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科各项制度

麻醉科各项制度

麻醉科各项制度
麻醉科各项制度

第一部分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 、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准备麻醉器械、用具和药品;

2 、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制度;

3 、麻醉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兼顾其它工作和谈论无关事宜;

4 、麻醉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中监测和麻醉管理,如突然发生病情骤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5 、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记录要全面,清晰,准确;

6 、麻醉结束,须待全麻苏醒和病情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并认真做好交接班;

7 、写好麻醉小结及随访记录。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8、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体贴病人;

9、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10 、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麻醉科分级管理规定

1 、麻醉科室根据本科各级人员技术状况,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科学界定各级人员麻醉范围。

2 、麻醉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麻醉范围。

3 、科主任应严格按要求落实“各级医师麻醉范围”,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麻醉治疗活动。

4 、若遇特殊情况(如紧急抢救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麻醉,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5 、麻醉科室讨论界定以及调整的各级医师麻醉范围,应上报医务科批准、备案。

6 、手术麻醉中一切问题和事项由当台最高年麻醉医师负责;其他麻醉医师必须服从安排,做好辅助工作。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释。(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合并症的用药情况。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

(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

(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相关内容见术前访视记录单。

5、麻醉前谈话时应注意:

(1)除与病人谈话外必要时与病人家属或其委托人谈话。

(2)告知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有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麻醉方法。并交待麻醉前注意事项。(3)说明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对ASA分级在ⅢIV级以上者更应提醒家属重视。

(4)病人或病人家属或委托人必须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5)询问需否作术后镇痛自费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同意作术后镇痛病人或家属或委托人需在同意书上签字见麻醉知情同意书。

6、对危重、疑难病例应在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制定麻醉预案和应急预案。

五、关于手术病人术前必须进行的实验室和特殊检查,最低标准一般应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来选取必须的项目,需节省时间和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五、手术患者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4、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影像资料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5、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手术适应症、拟实行的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及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6、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7、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麻醉前知情同意制度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了维护医患双

方的合法权益,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需麻醉的手术病人,在术前应由施麻醉者进行麻醉前访视。

2、经麻醉前访视了解患者情况及病情,行麻醉前评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麻醉前谈话。

3、麻醉前谈话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拟施麻醉名称及方式、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麻醉风险及防范措施等。

4、让患方阅读麻醉知情同意书后,由患者本人或授权代理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5、麻醉术前谈话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应由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主班麻醉医师进行。

6、患者本人无法签字或急诊、危重的患者拟实施抢救性的手术、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实施麻醉时,在患者本人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与其亲属无法取得联系,或其亲属短时间内不能前来履行有关手续,

且病情又不允许等待时,应由经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经科室主任或上级医

师签署意见后,上报医疗主管部门或总值班,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实施。

7、术中需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如没有,则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的医学文

书。

8、术中需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须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

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1有一定损伤或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2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3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4费用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医患沟通制度

一、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患沟通以医师为主体,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房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实施;门诊及其

它科室由首接、首诊、首问人员实施。

三、住院病人的沟通分为首次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沟通。首次沟通要求接诊医师在病人入院后八

小时内完成,并在首次病程记录中体现;住院期间的沟通每周至少一次,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出院访视

沟通要求在病人出院 10 天内完成。门、急诊病人的沟通工作要求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在接诊、接待病人过程中同时完成。

四、落实“三讲”工作,重点要求医务人员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医疗方案及主要治

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情况。

五、要求医务人员多听病人或家属的倾诉,对病人的情况尽可能做出详细准确的解释,做到“四避免”: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看法;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六、医务科、护理部、党办、院办通过抽查病历、现场询问病人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麻醉质控制度

1 、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提高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

2 、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 、对轮转医师、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 、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5 、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

术前访视会诊及术后访视制度

一、术前访视会诊内容

1 、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2 、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3 、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评估,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4 、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5 、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

6 、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7 、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8 、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记载入病程录内和通知经治医师。

二、术后访视制度

1 、一般应在术后 24 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 、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3 、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 、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5 、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1 、主管院长审批全院危险较大的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及麻醉。

2 、医务科主任组织院内重大公伤的抢救手术及麻醉,掌握各科手术情况,特别是新开展手术的效果。

3 、麻醉科主任审定本科大、中手术的麻醉,重大手术的麻醉向医务科及院长汇报;主持重大手术的麻醉术前、术后讨论,组织麻醉抢救小组,制定麻醉方案,参加手术及麻醉会诊。

