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帐号:wj908

Wj1

1、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因此要它发挥作用,一定要有足够的胰岛β细胞。所以该药对1型和胰腺切除所致糖尿病无效。磺脲类药物同时还有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

药名商品名

①苯磺环已脲(格列苯脲Glyburide)优降糖

②甲磺吡脲(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来克胰

③甲磺二冰脲(格列博脲Glibornuride)克糖利

④吡磺环已脲(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利糖妥、

灭糖尿、优哒灵

⑤喹磺环已脲(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糖肾平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1)由于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的,因此,长期服用容易造成那些好的、正常的胰岛β细胞因过度超负荷工作而形成新的功能衰竭,出现继发性失效,进而由2型向1型糖尿病转变。

(2)低血糖反应:是磺脲类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约2%。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这类患者由于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与排泄缓慢,有可能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低血糖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

(3)消化系统反应:少数病例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皮肤过敏反应:偶有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丘疹、光敏性皮炎等,近年来有使用磺脲类口服药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报道,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5)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共济失调、四肢震颤等。

2、双胍类:

该药物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延缓葡萄糖(单糖)在肠道内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特别是加速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如果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影响乳酸排泄和利用;没有心、肺疾病导致机体慢性缺氧,增加乳酸产生,乳酸是不会在体内积聚,导致乳酸中毒的。

药名:(1)苯乙双胍(别名:降糖灵,DBI)

(2)二甲双胍(别名:降糖片;商品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立克糖)

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

(1)胃肠反应:如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腹泻;

(2)乳酸性酸中毒:这也是有些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双胍类药物的原因。因此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患及缺氧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3)体重降低、消瘦:长期阻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导致过度消瘦。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葡萄糖苷酶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苷酶是位于人体消化道(回肠壁微绒毛)上皮细胞的一种消化酶。该药是通过对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抑制,使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减慢,延缓了消化道对糖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药名:阿卡波糖,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商品名:拜唐苹(拜糖平)。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多、腹泻等。

4、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剂类: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肝糖原的生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药名:(1)吡格列酮(Actos)商品名:艾汀、安可妥

(2)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

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水留的症状,表现为踝关节或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肝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此药。

5、胰岛素类:

由动物内脏(猪、牛)提取的动物胰岛素或由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一般国产的浓度为40IU / ml,进口的浓度一般分为80IU / ml、100IU / ml二种;每瓶10ml包装。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等。

副作用及保存要求:

(1)长期肌肉注射会使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增生甚至硬结;

(2)过敏反应:个别患者注射部位会出现发红、发痒、肿胀等;

(3)注射后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否则会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是致命的;(4)过量注射或误注到小静脉血管内会出现低血糖;

(5)低温4℃—10℃避光保存。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久病引起多系统损害。不仅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感染等急性并发症,而且还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肢端坏疽、失明、尿毒症以及神经病变等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特异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1.磺脲类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都有效,但对胰岛功能丧失或胰腺切除者无效,30%胰腺功能。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K+通道阻断剂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性K+通道阻滞,膜去极化而使电压敏感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而引起胰岛素释放。

胰外作用增加外周组织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增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亲和力,从而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了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使糖原合成增加;减少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肝糖异生,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减少肝糖输出。

甲苯磺丁脲(D860)

氯磺丙脲

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而促进胰岛素释放.产生降糖作用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必达)

格列齐特(达美康)

作用较第一代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24h。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格列美脲

格列奎酮(糖适平)

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时间较短(8-10h),低血糖可能性小。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

应用

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原发性失效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磺脲药物治疗时血糖不能控制。

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反应良好,但经过1~3年后疗效减弱或消失,服用足量的磺脲类药物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

继发性失效主要原因为β细胞功能逐渐恶化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不能缓解。联合用药,如与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可以降低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

2型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而衰减,对于临床诊断超过10年的2型DM患者疗效相对

较差。由于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磺脲类药物治疗都不能完全有效,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

当β细胞功能下降到胰岛素分泌很少或丧失时,磺脲类药物将不再有效,应该停用磺脲类药物,换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有关,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格列本脲明显。

2.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胃痛、厌食和腹泻,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消失。

3.其他皮疹、光敏性皮炎,少数病人可出现胆汁郁积性黄疽、肝损害或粒细胞减少等,

应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象。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给予相应治疗。药物相互作用

