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WI和ADC值测量在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06 硕士论文 郑州大学

DWI和ADC值测量在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06 硕士论文 郑州大学

DWI和ADC值测量在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06 硕士论文 郑州大学
DWI和ADC值测量在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06 硕士论文 郑州大学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

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20%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注射剂,用量用法详见脑血栓形成。(3)其他措施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持续氧气吸入;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枕或冰帽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4)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鼻饲流质饮食和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营养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高热时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并用退热药物以加强降温作用;有抽搐时应选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 (5)手术若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需手术治疗。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2000年4月)推苊小骨窗开颅术+重组链激酶,近期优良率和远期优良率分别达67.7%和66.7% ,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对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30例功能区脑肿瘤患者,均予以全身麻醉后行脑部肿瘤切除,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0例患者,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为(37.20±4.08)mm Hg (1 mm Hg=0.133 kPa),开颅时刻MAP为(38.16±3.97)mm Hg,颅内手术时MAP为(39.19±5.64)mm Hg,关颅时刻MAP为(41.22±3.17)mm Hg;麻醉前心率(HR)为(80.13± 6.97)次/min,开颅时刻HR为(76.35±6.14)次/min,颅内手术时HR为(73.25±6.13)次/min,关颅时刻HR为(75.32±6.25)次/min。30例患者经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1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短期加重2例,癫痫发作1例,经相应处理干预后其症状均消失或改善。结论对功能区脑肿瘤患者采取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电生理技术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脑肿瘤;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并发症 功能区脑肿瘤指位于中央前后回、角回、枕叶视皮质周围邻近运动、语言等重要功能区的肿瘤,若患者功能区出现肿瘤,严重时导致肢体肌力下降、言语功能障碍、视力障碍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在最大限度切除功能区肿瘤同时尽力保护患者功能区功能,以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 率[2]。本研究为探讨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2月~2017 年1月收治的功能区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并观察其切除后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 功能区脑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 1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4.23± 10.92)岁;12例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区,18例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后方。排除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不接受治疗或病历资料不全患者,上述患者均符合功能区脑肿瘤诊断且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参与随访。 1. 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定为功能区肿瘤。反复阅片,设计手术切口及入路,手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髓质。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 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是其特 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 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CT示圆形或类圆形 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高或等信号。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 转移瘤。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 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 强环多规则而连续,厚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多发囊性转移瘤和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 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 性脑萎缩。MRI常见血管流空影。DSA可明确诊断。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的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 及内分泌改变。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 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是诊断垂体瘤的间接征象。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点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且血压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脑梗塞先兆 许多人发生脑梗塞前有先兆表现,如果善于识别,早加防范,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到脑梗塞先兆: 远期先兆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眼皮跳,鼻出血等,需要注意是否有患 脑梗塞的可能,应该到医院检查. 即将发生脑梗塞的先兆征象当出现以下现象时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需积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谈的先兆症状并不是脑梗塞

先兆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需要中老年人及其家属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等闲视之,也 不要被它们吓倒. 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 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二,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 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嗜睡. 五,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六,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 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七,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导读:在我们的生活中,脑梗塞易急性发病,很多的患者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病,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患上了脑梗塞。由于脑梗塞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因此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了解脑梗塞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好的治疗脑梗塞。下面来看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的介绍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脑梗塞易急性发病,很多的患者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病,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患上了脑梗塞。由于脑梗塞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因此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了解脑梗塞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好的治疗脑梗塞。下面来看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的介绍吧。 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①有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而初发于45岁以上者。 ②排除了颅内肿瘤、炎症、中毒、外伤等原因。 ③有高血压史,特别是Ⅱ期以上的高血压。 ④有眼底动脉硬化的表现。 ⑤心血管系统及其他部位具有某些动脉硬化者: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和心电图改变,主动脉硬化的X线征,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杂音,桡、颞、足背动脉硬化征。 脑梗塞诊断方法: 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

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②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③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④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 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上面的内容就是对脑梗塞如何鉴别诊断的简单讲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于脑梗塞这个疾病,患者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针治疗,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便能更好的治疗疾病。最后在此祝患者早日康复!

