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立_绝对性对话_的世界_巴赫金对话主义读解

建立_绝对性对话_的世界_巴赫金对话主义读解

建立_绝对性对话_的世界_巴赫金对话主义读解
建立_绝对性对话_的世界_巴赫金对话主义读解

建立 绝对性对话 的世界

巴赫金对话主义读解

聂!梦

y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巴赫金将对话的思想贯穿于其学术生涯的始终。他主张交锋双方必须同时具备差异性和基础性赞同两个条件对话才能顺利进行。通过对作者与主人公、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两组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巴赫金朝着实现 绝对性对话 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狂欢

中图分类号:I1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65(2006)04-0076-03

!!米哈伊尔?巴赫金(M ikha il Bakhti n1895-1975)是前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关于对话问题的深刻思索对20世纪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学者迈克尔?霍奎斯特曾表示,巴赫金对话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富开拓性的事件[1](P3)。近年来,巴赫金对话理论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从综述角度着眼无法充分论述,或将兴奋点置于对话思想的语言学、叙事学等研究当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赫金在坚持和完善对话的立场上对不同问题采取的不同态度。若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何为对话主义。

一、入口:一切都要对话

巴赫金理论视野中的 对话 并非普通的言语交流而是对话性(对话关系)。对话性是存在于实际的语言交际之上的更为广泛、多样、复杂的关系,是地位平等、价值相当的不同意识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2](P374)。作为特殊类型的含义关系,它要求其构成成分 只能是完整的表述(或者被视作整体,或者是潜在的整体),而在完整表述背后有着实际的或潜在的语言主体,即这些表述的作者(他们并且在表述中表现出自己) (巴赫金#1961年笔记?[3](P333))。由于始终关注研究对象的对话性,对对话的思考渐成体系,并或隐或显地体现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因此研究者将巴赫金对对话的坚持及其相关理论概括为 对话主义 。对话主义的存在基础共包括两个方面:人格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在巴赫金看来,人在本质上是面向他人而开放的,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通过他人而肯定自己;真理及人们对真理的思考具有对话的本质,生活就其本质来说也是对话的。总之,对话关系作为无所不在的现象, 浸透了整个人类的语言,浸透了人类生活的一切关系和一切表现形式 [4](P77),并且,对话是 不可完成的,只要生存着有思想的和探索的人们,它就会持续下去。对话的终了,与人类和人性的毁灭是同义语 [3](P372)。

二、迷失:独立平等,埋葬再生

然而,在晚年统一修订后的著作中,巴赫金对待两组对象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却令我们对他 一切都要对话 主张的内在逻辑性和普遍适用性产生了怀疑。

20世纪60年代,在柯日诺夫等人的努力下,巴赫金的一批早期著作得以出版和再版,经过作者的统一修订,这些 最杰出的东西 [5](P190)的代表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63)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1965),将巴赫金基于对话理论基础之上的、基本成熟了的复调小说理论和狂欢化理论呈现给了我们,作者与主人公、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这两组交锋者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问题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

第8卷!第4期2006年12月!!!!!!!!!!!!!!衡水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H engshu iU n i versity

!!!!!!!!!!!!!!V o.l8,N o.4

D ec.2006

y收稿日期:2006-04-15

作者简介:聂梦(1985-),女,山西晋城市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本科生.

论中备受争议的一处。我们在此不问对错,只看 它到底要说什么 [6](P17)。传统文学理论认为,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对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这从一个侧面强调了文本世界中作者之于主人公的强势地位。巴赫金对此并不反对: 我们确认主人公的自由,是在艺术构思范围内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自由%%也是被创造出来的[4](P105)。 但是,出于创造并不等于杜撰的考虑,他仍旧提出了作者与主人公平等对话一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1961年?一文中,巴赫金指出:主人公 人身上的人 是 另一个主体,另一个平等的&我?,%%需要有一种对待他的特殊方法对话的方法 [3](P345)。他希望作者与主人公在交锋中能够平等地位于同一个平台,拥有独立且各具价值的思想意识,通过对话积极地深入探索人们内心永无终结的奥秘。

