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1.个人、社会身份、社会角色的社会学概念,机械团结、社会学

个人: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社会关系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基础上的个体差异。社会身份:是个人的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角色:是指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的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

机械团结:机械团结存在于不发达社会和古代社会,它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即同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诞生之初以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组织、风俗习惯为主,后逐渐转变为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中的团体行为。

2.个人社会化的内涵、四种关系网络的概念、群体社会成员互动

个人社会化的内涵:

个人社会化是“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个人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转化;个人社会化是双向转化的过程。

四种关系网络: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是社会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如一个职员与公司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它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是高层次、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失业现象与犯罪现象的关系。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

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传播而

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

活动。对于个人最重要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际

关系。社会互动的涵义包含以

下几个内容。

一、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

个人以上的人之间。

二、人与人之间发生依赖关

系。在公交车上的人没有互

动,但当发生交流时才有互

动。

三、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四、互动可以通过媒介传播。

五、社会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场

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六、互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邻里的概念、特殊性、社会

功能

(1)邻里:驻地毗连的人们

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

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

构成相对独立地小群体,即形

成邻里。

(2)邻里的特殊性:地缘性,

情感性,非正式性

(3)邻里的社会功能:相互

支持的功能,社会化的功能,

社会控制的功能,交流的功能

4.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特

点、效率、社区研究的三个阶

(1)社区:是指在同一个地

区内共同生活的有机组织群

体。

(2)构成要素:①地域要素

②人口要素③文化制度和生

活方式④结构要素⑤社会心

理要素

(3)特点:

①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②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

达。

③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性

大。④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

神文化生活丰富。

⑤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文化

变迁速度快。

(4)效率:

①居住效率:社区内建成区的

单位面积上居住人口数量的

多少。

②生态效率:居民在活动中利

用生态的情况。

③运行效率:社区内承载和处

理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等

各种社区流的能力及单位时

间内社区流的流动量。④积累

效率

(5)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1915年以前以常规向

善论为主题,集中研究贫民的

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

阶段二:1915-1929研究重点

为描述和分析社区生活。

阶段三:1929-1940研究重点

为以理论为主的科学分析。

5.现代社区研究的三个方向、

社区的静态系统构成

(1)现代社区研究的方向:

方向一:针对社区结构和社区

动态的本质内容研究。

方向二:把社区作为自变量或

因变量研究相关影响。

方向三:选择社区生活的某些

侧面进行研究。

(2)社区的静态系统构成:

①社区人口:人口数量、迁移、

人口构成(性别、年龄、职业、

婚姻、文化构成)

②.社区组织:

A组织分类:经济组织、政治

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

织;

B社区组织的体系:垂直式、

水平式

C社区的组织管理:家长制、

科层制、系统管理模式

6.社区组织的分类、组织、管

理模式

(1)社区组织的分类:根据

构成要素特性和成员关系的

不同,可以将社区组织划分为

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根据组织

功能的不同,将社区组织分为

四类:①经济组织②政治组织

③整合组织④模式维持组织;

从组织的利益分配类型出发,

分为互利组织、工商组织、服

务组织和公益组织;按照权威

类型,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

组织和规范组织;我国常见的

组织分类一般为经济组织、政

治组织、教科文组织、宗教组

织、群众组织。

(2)社区组织的组织:经济

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

模式维持组织

(3)社区组织的管理模式:

家长制管理模式、科层制管理

模式、系统管理模式。

7.社区文化的定义、构成、变

(1)社区文化的定义:

①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认为:

社区文化可以说是某一社区

内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

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

的和精神的——的总成绩;

②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

斯基认为:从功能的角度考

察,社区文化应包括经济、教

育、政治、法律与秩序、知识、

巫术、艺术及娱乐八方面;

③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则认

为:社区文化存在于语言文

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

值体系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

惯例、规划和特定方式当中。

(2)社区文化的构成:

语言、习俗、道路和法律、宗教。

(3)社区文化的变迁:

①内因:社区由于自身生存条件(如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等)的重大变化而引起的社区文化的变迁。这同成员的心理素质、观念意识等直接相关,并常常呈现处独特的复杂性与偶然性。

