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目录

基本信息

【词语】:否定之否定规律

【注音】:fǒu dìng zhī fǒu dìng guī lǜ

细信息

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论述,并且"发展"这个概念已经包含变化的方向(即向上)。

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历史演变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和理论,是G.W.F.黑格尔总结了欧洲哲学史上有关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他用“否定之否定”来描述“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并用此作为构造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系列概念的活动与展开。他分析了概念自身的矛盾,认为任何概念都可以归结为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立统一。肯定就是概念自身,是概念的抽象状态。否定是和概念自身性质相反的规定。概念由肯定转化为否定,即由抽象转化为具体。概念的本性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因此,否定必须再次被否定,重新回到肯定,使否定和肯定,即具体和抽象结合起来,这就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对原来概念的扬弃,使它具有更丰富的内容。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原来的概念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这个过程开端的概念和最后的概念是重合的,因此,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比喻为圆圈式的发展。在圆圈式的运动中,每一次否定之否定,既是对原来概念的说明和返回,又是新的发展的起点,即下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开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从逻辑阶段到自然阶段到精神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中的一系列小阶段,都是由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组成的,成为由一个大圆圈和许多小圆圈所构成的体系。

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他在抽象的、思辨的表述中,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不自觉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和联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直接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使这一规律获得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从概念、思维中逻辑地推演出来的,而是从客观事物和现实的发展中抽取出来的,是对自然界、社会历史中事物发展普遍规律的反映。

实质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从肯定转化为对现存事物的否定,事物的自身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通过否定,即事物自身发展中否定方面对肯定方面的扬弃,事物改变了原来的存在形式和性质,由某物变成他物。他物对某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在否定阶段中,只是事物的否定方面获得了片面的发展,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事物的自身发展还未完成。由于内在矛盾的发展,作为否定事物的他物也必然被否定,否定者又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矛盾双方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统一。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事物在新的基础上重现自身,仿佛是原来事物的复归。但它不是原来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更丰富的基础上的复归,是完

成了自然发展过程的新事物。事物的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性的螺旋式系列(见发展的螺旋式),构成发展过程的整体。周期性的螺旋式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特点,也是区别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的主要之点。

否定之否定是指同一事物的同一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过程。每个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所以,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质的自身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3个阶段,或者说是3个环节两度否定,这是普遍的。但是事物的范围不同,复杂程度各异。不同的事物、不同方面的质,按照一定的层次互相包摄。每个层次,只有先完成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才能进入下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不能把不同层次的事物的矛盾,笼统地纳入同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是静止的。在这个结果里,原来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有矛盾存在,发展就不会停止。上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结果,变成另一个发展过程的肯定环节,开始另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否定之否定既是结果,又是开端。事物的矛盾是绝对的,发展是无限的,否定之否定永远不会达到一个最后的终点。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表现又有特殊性。有的事物只经过一个周期,就向过程之外的他物转化去了。有的事物则要经过许多次的周期循环。如货币──商品

──货币的运动,就要经过千百次的循环,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否定之否定是回复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有的事物的发展回复性比较明显,有的事物的发展,前进性较为突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被扬弃,不断地变化、更新。但由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影响,这个过程也可能暂时发生逆转、倒退、偏差等等现象,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出现曲折,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实践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但前两个规律是从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揭示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和状态,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从螺旋式的前进运动方面揭示事物的辩证发展,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它的作用在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人们把握事物由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及其辩证过程提供了全面的综合画面。它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和基本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具体途径和道路则是螺旋式的或波浪起伏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自觉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助于进行辩证地思考,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直线性和绝对化。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防止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总是直线上升、径情直遂,不经任何曲折和艰苦斗争就可以实现的直线论思想;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看不到事物发展在基本方向和趋势上的前进性,甚至认为事物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论和悲观论思想,以及由此作出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否认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的消极结论。

发展的螺旋式

发展的螺旋式指的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曲折性的形象概括,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态的哲学描述。它表明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即由自身出发,仿佛又回到自身,并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辩证过程。

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已有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圆

