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_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_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_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_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第32卷第5期2010年5月

2010,32(5):959-969

Resources Science

Vol.32,No.5May ,2010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5-0959-11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张基凯,吴群,黄秀欣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要: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非农化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级市1995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并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提出了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的最优配置数量。研究结果表明:①17个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3%,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无法低估的;②耕地非农化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总体分布趋势上看,贡献率由鲁东地区向鲁西逐渐递减;③各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不仅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城市化、二三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⑤根据各地耕地非农化的最佳配置值与现实配置量之间的差异进行耕地非农化适度性分析,发现鲁中地区的适度性最高,而鲁东地区和鲁西地区则分别出现了耕地非农化严重过度和严重滞后现象。

关键词:耕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山东省

收稿日期:2009-08-02;修订日期:2010-01-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研究”(编号:04BZZ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体土地价格及其收益分配机制研究”(编号:70573051)。

作者简介:张基凯,男,山东淄博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动产评估与管理。E-mail :zhangjikai_0_0@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通讯作者:吴群,E-mail :wuqun@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1引言

耕地非农化的过程与经济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时,两者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经济转型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耕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这一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却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耕地数量的减少,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威胁着粮食的安全。因此,从长远角度出发,研究在耕地资源大量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过程中,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存在巨大实践价值。

从经济理论上讲,只要是农业的比较收益低于非农业的比较收益,就存在着耕地非农化的市场驱动机制。但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的不同,土地在不同部门的配置,尤其是耕地非农化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差异

性。因此,对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合理配置耕地非农化数量,促进耕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为政府部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当前,由于缺乏对耕地非农化规律及区域差异特征的把握,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制度的实施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即使是实行了世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也难以抑制耕地的快速减少,致使耕地保护政策的效力与预期目标产生一定的偏离。因此,根据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从实证角度提出耕地非农化数量的配置方法,便成为学术界及政府部门十分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

本文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例,通过对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合理配置耕地非农化数量的方法,以期为政府有效控制耕地非农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第32卷第5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衡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参考。

2理论分析及模型设定

2.1理论分析

2.1.1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因素分

析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的是耕地非农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总的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它反映的是耕地非农化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般用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表示。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表现出很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1)经济发展因素。根据地租地价理论,土地资源将优先配置给承租力强、收益较高的产业和部门。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建设用地的边际生产能力较高,由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带来的报酬也就相应的越大,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会有更多的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因而,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相应地增大并呈现出很强的区域差异性。具体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2)城市化因素。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因生产力发展而引起城市的物质文明、文化和生活方式向外扩散,导致地域空间的性质与景观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它一方面导致各项用地增加,由于耕地与存量建设用地之间价格差距,各用地单位便把目光过多的投向新增建设用地,导致耕地非农化加剧。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被吸引进城镇,农村劳动力相对减少,再加上单位农地收益甚微,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引起耕地非农化的加剧。因此,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不同往往导致该地区耕地非农化水平的不同,进而使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区域差异性。

(3)产业结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由于第二、三产业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总值要远大于第一产业的产值,因此,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许多地区将大量的耕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生产部门,导致耕地非农化不断加剧,从而使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目前,各地的产业结构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如位于山东中部的淄博,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其主要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而位于西部的德州,以种植业为主,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产业结构的不同往往导致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同。

(4)消费水平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人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山东省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516.87亿元和10744.8元,比2004年环比上涨23.3%和13.8%。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得以实现,大量建设用地被投入住宅开发建设,加剧了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促使大量耕地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投入使用,因而,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趋于增大。目前,由于山东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导致各地的消费水平不同,从而使各地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呈现出差异性。2.1.2

耕地非农化数量区域配置分析根据经济学

理论,耕地非农化最优配置实现的条件是耕地非农化在各个区域之间利用的边际产出相等,即MR 1=MR 2=,…,=MR j (1,

2,…,j 代表不同区域),此时,整个经济系统的收益最佳,并且每个区域耕地非农化的数量最少,这意味着利用最少的耕地非农化数量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实现了耕地非农化配置的空间效率,达到资源配置的空间均衡。而耕地非农化资源的空间均衡意味着一种空间上的“帕累托效率”状态,因此,本文将利用数学公式来推导耕地非农化空间配置均衡的要求:

(1)

式中F 为国民经济生产函数;S i 为不同区域耕地非农化数量;Y 为其他可变投入;K 为其他所有不变投入。构造拉哥朗日函数,求解一阶偏导数为零时,各地非农化数量满足的条件,计算结果如下:

(2)

在满足上式的情况下,各地的耕地非农化数量配置是有效率的,因此,本文利用公式(2)来核算当耕地非农化边际产出相等时,各地的耕地非农化数量最优配置值,并以此为基础,对各地耕地非农化

960

2010年5月张基凯等: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与经济发展的适度性进行评价。

2.2模型构建

目前测算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成

熟的方法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

数,其基本的函数形式如下[1]:

(3)

式中A是效率系数(广义技术水平的反映);α、β分

别是资本投入K和L劳动投入的生产弹性,由于技

术水平的提高,A在不断的变化。

根据上面的基本公式,选用如下的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测算山东省17个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对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4)

式中Y it为i地区t时间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L it

为i地区t时间二、三产业劳动力投入;S it为i地区t时间

二、三产业资本投入;T it为i地区t时间的耕地非农化数

量;u it为地区时间的技术进步(本文用时间趋势来代

替);A为随机扰动项;为除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

土地供给以外的其他综合生产要素;α1、α2、α3、分

别为劳动力、固定资产、耕地非农化数量的弹性系

数以及技术进步率。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对公式(4)取自然对数,得:

(5)

(2)利用面板数据,通过回归,估计出相应的系

数α1、α2、α3、。

(3)根据回归得出的耕地非农化数量对经济增

长的弹性系数,测算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弹性系数×耕地

非农化变化的百分比/经济增长百分比(6)