脑瘤(脑肿瘤、颅疾病研究报告

脑瘤(脑肿瘤、颅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脑瘤(脑肿瘤、颅内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肿瘤科,脑外科 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乏力,瘫痪,抽搐,头痛 疾病介绍: 脑瘤是什么?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 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 症状体征: 脑瘤有哪些症状? 1、头痛:约见于80%的病人,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凡能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均可使头痛加剧。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也不少见。 3、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障碍,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发展,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晚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则视力迅速下降,这也是与视神经炎 所致的假性视神经乳头水肿相区分的要点。视乳头水肿是三主症中的重要客观 依据。 化验检查: 脑瘤要做什么检查? 1、X线平片; 2、脑血管造影; 3、脑室造影; 4、气脑造影; 5、CT; 6、MRI。 鉴别诊断:

脑瘤的诊断方法 颅内肿瘤常需与颅内炎症如脑蛛网膜炎、化脓性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 脑脓肿、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高血压脑病与脑梗塞、颅内寄生虫病、 肉芽肿、霉菌病、视神经乳头炎与球后视神经炎等相鉴别。 并发症: 脑瘤的并发症有哪些? 局部症状亦称定位症状,由于胶质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产生的局部症状 亦异。临床可根据其表现,结合其他判断肿瘤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症状,即肿瘤直接压迫刺激或破坏脑组织或颅神经的结果,具有定位价值。但以发病 初期出现最有诊断意义。 在晚期,由于其他部位的脑组织及颅神经受压迫、水肿及牵扯等间接影响, 而出现一些肿瘤的邻近症状和远隔症状。前者是因肿瘤附近的脑或颅神经受压 所致。如小脑肿瘤出现桥脑、延髓症状;颞叶肿瘤出现第Ⅲ、Ⅳ颅神经障碍; 外侧裂肿瘤出现偏瘫等。 以上症状的发生,与肿瘤压迫、脑组织移位或脑血液循环障碍等有关。远隔 症状是在肿瘤远隔部位的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如颅后窝肿瘤,因脑积水影响额、颞、顶叶,可出现视、听幻觉或癫痫。又如颅内压增高时,由于第三脑室扩大 亦可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蝶鞍扩大等。 治疗用药: 脑瘤的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主要针对颅内压增高,如应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压;对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因肿瘤位于要害部位,无法施行手术切除,而药物治疗效 果不好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颞肌下减压术、枕肌下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等姑息性手术。 2、病因治疗: ①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凡良性肿瘤应力争全切除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凡恶性肿瘤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良性肿瘤,应根据病人情况和技术条件 予以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为目的。 ②凡恶性肿瘤或未能全切除而对放射线敏感的良性肿瘤,术后均应进行放射 治疗。 ③恶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和转移瘤,术后除放射治疗外,尚可通过不同途 径和方式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为提高恶性脑瘤手术后的效果和延长 病人生存期,应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统称为脑瘤的综合性治疗。

2020年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一、脑梗塞和脑出血概念 1.脑出血(脑溢血) 脑溢血和脑出血其实是同一个疾病,叫法不同而已,脑出血是医学上的说法,而脑溢血则是通俗说法。脑溢血,医学上称为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和糖尿病等。 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 外界因素:气候变化,临床上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情绪改变:情绪改变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包括极度的悲伤、兴奋、恐惧等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健康影响是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长期吸烟可以使得体内血管脆性增加。而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 二、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1.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

静休息时发病。 1.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1.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1.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脑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1.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2、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3、脑出血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

脑梗塞脑出血鉴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 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比较