圈的思想。他们认为“无限”或“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但他们所说的复归是单纯的周而复始,不包含变化和提高,带有循环论的色彩。毕达哥拉(约前571~前500)、普洛克洛以及J.-J.卢梭、I.康德、J.G.费希特和F.W.J.谢林等人也都具有关于发展是对立面统一的思想。其中普洛克洛和谢林已直接提到发展是一个圆圈。他们所说的圆圈已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回复中包含着以前发展环节所达到的全体,在高级阶段包含着低级阶段的某些东西。G.W.F.黑格尔对后一种观点很重视,并把圆圈式发展提升到一种普遍形式,并以此作为构造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他认为,在发展中,作为开端的东西,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抽象物,是个浑然的整体。但它潜在地包含着以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作为它自身的对立面。发展就是这些对立面的展开,是对开端所包含的各个环节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体现。黑格尔认为,从自身出发,仿佛又回到自身的圆圈运动,从肯定(正)到否定(反)再到否定之否定(合)的过程,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每个圆圈后面还联系着更大的圆圈,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虽然黑格尔圆圈式发展的思想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但他把发展理解为一个联系着的系统,认为人的认识就在于统一完整地再现和把握发展着的具体概念的各种规定,这些思想是合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黑格尔把发展比作圆圈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比喻,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它进行了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是一个矛盾的体系,是包含着相互对立方面的整体。事物自身的发展,就是事物中的对立面的展开,在对立面的又斗争又统一中,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运动,其基本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一个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曲折前进的过程。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螺旋式发展的。列宁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式的曲线”(《列宁全集》第38卷,第 411页)。事物发展是无限的,因而螺旋式的辩证运动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链条。

螺旋式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回复性的统一。事物的自身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和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但实质上是在高级阶段上重复某些低级阶段的特点、特性,是通过曲折的形式而实现的前进运动。因此,在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中,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只有依据事物发展的这种辩证特征,端正我们的认识并去指导实践,才能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逻辑,防止

思想认识的直线性。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有时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这是合乎事物的辩证过程的。螺旋式的发展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周而复始的往返循环。事物的曲折、倒退是暂时的,它的总趋势、总进程是改变不了的。

2017考研政治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否定之否定规律考点解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否定之 否定规律考点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第三个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即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今天就为大家梳理这一规律的知识。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有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它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性,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得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动产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最新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信息 【词语】:否定之否定规律 【注音】:fǒu dìng zhī fǒu dìng guī lǜ 细信息 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论述,并且"发展"这个概念已经包含变化的方向(即向上)。 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简单认识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简单认识 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此三者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三者结合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这三条规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却又有着极大的差别。相对而言,质量互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规律的特点就好比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对应着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对应于人性中的感性、知性和理性。另外,虽然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但前两个规律是从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揭示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和状态,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从螺旋式的前进运动方面揭示事物的辩证发展,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它往往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的本质,它的作用在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自黑格尔提出这一理论以来,只有马克思一人真正从本质上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以我大一学生的哲学知识水平当然无法深入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我所能做的只是简单认识、理解经马克思解读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要认识、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何为“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故而此处所提的“否定”应为辩证否定观。课本上已经清晰地写出了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我便先对其四个部分做一个简单分析。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统一于自身的活动,故即使是受到外部因素驱动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唯有内部矛盾导致的结果才有必然性,任何外因的否定都具有偶然性。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是在运动发展着的,而事物运动发展的实质是否定过去的自身。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无心说又否定日心说,天文学便是在这种否定中发展前进的。天文学如此,物理学也一样,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他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结论。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而且上面说过的第二点也能够证明第三点,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的唯一桥梁。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扬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发扬、保留和继承,这是“扬”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发展的环节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抛弃、克服,这是“弃”的过程,是事物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如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 言罢辩证否定观,便可以开始真正阐述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些浅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从肯定转化为对现存事物的否定,事物的自身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通过否定,即事物自身发展中否定方面对