②外因:由于外来文化的侵入而导致社区文化的变迁。其一般过程为:两种文化经过冲突和竞争,然后达到融合、同化或是隔离的结果。其中,文化的隔离可以从文化传统深厚的外来移民社区与流入城市的长期并存中得到印证,而文化的同化则要看冲突与竞争双方的强势和弱势之分,以及以何种文化为主同化和融合另一种文化。

8.社区内部的互动过程;社区变迁的主要范畴、大致分类、一般特征

(1)社区内部的互动过程:在社区内部,互动过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瞬间的过程,而是整个社区系统运动变化的基本过程。社区内互动的基本形式有:合作、竞争、冲突、协调、同化等。

(2)社区变迁的主要范畴:①社区阶级结构的变迁②社区职业结构的变迁

③社区组织的变迁④社区文化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变迁(3)社区变迁的大致分类:①超社区变迁②全社区变迁③局部社区变迁

(4)社区变迁的一般特征:①社区中的社会产品数量一般都呈上升或是增加的趋势,而自然资源却令人担忧地处

于衰减的趋势。

②社区中价值体系的神圣性

在逐渐消失,世俗性与功利性

则开始增强。过去在农村社区

十分活跃的宗教活动,经过多

年的社会变革和社区变迁已

出现明显的消减趋势,许多年

轻一代的农民更是关注经济

利益的追逐,因而呈现出世俗

性、功利性与竞争性的一面

来。

③社区逐渐由较同质性转化

为较异质性。尤其是那些经济

发展较快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伴随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阶

层背景和专业分工的外来人

口的大量涌入,其社区的构成

已经逐步从单一走向复合、从

封闭走向开放和流动。

④社区成员间的关系逐渐由

较初级转化为较次级,原先不

计利害的全面交往关系正在

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契

约式的片面交往关系。

9.社区发展的基本模式、原则

(1)社区发展的基本模式:

①系统模式②均衡发展模式

③问题解决模式

(2)社区发展的原则:

①民主的原则②解决问题的

原则③自力更生的原则④全

体参与的原则⑤自上而下的

原则

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

发展的原则

10、齐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

活》的主要观点?

1.大都市居民的心理特点:理

性、极强的时间观念、崇尚因

果关系、个性化、漠然态度等

等。

2.与传统社区相比,以商品经

济为中心,讲求货币交换的大

都市居民在交往中多采取一

种实际的功利态度,金钱成为

了所有价值的衡量标准和有

力的平衡器。

3.与小城镇居民的狭隘、偏见

相比,大都市居民则在精神上

是“自由”的,但又不乏孤独

和失落感。

11、沃斯的关于“城市特征”

有哪些?

1.人口数量---大量的人口必

然会导致城市在文化和职业

方面的多重差异。

2.居住密度---人口密度的增

大会加剧人口对社会生活的

影响,经济力量和社会过程会

将城市肢解为一块块特征各

异的邻里和街区。

3.异质性---不同特征的个人

会在交往中打破顽固不化的

等级界限,导致更为复杂的城

市分层系统;频繁的社会流动

也难以形成有约束力的传统

和情感;人口的异质化集中则

会导致人际关系的金钱化和

居民更加刻板、武断的思维方

式。

12、芝加哥学派关于人类生

态学的生态过程?

1.浓缩和离散

2.集中和分散

3.隔离

4.侵入和接替

13、完全城市社区的条件?

一个聚居地要成为一个完全

城市社区,就必须在贸易——

商业关系中占有相对优势。这

个聚居地作为整体必须具备

以下五个条件:1 防卫力量;

2 具备市场交易的经济体系;

3 有自己的法院;

4 相关的社

团组织;5 至少享有部分的政

治自治。

15. 城市规划视角的完整社

区规划的主要内容(论述)

