低爆炸所产生的高压,以保护建筑结构不受到重大的破坏,减少人员的伤亡。因此,确保建筑的泄爆面积,对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尤为重要。

一般将轻质屋顶、轻质墙体和易于脱落破碎的门窗等均可作为泄压面积。(一般危险厂房泄压面积与厂房容积之比在0.05-0.1平方米/立方米,对危险大的厂房泄压比在0.2平方米/立方米以上)

另外,作为泄压的一面必须向外,绝不能将室内隔墙改作泄压面。

b、设备、容器的防爆泄压------防爆设施有安全阀、爆破膜(片)、防爆

门和放空管等。

安全阀主要用于防止物理爆炸。

爆破片(防爆膜)主要用于防止化学爆作。

防爆门和防爆爆球主要用于加热炉上。

放空管用来紧急排泄有超温、超压、爆聚和分解爆炸的物料。在设计

时要取最大值,不能太小。

c、敞开式布置措施:对一些特别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进行敞开式布置,建筑物不予封闭,四面通风,设备与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对安全生产防火防爆是非常有利的(注意环保问题)。如果设备和工艺装置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时,由于敞开式布置,通风性能好,危险性气体不易积聚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也不易发生人员中毒和职业危害,发生事故的危险就会降低。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爆炸的威力和损失。

④、阻火措施:防止外部火焰窜入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容器、管道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间的蔓延作用,主要有阻火器、安全水封、阻火闸门和单向阀等。

a、阻火器-----是利用管子直经或流通孔隙减小到一定程度,火焰就不能蔓延的原理制成的。(它里面有全属网、砾石和波纹金属片等形式)

b、安全液封-----就是将液体封在进出管(或沟)中间,使液封二侧的任何一侧着火,火焰都将在液封处被熄灭或阻止火焰蔓延。

C、阻火闸门-----阻火闸门是为了防止火焰沿通风管道蔓延而设置的。

d、火星熄灭器------火星熄灭器也叫防火帽。

e、单向阀-----控制火焰漫延方向,阻断火焰倒回。

⑤、消防灭火措施:按照国家消防灭火规范要求,根据消防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流程、原材物料产品的性质、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器材,喷水或喷水蒸汽灭火。

⑥、安全教育措施:对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要制定严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减少“三违”,使职工做到“三不伤害”和“三懂三会”(即懂得自救逃生常识、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扑救一般

火灾的办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一旦发生火灾,职工就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扑救灭火,控制火灾蔓延。

火灾扑救常识

在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一章中所讲到的内容,这是“防”字上的有效措施。如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我们必须积极的扑救,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此,我们每个职工,除了掌握防火防爆基本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火灾扑救的知识,

第一节消防工作方针

我国“消防法”在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于1998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规定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指导思想上,要把火灾预防放在首位,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各种行政、技术和组织措施、大力做好火灾的预防工作。从根本上防止火灾的发生。所谓“防消结合”,就是在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以便一旦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扑救,最大限度减少火灾的损失。

大量火灾事故的分析研究,尽管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我们思想麻痹、缺乏预防知识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平时要提高警惕,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掌握灭火的基本知识和灭火技能,可以讲,大部份火灾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或扑灭的。因此,只要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就能取得同火灾作斗争的主动权;只有充分作好灭火准备,才能在同火灾作斗争中取得胜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一方针,防止出现“重防轻消”或“重消轻防”的二个倾向,更不能存在既“轻防”又

“轻消”的麻痹侥幸思想。

案例:我国建国以来火灾死亡人数最多一次火灾,1977年2月18日春节夜,为欢度春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1团俱兵部正在火会堂放电影,并关闭所有门窗,因天冷,有小孩玩火不慎,引发火灾,由门窗关闭,场内人员无法逃生,结果造成694人死亡惨案。

第一节火灾及火灾分类

一、燃烧与火灾区别

燃烧俗称着火(见前面物质的燃烧一章)。但燃烧不一定是火灾,它们是有区别的。

火灾------火灾是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的灾害。(过去定义---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二、火灾的分类

火灾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燃烧对象可分为建筑火灾、交通运输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按物质燃烧的特性可分为A、B、C、D、E五类。

A类-----固体物质火灾

B类-----液体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气体物质火灾

D类-----金属物质火灾(钾、钠、镁、铝……)

E类-----电气火灾

三、火灾损失统计分类

根据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种:

特大火灾----- ① 死亡10人以上

② 重伤20人以上

③ 死亡、重伤20人以上

④ 受灾50户以上

⑤损失5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 ①死亡3人以上

②重伤10人以上

③ 死亡、重伤10人以上

④ 受灾30户以上

⑤损失5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 凡不具备以上两项死伤、损失在5万元以下的火灾第二节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要素)三者同时存在下并达到一定的条件后才会发生燃烧,因此,一旦发生火警,我们只要设法破坏上述三个条件(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条件,火就可以熄灭。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即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化学反应中断法。在灭火中,我们可以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灭火方法或同时运用几种方法去扑救。在扑救火灾中,有时是通过使用不同的灭火剂来实现的。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不同类型的火灾,应选用不同的灭火剂。因此,不仅要掌握各种灭火方法,而且还要手解各种灭火剂的性质、灭火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一、隔离法灭火

