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说课

高中化学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说课

高中化学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说课
高中化学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说课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为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由重视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转向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和化学素养的生成”;由重视学生“化学知识结构”轻“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有意义的知识主动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课采用的了抛锚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内容以某元素为线索,按照“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纵向知识结构进行编排。“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这两种盐的性质。

本内容既为前两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学生在九年级已初步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一的第二章已学过离子反应,初步具备运用离子的观点分析、解释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能力。

能力水平: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

力。

认知瓶颈:在用微观反应解释宏观现象,由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三、目标确定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包含化学、信息、能力、语言、思维素养的培养、跨学科跨情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针对以上要求,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2)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3)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会用类比的方法尝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实验,提升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碳酸盐化学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用途的讨论和学习,体会化学对生产和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类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通过微观粒子变化的分析,解释宏观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策略

公开课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掌握置换反应中的 “强置弱”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用品:酒精灯火柴镁片铁片铜片试管稀盐酸稀硫酸C u SO4溶液 A g NO3溶液Al2(SO4)3溶液C u丝Al丝 教学方法: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归纳:甲:测密度 乙:比硬度(黄金硬度小) 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则为金: 2C u+O2==2C u O A g+ O2---(不反应) 讲解:前面两种方法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 第三种方法利用的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除了要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还要掌握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展示:镁条和铝片 并把其与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和铝片相比较 设疑:是谁给银白色的镁、铝穿上了“外衣”呢? 学生:空气 讲解: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如果我们把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放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实验:在空气中分别给三种金属进行加热 观察: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评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评课稿今天我在高三(6)班听了我们学校谢老师的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该课高三复习的一节专题复习课。谢老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开出了一节相当精彩的课。在此,我对谢老师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之前教师发展中心曾国眼老师就“弹性先学课堂变革”做了专题讲座,提出要由学会变为会学,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提出来要有预学任务单,以问题设计为主形式,让学生把课堂内容事先做个学习,那么谢老师的这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 在上课前一天晚上,谢老师就把预学案发给学生,里面的内容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这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因此可以让他们在复习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在课堂上,谢老师先根据预学案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习,通式通过投影学生答案的方式,来指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接着通过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整个课堂谢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足,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来思考,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超前性和主动性。整节课教学三维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上教学思路运作的效果较好。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值得我学习和鉴赏的。当然本节课也存在

一些需要探讨的地方,比如说,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两种不同情况的反应方程式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对最后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鉴别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实验,应该有一定的提炼。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 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8)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 回忆相关反应的 现象、条件,书写化学 方程式。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 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 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的性质与作用说课

碳酸钠的性质与作用说课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第二专题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 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及用途。本教材通过4个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这是重点内容。难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和实验鉴别。 这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专题一脉相承;碳酸钠相关的反应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可以分散难点。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部分知识基础和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转化及鉴别。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的学习,知道其原理,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Na2CO3和NaHCO3 鉴别并培养学生的交流思考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外对侯氏制碱法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神和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本节是一节物质性质的新课,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确定 教学方法时,我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采取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验,启发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索隐藏在实验表象背后的实质,归纳出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其差异。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已经在人教版初三第十一章《生活中常见的盐》中学过了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本学期,也学习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应实验,因此总体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现代教育理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 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 【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 【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碳酸钠是工业三酸两碱之一,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可是在解放前,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却掌握在英美帝国主义手中,被他们用来榨取我国的经济,后来一位民族英雄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垄断,为我国及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及用途 【实验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探究 1、实验目的:对比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颜色、状态 ②溶解性 ③酸碱性 3、实验设计(见教材56页)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固体各约1g (约1/4钥匙),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2)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 (1)颜色、状态: Na 2CO 3 白色粉末状固体 NaHCO 3 白色晶体 (2)溶解性:Na 2CO 3>NaHCO 3,且Na 2CO 3溶于水放热,NaHCO 3溶于水吸热 (3)酸碱性:两水溶液都呈碱性且Na 2CO 3>NaHCO 3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钠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操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并进行性质对比。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探究 -++=23 32a 2a CO N CO N -++=3 3a a HCO N HCO N

名校优质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教学设计精品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教学设计