城市规划范畴完整意义上的

社区规划内容除了核心的用

地、建筑和空间问题外,还需

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发展动力源从促进社区

发展的力量上来看,完整意义

上的社区规划应该通过政府、

公众和市场三方力量的均衡

来推动社区的健康发展。考虑

到公众力量在社区中刚刚萌

芽的现实状况,社区规划尤其

需要考虑社会资本的良性培

育,这实际上也是对社区动态

系统中均衡发展模式的一种

反映和体现。

(2)规划过程从规划过程与

关注的内容来看,完整意义上

的社区规划应该是:规划师和

社区工作者观察社区的物质

环境设施、成员及其互动、社

区组织运行等内容然后在一

定的范围和限度内组织公众

参与,听取和采集成员意见,

在发现社区存在问题的基础

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

略,继而通过改善社区环境设

施、调整组织机构等途径,有

效地提升社区成员的生活品

质,切实保障社区有序健康地

发展。

(3)人群需求特征社区成员

作为社区的基本构成和活动

主体,往往是由不同年龄、职

业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人

群所组成。不同人群间的互动

特征有着显著的差异,由此而

产生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社

区规划必须对社区静态系统

中的人口构成等有明确的概

念和清晰的把握。

(4)社区类型明确规划社区

的现属类型,并研究预测社区

向哪种类型方向发展。

16. 城市社会分层的定义、标

(1)定义社会指一个社会中的社会阶级和社会阶级和社会地位的等级组织与划分。被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一群人,则成为一个社会阶层。

(2)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

①经济标准经济标准指的是个人用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财富标准实际上就是把个人的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具有相似收入水平的个人构成了阶级。

②社会标准社会标准是指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被尊敬的程度。韦伯提出身份群体来显示其与经济标准的区别。身份群体是指拥有相似的威望或生活风格,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等量的人组成的群体。韦伯认为,由经济标准形成的阶级和由社会标准形成的身份群体并非完全等同,阶级宜居人们与商品的生产和获取的关系划定,而身份的特征是特定的生活方式,依据消费的原则来划定。

③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指的是权力,即“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

17.城市社会空间隔离的概念、形态(论述)

(1)概念空间隔离又称空间区隔,是最为截然分明的城市空间分异形式。在平等的价值观占主导的社会中,隔离含有贬义。为避免价值判断的干扰,也有少数研究者将这一词语用于社会、种族和宗教团