4 、麻醉科主治医师审定一般麻醉,检查下级医师麻醉前准备,主持麻醉前后讨论,制定麻醉方案,参加麻醉,带教下级医师,必要时向病员家属及单位领导交待麻醉风险,征得同意后按规定签署麻醉同意书。

5 、麻醉科医师做好各项麻醉前准备工作,向主治医师汇报,向家属及单位领导交待麻醉风险,征得

同意后按规定签署麻醉同意书,记录麻醉讨论,制定麻醉计划,服从上级医师安排,参加麻醉。

麻醉准备室工作制度

(一)主要负责麻醉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麻醉用具、药品和监测仪器准备,以及麻醉后清理消毒工作。(二)指定专人负责日常麻醉药品和贵重麻醉设备、测仪器管理、使用、请领、维护、保养等工作,定

期清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严格麻醉和急救药品管理。

(三)每日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次日麻醉工作安排、醉前讨论意见、麻醉医师医嘱准备相应麻醉药品

与器械。

(四)对特殊需要药品和器械,麻醉者可在麻醉前査房后、麻醉前讨论后向麻醉准备室提出,准备室及

时调配。

(五)麻醉结束后,督促麻醉医师将所用麻醉药品开出处方,连同药瓶一起交与准备室,专人统一领取、补充。

(六)仔细核查麻醉后,交还准备室麻醉仪器和器械并作进一步清理包装和消毒等工作。

(七)定期检查、维修各种麻醉器械和仪器,手术前严格检查排除故障。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1、麻醉复苏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

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

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复苏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

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复苏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复苏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 3-5 %。

(2) 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用具消毒制度

1 、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行手卫生。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2 、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

⑴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不能废弃的物品如呼吸囊、双

腔导管待应用流水冲洗后放入薰箱进行消毒。

⑵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⑶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检查电源,麻醉结束擦拭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4 、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备处理:

⑴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

⑵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4 、药物及液体:

⑴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应废弃不再使用。

⑵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⑶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人员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如损坏机器,按医院规定赔偿,如造成病人痛苦并发生意外,按医疗缺陷有关规定处理。

2 、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科主任,并填维修单,向维修部门提出请修。

3 、建立贵重仪器管理档案,包括购置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4 、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 、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上。

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 、经常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加强麻醉科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安全意识。

2 、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并进行奖罚。

3 、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不论施行何种麻醉都要求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四落实。熟悉紧急用品的位置、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等应急能力和心肺脑复苏技术。

4 、凡遇危重疑难病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亲临第一线,负责医师要密切观察病情并随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严格查对制度,熟悉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用药需二人核对药品、浓度、剂量。熟练掌握麻醉机、呼吸机及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和具备正确判断伪差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6 、使用易燃麻醉药品时,严防起火爆炸。室内各种气体钢瓶要有醒目标记,用后空瓶应移出手术间并挂牌表明。接触病人的电器设备严防漏电。

7 、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是新开展的技术,应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质量和安全保证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病人安全和止痛效果。

8 、凡发生重大事件,应在 24 小时内报告市卫健局。

值班交班制度制度

1 、科室应安排一、二线值班。一线班由住院医师担任,二线班由主治以上医师担任。

2 、值班医师应准时接班,接受交办的医疗工作,值班时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串岗,联系工作、在院内会诊必须说明去向。值班时不准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3 、值班医师接班后,应立即检查、补充外出急救箱药品、物品,确保齐备、完好,随时可以参加急救。

4 、值班医师应完成本职日常急诊麻醉,负责院内急会诊,遇有疑难问题及危重抢救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协助处理,必要时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

5 、值班医师应认真详细的书写交班本,特殊情况要特殊交代,对前一班医师交待的医疗任务要逐项完成,并将有关情况记录于交班本上。交班本的记录,白班用蓝黑墨水书写,夜班或死亡病人记录用红色墨水

书写;交班本要有具有法定执业医师资格的值班医生修改、签名。夜班值班医师在次日科室晨会上对当

班情况交班,危重病人重点交班。

6 、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如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病人住院时,应及时向院总值班和医务处汇报,必要时应向分管业务院长汇报,由院总值班和医务处组织抢救和诊治。

7 、每天早晨 7 : 45 麻醉科人员准时参加交班,汇报昨日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 HCV 、 HIV 、梅毒抗体)。

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

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

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二级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

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发生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

求执行。

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 、手术中如确需更变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

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 、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术后管理

1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 、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麻醉复苏室或病房或重症监护科)。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 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 、凡实施二级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 2

