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并序)_1

孔雀东南飞(并序)_1

孔雀东南飞(并序)_1
孔雀东南飞(并序)_1

孔雀东南飞(并序)

导标显示屏幕

1.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背诵重点段落。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

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探海导航】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哪些主要言

行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思路结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全诗共33节可分为六大部分,结构如图:

一.①托物起兴,以物喻人;

二.②兰芝自诉,妻贤母恶;

③-⑥仲卿求情,贤夫孝子;

三.⑦-⑧决心自遣,自珍自爱;

⑨-⑩拜别阿母,有理识礼;

11-12夫妇明誓,情深意重;

13.兰芝见母,得母同情;

四.14-19兰芝拒婚,忠于爱情;

20-24.阿兄逼嫁,见利忘义;

25-27.生人死别,两情不渝;

五.28-30.仲卿别母,忠孝难全;

31-32.两人殉情,生死相约;

六.33.化鸟双飞,美好向往。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

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鲁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冲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

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揣摩】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

《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行动表情作了简单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运用:配画示意。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运用: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歌》)

【名题讲析】

1.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

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讲析:本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要注意留心体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别人

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尽

讲析:中国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好多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到现代汉语演化为一个双音节词。书写形式虽然相同,但含义区别很大,要注意其区别。如“自由”“可怜”。此外,古代白话(口语)的一些词汇和现代汉语的一些词汇书写相同但含义不同,也要能区别。如“千万”等。

【风景剪辑】

剪辑1:

《孔雀东南飞》一诗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人们从未怀

疑过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事实却是,这首产生于公元三世纪,最早被收入《玉台新咏》的长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家——从曹丕《典论》、刘勰《文心雕龙》到钟嵘《诗品》,都从未提起,直到宋代才偶有提及,但毁誉不一。它的命运在近代开始改变,最先将它收入《全汉诗》的是近人丁福保,五四时期这首诗的地位发生戏剧性变化,胡适在其辟荒作《白话文学史》中称之为“不朽杰作”、“古代民间最伟大的故事诗”,钱玄同、傅斯年、刘大白、刘大杰、朱湘等一批新文学运动倡导者均盛赞此诗。由于新文学运动者的倡导,它被纳入文学史家的研究视野,通过进人文学史和文学教材等途径,达到现在家喻户晓的程度。这首诗是在产生了一千多年之后,通过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边缘进人中心,从隐性存在进人显性传统。

剪辑2: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合编的《孔雀东南飞》,……剧本由业余作者创作,业余学员演出,反映的是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1922年2月25日在北京教育部礼堂公演即引起轰动,“观众多至千余人,竟有许多人牺牲了四个小时在那儿恭候开幕”.演罢《晨报》附刊上即有评论家总结这个剧的“问题”所在:“我看此剧的用意,是要表明‘在宗法家庭制度下,不能容真正的恋爱”。这个剧在当时多次上演,并传至东南亚一带,被认为是“事情真确,足以讽世”的社会剧。在当时一批问题剧中,它因三个特点取胜:一是内容特别契合当时反对封建家长制,追求婚姻自主,妇女解放等主题;二是采用了大家熟习的传统故事,许地山观剧后说:“我们对倾动一时底女高师学生底创作孔雀东南飞,

必不能沉默着容他过去;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本国的古事上留意,和平常所谓新剧不同”。三是在创作演出方面较成功贯彻“爱美的”精神,徐慕云《中国戏剧史》在提到“爱美的”社会问题剧时指出,“当时女高师学生演出之‘孔雀东南飞’尤为出名”。此剧可称这批创作中的代表作。(摘自《文学评论》2000年12期)

高中语文 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

孔雀东南飞(并序)_3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A、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 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B、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C、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D、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B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从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体味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教学重点 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教学难点 探讨导致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当今时代,人人倡导自由恋爱,爱情男女来来去去,离离合合都

