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0

(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82.00)

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假设栈的容量为3,入栈的序列为1,2,3,4,5,则出栈的序列可能为( )。

(分数:2.00)

A.3,2,1,5,4 √

B.1,5,4,3,2

C.5,4,3,2,1

D.4,3,2,1,5

解析:解析:考查出入栈序列和栈深的关系。由于栈的容量只有3,故第一个出栈元素不可能是5或4,先排除C和D。接下来分析B,1入栈后出栈,然后2、3、4、5依次入栈,5出栈,才能得到序列B,但实现这种出栈序列,栈的容量至少为4,故仅有A满足。

3.当字符序列t3作为栈的输入时,则输出长度为3、且可用作C语言标识符的序列有( )个。

(分数:2.00)

A.4

B.5

C.3 √

D.6

解析:解析:考查栈的操作。标识符只能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即由t、3、_能够组成的合法标识符只有:t3_、t_3、_3t、_t3,而当用t3_作为栈的输入时,_t3无法作为输出序列,所以输出的合法标识符有t3_;t_3;_3t,因此选C。

4.在下列遍历算法中,在遍历序列中叶结点之间的次序可能与其他算法不同的算法是( )。

(分数:2.00)

A.先序遍历算法

B.中序遍历算法

C.后序遍历算法

D.层次遍历算法√

解析:解析:考查各种遍历算法的特点。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访问叶结点的顺序都一样,而层序遍历算法在二叉树的叶结点不在同一层上时,可能先遍历后面的叶结点。因此选D。

5.有关二叉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二叉树的度为2

B.一棵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2 √

C.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

D.二叉树就是度为2的有序树

解析:解析:考查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二叉树的度至多为2,也可以小于2,所以A、C错误,B正确。当二叉树只有一个结点时,度为0。在度为2有序树中:①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②孩子结点的左、右顺序是相对于其兄弟结点而言的,如果仅有一个孩子结点就无所谓左、右孩子了。而二叉树的左、右顺序是相对于根结点的,即使只有一个孩子结点也要指明是左孩子还是右孩子。由①②可知,D错误。

6.利用逐点插入建立序列(50,72,43,85,75,20,35,45,65,30)对应的二叉排序树后,要查找元素30要进行的元素间的比较次数是( )。

(分数:2.00)

A.4

B.5 √

C.6

D.7

解析:解析:考查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按题中数据的输入次序,建立的二叉排序树如右图所示。查找元素30需要依次比较的元素为50,43,20,35,30,比较次数为5次。

7.由4棵树组成的森林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棵树中的结点数分别为30、10、20、5,当把森林转换成二叉树后,对应二叉树中根结点的右子树的左子树的结点数为( )。

(分数:2.00)

A.29

B.9 √

C.25

D.19

解析:解析:考查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将这四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第一棵树的根结点变成二叉树的根结点,第二棵树的根结点变成了根结点的右孩子,第二棵树中剩下的结点变成了其根结点的左子树。

8.无向图G有23条边,度为4的顶点有5个,度为3的顶点有4个,其余都是度为2的顶点,则图G最多有( )个顶点。

(分数:2.00)

A.1 1

B.12

C.15

D.16 √

解析:解析:考查图的性质。在无向图中,一条边连接两个顶点,故所有顶点的度之和等于边数的2倍。

由于在具有n个顶点e,故可求得度为2的顶点数为7个,从而最多有16个顶点(不排除多条边共享一对顶点,即多重边)。

9.假设有n个顶点e条边的有向图用邻接表表示,则删除与某个顶点v相关的所有边的时间复杂度为( )。(分数:2.00)

A.0(n)

B.0(e)

C.0(n+e) √

D.0(ne)

解析:解析:考查邻接表的性质。和顶点v相关的边包括出边和入边,对于出边,只需要遍历v的顶点表即可;对于入边,则需要遍历整个邻接表。删除与某顶点v相关的所有边过程如下:先删除下标为v的顶点表结点的单链表,出边数最多为,n一1,对应时间复杂度为O(n),再扫描所有边表结点,删除所有的入边,对应时间复杂度为O(e)。故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e)。

10.折半查找有序表(2,10,25,35,40,65,70,75,81,82,88,100),若查找元素75,需依次与表中元素( )进行比较。

(分数:2.00)

A.65,82,75

B.70,82,75

C.65,81,75

D.65,81,70,75 √

解析:解析:考查折半查找的查找过程。有序表长12,依据折半查找的思想,第一次查找第「(1+12)/2」=6个元素,即65;第二次查找第「[(6+1)+12]/2」=9个元素,即81;第三次查找第「[7+(9.1)]/2」=7个元素,即70;第四次查找第「[(7+1)+8]/2」=8个元素,即75。比较的元素依次为65,81,70,75。

11.堆排序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将给定的序列建成一个堆,第二阶段逐次输出堆顶元素。设给定序列{48,62,35,77,55,14, 35 ,98},若在堆排序的第一阶段将该序列建成一个堆(大根堆),那么交换元素的

次数为( )。

(分数:2.00)

A.5

B.6 √

C.7

D.8

解析:解析:考查初始堆的构造过程。首先对以第「n/2」个结点为根的子树筛选,使该子树成为堆,之后向前依次对各结点为根的子树进行筛选,直到筛选到根结点。序列{48,62,35,77,55,14, 35 ,98)建立初

始堆的过程如下所示:如图所示,(a)调整结点77,交换1次;(b)调整结点35,不交换;(c)调整结点62,交换2次;(d)调整结点48,交换3次。所以上述序列建初始堆,共交换元素6次。

12.对{05,46,13,55,94,17,42}进行基数排序,一趟排序的结果是( )。

(分数:2.00)

A.05,46,13,55,94,17,42

B.05,13,17,42,46,55,94

C.42,13,94,05,55,46,17 √

D.05,13,46,55,17,42,94

解析:解析:考查基数排序。基数排序有MSD和LSD两种,且基数排序是稳定的。答案要符合LSD或MSD,且要在排序后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不变,即符合稳定性的要求。对于A,不符合LSD和MSD。对于B,符合MSD,但是对于42、46对于关键字4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对于D,不符合LSD和MSD。所以选C。

13.计算机中,与CPU的CPI无关的因素是( )。

(分数:2.00)

A.时钟频率√

B.系统结构

C.指令集

D.计算机组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的性能指标。CPI是一种衡量CPU性能的指标,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系统结构、指令集、计算机组织都会影响到CPI。时钟频率不会影响到CPI,但可以加快指令的执行速度。如一条指令的执行需要10个时钟周期,则执行这条指令时钟频率为1GHz的CPU比100MHz的CPU 要快。

14.若数据在存储器中以小端方式存放,则十六进制数12345678H按字节地址从小到大依次为( )。

(分数:2.00)

A.78563412H √

B.87654321H

C.12345678H

D.21436587H

解析:解析:考查小端方式的存储。小端方式是先存储低位字节,后存储高位字节。假设存储该十六进制

数的首地址是Ox00注意:大端方式是先存储高位字节,后存储低位字节。小端方式和大端方式的区别是字中的字节的存储顺序不同,采用大端方式进行数据存放符合人类的正常思维。

15.按IEEE754标准规定的32位浮点数(单精度浮点数)41A4C000H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分数:2.00)

A.4.59375

B.一20.59375

C.一4.59375

D.20.59375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IEEE754标准的浮点数。在单精度浮点数中,最高位为数符位;其后是8位阶码,以2为底,用移码表示,阶码的偏置值为127;其后23位是尾数数值位。对于规格化的二进制浮点数,数

值的最高位总是“1”,为了能使尾数多表示一位有效值,将这个“1”隐含,因此尾数数值实际上是24位。隐含的“1”是一位整数。在浮点格式中表示出来的23位尾数是纯小数,用原码表示。41A4C000H写成二进制为0100 00011010 0100 1100 0000 0000 0000,第一位为符号位0,表示是正数。之后的8位1000 0011表示阶码,真值为(100) B,即4。剩下的是隐含了最高1的尾数,故而为1.010 0100 1100 0000 0000 0000,数值左移四位后整数部分10100表示为20。注意:在IEEE754中,单精度浮点数(float)与双精度浮点数(double)都采用隐含尾数最高数位的方法,故可多表示一位尾数。临时浮点数又称为扩展精度浮点数,无隐含位。