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的概念及其对立在巴赫金20年代的著作#弗洛伊德主义批判?中已初见雏形,而两者的激烈遭遇则更多集中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两部著作里,其大背景为巴赫金著名的狂欢理论。巴赫金认为,由于狂欢节的存在,中世纪的人们过着两种迥异的生活:一种是常规的、严肃的、服从于等级秩序的教条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4](P184)。它们之间的交替和排斥体现出了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的交锋与对抗。事实上,在现实中狂欢世界始终难逃官方世界的掌控。有学者研究,在中世纪和中世纪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狂欢的场所广场 首先是统治者展示自己权威的所在,而并非首先是民众的狂欢的舞台 ,广场上刑罚的使用、军事机器的部署以及罪犯的肉体无一不提醒着民众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无限存在[7](P3)。基于这种与前一组研究对象类似的状况,巴赫金依然叛逆,但这回的主张不再是独立平等对话,而是批判与推崇、埋葬与再生。他给官方世界立下了3条罪状:绝对权威性、片面严肃性、单义凝固化,并赋予狂欢世界以双重意义:埋葬权威、严肃、凝固的官方世界,在狂欢中迎接新世界的诞生。他声称, 官方化了的文化只是被非官方大洋所包围的一个小岛 [8](P554),狂欢节的世界感受将人们从郑重其事、等级分明的官腔中解放出来,开辟出一条通向新的、自由清醒的严肃性之道路。

梳理至此,疑问已显而易见:为什么同一时期统一修订后的、针对有着类似的力量对比的两组交锋对象关系之态度,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理论本身有矛盾还是巴赫金对其选择性的应用?瓶颈中,我们把目光转回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深层,以求在对对话主义内在要求的挖掘过程中解开这一谜团。

三、探寻:差异与赞同并存

巴赫金在论及对话性含义时,已表现出对对话主体的重视。进入到对话理论的深层,又对对话主体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对话主体之间需存在差异。差异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前提。第二,对话主体之间须具备基础性赞同。#陀思妥耶夫斯基1961?一文开篇即点明: 赞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对话范畴。 最起码的赞同 是 对话必不可少的条件(共同的语言,某种最起码的相互理解)。 它 意味着缩短距离和相互接近 ,是一种 能动的对话的理解 [3](P376)。赞同的具体内容包括同等权利的赞同和同等价值的赞同:对话双方应永远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坚信从任何立场、任何观点所做的任何一个实际的、有见地的、没有偏颇的观察,总是有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观点的片面和局限才可以借助于其他视点上的同样观察而得到校正和补充。由此,解疑方向明朗起来:两组对象是否满足要求是巴赫金 态度转向 的关键。

作者与主人公,基于文本世界亦虚亦实的特性,很有可能建立起差异与赞同并存的对话关系。更重要的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看到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他在对#同貌人?的叙述语言进行分析时,称其中蕴含着 对语的融合 [4](P298~299)。两个声音表明差异性要求已经具备;主人公拥有自我辩白的权利,叙述者(作者的某种声音体现)可以自由嘲讽责难,又暗含基础性赞同的存在。据此,巴赫金提出了 完美对话 的建构方案:作者超视超悟,主人公自给自足。 超视超悟 语出#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订?,它要求作者充分发挥极度紧张的对话积极性,兼任对话的组织者和参加者,描绘主人公的思想并保持外位性立场,创造自我思想的鲜活形象。主人公自给自足则表现为二:一切纳入视野主人公拥有独立的意识,视阈涵盖了 自己眼中之我 我眼中之他人 他人眼中之我 3个大方面(巴赫金20年代著作#论行为哲学?)。二是自己决定未来。主人公都能够深切地感到自己

77

第4期!!!!!!!!!!!!!!!!!!聂!梦!建立 绝对性对话 的世界!!!!!!!!!!!!!!!!!