无人干涉。但大家是否知道,自由的恋爱方式脱胎于漫长黑暗的封建时代,当中有多少有情人付出了高至生命的代价? 压迫与抗争,一个贯穿数千年的爱情主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身上出现过,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里演绎过,在宝玉黛玉肩上仍承载着。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诞生?今天,让我们跟随一对五彩孔雀,走进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里看个清楚。 二.简介文学常识 1.乐府双壁: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乐府、乐府诗: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三.关注小序,了解梗概 1. 齐读序文,思考:序文交代了那些内容?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

《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点归纳

《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5.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 定) 6.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7.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 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 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 以下是关于孔雀东南飞(并序),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⑤便可作婚姻: ·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doc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 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1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1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1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 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再谈《〈孔雀东南飞(并序)〉的“相”字用法》

再谈《〈孔雀东南飞(并序)〉的“相”字用法》首先,我觉得查阅有关资料是一种读书方法,但是,无论怎样权威的资料也有不正确或者疏漏之处,这一点已经是大家知道的了,我就不举出事例。蒋老师说“有关资料,它们众口一词说‘相’是副词,有指代作用。”这样说不是模棱两可吗?问题仍然是问题,等于没说。“相”字到底是哪类词?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有“儿已薄禄相”,这个“相”是“福相”的意思,难道也是专家说的副词?从语法角度讲,这“相”是做的宾语,难道说“副词”还能做宾语不成? 其次,蒋老师说“笔者谨按:‘相’作副词更好理解,因为它可以不译出。而作代词是要译出来的”。我认为对“相”字的词性的认定不是看好理解还是不好理解的问题,若是这样,岂不是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吗?判断的标准只能是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这才是客观标准,因为汉语的每一类词都有它的语法功能和表意功能。 第三,再谈谈本文的“相”字为什么该做三类词来理解。 试分析蒋老师说的句子:“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从语法角度看,“相”在句中做“许”的前置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这是大家公认的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如果讲为副词,副词能做宾语吗?从语意角度讲,“相”应该是“你的要求”的意思,而且必须翻译出来,句子的表意才完整,不是蒋老师说的“它可以不译出”。(这也可以以教育部规划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等师范教材《阅读和写作》第二册第137页的注释为证) 再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句中的“相”字,蒋老师说是副词(代“我”。“相见”,见我;“相识”,识我。),还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家璇等编著的《中学文言虚词手册》”的说法为证。我不敢苟同。这里的“相”字也是做宾语,而且是前置宾语,副词没有做宾语的语法功能。从语意来看,“我”是代词,怎么变成了副词?而且这里的“相”字必须翻译出来,不然,从语法上讲就缺了句子成分,从语意上讲就无法讲通,句意不完整。 总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相”字有一部分应该做代词,而不是都做副词。 《孟子·尽心下》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姑且以此共勉。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自”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自”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一共十八处用到“自”字(小序中两处,正文中十六处),基本上囊括了古汉语中“自”字的用法。弄清各句中“自”字的意义,对理解课文语句是很有帮助的。 以下例句以课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1、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自”作“自己”解)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同上)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同上;“自专由”:完全凭自己的任性办事。“专”和“由”同义连用,都指任性、任意。)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同上;“自由”:自作主张。)5、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自”作“其”解) 6、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自”作“本”解。“我自不驱卿”:我本来不想赶你走。“卿”: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7、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自”作“自己”解) 8、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自”作“自然”解。全句可译作“我有件绣花的齐腰短袄,所绣的繁枝丽花自然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来”。) 9、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作“独”解。“物物各自异”:样样东西都独有其特别的样子,也就是样样东西各不相同)。

