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

念好“基”字经

“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

应把8+5分成2和38+5

8与2组成1023

10加3得13。10

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念好“教”字经

“教”就是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一)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

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

(三)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

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记常用数据。

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

念好“练”字经

“练”是指口算要经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1.分散集中结合练。

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

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据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一、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每天固定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穿插进行趣味性练习,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既提高孩子对口算的兴趣,也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掌握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

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运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加数“凑整”。如14 5 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1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0。

运用“分解法”口算

“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0?8=800。

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4.采用“基准

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坚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口算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细心、勤思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从儿童一入学学习始,就应有目的地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训练口算,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当进行口算训练。练习内容要灵活多样,并结合各年级的教材内容有机进行,持之以恒,使学生树立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口算心得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在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经营交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学生口算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结合本段的学习,我重点在“记”与“巧”两字上下功夫。

一、“记“字上作文章

1、在学习最大公约数时,学生对11、13、17、19的倍数不熟悉,导致约分时公约数找不到,看到此题束手无策。对此我要求学生熟记100以内11、13、17、19的倍数。

2、分数、小数互化,有的数据或算式出现频率很高,如果反复去计算这些相同结果的算式,既费时有费力。为此,我让学生熟记这些常见算式的结果。、、

1/8、3/8、5/8、7/8、1/25、等分数、小数互化的结果。

3、为很快计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要求学生熟记11——20的平方,2-10的立方。学生熟记了这些结果,为口算“快”和“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我要求学生熟记

1∏—10∏,16∏,25∏,36∏,64∏等。学生熟记了这些结果,为口算“快”和“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巧”字上花心思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熟练、灵巧,我在口算练习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特点,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1、提升书写速度。

有很多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书写一个得数就要用将近一两秒的时间,这样在原来算得就不够快的前提下,更是延误了时间,所以必须提升书写数字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最满意的答案。在实施的计算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乘法算式计算的比除法计算的快,我想这可能是学生的乘法口诀运用有问题,或可以说是思维的不定向所造成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应该先让学生把乘法算式练熟,然后在乘法熟练的基础上计算除法。

2、再现竖式法。

我们在笔算时,多数学生都会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然后计算。那么在口算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竖式,让学生的口算犹如在笔算一样,只不过是在头脑中再现竖式,而不是在练习本上列竖式。

以上便是我想运用一定的口算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的不成熟的想法,也有待于我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快速口算技巧

快速口算窍门(科学又实用的速算法)

科学快速口算法

一、两首位相同,两尾数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被乘数首位加1),然后两首位相乘得一积,两尾数相乘再得一积,两积连起来就是所求之积。例如:

72 63 84

× 78× 67× 86

5616 4221 7224

注:两位数的平方尾数是5的亦可用此法。如:

25 ×25=625 45 ×45=2025

75 ×75=5625 95 ×95=9025

二、两位数相同,两尾数和不等于10的两位数乘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然后两尾数之和与被乘数的首位相乘又得一积,最后两首位相乘(首位数的平方)再得一积,三积连加起来即为所求之积。例如

52 61 73

× 53× 62× 74

2756 3782 5402

注:两位数的平方尾数不是5的亦可用此法。如:

22 66

× 22× 66

484 4356

三、被乘数首尾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乘数首位加1)然后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首位再相乘又得一积,最后两积相连就是所求之积。如:

22 44 88

× 19× 28× 37

418 1232 3256

四、两首位和是10,两尾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首位相乘之积再加上一个相同的尾数,又得一积,两积连来就是所求之积。如:

26 76 47

× 86× 35× 67

2236 2656 3149

五、两首位相差是1,两尾数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

如:38×22=836可分解为(30+8)×(30-8)=30×30-8×8=836

原理:a×a-b×b=(a+b)×(a-b)

又如:46×34=1564 85×75=6375

六、任意两位数乘法:(十字相乘法或对角线相乘法)首先用十字相乘法得

和数(被乘数首位与乘数尾数相乘之积加上被乘数尾数与乘数首位数相乘之积)加上两首位数相乘与两尾数相乘之积。如:

