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热胀冷缩

长安镇中心小学邓昌新

课时:2-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难点:

按要求完成指定的实验

教学准备: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学生学具袋(学生自备)、红墨水、开水、酒精灯一个、规格相同的玻璃杯24只。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课前,我们先看一个有趣的实验:出示铁圈、小铜球,初始状态下,小球可以顺利的通过铁圈,用酒精灯加热铜球,猜测加热后铜球还能否再次通过铁圈学生猜测,实验(不能通过),分析:物体受热,体积膨胀(板书)。等铜球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次试验,“意外”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又可以通过了分析(物体遇冷,体积缩小)。把物体的这

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板书)。是不是只有这个铜球才具有这中特点呢(5分钟)

活动一:会变化的杯子(10分钟)

请大家按照课本上第23页内容完成实验,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先阅读课本23页内容,安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别烫着)。

实验完毕,汇报试验结果:在上面的被子里加热水后,两个杯子会拉不开(上面的杯子受热,膨胀了),加冷水后,杯子可以很自然的分开(上面的杯子遇冷,缩小了)。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出示一些图片)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活动二:会升降的水柱(15分钟)

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会升降的水柱”器材,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水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中的红色液体是老师提前用红墨水勾兑而成),

实验完毕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得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它液体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自己设计实验验证。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出示一些图片)

小结:

热胀冷缩:物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缩小的现象叫热胀冷缩现象。

常见的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板书设计:

热胀冷缩

物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缩小的现象叫热胀冷缩。

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路德小学宗继珠 邮编:663100 电话:1 一、科学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本学科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新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相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方法梳理: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过程,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以上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从中得到实验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想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什么瘪乒乓球用

开水泡一泡就圆了呢你们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科学探究中。但是我班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并建立自己的假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积会缩小。 2、热胀现象与的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现象。 六、教学准备 烧瓶、L型玻璃管、红墨水、热水、常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瘪乒乓球、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瘪乒乓球,提问:怎样让它变圆学生答,教师演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课题金属热胀冷缩吗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5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锑和铋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科学探索 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科学态度 1、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2、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的发展变化规律。 重点1、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锑和铋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难点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水、空气等一些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是否热胀冷缩? 列举英国和印度等国家铁轨因高温变形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原因导致铁轨变形?金属也有热胀冷缩吗?边听边思考 从具体的现象 入手,形象直观, 激发科学探索兴 趣 讲授新课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1、实验器材:铜球、铜圈、酒精灯、打火机、烧杯和水 2、演示实验 3、温馨提示 ①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②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③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4、铜球能否通过铜圈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能否通过铜圈得出结论 加热前 加热后 冷却后 【提示】 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认识实验材料 认真看演示实 验 填写实验记录 交流实验结论 通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明白铜球 具有热胀冷缩的 性质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 导入: 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大头针、木板 2、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用一段30厘米左右长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桥”(钢条)加热和冷却,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观察钢条是否伸长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得出结论 加热后 冷却后 【提示】 钢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拓展:钢轨断裂成几段的原因 温度每变化1℃,1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0.000018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60℃那么1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708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因为有热胀冷缩,所以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 三、金属的热胀冷缩 1、我们用铜球、钢条做了这些实验,可以肯定地说“金属受热时会膨胀”吗?引导学生查阅科学资料解决问题。 【资料】 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tī]和铋[bì] 。 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锑。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锑的合金,当熔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2、我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证据可以作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 一般条件下,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认识实验工具 看演示实验 填写观察记录 交流实验结论 认真听 查阅资料 根据资料得出 结论 通过演示实验, 知道钢条具有热 胀冷缩性质 了解许多金属具 有热胀冷缩性 质,锑和铋具有 热缩冷胀的性质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 教学目的: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自己认识物体有热胀冷 缩的性质;物体热胀冷缩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了解人们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利用和对危害的防止;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科学 创造的本领。教学方法:实验法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经过思考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检查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和 学习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大家回去自己做实验来试一试空气和固体有没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你们的实验都做了没有?生:做了。师:今天都带来了吗?生:带来了。师:现在,请 大家先分小组里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讲一讲你做的 是什么实验?怎样做的?实验的结果怎样?(教师巡视)生:(小组交流)师:现在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来,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汇报。先说明你做的是什么实验,再 边讲边做实验,说明实验的结果。现在,请一位同学 来汇报空气的实验。生:我的实验是用乒乓球来做的。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后来,我带回家去,放在开水里一烫,结果乒乓球瘪的地方鼓 起来了。这证明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

把瘪的地方推出来了。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向大 家汇报。生:为了查明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拿来一个塑料瓶,把它捏扁以后,拧紧盖子,再把它 放在热水里(边讲边实验),捏扁的地方鼓起来了,放在冷水里,中间又瘪了下去。这两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受热 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会缩小。师:他的实验做 的很好。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生:我用一 个套有塑料袋的瓶子(边讲边实验),把瓶子放到热水里,塑料袋鼓起来了(鼓得不明显),把它再放进冷水里,塑料袋就瘪下去了(也不明显)。这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这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对的。但是它的 装置太小了,而且有漏期的地方,同学们不容易看清楚。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实验,它的构造同这位同学的 设计差不多,可效果更明显一些。现在,就让他再给大 家做一遍(教师出示实验装置)。这是一只玻璃瓶,瓶口套了一只瘪的气球,实验时请大家注意气球发生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生:(把玻璃瓶放入热水里)生:气球鼓起来了。生:(把玻璃瓶放在冷水里)生:气球瘪下去了。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刚才同学们汇报 的都是有关空气的实验。现在老师也来为大家做一个空 气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板书:空气)。大家看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情感目标: 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三、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微粒运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蓝墨水、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新课:空瓶装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观察现象 (1)、师:请同学们说说瓶中有什么。 (2)、在空瓶装入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猜一铺把热水倒出后,瓶子是什么形状的 (3)、把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2、设计并完成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 师: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可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想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用锥形瓶来收集空气,需要把收集到的空气密封吗为什么 (2)如何让收集到的空气受热、受冷呢

