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

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要求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充分发挥自己全部能力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比率智商:智商是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的比率,又叫比率智商。

A型性格:A型性格的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

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

首要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极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大五因素:①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和智能等特质;

②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和克制等特质;

③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④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和移情等特质;⑤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创设、改变和控制某些条件,主动的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态度(行为倾向)加以确定,通过人的态度(行为倾向)的数量指标来推测人的心特点。

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的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构。

答:心理活动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答: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发起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抑制过程是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减弱或停止相联系的神经过程。两种过程作用完全相反,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基本规律:①扩散和集中规律;②相互诱导规律。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答:1.语言功能2。信息加工方面:①听觉信息加工②视觉信息加工③分析和整体以认知方面3.情绪方面4.性格特征

4.知觉的基本特性

答: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5.记忆的基本过程。

答:1.识记 2.保持 3.再现

6.表象的特点和基本功能。

答:直观性,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功能:1.表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2.表象是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3.表象是想象的基础;4.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

7.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2.实际的目的任务 3.识记的方法 4.编码方式 5.识记类型

8.举例说明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答: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最后稳定。

遗忘的原因:时间因素,干扰因素,动机因素,还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材料的类似性与系列位置;3.学习的程度;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9.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答: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线记忆的影响不同;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二者产生的影响不同;4.刺激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二者有不同影响;5.干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

10.联系实际分析个人记忆特点及改善方法。

1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

答:再造想象:1.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识的意义 2.丰富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要求2.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原型启发5.灵感

1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答;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13.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 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型人格。

14.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①问题情境因素②认知因素:{1.认知结构的限制2.迁移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4.策略选择5.功能固着与变通6.原型启发}③个性因素【1.动机与情绪2.人际关系3.性格品质】

15.人在注意力集中时外部表现有哪些。

答: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生理运动的变化

16.引发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发展兴趣2.磨练意志3.注意习惯

17.试述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并说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答: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无

注意的培养方法:1.自我暗示法2.情境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记录法5.自我奖惩法6.训练听课技巧。

18.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答: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①情绪是伴随动机性行为产生的②情绪、情感本身具有动机的作用】3.组织功能【①影响知觉选择②监视信息移动③影响工作记忆

④影响思维活动】4.信号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

19.心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调整心境。

答:家庭境遇,事业成败,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遐想和身体状况等。从影响心境的本质原因来看,主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20.情绪三因素理论及其实验过程。

答:实验过程:沙赫特等人将大学生试分为三组,各组都自愿接受同一种药物注射(肾上腺素,但被试不知),注射时,主试向三组被试解释的药物效应各不相同。

对甲组告之药物将使你心悸、手抖和脸部发热(这正是肾上腺素的反应);对乙组告之药物将使你感到身上轻度发痒,手脚有点发麻;对丙组则不给予任何说明。药物注射后,让三组被试分别进入两种预先安排的情境:愉快情境和惹人发怒的情境(强行要求被试回答一些繁琐的问题,并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按照这种设计得到六种不同结果。最终发现乙组和丙组的大多数被试在愉快情境中显示愉快的情绪,在发怒的情境中感到愤怒,而甲组不受情境的影响。虽然都受到同样外界环境,内部生理效应相同,但是情绪体验并不相同。由此说明外界环境不能决定情绪反应,内部生理机制也不能决定情绪反应,而个体对生理效应的认知性解释对情绪体验起决定性作用。即当现实事件与建立的内部模式一致时,也就是与过去经验相一致时,活动平稳进行,人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如甲组被试一样,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与经验一致,因此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当现实事件与已建立的内部模式不一致时,也就是与经验不吻合时,已有的经验就会被打破,因此产生情绪反应。如乙组和丙组,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在他们已有经验不存在,或者说不符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经验必须被打破,并重新建立第二种经验,从而产生了情绪体验。因此,沙赫特认为情绪和情感是认知活动“折射”而产生的理论内容: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的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21.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的观点。

答:情绪活动中的认知评价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初评价是个体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关系的程度②次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③再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当前情绪和行为反映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只是一种反馈性的评价。三种评价相继进行,不断地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积极有效调节的目的。

22.联系实际说明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

答:1.排除忧郁:①改变认知角度②合理释放情绪③改变行为方式④调换环境⑤休息 2.学会制怒主要把握两点:①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②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3.克服自卑 4.消除紧张与焦虑:①积极地认知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2.排除极端想法,不随意夸大现实状态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自己4.接受现实,对无能为力的事情不要强求】②积极地行动方式【1.积极行动起来不拖延,不优思,不焦虑2.融洽社会关系3.学会宣泄和倾诉】