隔离法就是将火源与火源附近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这样,少量的可燃物烧完后,或同时使用其他灭火方法,使燃烧很快停止而熄灭。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采用隔离法灭火的具体措施如下:

1、迅速转移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助燃(氧化性物品)物品。(在搬运转移时要注意抢救人员的安全)

2、封闭、堵塞建筑物上的洞孔或通道,改变火灾蔓延途经。

3、围堵、阻拦燃烧着的流淌液体(如防火堤、砂土等)。

4、拆除与火源毗连的建筑物。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在拆除时要注意抢救人员的安全。

要注意,在转移易、可燃等危险物品或拆除毗连建筑物时,一定要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有组织进行,注意人员的安全,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案例:森林火灾的扑救,一般在火源的下风处,迅速开辟出一片隔离带,以阻断火势蔓延。(如大兴安岭火灾扑救)

二、冷却法灭火

冷却法就是用水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着的物质上,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温度降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时,火就会熄灭。

另外,用水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不受火源火焰辐射热的影响而扩大火势。如用水喷洒在贮存气体、液体的罐、槽上,可有效的降低或控制其温度,防止发生燃烧变形爆裂而使火灾扩大。

用于冷却法灭火的灭火剂主要是水。固体二氧化碳、液体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剂也有冷却作用。

酸碱灭火器是将浓硫酸、碱性小苏打(碳酸氢钠)液两种液体分别贮存在容器内,火灾时,用人工方法使两种液体混合,产生压力而喷在燃烧物上,冷却燃烧物温度而使火焰熄灭。

水灭火剂的作用:

A.水是不燃液体,价格便宜,取用方便,安全可靠。

B.水有冷却降温灭火作用,水的热容量大(比热为1千卡公斤.℃,汽化潜热是539千卡/公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比方说,1公斤10℃的水加热达到沸点要吸收90千卡热量,变成蒸汽又要吸收539千卡热量,总共要吸收629千卡热量。从这里看出,水具有显著的冷却作用,能迅速冷却燃烧物,降低燃烧区及其附近温度,最终使燃烧停止。

C.水有窒息灭火作用,1公斤水在100℃(在1标准大气压)能生成1673升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能稀释燃烧区内可燃气体或空气中氧的浓度,使燃烧区因缺少氧气而减弱燃烧的强度。

D.水还具有能稀释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降低其燃烧性能。

E.雾状水能在某些不溶于水的液体表面上形成一层不燃的乳浊液。水能浸湿未燃烧的物质,使其难以燃烧。

F.加压水流喷射时,能冲到火源的深处,使火焰中断而熄灭。

总的讲,灭火中,由于水的热容量大,灭火性能强,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取用方便等优点,而被普遍使用。

我们用水灭火时,一般采用直流水、开花水和雾状水三种形式种。这要求灭火人员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分别对待,灵活运用。

直流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如媒、木材制品、

棉麻、橡胶、纸张等;扑救闪点在120℃以上,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对火源附近物品、贮罐等进行远距离淋水降温等作用;

开花水-----基本与直流水一样的扑救作用,但开花水射程较

近,不能远距离使用。

雾状水-----由于雾状水大大增加了与燃烧物或与火焰的接触

面积,有利于水对燃烧物的浸透,可用于扑救粉尘、纤维状物等固体可燃物的火灾,在有安全措施下还可扑救电气火灾。但雾状水射程较近,不能远距离使用。

三、窒息法灭火

窒息法灭火就是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覆盖、包围燃烧物,阻碍空气与燃烧物质接触,使燃烧因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燃烧。

用窒息法灭火的具体措施是:

1.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如黄砂、干土、石粉、石棉布、毯、湿麻袋、湿布等直接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上,隔绝空气,使燃烧窒息而停止;

2.将不燃性气体或水蒸汽灌入燃烧的容器内,稀释空气中的氧,使燃烧因窒息而停止;

3.封闭正在燃烧的建筑物、容器或船舱的孔洞,使内部氧气在燃烧中消耗后,不能补充新鲜空气而窒息熄灭。

4.在敞开的情况下,隔绝空气主要是使用各种灭火剂。如泡沫、二氧化碳、

水蒸汽等:

①、泡沫灭火剂-----凡能与水混溶,并可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剂,称为泡沫灭火剂。一般的泡沫灭火剂可用于扑救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及一般固体火灾;特殊的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可用于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火灾。

泡沫灭火剂灭火作用:

a.灭火泡沫的发泡倍数是2-1000,比重为0.001-0.5。由于泡沫比重远远小于一般可燃、易燃液体的比重,因而可以浮在液体表面,在燃烧物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

b.泡沫层封闭了燃烧物表面,可以遮断火焰的热辐射,阻止燃烧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质的蒸发;

c.泡沫吸热蒸发产生水蒸汽,有冷却燃烧物和降低燃烧物附近空气中氧含量的作用。

泡沫灭火剂种类-----泡沫灭火剂可以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大类。

化学泡沫灭火剂-----是通过两种药剂的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泡沫。泡沫中所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化学泡沫灭火剂有酸碱泡沫灭火剂[酸性物质(硫酸铝)与碱性物质(碳酸氢钠)及少量稳定剂相互作用生成的膜状气泡群。反应式如下:

AI2(SO4)3+ 6NaHCO3= 3Na2SO4 + 2AI(OH)3 + 6CO2

硫酸铝碳酸氢纳碳酸钠氢氧化铝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胶状氢氧化铝使泡沫具有一定的粘性,这种泡沫的稳定性较好,但流动性较差。可扑救油类等非水溶性可、易燃液体的火灾和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

空气泡沫灭火剂-----是通过空气泡沫灭火剂与空气在泡沫发生器中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成的泡沫。泡沫中所含的气体是空气。

空气泡沫灭火剂有蛋白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和高倍数泡沫灭剂等

蛋白泡沫灭火剂-----空气泡沫中最普通的是蛋白泡沫灭火剂。

它是一定比例量的泡沫液、水和空气经机械作用互相混合后生成的膜状气泡群。泡沫液是由动植物的硬蛋白质(如动物蹄角、豆饼等)经水解制成。蛋白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和一般固体火灾。它是用水将蛋白泡沫吸入泡沫管枪内,经混合后喷射到燃烧区灭火。蛋白泡沫存在着流动性差、抵抗油污能力低、灭火缓慢、扑救油罐火灾不佳、不能与干粉联合使用等弱点。为此,又研究制成含有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其性能优于蛋白泡沫灭火剂。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为了消除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极性分子对灭火泡沫的破坏作用,在水解蛋白液中加入了金属皂(如辛酸辛胺络合盐)制成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它主要用于扑救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等一般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

高倍数泡沫灭火剂-----它是以少量发泡剂、泡沫稳定剂、组合抗冻剂和水混合,通过高倍数泡沫发泡装置,吸入大量空气,可生成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泡沫,因而称为高倍数泡沫。大量泡沫可以迅速充满燃烧的空间,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高倍数泡沫适用于火源集中、泡沫容易堆积的场合,如船舱、大型油池、地下建筑、室内仓库、矿井巷道、飞机库等。对扑救一般油类、木柴、纤维等固体物质火灾也有效,它一般不适用于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火灾。

②、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比重1.529,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灭火用二氧化碳被压缩成液体,灌装在钢瓶内。当打开二氧化碳灭火器瓶阀门时,由于泄压,瓶内压力降低,二氧化碳液体吸热蒸发气化,使温度急剧不降,当温度下降到-78.5℃时,就有细小的雪花状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出现。因此,从灭火器内喷射出来的是温度很低的气态和固态二氧化碳。能迅速降低在燃烧物及其附近的温度,并冲淡燃烧区空气中的氧含量。当燃烧区域空气氧含量低于14%以下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35%或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时,

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新旧)

关于执行新编“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 标准”的通知 各生产厂、公司、部室、站、所、中心: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根据广东省劳动厅粤劳〔1998〕24号文《关于颁发执行新编<广东省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我公司《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现予颁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以下简称护品)是为了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不同于福利待遇。护品由企业免费发给职工使用,均须实物发给,不准折发现金。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发放、领取、保管回收、修补等各项制度,注意节约,防止浪费。 二、各单位应经常检查,试验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绝缘用品、安全带、绳、网以及特殊护品的质量,并妥善保管,保证安全有效。 三、发给职工使用的护品,必须是经国家或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护品生产单位和取得省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护品定点经营单位销售的安全合格产品,严禁采购、发放、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四、按照统一发放标准,分类进行管理的原则,加强对护品的计划、采购、发放和建帐管理。 工作服、布帽、皮鞋、绝缘鞋、水鞋、袖套、雨衣、肥皂等护品由企管部统一管理,做好计划、采购和发放工作。 手套、毛巾等护品,由各单位依据发放标准做好计划、采购和发放,并及时报企管部备案。 特殊生产工作岗位的护品,如眼镜、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

防护面罩等,由各单位根据生产工作需要自行采购发放。属发放到个人使用的,由个人负责妥善保管。属单位共用的,由本单位仓库保管员负责发放、回收并妥善保管,并建立台帐。 五、本标准从颁布之日起执行,原执行标准同时废止。 六、本标准由企管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附: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表一、表二是全厂通用岗位发放标准,表三、表四是特殊岗位发放标准。 XXX公司 二○一○年九月十八日

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 明确公司项目对个人防护用品供应商及其产品的选择、发放、使用、废弃和管理要求,指导正确发放、使用和管理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仅适用于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职工新村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经理部 所有员工。 三、定义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又称为劳保防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 四、职责 1、员工 (1)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2)参加与个人防护用品相关的培训;(3)及时汇报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相关的问题; 2、材料部 (1)确定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库存量; (2)定期汇报公司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库存状况;(3)根据库存和生产实际联系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事宜。 (4)负责根据《个人防护用品清单》寻找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协助索取供应商相关资料及产品样品 (5)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与统计; 3、单位负责人 组织对各岗位进行工作安全分析: (1)指导员工正确配戴劳保用品并检查配戴情况,及时汇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存在的问题; (2)监督在本单位区域的外部人员(包括承包商、来访者等)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3)监督公司个人防护用品相关要求的执行。 五、工作程序 1、各单位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点控制表》和工作安全分析的结果提出每个岗位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建议。