2.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大家好,前面的课,我们学习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探讨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过程,这一次课我们接着探讨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基本概念:辩证法的肯定与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赞同、反对不同,辩证法中的肯定是指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则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大家还记得我们开篇就讲过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贯穿于其它规律吗。任何事物都包含这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因素,如在生物有机体中,遗传是肯定方面、肯定因素,变异则是否定方面、否定因素。同化是肯定方面、肯定因素,异化则是否定方面、否定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肯定方面、肯定因素,无产阶级则是否定方面、否定因素。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讲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既保留发扬旧事物的优点,所以与旧事物有联系;又克服抛弃旧事物的缺点,增加新的结构或功能所以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它不是来自外物的打击,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以发展自己。 这给我们一个重大启示便是要时刻保有自我否定的智慧和勇气,只有如此才不被时代所抛弃。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对于变,真正难的不是遭遇困境后的改变,所谓穷则思变,这是顺其自然的事;真正难能可贵的是在最成功最得意的时候依然保有危机意识,自我否定的勇气。很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都是倒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我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柯达的工程师造出来的,但是由于缺乏自我否定的勇气打破对既有成功路径的依赖,当年柯达的管理层雪藏了这一发明,但同时也雪藏了柯达的命运,柯达如此、诺基亚也是如此。所以说自我否定不仅是一种智慧,它需要你能洞悉事物发展的方向;更是一种勇气,需要你敢于跳出舒适圈。当然这种勇气关键还是来自于对未来方向的信心。那我们如何判断事物发展的方向呢?这正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内容。 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呢?否定之否定是三个阶段、两次否定的完整过程与统一,即事物发展都会经历 的过程,如麦粒——麦苗——麦粒的过程。这个过程表面看似乎是循环,但实质上无论从量还是质的方面,经过耕耘之后所收获的麦粒与之前播种的麦粒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终止,他还会按照相同规律继续往前发展。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认知都是如此。从所有制层面看,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公有制——私有制——更高级公有制的 肯 定 否 定 否定之否定

浅谈“否定之否定”规律

浅谈‘否定之否定’规律 【摘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在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辩证的继承性及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1 ;揭示的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以及在新质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新事物的产生。它是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由该规律所构成的辩证否定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之所在――2 ,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实践观,矛盾观紧密相连的观点,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事物的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本文主要从其演变和发展,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其内容和实质,以及该规律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这四个方面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键词】:否定之否定规律;演变及发展;关系;内容和实质;体现 一:演变及发展――3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和理论,是G.W.F.黑格尔总结了欧洲哲学史上有关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他用“否定之否定”来描述“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并用此作为构造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他认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概念的活动与展开,并分析了概念自身的矛盾,认为任何概念都可以归结为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并将肯定视为抽象,相应地否定便成了对立面――具体。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是这二者(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因此,只有当否定再次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变成新的肯定时,概念才得以统一和完整,又因为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不同于一次那种简单的否定,而是经历了选择与取舍,使得二次否定后形成的事物在层次上高于肯定和一次否定的事物。由此,便形成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种开端的概念和最后的概念相重合的事物发展的过程,而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比喻为圆圈式的发展。并以此阐明了“绝对精神”的运动发展过程。 虽然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也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比如他思辩的思维,以及客观地反映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这些合理的因素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直接思想来源。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奉行…拿来主义?,而是将这一规律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不再单纯地从概念来推导客观事物的发展,而是综合比较,从客观实践入手,使之成为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科学内容。 二: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的方面。所谓肯定,就是指对事物的认可和包容,这种认可和包容可以给事物以…自信心?,让其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所谓否定,就是指对事物的批判和排斥,这种批判和排斥可能会给…自信的?事物…当头一棒?,促使其走向灭亡,转化为其它事物。基于此,可以认为,事物内部的肯定与否定方面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正如黑格尔所说:…肯定的一面是一种同一的自身联系,而不是否定的东西,否定的一面,是自为的差别物,而不是肯定的东西。?――4 当事物内部的肯定与否定在相互斗争时,如果肯定的因素更加强势,战胜了否定的因素,那么事物就会保持它原有的性质和状态;反之,如果事物否定的因素处于优势,那么必然会促使事物改变其原有的性质和状态,从而转化为它的对立面而存在。但即使如此,事物的肯定与否定也必须是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的。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肯定或否定,所谓的肯定或否定都是相对的,都有时间、条件、对象等的限制,同一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状态对不同主体来说都存在是肯定或否定因素的可能性,并且,如果一旦给予…肯定?,那便否定了其对立面,反之亦然,例如,如果肯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前进上升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作为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的否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否定,同时它又被后一个阶段所否定。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充分展开,否定进而发展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往往重复出现旧的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否定之否定是回复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有的事物的发展,回复性比较明显;有的事物的发展,前进性较为突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被扬弃,不断地变化、更新。由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影响,这个过程也可能暂时发生逆转、倒退和偏差等现象,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出现曲折,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前进性,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了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 就如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麦子的生长过程:麦粒做为种子,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之后,如适宜的土壤、一定温度和水分,它就会发芽。此时,麦粒本身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从它内部生长起来的麦苗。麦苗是对麦粒的否定。生长出来的麦苗,经过发芽、拔节、开花、结果,最后又产生出麦粒。麦粒一旦成熟,麦棵渐渐枯死,本身又被麦粒否定了。这是否定的否定。作为否定的否定的结果,又回到了原来的麦粒。这种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质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发展,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发展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此时的麦粒,虽然外表上和以前的麦粒是一样的,但无论在量上和质上都已发生了变化。 事物在发展中似乎会反复的运动。首先,在事物发展的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完成它一周期后,仿佛出现了向出发点的回复,即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点,特性。其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肯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都是否定的对立面,因此它们不免有某些相似之处,第一阶段的某些特点、特性在第二阶段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最后,是在更高基础上的回归和更高阶段上的重复。两次否定,两次质变,否定之否定阶段与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都有本质区别。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呈上升前进的趋势,但又是在直线式的上升前进,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已经为大量的科学事实所证实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螺旋式前进和上升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注重要向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目标发展的规律,其原理可以表述为客观事物每经过一次否定之否定就会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回归自身一次。 对于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勇于“否定”与“自我否定”,因为否定之否定是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三大规律,恩格斯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任何一个小孩都能够理解的”。但是在考研政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却是概念抽象、较难的一个考点。很多考生难以理解,为了协助2020考研的考生顺利理解这个规律,小编将使用生活实际带领大家通俗的理解。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内部都存有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有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从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无论经过几次形式的否定,其内容都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小麦的发展过程—麦粒、麦芽、麦苗、麦杆,最后还是麦粒。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否定了一系列小麦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形式,但内容始终是小麦。第一个否定麦粒的是麦芽,而不是豆芽;否定麦芽的是麦苗,而不是玉米苗。如果笼统地把否定理解为“促使事物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对于“其他”二字,就使人感到不易理解。麦粒转化为麦苗,在形式上是转化为其他事物,但在内容上并未转化为其他事物、还是小麦。又如鸡蛋只能转化为雏鸡,而不能转化为雏鹰。雏鸡对于鸡蛋来说,也许算是“其他事物”,但雏鸡却是鸡蛋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其他”是非常确定的。总之,事物的

