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师:大家听过《东方之珠》这首歌,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

生:香港。

师:香港是哪一年哪一天回归祖国的?

生:1997年7月1日。

师:对!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多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有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播放视频。)二、活动一:知作者

师:初读课文,注意字词,读出韵味。知道作者是谁?

生:小组内读课文,注意字词。

师:出示生字词幻灯片,让学生认读。并出示小练习:我会填。生:香港于1997 年7 月 1 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现任长官是梁振英。

三、活动三:明诗意

师: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让我们走进课文,看活动三:明诗意。小组内细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有几节?每节讲了什么?

生:小组内细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生:有4小节。

生:第一节讲了香港回归前,人们激动、企盼的心情。

生:第二节讲了升起五星红旗时,我们激动、自豪的感情。

生:第三节讲了作者的联想,香港的屈辱史。

生:第四节讲了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师:大家了解诗意,看看会不读,出示小练习:我会读。

生:1、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C )

2、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A )

3、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B )

A、满怀激情,殷切期盼

B、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C、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四、活动四:悟诗情

师: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看看这首诗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我们走进活动四:悟诗情。小组内品读课文,“最后一分钟”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表达了什么情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体会。

生:小组内品读课文。四次。

师:出示小练习:我理解。

生: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

2、“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

《南京条约》。

3、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长城”代表祖国。“黄皮肤”代表中国人。

4、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紫荆”是指香港,“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暗示香

港回归祖国后会更美好。

师:出示现在香港繁荣的图片:街心一角、花旗银行、中银大厦、力宝集团、维多利亚港湾等图片。

五、活动四:表诗心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令人振奋的一刻,出示:香港回归时庄严的一刻。

生:看图片。

师:出示小练习:我能行

面对流浪百年的游子——香港,你最想说什么?

生:香港,我们爱你!

生:香港,回来吧!我们欢迎你。

生:我们祝愿明天更美好!

。。。。。。

师总结: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这一分钟包含了多少辛酸、多

少激动、多少感慨!这一分钟承载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让我们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同时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最后一分钟》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总认可“三分诗,七分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学,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表诗心。”这几个要点进行教学设计。

说实话,选择这样一首诗歌参加课赛,是对自己的挑战。学生缺乏体验,其教学的难度,我也考虑到了。激情导入、表诗心这两个环节教学非常满意,可自己教学完本课后,觉得非常不尽人意是“悟诗情”这一环节,给学生探究时间太少,学生对诗歌体会不够深入、体会不够深刻,暴露出了自己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好,对于

第一小节的设计有点牵强。课后仔细想想,虽然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看来采取的方式很好,采用配乐朗读,起到很好示范作用,但是学生自己读的较多,但是展示的机会较少,主要是自己感觉时间紧张。总之,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的教学还有不少弱点,以后要注意,不断地钻研,在遗憾中完善、提高。

小学五年级语文24最后一分钟(教案)

24*最后一分钟 1.认识课后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搜集香港回归及百年香港相关资料。 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导语:同学们,听下面这首歌曲,“小河湾湾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你们知道这里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香港) 2.香港是哪一年哪一天回归祖国怀抱的?(1997年7月1日) 3.教师: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今天,我们一起感