23.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表现形式

答: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多重趋避式冲突等

双趋式:两个东西都想要但迫于现在的条件只能要一个,鱼和熊掌

双避式:两个都不想要,但迫于现在的条件必须选一个,死和当汉奸

趋避式:想吃怕胖,想旅游怕花钱

多重趋避式:在择业时多个招聘单位在各个方面并非样样都好,应聘者这时就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哪哪都想去,哪哪都不想去。

24.分析挫折的构成及原因以及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答:1.挫折情境2.挫折认知3.挫折反应

原因:客观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

主观因素: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1.自我意识2.对成功的期望值3.认知】

挫折承受力的因素1.生理条件2.认知因素3.人格因素4.个体体验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6.社会支持

25.动机强度与学习强度的关系。

答: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水平,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习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下降。二者之间的关系还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有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详细见于书中198页关系图。

26.韦纳归因理论的观点。

答: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①部位:内归因和外归因;②稳定性: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控制性: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

27.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答:1.自我成败经验2.个体的归因特点3.言语说服4.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28.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的的观点及其评价。

答:1.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七种需要是由低到高按顺序逐级递升的;

3.每个时期,多种需要共同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叫优势需要;

4.需要的发展呈现金字塔形。

评价:积极意义:①普遍性②整体性

缺陷:①脱离历史条件,抽地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②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29.智力多元论及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答:智力多元论认为智力是由八种智力成分构成的,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①言语智力②逻辑——数学能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社交智力⑦自知智力⑧自然智力。

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分为三个维度:①内容: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②操作:对象或材料引起的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③结果:运用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包括单元,分类,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30.典型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答: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特征:①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②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③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反应缓慢,灵活性不足,比较刻板,注意稳定,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漏,善于忍耐,坚韧执拗,具有内倾性。

④抑郁质: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少外漏,行动缓慢,胆小,孤僻,不善交往,与困难和挫折易畏缩,有较强敏感性,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察觉的事件,具有内倾性。

31.气质对个体心理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答:①气质对能力的影响②气质对职业活动的影响③气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④气质对自我教育的影响。

3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性格与气质同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但他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及趋向性等方面来表现个性差异的。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气质较多的受制于生物学因素。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直接体系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甚至渐渐影响一个人某方面气质特征的改变。

33.性格的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两大类:共同特质;个人特质:①首要特质②中心特质③次要特质。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①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③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④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现代特质理论:三因素模型:①外倾性②神经质③精神质;五因素模型:①开放性特质②责任心③外倾性④宜人性⑤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七因素模型:正情绪性、负情绪型、正效性,负效性,可靠性,宜人性和因袭性。

类型理论: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

34.良好性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培养?

答:主要表现:具有良好性格的大学生能主动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对于个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善与恶,并且容忍和认可他们;他们不是生活在往事之中,而是坚定的立足于现在,并注意到未来的目标与任务。他们强调适度紧张的重要性,渴望生活的挑战与刺激,追求新的目标与体验。

培养:①深刻体验自我,准确评价自我性格;②有意识的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性格;③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 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8章 失 业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劳动力(labor force ) 答:劳动力指一国或地区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所有人。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参工率以及移民等因素。劳动力是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 答:失业率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失业率是劳工统计中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是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再乘以100%,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失业率可以分别按性别、年龄、种族、产业和职业分组进行计算。西方各国失业者的统计标准并不相同,一般的标准是:凡是统计时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的4周以内曾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此外,包括在失业者统计范围的还有:①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召回的人。②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但等待时间达30天以上的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这一指标并不足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失业的严重程度,因为还有那些因为寻找工作太难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努力,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非劳动力人口的“丧失信心的工人”,他们并没有包括在失业者范围之内。 3.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答: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这一统计指标反映了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的比率。劳动力参工率用公式表示为: 100%劳动力劳动力参工率成年人口 =? 劳动力参工率的高低是家庭工作决策的结果,取决于工资率、失业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在20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力参工率方面,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已婚女性劳动力参工率的提高。这是性别歧视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实际工资的上升等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各国男性的劳动力参工率略有下降。在有些国家(例如英国)或有些组织(例如国际劳工组织)也用活动率这个概念来替代劳动力参工率概念,但两者除名称外,计算方法及所包含的意义并没有区别。 4.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华南理工