2、安全科按照分析结果和实际需求调查建立并完善《个人防护用品清单》,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更新清单。 3、材料科根据《个人防护用品清单》寻找相应的供应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索取其营业执照、产品检查报告、个人防护用品样品及其它相关资质证明。 4 、每种个人防护用品至少选择一个合格供应商。 5、根据法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定》的要求,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在对特种劳动防护采购时,必须对供应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进行核对。 6 、当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资质证明与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相符,个人防护用品能够满足相关岗位人员的安全、健康保护需求,同时经审核,《个人防护用品合格供应商评审表》中所填写内容也同时满足公司的要求时,即可以认其为合格供应商. 7、当引进新工艺、原材料、机器设备,或原有工艺、原材料、化学品或机器设备发生变动,或公司发生其他异常情况时,应根据危险源识别、评价分析和工业安全分析补充进行个人防护用品评估配备。同时技术部需更新《个人防护用品清单》及《个人防护用品合格供应商清单》等相关信息,确保公司个人防护用品政策的有效执行。 六、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 1、材料科根据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库存、领用情况及有关队的请购要求,购买公司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量发放,新员工上岗前按标准配备岗位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2、材料科应根据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确定个人防护用品的安全库存,并根据生产及人员等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安全库存量,确保个人防护用品按标准发放及更换。 3、材料科从《个人防护用品合格供应商清单》中选择供应商购买相应品牌,型号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得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合格供应商清单》之外的供应商。 4 、劳保防护用品的采购按照采购程序进行,价格由采购科与供应商进行协商、确认。 5、各队伍需要的特殊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之外的个人防护用品)需填写采购申请单,由分管部门审核后,并经项目经理批准,由采材料科采购,仓库发放,否则财务部不予以报销。 七、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与领用 1、材料科负责统一发放公司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按照《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同时须编制《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对具体规定做详细说明。

安全防护基本知识

安全防护基本知识 一、三宝四口五临边 “三宝”是建筑工人安全防护的三件宝,即: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四口”防护即:在建工程的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的防护; (1)凡1.5米×1.5米以下的孔洞,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2)1.5m×1.5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3)电梯井口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 设安全网。 (4)施工现场的通道口上部搭设安全防护棚。 “五临边”防护即:在建工程的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 (1)“五临边”必须设置1.0M以上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2)开挖槽、坑、沟深度超过1.5 米,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开挖深度超过2 米的,必须在边沿设立两道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3)槽、坑、沟边1 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槽、坑、沟边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 米,特殊情况必须采用有效技术措施,并上报上级安全、技术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准施工。 (4)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 米的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未经上

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电梯井内不得做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二、施工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紧帽带,穿胶底鞋,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或赤脚。 安全带两年检查一次,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在1.5-2米,应做垂直悬挂,高挂低用;当作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注意摆动碰撞;不宜低挂高用;不应将绳打结使用;以免绳结受力后剪断;不应将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和直接挂在非金属绳上,防止绳被割断。 三、攀爬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1. 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翻跃。 2. 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对梯子,双手扶牢,不得手持物体攀登。 3. 禁止在阳台栏杆、钢筋和管架、模板及其支撑杆上作业。 4. 禁止沿屋架上弦、檩条及未固定的物件上行走和作业。 5. 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禁止攀爬脚手架杆件上下。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探头板。 四、脚手架作业防护 1、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48-51毫米、壁厚3-3.5毫米,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木脚手架应用小头有效直径不小于8 厘

防护用品规范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 第四条劳动防护用品是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辅助性、预防性措施,不得以劳动防护用品替代工程防护设施和其他技术、管理措施。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发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该项经费计入生产成本,据实列支。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进口的劳动防护用品,其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 鼓励用人单位购买、使用获得安全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八条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

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九条用人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接纳的实习学生应当纳入本单位人员统一管理,并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对处于作业地点的其他外来人员,必须按照与进行作业的劳动者相同的标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章劳动防护用品选择 第十条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以下十大类: (一)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二)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三)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四)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五)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手部伤害的手部防护用品。 (六)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足部伤害的足部防护用品。 (七)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躯干伤害的躯干防护用品。 (八)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损伤皮肤或引起皮肤疾病的护肤用品。 (九)防止高处作业劳动者坠落或者高处落物伤害的坠落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知识指导试题