受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读准字音。 叩问(kòu)刹那(chà)硝烟(xiāo) 骨髓(suǐ)铸造(zhù)悄然(qiǎo) (2)理解词语。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脊梁: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2.背景简介。 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构想。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并设特别行政区。 3.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4.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总结:这首诗共有四节。第一节是写人们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节是写人们看到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升起时的情感。第三节是写作者联想到香港的屈辱历史,但在今天,在这一刻,人们终于可以欢腾了。第四节是写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它的明天将更美好。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_600字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_600字 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在大连这座美丽的城市中,车来车往,热闹极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在马路上穿梭着,而公交车则有序地停靠相应的站台,等候着搭乘的人们上车,然后行驶在绿荫马路之间,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也随着其中的一辆双层公交车,沿着702路公交线路,进行一次车览吧。只见,车里的乘客们一边欣赏着车窗外黄昏的美景,一边兴高采烈地聊着天,感叹大连这座城市的现代气息,真不愧被誉为“北方的香港”。 渐渐地,车速慢了下来,可是,还没有到站呢!大家觉得十分奇怪,于是,不约而同地向驾驶室看去。只见,公交车驾驶员把车缓缓地靠向马路边,用力拉下手动刹车闸。然后,把气控车门打开,挥手示意车上的乘客下车。我们都以为公交车出了故障,只好排着队下车。乘客们观光兴致大减,十分失望,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摇头抱怨,还有的在嘟嘟囔囔地发牢骚,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谁都没有注意到驾驶员的面色苍白。 下车后,大家回头观望驾驶室,看到驾驶员十分费力地熄灭了汽车发动机,然后就伏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了。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不是车抛锚,而是驾驶员身体不适,昏厥了过去。大家赶紧呼喊着,可是驾驶员已经不省人事了,停止了

呼吸,原来是心脏病突发。 大家都沉默了,为这位公交车驾驶员的行为而感动,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乘客的安全、行人的安全和车辆的安全,在紧急关头,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责任感啊!是一种多么撼人心魄的力量啊!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这位公交车驾驶员默默流泪,他就是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702路4227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 让我们为这位英雄默哀,向他致敬!

每天最后一分钟安全教育

每天最后一分钟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1.走人行横道,靠路右边走。 2.走人行横道、天桥,不随意横穿马路。 3.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服从交通管理。 4.不在车行道、桥梁、隧道上追逐、玩耍、打闹。 5.不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 6.不在铁路道轨上行走,玩耍。 7.不横穿铁路和钻火车。 8.听从铁道口管理和信号管理。 9.不乘坐“三无”车辆,即不乘坐无车牌、无行驶证、无养路费行驶的机动车辆。 校园内外活动安全校内安全: 1.在校园内不用尖头铅笔或剪刀等物品打闹。 2、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不做危险活动和不安全的活动。 3、上下楼梯不要拥护、礼让慢行。 4、不互相追逐疯打。 5、不开无味的可造成伤害的玩笑。 校内劳动安全:

1、严禁学生擦楼房外窗玻璃。 2、做清洁时,防止滑倒跌伤、玻璃划伤、钉子刺伤。 3、严禁用湿布擦电器旋扭开关。 学生实验安全: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 消防安全、火灾的预防: 1、安全使用炉火和液化器、天然气。 2、安全用电。 3、少年儿童不要玩火。 4、严禁学生携带烟花爆竹入校。 5.不要乱烧废物。 6、报警:火警电话119。报警要报清失火地点街道名称。 火灾自救与逃生: 1.井然有序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以防吸入烟雾窒息。 2.弄清楼层通道,不要盲目乱跑、不要盲目开门。 3.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势跑行。 4.楼梯火小,就冲出去,火大就用绳子、被单等从窗口、凉台上滑下。 5.身上着火,要脱掉衣服,或在地上打滚压灭火。 卫生防病饮食安全: 1、注意传染源,发现病人及时治疗,与病人密切接触的要检查。 2、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厕所清洁。消灭苍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 午夜。xx,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xx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xx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xx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xx,xx,我们的心! 我看见, xx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xx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xx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xx。xx,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xx的 含露的、芳香的

xx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xx……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xx。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4题;共65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tiáo zhou liè qièyāo he Jìn chá j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ěi xùyǒu hēi kù guàmén k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选择划线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荒:①庄稼没有收成或严重歉收;②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③废弃;④荒凉,偏僻;⑤不合情理,不正确。 Ⅰ这里曾经是个荒.村,近年因为发展旅游业变得十分热闹。________ Ⅱ大家都劝马小虎赶快打消这个荒.唐的念头。________ Ⅲ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 3. (1分)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用上“越……越……”。 丁丁每天练习写字,现在________。 4. (4分)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骤________ 涉________ 疲________ 载________ 5. (3分)写反义词