16.假定用若干个8Kx8位的芯片组成一个32Kx32位的存储器,存储字长32位,内存按字编址,则地址41FOH 所在芯片的最大地址是( )。

(分数:2.00)

A.0000H

B.4FFFH

C.5FFFH √

D.7FFFH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存储器的扩展。对于此类题,首先应确定芯片的扩展方式,计算地址时不用考虑位扩展的方向,然后列出各组芯片的地址分配,确定给定地址所在的地址范围。用8K×8位的芯片组成一个32K×32位的存储器,每行中所需芯片数为4,每列中所需芯片数为4,32K按字编址,地址位数15位。总共四组,则开头两位表示组数。于是地址划分如下:第一组:000 00000000 0000~0011 11 11 11 11 11 1即0000H~1FFFH(四位十六进制不是总共16位地址,是十五位),其他芯片同理。各行芯片的地址分配如下:第一行(4个芯片并联):0000H~1FFFH 第二行(4个芯片并联):2000H~3FFFH 第三行(4个芯片并联):4000H~5FFFH 第四行(4个芯片并联):6000H~7FFFH 故,地址为41FOH所在芯片的最大地址即5FFFH。

17.在页面尺寸为4KB的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中的内容如下图所示,则物理地址32773对应的逻辑地址为

( )

(分数:2.00)

A.32773

B.42773

C.12293 √

D.62773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页式存储器中地址映射的计算。对于本类题,先将物理地址转换为“物理页号+页内地址”的形式,然后查找页表以找出物理页号对应的逻辑页号,然后将“逻辑页号+页内地址”转换为对应的十进制数即可。页面大小为4KB,即页内地址为log 2 4K=12位,32773=32768+5=1000 0000 0000 0000B+101B=1000 0000 0000 O101B,后12位为页内地址,前4位为页号。物理页号为8,对应逻辑页号为3=11B。则逻辑地址=11 0000 0000 0101B=3×4K+5=10240+2048+5=12288+5=12293。

18.在通用计算机指令系统的二地址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可安排在( )。Ⅰ.一个主存单元和缓冲存储器Ⅱ.两个数据寄存器Ⅲ.一个主存单元和一个数据寄存器Ⅳ.一个数据寄存器和一个控制存储器Ⅴ.一个主存单元和一个外存单元

(分数:2.00)

A.Ⅱ、Ⅲ和Ⅳ

B.Ⅱ、Ⅲ√

C.Ⅰ、Ⅱ和Ⅲ

D.Ⅰ、Ⅱ、Ⅲ和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指令的地址码字段。缓冲存储器(如Cache),用来存放最近使用的数据,其内容和调度是由硬件或操作系统完成的,因此不能作为指令的地址码,若操作数是从Cache调入只有一种可能,即当操作数在内存时,正好Cache有它的映像,可以直接从Cache调入操作数,但是不能直接指定某个Cache 为操作数地址。控制存储器采用ROM结构,存放的是微程序,它对软件开发人员是透明的,显然不能作为指令的地址码。CPU不能直接访问外存,如果所需的数据存放在外存,则需要先调入主存,而指令中只能使用主存地址。综上所述,操作数可以指定的地位只有数据寄存器和主存。注意:对于二地址指令,若两个操作数都在寄存器中,称为RR型指令;若一个操作数在寄存器中另一个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称为RS型

指令;若两个操作数都在存储器中,则称为SS型指令。若题目中指明了是8086CPU的话,则不支持SS型

指令。

19.D为位移量,X为寻址特征位。X=00:直接寻址;X=01:用变址寄存器X1进行变址;X=10:用变址寄存器X2进行变址;X=11:相对寻址设(PC)=1.234H,(X1)=0037H,(X2):1122H,则指令2222H的有效地址是( )。

(分数:2.00)

A.22H

B.1144H √

C.1256H

D.0059H

解析:解析:考查指令的寻址方式。指令2222H转换成二进制为0010 0010 0010 0010,寻址特征位X=10,故用变址寄存器X2进行变址,位移量D=22H,则有效地址EA=1122H+22H=1144H。

20.假定某计算机系统的CPU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其指令的取指周期由以下微操作序列实现,即a.MAR←(PC);b.MDR←Memory,Read; c.PC←(PC)+1;d.IR←(MDR)。一种较好的设计是为其安排( )个节拍周期。(分数:2.00)

A.1

B.2

C.3 √

D.4

解析:解析:考查微操作节拍的安排。安排微操作节拍时应注意: (1)注意微操作的先后顺序,有些微操

作的次序是不容改变的。 (2)不同时请求内部总线的微操作,若能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应尽可能安排在同

一个节拍内。因此T 0节拍可安排微操作a,T 1节拍可安排微操作b和c,T 2节拍可安排微操作d,总共需要3个节拍周期。选C。注:有同学也许会问T 2节拍安排微操作b,T 3节拍安排微操作c和d可

不可以,一般来说是不可以的,因为很多机器执行PC+1这个操作需要通过ALU来进行,也就是说会用到CPU内部总线,而IR←(MDR)也会用到内部总线,产生冲突,所以不可以。

21.数据总线的宽度由总线的( )定义。

(分数:2.00)

A.物理特性

B.功能特性√

C.电气特性

D.时间特性

解析:解析:考查总线特性。(1)物理特性:物理特性又称为机械特性,指总线上部件在物理连接时表现出的一些特性,如插头与插座的几何尺寸、形状、引脚个数及排列顺序等。(2)功能特性:功能特性是指每一根信号线的功能,如地址总线用来表示地址码。数据总线用来表示传输的数据,控制总线表示总线上

操作的命令、状态等。(3)电气特性:电气特性是指每一根信号线上的信号方向及表示信号有效的电平范围。 (4)时间特性:时间特性又称为逻辑特性,指在总线操作过程中每一根信号线上信号什么时候有效,通过这种信号有效的时序关系约定,确保了总线操作的正确进行。答案选B。

22.DMA方式的接口电路中有程序中断部件,其作用包括( )。Ⅰ.实现数据传送Ⅱ.向CPU提出总线使

用权Ⅲ.向CPU提出传输结束Ⅳ.检查数据是否出错

(分数:2.00)

A.仅Ⅲ√

B.Ⅲ和Ⅳ

C.Ⅰ、Ⅲ和Ⅳ

D.Ⅰ和Ⅱ

解析:解析:考查DMA方式中的中断与中断传输方式的区别。前者是向CPU报告数据传输结束,后者是传

送数据,另外DMA方式中的中断不包括检查是否出错,而是报告错误。注意:DMA方式与程序中断方式的比较如下。①DMA传送数据的方式是靠硬件传送,而程序传送方式是由程序来传送。②程序中断方式需

要中断CPU的现行程序,需要保护现场,而DMA方式不需要中断现行程序。③程序中断方式需要在一条指

令执行结束才能得到响应,而DMA方式则可以在指令周期内的任意存储周期结束时响应。④DMA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程序中断方式的优先级。

23.某机有四级中断,优先级从高到低为1→2→3→4。若将优先级顺序修改,改后1级中断的屏蔽字为1101,2级中断的屏蔽字为0100,3级中断的屏蔽字为1111,4级中断的屏蔽字为0101,则修改后的优先顺序从高到低为( )。

(分数:2.00)

A.1→2→3→4

B.3→1→4→2√

C.1→3→4→2

D.2→1→3→4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断屏蔽字的设置。屏蔽字可以改变中断处理优先级,利用中断屏蔽字可以在不改变中断响应次序的情况下改变中断处理的次序。在屏蔽字中,1表示屏蔽该中断,O表示响应该中断。1级中断的屏蔽字为1101,表示屏蔽1级、2级和4级中断;2级中断的屏蔽字为0100,表示屏蔽2级中断(即其自身,故可知优先级最低);3级中断的屏蔽字为1111,表示能屏蔽所有级中断(优先级最高);4级中断的屏蔽字为0101,表示能屏蔽2级和4级中断。此外,还有一个简单方法:1越多优先级就越高,因为屏蔽其他中断源数就越多。

24.相对采用单一内核结构,采用微内核结构设计和实现操作系统有诸多好处,但是( )不是微内核的优势。(分数:2.00)