1.血浆蛋白结合: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松、双香豆素和甲氨喋呤等。

2.肝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等

3.与噻嗪类、皮质激素等合用使药效降低

4.肝药酶诱导和抑制剂可影响本类药物的作用,

5.从肾小管分泌排泄的有机酸如丙磺舒、别嘌呤醇等可影响排泄作用。

2.非磺脲类瑞格列奈

类似磺酰脲类,通过关闭ATP-钾通道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

本药作用快而短暂,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部分通过葡萄糖介导,依赖于一定浓度的血浆葡萄糖水平。餐前服用~4mg,从小剂量开始,每日3次,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不进餐不服药,用药较灵活,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

适用于通过饮食、运动及其它药物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良者。应用原则是“进餐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不良反应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少数病例可出现低血糖,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增加低血糖危险,可出现头痛、暂时性视觉异常、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

可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发红、荨麻疹。

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营养不良患者应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可增强瑞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盐,奥曲肽,酒精以及促合成代谢的激素。肝药酶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氟康唑可能升高瑞格列奈血浆水平。

可减弱瑞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口服避孕药,噻嗪类药,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拟交感神经药。肝药酶诱导剂如利福平或苯妥英可降低瑞格列奈片血浆水平。(二)双胍类

对正常人无效,对胰岛功能无要求

1. 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

2. 加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肌肉无氧酵解;

3.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4. 抑制糖异生;

5. 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

6. 降低血浆LDL和VLDL的水平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α-葡萄糖苷酶,防止1,4糖苷键水解,使多糖(淀粉)、双糖(蔗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因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缓解高胰岛素血症。

主要用于2型DM患者:可作为一线药物,单独应用或与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中的两种、或三种药联合使用,也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餐后高血糖者;不单独用于1型DM,但可与胰岛素联用,减少胰岛素用量。

常用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应在进餐时随第一口主食一起嚼碎后服用。

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尤适用于肥胖病人。可单用或合用。也可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用于中、重度病人,以增强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口服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餐间或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或注意事项

常见的不良作用为胃肠反应,如腹胀、腹泻、腹鸣、排气增多等,少数患者有腹痛。

单用本药不产生低血糖,但如与磺脲类、胰岛素合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直接应用葡萄糖处理,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贝特类降脂药、华法令、抗酸药、消胆胺、肠道吸附剂和消化酶制品可降低其作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能降低该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四)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主要有:

曲格列酮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度选择性及强有力的激动剂。

PPARγ被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的转录。

加强胰岛素所导致的葡萄糖转运子(GLUT)向细胞运转,促使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减轻胰岛素抵抗。

由于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还可增加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肝内糖异生;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

用于:

2型DM,伴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明显时尤为适用,单独或与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胰岛素合用均可增效。

下列情况下应注意:

①肝功能不全:转氨酶大于正常高限的2~倍者应禁用,介于正常与倍之间者须查明原因,有肝病临床症状者不用,无症状者在密切观察下慎用。

②轻度贫血及水肿,有心功能不全者,根据情况慎用或禁用。

不良反应:

肝功损害,用药前必须查肝功能,用药第一年每2月查肝功能,以后亦应定期复查,如ALT大于正常上限的倍即停药,仅轻度升高应密切观察。

液体潴留:可发生轻度至中度皮肤水肿,特别是伴有心力衰竭和应用胰岛素的患者。

而血液稀释可引起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血浆脂质谱的改变。

体重增加: PPARγ激活后,刺激前脂细胞分化为脂细胞,体脂增加。

低血糖:较少引起低血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可出现低血糖。

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全身反应有头晕、头痛等。与雌二醇和炔诺酮的口服避孕药同时服用,会降低血浆中后两种药物的浓度达30%,从而导致避孕失败,因此与口服避孕药同服的患者应谨慎。

(五)胰岛素

小分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B两个肽链,中间有S-S键连接。人胰岛素是由前体物质胰岛素原裂解C肽而来

降低血糖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来源增加去路

(1)加速心肌、骨骼肌和脂肪细胞膜上载体转运葡萄糖入细胞内;

(2)促进肝脏等的氧化和酵解;

(3)促进肝、肌肉等的糖原合成;

(4)促进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

(5)抑制糖异生:能拮抗胰高血糖素、AD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分类

按来源

猪胰岛素、牛胰岛素(由猪、牛的胰脏提取)