健康________ 美丽________ 祝贺________ 6. (6分)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劝告________ 街坊________ 赶快________ 盘缠________ 后悔________ 发现________ 7. (2分)仿写句子 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只有________,才________。 8. (5分)照样子,写一写。 d — an— dan zh — en—________ t — an—________ ch — en—________ n — an—________ sh — en—________ 9. (8分)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成词语。 例: 扁偏(偏僻)篇(篇章) 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 (4分)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简单简陋简要简朴 (1)周总理的生活十分________。 (2)这家人住在村子里一座________的小屋里度日。 (3)这道题的要求是,让我们________地说出这段话的含义。

初三中考关于奋斗的作文4篇

初三中考教室标语 中考的意义是在于你真正投入的过程,请务必坚持信念,守得云开见月明!下面我为你分享。 2017最新版 1. 决战中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2. 提高自己中考,决胜中考,改变人生。 3.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4.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5. 缅怀一次成功,将失败一生;铭记一次 6. 挫折,将一生成功! 7. 努力一定成功,放弃注定失败! 8. 争分夺秒,赢定高考!

9. 考大学,考自己理想的大学! 10.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经典版 1. 雄关漫道,谁与争勇;烈火熊炉,我自称雄。 2. 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4. 历春夏以苦为乐恒心架起通天路;搏中考梦想成真勇气推开智慧 门 5. 开启中考成功之门,钥匙有三!其一:勤奋的精神;其二:科学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态! 6.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7. 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8. 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9.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10.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11. 我中考我自信我成功!不做地下虫云中龙。 12. 给自己撑起一方未来的天空,给父母送去一片希望的慰籍。 13. 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成绩,多一点希望,多一些欢乐。 14. 时间不等待,珍惜今天,把握现在! 15. 以阳光和微笑示人,在逆境中燃起斗志! 16.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1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18. 九载拼搏,一朝同梦;百日会战,三天定夺。 19. 奋战百日,让七彩的梦在六月放飞。让我们拼搏,用行动实现青春的诺言;让我们努力,用汗水浇灌理想的花蕾。 20. 加油!我们的时间利用率应达到:NBA第四场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后顾整个课堂教学,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 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回归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

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向同学们讲个故事。今天,许多其他地方的人,也已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就是大连市的一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叫黄志全。一次在行车途中黄志全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关闭,确保了车和乘客、路人的安全。最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他的呼吸。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黄志全,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对别人的负责,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一名平凡的公共汽车驾驶员,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知道并记住他的名字?这是因为他有一颗闪光的责任心!在生命最后一分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就这份责任心,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挽回了多少损失! 同学们,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我来说责任》 走上台,鞠个躬。说说责任我真轻松!咋说轻松呢?因为呀,那个一轻松。有责任的人呀就在我心中。在学校,他爱老师,他刻苦学习很用功。他爱公物,他爱劳动,他处处帮助小同学。他乐为集体争光荣。责任早已播种在心中。责任如同一团火!责任如同一棵松!责任如同一面镜!责任如同一盏灯!有责任的人,有力量。有了责任事竟成。有了责任成英雄。 让责任伴我们走向明天!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只要大家有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同学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生活负责,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人,将来就一定能完成别人交给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收获一个精彩和亮丽的人生。 课后反思:一节课下来,只用了30分钟,除了第三环节:小事显责任, 学生在说身边负责任同学的事迹语速过快时,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在第七个环节:决心拥责任时,课前没有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学生只写了“现在最想努力完成的事”,所写的,也几乎如出一辙,都是想好好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考出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学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如果我能在课前先引导学生,想想应该如何培养自己做事负责任的精神,并写一写,课上,让他们每个同学都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做事负责任的精神呢?你现在最想完成的事是什么?”说完之后,再将树叶贴到黑板上,我想,这样会更有深度,对学生的教育也更有效,时间也不会剩那么多。在农村教学,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教师指导,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一点一点的体会,还好现在有了网络,能在网络上学到很多,也能找到很多可参考的资料,只要自己肯去钻研,应该是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20XX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59分) 1. (6分)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________这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撒在睡莲身上。 ________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________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 ________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________湖里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________东方刚露出晨曦。 2. (4分)用“静”字组词,填入句子。 ①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电视画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 ②走在这条________的乡间小路上,欣赏着田间的美景。 ③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________了下来。 ④一声尖叫,打破了夜晚的________。 3. (7分)照样子填一填。 例:很(高)很(高)的(树) 很(红)很(红)的________ 很________很________的________