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日期:姓名:部门: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行业标准的(),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照章执行。 A、劳动防护用品 B、劳动工具 C、福利待遇 2、《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 B、特大火灾、交通事故 C、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 3、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工人在放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作业时应该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B、允许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为现金发给个人 C、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4、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 A、穿工作服 B、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C、佩戴呼吸器具 5、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应履行()义务。 A、遵守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B、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C、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合同时,要在劳动合同中写 明工作过程中(),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工资福利等 B、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C、单位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 7、进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制度。 A、安全许可证 B、国家统购制度 C、国家适当限制 8、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防护用品。 A、特别 B、特种 C、个别 9、()负责申报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和进口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国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0、操作机械时,工人要穿“三紧”式工作服,“三紧”是指()紧、领口紧和 下摆紧。 A、袖口 B、裤口 C、裤腿

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1)

Q/SY 178—200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种序列 5护品种类及品名 6基本要求 7部门管理职责 8护品供应商管理 9护品配备 10护品配备管理 11护品使用 12护品报废管理 表1典型工种序列 表2典型工种与相近工种对照表 表3护品品名 表4区域划分 表5东北地区员工个人防护服配备规定 表6东北地区员工个人工作鞋配备规定 表7东北地区员工个人工帽及其他护品配备规定 表8中原华东地区员工个人防护服配备规定 表9中原华东地区员工个人工作鞋配备规定 表10中原华东地区员工个人工帽及其他护品配备规定 表11西北地区员工个人防护服配备规定 表12西北地区员工个人工作鞋配备规定 表13西北地区员工个人工帽及其他护品配备规定 表14江南地区员工个人防护服配备规定 表15江南地区员工个人工作鞋配备规定 表16江南地区员工个人工帽及其他护品配备规定 表17海洋(滩海)石油员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定

Q/SY 178—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Q/SY 178—2007《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规定》。 本标准与Q/SY178—2007相比,主要变化为: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物探工种序列及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要求; ——增加了油田建设工种序列及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守彬、刘亚峰、岑稳、张焱、魏巍、张晓何、唐金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版本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Q/SY 178—2006,Q/SY 178—2007。

防护用品规范

防护用品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 第四条劳动防护用品是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辅助性、预防性措施,不得以劳动防护用品替代工程防护设施和其他技术、管理措施。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发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该项经费计入生产成本,据实列支。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进口的劳动防护用品,其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 鼓励用人单位购买、使用获得安全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八条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九条用人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接纳的实习学生应当纳入本单位人员统一管理,并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对处于作业地点的其他外来人员,必须按照与进行作业的劳动者相同的标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章劳动防护用品选择 第十条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以下十大类: (一)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二)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三)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四)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五)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手部伤害的手部防护用品。 (六)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足部伤害的足部防护用品。 (七)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躯干伤害的躯干防护用品。 (八)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损伤皮肤或引起皮肤疾病的护肤用品。 (九)防止高处作业劳动者坠落或者高处落物伤害的坠落防护用品。 (十)其他防御危险、有害因素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按照识别、评价、选择的程序(见附件1),结合劳动者作业方式和工作条件,并考虑其个人特点及劳动强度,选择防护功能和效果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一)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劳动者应当根据不同粉尘种类、粉尘浓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毒物的种类及浓度配备相应的呼吸器(见附件2)、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具体可参照《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及维护》(GB/T18664)、《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GB/T24536)、《手部防护防护手套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GB/T29512)和《个体防护装备足部防护鞋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定

翔鹭腾龙集团总管理处

1.0 目的: 使个人防护用品(PPE)配备有所遵循,以保护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与健康。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公司在建设(特别是营建过程的每项工作)、维护保养及对承揽商的管控过程。 3.0 主要参考: 3.1《劳动防护用品分类及代码》(LD/T75-1995) 3.2《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 3.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3.4《福建省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闽政(1989)17号 1989. 4.7实施)3.5《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动部1996.6.1实施) 3.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005.09.01实施) 4.0 定义和解释: 4.1 个人防护用品(PPE):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 所配备的个人随身穿(配)戴的防护装备。 4.2 个人防护用品共分九大类,主要有头部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呼吸 器官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及其他防护用品。 4.3 常用个人防护用品有:工作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安全鞋、安全 带、耳塞、耳罩、防尘口罩、防毒面罩、化学手套、隔热手套、空气呼吸器、等等。 4.4 安全帽颜色分配:建议尽量依操作生产、行政管理、参访人员、承包商安全帽 颜色分类,以便于人员之区分和管理。