人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胰岛素类似物

按纯度

普通胰岛素

单峰胰岛素

单组分胰岛素

按作用时间

超短效

短效

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为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和门冬胰岛素 (诺和锐),能模拟人体生理分泌的胰岛素作用模式,低血糖发生率低,无免疫源性。皮下注射后可随即进餐,应用更方便。

短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常用的制剂有普通猪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有诺和灵R、优泌林R及甘舒霖R。作用强而快,持续时间短,可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

中效胰岛素常用制剂有低精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可单用或与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只能皮下或肌肉注射,不可用于静脉点滴。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较短效长,主要控制2餐后高血糖,以第2餐后为主。

预混胰岛素短效/中效可为30/70或50/50。可每日早、晚餐前2次注射,根据早餐后、午餐后的血糖来决定早餐前胰岛素用量,根据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来决

定晚餐前胰岛素用量;对需每日3次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为使次晨血糖达良好控制,早、午餐用短效胰岛素,晚餐前也可选用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特慢胰岛素悬液,单独或与短效混合皮下注射,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其制剂为清澈溶液,皮下注射后,在24小时内不断被吸收入血,不产生血浆峰浓度值,有效作用呈平坦直线,比传统胰岛素制剂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更加贴近正常基础的人胰岛素,而且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低。

生理状态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保证肝糖稳定输出和使基础状态下的血糖(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主要调节因素,“小量”和“持续稳定”是基础胰岛素分泌的两大特点。

-负荷后胰岛素分泌促进餐后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抑制肝糖输出,维持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治疗原则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强调更加精细、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

主张早期应用胰岛素;

主张个体化应用。尽可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规律,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和需要合理设计和调整胰岛素方案及用量。

超短效、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补充负荷后胰岛素,以超短效更为合理。

中效、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基础胰岛素的补充,以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

素)更为合理。

使用方法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采用胰岛素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最常用的胰岛素应用方法。。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可模拟胰岛素的基础量和进餐时脉冲式释放,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调整来控制。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及乳酸酸中毒患者。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如手术后)也可采用短效胰岛素加入适当比例葡萄糖、氯化钾(GIK液)静脉滴注,以补充热量、减少蛋白和脂肪分解。胰岛素抗药性:极少数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及感染等拮抗胰岛素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达到或超过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才能使血糖得到比较好的控制,称胰岛素抗药性。

处理原则:

①增加胰岛素用量,每次加量可较大,加量速度可较快,必要时静脉滴注;

②换用抗原性较小的人胰岛素,或使用不易产生抗体的单组分胰岛素;

③改用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等类药物,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④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40~80mg,但这类药物本身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宜在血糖监护下短期使用。

由于抗体可与胰岛素或其受体分离,血中游离胰岛素骤增,抗药性突然消失而发生严重的

低血糖,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不良反应:

①低血糖,常见。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1型DM尤其是强化治疗的患者。

②局部刺激:要注意更换注射部位。

③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急性肺水肿等,偶有过敏性休克。较轻者给予抗过敏药物,较重者改用其他制剂或口服降糖药,必须使用胰岛素者,可行胰岛素脱敏治疗。

④胰岛素性水肿:由于血糖下降过快而组织相对高渗,低钠血症,注射胰岛素后尿量减少后钠水潴留,可出现面部,有时延及下肢,一般可自行缓解。

⑤屈光不正:注射胰岛素后与,血糖下降过快有关,一般待血糖满意控制后消失。

抗糖尿病药物的联合用药

1型DM 联合应用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对于少数伴有抵抗者(如肥胖)也可试加用胰岛素增敏剂。

2型DM 因存在胰岛素的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如无禁忌症可联合应用2种甚至3种作用机制不同、作用时间不同的药物,以便更好地改善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小剂量联合用药也可避免每种药物的副作用。

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疗法的基础治疗,所有病人均要进行严格和长期的饮食控制。目的

是供给病人足够而均衡的营养,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维持成人理想体重,保证其正常的劳动、工作及学习,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如小米、高粱、荞麦、玉米、豆类、块根类等植物。

蛋白质可占总热量的10~20%以下。其中蛋白质的1/3应有动物蛋白提供,以保证必需氨基酸供应。

脂肪可占总热量的20%~30%。饱和脂肪酸应少于1/3。

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或中度2型DM患者,尤其是肥胖者。病情稳定的1型DM患者也可进行运动锻炼。

