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植物学教案

高职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学的意义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谢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二、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景。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

得似隔非隔的效果,相邻景观相互渗透,增加景观的层次。

(3)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在景观构图上,植物往往是构图的关键,它起到补充和强化山水气息的作用。亭、廊、轩、榭等建筑的内外空间也依靠植物的衬托产生与自然的关系。园林建筑设计体形和空间上应该考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不仅庭院空间如此,建筑的主要观赏面也离不开植物的配置。

(4)渲染色彩,突出季节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元素,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再现大自然的园

林景观,要求它同大自然的现象一样具备四级的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这正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花果树木春花秋实,绿叶成荫花满枝,季相更替不已。

(5)散发芬芳,招蜂引蝶

园林艺术空间的感染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其中不只是造型、色彩的作用,还有声音和气味的效果。对于游人来说,体验一个园林作品,是几种感觉器官综合作用的过程,它既有视觉、触觉、听觉还包括嗅觉。园林艺术的嗅觉效果主要是由植物起作用,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每当夏日荷风扑面之时,便清香满堂。

2、保护和改善环境

园林植物是构成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一天天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加大了人的活动半径,为了摆脱人为环境的禁锢,人们强烈地表现对绿色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园林植物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盒改善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环境中起着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美国科研部门一份资料表明,绿化产生的间接社会经济价值是它本身直接经济价值的18—20 倍,这个测算内容包括:流行病减少收益为2 倍;环境污染控制收益为6 倍;森林综合效益为10—12倍。植物在生长阶段可释放杀菌素,有效地净化空气,且绿地空气中负离子积累较多,能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博每分钟减少4—8 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有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此外,植物绚丽的颜色及释放的芳香气味,对大脑皮层有一种良好的刺激,可解除焦虑,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有益于健康。

3、精神作用

在远古时期,植物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是人类祖先精神的依托,在不少传说中,都表现出人类的生命是由于树木萌芽生长而产生的。我们常在公园、风景区看到一些树龄古老的树木现己成为神奇

之树。如我国黄山的迎客松、武陵源的武陵松、庐山的三宝树、泰山的六朗松、汉柏等,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绿色生命的奇迹。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墓地种植树木,以显示生命并末田死亡而终止,树木成了生命的象征。例如,松、竹、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用来比咱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把三者外形和气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树木的神态和风韵,从而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松拍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因此在园林中常种植于烈士陵园以纪念革命先烈。如上海龙华公园人口处红岩上配植了黑松。竹被视作员有气节的君子,园林景点中“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景。梅象征其坚贞不屈的品格。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雷云蔚亭等。此外,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交好运;军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稗表示家乡等。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澄清莲而不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实训项目

(1)选择5种东南、中南地区的植物,对其

形态特征(包括整体形态、花的形态、叶子的形态、果的形态、花期、果期、观赏价值等)、习性观赏特征、园林应用、拉丁学名等。进行介绍,要求制作ppt,图文并茂,ppt制作要求美观大方,每节课开始时上台介绍,每节课3位同学。

(2)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选择一张图临摹,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五、课堂小结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园林植物的分类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引言

在上节课我们明白了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接下来的课程将要具体的去学习园林植物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要对园林植物了解与认识,再则,要掌握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的运用。本节课是园林植物的认识的开始,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的分类与生态习性。

一、园林植物的分类

1、按生物学的特性分类

六、木本植物(woody plant) 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

的植物,具有形成层。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

1)乔木(tree)树体高大(通常6m以上),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分支点高,如雪松、云杉、广玉兰、银杏等。乔木依其高度又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 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2)灌木(shrub)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木本植物额,(通常在6m以下),如玫瑰、

腊梅、月季、大叶黄杨等。

3)藤本植物(Vine)以其特殊的器官,如吸盘、吸附根、卷须缠绕或攀附其他物体而向上生

长的木本植物,如爬山虎可借助吸盘;凌霄可借助于吸附根向上攀爬;蔓性蔷薇每年可发生

多数长枝,枝上有钩刺所以可得上升;卷须类如葡萄等。

4)匍匐植物(creeping plant)干和枝不能直立,都匍匐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

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匍匐柏。

(2)草本植物(herbaceous plant)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甚至没有,茎多汁,较柔软。

1)一年生在一年内完成生活周期,即播种、开花、结实到枯死,均在一年内完成的园林植物。

如凤仙花、万寿菊、麦秆菊、鸡冠花、百日草等。(补充P28)

2)两年生在两年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园林植物。两年生植物多数当年只张营养器官,第二年开

花、结实、死亡。如紫罗兰、飞燕草、金鱼草、虞美人等。

3)多年生寿命超过两年以上,能多次开花结实的园林植物。按地下部分形态变化的不同,多

年生园林植物可分为两类。

①宿根植物其地下部分形态不发生变态,植物的根宿存在于土壤中,冬季可在露地越冬。

其地上部分在冬季枯萎,在第二年春季发新芽,也有植株整株安全越冬,如菊花、萱草等。

②球根植物球根植物是指地下部分有肥大的变态跟或变态茎,在植物学上将其称为“块

茎”、“鳞茎”、“块根”、“根茎”等,在花卉学上将其总称为“球根”。

a.块茎类其地下部分的茎呈现不规则的块状,如大岩桐、花叶芋、马蹄莲等

b.鳞茎类其地下茎嫉妒缩短并有肥大的鳞片状叶包裹,如水仙、郁金香、百合、风

信子等。

c.根茎类其地下茎肥大呈根状,具有明显的节,节部有芽和根,如美人蕉、鸢尾、

睡莲、荷花等。

d.块根类其地下根肥大呈块状,其上下有芽眼,只有根茎部有发芽点,包括大丽花

(3)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s)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有木本和草本两类。

