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协议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协议

乙方集中供养协议书

甲方:(供养机构)

乙方:五保对象

丙方:村民委员会

丁方: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14号文件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26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审查、乡镇(办事处)审核、报市民政局审批备案,同意,性别,住

址,身份证号码,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根据本人意愿和村委会意见,由

提供集中供养。为更好地保障四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乙方吃、住、穿、医、葬(教)等方面的工作,并按照《山东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规定提供相关服务内容,定期向丙、丁方沟通供养对象的身体和生活等情况。

2、负责乙方五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民政部门拔付的标准,专款专用,保证全部用于乙方,满足乙方的基本生活标准。今后随着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调整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和供养水平。

3、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建立健全各类人员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乙方的日常管理,为乙方提供良好服务。为乙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乙方检查身体。

4、组织乙方适当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并给予适当的报酬。

5、如乙方的个人财产需甲方代管,甲方应妥善代管,并填写《乙方救助供养对象个人财产清单》。

6、医疗护理的义务。按照乙方自理能力的评估等级配备护理照料人员进行日常照料,对乙方偶患疾病要尽到诊治护理的义务,乙方突发疾病,须尽快通知其亲属或单位,对需抢救的,要先行抢救,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7、本着丧事简办的原则,乙方去世后,由甲方负责丧葬事宜,享受政府基本殡葬减免待遇,包括遗体接运(含抬尸、消毒)、存放(含冷藏)、火化、骨灰存放等4项基本服务。要及时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如乙方亲友有其他要求的,费用自理,甲方概不负责。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入院自愿,出院自由。

2、乙方的个人财产,其本人可以继续使用。其需要代管的财产,可以交甲方或丙方代管。

3、入院后,必须服从甲方的管理,不得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如

乙方不服从甲方的管理工作,不遵章守纪,经多次教育不改,由丙方负责接回代管。乙方如果不习惯院内生活及其他原因想离开供养服务机构,可提前告知丙方,并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乙方无论何时,因何种原因离开敬老院,本协议终止执行。

4、入院后,吃、穿、住、医、葬(教)均实行供给制。

5、室内物品必须做到悬挂有序,保持整洁,不准堆放杂物,生产工具交甲方统一保管。讲究个人卫生,常换衣,常剪指甲,常理发,按时睡觉起床。外出要向当班工作人员或院长请假,走亲访友须经甲方领导同意,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6、供养人员之间要加强团结,说话和气,互帮互助,不准闹不团结,更不能打架骂人,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理。

7、要以院为家,爱护花草树木和院内的建筑设施,健身器材等,爱护好室内设施设备。无故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8、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积极参与学习、娱乐等活动。

9、不得携带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一经发现立即没收。

10、不得在院内使用电器、燃器等危险设备,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乙方和丙方负责。

11、身上最好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及贵重物品,一旦丢失,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12、在入住期间如与其他老人或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可及时向院

长反映进行调节,必要时可调换房间,不得因此发生吵闹、骂人甚至动手打人,一旦发生严重后果,由乙方和丙方负责。

13、乙方的动产及房屋,属于乙方所有,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全部财产的权利。乙方死亡后,上述财产作为遗产,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遗赠扶养协议办理;没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有遗嘱或者遗赠的,按照遗嘱或者遗赠办理;没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或者遗赠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乙方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为集体所有,乙方死亡后,其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归集体所有。

三、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1、负责乙方相关资料的健全、规范,并将资料移交给甲方管理。

2、乙方入院后,丙方定期安排人员到敬老院看望乙方。

3、乙方入院后,丙方要协助甲方加强对乙方的管理和教育,如乙方不服从甲方的管理工作,不遵章守纪,经多次教育不改,由丙方负责接回代养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4、如乙方的个人财产不便带到供养服务机构,需丙方代管,丙方应妥善保管,并填写《乙方救助供养对象个人财产清单》。

5、乙方去世之前,丙方要确保为他代管财产的所有权不变,责任田和宅基地暂由丙方管理和使用,所有权证由甲方代管,但丙方无权处置,乙方去世后,责任田和宅基地由丙方收回。