43×85=3655

4 × 3

× 8 5

4 4

+ 32 15

36 55

34×65=2210

3 × 4

× 6 5

3 9

+ 18 20

22 10

七、三位数乘法,首位和中间数相同,尾数之和等于10的三位数乘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给被乘数中加1)再两中位相乘又得一积。然后两中位数相加再和被乘数首位相乘得一积,最后两首位相乘得一积,四积连起来就是所求之积。

112×118=13216

112

× 118

13216

八、任意数与11相乘:

任意数与11相乘,在计算的过程中:首尾数字不变然后两相邻数相加,满十向前进一。

如:12468×11=137148

25124×11=276364

九、9、99、999等与任意数相乘:

即首先找出任意数的补数(两个数之和为10,这两个数互为补数),然后将补数连在9、99、999等数末位,最后由所得新数最高位减去补数,就是所求之积。

如:999×999=998001

9999×8997=89961003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速算竞赛教学反思 南街小学王婷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一项严重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严重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严重。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明减少。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敏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大。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用途径与方法。 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计算教学研究。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烂熟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烂熟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 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严重。 (1)坚持每节课2-4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烂熟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2-4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例外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最新小学数学计算竞赛活动方案

数学速算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极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我校决定举行全校性的计算比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方法,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主办:数学教研组 三、承办:数学科各年级组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2015年12月 15 日(周二)下午在学校相应班级教室举行。 一年级:一年级四班教室二年级:一年级六班教室三、四年级:三年级一班教室 五、参加单位:一至四年级学生。 各班先自行组织预选,然后根据成绩每班选出五名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比赛。 六、决定名次的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是以年级为单位,一、二年级按总分各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四名。三、四年级按总分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学校将给与奖励证书和一定的奖品;年级组满分学生将获得“神算之鹰”称号证书。

七、竞赛办法: ⑴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竞赛时各年级同时进行。 ⑵本次竞赛的时间为30分钟。 ⑶各年级组的老师必须按教研组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八、比赛时以口令为准。 九、监考老师: 一年级:高向华二年级:余开东三年级:马军明 四年级:王占军 2015年12月10日户外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球击目标,发展幼儿投掷能力和目测力。 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规则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用报纸、皱纸做成的只求若干只。 2、小脸盆若干只,盆内调好颜料,一盆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1、启发提问,引起兴趣: (1)、教师启发提问: ——“如果不用笔,你能怎样在板上画出一幅美丽的画?” (2)、幼儿讨论交流。

小学数学口算练习题

77-46+32= 65-38+26= 79+19-56= 56+74-26= 58-36+27= 84-27+16= 4+27-16 = 93+23+94= 69-(39-23) = 99+(25-24)= 77-76+32= 61-38+26= 79+19-16= 16+77-26= 18-36+27= 87-27+16= 30+(23-29) = 73-23-4 = 93-(39-23) = 71-(25-24)= 99-46+32= 65-39+26= 99+99-56= 56+94-26= 59-36+29= 94-29+96 = 30-(23-29) = 93-23+94= 33-(39-23) = 99-(25-24)= 99-96+32= 69-39+26 = 99+99-96 = 96+99-26= 99-36+29 = 99-29+96= 30+23+29 = 23+23+94= 93-(39-23) = 99-(99-29)= 55-46+22= 65-28+26= 58+18-56= 56+54-26=

4+25-16= 82+22+84= 68-(28-22) = 88+(25-24)= 55-56+22= 61-28+26= 58+18-16= 16+55-26= 18-26+25= 85-25+16= 20+(22-28) = 52-22-4 = 82-(28-22) = 51-(25-24)= 88-46+22= 65-28+26 = 88+88-56 = 56+84-26= 58-26+28 = 84-28+86 = 20-(28-22) = 82-22+84 = 22-(28-22) = 88-(25-24)= 88-86+22 = 68-28+26 = 88+88-86 = 86+88-26= 88-26+28= 88-28+86 = 20-(22+28) = 22+22+84= 82-(28-22) = 88+(88-28)= 77-46+32 = 63-38+26= 79+19-36= 36+74-26=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数学论文 教师:张岚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