1)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常分布于0-1.5米的

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

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

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

2)浮叶植物根附着在底泥或其他基质上、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繁殖器官有在空中、水中

或漂浮水面的。如王莲、睡莲、菱、满江红等。

3)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

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

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

藻等。

4)漂浮植物又称完全漂浮植物,是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

植物。这类植物的根通常不发达,体内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或具有膨大的叶柄(气囊),

以保证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如槐叶萍(Salvinia natans)、浮萍、凤眼莲等。

5)滨水植物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乃水湿,短期内可忍受被水淹没,常见的滨水植物有

池杉、落羽杉、垂柳、水杉、竹类、水松、千屈菜、木芙蓉等。

(4)多浆、多肉类植物

多浆、多肉类园林植物是根据其共同具有旱生、喜热的生理特点和植物含水分多,茎或叶特别肥厚,呈肉质多浆的形态将其归为一类。常见的有仙人掌、芦荟、落叶生根、燕子掌、虎刺梅、生花石等。

2、按生观赏部位分类

(1)观花类

这类植物包括木本观花植物和草本观花植物两类。观花植物以花朵为只要的观赏部位。其以花大、花多、花艳或花多取胜。木本观花植物有玉兰、梅花、杜鹃、碧桃、榆叶梅等;草本观花植物有菊花、兰花、大丽花、一串红、唐菖蒲等。

(2)观叶类

观叶类植物以观赏叶形、叶色为主的园林植物。这类植物或叶色光亮、色彩鲜明,或者叶形奇特而引人注目。它的特点是观赏价值高,观赏期长。观叶类植物有龟背竹、红枫、黄栌、芭蕉、苏铁、等(3)观茎类

观茎类植物的茎干因树色泽或形状异于其他植物,可供观赏。常见的可供观赏的红色枝条的观茎类植物有红瑞木、野蔷薇、杏等;古色枝条的观茎类植物有桃、桦木等;可在冬季观赏的观茎类植物有青翠的棣(dì)棠;还有可观赏形和色的观茎类植物有白皮松、竹类、悬铃木、梧桐等。

(4)观果类

观果类园林植物果实色泽鲜艳美丽、经久不落,或者果实奇特,色形俱佳,如石榴、五色椒、佛手、

金桔、火棘、山楂等。

(5)观芽类

观芽类园林植物的芽特别肥大美丽,如银柳、结香等。

(6)观姿态类

观姿态类园林植物以观赏园林树木的树形、树姿为主。其树形、树姿端庄、高耸、浑圆、盘绕等。如雪松、龙柏、香樟、银杏、合欢、龙爪榆等。

课堂小结

实训导入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选择一张图临摹,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征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引言

提问:你觉得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

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环境”。植物的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势地形、生物因子及人类的活动等方面。对园林植物与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大气。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为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之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习性如花、果、叶等,精神方面指人为赋予的非物质的观赏特点即植物文化。

一、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1、光照因子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在光照下,植物才能正常的生长、开花、结果。光照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子光照强度的光照时间两个方面。根据对光照的强度的要求不同,将园林植物分为以下三种:

(1)喜光植物

喜强光,不耐荫蔽,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否则枝条纤细、叶片焦黄、花小而不艳、开花不良或不能开花。如银杏、杨、柳、泡桐、郁金香、芍药等。

(2)耐荫植物

多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阴坡及林下,在适度荫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果强光直射,则会使焦黄枯萎,长时间会造成死亡。如红豆杉、八角金盘、兰花、中华常青藤等。

(3)中性植物

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更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如山茶。

2、温度因子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影响植物的地理分布、栽培区域、生长发育速度。

3、水分因子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水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和发育。不同的植物的种类,由于长期生在不用的水分环境中,形成了对水分的需求关系的不同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根据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分为四个类型:

(1)耐旱植物

多分布在热带干旱或沙漠地区,这类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或完全退化,如仙人掌。

(2)中生植物

绝大多数植物属于这个类型,他们不能忍受过干和过湿的条件。

(3)耐湿植物

多源于热带雨林或山涧溪旁,喜生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在干燥或中生环境中会生长不良或死亡。如垂柳。

(4)水生植物

适合生于水生环境,其根或茎一般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它们适合生长在水中。如荷花。

4、土壤因子

土壤是园林植物的生长的基质,植物通过土壤吸收生长和大于所必须水分、养分和丰富的氧气。

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的酸碱性,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课分为3类:

(1)酸性土植物

土壤的PH值在6.5以下,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如杜鹃、栀子花、山茶等。

(2)中性土植物

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绝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

(3)碱性土湿植物

土壤的PH值在7.5以上,中生长最好,最多种类。如仙人掌、玫瑰、柽(cheng)柳等。

5、空气因子

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空气的流动即风、有毒气体及烟尘。种植在街道绿地中的植物要求对烟尘、汽车尾气等有一定的抗性,抗综合性有毒气体的能力强;工矿区绿地需要选对该矿工区释放的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或抗性的植物。防护林需要选着深根性、抗风力强的树种。抗综合性有毒气体能力强的植物有夹竹桃、海桐、女贞、臭椿等。

二、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习性如花果、叶等,精神方面指人为赋予的非物质的观赏特点即植物文化。