6、如乙方以后不愿集中供养需分散供养,丙方应及时将代管的乙方个人财产交给乙方,将乙方原来的责任田和宅基地交给乙方管理

和使用。

7、乙方去世后,丙方要与甲方一道办理丧葬事宜。如乙方亲友在办理丧事事宜时有超出本协议的其他过高要求的,丙方协助甲方进行政策解释和说服教育。

四、丁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丁方负责甲方的日常管理。加强五保供养经费管理,定期检查甲方安全、财务等各项工作。

2、丁方要及时掌握乙方的身体状况,关心乙方,逢重大节日要

到供养机构看望乙方。

3、若工作中发现乙方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

五、协议的解除

(一)以下情况下甲方通知乙方和丙方后可解除协议:

1、乙方患传染病、精神病;

2、乙方有过度暴力、自残、盗窃、诈骗倾向或其他严重不良嗜好,并有多名老人投诉;

3、乙方涉及刑事犯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乙方不遵守甲方规章,对甲方工作产生严重干扰或有其他危险性;

(二)出院自由,乙方可以在提前30天通知甲方的前提下,解除协议。

六、免责条款

1、乙方被亲属或村委带离外出(离院,需向甲方请假),经由甲方批准后,方可离院并按请假时间返回,外出期间,乙方发生的一切意外,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2、乙方回家或出远门时必须向管理人员请假并签字,乙方若私自外出打工或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走失和外出发生的一切人身伤害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3、如乙方因自身原因发生的跌、碰损伤、自伤自残自杀(撞墙、服毒、翻墙、割腕、上吊等)以及走失,直至死亡,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七、甲、丙、丁三方要认真执行协议,如不履行本协议,随意降低供养标准或供养不及时,造成乙方受冻、挨饿,因病照管不周发生非正常死亡的,视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八、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对本协议有监督、检查和指导权。

九、本协议自甲、乙、丙、丁四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一式五份,其中甲、乙、丙、丁四方各执一份,市民政局留存一份。

甲方(盖章):代表(签名):年月日乙方:指纹留样年月日丙方(盖章):代表(签名):年月日丁方(盖章):代表(签名):年月日乙方直系近亲属(签名):,

地址:,

联系电话:。

村民委员会见证人(三人以上村民代表):(签名)

附:乙方救助集中供养对象个人财产清单

附件: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个人财产清单

1、房屋间数:房屋结构:房屋估价:

2、承包地:亩

3、自留地:亩

4、宅基地面积:

5、其它财产:(1)估价:元(2)估价:元(3)

估价:元以上所列财产估价合计元,大写村民委员会见证人(三人以上村民代表)签字:

村民委员会(盖章)年月日

申请人签字确认:申请人指纹留样:

乙方直系近亲属签字:,地址:,联系电话:。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特困人员供养及运行维护实施方案(最新)

特困人员供养及运行维护实施方案 为完善特困供养制度,提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后管养水平,根据《X市特困人员供养及运行维护实施办法》(x〔X〕2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建立完善特困供养制度,进一步提高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运营水平,提高设施使用效益,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X年,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护理标准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后管养水平显著提升。全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行维护管理进一步规范,特困集中供养水平逐步提升,特困供养机构管理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保障特困对象集中住养需求。开展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 三、实施内容 (一)完善特困供养制度 1、保障范围。具有我区户口的老年人、残疾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无履行义务能力的,享受特困供养待遇。

2、供养标准。X年,特困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 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确定。基本生活标准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救助供养对象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承包土地收益、房屋租金等个人财产性收入等。 对不能自理的特困对象,由区民政局会同区财政局,根据其不能自理程度、救助供养形式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具体的照料护理标准。照料护理标准不得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集中供养对象标准可适当提高。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照料护理保险等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不能自理的供养对象提供必要的照料护理服务,其补贴标准按照招投标价格确定。 3、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个人申请。申请特困供养待遇,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承诺所提供信息真实、完整的承诺书,残疾人还应当提供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申请人应当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财产状