应选择乐于接受、能够长期坚持的规律的有氧运动,并结合家务劳动进行,如太极拳、慢跑、骑车等,对大部分病人散步是比较安全的。

运动量应根据病人的体力、心脏、血压及并发症的程度而不同。

靶心率=“170-年龄”。达到靶心率的运动时间,以每日20~30分钟为佳。

运动宜在餐后进行,以餐后1小时为宜。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运动时间长的病人,应随身携带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糖尿病至今有一定的历史了,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众多的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的时候应该要充分了解这些药物的成分和适应症,副作用等注意事项,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治疗相应的药物。那么,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胰岛素两大类。一、口服降糖化学药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1)、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2)、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或伴有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4)、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非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治疗糖尿病的常规药物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的常规药物有哪些 糖尿病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很多患者终生受着糖尿病的困扰,日常饮食也受限制。一般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调控血糖,但是对于糖尿病严重患者来说,需要配合药物才能治疗,比如常见的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以及胰岛素注射等。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介绍如下: 1、磺脲类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2、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3、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4、噻唑烷二酮 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5、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1、短效胰岛素 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2、中效胰岛素 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 6~10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小时。 3、长效胰岛素 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4、预混胰岛素 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温馨提示:对于肥胖或者是老年患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即使一次正常者,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参考文献:《远离糖尿病》《糖尿病防治246问》《糖尿病合理用药》】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65883343.html,/tnb/2014/0227/155481.html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 5~8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4小时,作用高峰 6~10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 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2019年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1 . 提到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是指以下的措施() A.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 C.运动、药物治疗 D.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参考答案:A 2 . 以下哪项不属于“已经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标准防治措施” () A.生活方式干预 B.血糖控制 C.血压控制 D.体重控制 参考答案:D 3 . 以下哪种磺脲类促泌剂可以在早餐时服用() A.格列苯脲 B.格列齐特缓释片 C.格列喹酮 D.格列美脲 参考答案:B 4 . 以下哪项关于瑞格列奈的说法不正确() A.降糖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B.瑞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 C.快速吸收,代谢比较慢 D.剂量从0.5~4mg,可调节的范围大 参考答案:C 5 .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哪项() A.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C.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6 . 关于阿卡波糖的说法以下哪条不正确() A.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腹胀,极少有腹痛 B.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C.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D.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时不宜使用蔗糖,而应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参考答案:B 7 .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哪项() A.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 B.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 C.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8 . 以下哪项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要求的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A.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B.血压低于130/80mmHg C.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mmol/L D.甘油三脂低于1.8mmol/L 参考答案:A 9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包括以下哪项因素() A.心血管病史 B.年龄 C.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10 . 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适应证提到的“已经发生过的心血管风险”是指()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 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 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 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 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 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 分钟,作用高峰为2~4 小时,持续时间5~8 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4 小时,作用高峰6~10 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 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 小时,作用 高峰14~20 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 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 40单位/毫升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考试题答案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考试题答案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提到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是指以下的措施() A.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 C.运动、药物治疗 D.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以下哪项不属于“已经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标准防治措施” () A.生活方式干预 B.血糖控制 C.血压控制 D.体重控制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以下哪种磺脲类促泌剂可以在早餐时服用() A.格列苯脲 B.格列齐特缓释片 C.格列喹酮 D.格列美脲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以下哪项关于瑞格列奈的说法不正确() A.降糖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B.瑞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 C.快速吸收,代谢比较慢 D.剂量从~4mg,可调节的范围大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哪项() A.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C.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阿卡波糖的说法以下哪条不正确() A.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腹胀,极少有腹痛