七、植物的外形

植物的体量大小、外形存在很大差异,按照不同的配植方式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规则式园林中选用形态规整的树木如尖塔形、圆锥形、圆球形,自然式园林中多选择外形活泼、自然的形态如垂枝形、拱枝形、伞形等。大多树木的外形为钟形(或卵形),此类最大众化、朴实、浑厚,规则式种植形成整齐统一的气氛,自然式种植则形成活跃、自由的氛围。树木常见的外形有:(1)尖塔形:松科大多数种类的幼龄、成龄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植物,如雪松。

(2)圆锥形:柏科、杉科植物的幼龄、成龄树,如水杉。

(3)圆柱形:冠幅窄的阔叶树,如钻天杨、珊瑚树。

(4)圆球形:如海桐。

(5)钟形:大多数阔叶树的外形,如广玉兰。

(6)伞形:如合欢。

(7)垂枝形:如垂柳。

(8)棕榈形:主干不分支,如苏铁、棕榈科植物的大多数。

(9)拱枝形:如南迎春。

(10)丛生形:如南天竹。

(11)匍匐形:如铺地柏。

八、植物的叶

植物的形和叶观赏时间最长,植物的形态随着树龄的增长、生长环境的变化等而发生变化,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变,而植物的叶则变化较大,除了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方面有不同外,还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即春色叶和秋色叶,这种景观效果给人感受的强烈程度并不亚于花。常绿树在冬季有景,而落叶树则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1)叶的颜色

植物叶的颜色变化给园林增色不少,利用体量大小不等、叶色各不相同的植物进行搭配,可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1)常年叶色

大多数植物为绿色,但有深浅之分。深绿色植物可作浅色小品、雕塑及花的背景,如广玉兰、山茶、黑松等;浅绿色植物可作深色小品、雕塑及花的背景,如玉兰、芭蕉、金钱松等。另外较少的有红褐色的如红继木。除此之外,目前园林中应用了很多新培育出来的彩色叶植物,如红色

的红枫,紫色的紫叶桃、紫叶小檗,黄色的金叶小檗、金叶女贞,花叶的花叶玉簪、花叶络石、金(银)边大叶黄杨等。

九、春色叶树木在春季展叶时呈现嫩红或嫩黄的颜色,犹如开花般的效果,如石楠、石榴、

檫木、槭树等。

十、秋色叶树木在落叶前,叶色发生显著变化,如变红、黄、红褐等颜色。“霜重色

愈浓“,其景观效果不比观花效果逊色。秋叶红色的如枫香、乌桕、蓝果树、檫木等,秋叶黄色的如银杏、无患子、鹅掌楸等,秋叶红褐色的如水杉。

补充:红继木、紫叶李、紫叶小壁的区别。

红继木叶正面有砂纸的触感,全缘

紫叶李叶背后有绒毛,叶缘有锯齿

紫叶小壁也光滑无毛,全缘,花为黄白色

(2)叶的形状

植物的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单叶中形状各异,形状稀少的观赏价值较高,如掌状裂的八角金盘、鸡爪槭,形如马褂的鹅掌楸;复叶中的小叶也有大小、形状的区别,如给人轻盈纤细、小叶仅几毫米的合欢,单身复叶的柚树叶。

(3)叶的大小

植物的叶大小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大的叶给人朴实、粗犷之感,如八角金盘、梧桐;小的叶给入以细腻、亲近之感,如合欢、黄杨。

(4)叶的质感

叶的质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质感。革质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有光影闪烁的效果,宜近距离观赏,如海桐、山茶;纸质、膜质的叶片,常呈半透明状,给人以恬静之感,如樱花;粗糙多毛的叶片,多富于野趣,如金银花。

十一、叶的味道

有些植物的叶片手摸或揉碎后具有各种香味,宜近距离观赏,如唇形科、伞形花科、芸香科、樟科植物等。

十二、植物的花

花相对来说观赏时间较短,但观赏效果却是植物的其它观赏部位所无法比拟的。不同的

植物,除了花期长短不一外,其花朵大小、开花多少及着花状态都各不相同,有些植物花开如海,宜作风景林、行道树、树林,如樱花、桃花:而有的植物开花则清秀、含蓄,宜植于路边、建筑物周围,如含笑。

(1)花形

形花有单花和花序之分,单朵花的形态各异。花形奇特的宜近距离观赏,如花瓣边缘皱折的紫薇。

(2)花色

花中最吸引入、也最具有烘托效果的是花的颜色。红、黄色系的植物宜植于广场、入口、白色建筑物周围、游览活动区等,白色、蓝色系的植物宜植于安静休息区等。

(3)花的大小与数量

花径较大的常给人以热闹、雍容富贵之感,花径较小的给人以轻盈、静谧、灵秀之感。单朵花小但呈花序的则尤如大朵花的效果,如栾树。

(4)花的芬芳

花的芳香有些植物开花时具有各种香味,浓香如桂花,淡香如含笑。

十三、植物的果

植物的果象征丰收和秋季,用于园林中,主要考虑欣赏、增强游览兴趣、吸引动物以

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1)果实的形状

一般以奇、巨、丰为选择标准。果实形状要奇特,如佛手;

