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土地法主要法律制度

新土地法主要法律制度

新土地法主要法律制度
新土地法主要法律制度

新土地法主要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的调整对象为土地民事法律关系和土地行政法律关系,它对于维护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1条)。新的《土地管理法》共八章87条,建立了以耕地保护为目标、以用途管制为核心、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的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

(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第二章)。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权利制度,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其核心内容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和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存,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尊重和保护土地财产权。在土地所有权不变前提下,以完善和强化土地用益物权为重点,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土地权利。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这种土地权利制度可归纳为:公有私用,双轨并行。

(二)土地登记制度(第12条)。我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颁证制度,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2016年9月30日起,我市已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登记均由我局统一实施。

(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4条)。一是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第三章)。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二是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第23、24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年度内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它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和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依据。

(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四章)。一是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第30条)。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二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第33、34、35条)。永久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以乡(镇)为单位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并严格管理。三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39至43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未利用的土地,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五)土地征收制度(第五章)。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2条)。土地征收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征收农用地

的,应当依照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安置补偿公告,召开听证会,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农用地的补偿、补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

(六)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第2条)。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方式包括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在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能是不同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具有无偿、无限期、不可流转的特征;出让土地使用权具有有偿、有限期、可流转的特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教科文卫体用地、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以及其他公共利益需要,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第58条)。

(七)主要法律责任制度(第七章)。一是非法占用土地法律责任(第77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应

责令其退还土地、拆除或没收建筑物并给予罚款、行政处分等处罚。非法占用耕地、林地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二是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没有批准权的单位或个人非法批准、超越了批准权限而非法批准、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非法批准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而非法批准土地的,征收批文无效,并应对非法批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三是非法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的法律责任。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四是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的法律责任。擅自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通过出让、转让或租赁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土地法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土地法:土地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土地法学:是以土地法即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它是以研究土地法的制定、解释、阐述、评价、应用于调整人地之间法律关系的一门学科。 3、土地法律关系:指人们在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土地的过程中,依照土地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4、土地登记: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5、国家土地所有权:国家土地所有权是指国家对全民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6、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指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制,表现在土地所有权上就是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 7、用益物权:非所有人以使用、收益为目的,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使用、收益的物权 8、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主体根据土地承包合同所取得的对承包土地依法自主经营的权利。 9、建设用地使用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国有土地享受的占有、使用、收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10、宅基地使用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建造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 11、国有土地使用抵押权: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移转占有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土地使用权,在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可就该土地使用权折价或就拍卖、变卖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2、土地征收: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并依法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 1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14、土地用途分区:指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对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划分,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16、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的规划、划定、保护、监督、管理等内容。 17、土地税:以土地为课税对象,按照土地面积、等级、价格、收益或增值等记增的货币或实物,简称“地税”,包括对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课税。 18、耕地占用税:是指对占用耕地建房和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规定一次性征收的一个税种。 19、土地行政执法: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土地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2013最新土地法全文

2013最新土地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最新土地法案例

土地管理法案例

案例一: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非法占地案 2003年7月,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的哥哥周某代其与某某区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协议规定了甲方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自愿将15亩土地流转给乙方周某用于办企业。乙方按每年每亩3000元价格付给甲方土地流转金,流转期限为三十年,从2003年9月1日起至2033年8月30日止。2006年2月,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在未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开始在某某区书院镇三三公路4588号处开工建造厂房。 2006年2月27日,某某区房屋土地执法大队责令停止施工并发放停工通知单,但该公司继续施工直至5月份被迫停工。2006年11月书院镇镇政府曾责令其限期自行拆除,该公司拒不拆除。2007年4月该公司又继续施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执法人员再次责令其停工并于2007年4月3日向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但该公司在土地执法专项行动期间仍然继续施工,顶风作案。 经现场勘测,该公司占用土地面积为10441.78平方米,现地面已建成3幢厂房3036.93平方米,3幢工棚266.6平方米,一幢门房45.08平方米。经查,该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本农田,原为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的集体土地。根据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土地鉴定报告表明:该地块范围内耕作层均已遭严重损坏,不能耕种。 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属于非法占地。 此案引起了某某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区委区府主要领导指示有关部门严肃依法查处,坚决打击非法占地行为。日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非法占地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一、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二、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三、处以罚款人民币叁拾壹万叁仟元整。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三百四十六条规定,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上海市房地资源行政执法总队已将此案移送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2007年12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决定立案侦查。 由于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拒不执行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2007年7月10日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依法向上海市某某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07年11月21日上海市某某区人民法院作出准许强制执行的行政裁定书。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查处之中。 案例二:上海某某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某某工贸有限公司非法占地案 2004年10月20日,上海某某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奉贤区金汇镇人民政府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金汇镇乐善村11组集体土地80亩,每亩每年10.3万元。2005年2月开始,该公司未经依法批准,在擅自占用租赁的土地上建造厂房。