10、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自”作“本”解。“本自”即本来,“本”与“自”同义连用。全句可译作“(我)本来就没有教养,同您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这是刘兰芝的自谦之辞。) 11、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自”作“自己”解。“好自相扶将”:好好地自己照顾好自己。“相”,在这里是个具有指代作用的副词,指“小姑本人”。“扶将”:扶持,照顾。课本将“好自相扶将”注为“好好地服侍老人家”,不确。一是没有落实“自”的意义;二是将“相”释为指代前一分句中的“公姥”,造成两个分句意思重复。从语境来看,这是兰芝对小姑所说的话,上文是:“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上下文的核心意思是:小姑你如今已长大了,不需要别人照料了;今后你要尽心地供养好老人家,也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12、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自”作“自己”解。) 13、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同上) 14、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自”作“即”解。全句可译作“即可回绝来做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谈婚嫁的事。”) 15、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自”作“自己”解。全句可译作“怎样处理完全依照哥哥的意思,我哪能自作主张!”)16、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自”作“从”解。) 17、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2.人物形象(着重把握刘兰芝的形象性格) 3.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二人的死亡原因)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与到焦、刘命案的追踪调查中,结合案情分析让学生探索焦、刘二人的死亡原因,并了解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以音乐《梁祝》导入课题,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比较阅读法。结合教学内容,辐射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赏析其二人的两首应和词《钗头凤》,探索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产生的共同原因。 3.活动探索法。结合焦、刘的死亡事实,设计一个命案调查分析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兼葭》中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还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相互间魂牵梦绕的执着痴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世界。 2.出示课题 《孔雀东南飞》 3.播放《梁祝》乐曲 4.提问同学这是一段什么曲子?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介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二、文学常识 在学习这篇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关于这篇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

1.自《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谁能讲讲关于“乐府”和“乐府诗”的知识呢? 2.“乐府”,原指汉武帝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辞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在汉代,不像我们现在有这些制作音乐,出唱片的公司,所以,作曲、配词培养歌星这样的事情由国家出面来做。后来,把乐府这个官署,这个国家机关单位所采集、创作的歌辞就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因此,“乐府”,就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较浓。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 3.课本所选的这首《孔雀东南飞》最先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又有人将其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三、整体把握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请一、二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 (1)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 (2)矛盾冲突:有“遣与被遣”、“休与不休”、“爱又难爱”、“嫁与不嫁”等,其中焦母与兰芝的矛盾构成故事的主要冲突,也是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 (3)情节内容:请归-求情-叙别-被遣-结誓-还家-拒媒-避婚-死别告母-殉情合葬 3.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 它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为媒,兰芝践约抗婚,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而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喜庆之日,刘焦双双命赴黄泉。 4.按什么顺序叙述?时间顺序。以什么为线索?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孔雀东南飞(并序)_1

孔雀东南飞(并序) 导标显示屏幕 1.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背诵重点段落。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

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探海导航】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哪些主要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孔雀东南飞》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基本特点,介绍时代背景以及文学史上对这首诗的评价和看法,初步掌握汉代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2、通过本诗的具体学习,掌握《孔雀东南飞》的一些表现手法:叙事与抒情的密切结合,曲折而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铺陈排比的描写手法,托物起兴的开头,浪漫主义的神话结尾。学习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3、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并且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试图让学生理解这场婚姻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悲剧原因。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其悲剧意义。 【教学难点】汉代叙事诗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这首诗的悲剧内涵和意义。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构想】 1、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串讲课文,解决字词的疑难点,指出一些词的特殊用法。 2、详细分析诗歌,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诗的主题思想、悲剧内涵,可以进一步引申讲一些文学史上对这首诗的看法和观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请她们讲讲自己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表现本诗的主题,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手段。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课前预习】 读几遍这首诗歌,实现扫除朗读障碍,并翻译诗歌小序,自己查找一些有关这首诗歌的资料,比如文学史背景或者各家观点、评析之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但是我还听到一个说法,认为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补充中国四大爱情传说)这些故事都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因素,白蛇传的人妖相恋、梁祝的死后化蝶,充分表现了古代爱情传说的一大特点,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 (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田军 【教学重点】 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的特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用法。 3、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4、掌握《孔雀东南飞》的表现手法:叙事与抒情的密切结合,曲折而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铺陈排比的描写手法,托物起兴的开头,浪漫主义的神话结尾。 一、课前热身 **知识梳理: 1、注音: 自缢.( ) 箜篌..( )( ) 公姥.( ) 伶俜..( ) 腰襦.( ) 哽咽.( )葳蕤..( )( ) 遗.施( ) 聘.礼( ) 磐.石( ) 拊.掌( ) 否.泰( ) 赍.钱( ) 踯躅..( )( ) 冥.冥( ) 摧藏.( ) 晻.晻( ) 仕宦.( ) 蹑.履( ) 玳瑁..( )( ) 明月珰.( ) 纤.纤( ) 窈窕..( )( ) 便.言( ) 婀娜..( )( ) 鹄.舫( ) 幡.( )骢.马( ) 鲑.( ) 3、古今异义: 课文例句 古义 今义