谈谈你对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理解及其方法论意义

谈谈你对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理解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对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理解 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它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它破坏现成事物使之转化为其他事物。最初,肯定因素处于支配地位,否定因素处于被支配地位。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因素总会由弱变强。一旦否定因素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2)否定之否定含义:事物由于内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矛盾而自我发展,由肯定到否定表现为对立面的展开;由否定又发展到第二次否定,又达到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三阶段作为第二阶段的对立面必然与第一阶段有着某些特征相似,但这第三阶段经过两次扬弃,吸收了前两个阶段的优点,是更高级的新事物,是一种自我完善。 (3)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由此可知,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很好的例子。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处在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中;后来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就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它被废除了,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在自己的发展中,又反过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就必然地产生出否定自己的公有制。不过这时的公有制已不再是原始的那种公有制,而是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公有制。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目录 基本信息 【词语】:否定之否定规律 【注音】:fǒu dìng zhī fǒu dìng guī lǜ 细信息 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论述,并且"发展"这个概念已经包含变化的方向(即向上)。

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历史演变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和理论,是黑格尔总结了欧洲哲学史上有关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他用“否定之否定”来描述“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并用此作为构造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系列概念的活动与展开。他分析了概念自身的矛盾,认为任何概念都可以归结为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立统一。肯定就是概念自身,是概念的抽象状态。否定是和概念自身性质相反的规定。概念由肯定转化为否定,即由抽象转化为具体。概念的本性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因此,否定必须再次被否定,重新回到肯定,使否定和肯定,即具体和抽象结合起来,这就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对原来概念的扬弃,使它具有更丰富的内容。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原来的概念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这个过程开端的概念和最后的概念是重合的,因此,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比喻为圆圈式的发展。在圆圈式的运动中,每一次否定之否定,既是对原来概念的说明和返回,又是新的发展的起点,即下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开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从逻辑阶段到自然阶段到精神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中的一系列小阶段,都是由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组成的,成为由一个大圆圈和许多小圆圈所构成的体系。 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他在抽象的、思辨的表述中,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不自觉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和联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直接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使这一规律获得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从概念、思维

