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意版小学数学备课模板.doc

创意版小学数学备课模板.doc

创意版小学数学备课模板.doc
创意版小学数学备课模板.doc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

青岛市教研室刘仍轩老师组织青岛市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及我市在实验三小黄莉老师开放课堂教研活动中,都进行了如何进行教案撰写的培训。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预设充分

意图明显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⑴教学内容。

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信息窗)第几页。

⑵教材简析。

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⑶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⑷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5)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

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

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 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

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圆的大小;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对于圆,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圆呢?

看来,圆无处不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

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板书:圆)【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第一次尝试画圆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

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

(2)第二次尝试画圆

谈话: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小结: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旋转)

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

(3)第三次画圆

谈话: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谈话: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谈话: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2)认识半径

谈话: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板书: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问还是一条半径吗?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4)小练习:

谈话: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圆内,圆的直径相等、半径相等。总结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板书:d=2r,r=d/2)。决定圆大小和位置的因素。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画、折、量、比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了圆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巩固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对圆的特征的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曾经这样描述过圆:圆,一中同长也。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一中同长图片)

(学生能说出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相等)

小结: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概括出圆的主要特点,我国古代这一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不止这些。《周髀算经》里有这样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的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来的。(出示正方形切割成圆的过程)。

提问: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

3、谈话:说起中国古代的圆,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

这是阴阳太极图,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圆合成的,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都知道了什么?

4、谈话:(出示交通工具图)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

小结:“圆,一中同长”这个圆的圆心相当于车轴,车轴到地面的距离相当于半径。车轮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5、回归生活,感受美丽

谈话: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

(课件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

【设计意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墨子的“一中同长”,“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太极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这个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圆的特征,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的文化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了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最后一题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五、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完美的图形—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会谈到:

1、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特征和关系。

2、怎么画圆及圆规的使用。

3、用什么方法探究发现这一系列知识的,圆知识的实际应用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回顾,从而初步形成知识建构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提升: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大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圆的基本特征。还知道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学习,并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扩展学生对知识全面的掌握,并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新知,让学生从数学、历史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作业设置:

?解决实际问题:

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快要到了,我们市政府要在门前的广场上摆花坛,广场中心是以“万众一心”为主题的喷泉花坛,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同学们,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这么大的两个圆形,能用圆规画吗?回去想想,帮工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修订稿

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为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根据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及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课程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此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要做的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有创新、有特色,必须从备课做起。 (一)备课原则 备课要本着实效性、可行性的原则,坚持做到六备、五有、五忌。 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具。 五有:有三维目标设计、有教学过程设计、有练习设计、有板书设计、有课后反思。 五忌:忌追求形式忽略效果,忽视备课的实效性;忌只备知识,忽视能力发展;忌只备例题不备练习,忽视教学的针对性;忌抄教材、教参、旧教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忌只备新授课忽视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等内容。 (二)备课要求

1.备课标:备课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落实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目标。(每单元备课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课标要求)2.备教材 (1)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内容要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编排意图;既要注意沟通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又要沟通同一知识领域的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结构化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要充分用好教材已有的课程资源,既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育人功能, 提高教学效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将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精心选择设计练习。 根据教材编制的各类题型的要求,进行筛查分析,设计与新课相仿的基本题,加深理解的变式题,概括提高的综合题,思维训练的思考题。体现练习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注重练习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国培学习中,聆听了专家的细致讲解,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数学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成过程: 我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不是为了打高分,而是为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意识是浅薄的,需要老师的引领和点拨。新课标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学习新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反复思研究,不断思考,我的课堂教学始终有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但落实到行、动做得还不够。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堂数学课,做了进一步调整。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照片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把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主动探究,使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通过看“角”、找“角”、摸“角”、制作角、比“角”、画“角”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模板.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B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Clear objectives, matters, methods and record progress, so as to make planning direction consistent, action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编号:FS-DY-77856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单周三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学习阳光课堂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提出的建立阳光课堂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小学数学备课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下面三方面下手。 一、要备好教材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把握建材,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课程标准。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堂课有个灵魂。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小学数学备课要求。望全体数学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本册教材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的编写特点,再加上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采取的教法。) 三、教学本册教材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 全册备课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就可以) 五、单元自测分析(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课时备课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篇一: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模板】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研讨、探究 教学进程 情景导入 (一)动手操作: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 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 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三)应用、提高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 如图a∥b∠1=55、∠2=68,求∠3、∠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 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23、(3 、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备课要求