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协议

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协议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 乙方: 村(居)民委员会 丙方: (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甘肃省特困人员供养办法(省政府令125号)规定,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审查、乡镇(办事处)审核、报县民政局审批备案,确定为特困供养对象,三方签订如下分散供养协议: 1、甲方按照《条例》要求,在吃、穿、住、医、葬(教)方面给予物质帮助。(1)按规定发放给丙方生活费。(2)丙方是未成年的,应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3)有了法定赡养人、扶养、抚养义务人,且法定义务有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或年满16周岁,已结束在校学习生活,有劳动能力,或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或丙方死亡的,经甲方审核上报后,停止其分散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书》。(4)监督、检查乙方执行协议。 2、乙方应安排丙方所在的村义务为丙方承担日常生活照料。(1)对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五保户,委托包户扶养,确实找不到包户扶养人的由村委会扶养。(2)对未

成年特困供养人员的个人财产由甲、乙、丙方亲属共同清点、登记造册(财产清册附本协议之后,备查),委托看管,按规定停止五保供养时,丙方个人原有财产及时交还本人。(3)甲方监督乙方对丙方日常的生活照料。(4)丙方被委托包户扶养人无正当理由(除死亡、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扶养能力的)不得终止扶养丙方。包户抚养人确实无能力扶养丙方,应当及时交还丙方个人原有财产。 3、丙方应遵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服从住地组织的管理,遵守村民公约。(1)个人财产和承包责任田地,在签订本协议之前,由甲、乙、丙三方共同清点、登记造册。(2)个人财产本人可继续使用,但不得自行处理,个人责任田地由乙方代管,实行转包代租,所得收益由乙方建帐管理,不得挪作它用,主要用于丙方应急开支。(3)丙方去世后,乙方要即时送到县殡仪馆进行火化。甲方顺延支付丙方原享受的半年供养金给乙方,作为丧葬补助费。其遗产(包括责任田、宅基地等)归社会所有。 4、本协议仅限丙方分散供养期内有效,如丙方要求供养形式变更,经甲、乙两方申请、审核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后,另外签订相关协议执行。 5、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6、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签名、盖章之日生效,到丙方死亡善后事宜处理完毕、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停止享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2017)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201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制度内容 (一)对象范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具体认定办法按照民政部印发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以及省级有关文件执行。 (二)办理程序。 申请程序。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说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他人代为提出申请。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要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无法自主申请的,要主动帮助其申请。 审核程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生活来源、财产状况、劳动能力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和其他证明材料等进行调查核实,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审批程序。县级民政部门全面审查上报的材料和审核意见,随机抽查核实,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发放程序。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直接拨付到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通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其中照料护理费可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安排用于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对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由供养服务机构统一用于照料护理开支;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按照照料服务协议支付给受托方。 终止程序。对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人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救助供养并予以公示。 县级民政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发现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满16周岁后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

关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实施办法(最新)

关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实施办法(最新) 为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X〕14号)、《民政部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X〕178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号)、《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办函〔X〕139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救助供养范围 (一)具有XX市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1.无劳动能力的; 2.无生活来源的; 3.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1.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 4.XX省、XX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收入总和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前款所称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各类收入,不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补贴。 (四)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认定按照我市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认定标准执行。 (五)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履行义务能力: 1.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 2.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3.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4.XX省、XX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协议

乙方集中供养协议书 甲方:(供养机构) 乙方:五保对象 丙方:村民委员会 丁方: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14号文件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26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审查、乡镇(办事处)审核、报市民政局审批备案,同意,性别,住 址,身份证号码,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根据本人意愿和村委会意见,由 提供集中供养。为更好地保障四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乙方吃、住、穿、医、葬(教)等方面的工作,并按照《山东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规定提供相关服务内容,定期向丙、丁方沟通供养对象的身体和生活等情况。 2、负责乙方五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民政部门拔付的标准,专款专用,保证全部用于乙方,满足乙方的基本生活标准。今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调整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和供养水平。