5.0配备规定: 5.1个人防护用品(PPE)配备之原则: 5.1.1应依据各自的生产作业防护特点,给员工配备必需的、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以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5.1.2应根据岗位工种危害辨识,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参考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651,确定各岗位员工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PPE)种类。 5.1.3头部防护用品,应当发给在操作中头部需要防物体打击、防发辫绞辗、防烫、 防尘、防晒的工人,并按照需要分别发给安全帽、女工帽、工作帽和太阳 帽。 5.1.4眼(面部)防护用品: ①防护面罩,应当供给面部有烧灼危险、喷溅、风砂、强光伤害的工人; ②防护眼镜,应当发给对眼部有伤害危险的工人(防冲击、防烟雾、防粉尘、 防溅、防毒、防强光、防射线、防电磁辐射)。 5.1.5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①防毒(有机气体)面罩\口罩,应当发给有吸入毒气危险的工人; ②防尘口罩,应当发给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 ③防酸口罩,应当发给有吸入酸碱气体危险的工人; ④空气呼吸器,应当发给有缺氧或有毒气危险的工人。 5.1.6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包括耳塞、耳罩,应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为作业人员配备。 5.1.7手部防护用品,包括帆布、纱、绒、皮、橡胶、塑料、乳胶等材质制成的手 套,应根据工人在作业中防割、磨、烧、烫、冻、电击、静电、腐蚀、浸水 等伤害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防护性能和材质的手套。如: ①防高温手套,应当发给在操作中易于烧手、烫手的工人; ②防切割手套,应当发给在操作中易于刺手和严重磨手的工人; ③绝缘手套,应当供给从事带电作业的工人。 ④胶手套,应当供给用手直接接触腐蚀性液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人。 5.1.8躯干防护用品(工作服),应当供给如下作业员工

职业健康知识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生产作业场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缩写为PPE)。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3种分类方法。 (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 2005年7月22日,《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号令)中将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两大类。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直接消除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称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明确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安全标志管理等,并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分为如下六大类: (1)头部护具类。 (2)呼吸护具类。 (3)眼(面)护具类。 (4)防护服类。 (5)防护鞋类。 (6)防坠落护具类。 2.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未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如一般的工作服、手套等。 (二)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护部位分类

(三)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

(1)以防止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 1)防坠落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2)防冲击用品,如安全帽、防冲击护目镜等; 3)防触电用品,如绝缘服、绝缘鞋、等电位工作服等; 4)防机械外伤用品,如防刺、割、绞碾、磨损用的防护服、鞋、手套等; 5)耐酸碱用品,如耐酸碱手套、防护服和靴等; 6)耐油用品,如耐油防护服、鞋和靴等; 7)防水用品,如胶制工作服、雨衣、雨鞋和雨靴、防水保险手套等; 8)防寒用品,如防寒服、鞋、帽、手套等。 (2)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 1)防尘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2)防毒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 3)防噪声用品,如耳塞、耳罩、耳帽等; 4)防辐射用品,如隔热防火服、防辐射隔热面罩、电焊手套、有机防护眼镜等; 5)防放射性用品,如防放射性服、铅玻璃眼镜等。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一)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标准,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责任为:

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为了合理发放、使用职工个人防护用品(以下简称防护用品),以保 护工人安全和健康,有利于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及“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本着节约使用的精神,制定本标准。 【章名】(一)发放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范围 一、应当按照劳动条件发给工人防护用品,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工人的安全健康所必需的原则发;否则不发。对于在不同企业中劳动条件相同的同类工种,应当发给相同的防护用品;如果工种相同,但劳动条件不同,应当发给不同的防护用品。 二、防护服,应当发给从事以下作业的工种的工人使用: (1)井下作业; (2)有强烈辐射热的或有烧灼危险的作业; (3)有刺割、绞辗危险或因钩挂磨损衣服而可能引起外伤的作业; (4)接触有毒、有放射性物质的或对皮肤有感染的作业; (5)经常接触腐蚀性物质的或特别肮脏的作业; 其中需要全身防护的,发给全身防护服(以下简称工作服);只需部分防护的,分别发给背带裤、围裙、套袖等。 三、防寒服,应当发给在严寒地区冬季经常从事野外、露天作业而通常自备的棉衣又不足御寒的工种,以及经常从事低温作业的工种的工人使用。 四、防护手套(布手套、线手套,刷胶手套、胶手垫、胶手指套),应当发给在操作中易于烧手、烫手、刺手和严重磨手的工种的工人使用。绝缘手套,应当供给从事带电作业的工种的工人备用。胶手套,应当供给用手直接接触腐蚀性液体和剧毒物质的工种的工人备用。 五、防护用鞋,应当发给在操作中足部需要防烫、防刺割、防触电、防水或防腐蚀的工种的工人使用,并按照需要,分别发给高温鞋、登山鞋、绝缘鞋和防水、防腐蚀的胶鞋。鞋盖,应当发给对足部有火花烧灼危险的或足部经常接触腐蚀性粉尘的工种的工人使用。 六、防护帽,应当发给在操作中头部需要防物体打击、防发辫绞辗、防烫、防尘、防晒的工种的工人使用,并按照需要分别发给安全帽、女工帽、工作帽和草帽。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教案

