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扑热息痛的合成

扑热息痛的合成

扑热息痛的合成
扑热息痛的合成

扑热息痛的合成

(Synthesis of Paracetamol)

扑热息痛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N-(4-Hydroxyphenyl)-acetamide]

,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

化学结构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 掌握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

3. 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酰化剂的选择。

扑热息痛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铁粉还原反应得对氨基苯酚,再经醋酐酰 化反应制得。

(一)对氨基苯酚的制备(还原)

药品:(1)对硝基苯酚21g(0.15mol) (2) 氯化铵5g (3)铁粉30g

操作步骤:

(1)取21g 对硝基苯酚、5g 氯化铵和3g 铁粉,再向烧瓶中加入50ml 水,搅 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

实验原理

+ (CH 3CO)2O --------- - H 3COCHN 2 2 Fe

NH 4Cl

2

OH + CH 3COOH

2 2 1.

2.

3)滤出固体,干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1 14ml ( 15g 0.15mol ) (2)

(1 )取对氨基苯酚 14g 和 10ml 水放于 50ml 园底烧瓶中 入 14ml 乙酐,用力摇匀。

(2)加热回流,使固体完全溶解后,再继续回流 10 分钟 3 mp168 1 .用醋酐做酰化试剂与醋酸做酰化试剂的区别?反应中有什 2. 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

3. 预习操作过程。

1. 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胺有哪些方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

2. 本实验除乙酐外,还可用何种物质做为酰化试剂?

3. 为什么本实验中主要得到氨基的酰化产物而不是羟基的酰 14g(0.127mol) 172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扑热息痛的合成②

一、简单了解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为白色、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 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微溶。熔点为168~172℃。 二、流程简介: 三、第一步:苯酚亚硝化法 苯酚在0~5℃下与亚硝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还原可得对氨基苯酚。此法较成熟;收率为80~85%。 ?第二步:对氨基苯酚与醋酸或醋酐加热脱水,生成扑热息痛。可逆反应,采用蒸馏除水的方法可以使反应趋于完全,提高收率。配料比:对氨基苯酚:冰醋酸:母液(含酸>50%) =1:1:1(质量)。操作方法:将物料投入酰化釜,用夹套蒸气加热至110℃左右,回流反应4h,控制蒸出稀酸速度 ?为每小时蒸出总量的1/10,待内温升至130℃以上,取样检验对氨基苯酚残留量< 2.5%时,加入 ?稀酸(含量>50%),转入结晶釜结晶,离心,先用少量稀酸洗,再用大量水洗至滤液近无色,得扑热息痛粗品。搅拌下将扑热息痛粗品、水及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调节pH5.0~5.5,保温5min。将温度升至100℃时,趋热压滤,除去活性炭。 ?滤液冷却结晶(加适量焦亚硫酸钠),离心,滤饼用大量水洗至近无色,再用蒸馏水洗涤,离心脱 ?水,干燥得扑热息痛成品。滤液经浓缩、结晶,离心后再精制 ?

?四、总结及注意事项:由于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148℃)进行,未酰化的对氨基苯酚有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亚胺醌及其聚合物等,致使产品变成深褐色或黑色,故通常需加入少量抗氧剂(如亚硫酸氢钠等)。生产上一般采用稀醋酸(35~40%)与醋酐混合使用,即套用回收的稀醋酸,蒸馏脱水,再加入冰 ?醋酸回流去水,最后加醋酐减压蒸出稀醋酸。通过测定对氨基苯酚的剩余量和反应液的酸度来控 ?制反应终点。 ?另外,酰化时,采用适量的分馏装置严格控制蒸馏速度和脱水量,是反应的关键。 也可利用三元 ?共沸的原理把酰化生成的水及时蒸出,使酰化反应完全。 ? ?此外,对氨基苯酚也能缩合,生成深灰色的4,4’-二羟基二苯胺。 ?副反应化学式如下图

33 布洛芬工艺规程

pp1产品概述: 1.1产品特点 【品名】布洛芬片 【分子式】C13H18O2 【剂型】片剂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应为白色。 【适应症】用于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头痛、痛经、牙痛,也可用于减轻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2片,若疼痛或发热症状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8片。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规格】0.1g 1.2历史沿革 2处方和依据 生产处方: 布洛芬 200kg 淀粉 75kg 蔗糖 100kg 糊精 25kg 羧甲基淀粉钠 17kg 硬脂酸镁 2kg 制成200万片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 3.生产工艺流程图