体,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组

织的根本原则。

(2)空间隔离的形态

a. 飞地:飞地由城市行动者

创建,具有明确边界和严格的

等级管治的自我组织自我中

心和自我控制的系统,具有这

样的一些特征:有独特的内部

空间与社会秩序来使它们与

周边环境区分开;具有限定其

内部空间秩序的边界;有门卫

以及一套系统化的内部编码

来约束区域的社会秩序;可能

会具有多种城市形态的类型,

但常常由一种类型模式的重

复所主导。例如城市中一些机

构:大学校园、历史城区、行

政广场和居住区等。

b.动枢:即城市中的先行骨

架,连接不同的飞地,是城市

中的流动空间。包括城市道

路、快速路、步行街、市场、

购物中心和摩天楼等。它和飞

地具有多种连接关系,如跨

越、穿越、近端、沿线排列等。

动枢可视为不同社会阶层的

接触场所,他所联系的飞地的

类别往往决定了其特点。

c.差异地点:源自福柯的相

关概念。乌托邦是代表社会完

美形式的非真实空间而差异

地点(又称异托邦)则是真实

的建成空间,而且是社会的真

正基础。这些空间完全决然不

同于它所反映和提及的场所,

因而叫做差异地点。福柯区分

了两类差异地点:危险期的差

异地点和反常的差异地点。前

者如原始社会中,由具有特权

的神圣的或禁忌的场所组成,

后者如寄宿学校、兵营、火车

和蜜月旅馆、精神病院和监狱

等。差异地点具有在某一真实

场所中并置多个异质空间的

能力,因而充斥了社会和文化

意义,并随时间的变化其功能

和意义也发生变化。在shane

的模式中,差异地点用来泛指

那些反转了周围社会符码的

场所,几乎包含了所有城市中

的异质场所。

18. 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

解决方向(论述)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长期规划

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将

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

规划。其内涵主要包括“老有

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

乐”等内容,这是推动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的主导思路。

(2)通过“老有所医”提升

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这首先要解决医疗费的报销

问题,要迅速扭转退休人员医

疗费下降的问题;其次是加快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

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三项

改革,其核心是整顿药品市场

秩序,打破垄断,切实提升医

疗服务水平。

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

全面改善医疗条件,实现政府

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

健的目标”,并将此纳入社会

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

源的配置,一方面在城镇加快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另一方

面则是在农村建立由农民自

愿参加,由个人、集体和政府

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

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以确保基本

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从而在全

社会扩大医疗覆盖面。

(3)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

年福利服务体系

根据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

庭和独居老人增加的趋势,一

方面需要加快社区的老年服

务体系建设。在城市规划工作

中合理规划社区的服务设施

与结构体系,确保老年人能就

近享受咨询、购物、清扫、陪

伴、护理等各类服务,并为老

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

等社会活动和交往需求提供

空间环境,有条件的大中城

市,还应建立空巢、孤寡老人

的社会照料系统,对行动不便

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志

愿者为老人看护和日常服务

等等,逐步建立适合城乡不同

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

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则要以社区为中心

和单元,按一定的标准规划和

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

施。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

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

养的老人情况,继续增加投入

用以建设敬老院、老年公寓等

养老、安老设施,并积极改善

现有设施条件,同时鼓励和扶

持社会民办的公共养老设施,

制定优惠政策发展福利性公

共养老事业,逐步提高居养水

平。

(4)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相结合的养老道路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

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

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

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

体系,把老年然自身、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作用有机组合

起来,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统一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家庭养老首先面临着居家养老环境的营建。住宅设计要充分方便老年人齐聚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生活需求,社区规划则要面向老年人安排必要的活动场所与公共设施,通过家庭养老功能的继续发挥,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目前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扔属于一种主导模式。

至于社会养老,则可以把有条件的敬老院建成综合性、多功能、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并完善现有的社会救济和五保护供养制度,尤其是要让农村孤寡老人过上“有

吃有穿有住有医有葬”的五保

生活,让贫困老人通过最低生

活保障政策获得救助,同时倡

导村民互助,教导年轻人孝敬

老人。

(5)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

制度

以一种健全、可持续的方式为

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资

金,进一步完善城镇离退休人

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

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

办机构,重视养老金的征收、

给付、运营和管理工作,保证

养老金的全额按期支付,并探

索以国债形式建立养老保险

基金的可能性途径等等。农村

则可以逐步推行以自我储蓄

和家庭保障为主、以集体补助

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

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

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

障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

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尤

其需要将非正规经济中的老

龄弱势群体纳入医疗卫生和

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

19.结合我国的商品房开发

市场谈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

问题如何解决?结合具体城

1.面向中上收入户、高收入户

和最高收入户,主要供应中高

档商品住宅,其投资与建设完

全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而政府

则借助税收等手段加以调控。

2.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方式降

低楼面地价,通过税费优惠等

手段鼓励开发简约型、户型适

中的中低端产品,既适应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国情,又可降低

物业管理等使用成本。

3.构建健全的住宅租赁市场,

鼓励部分居民以租代购地解

决居住问题,也可部分地解决

住宅不可移动性与劳动力移

动性、昂贵房价与有限收入之

间的两大矛盾。

4.面向贫困群体和低收入阶

层,由政府在有限的范围内供

应保障性住宅(如经济适用

房、廉租房和微利房)。其中,

低收入户、中下收入户、中等

收入户是住宅供给体系的主

要对象,最低收入户则是城镇

住房保障的重点对象等等。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社会学实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本课程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文秘人才的整体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序号 课题 讲授 社会实践 绪论 3 3 社会 4 4 社区 4 4 四 人的社会化 4 4 五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4 4 六

社会制度 4 七 社会结构 3 3 八 社会行动 4 4 九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3 3 十 社会问题 3 2 5 社会控制 3 3 十二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 4 总计 45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_章绪论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学科特点及学科知识结构;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重点: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