(2)果实的大小

果实相对较大的如柚子;果实较小但数量多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火棘。

(3)果实的色彩

多选用色彩艳丽的果实,如红色、黄色、橙色系、蓝紫色系等,少数人喜欢白色果实。

(4)果实对动物的诱引力

大多数鸟类喜欢浆果,香花植物可招引蝴蝶、蜜蜂等,松鼠类喜食松籽等。

十四、植物的枝干

颜色鲜艳或形状特殊(如龙游形、下垂)的植物枝干同样具有观赏价值,宜近距

离观赏、作主景,如黄枝槐、龙爪桑。

十五、植物的文化

现代园林中提倡生态和文化,植物文化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多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其中大多数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在中国文化中,松树的地位极其崇高,当得百木之长的荣誉,其挺拔苍翠、生命的顽强和从容,都堪为表率。世上之物,皆以新进少年为贵,只有松柏和梅树,枝干如铁,老而愈发精彩。松柏耐寒,予以抗击环境变化、保持本真、坚强不屈的品格;“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官阙”,为生命的象征。“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家旁庭中种植松柏不太适宜,松柏一般为陵墓所使用,“柏,阴木也,木

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

实训导入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和区分

2、要求:临摹下图,A4打印纸,每张纸上两株植物,有图框,图框的宽度为1厘米,植物的下方用

仿宋体(30号左右)表明植物的名称和树形名称。

例如: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的应用方式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回顾:列出几种上堂课所讲过的植物的图片,同学们回答植物的名称,回答正确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分。

一、园林植物的应用方式

1、孤植树(庭荫树、庭园树、园景树):选择喜光、外形整齐、冠大荫浓或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2、丛植、群植:几株或多株树木配植在一起形成高低错落起伏的群落。对于外形较独特的宜单种配植,如苏铁、雪松;有些树形不宜孤植但与其它种类搭配在一起可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和林冠线,宜多种植物搭配,如柏类植物与阔叶树搭配。

3、行道树、园路树:选择冠大荫浓、分枝点高、耐修剪、抗性强等的乔木用于道路绿地中的人行道旁,观赏价值较高的乔木、小乔木用于一般绿地中的道路旁(即园路树)。

4、风景林、树林:选择具有季相变化或整体形态优美的植物。

5、防护树:选择具有抗风、耐火烧、隔音滞尘、杀菌等作用的植物。

6、绿篱(墙)、植物造型:选择常绿、枝叶浓密、耐修剪的植物。

7、基础种植:紧靠建筑物的地方配植花灌木、地被或花丛等。

8、地被植物:株形低矮、枝叶茂盛能严密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

气候,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9、垂直绿化:利用藤本植物绿化墙壁、棚架、栏杆、枯树、陡直的护坡或山石等。

10、花坛:将色彩艳丽、花期集中、植株高度整齐的一、二年生植物种植在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用植物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

11、花境:选择花期长、色彩艳丽、栽培管理简单的多年生花卉为主适当配以一、二年生花卉,按自然式配植,形成高低错落、观赏时期不集中的自然式景观。

12、花丛:将适应性强、可观花或花叶兼备、栽培管理简单的花卉(以多年生为主)根据植株高矮及冠幅大小,数目不等的组合成丛配植阶旁、墙下、路旁、林下、草地、岩际、水畔的自然式种植。

13、花台:将地面抬高几十厘米,以砖石矮墙围合,其中栽植各种花木。

14、植物专类园:将品种丰富、花色较多的植物或将某一种观赏特性的植物集中配植在一起形成特色专类园。

二、园林植物的拉丁名

植物的拉丁学名(简称拉丁名或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其后附有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大写)。在种的下面可能有变种(var.)或变型(f.),它们的拉丁名加在种名之后,前面分别有var.或f.作为标志,其后也附有命名人。拉丁名的主体部分(属名、种加词、变种名、变型名)通常在印刷时用斜体,属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一律小写。命名人若是两人,则用et连接;如果两人名之间用ex连接,表示该拉丁名是由前者提议而由后者发表的。拉丁名中有时会出现“×”,它在属名前是属间杂种,在属名之后是种间或种内杂种。园林植物有许多栽培变种(cv.,cultivar.),也叫园艺变种或品种,其国际通用名一律置于单引号‘’内,首字母均

要大写,其后不附命名人;按国际新规定,前面也不再冠以cv.标志。在规划设计中编制

植物名录表及一般性文章中提到的植物需要附上拉丁名时,可以将命名人全部省略掉,例如:玉兰Magnolia denudata,红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紫叶桃Prunus persica‘Atropurpurea'。

一、植物配置表的规范

实训导入

1、名称:植物外形的手绘练习

2、要求:临摹下图,A4打印纸,每张作业的反面写上班级、姓名。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的表现形式课时:8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环节:三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每人5-8分钟。

作品欣赏:同学共同探讨方案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高职药用植物学优秀教案1绪论

教师授课方案

附:讲稿 第一章绪论 一、这是一门什么课程?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药剂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等药学专业课中也有涉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由于品种繁多,在临床中经常出现一些外观相似以致错用的现象。如佩兰和泽兰,它们是两个不同科属的植物,佩兰来源于菊科,泽兰来源于唇形科。菊科植物茎为圆形,花序为头状,唇形科植物茎为方形,花序为轮伞花序。因此,鉴定二者只要从茎的形态、花序类型,就可一目了然把两者区别开。 二、了解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 1、两个概念 (1)药用植物:有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功能的植物。(植物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2)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药用植物学研究内容: 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以及分类等方面的规律,而达到合理利用它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据统计已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为11020种。而中药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植物,约占总数的87% 。资源最为广泛,最为丰富的是被子植物。 2、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状况-发展简史 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典。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 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学 全套讲义 精品课教案(两份全套讲义)