3、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建立健全各类人员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乙方的日常管理,为乙方提供良好服务。为乙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乙方检查身体。 4、组织乙方适当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并给予适当的报酬。 5、如乙方的个人财产需甲方代管,甲方应妥善代管,并填写《乙方救助供养对象个人财产清单》。 6、医疗护理的义务。按照乙方自理能力的评估等级配备护理照料人员进行日常照料,对乙方偶患疾病要尽到诊治护理的义务,乙方突发疾病,须尽快通知其亲属或单位,对需抢救的,要先行抢救,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7、本着丧事简办的原则,乙方去世后,由甲方负责丧葬事宜,享受政府基本殡葬减免待遇,包括遗体接运(含抬尸、消毒)、存放(含冷藏)、火化、骨灰存放等4项基本服务。要及时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如乙方亲友有其他要求的,费用自理,甲方概不负责。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入院自愿,出院自由。 2、乙方的个人财产,其本人可以继续使用。其需要代管的财产,可以交甲方或丙方代管。 3、入院后,必须服从甲方的管理,不得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如乙方不服从甲方的管理工作,不遵章守纪,经多次教育不改,由丙方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试行)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16〕178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困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三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二)坚持分类救助、差异服务; (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四)坚持城乡统筹、适度保障;

(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第四条自治区民政部门负责全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制定等工作;地(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配套措施,开展业务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负责具体审批、终止和档案建立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日常服务工作,负责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日常看护等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凡持有我区户籍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第六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农村分散五保供养协议

农村分散五保供养协议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乙方: 村(居)民委员会 丙方: 五保供养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河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第七条规定,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审查、乡镇(办事处)审核、报区民政局审批备案,确定为五保供养对象,三方签订如下分散供养协议: 1、甲方按照《条例》要求,在吃、穿、住、医、葬(教)方面给予物质帮助。(1)按规定发放给丙方生活费。(2)丙方是未成年的,应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3)有了法定赡养人、扶养、抚养义务人,且法定义务有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或年满16周岁,已结束在校学习生活,有劳动能力,或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或丙方死亡的,经甲方审核上报后,停止其分散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书》。(4)监督、检查乙方执行协议。 2、乙方应安排丙方所在的村组义务为丙方承担日常生活照料。(1)对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五保户,委托包户扶养,确实找不到包户扶养人的由村委会扶养。(2)对未成年五保户的个人财产由甲、乙、丙方亲属共同清点、登记造册(财产清册附本协议之后,备查),委托看管,按规定停止五保供养时,丙方个人原有财产及时交还本人。(3)监督村委托包户抚养人对丙方日常的生活照料。(4)丙方被委托包户扶养人无正当理由(除死亡、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扶养能力的)不得终止扶养丙方。包户抚养人确实无能力扶养丙方,应当及时交还丙方个人原有财产。 3、丙方应遵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服从住地组织的管理,遵守村民公约。(1)有权向甲方索取规定的生活费。供养费由丙方凭《五保供养证》按季定期向甲方或甲方指定的地点领取。(2)个人财产和承包责任田地,在签订本协议之前,由甲、乙、丙三方共同清点、登记造册。(3)个人财产本人可继续使用,但不得自行处理,个人责任田地由乙方代管,实行转包代租,所得收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事指南【模板】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事指南 一、事项名称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二、办理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 (二)《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16]178号); (三)《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14号文件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26号); (四)《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7]20号)。 三、受理单位及办理地点 申请人所在的镇(街道)社会事务办。 四、办理条件 具有本市居民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无劳动能力: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残疾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重度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视为无劳动能力。 2.无生活来源: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补贴外,其他家庭

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视为无生活来源。 3.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具备特困人员条件,年满60周岁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视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 五、申请材料 (一)农村特困书面申请; (二)身份证、户口簿(户口住址栏、索引及个人户口单页),用于确认家庭成员户籍、家庭人口信息; (三)签订申请社会救助家庭诚信承诺和授权委托书,承诺个人如实申报,授权并委托救助经办机构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 (四)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 六、基本流程 (一)申请。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材料。 (二)审核。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收入、财产及其他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公示后,报区(市)民政部门审批。 (三)审批。区(市)民政局全面审查镇(街)调查材