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最新小学数学口算速算竞赛方案

望重学校数学口算竞赛活动方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性的数学口算竞赛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检测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二、检测时间: 初赛:各班级数学老师自己定(第九周完成)。决赛;第十周举行。 三、检测内容:以本学期数学教材为依据,适当覆盖本年级以下的计算内容。中低年级段以口算为主,高年级段适当加入简算。 四、检测办法:均为口算题,限时笔试。 初赛和决赛都由各年级数学老师一起协商统一命题制卷,各年级初赛测试完后,各班选出5人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决赛,检测办法和初赛一样,难度系数稍微提高一点,然后以级部为单位分别评选出数学口算速算之星及一、二等奖若干名。 五、成绩评定:卷面成绩采用百分制。学生整体成绩采用等级制。 具体分段如下: 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 60—79分,及格 60分以下,不及格 望重学校教导处 2016.10.24

年级: 附各年级评奖名额及等级分配:

数学口算速算之星 谢雨欣刘幸任静文蔡成豹生佳怡王钥茹宋子璇 孙思东马子茹马灿伟王紫萱孙守战刘瀚泽邱余恩 张益腾马诗语宋娅涵邱晗邱昊黄芷琪周忠博 宋思琪邵鹏宇王平 一等奖 马铭悦邱志勇王国锐赵儒俊王俊熙生祥羽张贺 谢若云邱波邵长松刁怡冉马浚宸王雅琦肖阳 秦云松马灿然刘耿旭王轩哲杨智宇李静文王子涵 王笑语王炜滔马名扬刘靖轩周明远马帅旗赵文宇 生林玄刁宗盛 二等奖 张恒铭马浩轩秦赫尹文浩黄艾佳刘儒昌杨茗贺 田子颖侯懿卿张哲源刘浩川刘小语马艳阳邱子珊 李君茹王灿王紫阳孟奥文刘婧铷褚瀚阳邱恩惠 李振源生佳诚王琪刘欣李素标宋星涵刘如月邱慧颖邱佳雨马牧青赫探宇李亦初马永琪马星宇 王鲁齐编号

(完整)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口算练习题

3.4-2.8= 0.96-0.35= 9.53-1.53= 0.25+0.75= 1.2-0.8= 0.83-0.5= 2.7+0.4= 0.77÷11= 3.56×10= 0.9×7= 30.5÷5= 8×0.04+3= 5.3×0.1= 41.2+21= 5.66÷0.2= 8.4÷0.7= 501-98= 0.1×9.02= 110÷100= 1.01×9= 3.1×10= 125×7+125= 0.65×5= 0.1×7= 32.5÷0.5= 2.58÷0.2= 0.7+7.32= 480+199= 63÷0.7= 4×1.8= 0.3+4.44= 2.01×7= 10÷8= 0.8+7.62= 0.12×8= 4.2÷0.1= 1.6×3= 1.2×0.6= 100÷200= 6.2×0.3= 0.6×0.7= 2.8÷70= 0.9×0.4= 2.1÷7÷0.1= 5×2.1= 2.5×4×0.5= 50×0.04 = 3.4÷0.1= 6.9÷3= 2.5×0.4= 20÷5= 0.8×1.25= 1.26+0.74= 2.34-1.34= 6.3÷9= (1.5+2.5)×0.11= 8.2÷1.9= 1.26+0.74= 9÷5= 1-0.25-0.75= 1.6-0.9= 3.44+0.56= 1.2÷4= 3.1+2.5+0.9= 6.8-2.9= 4.2-0.8= 7.34÷2= 9.7×2+0.3×2= 125×4= 0.6×9= 5.4÷1.8= 38×0.01+0.02= 2.7÷30= 1.01×5= 510÷100= (1.2+0. 6)×0.1=

(完整)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乔胜慧《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