为十万级洁净区其他为一般生产区 4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粉碎:用粉碎机将100公斤的蔗糖用80目筛粉碎;过筛:布洛芬200公斤、淀粉75 公斤、糊精25公斤、羧甲基淀粉钠17公斤、硬脂酸镁2公斤分别过80目筛。收率范围为:蔗糖粉99.5-100公斤、布洛芬198.5-200公斤、淀粉74.5-75公斤、糊精 24.5-25公斤、羧甲基淀粉钠16.5-17公斤、硬脂酸镁1.9-2公斤。 4.2制浆:称取淀粉1.6公斤加入制浆锅,加入纯化水18.4公斤,开启搅拌桨,打开蒸 汽阀加热,制成8℅的淀粉浆溶液备用。 4.3制粒、干燥:称取布洛芬、淀粉、蔗糖和糊精将其均分成4份,分成7次加入湿法 混合制粒机中混合均匀(2分钟),然后加入8℅的淀粉浆溶液5公斤,搅拌2分钟至均匀,然后后开启切碎刀制粒2分钟,湿颗粒用沸腾干燥机在65℃条件下干燥30分钟,然后过整粒机整粒,应得颗粒415公斤,收率应在415公斤—419公斤之间。 4.4总混:将已干燥整粒的颗粒、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一起加入三维运动混合机, 混合20分钟。 4.5压片:按颗粒的含量计算片重,再用压片机将混合均匀的颗粒按计算的片重压成素 片。

制马钱子生产工艺规程

制马钱子生产工艺规程 [品 名]:马钱子 [别 名]:火实、刻巴都、番木鳖、苦实、马前、牛银、伏水等。 [来 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云南、广东、海南等省。 [剂 型 ]:饮片 [执行标准]:CP2015版一部/P50;《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2009年版/P120;CP2015 版四部。 [炮制规格]:净制;砂烫制 [炮制方法]: 净 制:由净选工序的专门领料员按批生产指令领取规定的数量,填写领料单及共

6页第2页检验合格报告单号,确保相同来源相同质量标准的马钱子为一批。将马 钱子原药材置不锈钢拣选台上,去净杂质,筛去碎屑,放入周转箱(需 要干燥时,80℃以下温度干燥,晾凉,筛去碎屑)。盛于洁净的容器内, 称量,检验合格后随批生产记录交下一道工序。 操作参数: 砂烫制:取0.5mm以下的河沙,用饮用水淘洗干净,晒干或80℃以上温度干燥,晾凉。置锅内,用中火(220~250℃)炒至滑利状态,加入净制马钱子, 不断的翻动,鼓起,并显棕褐色或深棕色,微有香气,取出过12#机筛去 砂,放凉。盛于洁净的容器内,称量,检验合格后随批生产记录交下道工 序。 操作参数: [成品性状]: 马钱子本品呈纽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径 1.5~3cm,厚 0.3~0.6cm。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 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 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

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气微,味极苦。 制马钱子形如马钱子,制马钱子两面均膨胀,中间略鼓起,表面棕褐色或深褐色。质松脆,微有香气,味苦。 [炮制作用]:使药洁净,便于调剂和煎出有效成分。生品质地坚实,经砂烫方法炮制后,质地变酥脆,便于除去绒毛,易于粉碎。注意生用有毒,制后毒性 降低。 [成品质量标准]: 1、马钱子: 2、制马钱子: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剂。 [性味与归经]: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性]: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