一、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对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每个学段的要求而言,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段目标中都分为相同或相似的几个方面阐述,但随年级提高要求有所不同。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例,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对各项要求是一个分层次、分项目、纵横联系紧密,逐渐提升的目标和要求体系。我们只有细心研读课程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只有领会了其中的要义,才能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方向,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2.准确把握不同领域的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并按学段分别阐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

“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和“重要的”;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当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课程标准这样的陈述,不但将数学学习“过程化”,而且让我们明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内容”就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我们只有明确了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才能准确、科学的定位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确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 在日常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备课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表述均存在问题。 1.在教学之前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不理解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经验操作,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 3.有些教师备课的时候,先写好了教学过程,反过来写教学目标,甚至于有的教学过程是自己原创的,但是教学目标却复制了教学参考书上的。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既没有计划性,又没有可评价性。

小学数学课题成果公报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公报 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1.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关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案例、课堂教学观摩和公开发表论文的分析,去发现在教学中的运用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上的迷失和操作上的盲目主要有哪些表现? 2.动手操作的基本模式 动手操作模式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子模式,从属于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探索“动手操作”课的教学流程基本操作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研究如何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如:启发性操作、示范性操作、应用性操作、探究性操作等)?如何做到操作有效,避免低效和无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来设计问题情景与操作内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中,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有效运用动手操作的基本策略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好多时间,直接影响操作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手让学生操作?对动手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如何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使操作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4.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基本策略

教师招考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水槽 6 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60 平方分米,高 15 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进行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那么怎样备好我们的数学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 1、吃透教材 首先,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系统的解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 其次,钻研教材还要钻研练习题,练习题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并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备课时首先要把课本中习题都看一遍,以此分清哪些题是与新课相联系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哪些又是综合题。另外,还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题目,以提高练习效果。 2、活用教材 知识无处不在,教学的阵地也可以无处不在。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提供的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知

识。让数学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知识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让教材的内容情景化、动态化、生活化。 二、了解学生 1、备课时要思考的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 (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4)、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5)、哪些问题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教学如何切入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了。 2、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它进行。学生作为个体,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备课时,要明确备课的对象,因为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一点拨,就可以理解;有的学生需要老师讲解,才能理解;还有的学生需要老师多次讲解才勉强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包括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等,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一定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详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通过参加这次国培研修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对教学有所帮助的知识,虽然有点忙,但是我认为非常值得。我每天一有空就迫不及待的上网学习,认真观看专家们的视频讲堂,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同时还能看到很多同行自己的教学心得,听取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感悟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次国培学习的感悟与收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针对前期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再次反思、反复推敲和深入论证之后,我对拟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与认识,同时结合校本研修的集思与教学实践,并对前期教学设计(初稿)进行了具体化改进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分数的再认识及分数与整数除法的关系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的,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定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抽象程度要深一些,因此,要想真正弄懂它,学以致用,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 一、生成过程: 我发现教学设计原稿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教师讲解,学生听为主,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更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使数学课显得枯燥无味。 2、盲目的跟“课改风”,教师有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向自己设计好的“陷阱”,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要求同学们去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不能适时、巧妙的去做引导,导致同学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比较模糊。 4、语言罗嗦、把握不住重点,在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没有着重强调“零”除外这一特性。 5、课后作业布置随意性大,没有代表性,更没有科学性。 6、老师对同学们的“鼓励”随意性大,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鼓励给自己带来的自信和喜悦。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上千斟万酌,尽量把新课标的一些新理念体现出来。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鉴于