A.使系统更高效√

B.想添加新任务时,不必修改内核

C.使系统更安全

D.使系统更可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微内核结构的特点。微内核结构需要频繁地在管态和目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系统的执行开销相对偏大,而且在微内核结构中,那些移出内核的操作系统代码根据分层的原则被划分成若干服务程序,它们的执行相互独立,交互则都借助于微内核进行通信,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因此A不是优势。由微内核的定义和特点,不难得出B、C和D均是微内核结构的优势。注意:微内核结构将内核中最基本的功能(如进程管理、虚存管理等)保留在内核,而将那些不需要在核心态执行的部分移到用户态执行。25.有一个计数信号量S,若干个进程对S进行了28次P操作和18次V操作后,信号量S的值为0,然后又对信号量S进行了3次V操作。此时有( )个进程等待在信号量S的队列中。

(分数:2.00)

A.2

B.0 √

C.3

D.7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信号量机制的应用。申请资源用P操作,执行完后若S

26.进程从运行状态到等待状态可能是( )。

(分数:2.00)

A.运行进程执行了P操作√

B.进程调度程序的调度

C.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D.运行进程执行了V操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进程的状态。等待状态也就是阻塞状态,当正在运行的进程需要等待某一事件时,会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P操作的作用相当于申请资源,当P操作没有得到相应的资源时,进程就会进入阻塞状态。B、C项都是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D项执行V操作可能改变其他进程的状态,但与本进程状态转变没有直接关系。

27.关于临界区问题(critical section problem)的一个算法(假设只有进程P0和P1可能会进入该临界区)

如下(i为0或1),该算法( )

(分数:2.00)

A.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且会出现“饥饿”

B.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但不会出现“饥饿”√

C.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但会出现“饥饿”

D.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进程的同步与互斥。进程PO和P1写为:P0:①if(turn!=一1) turn=0;P1:④if(turn!=一1) turn=1;②if(turn!=0) goto retry;⑤if(turn!=1) goto retry;③turn=一1;⑥turn=一1;当执行顺序为1、2、4、5、3、6时,P0,P1将全部进入临界区,所以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有的同学会觉得这题会产生饥饿,理由如下:当PO执行完临界区时,CPU调度P1执行④。当顺序执行1、4、(2、1、5、4)、(2、1、5、4)、…时,P0和P1进入无限等待,即出现“饥饿”现象。这是对饥饿概念不熟悉的表现。饥饿的定义是:当等待时间给进程推进和响应带来明显影响称为进程饥饿。当饥饿到一定程度的进程在等待到即使完成也无实际意义的时候称为饥饿死亡,简称饿死。产生饥饿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对于每类系统资源,操作系统需要确定一个分配策略,当多个进程同时申请某类资源时,由分配策略确定资源分配给进程的次序。有时资源分配策略可能是不公平的,即不能保证等待时间上界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系统没有发生死锁,某些进程也可能会长时间等待。而在本题中,PO和P1只有满足了特定的某个序列才能达到“饥饿"的效果,并不是因为资源分配策略本身不公平造成的,而这两个进程代码表现出来的策略是公平的,两个进程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满足上述特定的序列具有特殊性,就进程推进的不确定性而言,是基本不可能恰好的达到这种巧合的。否则,几乎所有这类进程都有可能产生饥饿。

28.请求调页存储管理的页表描述字中的修改位,供( )参考。

(分数:2.00)

A.程序修改

B.分配页面

C.淘汰页面√

D.调入页面

解析:解析:修改位是当某个页面调入内存以后,若程序对页面有修改,则把修改位置l。当执行某种页面淘汰算法时,比如CLOCK,将会把修改位作为选择淘汰页面时的参考,另外当决定把修改位为1的页面换出去时,需要把该页重新写回辅存上。题目中程序修改是置位的原因,而不是供其参考,A错误;分配页面和调入页面均不直接涉及修改位,B、D都错误,答案选C。

29.总体上说,“按需调页”(Demand—paging)是一个很好的虚拟内存管理策略。但是,有些程序设计技术并不适合于这种环境。例如,( )。

(分数:2.00)

A.堆栈

B.线性搜索

C.矢量运算

D.二分搜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虚拟存储管理的原理。按需调页适合具有较好的局部性的程序。堆栈只在栈顶操作,栈底的元素很久都用不着,显然对数据的访问具有局部性。线性搜索即顺序搜索,显然也具有局部性。矢量运算就是数组运算,数组是连续存放的,所以数组运算就是邻近的数据的运算,也满足局部性。二分搜索先查找中间的那个元素,如果没找到,再查找前半部分的中间元素或后半部分的中间元素,依此继续查找,显然每次搜寻的元素不都是相邻的,二分搜索是跳跃式的搜索,所以不满足局部性,不适合“按需调页"的环境。注意:要使得按需调页有效,要紧紧抓住按需调页被提出的前提,那就是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

30.在某请求分页系统中,内存的存取时间为llas。若有一个可用的空页或被置换的页未被修改,则它处理一个缺页中断需要8gs;若被置换的页已被修改,则处理一个缺页中断因增加写回外存时间而需要20μs。假设所有访问页表都在TLB中,且TLB中存储有页面是否在主存中的信息。假定70%被置换的页被修改过,为保证有效存取时间不超过2μs,可接受的最大缺页中断率约为( )。

(分数:2.00)

A.5.7%

B.11%

C.6.5%√

D.50%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请求分页系统的性能分析。设最大缺页中断率为p,则有效存储时间:

(1—p)*1μs+0.3p*8μs+0.7p*20μs<2μs 即:—p+2.4p+14p≤1 解得:p≤6.5%

31.在某个计算机系统中,内存的分配采用按需调页方式,测得当前CPU的利用率为8%,硬盘交换空间的利用率为55%,硬盘的繁忙率为97%,其他设备的利用率可以忽略不计,由此断定系统发生异常,则解决方法是( )。Ⅰ.加大交换空间容量Ⅱ.增加内存容量Ⅲ.增加CPU数量Ⅳ.安装一个更快的硬盘Ⅴ.减少多道程序的道数

(分数:2.00)

A.Ⅱ、Ⅲ和Ⅳ

B.Ⅱ和Ⅴ√

C.Ⅰ和Ⅱ

D.Ⅱ、Ⅲ和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抖动现象的分析。从测试数据看,CPU不忙,交换空间也不满,就是硬盘I/O非常忙,所以不是交换空间不够,系统也没有死锁,主要瓶颈在内外存交换上,因此最可能的情况就是抖动,即由于内存紧缺,并发进程数多,采用按需调页而引起的频繁换入换出作业。对于抖动问题的解决,加大交换空间容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因为该问题的本质是内存的不足,且在这里交换空间的利用率也仅为55%,Ⅰ错误;上面说了,问题的本质是内存不足,所以增加内存容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Ⅱ正确;CPU 利用率本身就很低,不是CPU资源不足的问题,Ⅲ错误;安装一个更快的硬盘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换的速率,可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Ⅳ错误;减少多道程序的道数可以使得每道程序平均占有的内存空间变大,能够使用的页面变多,就可以有效抑制抖动现象,Ⅴ正确。答案选B。注意:内存出现的异常,如抖动和。Belady现象,都要从产生原因的角度认真分析。在做这道题的同时,也可以总结一下死锁、饥饿这些进程管理中会出现的异常,互相对比,举一反三。首先判断系统异常属于哪种异常。

32.操作系统的I/O子系统通常由四个层次组成,则检查设备的就绪状态是在( )层实现的。

(分数:2.00)

A.设备驱动程序√

B.用户级I/O软件

C.设备无关软件

D.中断处理程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I/O软件的层次结构。在I/O子系统的层次结构中,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设备控制器)直接相关,负责具体实现系统对设备发出的操作命令或者通过设备状态寄存器来读取设备的状态。用户级I/O软件是实现设备与用户交互的接口,它主要是一些库函数。设备独立性软件是用于实现用户程序与设备驱动器的统一接口、设备命令、设备保护、以及设备分配与释放等。中断处理层主要负责对中断的处理。

33.下列有关虚拟设备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虚拟设备是指将独占设备转变成了共享设备

B.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

C.虚拟设备是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了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D.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虚拟设备的概念。虚拟设备是指采用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转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的情况。这种设备并不是物理地变成共享设备,一般的独享设备也不能转变为共享设备,否则会导致很多不可预知的错误,而是用户在使用它们时“感觉”是共享设备,是逻辑的概念。引入虚拟设备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慢、利用率低的特点。