年产500吨贝诺酯生产工艺设计14页word文档

一、 生产任务说明 1.设计项目:贝诺酯生产工艺设计; 2.设计规模:年产430吨,纯度99%的贝诺酯(扑炎痛)。 二、 产品简介及应用 1、产品简介 贝诺酯,又名扑炎痛、苯乐莱、解热安,化学名:2 - 乙酰氧基苯甲酸对乙酰氨基苯酯,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7H 15NO 5,分子量:313.31,是一种很好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环氧酶抑制剂。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沸乙醇中易溶,在沸甲醇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本品的熔点为177 ~181 ℃。 【药理毒理】 本品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属非甾体类抗炎解热镇痛药,具解热、镇痛 及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基本同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0000mg/Kg ,腹腔注射LD50为1830mg/Kg ;小鼠 经口LD50为2000mg/Kg ,腹腔注射LD50为1255mg/Kg 。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以原形吸收,吸收后很快代谢成为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原形药的T1/2约为l 小时。进一步在肝中代谢,主要以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自尿中排出,极小量从粪便排出。水杨酸的T1/22~3小时,对乙酰氨基酚T1/21~4小时。 【适应症】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发热、关节痛。 2、产品的应用 本品利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而成。 该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环加氧酶的抑制, 减少前列腺素伊G)合成, 并直接作用于受体部位" 因阻止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形成, 可降低肾血流量和尿量, 降低了肾孟输尿管内压, 使肾绞痛得以缓解或消失.此外,该药尚有抑制抗原)抗体形成, 抑制组织胺、缓激肽等形成, 降低炎症组织中血管通透性, 消除水肿等一系列抗炎作用,故疗效显著。肾脏、 输尿管内因结石或血块移动等原因, 可致肾绞痛, 且疼痛剧烈并易反复发作贝诺醋系由阿司匹林与对乙酞氨基酚两者羚基化合而成。 该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环加氧酶的抑制, 减少前列腺素(PG )合成, 并直接作用于受体部位。因阻止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形成, 可降低肾血流量和尿量,降低了肾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规程2

SDF-MF-301-01 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2份)、质量保证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目录 (2) 产品概述 (3) 产品的包装及规格 (3)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3) 化学反应式及工艺流程图 (5) 工艺过程 (7) 中间体、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8) 防中毒、防火、防爆和技术安全 (8) 回收利用及三废处理 (13) 操作工时和生产周期 (14) 劳动组织与定员 (14) 设备一览表与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 (14) 原材料、能源消耗和技术经济指标 (15) 物料横算 (16) 附录 (17) 附页 (17)

产品概述 1.1.通用名称:布洛芬 1.2.化学名称:2-(4-异丁基苯基)丙酸 1.3.俗称:异丁洛芬,芬必得 1.4.汉语拼音:buluofen 1.5.英文名称:Ibuprofen 1.6.结构式: 1.7.分子式:C13H18O2 1.8.分子量:206.28 1.9.执行标准:BP98/CP2000 1.10.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355 1.11. 临床用途: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 产品的包装及规格 2.1. 包装:纸板桶、铝罐 2.2.包装规格:25kg/纸板桶 2.3.规格:药用 2.4.内衬材料: 2.5存储:遮光,密闭保存。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100吨扑热息痛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00 吨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3亿片Vc片工艺设计 目录 目录 - 1 - ...................................................................................................................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第一章概述.......................................................................................................................... - 3 - - 3 - 1.1片剂(tablets)介绍....................................................................................................... 1.1.1片剂的特点[1] .........................................- 3 - 1.1.2片剂的分类............................................- 4 - 1.1.3片剂的规格和质量[2] ...................................- 4 - 1.1.4片剂的质量检查........................................- 5 - - 6 - 1.2扑热息痛片简介[3] ......................................................................................................... - 6 - 1.3药代动力学...................................................................................................................... 第二章处方设计及工艺...................................................................................................... - 9 - - 9 - 2.1 扑热息痛片处方设计................................................................................................. 2.1.1 处方................................................- 9 - 2.1.2 处方分析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辅料的选择原则......................................- 9 - - 10 - 第三章工艺流程.................................................................................................................. - 10 - 3.1 设计概述....................................................................................................................... 3.1.2 设计依据 [6] .........................................- 10 - 3.1.3 设计内容.............................................- 10 - 3.1.4 设计原则:...........................................- 10 - - 11 - 3.2 工艺流程介绍............................................................................................................... 3.2.1粉碎[7] ..............................................- 11 - 3.2.2筛分.................................................- 12 - 3.2.3混合.................................................- 12 - 3.2.4制粒.................................................- 13 - 3.2.5干燥.................................................- 13 - 3.2.6整粒,总混...........................................- 13 - 3.2.7压片.................................................- 14 - 3.2.8包装.................................................- 14 - 3.2.9储存.................................................- 15 - - 15 - 第四章物料衡算.................................................................................................................. - 15 - 4.1 物料衡算的基础[8] ...................................................................................................... - 16 - 4.2 物料衡算的基准........................................................................................................... - 16 - 4.3物料衡算条件................................................................................................................ - 16 - 4.4 物料衡算的范围........................................................................................................... - 16 - 4.5 原辅料的物料衡算....................................................................................................... - 18 - 4.6 包装材料的消耗[9] ...................................................................................................... 4.6.1铝塑包装用量.........................................- 18 - 4.6.2中包装及外包装用量...................................- 18 - 第五章设备的选型............................................................................................................ - 19 - - 20 - 5.1.工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扑热息痛的制备