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 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手脑并用起来。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在计算25+4时,安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得出29时,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知5+4=9,就是将5根小棒和4根小 棒合起来,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等于9个一,再加20就是29。 因而总结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同理,减法也是如此。而在后面的一节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中“56+30”,通过拨计数器明白,3应拨在十位,进而得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昆山学校戴倩莹【摘要】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分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口算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口算也叫“心算”,是一边心算一边口说的运算。它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委会指出:“培养学生口算、估算、速算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如今的许多数学课堂都是创设情境,即便是计算课,也是与解决问题放在一起,口算的踪影很少寻觅,口算渐渐离开了我们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当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口算的速度不达标:新课标要求1~3年级的学生一分钟内能口算8~10道题,而我们不少学生一分钟只能计算出4~5道题。 2.口算的正确率低下:我曾对本校五年级74名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执教的的两个班级每天数学课前3分钟做20道口算题,统计每个同学规定时间内做对几道题,经过两周的统计,从数据上分析,我发现两个班级都有不少学生要错2~3道题。 3.口算的方法不当:许多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计算方法时,不少孩子虽然计算的结果正确,但他们运用的却是笔算的计算方法。一次校内听课活动,老师执教内容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前她安排了一组口算题目,复习引入,其中有一个题目24+32,一个学生的结果是56,答案是对的,但是当老师让他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时,他却说,先用4+2=6,在个位上写6;再用2+3=5,在十位上写5,所以24+32=56。显然,它所用的计算方法是笔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题

小学口算训练题 32+9= 60×3= 50÷2= 22×4= 66÷6= 71-7= 400÷2= 90÷3= 69÷3= 62÷2= 28+17= 30×8= 800÷4= 13×2= 20×4= 64-36= 31×2= 36÷3= 84÷4= 140÷7= n15×4= 9×80= 15×40= 49×10= 150×2= 56×10= 42×30= 30×20= 31×30= 4×60= 5×60= 20×10= 8×70= 7×40= 27×30= 10×10= 6×30= 150×4= 16×40= 50×30= 70×3= 70-3= 60×40= 35×20= 64÷4= 36+50= 40×50= 18+6= 200×30= 42×4= 63-7= 230×20= 130×3= 60×50= 150÷3= 260×2= 75-26= 21×40= 35×20= 15×80= 300×6= 15×8= 23×30= 51÷3= 60÷60= 80÷5= 240÷80= 100÷50= 1200÷20= 250÷50= 270÷90= 50÷10= 360÷40= 500÷50= 280÷70= 34×2= 15×5= 490÷70= 21×3= 15×6= 120÷60= 25×4= 14×5= 480÷80= 30×60= 1800÷60= 25×40= 280÷40= 125×8= 0÷89= 13×5= 75÷15= 96÷24= 14×4= 78÷13= 68÷17= 17×3= 80÷16= 70÷14= 24×3= 90÷15= 75÷25= 75×4= 308×7= 105×30= 52÷13= 1200÷4= 1800÷90= 5×17= 48÷3= 90×6= 1400×5= 12×8= 92÷2= 150×4= 560÷80= 72÷24= 3200×2= 24×20= 70÷14= 28×3= 6×13= 650÷5= 900÷6= 10×47= 91÷13= 450÷50= 12×20= 18×2= 84÷3= 1900×5= 720÷4= 50×70= 480÷80= 26×30= 93÷31= 18×4= 74÷37= 210÷30= 36×20= 4×250= 120÷20= 160×2= 480÷2= 50×60= 48÷4= 76÷19= 18×3= 6×800= 110×8= 250÷50= 130×5= 400÷8= 420÷3= 90-15= 3×24= 92÷46= 48+16= 11×40= 360÷60= 32+9= 60×3= 50÷2= 22×4= 66÷6= 71-7= 400÷2= 90÷3= 69÷3= 62÷2= 28+17= 30×8= 800÷4= 13×2= 20×4= 64-36= 31×2= 36÷3= 84÷4= 140÷7= 15×4= 9×80= 15×40= 49×10= 150×2= 56×10= 42×30= 30×20= 31×30= 4×60= 5×60= 20×10= 8×70= 7×40= 27×30= 10×10= 6×30= 150×4= 16×40= 50×30= 70×3= 70-3= 60×40= 35×20= 64÷4= 36+50= 40×50= 18+6= 200×30= 42×4= 63-7= 230×20= 130×3= 6×50= 150÷3= 260×2= 75-26= 21×40= 35×20= 15×80= 300×6= 15×8= 23×30= 51÷3= 60÷60= 80÷5= 240÷80= 100÷50= 1200÷20= 250÷50= 270÷90= 50÷10= 360÷40= 500÷50= 280÷70= 34×2= 15×5= 490÷70= 21×3= 15×6= 120÷60= 25×4= 14×5= 480÷80= 30×60= 1800÷60= 25×40= 280÷40= 125×8= 0÷89= 13×5= 75÷15= 96÷24= 14×4= 78÷13= 68÷17= 17×3= 80÷16= 70÷14= 24×3= 90÷15= 75÷25= 75×4= 308×7= 105×30= 52÷13= 1200÷4= 1800÷90= 5×17= 48÷3= 90×6= 1400×5= 12×8= 92÷2= 150×4= 560÷80= 72÷24= 3200×2= 24×20= 70÷14= 28×3= 6×13= 650÷5= 900÷6= 10×47= 91÷13= 450÷50= 12×20= 18×2= 84÷3= 1900×5= 720÷4= 50×70= 480÷80= 26×30= 93÷31= 18×4= 74÷37= 210÷30= 36×20= 4×250= 120÷20= 160×2= 480÷2= 50×60= 48÷4= 76÷19= 18×3= 6×800= 110×8= 250÷50= 130×5=