3山东省耕地非农化贡献的区域差异

3.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包括:①山东省1995年-2006

年17个地级市的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②山东

省1995年-2006年17个地级市的二三产业从业人

数;③山东省1995年-2006年17个地级市的二三

产业固定资本投入;④山东省1995年-2006年17

个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数量;⑤山东省1995

年-2006年17个地级市的技术进步水平,以上数据

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山东省统计年鉴及各市统计

年鉴。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二三产业GDP及固定资产

投资分别根据GDP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

为1995年不变价格;二三产业从业人口,限于数据

的可获性,用非农业人口来近似代替;耕地非农化

数量用1985年-2006年的耕地非农化累计值表

示。此外,由于各市政府没有公布资本存量数据,

因此,本文采用永续存盘法对资本存量近似估计,

其关键有3点:一是基年资本存量的确定;二是固定

资产投资的平减指数;三是折旧率的选取。

(1)假设第一期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的加

总,则投资时间序列可近似表示为[2]:

(7)

对公式(7)两边取对数:

(8)

(2)对公式(8)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序列相关

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和。

于是第一期的资本存量为:

(9)

以后各年的资本存量为:

(10)

计算中的基年为1995年,故上述公式中的T=

12,δ为折旧率。所有投资序列均用1995年价进行

平减。

(3)根据大多数研究假设,将折旧率定为0.05,

代入公式中计算出各年资本存量。

3.2测算结果和分析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固定效应与随机效

应模型进行比较,根据LM检验结果,最终选用固定

效应模型。从理论上看,本文研究的是各市耕地非

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加关注各市自身禀赋

的差异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更加与现实情况相符

[3]。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表1),方程的可决系

数都很高,两个方程分别为0.978和0.999,资本、劳

动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十分密切,其回归系数都可以

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

从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来分析,

在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中,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

用最为明显,资本投入每增加1%可以导致二、三产

961

第32卷第5期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业经济增长0.58%,劳动力次之,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可以使得二、三产业经济增长0.50%,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最次,并且其回归系数没用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近几年山东省正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但是由于山东原有产业结构改革的复杂性以及新型产业构造的滞后性,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十分明显。

从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来分析,1995年-200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耕地非农化的投入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除了菏泽,滨州、东营、淄博、青岛、泰安、潍坊、聊城、枣庄、德州、济南、济宁、莱芜、临沂、日照、威海、烟台16个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在0.8%以上。其中对于威海来说,效用最高,每增加投入1%的耕地非农化会导致威海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11%。此外,菏泽耕地非农化的弹性系数最低,这可能是由菏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引致的。菏泽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省,2006年第一产业结构比重为31%,远远大于山东10%的平均水平,加之,菏泽经济水平发展较为缓慢,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山东省的2.4%,产业结构的落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致使菏泽市对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是很大,因而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十分明显。

在面板数据估计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耕地非农化贡献率计算公式,得出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贡献率,见表2。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对耕地非农化贡献率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地级市分为3级,并将结果在山东省行政区划图上表现出来,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山东省耕地非农化贡

表1固定效应OLS和GLS回归结果Table1Fixed effect OLS and GLS regression results

解释变量const

log(labour)

log(capital)

log(techno)

log(cul_cumbz)

OLS

-163.495300***

(-12.554060)

0.495093***

-12.333420

0.583504***

-26.642070

0.066800

-1.533000

0.155317***

GLS

-130.004800***

(-11.874810)

0.535870***

-26.598610

0.581313***

-47.375160

0.077200

-1.852770

0.140384***

log(cul_cumdy) log(cul_cumhz) log(cul_cumzb) log(cul_cumqd) log(cul_cumta) log(cul_cumwf) log(cul_cumlc) log(cul_cumzz) log(cul_cumdz) log(cul_cumjn) log(cul_cumjni) log(cul_cumlw) log(cul_cumly) log(cul_cumrz) log(cul_cumwh) log(cul_cumyt)

R2

Adjusted R2

F

DW Sample

-7.839161

0.163953***

-5.923613

0.005787

-0.281962

0.188570***

-8.027043

0.130270***

-5.017486

0.131199***

-5.791286

0.128338***

-5.461389

0.095170***

-4.775191

0.095522***

-3.918518

0.059473***

-2.822018

0.167784***

-5.636866

0.098466***

-4.189485

0.125634***

-4.329470

0.110315***

-5.604095

0.075577***

-3.646551

0.311209***

-11.343630

0.211014***

-7.418507

0.978134

0.975876

433.211400

1.798309

204

-11.214150

0.134112***

-5.889465

0.015812

-1.526062

0.170021***

-15.832270

0.108899***

-9.959894

0.114766****

-9.982537

0.111359****

-10.929770

0.080730***

-7.907009

0.076363***

-4.298041

0.045038***

-4.773906

0.142517***

-11.572730

0.079739***

-7.241378

0.103412***

-4.514552

0.096560***

-11.435420

0.058224***

-4.080656

0.287286***

-13.049710

0.188587***

-11.591780

0.998827

0.998706

8245.007000

1.658817

204

注:***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t检验值,const表示截距

项,labour为二三产业从业人数,capital代表资本存量,techno代表技

术进步,cul_cumbz、cul_cumdy、cul_cumhz、cul_cumzb、cul_cumqd、

cul_cumta、cul_cumwf、cul_cumlc、cul_cumzz、cul_cumdz、cul_cumjn、

cul_cumjni、cul_cumlw、cul_cumly、cul_cumrz、cul_cumwh、cul_cumyt分

别为滨州、东营、菏泽、淄博、青岛、泰安、潍坊、聊城、枣庄、德州、济南、

济宁、莱芜、临沂、日照、威海、烟台的耕地非农化数量。

962

2010年5月

张基凯等: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贡献率最高的地级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济南,贡献率居中的地级市有淄博、泰安、济宁、潍坊、临沂、滨州、东营、枣庄,贡献率较低的地级市有德州、聊城、菏泽、日照。从总体分布趋势上看,贡献率由鲁东地区向鲁西逐渐