植物学讲义(两份) 植物学讲义(一) 如何认识《植物学》? 1.植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形态、结构的规律性、个体发育的规律性以及系统演化的规律性。它揭示的是自然的奥妙。 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将会使你懂得许多植物学的知识,并利用植物学的知识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好植物学知识会让你科学地解答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如: (1)俗话说树怕剥皮猪怕壮,为什么? (2)连理枝是如何形成的? (3)路灯下的树或枝条容易冻坏或冻死,为什么? (4)嫁接是如何成活的? (5)果树环割、环剥会提早结果,为什么? (6)病原菌如何侵入植物体内? (7)为什么要植树造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植被如何呼风唤雨?…… 2.植物学是艺术 植物世界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不给人以美学的享受。 宏观方面,从热带雨林到极地苔原;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处处展示着植物带给人类的无穷魅力。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无名的小草等等,让人赏心悦目。 微观方面,从植物细小的形态到显微构造;从微形态到超微构造;展现了微观世界的精妙绝伦。从而激发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植物世界是美丽的,微观世界更奇妙。植物所创造的艺术美,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所无法创造的。 植物的美 绪论 植物学(Botany):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植物多样性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的多样性 1.植物总数:50余万种。 2.分布范围:极其广大。热带、温带、寒带至南北两极;平原、丘陵至高山;海洋、湖泊、沼泽至陆地。 3.细胞组成: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4.演化趋势: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植物学教案

第八章生殖器官——花 一、花的组成 (一)植物的主要三类繁殖方式 1.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 营养繁殖是植物用其自身的一部分,如鳞茎、块茎、块根和匍匐茎等,自然地增加个体数的一种繁殖方式。低等植物的藻殖段、菌丝段等和高等植物的孢芽、珠芽、根蘖均可用来营养繁殖,农林生产中广为应用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离体组织培养等也属于营养繁殖。 2.孢子繁殖(或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孢子繁殖是藻、菌、地衣、苔藓、蕨类等植物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繁殖方式。这些植物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能产生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孢子,当孢子离开母体后,在适宜外界环境下便能发育成一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3.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植物在繁殖阶段产生两种生理、遗传等均不同的配子,经其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的生殖(或繁殖)方式,故又称配子生殖。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两种形态大小、生理功能、活性完全不同的两种配子即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子,精卵结合产生合子发育成胚,由胚发育成新的植株。 (二)花的概念 从形态和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花是节间极度缩短而具有变态叶(雄蕊、心皮)以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花是种子和果实的先导,可进一步发展为种子和果实。 花的来源:从枝条--> 茎-->(逐渐缩短)花柄,叶(演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三)花的基本形态 一朵被子植物的完全花(Flower)通常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部分组成。 1.花梗(花柄) 花梗是着生花的小枝,结构和茎的结构相似。支持花向各向展布,各种营养物质由茎转运到花的通道。花梗的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有的植物甚至没有花梗。 2.花托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微膨大的部分,其节间很短,很多节密集在一起,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其上。 花托有扁平、凸起、圆锥状、倒锥、坛状、杯状等多种特殊形状。草莓的花托膨大呈圆锥状,并且肉质化;莲的花托呈倒圆锥形,俗称莲蓬;桃的花托凹陷呈杯状;落花生的花托,在受精后迅速延伸,将着生在其先端的子房插入土中,结成果实,这种花托叫做雌蕊柄或子房柄。 3.花萼 由若干萼片组成。萼片结构与叶类似,但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 离萼:萼片彼此分离,不存在任何联合。油菜; 合萼:萼片多少存在联合,萼片彼此合生。合萼下端称萼筒,上端分离部分称萼裂片。茄子。 早落萼:萼片先于花冠脱落。罂粟; 落萼:萼片与花冠同时脱落。油菜、桃 宿存萼:萼片与果实一起发育并留在花梗上。茄子、海椒、番茄、柿子等。 花萼通常一轮,多轮者,外面的花萼(叶状苞片)为副萼。棉花、木槿等锦葵科植物。 4.花冠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植物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植物学习案例分析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植物学习案例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植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和繁殖等方面的内容。本次教学备课教案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目标: 1.1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征; 1.2 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1.3 了解植物的生态地位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 2.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3.1 培养学生的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3.2 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植物学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具体的植物学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引导 学生探究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2.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实践操作技能。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 我们知道,植物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物群落,它们不仅为我们提 供氧气和食物,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将通过 植物学习案例分析的方式,来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殖方式。

植物学实验案例

植物学实验案例 植物学实验教案1 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 一、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 图的基本技术。 二、材料用品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显微镜、载玻片。三、内容和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植物学实验课中,经常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体内的各种结构。因此,在 实验课开始之前,必须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不尽相同,但目前使用的多是复式显微镜,其构造 可 植物学实验教案2 以分为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图1-1)。 光学部分:物镜、目镜、聚光镜、反光镜;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倾斜关节、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粗调节器、细调节 器和载物台。 2、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的成象原理观察植物体结构的。显微 镜的目镜和物镜各由若干透镜组成,但可看成是一个凸透镜。(图1-2) 3、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光度的调节,另一个是焦 距的调节。具体方法分叙于后。 (1)取镜和放镜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应放在座位的左侧,距桌边5―6厘米处,以便观察。 (2)对光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打开聚光器的光圈,然 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是镜面向着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并利用聚光器或虹彩光圈调节光的强度,使视野内的光线既均匀明亮, 又不刺眼。