特困人员供养

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办法》将传统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与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 《社会救助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暂行办法》分总则、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13章70条, 第十四条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第三章特困人员供养 第十四条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 第十五条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 (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三)提供疾病治疗; (四)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 特困人员供养应当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 第十六条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特困人员供养的审批程序适用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 第十八条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供养并予以公示。 第十九条特困供养人员可以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特困供养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2-3] 《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基本内容,确立了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规定社会救助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我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正式创立于农业合作化时期的1956年 2.村提留、乡统筹供养时期:1978—2002年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申请调查审批表 申请人姓名: 特困证号码: 家庭住址:乡(镇)村(社区)组 年月

岳池县民政局印制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承诺书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本人向政府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并做如下承诺: 一、我自愿公开我的家庭的经济状况,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和群众的监督,并承诺申请中及被调查中所有表述的内容和提供的资料完全真实有效,无虚假隐瞒。如不属实,愿意退还所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和接受其它处罚。 二、我(和我的家庭成员)愿意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或政府委托从事特困工作的人员入户调查,并如实反映情况。 三、当我(和我的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及法定义务人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保证在1个月内及时到所在村(居)委会如实反映。 四、我保证在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期间,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村规民约;服从管理;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保证和周边邻居等群众和谐相处。 承诺人签字(加盖手印):年月日 授权委托书 我(,身份证号码:)授权委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调查核实我申请有

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供的个人及家庭财产情况、收入情况等事宜。 授权人签字(加盖手印):年月日 申请人基本信息

岳池县乡(镇)特困人员入户调查表 调查地点:乡(镇)村(社区)组调查时间:年月日

岳池县乡(镇)特困人员入户调查表 调查地点:乡(镇)村(社区)组调查时间:年月日

岳池县乡(镇)特困人员入户调查表 调查地点:乡(镇)村(社区)组调查时间:年月日

《苏州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解读培训课件.doc

《苏州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解读 一、哪些对象可以申请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具有苏州市当地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二、哪些情形可认为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即城乡居民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满60周岁); (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年龄在16周岁以下(不含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智力残疾人或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均可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三、哪种情形可认定为无生活来源? 收入总和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可认定为无生活来源。 收入总和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

性收入等各类收入,不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补贴。 四、哪种情形可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一)具有特困人员条件的,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二)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可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可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五、具有哪些财产情形的不可申请特困供养? 申请人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被认定为特困人员: (一)拥有汽车或大型农机具的; (二)具有有价证券买卖或者其他投资行为(不包括储蓄行为)的; (三)金融资产超过“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金融资产核对基数”中明确的基础值; (四)通过离婚、赠予、转让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份额,或者放弃合法资产及收入的; (五)故意采取规避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无经济来源或者收入减少的; (六)苏州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同时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认定条件的未成

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分散供养协议书

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分散供养协议书 甲方(抚养或扶养人):性别:民族:年龄:与特困对象关系:联系电话:住址:乙方(特困人员):性别:民族:年龄:与抚养(扶养)人关系:联系电话:住址:丙方(村民委员会): 丁方(乡镇民政办):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及国家相关规定,全面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政策,保障特困人员对象的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给予照料,经甲、乙、丙、丁四方协商同意,达成分散供养(监护)协议如下: 一、乙方经乡(镇)人民政府核审评估失能等级为___失能特困人员,月享受失能生活照料护理费____元。(本认定等级标准以本阶段认定为准) 二、乙方根据分散供养的实际情况,自主分配使用供养经费。乙方生活不能自理或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供养经费由甲方领取,丙方要监督好甲方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于乙方的生活等。 三、乙方的个人财产由甲、乙、丙、丁四方共同清点,乙方的责任田地由甲方负责管理,如果转包代租,所得收益甲方不得挪作它用,主要用于乙方应急开支。 四、甲方应将乙方特困照料护理费用于其生活护理或看病,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给予乙方的资助或帮扶款物,甲方应保证乙方享用。 五、甲方负责乙方的吃、穿、住、医、葬等五个方面的保障,对乙方的日常