递减。为了说明上述差异形成原因,本文根据贡献率分布的规律性,将山东省初步划分为鲁中、鲁东、以及鲁西地区,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每个区域地级市数量不少于3个的原则,分别在每个地区选取了3个典型的地级市,其中鲁中地区包括滨州市、淄博市、莱芜市,鲁东地区包括青岛市、威海市、烟台市,鲁西地区包括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在进行区域划分后,按照上文对耕地非农化贡献率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消费水平4个因素对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贡献率的差异性进行研究[4]。

4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差异

影响因素分析

4.1

经济发展因素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较高,因而耕地非农化所带来的边际报酬较大。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边际产出报酬较小,获得相同的经济增长额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的投入。由于山东省各地级市地理位置差异和土地利用条件差异等原因,导致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山东经济水平较快发展的是鲁东地区,而鲁中和鲁西地区相对较低。2006年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鲁东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鲁中地区的2.5倍和鲁西地区的3.32倍。

表21995年-2006年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年贡献率

Tab.2Farmland conversion contribution rate of all the cities

over Shandong Province (1995-2006)(%)滨州东营菏泽淄博青岛泰安潍坊聊城枣庄德州济南济宁莱芜临沂日照威海烟台

弹性系数

0.1553170.1639530.0057870.1885700.1302700.1311990.1283380.0951700.0955220.0594730.1677840.0984660.1256340.1103150.0755770.3112090.211014

数量增长率14277471073161381149895852211089813194109132

二三产业GDP

增长率

526453273251317413293491326563302304292379373315290

贡献率

4.22.80.18.013.04.4

5.01.92.80.912.33.54.23.81.910.89.6图1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Fig.1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contribution rate of all the cities over Shandong Province

963

第32卷第5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通过对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非农化贡献率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致使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非农化贡献率越大,见图3。为了定量分析这种相关性,利用各典型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利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CUL =-0.0214+2.8383e-6PGDP

(-1.3812)(5.7758)

(11)

式中CUL 表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PGDP 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拟和优度R 2=0.8266,方程显著性检验值F =33.3597,括号中的数值代表t 检验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t 值和F 值均通过统计检验,说明方程是有效的,具有解释力。

T 检验的有效性,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性,致使区域的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越大,贡献率越高。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导致山东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4.2

城市化因素

如前文所述,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意味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城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会极大地促进市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使大量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而导致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因此,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伴随着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增长较快,但各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2006年为例,山东省城市化平均水平为53.32%,鲁东地区、鲁中地区以及鲁西地区城市化

水平分别为85.12%、59.52%、33.84%。

通过对各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非农化贡献率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致使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非农化贡献率越大,见图4。

为了定量分析这种相关性,利用各典型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城市化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CUL =0.0981+0.0732·log (URBAN )

(11.8203)(5.7758)

(12)

式中CUL 表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URBAN 表示城市化水平,拟和优度R 2=0.8703,方程显著性检验值F =46.9882,括号中的数值代表t 检验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t 值和F 值均通过统计检验,说明方程是有效的,具有解释力。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性,致使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越高,相应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

图22006年各典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Fig.2Each typical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2006

图32006年各典型城市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Fig.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of each typical city in 2006

图42006年各典型城市耕地非农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Fig.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with

urbanization of each typical city in 2006

964

2010年5月

张基凯等: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的贡献额越大,贡献率越高。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导致山东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4.3

产业结构因素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往往能反映出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生产占绝对优势,第一产业比重也相应较大,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的进步,因此,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大,从而致使耕地非农化数量较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明显。当社会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时,农业生产处于次要地位,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第二以及第三产业来拉动,市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促使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从而导致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增加。因而,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与该地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具有明显相关性。

经济转型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截止到2006年,山东省的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已达到19938.46亿元,占总国民生产总值的90.31%,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说明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二、三产业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2006年鲁东地区、鲁中地区以及鲁西地区的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0.94%,0.93%,0.80%,产业结构地区之间的差异带

来了耕地非农化贡献的区域性差异,如图5。为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因素如何影响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对二三产业结构比重

与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回归性分析,结果如下:

log(CUL )=-19.4752+18.1866SE_TH (-8.4899)(7.0113)

3)

式中CUL 表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SE_TH 表示二三产业结构比重,拟和优度R 2=0.8754,方程显著性检验值F =49.1592,括号中的数值代表t 检验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t 值和F 值均通过统计检验,说明方程是有效的,具有解释力。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产业结构水平与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致使区域的产业结构水平越高,相应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4.4

消费水平因素

山东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极大的刺激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引导下,大量的耕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投入到住宅开发建设中去,促进了山东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居民的购买力的增强,企业得以迅速收回生产成本并取得可观的利润,并以此为资金基础进行扩大生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因此,一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其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高。

2006年山东省的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为

8468.40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排名第8,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代表着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然而,也不应

忽视地区之间居民消费水平的不平衡,2006年末,鲁东地区、鲁中地区以及鲁西地区的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0921.97元、9283.41元、5954.53元,居民消费水平地区之间的差异带来了耕地非农化贡献的区域性差异,如图6。

为进一步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如何影响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对各典型城市人

图52006年各典型城市耕地非农化与二三产业比重的关系

Fig.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with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proportion of each typical city in 2006

图62006年各典型城市耕地非农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

Fig.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with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of each typical city in 2006

965

第32卷第5期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与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进行了回归性分析,结果如下:

CUL=-0.0986+1.8662e-005CONSU

(-4.433)(7.3034)(14)

式中CUL表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ONSU表示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拟和优度R2=