扑热息痛的制备 1 [实验目的] ① 了解选择性乙酰化对氨基酚的氨基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② 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2 [实验原理] NHCOCH3 A OH 3 [主要试剂] 对氨基苯酚: 11g 水: 30mL 乙酸酐: 12 mL 活性炭: 1g 亚硫酸氢钠: 0.5g 0.5%亚硫酸氢钠溶液: 20 mL 4 [实验步骤] ① 在集热式磁力搅拌器中,安装配有磁性搅拌子、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50 mL 三颈 瓶;在三颈瓶中加入11g 对氨基苯酚和30mL 水,开动搅拌,水浴加热到50C ;自滴液漏斗 逐滴加入12 mL 乙酸酐,控制滴加速度在30分钟完成;升温到80C ,保温120分钟;冷却 到室温,即有结晶析出;抽滤,冷水洗涤滤饼两次,抽干得粗品。 ② 将粗品移至250 mL 三颈瓶中,加入60mL 水,电热套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 1g 活性碳,回流15分钟;在抽滤瓶①中先加入0.5g 亚硫酸氢钠,趁热抽滤,滤液趁热转移至100mL 烧杯中;放冷析晶,抽滤,滤饼以20ml 0.5%亚硫酸氢钠溶液分2次洗涤,抽干得产品;将产 品转移至培养皿中,干燥后计算产量和产率。 mp.168— 170C 。 5 [注释] ①该步骤用的布氏漏斗和抽滤瓶要在干燥箱中预热后使用 6 [思考题] ① 如果采用冰醋酸作酰化剂制备扑热息痛,其实验方案和反应装置如何?为什么? ② 扑热息痛重结晶时加入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什么? ③ 阿司匹林的制备和扑热息痛的制备这两个实验都是采用乙酸酐作酰化剂,但是乙酸 酐的加入方法却不同,为什么? ④ 扑热息痛的精制方法和阿司匹林的精制方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CH 3COOH 0H + (CH 3CO)2C

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

xxx药业 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 起草人:职务:日期:年月日审核人:职务:日期:年月日审核人:职务:日期:年月日批准人:职务: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

目录 1产品概述 (4) 1.1.中文名:布洛芬 (4) 1.2.化学名称:2-(4-一定基本集)丙酸 (4) 1.3.俗称:新诺明,新明磺 (4) 1.4.汉语拼音:Buluofen (4) 1.5.英文名称:2-(4-Isobutylphenyl)propanoic Acid (4) 1.6.结构式: (4) 1.7.分子式:C13H1O2 (4) 1.8.分子量:160 (4) 1.9.执行标准:BP98/CP2000 (4) 1.10.临床用途:轻到中度的偏头痛发作期的治疗,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慢性 发作性偏侧头痛的治疗。奋力性和月经性头痛的治疗。 (4) 1.11. 包装规格及储存:........................................................................... (4) 2.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及规格 (4) 2.1原辅料质量标准 (4) 2.2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4) 2.3包装:纸板桶、铝罐 (4) 2.4包装规格:25kg/纸板桶 (4) 2.5规格:药用 (4) 2.6存储:遮光,密闭保存。 (4) 3. 化学反应式............................................................................. .. (4) 3.1化学反应方程式 (5) 4.. 工艺流程图 (5) 4.1简易流程图 (8) 5.工艺过程 (9) 5.1所有工序的工艺过程 (9) 5.2重点工艺控制点 (10) 5.3异常现象的处理 (10) 5.4注意事项 (10) 6.中间体、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0) 6.1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0) 6.2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0)

马钱子炮制方法和原理初探 2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学院 中药学专业专升本毕业生 毕业论文 马钱子炮制方法和原理初探 专业中药学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马钱子炮制方法和原理初探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马钱子药材的常用炮制方法和原理机制,分析探究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及其作用机理,并作出初步试验验证该炮制方法的实际应用意义;方法此课题通过不同方法炮制的马钱子在炮制前后的主要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的含量变化,以及查阅资料,了解炮制前后马钱子自身药性变化来初步评价该方法是否合理、实用;结果马钱子在炮制后其主要毒性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部分会降解或转化为相应的氮氧化合物,并且马钱子碱含量损耗率最大,因马钱子碱在该药材众多成分中,毒性最大,并且疗效最低,所以通过炮制可降低马钱子的毒性;结论马钱子的主要炮制方法有:砂炒,油炸,煮制,醋制,甘草制,醋泡等。马钱子经炮制后总生物碱、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均有下降,但士的宁含量下降量最少,马钱子碱含量降低最多,进一步说明马钱子经过炮制可除去疗效差而毒性较大的马钱子碱,而对士的宁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马钱子;炮制;士的宁;马钱子碱