4 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 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 1 次查房记录。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 、手术安全核对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

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2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3 、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

5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 1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

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 2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对由手术室护士

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 3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 4 )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6 、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 、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8 、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实施手术安全核对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9 、医务处、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室管理规定

1 、择期手术通知单应于逐项填写清楚,特殊情况及要求要详细注明;因故需要调整手术应征得护士长或值班护士同意;急诊手术应与手术室提前联系。

2 、已排定手术,病房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不得随意、无故或因医生个人原因停止或任意调换手术。

3 、参加手术者应在预定手术时间前 20-30min 到达手术室,领取衣柜钥匙、拖鞋、衣裤;出手术室要

原物归还,损坏照价赔偿。

4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人员,除参加手术及有关人员外,其它人员一概不准入内。患上感、面、颈及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

5 、手术安排原则上婴幼儿、老年患者先作,无菌条件要求高的手术先作,感染手术后作。

6 、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外借物品,特殊情况需有科主任、护士长同意。

7、手术间的所有门应随开随关,值班要注意监督检查通往外面的所有门要上锁关好,要注意节约用电,人员不在房间要随手关闭照明和空调。

8 、手术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

9 、手术工作人员管理

( 1 )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

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

(2 )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拖鞋、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有皮肤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双层口罩。手术室工作服不能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 )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院级管理部门的特许,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

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 4 )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见习学生和参观者,需由老师带领或经医

务处或护理部批准,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的科主任。见习或参观者,须在指定的手术间内参观,并接受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随意游走及进入其它的手术间。任何违规者,手术室负

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 5 )手术室在夜间及假日应设专人值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1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视为特急手术。

2 、外科医师决定急诊手术后,应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紧急完成术前评估及必要的术前讨论。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手术准备。

3 、每日应保留一至二间手术间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时,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

4 、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根据情况安排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5 、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登记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主要是指因工作造成锐利器械(针头、刀片、安瓿等)损伤。发生锐利器械损伤后,除立即进行局部正确处理外,还应按照程序下列进行报告、登记、处理。

1 、发生锐器损伤后,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尽快调查致伤锐器污染情况,感染源病人血液检测是否属于血源性传播疾博

2 、于 24 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或护理部,对受伤者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液检查和随访。

3 、处理:若病人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阴性,进行局部处理即可;若被 HBsAg 阳性病人血液污染

锐利刺伤,应于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抗体阴性者,按种乙肝疫苗 10 μ g 、 5 μ g 、 5 μ g (按 0 、 1 、 6 程序接种),必要时接受定期监测和其他治疗; HIV 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必须坚持 4 周一个疗程,并分别于暴露后的 6 周、 12 周、 6 个月、 12 个月定期进行艾滋病抗体监测。

3 、控感防保科建立登记本,对医务人员损伤后检查检测及处理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并妥善保存。定期对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向领导汇报,为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拥有

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依据。

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1 、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

2 、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中心供氧等故障。

3 、非治疗意外跌倒、坠床、自残、自杀、猝死等,以及治安事件。

4 、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以及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5 、医疗不作为或推诿事件:如复合伤的救治推诿和协调不良、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不良事件。

6 、手术输血过程中医嘱开立、备血、传送不当及输血反应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7 、严重药物不良事件: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需要医生进行处理。

8 、重大用药错误:违反医疗原则、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超剂量用药、给药途径错误等情况,导致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

9 、麻醉和中、深度镇静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趋势等情况,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

纠纷。

10 、环境和设施、设备不良事件:重大化学物质泄漏事件、辐射源泄露、火灾及医用气体事故、压力容器事故、停电事故等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或引起纠纷。

11 、病人和员工遭到外来人医院财产被盗和被损坏、病人之间产生激烈矛盾导致损伤。

12 、不良事件当事人发生不良事件时立即处理,同时填报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至医务科。严重不良事件要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

13 、鼓励不良事件呈报,建立无责呈报机制。

14 、严重不良事件漏报者,麻醉科将予以调查处理。

15 、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16 、科室负责人:确保不良事件得到正确处理,将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确保严重医疗不良事件已电话通知医务科,呈报不良事件或监督严重不良事件呈报。

17 、每月对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针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重点不良事件,组织医疗安全管理小组人员进行讨论,实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各手术间的麻醉仪器、设备和用具的管理由当日在该手术间实施麻醉者负责并实行上岗、下岗后的检查核对工作,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处理或补充。