0.8840,方程显著性检验值F=53.3399,括号中的数

值代表t检验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t值和F值均

通过统计检验,说明方程是有效的,具有解释力。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居民消费水平与耕地非农

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强的相关

性,致使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相应的耕地非农化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不同区域的居民消费水

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山东省耕地非

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

综上,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受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城市化、二三产业结构、

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这个结论说明,耕地非农化是一种社会进步的

必然趋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定需要相当的耕

地非农化数量,以满足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需

求,因而,从这个角度讲,为了维护粮食安全而禁止

耕地非农化的做法是片面的,而为追求经济发展,

一味的放任耕地被大量占用的做法也是不可取

的。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

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非农化数量,即提高耕

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率。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经从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

决的理论和方法,但大多只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

没有提出配置的具体方法。所以,本文将在对耕地

非农化数量配置的方法进行研究。

5耕地非农化数量配置方法研究

由前文的经济理论分析可知,当各地的耕地非

农化边际收益相等时,耕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率最

高,实现整体经济系统的最高产出,因此,本文将在

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公式(4)的变形形式来

测算各地的耕地非农化最优配置数量,具体公式如

下:

(15)

式中Y t为山东省t时间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L t

为山东省t时间二、三产业劳动力投入,K t为山东省t

时间二、三产业资本投入;S t为山东省t时间的耕地

非农化数量;T t为山东省t时间的技术进步。构造拉

哥朗日函数,求解一阶偏导数为零时,各地非农化

数量满足的条件,计算结果如下:

(16)

在满足上式的情况下,各地的耕地非农化数量

配置是有效率的,同时各地的经济产出也是最大

的,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最佳配置条件下,各地

的耕地非农化数量与弹性和经济产出的乘积(在后

文中简称经济弹性乘积)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这

一点来确定耕地非农化的最优数量,即利用各地经

济弹性乘积在总经济弹性乘积的份额来确定各地

的最优配置量,具体结果如表3。

耕地非农化数量实际值与最佳配置理论值之

间由于某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较小

偏差,这种偏差应该属于正常的波动。为此将相对

偏差B划分为几类,并相应地作为各地区耕地非农

化适度性评判的标准,评判结果见图7。从上图可

以清楚地看到,在鲁中地区的滨州和潍坊耕地非农

化数量配置适度,沿海地区的威海、烟台、东营耕地

非农化数量配置滞后,而在鲁西地区的德州、聊城

以及荷泽耕地非农化数量配置则存在着严重的过

度,因此,从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角度考虑,耕地非农

化指标应该向鲁东地区倾斜,实行较为宽松的土地

供应政策,同时也发现,鲁西地区的耕地非农化存

在严重的粗放式利用,大量的耕地被低效使用,而

这一地区恰为山东的农产区,因此必须对此现象高

度重视,加强这一地区的耕地非农化调控。

6结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耕地非农化作为一种

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耕地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促使耕地向其他用地加速转化,大量的耕地从农业

部门向其他部门流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

全,不利用社会的可续发展,因而,我国实施了最为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因忽视了各地的资源禀赋

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味的追求耕地数量的动

态平衡,导致了政策实施效率低下。为此,本文从

研究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入手,966

2010年5月

张基凯等: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表32006年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实际值与理论值偏差

Table 3Farmland conversion contribution deviation between the actual value and

theoretical value of all the cities over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6

滨州东营菏泽淄博青岛泰安潍坊聊城枣庄德州济南济宁莱芜临沂日照威海烟台

经济弹性乘积乘积值

91.40183.021.73238.44314.6394.55154.7554.1152.7840.99273.4999.8526.88108.0926.09311.32369.21

比重值(%)3.747.500.079.7712.893.876.342.222.161.6811.204.091.104.431.0712.7515.12

实际耕地非农化数量(hm 2)3005238767102926015471315301525342944166187364675550029491461086698912354855958268064

理论耕地非农化数量(hm 2)29052581765487579010001026258491901720016776130318693331737854334357829298958117358

实际与理论偏差

绝对偏差A (hm 2)

1000-194099744-15636-286953894423926966196033725-369041740823226455627193-39376-49294

相对偏差B

(%)

3.33-50.079

4.67-2

5.99-40.2412.917.9361.0610.4672.13-73.7735.4221.3765.277

6.63-66.09-72.42

注:耕地非农化数量指1985年-2006年各年耕地非农化数量累积值,经济弹性乘积=各地耕地非农化弹性系数×2006年各地二、三产业GDP 产值,在实际与理论偏差中,“+”值代表偏高,“-”值代表偏低。

图7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适度性评价结果

Fig.7Th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result for the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of all the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ce

967

第32卷第5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分析了山东各地的耕地非农化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定量化的提出了耕地非农化最优配置数量,并对各地的耕地非农化现状进行了适度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从本文估算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发现,山东省17个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来说,基本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3%,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无法低估的。

(2)从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需求,这说明山东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相当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已处于工业化中期,而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却处于初期,这也符合对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影响因素的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伐速度不断加快,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在经济系统没有达到稳态的状态之下,耕地非农化的不断增加对经济的贡献是不断递增的。

(3)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同时说明山东耕地非农化的空间配置效率并没有达到均衡,因而本文从实现配置效率最优的角度研究了各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最优配置数量,并对各地

级市耕地非农化现状适度性的作出了评价,通过分析发现,鲁中地区的适度性最高,而鲁东地区和鲁西地区则分别出现了严重过度和严重滞后现象,因此,政府应实施差别化策略,对耕地非农化数量配置滞后的鲁东地区,耕地保护调控指标应该适度放宽,而对配置相对过度的鲁西地区,耕地非农化指标应适度从紧,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鲁东地区正常的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又促进鲁西地区对存量建设用地收益能力挖潜,从而提高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优化了耕地保护调控指标的分配结构,实现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江龙,曲福田,陈雯.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8):37-38.[2]于君博.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测算中

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6,(11):50-59.