很________很________的________ 4. (2分)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A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夕发”的意思是________ ①头发少。②晚上出发。 B“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 ①从来没有过的了不起的事。②用力举起来 5. (25分)按要求写句子。 (1)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缩句) (2)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改为拟人句) (3)父亲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做花生一样的人。”(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4)珍珠鸟长得好肥。(改为比喻句) (5)根据“风浪”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B.比喻艰险的遭遇或斗争的环境。 6. (8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fèi téng qí zhìlǐ pào liú t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uǐ chún jǐ liáng xiāo yān xiāng g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5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中考作文

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中考作文 踢球,是我的最爱! 但到了初三,踢球的机会几乎为零。在我们几个球迷百般央求下,体育老师终于答应了我们踢球的请求。 下午第二节课,老师安排女生练习体育加试的项目,让我们男生去踢球。 “耶——”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 也管不了人数了,我们男生大致分成两个组,就热火朝天地踢了起来。 体育老师的裁判松极了,很少能听到它的哨声。可能是他想让大家自由一些,放松一些,缓解一下考试的压力吧! 时间过半,比分是零比零。 这时,校长走来过来。他站在球场边看了一会儿,然后在体育老师耳边说了几句,他们俩就一起上场了! 看见校长上场,我有些兴奋。心想别看你平时是张“张飞脸”,到了球场上我可不管你校长不校长,我一定要盯紧你,就像你平时盯紧我一样…… 此时,我方主力迅速带球,左躲右散,他看我位置好,一脚把球传给我,我见时机成熟,大喊一声:“射——”,不料球猛地砸在了校长身上。可他似乎毫无反应,断下球后,抓住我方空挡,左冲右突,竟躲过了我方的几个球员。我紧

随其后,找准机会,迅速把球铲了过来。校长见状,急忙追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 时间不多了,比赛进入白热化。 校长看了看表,迅速做了安排。他让大部分球员都压向了我方球门,和几个少数队员相互传球。我们不知是计,拼命地跟着球跑, 只见球往后一传,传到了校长脚下,他突然一脚长传,把球传到了我方球门前,对方球员接到球后,迅速传给了一位头球高手,只见他奋力一顶,球进了!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随之响起。 “进了,进了——一比零!”校长为这最后一分钟进的球,乐的得手舞足蹈。 看到校长“大孩子”的模样,我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啊!你平时若都能像现在一样,那该多好啊! 得分点: 人物典型,妙趣横生。作者重点来写校长,就具有了典型性,因为校长踢球毕竟少之又少,人物本身就具有了可读性。作文具体写球砸在校长身上,校长摔倒,校长传球,校长欢呼,可谓呼之欲出,妙趣横生。 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作文提倡写短句,因为短句形式活泼,不易出现语病,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外,跳跃式的段落,也具特色,它加强了时空的转换,读来有条不

鲁教版语文四下16《最后一分钟》练习卷.doc

鲁教版语文四下16《最后一分钟》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1 . 读拼音写词语。 f èi t én ɡ q í zh ì l ǐ p ào li ú t ǎn ɡ ( ) ( ) ( ) ( ) zu ǐ ch ún j ǐ li án ɡ xi āo y ān xi ān ɡ ɡǎn ɡ ( ) ( ) ( ) ( ) 2 . 给多音字组词。 k àn ( ) k ōn ɡ( ) qi ǎo ( ) 看 空 悄 k ān ( ) k òn ɡ( ) qi ān ( ) 3 . 组词。 巷( ) 顷( ) 只( ) 杀( ) 港( ) 倾( ) 帜( ) 刹( ) 搂( ) 俏( ) 随( ) 斩( ) 缕( ) 硝( ) 髓( ) 崭( ) 4 . 填上量词。 一( )硝烟 一( )教科书 一( )空位 一( )礼炮 一( )眼泪 一( )紫荆花 一( )伤痕 一( )红旗 5 . 写出表示时间意思的词语。