34.电路交换的优点有( )。Ⅰ.传输时延小Ⅱ.分组按序到达Ⅲ.无需建立连接Ⅳ.线路利用率高(分数:2.0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Ⅱ和Ⅳ

解析:解析: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的特点是重要的考查点。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一、直接考查某一种(或多种)交换方式的特点,辨别选项的正误;二、给定应用背景,问适用哪一种交换方式,比较灵活,间接考查它们的特点。其中,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一旦连接建立,数据便可直接通过连接好的物理通路到达接收端,因此传输时延小;由于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可知传送的分组必定是按序到达的;但在电路交换中,带宽始终被通信的双方独占,利用率就低了。

35.以下滑动窗口协议中,一定按序接收到达的分组的有( )。Ⅰ.停止一等待协议Ⅱ.后退N帧协议Ⅲ.选择重传协议

(分数:2.00)

A.Ⅰ和Ⅱ√

B.Ⅰ和Ⅲ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滑动窗口三种协议的原理和实现。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特点,停止一等待协议与后退N帧协议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接收方一次只能接收所期待的帧;选择重传协议的接受窗口一般大于1,可接收落在窗口内的乱序到达的帧,以提高效率。要使分组一定是按序接收的,接收窗口的大小为1才能满足,只有停止一等待协议与后退N帧协议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

36.以下几种CSMA协议中,什么协议在监听到介质是空闲时一定发送( )。Ⅰ.1—坚持CSMA Ⅱ.p—坚持CSMA Ⅲ.非坚持CSMA

(分数:2.00)

A.只有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CSMA协议的各种监听。1—坚持CSMA和非坚持CSMA检测到信道空闲时,都立即发送数据帧,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如果检测到媒体忙时,是否持续监听媒体(1—坚持)还是等待一个随机的延迟时间后再监听(非坚持)。p—坚持CSMA:当检测到媒体空闲时,该站点以概率p的可能性发送数据,而有1—p的概率会把发送数据帧的任务延迟到下一个时槽,Ⅱ错误。

37.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1.1.1.100,子网掩码为255.0.0.0。现在用户需要配置该主机的默认路由。经过观察发现,与该主机直接相连的路由器具有如下4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Ⅰ.IP地址:11.1.1.1,子网掩码:255.0.0.0 Ⅱ.IP地址:11.1.2.1,子网掩码:255.0.0.0 Ⅲ.IP地址:12.1.1.1,子网掩码:255.0.0.0 Ⅳ.IP地址:13.1.2.1,子网掩码:255.0.0.0 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可能是该主机默认路由的是( )。

(分数:2.00)

A.Ⅰ和Ⅱ√

B.Ⅰ和Ⅲ

C.Ⅰ、Ⅲ和Ⅳ

D.Ⅲ和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默认路由的配置。所有的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同时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也必须有子网掩码这一栏。一个网络如果不划分子网,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默认子网掩码中1的位置和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net—id正好相对应。主机地址是一个标准的A类地址,其网络地址为11.0.0.0。选项I的网络地址为11.0.0.0,选项Ⅱ的网络地址为11.0.0.0,选项Ⅲ的网络地址为12.0.0.0,选项Ⅳ的网络地址为13.0.0.0,因此,和主机在同一网络的是选项Ⅰ和选项Ⅱ。IP数据报发到一个具体的网络中时,都需要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注意:路由器在接收到分组后,剥离该分组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头,然后在分组被转发之前,又给分组加上一个新的链路层协议头。

38.路由器中发现TTL,值为0的分组,将进行( )处理,并向源主机返回( )的ICMP报文。

(分数:2.00)

A.返回发送方,源点抑制

B.继续转发,改变路由

C.丢弃,时间超过√

D.本地提交,终点不可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IP报头字段的功能和ICMP报文。ICMP报文作为IP分组的数据字段,用它来使得主机或路由器可以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路由器对TTL值为零的数据分组进行丢弃处理,并向源主机返回时间超时的ICMP报文。

39.位于不同子网中的主机之间互相通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B.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目的IP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C.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D.源站可以直接进行ARP广播得到目的站的硬件地址

解析:解析:IP数据报的首部中既有源IP地址又有目的IP地址,但在通信过程中路由器只会根据目的IP 地址进行路由选择。IP数据报在通信过程中,首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在经过路由器时不会发生改变。山于ARP广播只在子网中传播,相互通信的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中,因此不可以直接通过ARP广播得到目的站的硬件地址。硬件地址只具有本地意义,因此每当路由器将IP数据报发到一个具体的网络中时,都需要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注意:路由器在接收到分组后,剥离该分组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头,然后在分组被转发之前,又给分组加上一个新的链路层协议头。

40.下列关于路由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路由器处理的信息量比交换机少,因而转发速度比交换机快

B.对于同一目标,路由器只提供延迟最小的最佳路由

C.通常的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并提供不同协议之间的分组转换√

D.路由器不但能够根据IP地址进行转发,而且可以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转发

解析:解析:路由器是第三层设备,要处理的内容比第二层设备交换机要多,因而转发速度比交换机慢。虽然一些路由协议可以将延迟作为参数进行路由选择,但路由协议使用最多的参数是传输距离,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参数。路由器只能根据IP地址进行转发。

41.第一次传输时,设TCP的拥塞窗口的慢启动门限初始值为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超时,TCP开始慢启动和拥塞避免,那么第12次传输时拥塞窗口大小为( )。

(分数:2.00)

A.5

B.6 √

C.7

D.8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TCP的拥塞控制。此类题往往综合四种拥塞控制算法,解题时或画出拥塞窗口变化曲线图,或列出拥塞窗口大小变化序列,尤其要注意在拐点处的变化情况。在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中,拥塞窗口初始值为1,窗口大小开始按指数增长。当拥塞窗口大于慢启动门限后,停止使用慢启动算法,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此时,慢启动的门限值初始为8,当拥塞窗口增大到8时改用拥塞避免算法,窗口大小按线性增长,每次增长1个报文段。当增加到12时,出现超时,重新设置门限值为6(12的一半),拥塞窗口再重新设为1,执行慢启动算法,到门限值为6时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按照上面的算法,拥塞窗口的变化为:1、2、4、8、9、10、11、12、1、2、4、6、7、8、9……,从该序列可以看出,第12次传输时拥塞窗口大小为6。注意:很多考生误选D选项,原因是直接在以上的序列中从4增加到8。拥塞窗口的大小是和门限值有关的,在慢开始算法中不能直接变化为大于门限值,所以4只能最多增加到6,之后再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8,分数:38.00)

42.综合应用题41-47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使用散列函数hashf(x)=x mod 11,把一个整数值转换成散列表下标,现要把数据:1,13,12,34,38,33,27,22插入到散列表中。(分数:6.00)

(1).使用链地址的冲突处理方法来构造散列表。(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采用链地址法构造散列表时,在直接计算出关键字对应的哈希地址后,将关键字结点插入到此哈希地址所在的链表中。由hashf(x)=x mod 11可知,散列地址空间是0到10。链地址法构造

)

解析:

(2).分别计算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和查找不成功所需的平均探查长度。(假设探查到空结点也算一次探查)(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链地址表中查找成功时,查找关键字为33的记录需进行1次探测,查找关键字为22的记录需进行2次探测,依此类推。因此: ASL 成功=(1×4+2×3+3)/8=13/8 查找失败时,假设对空结点的查找长度为1,则对于地址0,查找失败的探测次数为3;对于地址1,查找失败的探测次数为4,则平均探查长度为: ASL 失败 =(3+4+2+1+3+1+1+1+1+1+1)/11=19/11)

解析:

(3).若查找关键字34,则需要依次与哪些关键字比较。(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第一小题可知,查找关键字34,需要依次与关键字1,12,34进行比较。)

解析:

43.单链表有环,是指单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指向了链表中的某个结点(通常单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是为空的)。试编写算法判断单链表是否存在环。(1)给出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2)根据设计思想,采用C或C++语言描述算法,关键之处给出注释。(3)说明你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设置两个指针(slow,fast),初始时都指向头结点,slow 每次前进1步,fast每次前进2步。如果链表存在环,则fast必定先进入环,而slow后进入环,两个指针必定相遇。当然,当fast先进入到尾部为NULL,则说明链表中不存在环。 (2)算法的实现如下: bool IsExitsLoop(list *head) { list*slow=head, *fast=head;//定义两个指针 while(fast&&fast—>next) //都不空{ slow=slow—>next;fast=fast—>next—>next,if(slow==fast) //相遇,存在环 break; } return !(fast==NULL||fast—>next==NULL); } 当fast若与slow相遇时,slow 肯定没有走遍历完链表,故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1)。)