2 、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修和校准仪表数据,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3 、麻醉机用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螺纹管、呼吸囊,即时进行更换,特殊感染应按特殊感染的常规处置。

4 、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急使用。

药品管理制度

1 、麻醉科所有从药剂科领回基数药品,严格按照药剂科提供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基数药品,只能供手术麻醉病人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 、科室药品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和保管工作。每日清点、检查药品并记录,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保管并报药房处理。药品失效期前

3 个月,必须退回药房,重新申请。

3 、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医师书写、录入电子处方,专人统一领取。

4、使用药品时应注意检查,做到过期药品不用、标签丢失不用,瓶盖松动不用,说明不详不用,变质混浊不用,安瓿破损不用,名称模糊不用,确保用药安全。

5 、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专人每日检查,及时补充,保证随时急用,过期失效药品清理要及时清理。

6 、各手术间、复苏室、准备间专柜和抽屉内药品由专职管人员按照基数补充,定期清点、检查效期,若账目不符要立即追查。

7 、库存药品应尽量减少,合理补充,要有通风、降温、照明设备,并有防潮、防霉、防虫、防鼠等措施。

8 、特殊及贵重药品应单独存放,妥善保管。需要冷藏的药品要放在温度适宜的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9、麻醉药品和Ⅰ类精神药品不得外借,其他药品外借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1 、有医院毒麻药品管理小组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

2 、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医院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日常工作由药剂科承担。

4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与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熟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5 、药剂科应当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及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6 、医务科应当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药学、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一次性使用物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麻醉科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 、麻醉科应严格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医院的制度购入,需经过医院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 、科室应由专人负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有计划请领,防止物品积压或不足。领取物品时要严格逐项检查,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一次性物品外、中、内层包装均要完好

无损,各层包装封面标识清楚,不合格者拒收或更换,严把质量第一关。

3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按照有效期的远近,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按顺序排放,相对固定存放位置,将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放置最易取到的位置,取用时按顺序拿取,用后剩余物品放回原位,补充

物品时应将新领物品放在靠里面的位置,对有效期 6 个月以内的医疗用品,作出警示标志,及时使用,

以免失效造成浪费。

4、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确认灭菌标识、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产品有无不洁净等。对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采购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

科,不得作自行退货、换货处理。过期物品一律严禁使用,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技术。

5、高值耗材应由专人发放,做好使用登记,严防过期、遗失。

6 、一次性物品按相关法律规定,不得重复使用,开启后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不得自行重新灭菌。

7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的要求进行处置。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针头、刀片等锐利物品应放入利器盒中,由医院相关

部门统一收回,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型,不得随意丢弃。

麻醉手术中输血管理制度

1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时,根据手术大小、手术范围估计术中输血的可能性和可能需要的血液制品量,并督促和确认手术医师是否完成了术中输血的各种手续,包括患者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开具配血单、

血型鉴定和输血前的各种化验检查。

2 、择期手术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术中麻醉医师根据手术进

展和术中出血量,并结合相关检查,根据卫生部相关用血指南,决定输血量和输血成分,并对巡回护士

下达输血医嘱。

3 、急诊手术病人出现大出血需要输血者,有麻醉医师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制定用血计划,报上级医师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电话申请预约,同时,将受血者血样及时交由相关人员送输血科

备血。

4 、急诊手术术前无输血计划决定输血治疗的,输血前麻醉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

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备案,并记入病历。

5 、由麻醉医师填写用血取血单,并由主治以上医师签字确认;巡回护士与输血科电话沟通预约,填写取血登记本,连同取血单及受血者血样交与保障护士。保障护士取血后通知巡回护士到交换窗口取血,双

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6 、输血前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双方认真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有巡回护士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

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

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

时处理:

(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 2 )、立即通知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

8 、输血完毕后,巡回护士填写输血登记本,并将血袋用干净的塑料袋装好,放入药品间冰箱冷藏保存 1 日,至次日由巡回护士送输血科以备查对和集中处理。

9 、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第二部分人员岗位责任制

麻醉科科室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医德规范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文明礼貌,廉洁、规范行医。

2、负责全院各科室急诊、限期、择期手术的麻醉实施,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处理抢救。

3、参加特殊病例、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制订麻醉方案。

4、进行麻醉前患者例行检查,确定麻醉方法、用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麻醉有关情况,并请其签字。