土地法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管理。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依法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防止土地资产流失。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设区的市、县(市,下同)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土地登记发证 第四条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确认所有权。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市辖区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统一登记。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和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管理。 第六条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土地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出租、抵押登记。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土地权利终止的,原土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注销土地登记: (一)依法被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完整版中国的土地政策变迁

实用标准文案 60年回眸与前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土地问题无疑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为基础、最为广泛,也最为复杂和棘手的经济社会 本文着力还原不同历史时而土地制度则是一切土地问题的缘起和总根源。为此,问题之一,政策法规视角来审视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央决议、法律文件等,由于社会制度是一个渐进式的演进过程,存在必然的“路径依赖”,而很难在短期“脱胎换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不可能脱离历史过程而“另起炉灶”,而这正“制度变迁的社所不能无视的是当前理论工作者在进行理论创新和提供改革路径的过程中,对于历史进程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因此,会成本”。并能提供更为可行和从而对农村土地问题的现实困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选择的历史渊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一、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的政策过程 年通过实施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指导新中国的土地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 《大纲》确立了均分农村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由此也奠定了日后土地制度变迁的基调。“乡村中一切地化的农民私有制。第三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归农户所有“。第六条规定,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配“,从而彻底实现按人口均分土地的分配形式。年颁布实施的《土地改革法》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对土地制度进行了规范和细化, 1950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土地改革完成后,第三十条规定,并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的所有权。亿多。土改运动使3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的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有证,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农业合作化运动加快为应对小农户与大生产之间的矛盾,50年代,20 然而,进入世纪个不同时期:推进,逐步完成了从土地的农民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具体可分为4建立基于农民所有制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1. 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为标志,全年12 以1951一3种形式:国各地开始普遍发展互助组和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互助合作主要有三是以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土地合是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简单劳动互助;二是常年的互助组;作社。这种互助合作仍然维持土地的农民所有制。逐步完成所有制转变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开始由初级社和互助合作1953 “从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向高级农业合作社“阔步迈进”。第一条明确指明,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地入股、。,(集体农庄)就是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年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为标志,合作化运动完成了从初级形式以1956向高级形式的彻底转变,也完成了由土地的农民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迈向“大集体”的人民公社。 3.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年19583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这是人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其8民公社化的前奏。同年“社的组织规模,第二条指出,“政社合一”“巨型化”本质特征是规模和实行的管理体制。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有的地方根据自然地形条件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一般以一乡一社、六

新土地管理法解读

新《土地管理法》的最新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8月26日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近日,网络媒体新闻有关《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新解读和实时评论可谓百家争鸣、汗牛充栋、不一而足。笔者也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次法律修改已经酝酿了十多年,一些“重大突破”其实在理论界早有共识,一些网络风云人物也在论坛发表过相关论调,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国家之前也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与实践,多数还写进了2014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15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最终能够上升为法律可谓水到渠成。 第一个“意料之中”: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新《土地管理法》删除了原法第43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必须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同时规定了入市条件(虽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同意)、入市土地权能(受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以及后续管理措施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广东、安徽等地已有十多年探索试验,实践基础扎实,上述修改规定也与《意见》和《细则》的表述基本一致,当属“意料之中”。但法律修改彻底解决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合法性问题,向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将释放巨大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和资产潜力,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此次修法的最大亮点。 第二个“意料之中”:积极稳妥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新《土地管理法》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作出了多项创新和完善。一是落实宪法关于土地征收的规定,在新《土地管理法》第45条中首次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明确因军事和外交、政府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扶贫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要以及成片开发建设等6种情形,确需征收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二是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新《土地管理法》第47条中明确将原来的征地批后公告改为征地批前公告,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的,应当召开听证会修改;征地报批以前,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必须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三是将2004年国务院28号