对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提高的研究研究

对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提高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数的运算”中,中段放在第一条的就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 结合我们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是,计算能力有所下降,总感觉现在的学生作业的效率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参加工作比较长久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对于这一现象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学生口算能力的降低影响作业的效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缺少对学生的有意识强化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口算好了,笔算的速度才能加快。在三、四年级的乘除教学中,在教学笔算之前总先按排口算,由此也可以看出口算是的基础性比较强。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对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提高的研究》。从中年级级口算教学这一小处着眼,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共同反思与研讨,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镇江市解放路小学袁玲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自能力培养》着重研究的是低段一、二年级的口算教学研究,探索总结出一些提高口算能力的确实做法;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学《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策略研究》等,主要注重的是低段的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对于中年级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利用听算教学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训练强度和学生的思维密度,提高口算的能力,因此,必须把学生习惯的视算与听算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使学生耳听、眼看都能迅速口算,随时作出相应反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前引进扑克“24点”的游戏活动,通过口算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研究的内容要点与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如果提高中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计算能力,具体内容为: 1、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2、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口算方法、口算技巧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口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 3、视算、听算训练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4、开展扑克“24点”等游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以及灵活的口算方法。 5、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口算正确率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使专业化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口算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口算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口算课堂教学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口算课堂教学的范本。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618881040.html,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王廷河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9期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长。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 一、口算的含义 口算也叫“心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口算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口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口算能力的形成,必须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 口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口算直接关系到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小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在口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是练习的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许多教师在口算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口算结果,而忽视过程指导。还有部分教师在口算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能把这种错误简单归咎于“粗心”或“马虎”,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自己的

小学数学提高口算能力方案

《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薄弱的改善对策 ”研 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背景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但是,在低年级口算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⑴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 ⑵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拿笔就写,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急得哭。 ⑶口算做完了也不进行检查。 二、确立研究课题 通过以上呈现的种种问题来看,低年级的口算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而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教育研究,进行“如何提高口算能力”的课题研究,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三、确定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课题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等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死记硬背的口算训练模式。以一、二年级学生为研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 摘要:伴随新课改进程的深入,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作为计算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口算教学被应用到教学中,口算教学能够有效开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小学口算教学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口算;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策略 小学阶段,大多笔算的错误都是口算失误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合理进行口算训练,深度挖掘口算潜能,切实落实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口算能力进一步提升。 1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导者,而小学口算的教学,学生兴趣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口算教学良好开展的前提。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动、好奇的阶段,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针对学生的阶段特点,提升学生口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教师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口算教学能够高效开展。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时,教师可以把口算的理论融合到学生喜爱的有趣故事中,通过故事的吸引,促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不知不觉的将口算应用其中,促使学生提升口算能