难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章社会 了解社会的内涵、社会的本质特征及社会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义化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重点:社会的概念及本质、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及文化与社会。 难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类型及变迁。 第三章社区 了解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以及社区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等社区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区的分类。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了解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内容、条件和方法;了解与认识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整合。重点: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内容及条件和方法;社会化的过程及知识化、现代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难点:社会化整合 第五章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及社会群体的分类;了解认识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一家庭、次级社会群体一社会组织的起源、涵义、特征及其构成、分类、功能和管理。 重点:社会群体的概念、家庭的社会功能、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及其构成和分类。 难点: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过程。 第六章社会制度 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化模式以及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及社会制度的变迁。 重点: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构成、功能。 难点: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化模式。 第七章社会结构 了解社会结构的含义和类型;初步认识各种社会分层理论;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调查认识和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制度化安排与变迁。 重点: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难点:社会分层的理论。 第八章社会行动 了解社会行动的定义、类型及模式;了解和认识社会行动方式、特别是集体行为的原因、过 程、类型和—?般特征。 重点:社会行动的概念、类型、方式;集体行为。 难点:社会行动研究。 第九章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了解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认识社会发展的要素、类型及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模式和演进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的要素及类型与理论模式、中国现代化研究。 难点:中国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社会问题 了解社会问题的涌义、特征和类型;了解各类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和认识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文化震惊) 1.2 2.0 1982年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费孝通) 1.3 2.0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1.4 2.0 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1.5 2.0 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2011.7真题) 1.6 2.0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1.7 2.0 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 1.8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 1.9 2.0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1.10 2.0 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1.11 2.0 《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1.12 2.0 最早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做出说明的中国社会学者是(孙本文) 1.13 2.0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 1.14 2.0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实验法) 1.15 2.0 以下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是(实地研究) 1.16 2.0 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012.4真题) 1.17 2.0 在《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 1.18 2.0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集丛)(2012.7真题) 1.19 2.0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1.20 2.0 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自觉 )。 1.21 2.0 自然界中的空气属于(环境资源) 1.22 2.0 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合理性

《城市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各章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包括主要知识点和难点): 第1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是: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市社会结构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个人的基本属性、个人的社会化、家庭的概念、家庭的起源及其演变、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发展趋势、初级群体的概念、初级群体的形成、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初级群体的作用、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类型、社会群体成员互动、城市人、邻里、工作群体、单位制、城市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含义及要素、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社区与城市、城市社区。 难点是: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 第3章城市社会问题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征的认识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社会问题的含义、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及其趋势、中国城市化内涵、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与贫民窟城市化、大城市病、城市蔓延、城市就业问题、城市就业问题的成因、失业的社会效应、城市农民工与非正规就业、城市贫困问题、反贫困斗争、城市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住房问题的社会影响、低成本住房供给。 难点是:失业的社会效应、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 第4章城市社会学流派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了解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分析城市社会现象的必要性。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论、社会互动理论、本土方法论、人类生态学派、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牟健时的生态过程论、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现代人类生态学派、当代人类生态学派、人类生态学派的发展演进、马克思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城市制度价值、韦伯学派、韦伯学派的基本概念、城市经理学说、住房阶级研究、消费社会学学派、消费社会学的兴起、消费的概念和属性、消费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当代消费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消费的城市空间、城市性理论、城市性的概念、关于城市性的早期研究、作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关于城市性的不同解释、新城市主义、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观点、社会网络研究的主要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女性主义及其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女性主义理论的分化、女性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的特点、后福特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后福特主义城市及其特征。 难点是: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牟健时的生态过程论、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第5章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_2010级社工专业必修课_ 理论学时:__34_ 实践学时:___2__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开课的意义 运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城市发展,不仅是把握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理解的一条必经途径。因此,学习城市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关注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开课对象是社工专业学生,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将了解如何运用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去分析社城市发展,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把握和体察当代中国的国情,运用城市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3)目的与任务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了解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识城市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如何应用城市社会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3、课程简表: 二、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社会学概论1-5重点讲义资料

社会学概论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5-26 19:0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符号互动论 ? B. 冲突主义 ? C. 功能主义 ? D. 交换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4 理论流派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 ? B. 全世界每年净增加人口达到7000-8000万 ? C. 因为家庭计划与某些宗教理念抵触,家庭计划在世界范围内远不够普及 ? D.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率已经放缓,历史最高点在20世纪60年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人口增长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强调“共享价值观”作用的是( )学派。 以下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准确的是( )。

3. (5分) ? A. 信息 ? B. 宣传 ? C. 娱乐 ? D. 广告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2 传媒功能和影响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 (5分) ? A. 政治、法律、经济、上帝 ? B. 上帝、法律、经济、政治 ? C. 上帝面前、法律面前、政治、经济 ? D. 上帝、政治、法律、经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社会不平等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某人特别喜欢看纪录片,那么这个人其实是在使用媒体的哪个功能?( ) 人类走向平等进程的顺序是( )。

