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摩擦起电】

教师考核课教案

评价与反思:

【篇二: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活动对象:中班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1、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摩擦起电小实验

3、对摩擦起电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塑料尺、梳子、塑料吸管、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各4个;碎纸屑若干;记录表(大表1个,小表8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看!这是一个塑料尺子,这里还有一些纸片,老师要把这纸片吸起来。(偷偷的

用尺子在呢绒布(毛衣)上擦一擦),用尺子吸纸片。

师:老师的小魔术变完了,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纸片被

吸了起来。)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尺子和小纸片,我们一起试一试。(1)分发尺子、碎纸屑。

做小魔术的时候,看到纸片掉到地上要马上捡起来。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哟,别灰心,老师可是一个有

名的魔术师,让我来教你们吧!

(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边说边做:尺子毛巾擦呀擦,纸屑纸屑

起来吧!吸起来了吗?)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那大家一起念动咒语变身小魔术师吧。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之前你们的尺子没有吸上小纸片,而尺子和毛巾摩擦之后就会将小纸片吸起来呢?

师:原来当尺子和毛巾反复摩擦后形成了静电,尺子就把纸片吸了

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师:小朋友们记住了吗?尺子和毛巾摩擦之后产生了什么呀?静电师:这种现象叫什么啊?摩擦起电

3、出示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会起静电

出示其他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会起静电,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记录

表上。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还有一些材料也想和小纸片做好朋友,他

们也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吸起小纸片。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梳子、塑料吸管、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

小朋友们猜一猜哪些材料可以吸起小纸片呢?

4、分组实验,探究哪些材料能吸起纸片,产生摩擦起电现象。教师提出要求并巡回指导。

师:一会儿老师将你们分成小组,三个人一组。老师会给每个小组

一张记录表,

一些材料。你们一起实验,一起记录。看看哪些材料可以吸起纸片。如果能吸起

掉到地上要马上捡起来,我们要做讲卫生的好宝宝。

5、实验结束,验证和分享实验成果

教师提问,摩擦后的那些东西能吸起纸屑,那些东西不能。(教师

带领幼儿进行验证)梳子能不能吸起纸片呀?能

塑料吸管能不能吸起纸片呀?能

铅笔能不能吸起纸片呢?不能

不锈钢筷子能不能吸起纸片呢?不能

橡皮能不能吸起纸片呢?不能

小结:、梳子、塑料吸管能吸起来纸屑,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

橡皮不能吸起纸屑。

6、收材料,整理地面

活动延伸:小朋友猜一猜,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摩擦后能产生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呢?(幼

儿自主回答)小朋友们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好吗?

【篇三:摩擦起电教案】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电荷及单位。

4、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原子结构、电荷从哪里来、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作用规律。

3、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互动

①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②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

2、演示: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

3、提问互动:可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新课讲解:

静电现象

1、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

尺子吸起纸屑。

①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②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③

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2、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3、互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①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

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②互动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毛擦橡胶小结: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

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

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

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互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

小结:

①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

2、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

演示: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互动: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

相排斥而张开。

(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强调指出其原理并未用到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互动:

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

小结:能,看张角的大小。

5、电荷

描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物理学中凡有“量”字的概念都表示了多少。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板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如:q棒=10-7c,q云=20c)

6、原子的结构

①1897年,汤姆生发现中子,揭开原子是有结构的微粒。②出示乒乓球,结合桃子李子的结构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③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7、元电荷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互动:请问多少个电子带的电量为1c?

8、显电性: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带电性。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与其它物体作用时,如受外力作用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大于或小于电子所带电荷,原子则对外显电性。一般物体的原子所带正电荷总是不变的。(板书:正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中性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中性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9、自由电子可以移动

演示4:a、b两个验电器,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

a、b的金属球,可以看到b的铂片张开。

①你们看到b有什么变化?

②互动:说明b的铂片上带上了电荷,它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a金属片上多余的电子的一部分,可以定向移动到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