(3)放玻片将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二端,将玻 片中的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 易发现和确定需要观察的部位。 A、调整焦点使用低倍镜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旋转粗调节器。使物镜停留在 距离载物台约5毫米处。接着用左眼在目镜中观察,同时按反时针方向,向后向内转动粗 调节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标本物象为止。 植物学实验教案3 B、低倍镜的观察焦点调节好后,可根据需要移动玻片,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动到最 有利的位置上,找到物象后,还可以根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象的反差强弱等情况进行 调节,如视野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缩小虹彩光圈,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放大虹彩光圈。 (5)高倍镜的使用观察细微结构时,需要使用高倍镜。 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中选好目标,将其调整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 用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一般只要略微扭转调节器,就能看到清晰的物象,若 接物镜不是显微镜上原配套镜头,则需重新调整焦点,此时应从侧面观察物镜,并小心地 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慢慢下降到高倍镜的镜头几乎要与切片接触时为止,切勿使镜头接 触玻片,然后一边从目镜向内观测视野,一边转动粗调节器,稍微升高或下降镜筒,看到 物象后,再调细调节器直到获得清晰物象为止。 (6)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观察完毕,先升高镜筒,取下切片,再扭转转换器,使 镜头偏于两旁,擦净镜头,然后降下镜筒,擦净镜体,装入镜箱。 4、显微镜操作练习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有初步了解后可进行下列操作练习:(1)取“字母”制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按照显微镜操作方法,找到所要观察的物象,此时,放大的物象是否为倒像?把制片向左和向右移动,物象移动的方向与制片移动的方 向是否一致。反复多次练习掌握玻片使物象保持在中央的规律。 (2)取洋葱表皮细胞的永久装片,置低倍镜下,对好光,观察视野中表皮细胞数目 和大小,然后转换高倍镜,此时,所看到的细胞的数目和大小,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 象有何不同。 (二)生物绘图绘图是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具体方法: 1、必须认真观察所需画的对象,学习有关理论,搞清所需观察的结构,掌握住各部 分特征,画出结构中最本质和典型的部分,不需要有什么画什么。要依据实际观察到的图 象绘图,不要凭假想,不要单纯以书本照抄、照画,以保证形态结构的准确性,达到生物 图所具有的科学性。

景观植物学景观植物应用教案

景观植物学景观植物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观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能力目标:掌握景观植物的选择、种植和养护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美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景观植物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难点:景观植物的养护技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活动材料、相关植物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与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景观照片,引起学生对景观植物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介绍景观植物与环境美化的关系。 Step 2 景观植物学基础知识(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景观植物学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并通过PPT、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的景观植物类型,如花卉、乔木、灌木、观赏草等,并解释其特点和适用场所。 Step 3 景观植物选择与应用(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选择适合的景观植物,包括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光照以及景观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所在城市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光照情况,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适合该城市的景观植物方案。 3.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互动,探讨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Step 4 景观植物的种植与养护技术(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景观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栽培方法、施肥、浇水、修剪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景观植物样本进行实践操作,包括土壤改良、种植、施肥等环节。 3.学生们观察和记录种植过程,并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Step 5 情感体验与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景观植物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美的评价。然后,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继续学习的建议和意见。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自行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家庭或学校的景观植物,并说明其选择的原因和养护要点。 教学延伸活动:

园丁必备教案:让你的植物养护更加科学

园丁必备教案:让你的植物养护更加科学让你的植物养护更加 科学 作为一名园丁,要想让自己的植物养护更加科学,必须先具备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是必须完全掌握,但是了解或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将从植物基础知识、植物养护方式、植物养护技巧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园丁必备教案,让大家的植物养护更加科学。 一、植物的基础知识 1、植物的组成结构 植物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部位;茎是植物的支撑部分,同时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花则是植物进行繁殖的部位。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长与发育主要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三个阶段组成,其中细胞分裂是最重要的阶段。细胞分裂发生在植物幼芽的顶端,细胞伸长和分化则发生在幼芽的各个部分。植物发育的过程中,不同的植物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也就是生态类型。 3、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

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水和养分等。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则是植物进行有机物的代谢和产生能量的过程。吸收水分和养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才能得到生长所需的营养。 二、植物养护方式 1、浇水 浇水是植物养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不过,浇水也要有技巧,不能过多或过少。通常情况下,植物在生长季节需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度在50%左右。 2、施肥 施肥也是植物养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化肥进行施肥,定期施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3、修剪 修剪是指对植物进行修整,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加美观,也可以刺激新梢生长。修剪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需要进行,一般情况下在植物生长期进行。