力,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在七个小矮人捡到了白雪公主这个情节时,向学生提问“白雪公主加上七个小矮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了”或者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多少女性,多少男性,把男性和女性相加,一共是多少人。”促使学生投入全部注意力,通过故事吸引,提升学生口算兴趣,从而展开高效的口算教学。 2经历算法,动手动脑 只有亲身经历,才会记忆深刻,没有学生思考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在小学口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历新知形成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和数学能力同时提升。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学习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口算学习中来,积极探索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计算来促使学生经历计算,加深记忆和理解。如简单运算“2×2”“3×4”“5×4”,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求计算方法。学生决定通过石子来进行计算,把2视为两个,“2×2”是两个2,把两个2拿出来,计算出结果是4,“3×4”是三个4,把石子拿出三个4,相加计算是12,乘法位置可以互换,也可以是四个3,其结果相同,以此类推,明确乘法的内涵和计算的过程,促使知识理解的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巧用运算规律 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口算考试是较为简单的,但通常数量较多,因此,学生准确度无法完全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也要针对

数学口算竞赛方案

20XX年数学口算竞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提高口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为保障我校口算竞赛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黄文成 副组长:解军成潘朗华徐鸿光 成员:梁晓军翁世晓刘晓莹潘林清及各年级数学教师 (二)组织机构职责: 1.潘林清全面负责协调口算竞赛的各项工作。 负责制定竞赛方案、组织教师出题目及试卷的打印,组织教师监考评卷等各项工作。 2.各年级数学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初赛,题目自定,毎班选出十名学生参加复赛. 3.安保、横幅:钟杰陆雄胜 4.摄影:陈丹丹 5.电子弹幕、复印试卷:韦华剑 6.后勤:黎福彬 7.人员安排: (1)登分表制定:韦胜忠 (2)复赛题目量:100题 出题教师: (3)监考人员:12月7日下午2:25到教务处领取试卷 巡视员:赖有韬具体组织:潘林清

(4)复赛评卷人员:12月7日下午3:20集中到报告厅进行评卷 具体组织:潘林清 (3)登分人员:12月7日下午4:00集中到教务处登分 监督员:陈学远 (5)获奖统计及公示:韦胜忠陆雄胜 (6)奖状打印:翁世晓刘晓莹 四、活动日期安排: 1.复赛名单在12月4日放午学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发到西区教务处邮箱。 2.复赛时间:12月7日下午2:40~3:00 4.复赛地点:学生食堂座位编排:各班数学教师12月7日下午2:30教师组织本班复赛的10名学生到食堂,在本班吃饭桌子按考号坐 五、评奖方案: (1)学生的奖励按复赛学生的复赛成绩进行奖励。 一至三年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四至六年级一等奖14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1名 (2)任课教师奖励 以本班参加复赛学生获奖情况累计积分评选指导奖(一名学生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教师指导奖(按班级总积分排列):一至三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四至六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寺村中心校(西校区) 20XX年10月18日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而小学低年级孩子60%的数学学习都是计算学习。另外口算的练习过程也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特别是三位数的加减,只有记对数字才能计算正确;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灵活性。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家校连心桥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翻看数学书或者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地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梨蕊纷飞说:孩子掌握了口算练习的方法后,与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需要家长注意两点,即培养孩子口算兴趣和坚持口算训练。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算术题,有点不想做。这时妈妈和爸爸就和我一起玩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我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我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1分。不仅好玩,还有礼物相送,那就是周末全家一起去书店淘宝。这种方式太喜欢了,明天还要…… 我和妈妈在买菜的时候,会让我算账;去超时的时候,会让我计算10元钱买零食,有几种方案;看书的时候会问我今天从哪页看到哪页,共看了多少页……在这些数字的轰炸下,数学走到了生活中,学习变成了件有趣而快乐的事。 另外,口算练习不能急于求成,应多种方式交替使用,使孩子不断具有新鲜感,不断激发口算的积极性,只有感兴趣,才能发挥天天练的效果,达到脱口而出。