如何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如何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订,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才能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实现了新事物从旧事物中产生,吸取了旧事物的合理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 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事物发展辩证的内容来看,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每一次否定都有片面性,只有经过否定再否定,完善再完善的过程,才能实现全面发展,这体现了事物的前进性和发展的总趋势--——新生旧死,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向新阶段,从事物的发展辩证形式来看,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才能形成一个发展周期(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周期性和具体发展道路,两次向对立面的转化。实现了向出发点的回归,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原有起点的特征,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前进性和曲折性统

一表现为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在理论上反对形而 上学外在否定观,绝对肯定和肯定一切,绝 对否定和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 第二,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的理论 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反对形而上学、循环论 和直线论的思想武器,片面夸大前进性,否 定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直线论,以急躁冒进 的形式变现出来。坚定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 的灵活性的理论依据。

公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技巧分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要点分析 要点如下 第一,肯定、否定概念 (1)肯定,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2)否定,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第二,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1)相互依存:没有离开否定的肯定,没有离开肯定的否定 (2)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 第三,经典例子分析 (1)麦子——麦苗——麦子。一粒小麦种下去,变成了麦苗,这是否定;麦子成熟结了种,又变成了麦粒,这是否定之否定。实际上是对麦粒更新更高层次上的肯定。麦子不是一瞬间变成了麦苗,在没有变成麦苗之前,维持其存在,这就是肯定。麦苗不是一瞬间变成了麦子,在没有变成麦子之前,维持其存在,这也是肯定。因此肯定与否定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前者的麦子与后者的麦子相比,后者是更高层次的麦子,因此分析得出事物的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麦子并不是直接变成麦子,其中也经历了曲折,因此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在麦子变麦苗,在变麦子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麦子都能完成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扬弃”的规律。同时在否定的过程是麦子自我否定的过程,不是外在的否定。 (2)此规律仍然可以运用于历史领域。即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马克思认为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原始社会末期至今私有制,到共产主义社会中将再次实现公有制。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考点总结 (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4)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 【例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了最主要的辩证原理是( )。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C.质量互变规律原理 D.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答案】D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例2】“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是说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是说事物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曲折。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和逻辑矛盾 1)辨证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二个方面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这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 2)逻辑矛盾是指因违反思维的基本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主观的,也是可以并且应该避免的。 2.矛盾的两个属性(即同一又斗争) 1)矛盾双方相互统一的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它有两种情形: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都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和发展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同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其对立面转化。 2)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的属性,即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3)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辨证关系: A、区别: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B、联系:同一是矛盾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3.事物发展的动力 1)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内部的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造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3)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 2)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观点,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要坚持“二点论”,凡事“一分为二” 5.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也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2)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发展不平衡是指: A、在矛盾体系中,必有一对矛盾居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这是主要矛盾,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木梳与和尚有一家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面试那天,招聘工作的负责人对众多应聘者说:“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有的人甚至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负责人没有多说,只是交待道:“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10天过去了,甲、乙、丙再次来到那家公司,分别向负责人报告他们各自的销售成果:甲只卖出了一把木梳。他讲述了他的经历:游说和尚应当买梳子,没有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乙卖出了10把木梳。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主持买下了10把木梳。丙卖出了1001把木梳。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的深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想贱价卖给您,请先别生气,听我把话说完:您把我的木梳买下,然后再用您超群的书法在木梳上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给那些朝圣者,这样,我相信您这里的香火会更胜。”听到后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1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进香者也很高兴,一传十、十传百,结果去那座寺院的朝圣者更多,寺院的香火更旺。木梳卖给和尚按正常情况下,显得有些滑稽,甚至不可理解,但两位精明的卖木梳的人都说服了和尚,成功地推销了他们的木梳,而且一个比一个聪明,使和尚心甘情愿掏腰包购买自己本来不需要的东西,这可以说是创造性开展营销工作的典范,不管后来和尚使用木梳的效果怎样,但卖木梳人推销商品的创新思维方式和高超技巧值得称赞。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除了思维创新之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学习方法也要创新。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我们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包装旧的东西叫创新。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叫创新,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保守思维、固步自封、惯性思维、顺向思维都很难实现创新。总之创新意味着改变,变才能够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变就意味着不再重复当前,是对当前的否定。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即“吐故纳新”。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否定是变革事物的因素,通过否定改变了事物原有的性质和状态,一 事物变成他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发生变化,质量互变规律揭示这种变化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状态----量变和质变。那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按什么方向进行的?是一次完成的还是曲折进行的?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要回答的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方向趋势和道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