解析:

设某机中,CPU的地址总线A 15~A 0,数据总线D 7~D 0(A 0、D 0为最低位)。存储器地址空间为3000H~67FFH。其中3000H~4FFFH为ROM区,选用4K×2的ROM芯片;5000H~67FFH为RAM区,选用2K×4的SRAM 芯片。请问:(分数:6.00)

(1).组成该存储器需要多少片ROM芯片和SRAM芯片?(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己知数据总线为8位,ROM区为3000H~4FFFFH,故ROM的容量为8K×8;ROM芯片数=8K×8/4K×2=8片(分为2组,每组4片)。RAM区为5000H~67FFH,故RAM的容量为6K×8;SRAM芯片数=6K×8/2K×4=6片(分为3组,每组2片)。)

解析:

(2).ROM芯片、SRAM芯片各需连接CPU的哪几根地址线和数据线?(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ROM芯片的容量为4K×2,具有12根地址线、2根数据线,因此ROM芯片的地址线连接CPU地址线的低12位A 11~A 0,每组ROM内的4片芯片分别连接CPU数据线的:D 7 D 6、D 5 D 4、D 3 D 2、D 1 D 0。SRAM芯片的容量为2K×4,具有11根地址线、4根数据线,因此SRAM芯片的地址线连接CPU地址线的低11位A 10~A 0,每组SRAM内的2片芯片分别连接CPU数据线的D 7 D 6 D 5 D 4、D 3 D 2 D 1 D 0。)

解析:

(3).应如何设置片选信号,分别写出各片选信号的逻辑表达式。(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ROM区有2个片选信号,RAM区有3个片选信号,共需5个片选信号,根据地址分

本大题考查存储器的扩展。根据各个存储区所要求的容量和选定的存储芯片的容量,就可以计算出各种芯片的数目,即:总片数=总容量/每片的容量。将多个芯片组合起来常采用位扩展法、字扩展法、字和位同时扩展法。位扩展是指只在位数方向扩展(加大字长),而芯片的字数和存储器的字数是一致的;字扩展是指仅在字数方向扩展,而位数不变,字扩展将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线并联,由片选信号来区分各个芯片。本题需采用字和位同时扩展,即在字数方向和位数方向上同时扩展。)

解析:

设某计算机有4级中断A、B、C、D,其硬件排队优先级次序为A>B>C>D。如表所示列出了执行每级中断

如果以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时间作为确定中断优先级的尺度:时间越短优先级越高。(分数:6.00)

(1).如何为各级中断服务程序设置屏蔽码?(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题考查中断处理次序。中断响应次序和中断处理次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断响应次序也称为硬件排队次序,它是不可改变的。在不改变硬件排队电路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中断屏蔽字来改变中断处理的优先级,使原来级别较低的中断源变成较高的级别。由题意,可知中断处理的次序为C>A>D>B。屏蔽码中的“1”表示屏蔽该中断源的中断请求,“0”表示没有屏蔽,各中断服务程序的屏

)

解析:

(2).如果A、B、C、D分别在6μs、8μs、10μs、0μs时刻发出中断请求,请画出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序列。(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各级中断发出的中断请求信号的时刻,画出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序列,如下图所示。第0μs时,D请求到来,由于没有其他的中断请求,所以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D。第6μs时,A 请求到来,A的优先级高于D,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A。第8μs时,B请求到来,由于B的优先级低于A,所以不响应B请求,继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A。第10μs时,C请求到来,C的优先级最高,虽然此时中断服务程序A还没结束,也必须暂停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C。中断服务程序C所需时间为3μs,当第13μs 时,中断服务程序C执行完毕,返回执行中断服务程序A。第14μs时,中断服务程序A执行完毕(共执行5μs),返回执行中断服务程序D。第20μs时,中断服务程序D执行完毕(共执行12μs),返回现行程序。

因为B请求还存在,所以此时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B,直至35μs结束(共执行15μs)注意:有同学会问执行完D为什么要返回现行程序再响应B的中断,这是因为B的中断在有A、C、D的条件下B中断都是被屏蔽而暂时不响应的,而当上述3种中断执行完毕后,回到主程序,B中断才不被屏蔽,所以这时候才会直接响应B的中断,如果不回到主程序而直接响应B的中断是错误的。)

解析:

(3).基于上题,请计算上述4个中断服务程序的平均执行时间。(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35μs时间内,完成了4级中断的处理,所以平均执行时间为35/4=8.75μs。) 解析:

某一个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式,当前在处理机上执行的某一个进程的页表如下所示,所有

的数字均为十进制,每一项的起始编号是0,并且所有的地址均按字节编址,每页的大小为1024字节。

(分数:4.00)

(1).将下列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写出计算过程,对不能计算的说明为什么? 0793,1197,2099,3320,4188,5332(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题考查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页面置换等。地址转换过程一般是先将逻辑页号取出,然后查找页表,得到页框号,将页框号与页内偏移量相加,即可获得物理地址,若取不到页框号,那么该页不在内存,于是产生缺页中断,开始请求调页。若内存有足够的物理页面,那么可以再分配一个新的页面,若没有页面了,就必须在现有的页面之中找到一个页,将新的页与之置换,这个页可以是系统中的任意一页,也可以是本进程中的一页,若是系统中的一页,则这种置换方式称为全局置换,若是本进程的页面,则称为局部置换。置换时为尽可能地减少缺页中断次数,可以有多种算法来应用,本题使用的是改进的CLOCK算法,这种算法必须使用页表中的引用位和修改位,由这2位组成4种级别,没被引用和没修改的页面最先淘汰,没引用但修改了的页面其次,再者淘汰引用了但是没修改的页面,最后淘汰既引用又修改的页面,当页面的引用位和修改位相同时,随机淘汰一页。根据题意,每页1024字节,地

址又是按字节编址,计算逻辑地址的页号和页内偏移量,合成物理地址如下表所示。以逻辑地址0793为例,逻辑页号为0793/1024=0,在页表中存在,页内偏移量为0793%1024=793,对应的页框号为4,故物理地址为4×1024+793=4889。)

解析:

(2).假设程序欲访问第2页,页面置换算法为改进的CLOCK算法,请问该淘汰哪页?页表如何修改?页表修改后(1)问中地址的转换结果是否改变?变成多少?(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2页不在内存,产生缺页中断,根据改进CLOCK算法,第3页为没被引用和没修

改的页面,故淘汰。新页面进入,页表修改如下:因为页面2调入是为了使用,所以页面2的引用

位必须改为1。)

解析:

一个文件系统中有一个20MB大文件和一个20KB小文件,当分别采用连续分配、隐式链接分配方案时,每块大小为4096B,每块地址用4B表示,问:(分数:6.00)

(1).该文件系统所能管理的最大文件是多少?(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题考查文件物理结构的分配方案: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链接索引分配。连续分配:文件大小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可大到整个磁盘文件区。链接分配:由于块地址占4字节,即32位,所以能表示的最多块数为232=4G,而每个盘块中存放文件大小为4092字节,故链接分配可管理的最大文件为:4G*4092B=16368GB。注意:有同学会觉得最后一块不用放置索引块,可以为4096B,但是一般文件系统块的结构是固定的,为了多这4B的空间会多很多额外的消耗,所以并不会那么做。)

解析:

(2).每种方案对大、小两文件各需要多少专用块来记录文件的物理地址(说明各块的用途)?(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连续分配:对大小两个文件都只需在文件控制块FCB中设二项,一是首块物理块块号,另一是文件总块数,不需专用块来记录文件的物理地址。链接分配:对大小两个文件都只需在文件控制块FCB中设二项,一是首块物理块块号,另一是文件最后一个物理块号;同时在文件的每个物理块中设置存放下一个块号的指针。)

解析:

(3).如需要读大文件前面第5.5KB的信息和后面第(16MB+5.5KB)的信息,则每个方案各需要多少次盘I /O操作?(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连续分配:为读大文件前面和后面信息都需先计算信息在文件中相对块数,前面信息相对逻辑块号为5.5K/4K=1(从0开始编号),后面信息相对逻辑块号为(16M+5.5K)/4K=4097。再计算物理块号:文件首块号+相对逻辑块号,最后每块分别只需花一次磁盘I/O操作读出该块信息。链接分

配:为读大文件前面5.5KB的信息,只需先读一次文件头块得到信息所在块的块号,再读一次第1号逻辑块得到所需信息,一共需要2次读盘。而读大文件16MB+5.5KB处的信息,逻辑块号为(16M+5.5K)/4092=410l,要先把该信息所在块前面块顺序读出,共花费4101次磁盘I/O操作,才能得到信息所在块的块号,最后

再花一次I/O操作读出该块信息。所以总共需要4102次I/O操作才能读取(16MB+5.5KB)处的信息。)

解析:

设A、B两站相距4km,使用CSMA/CD协议,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为200 000km/s,两站发送速率为100Mbps,A站先发送数据,如果发生碰撞,则:(分数:8.00)

(1).最先发送数据的A站最晚经过多长时间才检测到发生了碰撞?最快又是多少?(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题考查CSMA/CD协议的原理。解答前应先明确时延的概念,传输时延(发送时延)是指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的时间,即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发送速率)。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信号传输速率(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

同的概率。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之后,在根据CSMA/CD协议的原理即可求解。当A站发送的数据就要到达B站时B站才发送数据,此时A站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长,即两倍的传输延迟

的时间: T max=2×(4km÷200 000km/s)=40μs 当站A和站B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A站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短,即一倍的传输延迟的时间: T max=4km÷200 000km/s=20μs 注意:检测到冲突一定是某方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监测到同一线路上有别的主机也在发送数据时才算检测到冲突,而不是在线路上两端数据“碰撞"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

解析:

(2).检测到碰撞后,A站已发送数据长度的范围是多少(设A要发送的帧足够长)?(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因为已发送数据的位数=发送速率×发送时间,所以即发送的帧的长短取决于发送

时间。而上问中已经算出了发送时间的最大最小值,这一问可以直接利用即可。因此,当检测冲突时间为40gs时,发送的数据最多,为L nax=100Mbps×40μs=4000bit;当检测冲突时间为20μs时,发送的数据最少,为L min=100Mbps×20μs=2000bit。故,己发送数据长度的范围为[2000bit,4000bit]。)

解析:

(3).若距离减少到2km,为了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则最小帧长度是多少?(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距离减少到2km后,单程传播时延为2/200000=10 —5 s,即10μs,往返传播

时延是20μs。为了使CSMA/CD协议能正常工作,最小帧长的发送时间不能小于20μs。发送速率为100Mbps,则20μs可以发送的比特数为发送时间×发送速度=(20×10 —6)×(1×10 8 )=2000,因此,最小帧长应该为2000。)

解析:

(4).若发送速率提高,最小帧长不变,为了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应采取什么解决方案?(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提高发送速率时,保持最小帧长不变,则A站发送最小帧长的时间会缩短。此时,应相应地缩短往返传播时延,因此应缩短A、B两站的距离,以减少传播时延。)

解析:

(完整版)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一)

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一) 第1卷 (选择题共22题每题6分共13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u 63.5 1.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2.北美爱斯基摩人的饮食以肉食为主,他们的排泄物中含量偏高的物质是( )。 A.H2O B.CO2 C.尿素D.无机盐 3.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则这时能产生( )基因重组的染色体。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果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地改造了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并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A、全部正常B.一半正常C.全部有病D.不能确定 5.生活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动物,其动物个体大小是不一样的。下表是生活在不同纬度地区企鹅的体长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具有遗传性、变异性和适应性B.生物具有适应性和应激性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具有遗传性、变异性和应激性 6.下图是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观察植物在SO2浓度为28mg/L的环境下受到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与此实验不相符的是( )。 A、实验前植物幼苗需要阳光照射 B.植物叶片首先受害的是成熟叶 C.植物受害程度与植物接触SO2的时间成正比 D.植物受害程度与玻璃罩中SO2的浓度成反比 7.下面是农作物I和农作物Ⅱ在同一土壤中N、P、K三要素肥效试验结 果。“+”表示施肥,“—”表示未施。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农作物I的氮素来自共生固氮菌 B.农作物Ⅱ的氮素来自固氮菌 C.对农作物I来说,磷、钾是必需元素,氮是非必需元素 D.不同的农作物对磷、钾的需要量是相同的 8.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起反应 D.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氢气等非金属反应 9.由实验测得,把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人CuS04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1.5:1时(残存在溶液中的Cu2+极少,可认为全部转入沉淀中),所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 A.Cu(OH)2B、Cu(OH)2·CuS04 C.2Cu(OH)2·CuS04D.3Cu(OH)2·CuS04 10.用铝分别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所转移的电子数大小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11.某种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这种物质( )。 A、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肯定是一种单质 C、肯定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D.肯定是分子晶体 12.已知一溶液中有四种离子:X+、Y—、H+、OH—,下列分析结果肯定错误的是( )。 A.c(Y—)>c(X+)X(H+)>c(OH—) B。c(X+)>c(Y—)>c(OH—)>c(H+) C c(H+)>c(Y—)>c(X+)>c(OH—) D.c(OH—)X(X+)>c(H+)>c(Y—) 13.在硫酸生产中,若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S027%,O211%,N282%,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的温度、压强下,混合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6.7%,则此时S02的转化率为( )。 A.56.7%B.74.3%C.82.4%D.94.3% 14.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高分子单体,旧法合成反应是: (CH3)2C=O+HCN——→(CH3)2C(OH)CN (CH3)2C(OH)CN+CH30H+H2SO4——→CH2=C(CH3)COOCH3+NH4HSO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83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数据结构部分(占60%) 【考试范围】 线性表(包括队列、堆栈等特殊线性表)的基本逻辑结构特征理解与应用;线性表(包括队列、堆栈等特殊线性表)的物理存贮结构;特殊矩阵的存贮及应用;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基本逻辑结构特征理解与应用;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物理存贮结构。排序与查找算法;一些算法的设计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具体内容】 一绪论 1引言 2 什么是数据结构 3 相关基本概念和术语 4 算法的基本特征 5 算法分析相关概念 二线性表 1 线性表的概念,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基本操作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3 顺序表的插入删除算法,移动元素次数分析 4 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引出单链表的结构类型定义 5 单链表的算法:生成先进先出单链表,后进先出单链表 6 单链表的算法:生成不带表头的递增有序单链表,生成带表头的递增有序单链表 7 单链表的算法: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结点;删除指定值的结点;在指定位置删除一个结点; 8 单链表的合并:两个递增有序的单链表合并成一个递增有序的单链表 9 循环链表的概念,双向循环链表的概念,插入和删除结点 10 多项式的链表表示,算法思想 三栈和队列 1 栈的相关概念与特性 2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3 链式栈的基本操作 4 栈的应用 5 队列的相关概念

6 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 7 顺序队列的基本操作 四数组 1 抽象数据类型数组的说明 2 数组的物理结构 3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对称矩阵与三对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4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三元组顺序表与十字链表 5 稀疏矩阵的运算(转置算法) 6 广义表的概念:概念、物理结构、递归算法 五树与二叉树 1 树的有关概念 2 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 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4 二叉树的遍历 5二叉树遍历的应用 6 树的存储结构 7 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8 树与森林的遍历 9 哈夫曼树 10、哈夫曼算法 六图 1 图的定义及术语 2 图的物理存贮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 3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遍历与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4 图的连通性问题:DFS与BFS生成树、强连通分量的求解,最小生成树 5 有向无环图及应用: 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6 最短路径:迪杰斯特拉算法、弗洛伊德算法 七查找 1 查找问题概述 2 顺序查找法 3 折半查找法 4 分块查找法 5 二叉排序树查找法 6 平衡二叉排序树查找法 7 B-树查找法和B+树查找法 8 键树查找法 9 哈希查找法