5、麻醉中及时准确填写麻醉记录单,术后按规程要求做出麻醉分析小结及进行随访并记录。

6、负责麻醉恢复室、重症病房等工作。

7、协助医院其他科室抢救危重患者,承担院内外会诊。

8、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9、承担医学专业学生及进修人员的培训、考核。

10、准时、准确上报室间质控报表,参加室间质控评价活动。

麻醉科主任职责

1 、科主任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依据医院规章制度全面负责并组织科室开展医疗、护理、预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应领导科室积极主动地接受上级部门检查、监督和管理,努力完成

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2 、制定本科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按照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的要求,不断加速科室的建设与发展。

3 、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协调配合,完成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加强监测治疗与复苏等任务。增强风险管理认识,制定落实本科诊疗质量目标、麻醉安全保证策略和持续改进措施。确保麻醉工作的质

量和安全。

4 、领导本科各级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术前讨论,对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实施。

5 、负责本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严格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并提出转正、定级、晋升、考核、奖惩的具体意见。安排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6 、组织全科医师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7 、领导全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不断增强医疗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

8 、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事宜,做好麻醉科与手术室的工作协调,共同完成科室工作。

主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施行麻醉工作。

2 、担任疑难病人的麻醉和危重病人的救治,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和院内会诊、急救工作。

3 、负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临床麻醉诊疗技术操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完成科室各项医疗指标。

4 、督促指导下级医师的麻醉工作,检查督促下级医师按规定完成各项书写记录,决定麻醉方案,把好质量关。

5 、协助主持死亡病例及疑难病例讨论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6 、负责进修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工作,进行麻醉示教、操作表演、组织专题讨论,并担负部分讲座任务。

7 、参加科内值班,负责院内会诊,值班期间不得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住院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直接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管理科室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和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工作,协助科主任处理科室的日常行政事务。

2 、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贯彻执行临床麻醉工作程序,负责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督促、检查。

3 、麻醉前访视患者,签署麻醉前知情同意书及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参加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案和麻醉应急预案,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麻醉中认真仔细地进行麻醉操作,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及用

药情况,加强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到意外异常变化,要积极处理并报告

上级医师。

4 、手术后要护送患者回病房(麻醉恢复室、重症病房),检查患者的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体征情况,并向值班医师、手术医师或病房护士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及时进行随访,并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后随访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

5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值班期间不准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 、定期进行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的检查和校验,并负责做好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7 、协助科主任调配临时性工作,安排指令性任务。

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麻醉前准备

1、手术前了解次日手术麻醉病人的麻醉情况及次日麻醉工作手术房间,按照责任麻醉医师指示核对各

种药品,器械,麻醉特殊物品的储备。手术当日晨会交班后至麻醉准备间领取麻醉用物并双方护士签名。

2、提前 20 分钟入手术间做麻醉前准备或与前一班的工作人员交接班。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喉镜,急

救药品,氧气和吸引系统是否齐全和完好。

3、核对房间责任麻醉医师。

4、病人入手术室→核对病人→自我介绍→查看病例:如核对麻醉同意书,麻醉前评估单及输血资料

签名等,如发现资料不齐者,立即向责任麻醉医师报告说明。

5、给予病人保暖→解释手术麻醉流程→连接和监测 ECG ,血压, SPO2 等,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6、病人入手术室应立即告知责任麻醉医师。

二、麻醉护理常规

1 .麻醉诱导:常规抽吸阿托品 0.5mg ,地西泮10mg备用。

1)全身麻醉:按医嘱抽吸和推注麻醉治疗药物,协助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和机械通气。

2)阻滞麻醉:按医嘱抽吸麻醉治疗药物,准备病人体位。

2.麻醉维持

1)保持气道连接良好,防止人工气道脱落,及时清理气道,避免气道阻塞。

2)机械通气:呼吸频率 12 - 15 次 / 分,潮气量 8-10ml/kg ,气道压 3 - 20cmH2O.

3)非机械通气患者面罩吸氧 >3L/ 分钟。

4)参加部分病人术中监测, ECG , SPO2 , BP 监测 5 分钟一次,必要时即时手动监测,监测中发现

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责任麻醉医师。

5)按医嘱完成麻醉病人各项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必要时协助麻醉医师填写麻醉记录单,麻醉管制药

品处方并核对麻醉医师签名。

三、手术结束:连接镇痛泵,护送病人回麻醉复苏室或原病房,并告诉病人镇痛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出现问题时的联系方法。