诊断原则: 一、脑梗塞: 1、60岁以上多发。 2、起病状态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但也可以动态发病。 3、起病速度:发病后多有进展,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临床上有患者数天至一周仍有进展。 4、高血压病史较少。 5、全脑症状较轻或无:患者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6、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 7、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塞多表现为上肢瘫痪比下肢重。 8、头颅CT:脑实质内低密度灶。但要区分责任与非责任病灶。 9、头颅MRI:弥散加权可清晰显示发病后超早期脑梗死病灶。 二、脑出血: 1、起病状态为动态起病。 2、起病速度:神经缺损的症状体征十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3、全脑症状重:多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等高颅压症状。 4、意识障碍重。 5、基底节区出血多为均等性偏瘫。 6、头颅CT为高密度出血病灶。 如患者为颞叶出血,临床表现出颞叶受损的特点:1、感觉性失语;2、命名性失语;3、记忆力、情感等损伤。 治疗原则: 一、脑梗塞: 1、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5小时尽快静脉给予HPA治疗,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筛选患者;无法使用HPA可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⑴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在48小时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急性后期改为预防量。 ⑵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 ⑶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治疗。 3、抗凝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 4、降纤治疗:对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早期(12小时以内)且不适合溶栓的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 患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二、脑出血: 1、止血治疗,常用于以下五种情况: ⑴超早期:如1~2小时到达医院。 ⑵发病后血压特别高的患者:如收缩压超过200mmHg。 ⑶一开始就用了甘露醇脱水治疗的。 ⑷靠近脑室表面的。 ⑸不规则出血。 2、脱水治疗:根据颅高压情况酌情给予2﹪甘露醇注射液125ml 每6~8小时1次,必要时可加用速尿注射液20~40mg 每8~12小时一次,与甘露醇交替使用。颅高压不太重者可直接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 日2次,脱水治疗。 3、脑保护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奥拉西坦等。 4、合理控制血压、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令狐采学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 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