土地法全文

2013最新土地法全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章耕地保护 第五章建设用地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

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九条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土地管理法讲稿

土地法制讲稿 定义: 指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管理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目的: 我国制定土地管理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文: 1、我国土地分为哪几类? 分为:(1)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2)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3)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2、属于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有哪些?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

使用权: 1 、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可以依法出让、划拨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限度内行使其使用权。 2 、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确定给个人使用,同时,也可以确定给单位使用。这一规定使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乡镇企业使用集体所有,为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提供了法律保障。 3、《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所有权的确权是如何规定的?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4、《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使用权的确权是如何规定的?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 5、哪些情况,需要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土地耕作法新选.

油基钻屑的处理技术 油基钻屑的主要污染物为:高,石油类含量高,重金属含量高(主要是)及含盐量高(、、2)。 主要研究土地耕作法和焚烧法处理油基钻屑的技术 土地耕作法 土地耕作法用于处理含油钻屑,一般都要投加肥料以平衡土壤中的比例,调节土壤的湿度及值以优化烃类生物降解条件,进行机械翻耕以改善土壤充氧并使烃类在土壤中混合均匀。土地耕作法实际是通过土壤中微生物对废弃油基钻屑中石油烃类的生物降解来实现的。其处理费用约为9-10美元3。 石油类的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石油类物质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参与微生物细胞内的代谢。石油类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经过三种同化作用(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作用)被降解。简单来说,这一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石油类物质+生物2+氮源22副产物+细胞体

石油类物质的可降解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决定的。例如C1024的中等长度的烃类降解速度相当快;而更长链的烷烃则不易被降解,当相对分子质量超过500-600时,一般不能作为微生物的碳源。 在土壤中,降解石油多种烃类的微生物共计100余属、200多种,分属于细菌、放线菌、酵母等。细菌有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节细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的某些种。放线菌有诺卡菌属和分枝杆菌属,以前者为最突出,但对烃类降解常不彻底,有中间产物累积。霉菌有灰绿葡萄孢菌,能使石蜡降解;还有曲霉属、青霉属、枝孢霉属的某些种。酵母有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球拟酵母属()、酵母菌属()的某些种。而以假丝酵母最为广泛,在 500种酵母中,55种能降解石油的几乎全为假丝酵母。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降解 研究表明: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极为密切,烷烃、芳香烃中的C1022最易被降解;C16一般挥发较快,在环境中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而短链烃由于其结构比较稳定,只有少量的微生物对其有降解作用;C22以上的烃类水溶性很差,一般情况下是固体,微生物对其降解作用非常有限。 对于烷烃类,生物降解过程可由下式表达。 烷烃酒精乙醛脂肪酸乙酸盐类22细胞体烷烃降解的生化机理是β-氧化和充氧作用。目前,有关正烷烃的降解途径研究较多。通常情况下,正烷烃的生物降解最

土地法模拟题(精选.)

《土地法》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土地行政管理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的原因是( B ) A.行政处罚 B.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 C.行政拘留 D.行政赔偿 2.我国土地流转中的要式行为是( D ) A.确定 B.认可 C.证明 D.登记 3.行政复议受法定期限的限制( D ) A.不受期限的限制 B.完全由当事人 决定 C.由行政机关决定 D.受法定期限的 限制 4.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 D )的土地实 行征收。 A.全民所有 B.农民所有 C.单位所有 D.集体所有 5.下列可以安排宅基地用地的有( C ) A. 一户一子(女)有一处宅基地的 B.户口已迁出不在当 地居住的 C.经主管部门批准,有外地迁入的农户 D.在农村居住而户口 未迁来当地的 6.土地的社会特性是( A ) A.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 B.有用的属性 C.资源属性 D.商品属性 7.自然资源意义下的土地概念的狭义理解是指( B ) A.国土面积 B.地表的陆地 C.陆地和海洋 D.仅指平原 8.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某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市内耕 地的( A )以上 A.80% B.70% C.60% D.50% 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当事人出让方是( B ) A.土地使用者 B.国家 C.市、县人民政府 D.市、县地政部门 10.法学概念意义下的土地是指( B ) A.为人所利用 B.是财产权利的客