[3]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 曲线验证——

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资源科学,2008,30(5):667-672.

[4]

童立里.成都市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差异研究[D].雅安:四川

农业大学,2007.

968

2010年5月

张基凯等: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

AStudyon R egional D ifferences in C ontribution of C ultiv ated L and

C onv ersion to E conomic G row th Based on Panel

D ata

A naly sis of 17C ities in Shandong Prov ince

ZHANG Jikai ,WU Qun ,HUANG Xiuxin

(L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China )

Abstract: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is considered a general trend dur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that end,proper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authors made use of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1995to 2006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and its optimal quantity to economic growth.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to economic growth was generally larger than 3percent for all cities,some even reaching 13percent.Consequently,the con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to economic growth was found to be an appreciable magnitude in economic growth.Second,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to economic growth exhibited marked regional differences,with showing that the cites with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were Qingdao,Yantai,Weihai,and Jinan,the cites with a moderate contribution rate were Zibo,Tai'an,Jining,Weifang,Linyi,Binzhou,Dongying and Zaozhuang,and the cities with the lowest contribution rate were Dezhou,Liaocheng,Heze and Rizhao.As for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contribution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Ludong to Luxi.Third,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to economic growth were found to be jointly affect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urbanization,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well as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social progress in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 region would have to be sustained by considerable amount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converted from cultivated land.Forth,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st allocation value and the real alloca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Luzhong regions were moderate,the Luxi regions significantly exceeded and the Ludong regions fairly lagge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consideration of specific conditions regarding cultivated land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udong areas.Indicators for the regul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relaxed.However,such indicators should be tight in the Luxi areas.

Key word: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Allocation efficiency;Influencing factors;Regional difference

969

山东省17地级市辖区名称、区号、车牌 (2017新编)

山东省17地级市辖区名称、区号、车牌 济南市:0531 车牌鲁A 6区1市3县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 槐荫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市|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0532 车牌鲁B /U 7区5市市南区| 市北区| 城阳区| 四方区| 李沧区| 黄岛区| 崂山区| 胶南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即墨市淄博市:0533 车牌鲁C 5区3县张店区| 临淄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桓台县| 沂源县| 高青县 德州市:0534 车牌鲁N 1区2市8县德城区| 乐陵市| 禹城市| 陵县| 宁津县| 齐河县| 武城县| 庆云县| 平原县| 夏津县| 临邑县 烟台市:0535 车牌鲁F/Y 4区7市1县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招远市| 蓬莱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0536 车牌鲁G/V 4区6市2县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昌乐县| 临朐县 济宁市:0537 车牌鲁H 2区3市7县市中区| 任城区| 北湖区| 曲阜市| 兖州市| 邹城市|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微山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泰安市:0538 车牌鲁J 2区2市2县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临沂市:0539 车牌鲁Q 3区9县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兰陵县| 费县| 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 菏泽市:0530 车牌鲁R 1区8县牡丹区| 鄄城县| 单县| 郓城县| 曹县| 定陶县| 巨野县| 东明县| 成武县 滨州市:0543 车牌鲁M 1区6县滨城区| 邹平县| 沾化县| 惠民县| 博兴县| 阳信县| 无棣县 东营市:0546 车牌鲁E 2区3县东营区| 河口区| 广饶县| 垦利县| 利津县 威海市:0631 车牌鲁K 1区3市环翠区| 乳山市| 文登市| 荣成市 枣庄市:0632 车牌鲁D 5区1市市中区| 山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薛城区| 滕州市 日照市:0633车牌鲁L 2区2县东港区| 岚山区| 莒县| 五莲县 莱芜市:0634车牌鲁S 2区莱城区| 钢城区 聊城市:0635 车牌鲁P 1区1市6县东昌府区∣临清市| 高唐县| 阳谷县| 茌平县| 莘县| 东阿县| 冠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山东省各市

山东省行政区域介绍 济南市:济南市辖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共6区、1市、3县。65个镇、27个乡、54个街道办事处、487个社区居委会、4658个行政村。面积8076平方公里,人口563万。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邮政编码250001。区号0531 青岛市:青岛市辖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7区5市。 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临淄区周村区,5区3县 枣庄市:5区1市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 滕州市 东营市:2区3县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 烟台市:4区7市1县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长岛县 潍坊市:4区6市2县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临朐县昌乐县 济宁市:2区3市7县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 泰安市:2区2市2县泰山区郊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威海市:1区3市环翠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18 50 日照市:2区2县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7 8 39 莱芜市:2区莱城区钢城区5 1 14 临沂市:3区9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郯城县苍山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费县沂南县临沭县 德州市:1区2市8县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陵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齐河县临邑县宁津县庆云县 聊城市: 1区1市6县东昌府区临清市阳谷县莘县茌平县东阿县冠县高唐县 滨州市: 1区6县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

菏泽市: 1区8县牡丹区曹县定陶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全省共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60个县,460个街道办事处,277个乡,1194个镇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山东各个城市面积及概况

山东各个城市面积及概况 2008-11-21 14:54统计 (排名按土地面积大小,排名后的数字为官网公布的本市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 一.17184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地跨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南北最大长距 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而南,有鲁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莒南等县。地势较高,一般海拔400 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较茂密,是林果业、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丘陵主要分布于山区外围,沂水、沂南、莒南、兰山、苍山、临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以沭河以东分布最广,一般海拔200米─400米。丘陵地带的土壤砂性大,适耕性好,土层较簿,保水肥能力差,适宜发展防护林和林,是花生、地瓜、玉米、黄烟等作物的的主要产地。平原有沂沭河冲积平原、山间沟谷平原、涝洼平原。沂沭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东部、河东、兰山、罗庄、苍山、郯城。临郯苍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素有“粮仓”之誉。山间沟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费县、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阴、沂南、沂水等县的山间沟谷之中,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多种小麦、玉米等作物。涝洼地平原主要分布于苍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畅,易涝,多种小麦、水稻、蔬菜等作物。 临沂之最 1、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最早一批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