生活予以照顾,使乙方吃饱穿暖,住房安全,有病得到及时医治,并负责照顾老人的后事。 六、如无抚养(扶养)人,丙方视为抚养(扶养)人,如确实无人照顾,要向乡镇民政工作站报告,重要或紧急情况直接向县民政局报告。 七、甲方病情危重或故去后,甲方及时通知丙方或丁方,安葬事宜由甲方负责,丧葬费用按相关政策比例解决。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甲、乙、丙、丁四方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自甲、乙、丙、丁四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到乙方死亡善后事宜处理完毕。 十、四方应共同遵守本协议,需更改协议内容或中途解除协议,应四方协商解决。 十一、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丁四方各执一份,县民政局留存一份。甲方:(签字按手印)乙方:(签字按手印) 丙方:(盖章)丁方:(盖章) 签字日期:2017年月日附:乙方的财产清单

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协议书

金湖县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协议书 甲方:镇人民政府 乙方:村民委员会 丙方:(监护人) 丁方:(五保供养对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依法全面保障五保供养对象的合法权益,经四方共同商定,特订立以下协议: 一、甲方负责协助县有关部门按规定标准发放丁方的供养经费。供养经费由民政部门直接拨付到个人账户,五保对象凭存折(卡)到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统筹经费按供养标准的20%提取,专门用于五保供养对象住房维修、医疗及丧葬等支出。 二、权利和义务 三、甲方必须及时督促乙方、丙方照顾好供养对象的生活,注重改善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对五保供养工作中出现的责任事故,要严肃查处。 四、乙方和丙方共同负责丁方的房屋修缮的具体实施工作(经费从统筹经费中支出,不足部分由甲、乙双方共同负担),并要经常组织本村党员干部、妇女组织和青少年为五保对象做好事。乙方要经常检查督促并支持丙方的包护工作,听取丙方的合理建议,共同解决好丁方的生活等问题。 五、甲方和乙方要大力弘扬丙方的献爱心行为,要尊重和保护五保对象遗嘱中所涉及到的爱心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六、丙方必须关心丁方日常生活,要针对丁方的身体状况,引导和帮助丁方营养搭配;丙方不仅要从生活上给予丁方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外,还要从精神上给予抚慰,要经常与丁方进行谈心聊天;丁方生病后,丙方应及时帮助其就医,并及时报告乙方和甲方,丁方生病期间丙方要悉心照料并进行心理疏导;丙方要经常向甲、乙方汇报丁方的思想、生活和身体情况,反映丁方的合理要求,要及时为丁方搜集并协助丁方报销医疗费用、丧葬费用及房屋修缮等费用。 七、丁方要克服依赖思想,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有健康的心态,遵守国家法律,不向甲方、乙方和丙方提过高或不合理的要求。 八、丁方的责任田和遗产处理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丁方若是享受五保的孤儿,在年满16岁后自然终止五保待遇(升学除外),其财产仍旧归丙方所有,终止五保待遇其基本生活仍很困难的,参照其他有关救助办法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十、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丁各执一份,报县民政局一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各方必须严格履行。 甲方:(盖章)代表人:(签字) 乙方:(盖章)代表人:(签字) 丙方: 丁方: 年月日

特困供养人员委托照料护理协议(2019)

为申请),结合乙方身体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组织人员对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等级评估,确定照料护理等级。 (二)督促丙方照料服务责任的落实。甲方要制定对丙方照料护理情况的考核方案,定期考察丙方对协议内容的履行情况。对不按协议约定履行相关义务的,甲方可终止照料护理费的发放,由甲方另行委托他人或村(居)民委员会、供养服务机构等继续负责提供照料护理服务。 二、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一)乙方经乡(镇)人民政府、县民政局审核评估为 特困人员(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享受民政部门规定的照料护理费。 (二)乙方有权自主选择供养形式,并同意甲方委托丙方对其提供日常照料护理服务。当丙方未按协议履行照料护理服务时,乙方有权向甲方和丁方反映。 (三)乙方根据分散供养的实际情况,自主分配使用基本生活供养经费。乙方生活不能自理或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供养经费由丙方领取,甲方要监督好丙方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于乙方的生活等。 三、丙方的权力和义务 (一)丙方应熟知相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协助甲方、丁方共同做好乙方的照料护理工作,并接受甲方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规定获取照料护理费。