四、麻醉物品清理和归位,将麻醉单、手术物品清点单及麻醉处方归档。

五、夜班麻醉护士

1 .交接麻醉科财产,与白班麻醉护士交接未完成的治疗。

2 .负责夜间临床麻醉,疼痛治疗的护理工作。

3 .晨会交班,财产交班及麻醉复苏病人护理交班并签名。

麻醉复苏室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交班及备物

(1) 晨会交班,复苏室病人护理及用物交接班。

(2) 清理和补充复苏室用物,检查和核定急救药品,气管插管盘物品,监测设备,呼吸机,氧气及抽吸系统是否齐全和完好。

(3) 了解当日手术麻醉情况,提前做好病人入室准备,呼吸机和监护仪处于待机状态。

二、病人入室

1)转运:由麻醉护士和复苏室护士将病人从手术间送到复苏室,途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应用简易呼吸器辅助或控制呼吸。

2)交接班: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向复苏室护士交班,内容未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药的使用情况。预计苏醒时间,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

三、护理常规

1、监测:心电图,血压, SPO2 , BP 监测 15 分钟一次,危重病人 5 分钟一次。

2、呼吸管理

1)呼吸机常规治疗:呼吸频率 12 - 15 次 / 分,潮气量 8 - 10ml/kg ,气道压 3 - 20cmH2O. ,氧浓度 21 %—100 %,机控,同步指令,自主呼吸自动转换。

2)气道维护:保持气道连接良好,防止人工气道脱落,及时清理气道,避免气道阻塞。非人工气道患者去枕平卧,面罩吸氧 > 8L / 分钟。

3)人工气道撤除指征:意识清醒,能完成指令动作;肌力恢复良好,举臂时间 >1 分钟,气道保护反射良好,有主动吞咽和刺激呛咳反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达标。

4)人工气道撤除: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人工气道撤除指征及具体病情,为病人提出撤除人工气道要求,麻醉医师认定并开出医嘱后撤除人工气道。撤除前充分清理口腔,咽喉,气管内分泌物,吸入100 %氧 2 - 5 分钟,撤除后面罩吸氧 .> 8L / 分钟,维持 SPO2>95%.

3, 医嘱执行:按医嘱完成复苏病人其他各项监测,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

4,护理记录:内容包括进科时间,手术名称,过敏史,麻醉方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的记录;肠鸣音,瞳孔对光反射,疼痛评估,恶心程度,腹部,膀胱充盈度,出科医嘱和时间,术中及麻醉恢复室的输液用药情况,输血尿量等的记录。此单完成后随病历夹放。

5,Aldret 护理评分:

1)活动力:四肢能活动者 2 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者 1 分,四肢均不能活动者 0 分。

2)呼吸:能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 分,呼吸受限或呼吸有停顿 1 分,无自主呼吸者 0 分。

3)循环: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超过 20 % 2 分,,变化在 20 - 50 % 1 分,变化超过 50%0 分4)神志:完全清醒,能回答问题者 2 分,呼唤名字能回答者 1 分,对呼唤无反应者 0 分。

3) 皮肤颜色:正常红晕 2 分,皮肤苍白灰暗或花斑 1 分,皮肤或口唇,指甲紫绀者 0 分。

6 ,病人出科: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 Aldret 评分及具体病情为病人提出出科要求,麻醉医师认可后开出科医嘱后转科。 Aldret 评分满分为 10 分,一般要求达到 10 分才可转出。但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衰弱,瘫痪病人的皮评分很难达到理想的分数。通常成人麻醉恢复室监护 2h ,儿童 1 - 2h 出科。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 ICU 继续监护。病人出科时,由麻醉恢复室护士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得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得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与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得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得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得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得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得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得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得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 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得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得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 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得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得卫生学管理。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得各项规章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质控制度 2、麻醉质量控制管理 3、麻醉科工作制度 4、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5、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6、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5、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6、会诊制度 7、岗位责任制 8、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 9、麻醉记录单管理 10、交接班制度 11、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2、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3、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4、业务学习制度 15、药品管理制度 16、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7、PACU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8、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9、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0、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21、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22、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23、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24、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25、术中心肌缺血防治对策 26、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27、术中大失血处理对策 28、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推荐)麻醉科管理制度