? A. 个人需求多元化 ? B. 城乡性别比重差异 ? C. 婚姻倾度 ? D. 家庭的需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3 婚姻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 A. 社会因素 ? B. 生活方式 ? C. 地理和气候 ? D. 遗传因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2.1 健康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7. (5分) ? A. 城市贫富区域分隔 ? B. 郊区有更好的学校和环境 ? C. 内城年久失修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自由择偶的困境?( ) 影响健康的最大因素是( )。 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和内城衰败其本质是( )。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社会学》考试题题库

一、多选题 1(20分) 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A) 死亡 B) 人口 C) 气候 D) 道德价值 E) 民族性 参考答案:A B C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20分)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是由哪些主题建构起来的? A) 空间的生产 B) 对城市的权利 C) 集体消费 D) 都市社会运动 E) 同心圆 参考答案:A B C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20分) 城市实地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问询法 D) 跟踪法 E) 参与法 参考答案:A B C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一、多选题 1(10分)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包容甚广的概念,它与中国的“社会保障”的外延有本质不同。 A) 错误 B) 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10分) 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民政福利和职工福利两大部分的内容。 A) 错误 B) 解放初期 参考答案: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10分) 民政福利是传统福利制度的核心内容。 A) 错误 B) 职工福利

参考答案: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4(10分) 所有的儿童福利服务都是应该是免费的,这是国家最应该投资的领域。 A) 正确 参考答案: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一、多选题 1(10分) 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A) 精神文化要素 B) 语言和符号要素 C) 规范体系要素 D) 社会关系和组织要素 E) 物质产品要素 参考答案:A B C D E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10分) 城市文化的结构的要素主要包括: A) 空间特征 B) 时间维度 C) 制度与规章 D)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版)知识分享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 版)

城市社会学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论述简答时间:6月3日晚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概念的关键理解: 1)人口聚集(城市和城市社会组织行成的基础) 2)非农生产(区别于农村,体现社会分工) 3)市场(城市运作的经济动力) 体的城市社区,而多元城市社区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社会这一开放性社会系统。若从主体与客体角度看,是人与自然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若从地狱共同体的角度,是多类社区的有机结合体;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是古代、近代、现代城市更替的社会有机体。 4经典社会学的城市观点: ?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⑴机械联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是乡村的特征; ⑵而有机联结是城市的特征,它是建立在相互差别基础上的依赖于复杂的劳动分工的社会联系,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和建立新型社会聚合力的基础。他认为城市内的社会差别和个性发展,是保持社会聚 ?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⑴主要观点:城市生活环境复杂、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组织严密、时间观念强、感官刺激强烈,个人应学会适应城市。在他看来,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和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个人必须适应都市。 ⑵齐美尔指出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面对都市中的各种力量、传统、文化和技术如何保持存在的自主性和个体性,个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力量。 认为同农村人的偏狭、封闭相比,都市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是与这种自由相伴而生的是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⑶齐美尔认为都市中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发展不平衡。在他看来,正是都市滋养和产生了现代两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第一都市将个人从各种压迫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赋予每一个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第二,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鼓舞下,另一种个人主义理想出现了。 ?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韦伯考察了西方和东方历史上的城市并加以比较,在1920年发表的《论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的完全城市社区”。他认为这种完全城市社区应该具备贸易、军事、法律、社交和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它需要具备下列特征:①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②城市相对自治;③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性组织和正式组织;④防卫力量。韦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城市才是完全城市社区。同时,他强调政治、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政治、经济的互动不同,产生的城市也就不同。 5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早期探索: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早资料可查是1917年清华大学教授狄特莫指导该校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调查。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 1人类社会生命网: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2社会生态平衡:帕克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态和文化两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竞争是共生层次的基础,而沟通及共识是文化层次的基础的,两个层次是整个社会的两面。 3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帕克把城市看作一种分析单位。第二,帕克认识到日益以正规结构为其特征。第三,帕克强调城市生活的心理因素。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社会学复习大纲