体是物的一种 C.可以被人控制 D.有经济价值 11.以下哪个是不属于我国行政处罚的管辖形式( B ) A.地域管辖 B.临时管辖 C.指定管辖 D.级别管辖及其管辖权的转移 12.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是( D ) A.收益权能 B.使用权能 C.占有权能 D.处分权能 13.收取所有物之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的权能是( A ) A.收益权能 B.使用权能 C.占有权能 D.处分权能 14.在我国下列不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C ) A.土地相邻权 B.基地使用权 C.抵押权 D.土地使用物权 15.行政复议是否受法定期限的限制( D ) A.不受期限的限制 B.完全由当事人决定 C由行政机关决定 D.受法受定期限的限制 16.房地产权属登记所指的权属为( D ) A.土地所有权 B.房屋所有权 C.房屋使用权 D.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 17.土地转包属于( B ) A.土地法律关系的产生 B.土地法律关系的变更 C.土地法律关系的消灭 18.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范围是指( A ) A.城镇以外广大农村和集镇内的建设占用土地的总和 B.村里的非农用地总和 C.村里宅基地总和 D.村里公共设施占地总和 19.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项建设用地项目不能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 C ) A.乡政府办公楼建设用地 B.人民医院建设用地 C.南湖别墅区通往南山镇的道路建设用地 D.大学校区扩建用地 20.我国的土地所有人是限定的,这是因为( C )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土地资源的公益性特征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10日公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中共中央注: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并容许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在老区半老区平分土地时,应按照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进行。) 第七条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九条若干特殊的土地及财产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甲)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按普通土地的标准 分配之。 (乙)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及湖沼等,归政府管理。 (丙)名胜古迹,应妥为保护。被接收的有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特殊的图书、古物、美术品等,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丁)军火武器及满足农民需要后余下的大宗货币、资财、粮食等物,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第十条土地分配中的若干特殊问题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土地法2019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19修正版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 : 2019.08.26 【实施日期】 : 2020.01.01 【时效性】 : 尚未生效 【效力级别】 : 法律 【法规类别】: 土地综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第四章耕地保护 (6) 第五章建设用地 (9)

第六章监督检查 (15) 第七章法律责任 (16) 第八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

土地法模拟题及答案

土地法模拟题及答案 《土地法》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土地行政管理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的原因是(B) A.行政处罚 B.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 C.行政拘留 D.行政赔偿 2.我国土地流转中的要式行为是(D) A.确定 B.认可 C.证明 D.登记 3.行政复议受法定期限的限制(D) A.不受期限的限制 B.完全由当事人 决定 C.由行政机关决定 D.受法定期限的 限制 4.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D)的土地实行征收。

A.全民所有 B.农民所有 C.单位所有 D.集体所有 5.下列可以安排宅基地用地的有(C) A.一户一子(女)有一处宅基地的 B.户口已迁出不在当 地居住的 C.经主管部门批准,有外地迁入的农户 D.在农村居住而户口 未迁来当地的 6.土地的社会特性是(A) A.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 B.有用的属性 C.资源属性 D.商品属性 7.自然资源意义下的土地概念的狭义理解是指(B) A.国土面积 B.地表的陆地 C.陆地和海洋 D.仅指平原 8.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某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市内耕

地的(A)以上 A.80% B.70% C.60% D.50% 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当事人出让方是(B) A.土地使用者 B.国家 C.市、县人民政府 D.市、县地政部门 10.法学概念意义下的土地是指(B) A.为人所利用 B.是财产权利的客 体是物的一种 C.可以被人控制 D.有经济价值 11.以下哪个是不属于我国行政处罚的管辖形式(B) A.地域管辖 B.临时管辖 C.指定管辖 D.级别管辖及其管辖权的转移 12.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是(D)