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

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区域的内涵及其规定性 一、区域的界定 1.区域的定义 2.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 二、区域的性质 区域作为容纳经济活动的地域综合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规定性。 (1)统一性。统一性是指区域内部地域具有相对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是形态上的,也可以是功能上和管理上的一致性。按照统一性的不同,可以将区域分为三类:(a)均质区域:统计学上或形态统一的区域。 (b)功能区域:内部各单元彼此密切联系而形成的功能一体化区域。 (c)规划区域:亦称为管理区,是指实施同一计划或政策的区域。这种区域实质上是一种内部各单元计划或政策统一的特殊均质区。 (2)空间性:即区域占据一定地表空间,具有一定地理位置、范围、形状和连续性。 (3)、连续性:即一个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必须是连续分布的,而不是多个离散的社会经济体的集合,空间上不连续的,具有相似性的一系列综合体,在分类学上不被作为同一个区域。 (4)、系统性:指区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各种活动/场所、交通/路径构成的系统。 (5)、开放性:指区域与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之中。这集中表现在:垂直开放性和水平开放性。 第二节中国早期空间区划的思想溯源 中国地域区划思想的源流可追溯至早期诸侯分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形诸于文字的《尚书》中《禹贡》一篇,尽管具体的写作时间无法考证,但其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体现区划思想的地理文献。 在基本属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论述中,《商君书》考察的则是在诸侯割据状态下,为实现“体国经野”的统筹区域规划思想,如何在既有资源的条件下,安排迁民农垦,实现(城市)野(郊野地区)土地使用和布局的一体化。《商君书》所体现的是在封建诸侯主导的农业经济条件下,如商鞅等思想先觉者进行区域整体布局的规划思想。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空间区划思想的最早的文献表述。同时也可视其为中国经济区域思想和观念的最早形成。国与野的结合是中国封建诸侯城邦经济的表现,也是中国经济区域的地域空间雏形。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货殖列传》一篇的记载论证中,依据历史发展脉络、经济联系以及具体的自然地理特征,首次对汉代中国的全部地理疆域进行了经济的比较和区分,以资源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特点为标准,将全部地域规划为关中、巴蜀、陇西、燕赵、齐鲁、梁宋以及西楚、南楚等诸多经济区域,并分别记述了各经济区域的资源条件、文化传统、人口状况以及生产活动的地理特征。 第三节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综述 现代区域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典型的进行综合研究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它的形成和演化的基础是区位理论、经济地理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区域经济理论大约于20世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我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上面临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衔枚疾进 蓝色经济区首先是基于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海洋经济,比如说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包括港口、海洋的工矿业、也包括海洋休闲业等。蓝色经济区还是海洋资源节约型和海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论证中的《山东省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显示,山东要打造七个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青岛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烟台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等。 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拟设立海洋开发银行,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在土地和海域使用优惠政策方面,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在对外开发方面,拟争取设立东北亚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融合程度。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快速崛起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区域土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各项重要指标多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3,其中淄博以石化、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专业化制造业;泰安以泰山为依托的旅游业;莱芜有钢铁、服装、食品加工、旅游和特色农业;德州的造纸、化工,聊城的机械制造、医药和特色旅游,滨州的纺织等,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各具特色,按照各自的分工和在产业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很大的整合、对接及合作空间。 目前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已具雏形,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对拉动我省中部以及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我省今年将继续加大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力度,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济南提升产业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今年重点推进区内交通、旅游、信息、环保一体化建设。”而通过上述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动力十足 黄三角区域范围广阔,不仅包括黄河三角洲所在地东营和滨州两市,还有与其相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等6市19个县(市、区),总面积达 2.65万平方公里。 港口是区域发展的长期动力,黄三角开发过程中,海港建设是“重头戏”。在建的东营港,预计三年内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两千万吨,2020年成为亿吨大港。目前,东营港的两个3万吨通用泊位已经建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与辐射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在赫克曼、威廉姆斯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在创立至今的40多年中,经历了静态梯度推移理论、动态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和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等四个发展阶段,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进而沿用梯度理论指导整体经济的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方向,在进入21世纪,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和辐射理论共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并不断完善自身,本章希望通过对梯度理论及辐射理论的分类介绍及相互比较,探索未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潜在方向。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之上,随着各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自身,广义梯度理论即是梯度理论发展至今拥有的第四个阶段。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提出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为了判断一个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1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为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凡得分在7~10分之间的部门均归入兴旺部门,得分在3.5~6.9分之间的为停滞部门,得分在3.4分以下者为衰退部门,如表3-1所示。

山东省鲁西南概况

山东省鲁西南概况 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 济南:辖个6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 市中区面积28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250002。 历下区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56万。邮政编码250013。 槐荫区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250021。 天桥区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250031。 历城区面积1298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250100。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250300。区人民政府驻长清镇。 章丘市面积1855平方千米,人口99万。邮政编码250200。 平阴县面积827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250400。县人民政府驻平阴镇。 济阳县面积1075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251400。县人民政府驻济阳镇。 商河县面积1163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251600。县人民政府驻许商街道。 东营 【区划】辖2个市辖区、3个县,6个街道、22个镇、14个乡(2001年3月底) 东营区面积1155平方千米,人口57万。邮政编码257029。 河口区面积2139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257200。 垦利县面积220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257500。县人民政府驻垦利 镇。 利津县面积128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257400。县人民政府驻利津 镇。 广饶县面积1138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257300。县人民政府驻广饶 镇 济宁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济宁市面积11285平方千米,人口799万人(2003年)。 市中区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272133。 任城区面积881平方千米,人口63万。邮政编码272113。 曲阜市面积896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273100。市人民政府驻鲁城街道。 兖州市面积648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272000。 邹城市面积1619平方千米,人口112万。邮政编码273500。市人民政府驻钢山街道。 微山县面积1780平方千米,人口69万。邮政编码277600。 鱼台县面积654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272300。县人民政府驻谷亭镇。 金乡县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272200。县人民政府驻金乡镇。 嘉祥县面积973平方千米,人口78万。邮政编码272400。县人民政府驻嘉祥镇。 汶上县面积877平方千米,人口73万。邮政编码272501。县人民政府驻汶上镇。 泗水县面积1070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27320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效果及驱动机制研究