(二)提供日常照料服务。丙方应为乙方提供一日三餐、服药、如厕、洗澡、翻身、衣被清洗、房屋打扫等日常照料服务。经乙方同意,乙方的个人财产由甲、乙、丙、丁四方共同清点,丙方可代管乙方基本生活供养金、责任田地,并承诺将供养资金和土地转包代租收益全部用于乙方的基本 生活支出,按日向乙方提供或告知生活支出情况。 (三)提供入院陪护服务。如乙方感觉身体不适需到医院治疗的,丙方负责将乙方及时送往医院就医治疗,乙方住院期间,丙方应提供全部陪护,乙方住院费用按照医保报销、医疗救助等政策解决。 (四)丙方应妥善保管国家、集体和个人给予乙方的资助或帮扶款物,并保证乙方全部享用。 (五)丙方及时向甲方、丁方报告乙方的身体情况和急需解决的困难。 (六)丙方不得有虐待、谩骂、殴打乙方等暴力行为发生。一经发现,甲、乙、丁三方可随时终止协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丁方的权力和义务 (一)协助甲方开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各项工作。 (二)协助甲方督促丙方按照本协议内容落实照料护理服务。 (三)协调办理乙方离世后的丧葬事宜。

2017各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2017年各县(市、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地区供养标准地区供养标准地区供养标准地区供养标准 广州越秀区 江门 台山市11520 韶关 浈江区8916湛江麻章区8208海珠区开平市11520武江区8436 茂名 茂南区8772荔湾区鹤山市13440 河源 源城区12600电白区8772天河区恩平市11520东源县7680信宜市8484白云区21672 惠州 惠城区14208连平县7680高州市8736黄埔区28956惠阳区14400和平县7680化州市8724花都区21012惠东县14208龙川县7680 清远 清城区10080番禺区30144博罗县14208紫金县7680清新区8088南沙区25452龙门县14208 梅州 梅江区12000英德市8088从化区17280 肇庆 端州区20100兴宁市9000连州市8160增城区19488鼎湖区13836梅县区9720佛冈县8088 深圳罗湖区四会市13776平远县8400连山县8088福田区高要区13056蕉岭县8304连南县8088南山区广宁县9600大埔县8160阳山县8100盐田区德庆县11592丰顺县8400 潮州 潮安区8256宝安区封开县9600五华县8400饶平县8100龙岗区怀集县9600 汕尾 市城区8100湘桥区8400龙华区 汕头 金平区10560陆丰市8160 揭阳 榕城区12396坪山区龙湖区10680海丰县8160揭东区11856 珠海香洲区濠江区9600陆河县8088普宁市9528斗门区17208澄海区10680 阳江 阳春市8100揭西县9072金湾区17208潮阳区9600阳东区8760惠来县8304 佛山禅城区24996潮南区9360阳西县8220 云浮 云城区7680南海区21180南澳县9240江城区9180云安区7680高明区17280乐昌市8100徐闻县8088罗定市7680

关于提高城乡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 员救助供养标准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全面提高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辽政办发〔2018〕1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政府决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全面提高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增幅度 (一)城区城市低保月标准由607元调整为635元;**市城市低保月标准由525元调整为550元;**县、**县城市低保月标准由462元调整为485元。 (二)城区农村低保年标准由4161元调整为4435

元;**市农村低保年标准由4042元调整为4315元;**县、**县农村低保年标准由3978元调整为4250元。 (三)城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由911元调整为960元;**市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由788元调整为830元;**县、**县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由693元调整为735元。 (四)城区农村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标准确定为7592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标准由5177元调整为5772元;**市、**县、**县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标准统一调整为6703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标准统一调整为5616元。 二、资金保障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所需资金,由省、市和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共同承担。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资金按原渠道(农村税费改革资金,市、县财政预算和省以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等)解决。 三、分类救助政策调整 1.城区城市低保分类救助政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一、二级重度残疾和经认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本人及未成年子女,每月上浮304元予以差额救助,其他家庭成员每月上浮152元予以差额救助;70周岁以上老