例:瞬间()() ()() 6 . 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脊梁()的土地()的大海 ()的日出()的寂静()的一分钟 7 . 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1.最后一份钟,是旗帜的形壮,是天地间缓缓上生的红色。 ( ) 2.被撕碎的厉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哪伸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近我们的灵魂。 ( ) 8 . 判断句子是否比喻句。 1.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2.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 声。()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 去。() 4.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果。 () 9 . 选词填空。 寂静安静平静幽静 1.一阵大风过后,湖面上又恢复了()。 2.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十分()。 3.到了深夜时,整个村子格外()。 4.贝多芬走在()的小路上,听见茅屋里传来了琴声。 《最后一分钟》习题 10 . 课外阅读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荣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沙滩上,沐浴着(轻柔温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适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欣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香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楼林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 ][ ]满目,宽阔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资料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怨言的优美。”结合课外资料和课前的扩大阅读,引导学生收集图文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历程,今日繁荣的香港,落实“大阅读”理念。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学生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相关美好未来的祝福。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图片。那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尊雕塑吗?看到它你马上想起了那里?想到了什么?(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联想到香港。)是啊,1997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日子,香港这个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半世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当这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 2、当时你们还没有出生,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香港回归录像) 看后你的心情怎样? 3、是啊,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就是我们的亲人,香港一个漂泊半世纪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我们的诗人李小雨也将自己的思绪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这令人难忘的最后一刻。这节课我们

24最后一分钟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

作文赏析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例文】 给孩子留条“缝隙” 在周围,时常能耳闻目睹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得到长辈的溺爱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并且出现了很多违背大人意愿的行为,使做家长的满腹苦楚。 就这个问题,笔者看到“青年博览”里有一篇文章,现摘录以下: 曾祖父是一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留一条缝隙。”木工活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密则密,不然易散落。时下,有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公开课)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 1、回顾本单元课文特点及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 2、观看影片,了解历史,做情感铺垫。 师:上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生观看影片) 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 1、从1840年开始,古老中国就堕入了近代的屈辱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也和这段历史有关。(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板:现代诗歌)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 1.自主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完诗歌之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请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 二、读准词语,提炼问题 1.读准第一组词语,读准音。(叩问悄然旗杆刹那骨髓) 3、读懂第二组词语,提炼相互矛盾的问题。(欢腾一寂静痛苦一欢乐午夜一清晨)

师:到诗中找出这3 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预设学生问题: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百年的痛苦又何来欢乐?既是午夜,又怎会是清晨?) 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感受。 四、聚焦画面,精读感悟。 预设交流点之一:感受“痛苦与欢乐”(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三节) 1、读出痛苦。(1)圈点历史事件,感受百年屈辱。 关于这段历史,老师收集了一段资料,请看——(课件不平等条约) 师: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情怎么样?( (2)反刍诗歌语言,读出百感交集。 师:帝国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所以作者说——是啊,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这种切肤之痛犹如刀子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所以那最后一分钟,作者看见—— 2,读出欢乐。 师:此刻,伴随着发黄的条约悄然落地,百年的屈辱、百年的痛苦终于画上了句号。你的心情又如何? 师: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 师: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流淌!这一滴泪里暗藏的是一颗——(爱国的心)。它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 3、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 (2)师小结: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板书:语言凝练、感情浓烈) 预设交流点之二:体会“欢腾与寂静”。(学生自由交流,大屏幕显示第二节) 1、读出画面。 师:同学们,最后一分钟,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却把它写成了——(旗帜、旗杆,天空