注:2009年,山东省还提出了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当中成为“一区三带”中的“两带”(另一“带”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因此本表暂不列出。 第30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0,No.10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2010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0

如果说“三个亮点”,从产业角度梳理山东经济,制定山东经济的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突破”无疑是张高丽发展山东经济的又一得意之作,这次张高丽是从区域角度来对经济重新梳理。所谓“三个突破”,就是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而其中又以“突破菏泽”为重点。 和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山东区域经济也呈现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在过去多年中,菏泽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低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半岛地区将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甩得越来越远,菏泽的落后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 为实现山东“西部大开发”,2004年,山东省作出了“突破菏泽”的部署,并采取了“百个项目进菏泽”、“西接东输”(东部发达地区接收西部劳动力转移)工程,要求全省8个经济强市对口扶持菏泽的全部8个县区。 今年的山东“两会”传出这样的消息:菏泽市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15年中,菏泽市经济发展速度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数。东部突破的烟台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最早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中,已经从第七位跃升至第一位。突破战略开始取得成效。 山东省政府发言人张德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三个突破”战略,在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将为解决全国东西差距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https://www.doczj.com/doc/748472891.html,/zsyz/2005-05-23/60350.html 自2004年开始,山东省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以及“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几年来已显现成效。

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100分)

半小时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100分) 一、单选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日本首都圈基本规划的第一次制订思路是在既有的首都圈建成区之外构建()。 A.工业带 B.农业带 C.旅游带 D.绿带 2. 日本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相当于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的()。 A.集聚阶段 B.疏解阶段 C.多极发展阶段 D.协调发展阶段 3. 以下哪项不属于日本“六全综”提出的十个广域经济圈?() A.北海道圈 B.东北圈 C.关东圈 D.西北圈 4. 韩国计划将政府机构迁到世宗市,疏解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圈功能,使韩国出现()的现象。 A.一国一都 B.一国两都 C.一国三都

D.一国四都 5.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是()。 A.点→轴→网 B.点→网→轴 C.轴→点→网 D.网→轴→点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日本在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中提出哪些开发战略?() A.创造多自然的居住区域 B.大城市的复兴和改造 C.建立地方的协作发展轴 D.创造广域的国际交流圈 2. 根据本讲,半小时经济圈的主要特点包括()。 A.经济联系十分密切 B.交通方式十分便捷 C.相互依存度高 D.边界范围动态变化 3. 区域一体化包括哪些方面的一体化?() A.环境共治 B.设施共建 C.市场共享 D.产业共兴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城市距离相对较近,推进区域一体化表现得更加成熟,现实需求也更为强烈。 正确 错误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区经济逐步向行政区经济转变,行政壁垒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化。 正确 错误 3. 东京都市圈的主要区域包括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 正确 错误 4. 半小时经济圈内尽管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是交通的时间成本非常低。 正确 错误

山东17地市地名简介

山东17地市地名简史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青岛,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为一渔村名。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即现在市南区及市北区一部分)命名为青岛。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淄博,因临淄与博山而得名。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分设,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建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潍坊,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1948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1949年改为潍坊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县级潍坊市。1983年改为地级市。 烟台,因明奇山所烽火台而得名。原为渔村。明洪武年间,为防海寇侵优,在芝罘设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清初,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并筹建东海关。1862年2月,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烟台建置开始。1983年,成立地级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实施了具有明显成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山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化。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开发开放战略(1978年一1984年) 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政策由沿海向内地的时序展开。这一阶段属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实验阶段,发展战略上一方面努力清除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左的影响,一方面深化农村改革,着手推动各项经济改革逐步开展。省委按照中央部署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处理了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发展战略的设计上,把农村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菏泽、德州、聊城等地放宽经济政策,率先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农村改革由西向东发展起来。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以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初步展开,为长期封闭的经济注人了生机和活力。1983年省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实现提前翻番、富民兴鲁的20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不久,国务院确定青岛、烟台作为对外开放城市,把山东推向对外开放最前沿。省委、省政府迅速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要求积极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结构。 这一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出口增长迅猛,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涌入,山东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战略(1985年1991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东省各地经济普遍繁荣发展,到1984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区域间差距扩大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1984年2月,政府部署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对区域差距扩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逐步形成一系列决策。1984年11月,启动沂蒙山建设计划;1986年10月,展开区域经济开发,在东平县召开现场办公会上首次提出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1988年,把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为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强调优势互补,相对平衡发展,形成总体优势,参与国内外大市场竞争。一是搞好点片开发。从1984年开始,对沿海滩涂、海岛、渤海湾岸线、东平湖、南四湖、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等,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建设。二是实行横向联合。1988年7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见》,开始谋划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三是调整区域布局。1988年作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决定,提出油洲加绿洲,生态加发展的目标要求。1991年,制定建设海上山东战略,致力于发展蓝色产业聚集带。四是加强省际合作。提出四门大开,南联、北靠、西进全方位联合,积极推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大合唱和沿黄7省市经济协作带搞黄河大合唱。 这一时期,全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开放性经济发展较快,利用外商投资突飞猛进,山东的改革开放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度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战略(1992年2002年) 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为标志,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1992年4月,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战略。其基本要点: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青岛为龙头,以半岛为依托,沿青、烟、威环海公路和胶济线,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努力形成全省东中西互促互动的整体格局。二是实行分类指导。东中西各有侧重,东部用足用好政策,实现率先突破,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中西部发挥资源优势,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开发三位一体,抓两头带中间,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平衡。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适应