学习情境二化工作业职业健康与劳动 防护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 能熟练应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辨识及分类方法。 2. 能熟练应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3. 能熟练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防护级别。 4. 能熟练使用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5. 能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保养方法。 6. 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方法。 知识目标: 1. 职业危害的定义及分类。 2. 化工职业危害辨识的内容及辨识方法。 3. 各种防护用具的防护极限。 4. 现场各种安全标识的识别。 素质目标: 1. 锻炼学生沉着冷静面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 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3. 使在潜隐默化中牢固树立安全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1: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现场的安全模拟环境下掌握危 害职业健康的职业危害的理论基础,结合创设情境、 评估总结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时、教学资源和课前准备 学时:12学时 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国家和行业化工产品标准、化工 HSE 防护设备资料、化工 电子资源;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灭火器,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学生工作任务单,教案,模拟现场环境所需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考核方式: 专业知识考核(学习过程回答问题、笔试) (20%) 技能考核(熟练掌握程度)(40%) 方法能力考核(实训计划、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5%) 职业素质考核(10%) 团队精神考核(团队成员平均成绩) (15%) 化工HSE 基础知识、化工原理、基本动手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学法:案例引导法;任务分解法;行为导向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活动 内容 目标 教学资源 主要方法 参考时 观察分析、时间操作、讨论比较、 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 子学习情境2.1 职业危害的识别与防护 学时数 4学时 学生基础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为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配备、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国家经贸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组织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请认真贯彻实施。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编制及有关问题说明 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了进一步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订的。 二、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企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三、本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必需物品。用人单位应指导、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使用。 四、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用人单位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五、用人单位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 六、本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选择了116个工种为典型工种,其他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可参照附录B《相近工种对照表》确定。如油船清洗工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从附录B中查得属序号3“加油站操作工”的相近工种,应参照“加油站操作工”的配备标准确定。 七、本标准参照国家标准GB11651-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根据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用标有代表各种防护性能的字母表示(如cc,fg,hw等,详见附录A《防护性能字母对照表》)。标准中工作服的材质、式样和颜色必须符合有关工种操作安全的要求。 八、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的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九、本标准要求为一部分工种的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 十、防毒护具的发放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盒),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并按国家标准规定,定时更换滤毒罐(盒)。 十一、本标准中将帆布、纱、绒、皮、橡胶、塑料、乳胶等材质的手套统称为“劳动手套”,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作业中防割、磨、烧、烫、冻、电击、静电、腐蚀、浸水等伤害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防护性能和材质的手套。 十二、本标准中的“护听器”是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的统称,用人单位可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为作业人员配备。 十三、绝缘手套和绝缘鞋除按期更换外,还应做到每次使用前作绝缘性能的检查和每半年合做一次绝缘性能复测。 十四、对眼部可能受铁屑等杂物飞溅伤害的工种,使用普通玻璃镜片受冲击后易碎,会引起佩戴者眼睛间接受伤,必须佩戴防冲击眼镜。 十五、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检查以及实习、外来参观者等有关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十六、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保护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个人防护用品PPE基础培训

个人防护用品()基础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培训 课程目录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各类个人防护用品介绍眼脸部防护 听力防护 呼吸防护 手部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眼部防护培训教程 为什么要对眼部防护?请观看影片 伤害因素 伤害因素 一、异物性伤害 二、生物性伤害 三、化学性伤害

四、电磁辐射伤害 伤害因素 一、异物性伤害 在工业中,铸造、机器制造 、建筑、采石是发生眼(面) 伤害的主要部门。特别是干 碾磨金属、切削非金属或铸铁,使用手工工具,或手提电动工具,或用气动工具冲刷和修补金属铸件,切割铆钉或螺钉,刮锅炉、碎石或混凝土等作业时的砂粒、金属碎屑异物可进入眼内或冲击面部,引起溃疡、感染,严重的发生眼球破裂或穿透性损伤、面部皮肤破裂或鼻骨损伤等。 伤害因素 二、生物性伤害

主要发生在养蜂人员、林业、野外勘测人员遇到虫咬、蜂蜇。 伤害因素 三、化学性伤害 生产过程中酸碱液体或腐蚀性烟雾进入眼中或冲击面部皮肤,可造成角膜或面部皮肤的烧伤。例如,打开装有腐蚀性液体的筒或罐由于压力过大使液体喷出等。 伤害因素 四、电磁辐射伤害 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有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等,非电离辐射有近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射频与微波辐射及激光辐射等。 电磁辐射 1、电离辐射

核爆炸中产生的γ射线、β射线中子辐射可引起眼结合膜炎、晶体不完全浑浊或完全浑浊。 中子辐射对眼视网膜的损伤,可引起血管 膜水肿、肿胀。常见于对石油勘测时使用 镅-铍中子设备引起。 电磁辐射 2、非电离辐射 紫外辐射,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生产中电焊和乙炔焊接或切割作业,碳弧灯和水银灯制板或摄影紫外线等会产生。此外,雪地、高空、高山、沙漠、海面作业也常易发生。 红外辐射,主要引起晶体损伤。红外线被眼组织吸收产生热效应致使晶体浑浊及视网膜灼伤。常见于金属加热、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焊接等作业。 电磁辐射 2、非电离辐射 射频辐射和微波辐射,主要是加速晶体老化,引起白内障。相关设备有高频淬火、塑料制品热合、微波发射和食品加工设备等。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教案