江苏省2016年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6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人工智能 2.X进制运算式(7)x+(11)x=(20)x,则X为 A.8 B.10 C.16 D.60 3.CPU中用来为后续指令的执行提供判断条件的是 A.缓冲寄存器 B.状态寄存器 C.程序计数器 D.累加器 4.程序控制类指令的指令周期包含的机器周期数至少是 A.0 B.1 C.2 D.3 5.指令长度通常为字节的整数倍,这体现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 A.兼容性 B.有效性 C.完备性 D.规整性 6. 32片Intel2114芯片(1024×4)组成的存储体,最多能够存储的汉字(机内码)个数是 A. 1K B.8K C.16K D.32K 7.CPU执行程序发生错误而引起的中断属于 A.软中断 B.硬中断 C.可屏蔽中断 D.非可屏蔽中断 8.微型计算机从硬盘读写文件,通常采用的数据传送方式是 A.程序查询 B.中断 C.PPU D.DMA 9.已知某显卡的显存容量为2MB,输出分辨率为1024×768,则该显卡输出的最大颜色位数为 A.8位 B.16位 C.24位 D.32位 10.连接CPU与北桥芯片的总线,其工作频率称为 A.主频 B.外频 C.核心频率 D.FSB频率 11.目前,常用于个人计算机且无须进行主从设置的硬盘接口是 A. IDE B.SATA C.PATA D.SCSI 12.可以对光盘反复进行写入、更改、删除等操作的刻录方式是

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高中高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Ni 59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2.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3.下列关于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RNA聚合酶可结合在DNA上催化相应化学反应 B.色盲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的数目为0个或1个 C.被某些致癌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会发生遗传信息由RNA流向DNA的现象 D.白化病实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B.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D.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组成为X b X b Y的色盲患者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A.main()->S(1)->S(0) B.S(0)->S(1)->main() C.m ain()->S(0)->S(1) D.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24,10,5和24,10,7 B.24,10,5和24,12,7 C.24,10,10和24,14,11 D.24,10,5和24,14,6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A VL树),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根节点的度一定为2 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D.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G=(V,E),顶点集V={V0,V1,V2,V3},边集E={,,},若从顶点V0 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算法第二次选中但不是普里姆(Prim)算法(从V4开始)第2次选中的边是 A.(V1,V3) B.(V1,V4) C.(V2,V3) D.(V3,V4)

2019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设计思想是。(B) A. 程序设计 B. 程序存储 C. 程序编制 D. 算法设计 2.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决定于(C) A. 硬件 B. 体积 C. 编制的软件 D. 基本字长 3. 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称为(C) A. 计算机软件 B. 计算机程序 C. 计算机硬件 D. 计算机系统 4. 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了(A) A. 控制器和运算器 B. CPU和RAM C. 控制器和RAM D. 运算器和I/O接口

5. 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C) A. 代数和四则运算 B. 代数和逻辑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算术和代数运算 6. 将十进制数93转换为二进制数为(D) A.1110111 B.1110101 C.1010111 D.1011101 7.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通常都配有CD-ROM,这是一种 (D) A. 只读内存储器 B. 只读大容量光盘 C. 只读硬盘存储器 D. 只读光盘存储器 8. 在Windows XP中,可以同时运行多少个程序。(D) A)1 B)2 C)10 D)多个 9. 在Windows XP中,如果进行了多次剪切操作,则剪贴板中的内容是 ( B ) A.第一次剪切的内容 B.最后一次剪切的内容 C.所有剪切的内容 D.什么内容也没有 10. 在Windows XP中,下面关于文件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A.文件夹中可以包含子文件夹和文件 B.文件夹中只能包含子文件夹 C.文件夹中只能包含文件 D.文件夹中不能包含子文件夹和文件 11. 当已选定文件夹,下列操作中不能删除该文件夹的是( D )

计算机专业对口升学综合试卷

《操作系统》第七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20*5分=100分) 1、五笔字型输入法属于()。 A 、顺序码B、音码 C 、形码D、音形码 2、在Windows XP中,不能对文件进行的操作是() A、删除文件 B、复制文件 C、隐藏文件 D、最小化文件 3、桌面上能管理各种文件和文件夹的图标是() A、我的文档 B、网上邻居 C、资源管理器 D、我的电脑 4、关于WWW服务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 B、客户端应用程序通常称为浏览器 C、WEB页面采用HTTP书写而成 D、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URL维持 5、下列能用媒体播放器播放的视频文件格式是() A、MP3 B、W A V C、MIDI D、A VI 6、大写字母A的ASCII码值为65,小写字母y的ASCII码值是(). A、120 B、121 C、122 D、123 7、要在WORD文档中调用“排序”操作,应选择的菜单项是() A、插入 B、编辑 C、表格 D、工具 8、下列()不属于北桥芯片管理的范围之列。 A、处理器 B、内存 C、AGP接口 D、IDE接口 9、下列传输媒体中,受天气因素干扰最严重的是()。 A、微波 B、双绞线 C、光纤 D、红外线10、“令牌”适应于()网络中。 A、Ethernet B、Token Ring C、Internet D、无线局域网 11、下列顶级域名中表示非政府机构的是() https://www.doczj.com/doc/769147102.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69147102.html, C. gov https://www.doczj.com/doc/769147102.html, 12、在多种数据交换技术中,能完成数据实时信的是()。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虚电路分组交换13、TCP/IP模型中,能支持WEB的HTTP、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和支持文件传送FTP等功能的是() A、应有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链路层 14、下列IP地址中,属于大型网络的IP地址是( ) A、192.168.100.10 B、133.134.135.136 C、127.138.140.250 D、10.20.30.40 15、要进入DOS编辑环境,应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的命令是() A、IPCONFIG B、MSCONFIG C、REGEDIT D、CMD 16、计算机启动时,能引导系统自检等工作的芯片是() A、内存芯片 B、BIOS芯片 C、南桥芯片 D、北桥芯片 17、下列资源中不能设置为网络共享的是() A、CD-ROM B、打印机 C、文件夹 D、显示器 18、若有如图1所示存储结构,且变量定义为struct node{int data;struct *next;}p,q,r;若要实现图2所示的存储结构,可选用的赋值语句是() A、P=r; B、p=q->next C、p->next=q D、p->next= q->next 19、设有如下程序段: char s[]=”hello”,*ps=s; 执行上述程后*(ps+5),的值为………………………………………………() A、’o’ B、’\0’ C、’o’的地址 D、不确定的值 20、以下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include #include viod main()

(完整版)高三理综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

2017-2018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理综试卷 考试时间: 2017 年 12 月 13 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6 分)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O 16、Mg 24、Al 27、Na 23Fe 56 Cu 64 Si28 S32 Cr5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25℃降至 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2 .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 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Q 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B . Q 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①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D.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5.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效应 T 细胞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病毒抗原诱导 B 细胞分化的作用 6.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 e 为感受器, a 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 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 d 处膜外的电位变化 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 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7.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 B.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C.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 D. 芒硝晶体 (Na2 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 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 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NA ?—A—T—G—C —??—— —— RNA U A C G —?甲 () A — P~P~P A C12H 22O11 乙丙丁 A.CO 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 ,则 2CO (g)2CO(g)+O 2 (g)H=+283.0 kJ/mol 2 B.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则 H2SO4和 Ba(OH) 2的反应热 H=2×(-57.3) kJ/mol C.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 D. 已知: H- H 键的键能为a kJ/mol , Cl - Cl 键的键能为 b kJ/mol, H- Cl 键的键能为 c kJ/mol ,则 生成 1 mol HCl 放出的能量为 (a+b-2c)/2 kJ A.甲图中共有 5 种核苷酸B.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 4 种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 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9.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电化学保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在此装置中钢管道作正极 C.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 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 2O+4e-4OH -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 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 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排序)-试卷2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排序)-试卷2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采用简单选择排序,比较次数与移动次数分别为( )。 (分数:2.00) A.O(n),O(log 2 n) B.O(log 2 n),O(n 2 ) C.O(n 2 ),O(n) √ D.O(nlog 2 n),O(n) 解析:解析:简单选择排序的关键字比较次数KCN与对象的初始排列无关。第i趟选择具有最小关键字对象所需的比较次数总是n—i—1次(此处假定整个待排序对象序列有n个对象)。因此,总的关键字比较次 最坏情况是每一趟都要进行交换,总的对象移动次数为RMN=3(n一1)。 3.就排序算法所用的辅助空间而言,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的关系是( )。 (分数:2.00) A.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B.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 C.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 D.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排序的空间复杂性。堆排序辅助空间为O(1),快速排序为O(log 2 n),归并排序为O(n)。应选A。 4.一组记录的关键码为(25,48,16,35,79,82,23,40,36,72),其中,含有5个长度为2的有序表,按归并排序的方法对该序列进行一趟归并后的结果为( )。 (分数:2.00) A.16,25,35,48,23,40,79,82,36,72 √ B.16,25,35,48,79,82,23,36,40,72 C.16,25,48,35,79,82,23,36,40,72 D.16,25,35,48,79,23,36,40,72,82 解析:解析:对于(25,48,16,35,79,82,23,40,36,72),(25,48)和(16,35)归并的结果为(16,25,35,48)。(79,82)和(23,40)归并后的结果为(23,40,79,82),余下的两个记录不归并,所以一趟归并后的结果为(16,25,35,48,23,40,79,82,36,72),本题答案为A。 5.已知10个数据元素为(54,28,16,34,73,62,95,60,26,43),对该序列按从小到大排序,经过一趟冒泡排序后的序列为( )。 (分数:2.00) A.16,28,34,54,73,62,60,26,43,95 B.28,16,34,54,62,73,60,26,43,95 √ C.28,16,34,54,62,60,73,26,43,95 D.16,28,34,54,62,60,73,26,43,95 解析:解析:冒泡排序每趟经过比较、交换,从无序区中产生一个最大的元素,所以选B。 6.用某种排序方法对线性表(25,84,21,47,15,27,68,35,20)进行排序时,元素序列的变化情况如下: (1)25,84,21,47,15,27,68,35,20 (2)20,15,21,25,47,27,68,35,84 (3)15,20,21,25,35,27,47,68,84 (4)15,20,21,25,27,35,47,68,84 其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 )。(分数:2.00) A.直接选择排序√