推荐几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推荐几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必看的: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心理学》日本图片简易版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 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理由。 --------------------------------------- 这些书豆瓣都有,直接搜类别名字(比如"进化心理学")即可 最好去看看wiki上的"心理学"条目 入门之前读书的基本原则: 1.暂时不看以下几种书:解梦/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2.不看声称能快速解决具体问题的书:领导力/3秒钟看透人心/测试你的XX能力/投资心理/让别人喜欢你 3.能分辨书的好坏前只看翻译的,暂时不看国内作者写的书,除非有人强烈推荐

广州大学_语言学基础2012(学科教学(英语)专业)_考研专业课真题

广州大学 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招生领域:教育硕士 科目名称:语言学基础 科目代码:928 Ⅰ.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4 points each, 20%) 1.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 minimal pair 3. consonant 4. syntax 5. synonymy Ⅱ. Indicat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 point each, 10%) 1. In modern linguistic studies, the written form of language is given more emphasis than the spoken form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2. Voicing is a phonological feature that distinguishes meaning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3. The part of a sentence which comprises an infinite verb or a verb phrase is grammatically called predicate. 4.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language is allomorph. 5. Human language is arbitrary. 6. All normal children have equal ability to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 7. In most cases,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of “freeze!” is a warning. 8. Linguistics is the course of language. 9. In English, pitch and length constitute intensity which seems to determine stress. 10. Tense and reference are two term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918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深圳大学90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深圳大学90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其中, 、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如果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因此,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2.道德风险

答: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3.摩擦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4.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无差异曲线

2019广州大学考研619汉语综合考试与827阅读与写作复习全析(含真题)

2019广州大学考研619汉语综合考试与827阅读与写 作复习全析(含真题) 《2019广州大学考研619汉语综合考试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三册)》由鸿知广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广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广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广州大学考研619汉语综合考试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全书编排根据广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 2、《现代汉语》(增订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结合提供的往年广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广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广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资料选购适用科目:

619汉语综合考试(自命题)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古代汉语》(王力校订重排本)、《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大修订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经典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广大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Part 4 - 广州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汇编广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4-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方便考生检查自

深大 宏观 习题答案 第3、4章 经济增长 答案

第三、四章经济增长答案 一、判断 √1、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要取得经济增长,则要么要素投入数量有所增长,要么要素使用效率有所增加。() ×2、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短期内上升。()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4、资本自身的不断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5、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该国的总储蓄率。() √6、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的边际产出不变。() √7、根据索洛模型,具有相同储蓄率、相同人口增长率并具有相同技术的经济,其增长率最终将相等。() ×8、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低。() 二、单项选择 B1、在生产函数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 A.α B.A C.K D.N B2、新古典模型中,产生趋同的原因是() A.规模报酬不变 B.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 C.规模报酬递减 D.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增 B 3、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则增长率() A.先下降,再升高到原来水平 B.先升高,再下降到原来水平 C.保持不变 D.以上都不是 A4、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 C.储蓄率保持不变 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 A5、某国人民突然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看,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人均生活水平将增加 B.人均资本占有将增加 C.人均产出将增加 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 D6、克鲁格曼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久的,主要是因为() A.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行为 B.东亚国家普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C.东亚国家人民的教育程度不高 D.东亚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中属于技术进步的成分太低 C7、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不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那么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将() A.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能够达到新的稳态 B.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仍然保持原状态 C.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是否能达到新的稳态并不能确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D8、在索洛模型中,不属于外生变量的是() A.技术进步速率 B.储蓄率 C.人口增长率 D.资本劳动比率 三、计算题 1、假设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增长n为每年1%。总产出和总资本以每年3%增长。假设资本占收入份额为30%。请计算各要素(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劳动要素:0.7% 资本要素:0.9% 技术进步:1.4%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广州大学_语言学基础2010(学科教学(英语)专业)_考研专业课真题