学习情境二化工作业职业健康与劳动防护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熟练应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辨识及分类方法。 2.能熟练应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3.能熟练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防护级别。 4.能熟练使用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5.能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保养方法。 6.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方法。 知识目标: 1.职业危害的定义及分类。 2.化工职业危害辨识的内容及辨识方法。 3.各种防护用具的防护极限。 4.现场各种安全标识的识别。 素质目标: 1.锻炼学生沉着冷静面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3.使在潜隐默化中牢固树立安全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1: 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现场的安全模拟环境下掌握危害职业健康的职业危害的理论基础,结合创设情境、观察分析、时间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 学法:案例引导法;任务分解法;行为导向法;讲练结合法 学时、教学资源和课前准备 学时:12学时 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国家和行业化工产品标准、化工HSE防护设备资料、化工电子资源;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灭火器,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学生工作任务单,教案,模拟现场环境所需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的着眼点应放在限制和消除燃烧爆炸危险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上,防止燃烧三个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出现在一起。主要措施有着火源控制与消除、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限制火灾蔓延措施等几方面。 一、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措施---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着火源,如明火、火花和电弧、危险温度(>80℃)、化学反应热、生物化学热、物理作用热、摩擦撞击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等等。因此,控制和消除这些着火源对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严格明火管理措施---在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由明火引起的,所以严格明火管理,对防火防爆工作非常重要 ①、加强加热用火管理措施:严格生产性用火管理,对蒸汽、油浴盐浴、电加热等使用,要严格管理。生产区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加热,因生产需要用蒸汽、油浴、盐浴、电热来加热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的设计,明火区应远离生产区,并在常年风下风处……等。 ②、加强检修用火管理:对检修动火、使用喷灯、浇注沥青等作业要严格管理措施。制订检修动火制度,对未办动火证、动火证未经审批,未做好有效隔绝、未做好清洗置换,未做动火分析,无人监火,不准动火。 ③、加强流动火花和飞火管理措施:对机动车进入生产区、烟囱飞火、穿化纤服装、吸烟等要严格管理制订相关规定。对机动车排气管要戴阻火器,防止火花喷出。对燃煤、烧柴的烟囱要设置阻火措施(水幕除尘等)消除飞火。对防火防爆要求高且特别危险岗位,要禁止穿化纤服装进入生产岗位,生的避免静电火花的产生。在生产区严禁吸烟,违者重罚。 吸烟危害多,吸烟会消耗我们辛苦得来的钱财,还会伤害人体的健康,因香烟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同时,在吸烟时不注意极易发生火灾事故。这是因为香烟在抽吸时,烟头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表层温度可达200~300℃,而一般的可燃物和易燃物的燃点和闪点均

《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

关于印发《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 版)》的通知 闽安监〔2007〕196号 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用人单位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省局组织专家对2001版《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福建省境内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三、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福建省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经营企业实行安全管理达标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证书及安全标志标识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严禁采购、发放、使用无证或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 四、为确保劳动防护用品进入市场的质量,规范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凡进入福建省销售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到省安监局备案、登记,方能在福建省内销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五、本标准所列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品种和使用期限是最低要求,一般不得变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核定实际发放品种和周期,如确需减少某些发放品种或增加其使用期限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 六、《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关于印发<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的通知》(苏安监[2001]37号)同时废止。 附: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〇七年 《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编制说明 一、本标准由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在2001年发布实施的《福建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的基础上,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结合近年来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过程中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款式的发展趋势和劳动者对减轻劳动强度、寻求穿戴舒适的需求进行修订编制。 二、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境内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不仅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各级工会组织、车间班组保障和争取劳动者安全、健康等权益的依据,也是各级安监部门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的依据。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法规分类】部门规章 【颁布单位】国经贸委 (国经贸委安全[2000]189号) 为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配备、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国家经贸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组织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试行)办法》,请认真贯彻实施。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试行)办法》编制及有关问题说明 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 二、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企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本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必需物品。用人单位应指导、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使用。 三、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用人单位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四、用人单位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 五、本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选择了116个工种为典型工种,其他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可参照附录B《相近工种对照表》确定。如油船清洗工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从附录B中查得属号3“加油站操作工”的相近工种,应参照“加油站操作工”的配备标准确定。 六、本标准参照国家标准GB11651——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根据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用标有代表各种防护性能的字母表示(如cc,fg,hw等,详见附录A《防护性能字母对照表》)。标准中工作服的、式样和颜色必须符合有关工种操作安全的要求。 七、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八、本标准要求为一部分工程的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 九、防毒护具的发放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盒),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并按国家标准规定,定时更换滤毒罐(盒)。 十、本标准中将帆布纱、绒、皮、橡胶、塑料、乳胶等材质制成的手套统称为“劳防手套”,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作业中防割、磨、烧、烫、冻、电击、静是、腐蚀、浸水等伤害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防护性能和材质的手套。 十一、本标准中的“护听器”是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的统称,用人单位可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为作业人员配备。 十二、绝缘手套和绝缘鞋除按期更换外,还应做到每次使用前作绝缘性能的检查和每半年做一次绝缘性能复测。 十三、对眼部可能受铁屑等杂物飞溅伤害的工程使用普通玻璃镜片受冲击后易碎,会引起佩戴者眼睛间接受伤,必须佩戴防冲击眼睛。 十四、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检查以及实习、外来参观者等有关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十五、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保护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