为仲卿母所遣.派,派遣入机织鸡叫 鸡鸣 .. 便可白.公姥一种颜色 共事 两三年在一起工作 .. 有贤女主人 东家 .. 可怜 体无比值得同情与怜悯 .. 汝岂得自由 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槌床.便大怒(媒人下床.去)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卿但.暂还家连词,表转折 失败的经验 本自无教训 .. 窈窕 世无双指女性 .. 太监、宦官 承籍有宦官 .. 今不用 举手长劳劳 .. 处兮 适兄意处罚 .. 逆.以煎我怀与“顺”相对 渠.会永无缘人工开凿的河道此月内方便 便利 .. 奉承,拍马 蹑履相逢迎 .. 怀(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感君区区 .. 叶叶相交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后世人表示感激) 多谢 .. 便可作婚姻 .. 恐此事非奇.奇怪 既欲结大义 .. 寄来或送来的信件 自可断来信 .. 代词,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汝是大家子 ... 搀扶 好自相扶将 .. 情不移妇女不改变节操 守节 .. 千万 不复全数词 .. 黄昏后气息将绝 奄奄 .. 何意.出此言料想 却.与小姑别转折连词 4、词类活用: 飞 (1)孔雀东南 .. (2)手巾 掩口啼 .. (3)卿当日.胜贵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

《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点梳理

《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点梳理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4)摧藏马悲哀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②十七为君妇 ③为诗云尔④非为织作迟 ⑤阿母为汝求⑥始尔未为久 ⑦慎勿为妇死 (2)举 ①举动自专由②莫令事不举 ③举言谓新妇④举手长劳劳 (3)言 ①举言谓新妇②谓言无罪过③何言复来还 (4)故 ①大人故嫌迟②知是故人来③故遣来贵门 (5)意 ①何意致不厚②吾意久怀忿③处分适兄意 (6)适 ①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③适得府君书 (7)令 ①县令遣媒来②便言多令才③莫令事不举 (8)见 ①相见常日稀②君既若见录③渐见愁煎迫 (9)谢 ①谢家来贵门②阿母谢媒人③多谢后世人 (10 )应 ①汝可去应之②六合正相应 ③零泪应声落④以我应他人 (11)相 ①相见常日稀②儿已薄禄相 ③誓不相隔卿④及时相遣归 ⑤好自相扶将⑥还必相迎取 ⑦会不相从许⑧蹑履相逢迎 ⑨登即相许和⑩不得便相许 (12)何 ①何意致不厚②隐隐何甸甸 ③汝今何罪过④作计何不量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何敢助妇语②交广市蛙珍 ③仕宦于台阁④自名为鸳鸯 (2)名词作状语

①黄泉共为友②昼夜勤作息 ③中道还兄门④手巾掩口啼 ⑤朝成绣夹裙⑥卿当日胜贵 ⑦夜夜不得息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又非君所详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足以荣汝身 4.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5.古今异义 (1)鸡鸣:古义今义 (2)难为:古义今义 (3)驱使:古义今义 (4)区区:古义,①②今义 (5)自由:古义今义 (6)可怜:古义今义 (7)教训:古义今义 (8)来信:古义今义 (9)处分:古义今义 (10)便利:古义今义 (11)明日:古义今义 (12)交通:古义今义 (13)逢迎:古义今义 6.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的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2)《玉台新咏》由南朝陈代编纂而成,共10卷,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3)乐府双璧是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这两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答案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4)摧藏马悲哀:藏,通“脏”。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éi)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雀东南飞(并序),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出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语

孔雀东南飞(并序)_1

孔雀东南飞(并序) 导读: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三、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孔雀东南飞并序3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3课时).. 孔雀东南飞(并序)(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 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 “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C、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 “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 色彩。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

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 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2.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 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 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诗经》、楚辞文学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 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 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封建社会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