脑梗塞与脑肿瘤的鉴别

脑梗塞与脑占位的影像鉴别 一、起病形式及病程 脑梗塞一般多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而肿瘤多慢性起病,病程相对较长。脑梗塞的定义是缺血所致神经元和其它神经细胞的死亡,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既然缺血则有急与慢,单次与多次,单支与多支之分,这样导致起病及病程的复杂性,所以不能因起病慢,病程长而除外脑梗塞,关键鉴别点在于脑梗塞病情变化在1 -2月内的演变规律为:起病一加重一好转一平稳;脑肿瘤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 二、影像表现 脑梗塞的典型CT表现为楔形低密度,增强呈脑回样强化,占位效应轻微。MR病灶早期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脑肿瘤(胶质瘤)典型CT表现在白质高低混杂密度并不规则水肿、占位效应明显;转移瘤病灶一般在皮质区、皮质下区多发,并且增强以及占位效应显著。1、从影像形状分析:脑梗塞病灶部位范围常与某一闭塞动脉分布相一致或位于分水岭区,病灶形成可能供血动脉多次闭塞导致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出现不同时期病理改变,致使影像表现出除典型楔形外还有团块状、环状、不规则状阴影以及CT密度、MR信号不均匀,所以不能因影像不规则、CT密度、MR信号不均而除外脑梗塞。关键鉴别点是脑梗塞病灶与血管支配区相一致,则出现皮髓区同时受累,而且脑梗塞区脑形态结构基本正常,而肿瘤不符合血管分布区,胶质瘤是白质区浸润生长,转移瘤在皮质区或皮质下区生长,而且肿瘤周围正常脑形态结构受挤压和破坏,边界不清。脑梗塞CT可有动脉高密度征,MRI可有血管流空影消失,而胶质瘤无上述特点。 2、从影像占位程度分价:占恒程度依梗塞大小而不同,也可无占位表现一,梗塞面积大或梗塞后伴有出血者,自然占位效应明显,所以不能因占位明显而除外脑梗塞。关键鉴别点在于脑梗塞水肿是皮髓质较均匀的同时受累,而胶质瘤水肿是以脑白质指样水肿为特征,转移瘤水肿更明显,即使病灶小,占位效应也比较明显。另外,脑梗塞经内科合理治疗后病情稳定,CT和MR均显示病灶缩小呈囊性变,局部脑萎缩,占位效应消失,脑肿瘤经一般内科治疗后,病灶不缩小,占位效应不消失。 3、从影像增强分析:脑梗塞灶增强的病理改变是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建立多出现在2-4周(亚急性期),同时由于侧支循环多发生在皮质区,皮质内血管床远较髓质丰富,因此出现皮质脑回状强化。但由于局部反复多次出现梗塞使同一部位出现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致使病灶增强除呈典型脑回状外还有线状、斑片状、地图状强化,增强时间可持续至3月以至4-6月。所以不能因病灶出现不规则强化或强化时间超出2- 4周而除外脑梗塞。关键鉴别点是肿瘤强化多为不均匀、团块状、环状(多房、单房)形态厚薄不一,在一环壁上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无血管内增强表现,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减弱消失。脑梗塞而是随时间推移增强减弱以至不增强,其为脑回状强化、点片状强化、团块状和环状强化,具中脑回状强化者占75%,而这种变化不现在脑肿瘤中,可作为脑梗寨的特征性表现。出现块状强化和环状强化是脑肿瘤与脑梗塞易于混淆的常见原因,如果团块状强化的同时有脑回状强化的背景,也可排除肿瘤。环状强化者,环可不闭合,或较厚呈波浪状,无张力,与脑脓肿薄壁均匀环状强化不同,亦多无囊性肿瘤囊内结节强化的特征,脑肿瘤的增强一般不出现于脑灰质。 4. 梗塞“丘脑回避”多,肿瘤“丘脑回避”少,小脑梗塞的急性后期(病后3-7天)出现“阶梯征”(即TWI在高信号梗死中,见更高信号的脑沟影)是诊断小脑梗死的可靠征象,认为此征象有助于小脑肿瘤进行鉴别。另外,MR能更敏感地抓到发病1-6小时的梗塞灶,无骨伪影干扰,MR三维成像尚能直观地显示病灶区与血管的分布关系,所以MR对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更优于CT。 总之,我们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同时要结合全面的体格检查,不能被某一特殊病史、症状、体征或特殊影像资料所误导,对于确实难与肿瘤鉴别时,除占位效应明显,有脑疝形成时做开颅减压术外,一般先按脑梗塞保守治疗,并进行严密随诊观察(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的变化和CT, MR及其增强的动态变化)可资鉴别,对有条件的可选择作特殊检查(DWI,PWI,SPELT,PET,TCD,DSA等)协助鉴别诊断。必要时再行定向活检或开颅探查,通过病理明确诊断,尽可能把脑损害降到最低,达到最佳的治疗和愈后。 脑脓肿早期,全身征象多不明显。CT扫描约有50%的病例只表现低密度灶,强化后低密度区无变化。

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形成的区别

一文读懂丨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三者的区别 三者通常共享一个名字:脑中风或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1. 从现场识别与急救的角度讲,三者并无不同。 无论是脑血管破裂还是脑血管堵塞,都是脑功能的损害,导致意识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脑疝,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神志、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就有可能是三者之一,就需要即刻取得医疗救治。 清醒者,早就医或呼叫急救车;昏迷且有呼吸者,侧卧位,不要喂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等待急救车到来。 2. 从致病机制讲,三者有明显不同,在医院内的救治手段也不同。 脑出血是血管的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脑组织,引发功能障碍。 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狭窄,斑块破裂在原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功能损害。 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致病机制都是血管的堵塞。但脑栓塞患者血管阻塞的栓子是来自其他地方例如颈内动脉或者心脏,脱落之后随着血流堵塞在脑血管。而脑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在堵塞部位原位产生。 因此,脑出血的救治原则是止血、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而脑血管堵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救治原则是溶解血栓,让堵塞的血管再通。 止血与溶血,治疗方向刚好相反。