《社会学》 选择题:(例) 1.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认为,阶级划分的条件是 ( )。 A. 共同的生活方式 B.阶级利益 C.教育程度 D.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2.唯名派论的社会学家确认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A.集体行为 B.个人行为及其细节 C.社会关系 D.生产关系 名词解释 1. 晕轮效应(笔记) 2. 社会化81 3. 本土方法论(130) 4. 角色距离(117) 5. 文化中心主义(73) 6. 社会政策(420) 7.社会整合(362) 8. 社会互动 9. 文化堕距(68) 10. 社区272 11、贝弗里奇报告 12. 社会交换论129 简答题 1. 什么是社会化?并简述社会化的类型。 2. 简述贫困文化论与贫苦处境论的异同点。(笔记) 3.简述社会群体的类型(149-151)。 4. 简述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126) 5.简述婚姻的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170) 6. 简述贫困的类型。 7. 简述集合行为的特点以及与组织行为的区别。(140) 8.简述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205) 9. 简述社会越轨的类型。 10. 简述阐述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 11. 简述虚拟社区的几个主要特点。(292) 12.简述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的区别。(84) 论述题 1. 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的理论有哪些?试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

的社会越轨的社会控制? 2.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有哪些?如何认识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3. 试述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以及合理社会流动对社会运行的协调作用(244、248)。 4. 联系实际谈谈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后果(374-375),并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措施。375 5. 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的理论有哪些?试以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414-416 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Ⅰ 联系当前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 (2)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有什么特点? (3)联系实际谈谈关于城乡协调发展应当坚持的原则。 (4)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提出当前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对策措施。 材料分析2 联系当前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试述社会冲突论模式阐释环境问题的主要观点。(380)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冲突论阐述环境问题的质疑。374-375 (3)从可持续发展分析提出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381-382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十分以上喔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 (1)孔德(社会学之父)将社会学居于科学最高层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 (1)涂尔干: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②社会团结理论;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 (2)韦伯:①理解社会学--韦伯认为,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②社会行动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 4.结构功能论 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其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 5.冲突理论 (1)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辩证冲突论:德国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6.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布劳修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7.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默和戈夫曼。 8.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9.艾尔弗雷德·舒茨--奥地利--创立现象学社会学。 11.“五脏六腑”--费孝通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论 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为代表。 2.人文主义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基本观点: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2)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 (3)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现象。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基本观点 (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 (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4.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 (1)后实证主义--20世纪后期,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范式理论”占主导地位。 (2)新人文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洲兴起的新人文主义,又称新韦伯主义。 (3)批判诠释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被称为“用历史诠释学观点考察真理”的里程碑。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文化、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对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B)治理就是一个过程√ ?C)治理就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就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就是持续的互动√ ?E)治理就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就是控制,而就是协调√ ?B)治理不就是一种正就是的制度,而就是持续的互动√?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就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就是一整套规则,而就是一个过程√ 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与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与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与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 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C)社会化的功能√ ?D)经济发展的功能 ?E)社会融合的功能√ 10(5分) 流动人口在融入地的社会融入模式有哪些? ?A)选择型√ ?B)隔离型√ ?C)多元型√ ?D)融合型√ ?E)融入型√ 11(5分) 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

城市社会学名词解释

3.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4.城市性: 沃斯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沃斯认为城市性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交互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 5.韦伯 早期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凯文林奇 林奇并非学院意义上的城市社会学家,但作为20世纪城市设计最具灵感的学者,他对城市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林奇相信环境对人有教化作用,城市意象能够给人带来心理的愉悦和激发人的行为和组织人的经验。人对环境的感知也绝非被动的接受。城市的经验本身就是一个有深度和完整的教育过程,认知发展的重点是建构秩序。 7.芝加哥学派 美国本土社会学创始于芝加哥大学,而芝加哥学派最早的一批学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社会学研究。芝加哥是美国19世纪发展最快的城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芝加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芝加哥学者研究的多与移民、城市扩张有关。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有:帕克的人类生态学、伯吉斯的城市扩张与同心圆理论、沃斯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此外芝加哥学派开创了生态学方法。 8.城市域模型 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城市域模型,其主要观点有两个: 第一、远方城市核的独立。人口向郊外扩展,使城市的郊外中心(核)得以独立,使城市中心与郊区相互作用的等级和强度降低了。 第二、外郊城市的兴起。由于降低了与城市中心联系的强度和等级,外郊城市加强了“自我维持”的能力,并最终脱离中心商业区,其功能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城市中心。 10.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二是家庭模式要素 11.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12. 逆城市化: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