植物学胚的发育教案

植物学胚的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 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 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生物的个体发育。 能力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 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 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 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图解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植物胚的发育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 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 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 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 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 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 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 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 由于学生缺少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重新认识,因此,不确切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 `时空概念,导致对本课崭新科学知识在认知上的困难。教师应精心安排一定时间备考初 中的科学知识,扫除自学障碍,并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重新认识,并且培 育其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 教材仅了解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有丝分裂和受精卵促进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 面存有着特殊性(见到大资料),教材却缺少有关的内容。比如说,在教材存有关于胚、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牵涉至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双受精卵等内容,须要在 教学中不予明晰。 (3)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到遗传物质掌控”的重新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科学知识的严重 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认知;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非常大,例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 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摆事实;个体发育过程就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促进 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化,须要融合具体内容实例表明。这些内容就是认知基因 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科学知识基础,生物教案 《生物的个体发育》。 教法建议 可以使用探讨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探讨居多的综合课。在备考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构成的基础上,重点 探讨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图解的观察、分析、讨论,学习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形成对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体概念和认识。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植物学(西大版)电子教案: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学(西大版) 8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本章内容提要 1、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类群,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较其它植物更加复杂和完善。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真正的花;心皮组成雌蕊,子房包藏胚珠;具有特有的双受精现象;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简化,终生寄生于孢子体上。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繁盛的类群,植物体的结构也最为复杂,由根、茎和叶组成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组成生殖器官。 2、从根的尖端往后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表皮的许多细胞形成了根毛,外皮层可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上有凯氏带加厚,具有控制物质转运的功能; 维管柱的外侧是中柱鞘,中柱鞘细胞将来参与形成层、侧根、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中柱鞘内侧是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两者相间排列,并以外始式的方式分化成熟。形成层来源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保留的原形成层和中柱销细胞,形成层向外分裂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次生术质部;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鞠细胞,分裂产生木栓层和栓内层。根中-般无髓。 3、茎中通常没有明显的内皮层;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排列,前者为外始式发育,后者发育是内始式;形成层来源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术质部之间保留的原形成层和髓射线细胞,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皮层或初生韧皮部:茎的中央部分是髓。 4、叶的成熟结构由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构成,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维管束与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联系。 被子植物(Angiosperm) 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是目前地球上最繁盛、分布最广、植物体结构也最为复杂的类群。被子植物的体型和生活习性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它们可能是乔木、灌木或者是草本;可能直立的,也可能是木质或草质的藤本;可能是常绿的,也可能是落叶的;可能是多年生的,也可能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现存已知的被子植物约有23.5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被子植物之所以具有如此众多的种类和极其广泛的适应性,是与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理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各种环境的内在重要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被子植物的产生,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旖旎、类型繁多、花果丰茂的景象,随着被子植物花的形态发展,果实和种子中高能量产物的贮存,使得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被子植物为生的动物界(尤其是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迅速地繁茂起来。 8.1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除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五个进化的特征。 8.1.1 具有真正的花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分析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充分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奇特现象,如奇花异草、五大奇观、五树六花等,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时,也为从事版纳景区服务、导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园艺专业就业面。 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要紧密围绕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农业生产实际和城镇绿化建设需求,努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各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创造条件开足实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识别能力。要注意本课程的新进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分析 1.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能力教育目标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样本)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 一.概述 1.概念 细胞不仅是植物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 2.细胞的形状大小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虽然大小不同,形状多样,但是一般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细胞核 (一)细胞膜 生活在细胞原生质外表,都有一层膜包围,称为细胞膜或质膜。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功能是维持胞内环境的稳定,调节、控制物质或信息在细胞内外的运输。 (二)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细胞质是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可分为胞基质和细胞器。胞基质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细胞质内的细胞器种类很多。现分述如下: 1.质体(重点内容) 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幼期未分化成熟的,成为前质体。 分化成熟的质体可根据其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三种主要类型。 叶绿体绿色光合作用 有色体黄-红色积累脂类和淀粉 白色体无色合成淀粉,脂肪, 蛋白质 ⑴叶绿体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电镜观察表明:叶绿体外有光滑平滑的双层单位膜,内膜向内叠成内囊体,存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在个体发育上,叶绿体来自前质体,由前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⑵有色体 有色体含有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红色),部分植物的花瓣,成熟的果实,胡萝卜的贮藏根,衰老叶片都存在有色体。有色体的形状有球形和

不规则形状。 ⑶白色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存在于甘薯、马铃薯等植物的地下贮藏器官中。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造粉体、造油体和造蛋白质体。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质体可以相互转化。 2.线粒体 3.核糖核蛋白体 4.内质网自学 5.高尔基体 6 液泡 由单位膜构成的细胞器。液泡的膜称为液泡膜,液汁称为细胞液。幼期细胞,液泡很小,但随着细胞生长,液泡长大。小液泡逐渐合并为大液泡,位于细胞中央。功能:渗透调节、贮藏、消化。 (三)细胞核 细胞核为生活细胞中最显著的结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几乎都存在于核内,为细胞的控制中心。(自学) 1.细胞核的形态 2.结构与功能 (四)细胞壁(重点内容)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构成的,一般认为是无生命的. 1.细胞壁的结构 细胞壁是在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功能不同,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变化很大。细胞壁可以分为: 胞间层 初生壁 次生壁 ①胞间层 由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构成,果胶为多糖物质,胶粘而柔软,能将相邻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 ②初生壁 初生璧是细胞生长(增长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由相邻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初生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初生壁的特点是壁薄、有弹性、可随细胞的生长而扩大面积。但有时初生壁也局部增厚。如柿胚乳细胞,能储藏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需要。 ③次生壁 次生壁是在细胞停止增大体积后,在初生璧内表面增加厚的壁层,次生壁主要成分为: 纤维素此外还有:木质素 次生壁厚,一般为5-10μm,质地坚硬,机械强度大。植物细胞一般有初生壁,但不都产生次生壁,只有那些在生理上分化成熟后原生质体消失的细胞,才在分化过程中产生次生壁,如纤维、导管、管胞等。 ④纹孔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教案 授课科目:植物学实验 授课专业:生物科学 授课教师及职称:曹娟云,副教授