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历经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使事物在其发展中包含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展现自身的完整性、总括性。 (1)要从事物存在的总体出发,辩证地把握肯定和否定。我们认识事物总先从质和量的外部分析入手,然后达到矛盾运动的内在本质分析,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上升到事物总体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只有在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对象,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才能完整地理解事物存在的本质。正如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都应持扬弃态度,即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2)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出发,正确地对待前进和曲折。我们在认识事物运动发展时,不仅要认清发展的动力、源泉及其变量与质变相交替的表现形式,还要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具体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道路又是迂回的、曲折的。因而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承认道路是曲折的,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正如革命中有成功与失败、高潮和低潮,建设中有发展与调整、速度的慢与快,战争中有进攻与防御、前进与后退等等。如果不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高度去把握事物,局限于某一时期的现象,就会出现两种偏差:要么只看到事物前进、上升的一面,要么为暂时曲折、挫折。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因此,当我们工作顺利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急躁冒进,要看到顺利的背后可能会有困难和曲折;在遇到困难和曲折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消极悲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充足的信心,克服困难险阻,迎接光明的未来。

否定之否定规则其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否定之否定规则其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思维的辨证运动其实是自然和社会辨证运动的能动反映; 即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我也举一个普适性的例子: 对于一件坏事开始时很多人不会去做,应为大家都说是坏事,而自身受到了这样的教育。 但是这种教育是理性上的,或者是形而上的很多人对其认识不充分。有些人经不住诱惑,去作了坏事,结果先尝甜头,后来吃了大苦头。最后其改邪归正。 这个过程人的思维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运动。最后的到的肯定结果远远高于第一个肯定,其认识远比那些认识只停留在第一个肯定上的人深刻。 但是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做坏事,其实我们可以从其它人做坏事的过程和结果中提升原有的肯定的认识。这相当于打了疫苗,再打一针加强。 这只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中的其中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所有原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一个整个的动态的体系,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原因就是总是把马哲给本本化,把运动的事物静止化,把联系的事物孤立化.对于那些一知半解的朋友,我忠心的希望你们能够在马克思吧里看到的东西引入你们的思考,把写成文字固 定的东西通过思考变成你们灵活的思想. 最后,对于那些想搞明白事物的真正运作规律的朋友,一定要系统的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所有原例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可简单表示为:德漠克利特提出“原子”不可分;汤姆生提出“枣糕模型”;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知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方法熏陶等又是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上升到哲学角度看,上述认识过程还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生动例证。这样,教学要求的开放性才得以体现。 教学要求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主观努力和先天遗传素质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的提出不应是一个层次,而应是“划定底线、上不封顶”的开放式。“划定底线”是指按照大纲的规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必需扎实完成;“上不封顶”是指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独立钻研、超前自学,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天地中过翔。例如,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教学中,给出a=v2/r的公式,说明公式中v和r的含义以及在不同的具体运动情境中分析、比较、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这是“划定底线”的教学要求,仅此而已,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显然吃不饱。这里,可引导他们自学极限思想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还可进一步引导他们涉猎取微元、求极限这种重要的物理学方法,让他们较早一些认识变 与不变的物理辩证逻辑。 理,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理解事物的框架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围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过程,详尽地阐述这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拟定为五个小题目,各部分的基本内容是: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经历的全过程:中心是从整体上描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发展过程。 二第一阶段:肯定时期的发展过程:揭示出它的特点是从本质和形式的统一到分离。 三第二阶段:否定时期的发展过程:揭示出它的特点是从形式上的肯定到彻底否定。 四第三阶段:二次肯定具有的特点:展示出科学辩证法的特色,通过实例把握规律的本质,从而使这一规律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上。 五从运动层次上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2016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否定之否定规律

2016考研政治大纲即将发布,相信很多人都在关注今年的变化点有哪些。不过,都教授要提醒大家,有些重要知识点,是无论怎么变都会存在的哦!而且每年考到的几率都非常大,比如今天要一起复习的唯物主义辩证否定观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起来看看吧! 一、唯物主义的辩证否定观 首先要了解唯物主义的辩证否定观,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式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二、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其次,要明确唯物主义的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之间的区别,这个地方容易结合实例出选择题。区别有二:第一,辩证法认为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形而上学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第二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否定观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认为肯定就是绝对肯定,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再次,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或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以上知识点的考察,往往不是直接考知识点本身,而是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或时政热点,考察大家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因此,提醒大家在2016考研政治复习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消化理解才是王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