2010 916 Part I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40marks,2marks eac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alternatives. Put your choices on the Answer Sheet. ( )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 A. contact B. communication C. relation D. community ( ) 2. which brand of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meanings of language? A. phonetics B. syntax C. semantics D. phonology ( ) 3. which branch of phonetics concerns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A. acoustic phonetics B. articulatory phonetics C. auditory phonetics D. none of the above ( ) 4. in English ise and tion are called . A. prefixes B. suffixes C. infixes D. free morphemes ( ) 5. is a 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sentences structure of language. A. morphology B. syntax C. pragmatics D. applied linguistics ( ) 6. cold and hot are a pair of antonyms. A. gradable B. complementary C. reversal D. converseness ( ) 7. speech act theory was proposed by in 1962. A. Saussure B. Austin C. Chomsky D. Grimm ( ) 8. is defined as a conscious process of accumulating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usually obtained in school settings. A. competence B. performance C. learning D. acquisition ( ) 9. which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components of the word mother is correct? A. +human, +adult, male B. +human, adult, +male C. human, +adult, male D. +human, +adult, +male ( ) 10. most of the violations of the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give rise to . A.breakdown of conversation B. confusion of one s intention C.hostility between speakers and listeners D.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 ) 11. according to sequential rules in Englis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ounds is not possible in English? A. bilk B. blik C. kilb D. lbki ( ) 12. /p/ and /b/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distinguish meaning, therefore they are . A. in phonemic contrast B.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C. a minimal pair D. allophones ( ) 13.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A. Searle B. Chomsky C. Austin D. Saussure ( ) 14. the fact that children acquire spoken language before they can read or write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 1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财政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判断题 √1、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2、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3、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4、内在稳定器仅指累进所得税制。 ×5、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8、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二、选择题 C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D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和IS曲线都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B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C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A、非充分就业;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 D、现金持有率较低。 B 5、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增加净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减少自主性税收。 A 6、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D7、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B、稳定的实际GDP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 D、政府预算盈余。 C8、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决策人的意愿; B、IS和LM曲线的交点; C、IS和LM曲线的斜率; D、货币供给量。 A 9、中央银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确定。C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广州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部分)

广州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部分) 招生领域:教育硕士 科目名称:语言学基础 科目代码:916 Part I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40marks,2marks eac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alternatives. Put your choices on the Answer Sheet. ( )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 A. contact B. communication C. relation D. community ( ) 2. which brand of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meanings of language? A. phonetics B. syntax C. semantics D. phonology ( ) 3. which branch of phonetics concerns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A. acoustic phonetics B. articulatory phonetics C. auditory phonetics D. none of the above ( ) 4. in English –ise and –tion are called . A. prefixes B. suffixes C. infixes D. free morphemes ( ) 5. is a 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sentences structure of language. A. morphology B. syntax C. pragmatics D. applied linguistics ( ) 6. cold and hot are a pair of antonyms. A. gradable B. complementary C. reversal D. converseness ( ) 7. speech act theory was proposed by in 1962. A. Saussure B. Austin C. Chomsky D. Grimm ( ) 8. is defined as a conscious process of accumulating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usually obtained in school settings. A. competence B. performance C. learning D. acquisition ( ) 9. which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components of the word “mother”is correct? A. +human, +adult, —male B. +human, —adult, +male C. —human, +adult, —male D. +human, +adult, +male ( ) 10. most of the violations of the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give rise to . A.breakdown of conversation B. confusion of one’s intention C.hostility between speakers and listeners D.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 ) 11. according to sequential rules in Englis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ounds is not possible in English? A. bilk B. blik C. kilb D. lbki ( ) 12. /p/ and /b/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distinguish meaning, therefore they are . A. in phonemic contrast B.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C. a minimal pair D. allophones ( ) 13.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1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3、4章 经济增长

第三、四章经济增长 一、判断 √1、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要取得经济增长,则要么要素投入数量有所增长,要么要素使用效率有所增加。() ×2、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短期内上升。()√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4、资本自身的不断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5、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该国的总储蓄率。() √6、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的边际产出不变。() √7、根据索洛模型,具有相同储蓄率、相同人口增长率并具有相同技术的经济,其增长率最终将相等。() ×8、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低。() 二、单项选择 B1、在生产函数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 A.α B.A C.K D.N B 2、新古典模型中,产生趋同的原因是() A.规模报酬不变 B.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 C.规模报酬递减 D.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增

B 3、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则增长率() A.先下降,再升高到原来水平 B.先升高,再下降到原来水平 C.保持不变 D.以上都不是 A4、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 C.储蓄率保持不变 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 A5、某国人民突然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看,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人均生活水平将增加 B.人均资本占有将增加 C.人均产出将增加 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 D6、克鲁格曼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久的,主要是因为()A.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行为