实验一、植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实验材料 白菜、菠菜、洋葱、马铃薯、红辣椒及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⑴植物细胞:取洋葱叶肉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 ⑵质体的类型:①、叶绿体:取菠菜近上表皮或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②、有色体:取红辣椒果实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③、白色体:取白菜叶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⑶后含物:刮去马铃薯汁液制成临时装片。 ⑷纹孔、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观察胞间连丝。取辣椒果皮观察纹孔。 ⑸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洋葱根尖切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四、作业 1、绘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注明各部分结构。 2、绘菠菜部分下表皮细胞,示叶绿体。 3、绘白菜叶柄部分表皮细胞,示白色体。

4、绘红辣椒部分果皮细胞,示有色体和纹孔。 5、绘马铃薯的淀粉粒。 6、绘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实验二、植物组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各种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二、实验材料 各种切片、装片。 三、实验内容 1、分生组织:⑴顶端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分生区)。⑵侧生分类组织---椴树茎横切(形成层)。 2、保护组织:⑴初生保护组织---豇豆叶表皮装片(表皮)。⑵次生保护组织---椴树茎横切(周皮)。 3、薄壁组织:⑴通气组织---睡莲叶横切(气腔)。⑵同化组织---夹竹桃叶横切(叶肉、复表皮)。⑶储藏组织---马铃薯块茎横切(淀粉粒)。 4、机械组织:⑴厚角组织---蓖麻叶柄横切、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⑵厚壁组织---草纸纤维、梨果肉右细胞。 5、输导组织:⑴导管、筛管、伴胞---南瓜茎横切。⑵管胞---松茎离析材料(临时装片)。 6、分泌结构:⑴外分泌结构---棉花茎横切(腺毛)。⑵内分泌结构---松茎横切(树脂道)。 四、作业 绘上述各类组织结构图。

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 语:为你细心整理的植物生物学教案,盼望对你有关怀! 假如喜爱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植物生物学教案篇一:植物生物学教案(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学课程 教案 课程编号:120XX4 总学时:34周学时:2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20XX 生物技术专业 开课时间: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教材:《植物学》授课教师姓名:赵金莉 植物生物学教案篇二:植物生物学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 植物生物学教案篇三:植物学教案 绪论 1.本章重点:植物界的划分根据,植物界中包括的主要类群。 2.本章难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植物界和什么是植物有明确的认识。 3.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植物,植物和自然界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进展状况,如何学习植物学。 4.教学方法:多媒体 一、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一〕、地球生命的起源 1-创世说; 2-自然发生说; 3-天外起源说。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并经长期进化连续至今,即“生命的进化起源说〞。 〔二〕、生物界的划分 对于生物界划分出现如下系统: 1〉两界系统: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Linneus)依据能运动还是固着生活、吞食还是自养把生物界划分为两界。 两界系统动物界(nimlis)〔能运动,异养〕; 植物界(Plnte)〔固着,具细胞壁,自养〕。 2〉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发觉有些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据此1886年由赫克尔(E.Heckel)提出三界系统,把具色素体、眼点、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低等植物独立为一界,加入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 菌类、低等藻类、水绵 三界系统植物界 动物界 3〉魏泰克的四、五界系统

植物学教案例文

题目一植物的分生组织(二) 教案标准格式 一、标题(课时) 植物的分生组织(二)(15分钟) 二、教学目的 掌握三种分生组织的分布位置、执行功能、特征; 三、教学安排 (一)课前复习(1-2分钟) 1.分生组织的概念 位于种子植物的生长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分生组织的类型 (1)根据分生组织的性质及来源,可分为: ①原分生组织(promeristem) ②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eristem) ③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eristem) (2)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位置,可分为: ①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 ②侧生分生组织(letarel meristem) ③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 meristem) 3.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 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质浓,无质体,无液泡或液泡化程度低;生活力强,代谢旺盛,能够反复进行分裂。 (二)教学内容(10分钟) 1.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 分布位置:根、茎及其分枝的顶端分生区 执行功能:细胞的横向分裂 活动结果:植物体的伸长生长 特征: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2.侧生分生组织(letarel meristem):包括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 层二种。

分布位置:裸子、双子叶植物根、茎周侧,靠近器官边缘 执行功能:细胞的切向分裂(主要) 活动结果: 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或受伤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 特征: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液泡化;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3.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 meristem) 分布位置:茎、叶、花梗等器官的成熟组织之中 执行功能:细胞横向分裂 活动结果:与植物体某一特定时期伸长生长有关 特征:只能保持一段时期的分裂能力,以后则完全转变为成熟组织 (三)思考与讨论 用小孩与大树比个的实例,让学生以讨论形式,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客观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本节要点 用ppt的1个页面将本节内容按照“了解”“掌握”“熟悉”“运用”等层次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做笔记。 (五)作业 预习植物的成熟组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照片、挂图等图片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板书进行理论讲授。尽量将微观、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尽量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尽可能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PPT中制作中,尽量使用较少的文字,避免学生只顾抄笔记而忽略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同时,重点内容一定要出现在屏幕之中,但文字信息不同时出现,出现一条讲解一条,同样是为了避免学生只顾抄笔记而忽略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五、教学后记 这节课内容比较枯燥,“植物的组织”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一

最新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二章 植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 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

植物学教案下篇

《植物学(二)》电子教案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植物教研室

引言 一、两种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 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 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三)植物命名法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为植物命名。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缩写 属名:一般为拉丁名词,词首大写。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一般与属名在性、数、格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