至于脑梗死、脑梗塞这两个词,说的都是脑血管堵塞,可理解为其包括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3. 从发病过程与征象上,有程度不一的差别。 脑出血多出现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轻人脑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很常见。发病突然,头痛呕吐多见,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脑栓塞多见于心脏病、房颤患者,栓子在心脏形成,脱落之后虽血流堵塞在脑血管,发病突然,多表现为偏瘫,语言、活动障碍。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驱短暂脑缺血发作,常于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小灶的脑出血可能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并无症状上的分别。 而大面积的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造成快速的颅内压增高引发意识障碍,在症状上也难与脑出血鉴别。 要想鉴别脑出血还是脑血管堵塞,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是:头颅CT检查。 因此对于突发的脑功能障碍,可疑脑血管疾病者,首要的检查是头颅CT,来排除脑出血,然后即可以考虑依照脑血管堵塞的治疗原则,看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来,出三个题目考考你: 单选题: 1. 一妙龄女子,年方二八,与男友同居,夜间无明诱因突发昏迷,男友急送其来急诊,很快进展到呼吸停止,需要呼吸机支持通气。请问,这位最可能女子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2. 一60岁男士,冠心病,陈旧心梗病史,房颤心律,未服用抗凝药物,晚餐后散步时突发言语含糊、右侧肢体乏力。这位男士最可能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3. 一70岁女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史,今晨起床时发现言语含糊,嘴角歪斜,左侧肢体偏瘫。这位老人可能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疾病预防及答疑如何鉴别脑溢血与脑梗塞的发生脑出血和脑梗塞

疾病预防及答疑 1.如何鉴别脑溢血与脑梗塞的发生? 脑出血和脑梗塞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脑血管意外。无昏迷的病人,特别是少量脑出血与脑梗塞临床表现几乎相同,在脑CT问世之前,很难把两者区分开来。一般来说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多在活动状态下或情绪激动时发生,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而脑梗塞发病相对较缓慢,多在睡眠中发生,多有短暂脑缺血前兆症状,如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肢体无力。但最佳鉴别方法是头颅CT检查。 2.预防高血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限制盐的摄入: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限盐勺”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克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 ②控制体重: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20-24。 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 ③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④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⑤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⑥戒烟、限酒: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15-20g,孕妇不饮酒。 3.怎样防治脑溢血的发生?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因为脑出血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因此,要防治脑出血,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正确的控制血压。研究表明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血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增高10mmHg,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9%,舒张压收缩压每增高5mmHg,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6%,所以控制高血压是最主要的措施。 ②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因剧烈运动、饱餐、用力排便、性交等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 ③注意合理的饮食,要多饮水和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与维生素,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 4.脑梗塞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病在哪个季节易于发生?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脱水也可诱发脑梗塞。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所以应从以下方面预防脑梗塞: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

怎样鉴别脑血栓与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脑出血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脑出血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于脑叶、脑干、小脑和脑室。 脑血栓(缺血性中风)与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牛身不遂,瘫痪一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一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等。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进行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脑血栓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鉴别的要点是: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常在睡醒时出现症状,病情进展缓慢,偏瘫症状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越来越明显,意识常保持清晰。脑出血多因情绪激动、脑力紧张、使劲儿排便、用力举重物等,促使血压骤升而突然发病,病人突然感到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展到高潮,随即发生偏瘫和意识模糊或昏迷,昏迷时病人呼吸深沉,带有鼾声。有的病人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仅靠临床表现难以鉴别,此时则需要做椎部穿刺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ct)检查。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健康知识尽在康康在线,一个能查体检报告,关注自身健康的app神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