B.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C.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D.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时不宜使用蔗糖,而应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哪项() A.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 B.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 C.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以下哪项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要求的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A.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B.血压低于130/80mmHg C.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低于L D.甘油三脂低于L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包括以下哪项因素() A.心血管病史 B.年龄 C.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适应证提到的“已经发生过的心血管风险”是指() A.心绞痛 B.心肌梗塞 C.缺血性脑卒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糖尿病用药大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 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6~10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 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40单位/毫升 U-100:100单位/毫升,常专用于胰岛素笔。 国内胰岛素均为40单位/毫升,国外胰岛素则两种都有。患者在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之前必需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浓度胰岛素,否则后果严重。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帐号:wj908 Wj1 1、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因此要它发挥作用,一定要有足够的胰岛β细胞。所以该药对1型和胰腺切除所致糖尿病无效。磺脲类药物同时还有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 药名商品名 ①苯磺环已脲(格列苯脲Glyburide)优降糖 ②甲磺吡脲(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来克胰 ③甲磺二冰脲(格列博脲Glibornuride)克糖利 ④吡磺环已脲(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利糖妥、 灭糖尿、优哒灵 ⑤喹磺环已脲(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糖肾平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1)由于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的,因此,长期服用容易造成那些好的、正常的胰岛β细胞因过度超负荷工作而形成新的功能衰竭,出现继发性失效,进而由2型向1型糖尿病转变。 (2)低血糖反应:是磺脲类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约2%。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这类患者由于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与排泄缓慢,有可能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低血糖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 (3)消化系统反应:少数病例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皮肤过敏反应:偶有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丘疹、光敏性皮炎等,近年来有使用磺脲类口服药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报道,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5)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共济失调、四肢震颤等。 2、双胍类: 该药物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延缓葡萄糖(单糖)在肠道内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特别是加速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如果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影响乳酸排泄和利用;没有心、肺疾病导致机体慢性缺氧,增加乳酸产生,乳酸是不会在体内积聚,导致乳酸中毒的。 药名:(1)苯乙双胍(别名:降糖灵,DBI) (2)二甲双胍(别名:降糖片;商品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立克糖) 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 (1)胃肠反应:如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腹泻; (2)乳酸性酸中毒:这也是有些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双胍类药物的原因。因此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患及缺氧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3)体重降低、消瘦:长期阻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导致过度消瘦。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葡萄糖苷酶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苷酶是位于人体消化道(回肠壁微绒毛)上皮细胞的一种消化酶。该药是通过对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抑制,使多糖和双糖到单糖的消化分解减慢,延缓了消化道对糖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药名:阿卡波糖,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商品名:拜唐苹(拜糖平)。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多、腹泻等。 4、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剂类:

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

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 磺酰脲类药物:——餐前半小时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但不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对于有一定内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病人才能奏效。磺酰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所有的磺酰脲类药物均能引起低血糖。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个小时出现,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1、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秦苏、优哒灵、安达、美迪宝、利糖妥、麦林格、吡磺环丙脲、灭糖尿、灭特尼等;瑞易宁控释片、唐贝克控释片)短效磺脲类制剂,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2.5毫克开始用,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毫克。格列吡嗪片剂有2.5毫克(如迪沙片)和5毫克两种规格。该药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30毫克,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剂量以不超过20毫克为宜。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每片5毫克,推荐与早餐同服。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根据血糖情况可进一步增加剂量,每次加5毫克,最大剂量为20毫克/日。常用剂量为5~10毫克/日。本品不可掰服。 2、格列齐特:(达美康、列克、甲磺吡脲)中效磺脲类制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毫克。每片80毫克,餐前半小时口服。开始每次40~80毫克,每日1~2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20毫克(4片),分2~3次服用,血糖稳定后可改用维持量。 达美康缓释片:该药每片30毫克,每日剂量范围30~120毫克,每日1次给药,早餐前服用。 3、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赫素、达安辽、达安宁等)长效磺脲类制剂,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难治性低血糖,老年人中慎用。最大剂量为每日15毫克。 4、格列美脲:(亚莫利、圣平、圣唐平、普唐苹、万苏平、迪北、伊瑞、佳和洛、力贻苹、安尼平、糖酥、阿迈瑞等)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制剂。在体内容易与蛋白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格列美脲有每片1毫克、2毫克两种片剂,初始剂量为1~2毫克,每日1次,以后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一般患者每日剂量为1~4毫克,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8毫克。一般每日1次顿服,建议早餐前服用,服用时不能嚼碎。 5、格列喹酮:(糖适平、克罗龙)。每片30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180毫克。 6、甲磺丁脲:(甲苯磺丁脲甲糖宁雷司的浓D860)。 非磺脲类(苯甲酸衍生物)——餐前5~20分钟服用 同样是胰岛素促泌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比磺脲类药物起效快,因此以在进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如果不按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药物起效的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药物起效才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能促进胰岛素在第一时相的分泌。通过关闭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依赖性K+通道,造成Ca+内流,使细胞内Ca+浓度增加,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不会太高,适合餐后血糖高者。 1、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起始剂量每次0.5毫克,进餐服药(餐前15分钟以内即可)。最大单次剂量为4毫克/日,全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6毫克。诺和龙片剂有0.5毫克、1毫克、2毫克三种。 2、那格列奈(唐力、唐瑞)有60毫克、120毫克、180毫克三种规格。常用剂量为每次90毫克,每日3次,进餐服药,最大剂量为360毫克/日,根据血糖水平、进餐时间和次数调整用药。 3、米格列奈。 二甲双胍类——进餐之后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无氧糖酵解,加强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减少葡萄糖的产生。此外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内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类药物口服之后能够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因此应在饭后服用。是肥胖糖尿病病人的一线药。 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两种,苯乙双胍(降糖灵、苯乙福明)因其可引起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已很少使用。在二甲双胍应用时要注意避免在有低氧血症,如呼吸衰竭、严重的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使用;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避免使用。二甲双胍目前在糖尿病治疗中作为首选药物 1、盐酸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君士达、力克糖、缓释片)开始宜小剂量,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如无特殊不适,可逐渐加到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每日剂量1500毫克可获得最大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