小学数学口算大赛活动方案

高田中心小学“数学口算大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竞赛活动。 二、竞赛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班五名同学) 四、具体安排 (一)竞赛时间 2015年5月27日(周三)下午第2节课(要求学生第二节课上课前就在大会议室门口按班级排好队,由各班数学教师领队。) (二)竞赛地点 大会议室 (三)命题 首先请各班数学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独自出50道口算题(含答案),请各位数学教师务必将所出试卷于5月27日第二节课前将电子稿发到学校邮箱并注明班级,教研组将于当天中午将试题电子稿进行整理和统一排版与打印。 (四)监考与阅卷: 监考工作由当天安排的教师完成,先让学生写好班级、姓名、学号,待全体学生准备完毕后开始。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考风考纪要求。 (五)竞赛形式 采取笔试形式,时间为10分钟,答题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六)评定标准 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竞赛设个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获得学校颁发的奖状。 五、人员安排 选题:陈心茂校长温扬新主任 打印排版:陈姝延 监考:黄春燕 阅卷:1-2年级温生权黄文华 3-4年级魏心亮罗龙英 5-6年级钟小梅张凤梅 统分排名:黄丽雯 高田中心数学教研组 2015年5月25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口算练习题大全可直接打印A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法口算题 8+0= 0+8= 0+3= 5+3= 2+7= 4+3= 2+7= 4+4= 6+1= 2+6= 3+4= 5+5= 4+4= 0+6= 6+4= 2+1= 3+2= 0+9= 4+4= 2+3= 3+4= 4+1= 1+5= 6+4= 0+3= 3+7= 9+1= 0+0= 0+3= 5+4= 8+1= 2+8= 8+2= 7+2= 3+7= 4+3= 4+4= 5+3= 1+2= 2+4= 5+5= 4+2= 8+1= 8+2= 2+7= 3+6= 6+1= 0+6= 0+5= 4+4= 2+8= 6+4= 4+4= 7+2= 9+1= 0+4= 3+4= 3+1= 6+3= 3+4= 7+0= 8+2= 5+3= 5+1= 3+5= 5+3= 0+7= 4+4= 1+3= 1+9= 3+4= 3+5= 8+2= 2+1= 2+7= 2+2= 5+4= 3+0= 6+4= 0+9= 9+0= 3+7= 5+4= 0+9= 8+1= 0+1= 0+2= 3+1= 0+7= 0+4= 0+4= 1+2= 5+4= 6+3= 4+2= 2+0= 4+2= 3+2= 8+1= 4+2=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减法口算题 7-4= 6-5= 9-6= 3-1= 3-0= 5-2= 8-3= 6-4= 7-2= 2-1= 4-3= 1-1= 5-4= 6-3= 4-3= 8-7= 9-8= 6-5= 5-5= 9-8= 5-2= 7-0= 7-1= 2-0= 9-7= 9-4= 9-5= 7-6= 9-7= 1-1= 9-4= 4-2= 4-0= 8-3= 3-3= 4-3= 4-0= 2-1= 8-7= 8-5= 1-1= 5-0= 7-4= 5-1= 4-1= 2-0= 7-2= 6-2= 6-2= 5-0= 4-1= 5-2= 5-5= 3-0= 7-5= 6-0= 4-2= 9-7= 2-2= 3-0= 6-3= 4-1= 3-1= 7-1= 5-1= 8-1= 6-3= 0-0= 7-0= 9-5= 5-3= 2-1= 9-4= 9-8= 3-0= 8-8= 4-1= 9-6= 2-1= 6-5= 7-5= 3-2= 4-1= 6-5= 9-4= 7-7= 8-6= 9-7= 6-3= 6-0= 6-2= 3-3= 6-6= 8-7= 6-1= 3-1= 7-1= 5-3= 3-0= 4-0=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 2-0= 2-1= 5-2= 9-7= 9-6= 8+1= 9-4= 2-0= 8-3= 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