(3)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 师:请同学们小组里讨论。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师: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 师:好了,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小组的修改意见。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是多种多样。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解答一下吗 (1)锥形瓶口上套着的气球起什么作用 (2)套着气球的锥形瓶在两种水中摆放的顺序是怎样的 3、学生实验 4、师:哪个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组汇报。 5、师:同学们,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两者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空气为什么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学生自学后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模拟“微粒的运动”,做个游戏,看看空气的微粒是如何热胀冷缩的。 7.教师引导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给个合理的解释。 8、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过会儿又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七、小结: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解释这个现象的发生。 八、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分组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出示实验材料:钢条、木板、酒精灯、大头针。 2、简单介绍实验装置。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钢条的变化。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看课件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相关知识。 3、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4、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5、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 (1)伸缩的桥梁;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 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科200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学设计_11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在《热》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学生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虽然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毕竟他们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很有探究的热情。 教法: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我这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去发现、去体会、去揭示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经历“聚焦问题——实验探究——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2、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历“聚焦问题——实验探究——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难点: 1、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 2、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烧杯(2个)、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密封袋、乒乓球、水槽。 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套、烧瓶(4个)、塑料管、水槽、红水、课件

金属的热胀冷缩

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课题 课时 1 备课人学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 、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 、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国土、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团结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

国土,发展经济,创造中华文化;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民族团结情感,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 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 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固体体胀演示盒、圆铁片、钢条、有凹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激情导入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学生猜测导致铁轨弯曲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方法。 4.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组织者。从实验中体验实验现象,对科学结论的提出加深理解。)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结果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的热胀冷缩,那是不是就可以说:“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2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下降。 2.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 3.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 3.学生预测。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实验方法: ①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②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③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④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内容: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 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用上节课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仪器图片给于提示,看似帮助确有难度——“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我们能想出一些观察的办法来吗?”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教材65页的插图给学生提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无论学生们想出的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都要让他们在不断的试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热胀冷缩问题在3年级就出现过,教材改版后提到5年级,深度增加,体现在教材中设计了联系水的热胀冷缩,比照出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对学生知识链和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就能自己找到。 本课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即“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高潮,用游戏,生动形象的解释深奥的科学原理。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感受了探究科学的乐趣。这无疑是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体现。 学情分析: 对于5年级学生,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的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确定为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大胆的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挑战性问题开展活动,进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做出假设、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教学程序为:“创设情景—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热 第5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固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 (锑、铋 ---- 热缩冷胀) 教学后记: 【素材积累】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 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 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课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热胀冷缩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热 胀冷缩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神奇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1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 2.能发现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实例 教学准备:故事(天天的气球),空易拉罐开水冰水厚手套脸盆橡皮泥设计流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天天的气球》。 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想一想:天天的气球为什么爆了? 幼:气球里的气太热了。幼:气球在超市时温度不太高,外面温度高。气球里的气膨胀了。 教师小结:天天的气球里的空气遇到热会膨胀,所以气球就承受不住了,才会爆了,空气遇冷会怎样呢(会冷缩) 二、教师向幼儿做演示、实验:向易拉罐倒冰水的时候。易拉罐的变化。师:气球爆了是因为物体受热会膨胀,气球遇冷时会收缩,让我们再做个实验吧! 三、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向易拉罐倒入冰水的时候,易拉罐有什么变化幼:易拉罐变瘪了。师:易拉罐为什么会变瘪了幼:因为易拉罐遇冷就收缩了,所以变瘪了。 四、 师:怎样才能让易拉罐鼓起来?幼儿回答。 五、教师小结: 1.烧一些开水 2.把空的易拉罐开口向上放在盆子。 3.小心地放入易拉罐中,倒入一半即可。 4.30分钟后戴上手套把易拉罐中开水倒掉,快速用橡皮泥把开口严实地封住,注意不要漏气,会出现什么现象? 幼:易拉罐变圆了恢复了原状。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和幼儿一起探讨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师:出示带金属盖的瓶子,拧不开为什么?幼儿试答。 小结:可以把瓶子倒放入热水中一会,便可将盖子拧开,因为瓶盖遇热会膨胀。师:你还知道这样的例子吗?幼儿试答。师:1.我们生活中的温度计,当气温高,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升高,气温下降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下降,这也是热胀冷缩的例子。我们吃馒头,做时很小,加热到熟时变膨大了。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就变圆了------夏天的汽车车胎,自行车胎有时爆胎就是因为胎内气体受热膨胀了------。 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李一兵 【教材简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学生在研究了液体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本节课内容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出办法来观察。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然后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同时联系到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粒”的运动,从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进一步认识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经过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对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同时与水的热胀冷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还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瓶、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空气。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预设5分钟) 1.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1)一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实验室里的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引出新问题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提问:现在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它是否也和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出示PPT1】 3.师生交流讨论。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一)探究一: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1.追问。 空气无色无味,而且也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出示PPT2】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器材),提问:能否设计实验,清楚地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出示PPT3】 (1)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 (2)全班交流设计实验。 (3)教师小结并明确实验探究方案,同时出示实验要求。 3.实验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