第24课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同步测试.doc

第24课最后一分钟(五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题文】多音字组词。 【答案】沸腾旗帜流淌嘴唇脊梁香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够正确、规范书写课本生字表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准拼音,是正确书写生字的前提。书写的基本要求有两个:1.使用正楷书写。2.书写格式要规范,字型整齐、结构合理、部件正确、笔画标准。此外不能出现错别字,也是非常重要。 【题文】我能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刹车(shā chà)悄然(qiǎo qiāo)散尽(sàn sǎn) 脊梁(jǐ jí)刹那(shà chà)颤抖(chàn zhàn) 【答案】shā qiǎo sàn jǐ chà chàn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脊梁的脊读音为jǐ,易错。此外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的正确选择。 散: [ sàn ] ①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②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③排遣:~心。~闷(mèn)。 ④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 sǎn ] ①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②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③零碎的:~碎。~装。~页。 ④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悄: [ qiǎo ] ①忧愁:~切。~怆。~然落泪。忧心~~。 评卷人得分

②寂静无声:~然无声。~寂。~静。~声。 [ qiāo ]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深夜静~~。 【题文】比一比,再组词。 巷()顷()杀() 港()倾()刹() 俏()随()斩() 硝()髓()崭() 【答案】 小巷顷刻杀伤 香港倾城刹那 俏丽随意斩断 硝烟骨髓崭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别能力。形近字区别方法:(1)从字音上区别。(2)从字形上区别。(3)从字义上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中国汉字都很形象,偏旁往往就代表字的含义。【题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崭新——(    ) 欢腾——(    ) 颤抖——(    ) 反义词:痛苦——(    ) 崭新——(    ) 寂静——(    ) 【答案】 簇新欢跃颤动 欢乐破旧嘈杂 【解析】对近义词反义词正确运用的考查。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欢腾——欢跃。②从词的意义上去找,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如:崭新,是指非常新;簇新。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①抓词素的反义。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前”的反义是“后”、“进”的反义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②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慷慨”的反义词就是“不慷慨”,表示“不慷慨”的词就是“吝啬”,因此,“慷慨”的反义词是“吝啬”。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题文】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销烟一()泪珠一()条约 一()霞光一()红日一()红旗【答案】 一(缕)销烟一(颗)泪珠一(纸)条约一(道)霞光一(轮)红日一(面)红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

《最后一分钟》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分钟》 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阳埠中心小学刘风羚 一、教材简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二、设计理念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然后交流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全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三、学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身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但对当时只有刚出生的现五年级学生来说,实际上还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悟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五、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了解历史 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爱看图画吗?我们今天就来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1、出示虎门销烟图 这幅图上画的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叫做《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位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大人。林大人为什么要虎门销烟呢?销的又是谁的烟呢?这要从英国人到中国做生意说起。 2、出示中英商贸示意图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人到中国做生意,整船整船的布运到中国来卖。而中国呢,就卖给英国人瓷器、茶叶、丝绸。英国的布在中国几乎没人要,而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呢,却大受英国人的欢迎。结果,英国人回家的时候,拉回的一船一船的破布,而中国人回家的时候,拉回的是一船一船的银子。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赚钱了,英国人亏本了。 亏本的生意可不好做啊。于是英国人想到一个狠毒的办法,贩鸦片来中国卖!鸦片是害人的东西,中国人能让他卖吗?当然不行!于是林大人就把英国人的鸦片给烧了。这就是“虎门销烟”。 鸦片被烧了,英国人不干了。就派兵侵略我们中国。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人家都打到家门口来了,咱就跟他打呗!于是就发生了一场战争,叫“鸦片战争”。 3、出示鸦片战争图 当时中国参战军队有近十万人,英国只有两万人。十万对两万,你们猜,谁打羸了?英国人打羸了!清朝政府太腐败了,清朝的军队太无能了,这么多人参战,而且还在自己的家门口,居然打败了!中国输了!(出示战败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