施秉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2020)

施秉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2020)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部门,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施秉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0年1月22日 施秉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 为更好发挥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作用,按照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和省、州、县精准扶贫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特困供养人员集中在养老机构供养,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让困难群众生命有保障、生存有尊严、生活有希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确保社会保障兜底人群与全县同步小康。同时,加快改善养老机构条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让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实现集中在养老机构供养,过上幸福生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托底供养原则。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为城乡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和殡葬服务等保障,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二)坚持城乡统筹、属地就近管理原则。利用现有乡镇敬老院、县城关镇中心敬老院,各乡(镇)要根据敬老院现有容量,合理部署、统筹安排,按照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优先入住原则,进一步开展特困人员集中养老机构供养工作。 (三)坚持适度保障原则。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制定救助供养标准,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实现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 (四)坚持社会参与原则。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以及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服务和帮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政策措施 (一)供养对象户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特困供养人员。 精神障碍患者、传染病患者等不适合集中供养的特困供养对象,不纳入集中养老机构供养范围,要妥善安排其供养和医疗服务,应送往专门医疗机构医治和照料。对特困供养人员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实施细则2(最新)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X发〔X〕1X号)《民政部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X发〔X〕17X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发〔X〕1X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发〔X〕3X 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第三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省、市决策部署,以解决城乡特困人员突出困难、满足城乡特困人员基本需求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建立健全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切实维护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 第四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托底供养。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为城乡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和殡葬服务等方面保障,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二)坚持属地管理。县人民政府统筹做好全县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服务和资金保障,为特困人员提供规范、适度的救助供养服务; (三)坚持城乡统筹。将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统一纳入救助供养制度范围,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供养标准、经办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城乡特困人员都能获得救助供养服务; (四)坚持适度保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制定救助供养标准,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 (五)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以及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人员提供服务和帮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五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实行县人民政府负责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县民政局负责实施全县范围内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的审

调研报告:对实行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兜底脱贫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对实行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兜底脱贫的调查和思考 今年来,XX县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农村特困人口社会兜底保障新模式,对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切实保障了特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产生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最近,我们针对该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我市扶贫攻坚相关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目前,XX县有省级贫困村13个,贫困人口3184户9553人,其中:无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三无”人员(特困人员)452人。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采取集中供养的方式,由政府出资,整合利用各类政府和集体资产,建立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特困人员集中给予特殊关爱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多次开会研究部署,专门下发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民政局、农业局、财政局、扶贫办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扶贫办,扶贫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镇也相应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各镇负责做好特困人员互助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民政部门负责集中供养对象备案、民政资金整合;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集;其他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确保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二)扎实排查摸底,精准识别对象。在集中供养对象调查认定工作中,XX县始终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精准识别。首先,明确救助供养对象。严格界定集中供养对象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特困人员。其次,规范救助供养程序。明确规定特困人员申请救助供养的程序是:先由特困人员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镇政府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清楚后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报县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集中供养中心的设置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资产整合,闲置利用”的原则,利用乡镇合并后闲置的镇政府院落、废弃的中小学校、养老院等场地,进行维修改造,建立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互助中心。如淦田镇互助中心是由老平山乡政府改建;龙潭镇花田村、龙船镇枫仙桥村、龙门镇邓家村、周家村、永福村、龙门村6个互助中心均由村部改建;朱亭镇水口村和古岳峰镇三旺村由小学改建;渌口镇花园村和朱亭镇碑楼村是由敬老院的一部分改建;南洲镇湘渌村是由养老服务中心改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适合特困人员居住。 (四)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日常管理。集中供养互助中心管护理人员实行聘请制,由当地镇政府负责管理。每个集中供养互助中心按照1:3的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并且各配备1名管理人员、1名炊事员和1名兼职医护人员,负责互助中心集中供养人员的管理、饮食、医护和保洁等工作。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老年人,互助中心工作人员还要开展助餐、助浴、助洁、洗衣、代购等工作。兼职医护人员负责每月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