1 前言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其中,根据中药材的成分毒性,把中药材分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分类----毒性中药常用的毒性中药有: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 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羊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等等。其中,马钱子是最为常用的毒性中药之一,如下:马钱子,别名:马钱,车里马钱、云南马钱,拉丁文名Semen Strychni.性味苦,寒。有毒。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分布于东南亚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地区[1]。 本品苦、寒;有毒。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 马钱子始载于《本草纲目》。《外科大成》中最早记载了马钱子去毛的问题。认为“毛毒大?‘刺咽喉”。但韩史慧等报道:根据纸层析结果,绒毛中未检出与马钱子仁不同的其他生物碱、马钱子仁与绒毛均含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绒毛中的含量仅为仁中的1/2 ,带毛马钱子与去毛马钱子烫后,士的宁含量接近,且带毛烫后人丸、散剂,临床上也未见中毒及刺咽喉反应,所以不必去毛。现将炮制方法介绍如下:炮制 在清代《嵩崖尊生全书》中提出“炒焦去毛”。 去油制霜

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崔孝玲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原料:有机硅副产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甲醇液体,纯度99.9% 含小于0.5%(质量)水蒸汽。 2、重点设计: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和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3、生产时间:8000小时 4、设计基本数据 氯化氢提馏过程: (1)提馏塔操作压力0.16MPa(绝压,以下同); (2)原料酸常温进料,进料温度20'C; (3)原料酸质量浓度30%,稀盐酸产品质量浓度21%; (4)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一氯甲烷合成系统给定的工艺数据为: (1)反应器温度1500C,压力0.14MPa(绝压,以下同); (2)一、二级冷凝器压力0.13MPa; (3)甲醇进料温度20℃,压力0.15MPa; (4)氯化氢进料温度20℃,压力。.15MPa; (5)甲醇汽体过热温度120 ℃,压力0.15MPa; (6)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液压力0.15MPa; (7)离开二级冷凝器的气体温度40 ℃; (8)甲醇的总转化率90%(摩尔); (9)进料甲醇和氯化氢的摩尔比1;1.1; 5、建厂地点:兰州 二、设计工作内容(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概述 第三部分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范围及技术方案的确定 3.2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2.1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系统 3.2.2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第四部分氯化氢提馏工艺设计计算 4.1提馏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4.1.1计算模型 4.1.2计算步骤

4.1.3计算结果 4.2提馏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2.1填料提馏塔 4.2.2一级冷凝器 4.2.3二级冷凝器 4.2.4塔底再沸器 4.2.5浓酸预热器 4.3提馏塔内件设计计算 4.3.1.进料液体分布器 第五部分氯甲烷合成系统设计计算 5.1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5.2合成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第七部分外文文献翻译(2篇) 三、绘制设计图 1. 机绘带主要控制点的氯化氢提馏工艺流程图一张(A1); 2. 手绘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的物料平衡图一张(A2); 3. 机绘提馏塔的工艺尺寸图一张(A2)。 四、设计进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月明.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中国氯碱.2001 [2] 方源福.甲醇氢氯化技术.中国氯碱通讯1989 [3] 乐晓兵.Stauffer化学公司甲烷氯化物技术.中国氯碱.1996 [4]俞潭洋.甲醇液氯法联产氯代甲烷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化工.1998 [5] 艾米.日本有机硅工业发展动向.化工新型材料.1990 [6]黄立道.我国有机硅单体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化工信息.2000 [7] 郑建军.我国三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发展概述.化工新型材料.1999 [8] 幸松民.加速我国的有机硅单体工业.中国化工.1997 [9]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10] Gustin J L. Safety of chlorine production and chlorination processes[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5, 12(1):5-16