1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中共中央注: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并容许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在老区半老区平分土地时,应按照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进行。) 第七条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九条若干特殊的土地及财产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甲)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按普通土地的标准分配之。 (乙)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及湖沼等,归政府管理。(丙)名胜古迹,应妥为保护。被接收的有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特殊的图书、古物、美术品等,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丁)军火武器及满足农民需要后余下的大宗货币、资财、粮食等物,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解读(2020)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解读(2020)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把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和试点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宅基地改革和管理。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在规定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同时,明确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并赋予了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宅基地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相应职责。坚持实行一户一宅的基本管理制度,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下放了宅基地的审批权,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二是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改变了过去农村的土地必须征为国有才能进入市场的问题,能够为农民直接增加财产性的收入。同时在集体经营性建设性用地入市的时候,要求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同意才能入市。 三是规范征地程序。要求政府在征地之前开展土地状况调查、信息公示,还要与被征地农民协商,必要时组织召开听证会,跟农民签订协议后才能提出办理征地申请,办理征地的审批手续,强化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征地补偿方面,改变了以前以土地年产值为标准进行补偿,实行按照区片综合地价进行补偿,区片综合地价除了考虑土地产值,还要考虑区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制定。 四是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将有关条款中的“基本农田”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应当落实到地块,纳入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严格管理。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五是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当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出合理安排。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系统法(2019修正版本)(2020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版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农村土地管理法

农村土地管理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土地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土地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果园、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 第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平等的承包权;土地承包以农户家庭承包为主,同时允许个人承包、联合承包、专业承包。 第五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政策,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坚持公开、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经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监督管理工作,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与本行业有关的农村土地承包监督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土地承包监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土地承包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二)指导土地承包合同的订立; (三)监督土地承包合同的履行; (四)依法查处违反土地承包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五)培训土地承包管理人员; (六)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除履行前款所规定的职责外,并负责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以及土地承包合同的鉴证、档案管理和纠纷调解。 第二章发包与承包 第七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

最新土地法1930年

土地法1930年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法例及施行 第 1 條本法所稱土地,謂水陸及天然富源。 第 2 條本法除法律別有規定者外,由地政機關執行之。 第 3 條地方地政機關每年度應將全年行政經過編造報告書呈送中央地政機關,並由中央地政關編造全國土地行政報告書呈送國民政府。 第 4 條本法未經規定或應修正之事項得由中央地政機關呈請國民政府依法增修之。 第 5 條本法之施行法另定之。 第 6 條本法各編之施行日期及區域分別以命令定之。 第二章土地所有權 第 7 條中華民國領域內之土地屬於中華民國國民全體。其經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權者,為私有土地。 但附著於土地之礦不因取得土地所有權而受影響。 前項所稱之礦,以礦業法所規定之種類為限。 第 8 條左列土地不得為私有: 一、可通運之水道。 二、天然形成之湖澤而為公共需用者。 三、公共交通道路。 四、礦泉地。 五、瀑布地。 六、公共需用之天然水源地。 七、名勝古蹟。 八、其他法令禁止私有之土地。 市鎮區域之水道湖澤、其沿岸相當限度內之公有土地,不得變為私有。

第 9 條前條第一項所列水道湖澤之私有岸地因坍沒或浸蝕而變成水道或湖澤之一部分者,其所有權視為消滅。 前項坍沒或浸蝕之岸地回復原狀時經原所有權人證明為其原有者,仍回復其所有權。 第 10 條第八條第一項所列之水道湖澤,其岸地如因水流變遷而自然增加時,其接連地之所有權人有依法取得其所有權或使用、收益之優先權。 第 11 條水道因天然變遷而成新水道時,新水道所經土地之所有權視為消滅。但因天然或施用人工,新水道所經土地回復原狀,經原所有權人證明為其原有者,仍回復其所有權。 第 12 條凡未經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權之土地為公有土地。 私有土地之所有權消滅者,為公有土地。 第 13 條地方政府對於管轄區內公有土地除法令別有規定外,有使用及收益之權。 前項土地非經國民政府核准不得處分或設定負擔或為超過十年期間之租賃。 第 14 條地方政府對於私有土地得勘酌左列情形分別限制個人或團體所有土地面積之最高額,但應經中央地政機關之核定: 一、地方需要。 二、土地種類。 三、土地性質。 第 15 條私有土地受前條規定限制時,由主管地政機關規定辦法限令於一定期間內將額外土地分劃出賣。 不依前項規定分劃出賣者,該管地方政府得依本法徵收之。 第 16 條國民政府對於私有土地所有權之移轉、設定、負擔或租賃認為有妨害國家政策者,得制止之。 第 17 條左列土地不得移轉、設定負擔或租賃於外國人: 一、農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