小学数学备课编写要求

××区小学数学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学期教学计划是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作一个科学的整体规划,这就是全学期的总备课。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教师能够纵观全局,科学地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工作,保证全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1.符合学期教学计划的结构。 学期教学计划的结构一般由学期教学的目的要求、班级情况分析、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教学的进度表等几部分组成。 2.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前要先同级组教师集体讨论,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再根据本班情况制订教学的具体措施。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要求 单元教学计划是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作全面考虑,包括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划分课时、确定各课时的课型等。 1. 符合单元教学计划的结构。 单元教学计划一般由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单元知识结构、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学进度表等几部分组成。 2.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也要先同级组教师集体讨论,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分析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单元知识结构,划分单元各种课型课时内容,再根据本班情况制订教学的具体措施。 (三)编写课时教学计划(教案)的要求 课时教学计划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编写教案是备课全过程的归结点,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晶。 1. 符合三种主要课型教案的结构。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小学数学课的类型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考查课、试卷分析课、实习作业课、综合课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其它课型课时数量的比一般为:5:3:1:1。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这三种课

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性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性课堂教学 【摘要】要想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学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少了童心和灵性,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思想,以学生能力发展和创新实践为重点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

有创新潜能的人。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充满创新的活力,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主体愉快学习。在此,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利于创新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舒畅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其次,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重,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最后要改变“只学不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主动性和大胆探索的精神;有的同学还错误地认为向老师提问是一种丢面子的事,因此,课堂学习实际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一个个都成了“听话”的学生。这样被动地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肤浅,不能灵活应用,更谈不上创新与发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只学不问”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自主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想、敢问、会问,从而达到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精心创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执教者:姓名单位:×省×市×县××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年级(上或下)册第×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 活动内容: 2(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 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初中数学备课模板--实例

课程一:方程应用题 一:知识回顾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方程应用题 1、有些需要逆向思维解答的应用题,可以用方程解答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决题中的问题。 二:导师讲解 和倍关系 【例1】育新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长方形面积、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例2】用一根长5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长是宽的2倍,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年龄问题 【例3】妈妈今年46岁,小倩今年12岁,再过多少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倩的3倍? 路程问题 【例4】甲、乙两车从相距28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价格问题 【例5】奶奶买4袋牛奶和2个面包,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5.2元,每个面包5.4元,每袋牛奶多少元?

三:课堂达标训练 【强化1】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 【强化2】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鸡兔各有几只?(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强化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京开往上海,经过4小时后,甲车落后在乙车后面28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强化4】幼儿园大班有10个小朋友,现在有60个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2个,小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再以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为指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我认为在“备课”这项教学常规工作中也应引入“有效备课”的理念,课备得好不好,应以能否促动教师实行有效教学,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为根本,否则即使教师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所以只有课前实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实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准。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如我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因为这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接触,本节课就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能够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袁松华老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他认真撰写的教学设计中,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一节好的新课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例如:孙俊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时,从学生手指的间隔中引入“间隔问题”,由此进入教学。 导入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引入,有利于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一、生成过程: 经过这次的国培学习,并在国培课程学习与同行交流研讨后,我对所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经过校本研修集思与岗位实践检验后的再提升成果,最终形成终稿(方案)。在百分数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更好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体现: 通过国培的学习和与其他学员的进一步研讨交流,发现了预案中许多不足之处,也对我的教学设计预案进行了修改,很多地方有了创新的体现; 1.教学材料组织实现了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已经跳出了教材,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有关的信息材料是生活化的最好写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在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设计了:课前收集身边的百分数,为本节课学习的展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素材;课中采取一人一表,一人一例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独立思考,探索解决各自的问题,既有助于深刻的理解概念,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理念。 3以“情感评价”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上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感受,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去审视自己的学习情绪,反思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情绪,从而让教与学达到更加和谐统一 三、创新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