心理学基础知识(自己整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发展概况:美国:初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发展:弗洛伊德。成熟:布鲁纳,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皮亚杰&维果斯基发展了许多有效地教学模式。前苏联:产生: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步以……命名的专著)。发展: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奋力前进时期注重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中国:起源:战国;产生和初步发展:清末随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兴起。第一本译著:方东岳译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陆志伟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发展1949-1958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959-1966纠正错误;1966-1976文革;1976以来恢复、迅速发展。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瑞士):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2.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表象或形象图式,单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有抽象思维,能进行逻辑推理,多为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3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根本保证。维果斯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该过程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后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4对教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他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止局限在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而且开始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 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月-4自主—羞怯与怀疑;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主动性—内疚;获

宏观经济学学习资源1

学习资源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提要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总体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 究一国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产出,研究怎样使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 水平。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减少失业,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降低通货膨胀,实现物价稳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实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建立假设条件,然后利 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结论。因此,必须注意,宏观经济学中的结论都是有条件成立的。 还必须注意,对于推导,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经济含义。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 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实证分析:是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客观分析,得出 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消费理论经 济 周 期 和 增 长 投资理论 ●存量与流量:存量与流量都是变量,存量是对一定时点有意义的量,如资本、财富、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流量是对一定时期有意义的量,如投资。消费、总产出、国民收入等。二者有密切的关系:流量导致存量增加或减少。宏观经济学侧重于对流量的考察,如总产出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微观经济基础问题。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总和是影响宏 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因素。诸如市场结构这样的体制因素极大地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考虑这样一些微观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微观经济规律不一定等同宏观经济规律,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宏观经济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均衡分析方法解决的。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其基 本结论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恰恰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相反,出现了资源的闲置。因此,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怎样克服资源的闲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分析讨论: 1.微观经济规律能够直接转变为宏观经济规律吗? 一般来说是不能的。第一,二者的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在总量给定的情况下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给定的前提恰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总量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扩大。第二,相对价格变动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微观经济学揭示的最重要的经济规律,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恰恰假定相对价格是不变的。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可以不变,也可以同比例上涨或下跌。在相对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调节经济的规律如何,正是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例如,价格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数量起着调节总产出水平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数量机制。第三,微观经济学研究一般均衡,即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总量均衡,即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难道不就是总量均衡吗?乍一看,二者似乎是一回事。由于二者关注的重点不同,揭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把一般均衡归结为一系列边际条件的实现;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则把总量均衡归结为注入和漏出即投资和储蓄的相等。第四,由于具有特定的观察视角,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难以进入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诸如货币数量对经济的重要影响、经济的增长与波动,等等。宏观经济学则要研究这些问题,并揭示其中的规律。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解决那些经济问题? 该问题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实现那些宏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5章总供给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5xx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供求总量 1,判断 ×1,根据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短期会计准则曲线是横向的()×2。 自然失业率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3。像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4。短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消费和投资有积极影响;从长远来看,这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总供应量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5,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产出、消费和投资有正向影响;从长远来看,这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总需求将回到原来的水平。()×6,总供给曲线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导致价格的上涨。()×7。产出的自然水平只能由总供给曲线决定()×8。从长远来看,货币政策将影响产出水平。() 2,单选择 C1,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名义货币存量增加了20% () a .价格下降了 b。它对价格没有影响。名义工资上涨20%。实际货币供应量上涨20%A2。假设经济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政府支出的增加()A。导致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和产出结构的变化b。导致实际货币存量的增加和产出结构的变化c。对实际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对实际货币存量和产出结构没有影响。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

A导致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而产出结构b的变化导致实际货币存量的增加,而产出结构c的变化对实际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d有影响,对实际货币存量和产出结构 D4没有影响。假设经济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0%,产出下降了10%,对产出没有影响,价格上升了10%,实际货币供应量上升了10%, C5。假设经济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政府支出的增加() A导致实际货币存量减少,而产出结构b的变化导致实际货币存量增加,而产出结构c的变化对实际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d有影响,对实际货币存量和产出结构 B6没有影响。假设经济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名义货币存量增加() A。导致实际货币存量减少和产出结构变化。导致实际货币存量增加和产出结构变化。对实际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对实际货币存量和产出结构没有影响,深圳大学宏观经济运行 B7,总需求曲线为() A。它与价格水平负相关,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 B的需求有负面影响。它与价格水平负相关,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 的需求有积极的影响。它与价格水平正相关。因为较低的价格水平对产出 D的需求有负面影响。它与价格水平正相关,因为较低的价格水平对产出 8的需求有积极的影响。根据供给经济学()。高税率增加总供给高税率减少总供给低税率增加总供给低税率减少总供给 3。计算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