2020年高考理综模拟试题(四)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理综模拟试题(四)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共8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P-31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时必须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类囊体膜上没有行使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C.线粒体的双层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D.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2.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 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D.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的现象 B.基因A与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碱基数不一定相等 C.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但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 D.造成同卵双生兄弟或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4.“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赤霉素与脱落酸在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中的作用相互拮抗 C.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5.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参考提纲 一、考察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45分、操 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 三、考察范围 数据结构: 【总体要求】 “数据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结构分析、设计、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线性表、树与二叉树、图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基本操作,以及基本操作在不同的物理结构上的实现,并能够对操作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查找和排序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JA V A 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1.复习内容 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定义,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 2.具体要求 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数据结构的物理结构 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性能评价(时间复杂度) (二)线性表(大题考点) 1.复习内容 线性表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2.具体要求 线性表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线性表的应用 (三)栈和队列(选择题考点) 1.复习内容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存储结构。 2.具体要求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栈和队列的应用 (四)串 1.复习内容 串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模式匹配算法 2.具体要求 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串的顺序存储结构 串的链式存储结构 模式匹配算法 (五)数组和广义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

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C (A)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人工智能 (B)工程计算、数据结构、文字处理 (C)实时控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D)数值计算、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不包括()。B (A)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B)播放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各种数字音频和视频文件 (C)为用户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 (D)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平台 3.下列不属于()通信三要素。D (A)信源(B)信宿(C)信道(D)电信 4.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之一,在下列有关操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计算机只有安装了操作系统之后,CPU才能执行数据的存取和处理操作 (B)最早的计算机并无操作系统 (C)通常称已经运行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为“虚计算机” (D)操作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 5.计算机中组成二进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A (A)比特(B)字节(C)字(D)位组 6.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A (A)编译程序 (B)解释程序 (C)调试程序 (D)编辑程序 7.设一个数值311,与十六进制C9相等,则该数值是()数。B (A)二进制(B)八进制(C)五进制(D)十六进制 8.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有()。A (A)数据、运算、控制、传输 (B)外部、内部、转移、返回 (C)子程序、函数、执行、注解 (D)基本、派生、定义、执行 9.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内容()。A (A)只能是数据 (B)只能是程序 (C)可以是数据和指令 (D)只能是指令 10.下列几种高级语言中,被称为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是()。B (A)C语言(B)PASCAL (C)LISP (D)Fortran 11.RAM具有的特点是()。C (A)海量存储 (B)存储在其中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 (C)一旦断电,存储在其上的信息全部消失且无法恢复 (D)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能改写

4、计算机专业理论试题

2010年青岛市对口高职第一次模拟考试 计算机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SATA接口不用于连接()。 A.软驱 B.光驱C.DVD-ROM D.硬盘 2.BIOS芯片是一块()芯片。 A.RAM B.DRAM C.FLASH ROM D.SRAM 3.若光驱与硬盘共用一条数据线,将光驱设置成()有利于整个系统的传输。 A.主盘 B.从盘C.主从盘皆可 D.系统盘 4.计算机安装前,释放人体所带静电的原因是()。 A.防止击穿内部主板B.防止击穿集成电路 C.防止击穿显示器D.防止人被电击 5.显卡的刷新频率主要取决于显卡上()的转换速度。 A.RAMDAC B.ROM C.VRAM D.CACHE 6.用于存放数据和运算的中间结果的是()。 A.主存 B.外存C.闪存 D.硬盘 7.网卡的英文缩写是()。 A.DC B.SD C.NIC D.SPD 8.单页打印成本最高的是()。 A.针式打印机 B.热敏式打印机C.激光打印机 D.喷墨打印机 9.Award BIOS保存改变后的CMOS设置并退出的快捷键是()。 A.F7 B.F6 C.F10 D.F5

10.关于Award BIOS 自检响铃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一长两短说明显示器或显卡错误B.一长三短说明内存条出错 C.一长九短说明键盘控制器错误D.一长一短说明电源有问题 11.下列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安装包进行安装B.手动安装 C.系统检测自动安装D.直接复制文件到驱动程序文件夹12.Windows系统还原的对象可以是()。 A.只能是系统盘B.可以是系统盘,也可以是其他逻辑盘C.只能是系统盘以外的磁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扫描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不包括()。 A.防抖动 B.感光元件C.色彩位数 D.接口类型 14.下列连接线中不分方向的是()。 A.RESET B.HDD LED C.SPEAKER D.POWER LED 15.要发挥Windows Vista的优越性能,对硬件环境的要求不包括()。A.64位双核处理器B.2G内存 C.50G硬盘D.128MB以上的显存 16.作为一个图像设计师,选购计算机时重点关注的部件是()。 A.内存B.显卡和显示器C.硬盘D.主板 17.关于操作系统的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默认回收站空间的大小B.尽力增加系统的还原点 C.关闭淡入淡出、滑动打开等视觉效果 D.减少虚拟内存的大小 18.下列有关磁盘分区说法错误的是()。 A.磁盘分区就是把一个物理硬盘分成若干个逻辑磁盘 B.利用磁盘分区可以把软盘分成若干个逻辑磁盘 C.新硬盘使用前需要分区和格式化 D.一块物理硬盘最多可以分为24个逻辑磁盘

2020全国高考理综模拟试题(1)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2) 理科综合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30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引起人类恐慌,主要是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DNA以及细胞膜等。下列有关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B. 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C.磷脂是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正确的叙述是 A.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都要经过衰老和坏死的过程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 C.有丝分裂是所有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增加数目的唯一方式 D.被病原体侵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正确叙述有几项: ①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个体的保存②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③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④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极性运输 B.植物茎的背重力生长和向光生长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一般将插条的顶端浸泡在生长素溶液中 D.在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5.下列有关科学发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萨克斯通过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 C.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促胰液素的发现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6.以下图示分别是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其中,假设和推论与图示相符的是()

20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 A . main()->S(1)->S(0) B. S(0)->S(1)->main() C. main()->S(0)->S(1) D . 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 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 . 24, 10,5 和 24,10, 7 C.24, 10,10 和 24, 14, 11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B. 24, 10, 5 和 24, 12, 7 D. 24,10, 5 和 24, 14, 6 (AVL 树) ,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 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根节点的度一定为 2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D .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 G=(V,E),顶点集 V={V 0,V 1,V 2,V 3} ,边集 E={,,}, 若从顶点 V 0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 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 )算法第二次选 中但不是普里姆( Prim)算法(从 V 4开始)第 2 次选中的边是 A . (V1,V3) B. (V1,V4) C. (V2,V3) D. (V3,V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