【课题】 3.2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课程基本安排 【教材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陕西师范大学黄傲聪 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认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这一内容:应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关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要通过它们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通过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初步学会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①专题2的第二单元内容。在专题1中介绍了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专题2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是一节典型的物质性质的课,也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虽然碳酸钠不是直接从海水中获得的,但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本专题的其它内容一脉相承;前面关于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碳酸钠相关的反应也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些都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分散难点。 2.主要内容 教材(对本教学内容)并没有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逐条呈现,而是设计了“碳酸钠的性质”、“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案设计”两个“活动与探究”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总结归纳、表达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探究能力。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使学生在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分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2006年广东省高中化学说课比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设计 郑裕彤中学孙垂鑫广东顺德 本教案设计是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教案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案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 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案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案方法,着重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之后再播放一段录象,介绍侯德榜及其制碱法,既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又可起到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的运用价值。 四、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 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的鉴别 六、教案过程 【引课】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小苏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什么家庭厨房常备有这两种物质 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哪些主要性质。 1 /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 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 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一些,看来呀妹妹要合群一些。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 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呀姐姐还是要比妹妹热情一些。 [板书] 讲解并补充表格一1.学生观察并回答: 碳酸钠加水结块变 成晶体,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显变化。 2.碳酸钠试管底部有 些微热,碳酸氢钠 试管底部没感觉。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分溶解。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两 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公开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并能根据反应难易程度和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2、知道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并能通过现象来解释金属的活动性。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行判断,并能熟练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学习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红磷的燃烧:。 3.木炭的燃烧:。 4.氢气的燃烧:。 5.一氧化碳的燃烧:。 6.甲烷的燃烧:。 7.镁条的燃烧:。 8.铁丝的燃烧:。 8.空气中加热铜丝:。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所有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吗? 2.金属和氧气发生反应需要的条件相同吗?现象有什么不同点呢? 【课堂探究】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阅读课本“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反映金属活动性。如金、银不易与氧气反应;铜、铁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而镁、铝常温下就易与氧气反应,如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结论: 金、银;铜、铁;镁、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大致为:。 你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一组是() ①Mg ②S ③Fe ④P ⑤Cu ⑥Au A.①和③B.③和⑥C.③⑤⑥D.③和⑤ 2.收藏家有一尊清末的铝制佛像,保存至今仍十分完好,为什么? 。 二、金属与酸反应 【合作探究】 探究金属和酸发生的反应,按照实验过程填写下表。 小结: 1.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是。 2.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氢气)的金属是。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任课老师:何群英人教版必修一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定,使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等实验技能; 2、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实例为课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美; 2、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达到共知识的目的; 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务实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课外拓展——侯氏制碱法,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和知识提取、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美,树立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通过演示对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集体讨论、讲解-演示、化学实验探究 五、教学器材及药品 试管若干、酒精灯、火柴、导气管、滴管、烧杯、铁架台、气球 Na2CO3、NaHCO3固体、蒸馏水、酚酞、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氧化物,本节课我们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提问】大家仔细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生:根据自己所知回答。 师:【PPT】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碳酸钠主要用于洗涤剂和食用面碱中,而碳酸氢钠主要用于面包糕点发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食用碱,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推进新课】我们知道用途和性质往往是相联系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 2、Na2CO 3、NaHCO3的物理性质 师: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知道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要知道它长什么样?【实验1-药品展示】在两个小烧杯里分别加入约2.0gNa2CO3和NaHCO3,观察两者的颜色及状态。 生:略。 师:这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那么它们的溶解性又是怎样的呢?请2位同学做溶解实验。 【实验2—溶解实验】分别向这2个烧杯中加入20ml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生:自告奋勇上台做实验。 师: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是不是2种固体都易溶于水,并且碳酸钠溶解得更快一些。 【PPT】练一练: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可见到有细小的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写出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验的设计意图的培养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表达,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由于五、六单元的学习已提前接触了置换反应的概念,故本课题对置换反应的学习不再深入。 重点: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初步探究。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联系实际法、练习巩固法等。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实验用品:铝、镁、锌、铁、铜和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硝酸银和硫酸铝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内容,回顾已学习过的几种燃烧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引入】通过铁丝的燃烧和镁带的燃烧,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信息? 【多媒体展示】 【板书】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师提问】1.所有金属都能和氧气反应吗? 2.金属和氧气反应的条件都是什么呢? 【PPT 展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泼性比较 镁在空气 中燃烧 铁在氧气 中燃烧 铜在酒精 灯上加热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 +O 2=====点燃 2MgO 3Fe +2O 2=====点燃 Fe 3O 4 2Cu +O 2====△ 2CuO 【讨论与交流】 1.为什么铝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 2.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思考、回忆。 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讨论回答。 填表。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加 深记忆。 设置问题,进入金属与氧气反应,承上启下。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新知 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是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之后再播放一段录象,介绍侯德榜及其制碱法,既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又可起到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的运用价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的鉴别 六、教学过程 【引课】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小苏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什么家庭厨房常备有这两种物质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哪些主要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教案(1) 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 时间 45min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杨佳 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分析教 材 分 析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 生 分 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 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