糖尿病药物种类 磺酰脲类药物:——餐前半小时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但不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对于有一定内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病人才能奏效。磺酰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所有的磺酰脲类药物均能引起低血糖。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个小时出现,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1、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秦苏、优哒灵、安达、美迪宝、利糖妥、麦林格、吡磺环丙脲、灭糖尿、灭特尼等;瑞易宁控释片、唐贝克控释片)短效磺脲类制剂,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2.5毫克开始用,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毫克。 2、格列齐特:(达美康、列克、甲磺吡脲)中效磺脲类制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毫克。 3、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赫素、达安辽、达安宁等)长效磺脲类制剂,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难治性低血糖,老年人中慎用。最大剂量为每日15毫克。 4、格列美脲:(亚莫利、圣平、圣唐平、普唐苹、万苏平、迪北、伊瑞、佳和洛、力贻苹、安尼平、糖酥、阿迈瑞等)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制剂。在体内容易与蛋白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 5、格列喹酮:(糖适平、克罗龙)。 6、甲磺丁脲:(甲苯磺丁脲甲糖宁雷司的浓D860)。 非磺脲类(苯甲酸衍生物)——餐前5~20分钟服用 同样是胰岛素促泌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比磺脲类药物起效快,因此以在进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如果不按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药物起效的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药物起效才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能促进胰岛素在第一时相的分泌。通过关闭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依赖性K+通道,造成Ca+内流,使细胞内Ca+浓度增加,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不会太高,适合餐后血糖高者。 1、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 2、那格列奈(唐力、唐瑞) 3、米格列奈。 二甲双胍类——进餐之后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无氧糖酵解,加强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减少葡萄糖的产生。此外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内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类药物口服之后能够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因此应在饭后服用。是肥胖糖尿病病人的一线药。 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两种,苯乙双胍(降糖灵、苯乙福明)因其可引起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已很少使用。在二甲双胍应用时要注意避免在有低氧血症,如呼吸衰竭、严重的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使用;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避免使用。二甲双胍目前在糖尿病治疗中作为首选药物 1、盐酸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君士达、力克糖、缓释片) 2、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倍顺)。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能通过肠内与寡糖竞争与α-糖苷酶结合,抑制小肠绒毛中参与碳水化合物降解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和双糖的分解和消化,延迟并减少在小肠上段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此类药物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佳,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则会起不到降糖效果。可以作为一线药物配合饮食、运动使用,或与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以及胰岛素合用。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者。 1、阿卡波糖片(拜唐平、卡博平) 2、伏格列波糖片(倍欣、伏利波糖)。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具有高选择性PPARγ激动剂。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增加胰岛素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让葡萄糖尽快被细胞利用,使血糖下降,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其副作用有肝损、水肿、肥胖。 1、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维戈洛、爱能、圣奥等) 2、吡格列酮(艾汀、瑞彤、卡司平、顿灵)。 复方制剂:格列本脲与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奇特与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等。这两种降糖药作用互补,可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格列本脲通过促进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盐酸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性,同时减少肝糖生成,但无法刺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等。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糖尿病用药大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精选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降压目标值为 <130/80mmHg,可能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CCB,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采用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治疗。一种药物不能耐受时,应采用另一种药物替代。 ★对于三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降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禁止将ACEI和ARB、ACEI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服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的患者,应监测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钾水平。 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考虑应用ACEI或ARB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eGFR>30ml/min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但不稳定或正在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起始治疗应选用二甲双胍,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用经证明可减少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率的药物(目前为恩格列净列净和利拉鲁肽)(坎格列净也被认为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精选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 1、糖尿病的常用药之二甲双胍 服用方法:每次0.25克~0.5克,一日2~3次,餐前、餐中、餐后服用均可。患者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如果服药后效果不理想,可与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以及胰岛素配合使用。 注意事项:此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减轻,一般无需处理,2~4周后可缓解。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乳酸性酸中毒,此时需要立即停药,并按急症处理。 2、糖尿病的常用药之格列本脲 服用方法:一次1.25毫克~5毫克,一日2~3次,餐前20分钟服用为宜。患者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15毫克。 注意事项:服用此药的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进食缓解,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此时应停用该药,并对症处理。 3、糖尿病的常用药之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内源性的胰岛素促泌剂,降糖作用快,能降低正常的血糖,因此有发生低血糖的副作用。使用这类降糖药,必须严格在饭前服用,剂量必须合适,患者外出需要随身携带糖果。 因为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致命或导致大脑的永久损伤。因此在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友中应谨慎使用,另外,在老年病友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中,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也增加。对有肾功能不全者,在磺脲类药物中可以选择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1、山楂:山楂,果胶之王。果胶是一种多糖物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此外,山楂还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 可是要真的吃山楂,相信很多朋友会感觉困难,因为山楂实在是太酸了,想起要吃山楂都很牙酸。专家建议,大家将山楂泡茶喝,将山楂切成片,用开水冲泡,这样山楂的酸味就会被大大地稀释了。如果觉得酸酸的茶不好喝,也可以向山楂茶中适当添加一些枸杞和冰糖,让山楂茶味道更好。但是对于血糖高的朋友,冰糖就不要加了。 2、猕猴桃:猕猴桃含有大量的天然糖醇类物质肌醇,能有效地调节糖代谢,调节细胞内的激素和神经的传导效应,对防止糖尿病和抑郁症有独特功效。