YWC-GZZD-07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流程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专业技术依据 1、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I级和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标准为:P1: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P2: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P3: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尚能自理;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P5:存在严重影响生命的风险因素,预期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 P6:确诊脑死亡,拟实施脏器移植患者。 2、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麻醉分级:依据麻醉科基本操作技术难易与风险程度,将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手术麻醉分为三级: A1:基础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常规液体治疗与管理;围手术期输血管理与一般手术麻醉患者病情评估。 A2:下胸段椎管内麻醉;一般性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心肺脑复苏;有创血管穿刺及监测技术、床旁超声技术、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管理等。 A3、MallampatiIII级以是困难气道处理、BMI大于30以上肥胖患者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脑干等高风险颅脑手术;肾上腺手术;多发严重创伤、休克、高位颈髓、器官移植、高龄病人、新生儿等特殊或危重手术麻醉管理。 3、麻醉科镇痛技术与管理分级:依据麻醉科临床镇痛患者病情与主要技术风险程度,将麻醉科医师镇痛治疗技术分为四级: A1、一般性术后镇痛管理包括日常手术后镇痛泵应用与管理、病房一般晚期镇痛会诊、常见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和日常门诊舒适化无痛治疗技术等。 A2、麻醉患者病情评估P3级及以上患者术后镇痛、晚期癌痛三级方案确定与指导、神经阻滞镇痛治疗、一般性微创介入疼痛治疗和特殊患者的门诊无痛治疗。 A3、疑难危重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椎管微创介入疼痛治疗、恶性病理性癌痛治疗及患者病情评估P3级以上的无痛治疗技术。 A4、新引进的镇痛药物临床观察、新开展的镇痛技术与镇痛治疗相关的科研设计与实施指导。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建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三级组织。 2.医院主要负责人为感染控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感染事件应急方案制订与处置。 3.感染控制职能科室承担各类感染性疾病防控技术指导数据分析、人员培训监测报告等。 4.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负责各项感染控制工作具体实施。 (二)基本策略 1.科学筹划基于本院监测数据及信息,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报告,制订年度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计划,明确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2.规范管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制度规定。 3.强化监管提高业务能力和敏感性,科室主动上报与专职人员监测相结合,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医院感染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将医院感染防控作为“一票否决”项纳入医院绩效管理、评优评先等工作;对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造成严重后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加强可疑医院感染管理怀疑患者、医院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实习生、来访者等发生医院感染时,医院感染控制职能科室通过必要的监测确认感染发生情况,及时根据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并立即

上报当地疾控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5.严格疾病流行期间患者管理将确诊和疑似患者转至隔离病室,必要时关闭感染流行科室。如出现重大医院感染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委员会立即组织处置。 (三)通用管理 1.医疗用房新建、改扩建须满足感染防控要求,具备标准预防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感染控制职能科室应参与方案论证,提出合理建议和咨询。 2.严格感染性(传染)疾病预检和筛查,防止感染性(染)疾病患者进入非感染性(传染)诊疗区域。 3.熟悉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发生医院感染散发及暴发时,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三级组织按程序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逐级报告。 4.加强重点区域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感染控制职能科室定期指导与监督。 5.加强消毒灭菌与隔离防护的实施和监测。 6.严格消毒灭菌药品、器械引进流程、资质质量验证审核。 7.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标本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 8.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被服卫生管理卫生保洁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等后勤保障部门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感染控制职能科室负责技术指导和监测检查。 9.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各项工作均应规范记录,存档备查。

内镜室工作规章标准制度全.doc

实用文档 内镜室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 的协调与配合。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 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内镜中心工作制 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 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 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 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 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要查问病史,体查,审 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 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 项。 4、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 严防并发症。 5、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 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 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 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 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 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 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 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 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 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 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 洗,最多 3—5 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麻醉管理制度

麻醉管理制度 一、手术者应全面、详细、准确填写麻醉申请单,择期手术者应于术前一日上午十时以前将麻醉申请单送到麻醉科,较大的择期手术应在术前四天送出。特殊病例应填送麻醉会诊单,由麻醉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参加会诊。 二、麻醉科接到申请单后,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状况和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妥善安排麻醉。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人的病历及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人,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用药医嘱,作麻醉前小结,向家属交代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与本人、家属或患者单位依次履行签字手续。紧急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或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批准执行。 三、麻醉医师术前诊视病人后,如对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较大的择期手术应在术前三天提出术前讨论,充分估计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五、麻醉医师在麻醉期间严格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呼吸,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及其他特殊项目。控制和调整病人