山东省辖17个地级市

山东省辖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要求熟悉并背过)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1、济南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市中区。 历下区(姚家街道)市中区(杆石桥街道)槐荫区(段店镇)天桥区(无影山街道)历城区(山大路街道)长清区(文昌街道) 章丘市(明水街道) 平阴县(榆山街道)济阳县(济北街道)商河县(许商街道) 2、青岛市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市南区浮山街道。 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四方区(阜新路街道)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崂山区(中韩街道)李沧区(李村街道)城阳区(城阳街道)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即墨市(通济街道)平度市(城关街道)胶南市(隐珠街道)莱西市(水集街道) 3、淄博市辖5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张店区。 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张店区(马尚镇)博山区(城东街道)临淄区(稷下街道)周村区(青年路街道) 桓台县(索镇街道)高青县(田镇街道)沂源县(历山街道) 4、枣庄市辖5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薛城区。 市中区(龙山路街道)薛城区(临城街道)峄城区(坛山街道)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山亭区(山城街道) 滕州市(北辛街道) 5、东营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东营区东城街道。 东营区(胜利街道)河口区(河口街道) 垦利县(垦利街道)利津县(利津街道)广饶县(广饶街道) 6、烟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7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莱山区。 芝罘区(向阳街道)福山区(清洋街道)牟平区(宁海街道)莱山区(黄海路街道)龙口市(新嘉街道)莱阳市(城厢街道)莱州市(文昌路街道)蓬莱市(登州街道)招远市(罗峰街道)栖霞市(庄园街道)海阳市(东村街道) 长岛县(南长山街道) 7、潍坊市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6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奎文区。 潍城区(于河街道)寒亭区(寒亭街道)坊子区(凤凰街道)奎文区(东关街道)青州市(王府街道)诸城市(密州街道)寿光市(圣城街道)安丘市(新安街道)高密市(醴泉街道)昌邑市(奎聚街道) 临朐县(城关街道)昌乐县(城关街道) 8、济宁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市中区。 市中区(阜桥街道)任城区(市中区阜桥街道) 曲阜市(鲁城街道)兖州市(龙桥街道)邹城市(钢山街道) 微山县(夏镇街道)鱼台县(谷亭街道)金乡县(金乡街道)嘉祥县(嘉祥街道)汶上县(中都街道)泗水县(泗河街道)梁山县(水泊街道) 9、泰安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泰山区。 泰山区(岱庙街道)岱岳区(粥店街道) 新泰市(青云街道)肥城市(新城街道) 宁阳县(文庙街道)东平县(东平街道) 10、威海市辖1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环翠区。

2019【城市进入研究】山东十七地市-山东省城市基本面分析及重点城市市场情况

山东省城市基本面分析 及重点城市市场情况山东区域前策产品部

房地产市场情况 城市基本面情况 品牌开发商进驻 情况 城市进入建议 1 2 3 4 目录页

加入“知识星球行业与管理资源”库,免费下载报告合集 1.每月上传分享2000+份最新行业资源(涵盖科技、金融、教育、互联网、房地产、生物制药、医疗健康等行研报告、科技动态、管理方案等); 2.免费下载资源库已存行业报告。 3.免费下载资源库已存国内外咨询公司管理方案与企业运营制度等。 4.免费下载资源库已存科技方案、论文、报告及课件。 微信扫码二维码,免费报告轻松领 微信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行业与管理资源”, 获取更多行业报告、管理文案、大师笔记 加入微信群,每日获取免费3+份报告 1.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群主微信(微信号:Teamkon ) 2.添加好友请备注:姓名+单位+业务领域 3.群主将邀请您进专业行业报告资源群

01.房地产市场情况 十七地市商品房销售额 十七地市房地产均价

十七地市房地产销售额 2015年-2016年全省销售情况与各城市销售占比分析 2016年排名 地区2016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亿元) 占比2015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亿元) 占比环比1青岛221330.4%135624.8%63%2济南181624.9%114821.0%58%3淄博483 6.6%378 6.9%28%4 潍坊 410 5.6% 364 6.7% 13% 5临沂404 5.5%358 6.6%13%6烟台368 5.0%271 5.0%36%7济宁330 4.5%303 5.6%9%8威海202 2.8%132 2.4%53%9德州200 2.7%177 3.3%13%10菏泽154 2.1%137 2.5%12%11滨州147 2.0%131 2.4%12%12聊城121 1.7%158 2.9%-23%13 泰安 116 1.6% 112 2.1% 3% 14枣庄102 1.4%133 2.4%-23% 15东营102 1.4%154 2.8%-34% 16日照98 1.4%127 2.3%-22%17 莱芜260.4%180.3%42%全省 7293 100% 5458 100% 34% -40% -20% 0% 20% 40%60% 80%青岛 济南 淄博 潍坊 临沂 烟台 济宁 威海 德州 菏泽 滨州 聊城 泰安 枣庄 东营 日照 莱芜 十七地市2016年商品房销售额环比分析 从十七地市2016年商品房销售额环比分析来看,共 有4个城市2016年销售额环比下降,分别为聊城、枣庄、东营以及日照;共有五个城市2016年销售额环比上升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青岛、济南、烟台、威海以及莱芜。

应用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 战略与布局调整 一、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 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 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 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如中部地区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通过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了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国家还鼓励一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模式。如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综改试验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验区。 3、增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中,“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据 ,“十一五”期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自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经济增速继续呈“东慢西快”的格局。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7.8%,25.8%和24.2%。就各区域占全国GDP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18.8%、17.2%提高到2012年的20.2%、19.8%,提高了1.4~2.6个百分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自2005年起扭转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