实验二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优化设计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优化方法; 2.熟悉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 二、实验仪器及试药 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量筒、对硝基苯酚、亚硫酸氢钠、醋酐 三、实验原理 NO2 OH NHCOCH3 OH (CH CO)O 四、实验步骤 1.对氨基苯酚的制备:取21克对硝基苯酚、5克氯化铵和3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入50ml水,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趁热抽滤,滤渣用少量沸水洗涤2次,滤液冷却至近室温时,用冰水浴冷却。抽出固体,干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2.扑热息痛的制备:于干燥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10.6g,水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再于80℃水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水洗2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性对乙酰氨基酚粗品约12g。 3.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粗品,每克用水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入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0.5%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干,干燥,得白色对乙酰氨基酚纯品约8g,mp.168~170℃。 4.对乙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 (1)取对乙酰氨基酚微量→逐滴加水振摇使溶解→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应出现蓝紫色。

(2)取对乙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水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不现红色。 (3)取对乙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置水浴中加热40min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水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现红色。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购得的对氨基苯酚应是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结晶,mp. 183~184℃。 2、酰化反应中,加水30ml。有水存在,醋酐可选择性地酰化氨基而不与酚羟基作用。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应,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 3、加亚硫酸氢钠可防止对乙酰氨基酚被空气氧化,但亚硫酸氢钠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亚硫酸氢钠限量超过药典允许量)。 七、思考题 1、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 2、加亚硫酸氢钠的目的何在? 3、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是何物?它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生物碱提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2、学会升华操作。 二、实验原理 咖啡碱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主要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它也是复方阿斯匹林(A. P. C)等药物的组分之一。现代制药工业多用合成方法来制得咖啡碱。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咖啡碱(或称咖啡因,caffeine)含量约1%~5%,丹宁酸(或称鞣酸)约占11%~12%,色素、纤维素、蛋白质等约占0.6%。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水、热苯等。

2布洛芬的生产工艺规程

ZSL NO:991-01-21 布洛芬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标题:布洛芬生产工艺规程(10吨/年)编码:ZSL NO:991-01-21 制定人:指定日期:页码: 审核人:审核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下发份数:

目录 一、产品概述: 1.1产品特点 二、产品的包装及规格 2.1包装 2.2包装规格 三、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3.1原辅料质量标准 3.2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四、合成路线及工艺流程图 4.1合成路线 4.2简易流程图 五、工艺过程 5.1原料配比

5.2重点工艺控制 5.3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六、停水、停电、汽、漏 七、质量问题 八、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8.1安全防护制度 8.2危化品防护救治 九、综合治理与“三废”治理 十、注意事项 10.1 防中毒、防火、防爆 10.2 防中毒 10.3 防火、防爆 十一、三废处理 十三、设备一览表

十四、物料横算 十五、附录 一、产品概述: 1.1产品特点 【中文名称】布洛芬

【英文名称】 Ibuprofen 【其他名称】 拔怒风,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Brufen ,Emodin ,Motrin , 【结 构 式】 【分 子 式】 C 13H 18O 2 【分 子 量】 206.27 【CAS 编号】 15687-27-1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乙醇、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醚 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试液中易溶。 【化学名】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质量标准】BP(2000)/USP25/EP Ⅲ/CHP2005 【包装】25Kg/桶。纸桶20Kg Φ38.5×47cm 【包装】贮存于密封性好的容器中。 【用途】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稍逊于乙酰水杨酸和保泰松。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 产品名 称 布洛芬 化学名 布洛芬 用途 其他原料 药 规格 99% 质量标 准 USP BP CP 外观性 状 白色粉 末 含量 99(%) 保质期 24(月) CAS 15687-27-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新、选)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一. 产品简述 (5) 1.品名 (5) 2. 曾用名 (5) 3. 汉语拼音 (5) 4英文名 (5) 5.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CAS 、EINECS (5) 6. 理化性质 (6) 7. 批准文号 (6)

8. 药理作用 (6) 9. 临床用途 (6) 10. 包装规格 (6) 11. 贮藏条件 (6) 12. 有效期 (7)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注 (7) 三.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 (11) 1.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 (11) 2. 副反应——较高温度时对氨基苯酚缩合 (11) 四.生产流程图(工艺及设备流程) (11) 1.工艺流程简易图 (11) 2.设备流程图(略) (14) 五.生产工艺过程 (14) 1.原料配比 (14) 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14) 3.重点工艺控制点 (14) 4.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15) 5.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5) 六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1.中间体和半合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6) 2.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7)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doc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G20104023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