的生理活动,如手术中呼吸管理、控制性低血压等。防止并处理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扰乱,管理好术中输液、输血,调节酸碱平衡,遇有特殊问题可提示手术者注意,并商讨手术暂停或从简等问题。 六、麻醉医师记录手术主要步骤及病人术中反应,详细记录麻醉用药和其他处理。 七、麻醉期间如遇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乃至医院报告,积极组织会诊抢救。 八、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医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等病人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送回病房。危重和接受全麻的病人,麻醉医师应亲自护送回病房,并向值班人员交代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48小时内应随访病人,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追踪观察,直至病情稳定。严重并发症及时向上级汇报。 九、术后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及时补充。 十、麻醉科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的准备。 十一、除急诊抢救外,任何人员不允许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实施全麻和高风险麻醉。

感染控制制度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1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阀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

灭菌。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1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2、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3、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果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4、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 15、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6、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和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回收记录本保存三年。

内镜科各项制度(内容清晰)

内窥镜科制度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5.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6.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7.消化内镜科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科查对制度 9.清洗消毒间工作制度 10.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1.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关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的重要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科、血液透析室、临床

麻醉科工作制度(精选.)

麻醉科工作制度 目录 一、岗位责任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术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交接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术后访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药品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二、业务学习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三、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四、麻醉质控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五、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六、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八、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10、术毕写麻醉后医嘱及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766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内镜室工作规章规章制度

内镜室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内镜中心工作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 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 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4、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5、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麻醉科规章制度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

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文秘114版权所有!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七、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 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

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 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 症、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对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完整版)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麻醉质量控制 一、麻醉质量评估 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 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 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 1.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 4.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5.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6.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7.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8.“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9.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0.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1.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2.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3.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15.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三、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一)Ⅰ级: 1.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燥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二)Ⅱ级: 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三)Ⅲ级: 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四、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2.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3.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五、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2.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 3.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第二节麻醉科规章制度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一、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能否正常运行。2.病人入室后、实施麻醉前、病人出室前,应与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积极处理。必要时,应与患者家属沟通。7.认真及时地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分析等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若病情不稳定,应反复监测并记录。术中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的用药、输血输液量、体液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为止。10 术毕应写麻醉后医嘱并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二、术前会诊、讨论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或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项目,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简称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具麻醉前医嘱。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5.向病人或病人监护人介绍病情和与麻醉有关的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手续。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8.麻醉前讨论应在麻醉科医师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门诊部负责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监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根据各项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考评。 3、对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会议二次,总结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组织落实。 5、对医院感染管理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 6、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改建、扩建和 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7、研究、协调、解决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及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医院感染监控要求上 报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4.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比较、反馈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 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5.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灭菌物品、消毒灭菌剂等进行监督、监测,及时与科内分析超标 项目发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情况。 6.对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重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及时上 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特别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

麻醉科、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

麻醉科、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 麻醉科、手术室药品主要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急救药品和常规药品 一、麻醉药品和Ⅰ类精神药品 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严格保管,合理应用,杜绝 滥用,防止流失。实施“五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清点。 2、麻醉和Ⅰ类精神药品保存在专用保险柜中,钥匙由科主任和麻醉护士保管,按照规定实施药品基数管理,麻醉医师到麻醉护士处领取当日手术所需麻醉药品,麻醉结束后将处方和剩余药品交麻醉护士对查。每日晚10:00前,麻醉护士持当日麻醉处方到药房领取,确保基数正确。急诊柜药品由麻醉护士负责补充、交接班。当日早8:00前补充药品完毕后交白班医师,白班医师交夜班医师,夜班医师当日晚10:00前交麻醉护士,麻醉护士收回处方,补充药品并交班。 3、麻醉药品处方按有关规定执行,应具有麻醉药处方权医师的全名签字,内容完整,字迹清晰,药名不得缩写。使用时应仔细核对处方品名、数量等内容。认真填写麻醉药品交班本,交班手续齐全并签名。 4、麻醉药品和Ⅰ类精神药品不得外借,其他药品外借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 如数还清。 二、急救药品 急救用药品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所用,必须妥善严格管理,保证做到随用随上,不能延误抢救应用。 1.急救药品要有专车专柜存放,要有固定地点。

2.急救药品要有清晰的药品目录。 3.急救药品要齐全,以满足临床抢救病人的需要。 4.急救药品要有专人负责和保管。 5.急救车或柜内急救药品的存放要有相对固定的放置位置,以便紧急时以最快的速度使用。 6.急救药品要注意防潮、防晒,要放置在通风、干燥、避光处。 7.要定期对急救药品进行清点,对用过的药品要及时补充。对过期药品要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 三、常规药品 常规药品实施麻醉科、手术室电脑记账,药房每日汇总,第二日早手术室护士持发药单送至麻醉科,与麻醉科相关人员清点交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