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

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 糖尿病正是人们所说的富贵病之一,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吃的多喝的多体重确明显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在后期引发的并发症更是难以治愈。那么了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显得十分重要,唐易康专家介绍一下六条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希望引起读者注意。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肥胖患者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结石和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的肥胖患者,很可能也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二、代谢异常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父母皆有糖尿病者,患糖尿病的几率较高。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三、牙齿松动中青年人牙齿松动,进食后食物容易塞在牙缝内,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的表现。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四、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或原来的近视突然好转,有的患者屡次配眼镜都不合适,这提醒我们,这些患者很可能患有糖尿病,因为高血糖引起的血液渗透压变化,可以影响调节视力的晶状体,引起视力改变。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五、反复感染如女性反复的尿路感染,反复的皮肤疖痈,都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六、有的人进餐3~4小时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心慌、出汗,进食后好转,这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因为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等到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逐渐分泌到高峰。这种胰岛素水平升高落后于血糖变化的结果可以导致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 打从单位体检被查出糖尿病,到现在已经八年了。现在我的各项身体指标长期都保持的不错,而且也比较平稳,很少出现大的波动,我想这和我自己平时的日常控制和锻炼是分不开的,很想和各位糖友分享下心得。 老实说刚查出来的时候我也很不能接受,一个是觉得自己年纪并不大,怎么就得了这种印象中的老年病了呢?二来是医生跟我说的一句大白话,“你以后啊,简单的说就是什么菜好吃,别吃^fen^什么车舒服,少乘!”把我给郁闷的,心理想这人生还没有享受就完了,只能用两个四个字概括“悲伤、绝望”!但是有孩子、爱人、老人,虽然难受,日子该怎么过还的怎么过! 不过,八年下来,我的身体状况倒是比八年前反而好了不少。这都亏了正确的作息饮食方式、日常家庭检测和从不间断的步行锻炼“三大法宝”。早睡早起、少动荤腥、含糖食物需节制,这些对咱们老糖友来说,那都是老生常谈了,所以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