内在的未完成性,敢于激烈地反驳出他人为自己下的定论,并坚持自己的走向和未来。总而言之,超视超悟与自给自足的创造性方式使得 作者与主人公那种上帝与造物之间的垂直关系至此变成一种平行的互动关系 [9](P107),对话至此无界限。

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却显然不满足要求。从巴赫金对官方世界特点的评价来看:片面严肃、僵化的官方世界只与狂欢世界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始终不会认可对方的同等权利和价值。巴赫金自然不会像支持作者与主人公平等对话那样,再为官方世界设计降格俯就的渠道、为狂欢世界争取自由自主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话。细究文本,巴赫金关于 新生世界 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狂欢化提供了可能,使人们可以建立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使人们能把人与人在社会上的相互作用,转移到精神和理智的高级领域中去[4](P247) ,人和人的行为、思想从 在'绝对性'的对话(即不受任何约束的对话)的亲昵氛围里,相互间交往起来%%[4](P233) 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 绝对性对话的亲昵氛围 ,这正是对新生世界品格的绝佳诠释。此刻,疑云已散:巴赫金对待后一组对象的态度中同样渗透着更为积极对话思想。由于对话无法实现,巴赫金索性以不赞同(颠覆官方世界)反对不赞同(官对狂的否定),直接推翻不符合对话前提一方的权威统治,在对狂欢世界的推崇中重新建立起一个大型的、开放的、 绝对性对话 的自由世界,以成就其对话主义的终极理念。

四、出路: 绝对性对话 的世界

若以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培根语)[6](P17)。

纵观全文,对巴赫金对话主义的肯定性的结论基本可以这样表述:对话主义作为一个相对完满自足的理论系统贯穿于巴赫金学术生涯的始终,并不曾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偏废。在对待作者与主人公、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这两组交锋对象时,巴赫金仍然没有摘下对话的透视镜,他以对话理论深层的内在的要求为标尺,严格衡量参选者的品质,考察过程中表现出的迥然态度,更是与实现绝对性对话的理想同路并行。总而言之,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4](P344)。

参考文献:

[1]!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

教育出版社,1998.

[3]!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

玲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5]!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蒋子华,张

萍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6]!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M].上

海:三联书店,1994.

[7]!赵勇.民间话语的开掘与放大论巴赫金的狂欢化

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2,(4):2~10.

[8]!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拉伯雷研究[M].石家庄:河北

教育出版社,1998.

[9]!王建刚.狂欢:巴赫金对话理论现实取向的世俗化

[J].浙江学刊,1999,(5):102~108.

On Bakhtin?s Concept:t o C onstruct an A bsolute D ialogue W or l d

N I E M eng

(L itera t ure and M ed i a Institute,Chinese N a ti ona lU n i ve rsity,Be iji ng100081,Chi na)

Abstrac t:The theo ry o f dia l ogue goes through a llM i khail Bakhtin?s acade m ic life.H e ins i sts t hat the d i a l ogue w ill be ach i eved on cond iti on that bo t h si des are var i ed and can recognize each o ther.H is dream is com i ng true by hav ing different attitudes on aut hor,dra m atis pe rsonae,o fficial and reve.l

K ey word s:M i kha il Bakhti n;dia l osue;ca rnivalizati on

(责任编校:魏彦红!!!英文校对:安晓红)

78!!!!!!!!!!!!!!!!!!!!!!!衡水学院学报!!!!!!!!!!!!!!!!!!!!第8卷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句子,从全世界路过唯美句子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句子,从全世界路过唯美句子 1、我会承诺很多,实现很少,我们会面对面越走越远,肩并肩悄然失散。你会掉眼泪,每一颗都烫伤我的肌肤。你应该留在家里,把试卷做完,而不是和我一起交了空白纸张。对不起,爱过你。——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2、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刚和你见面,两人就互相吸引,莫名觉得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你的反面人。 3、你的欲望,决定着你说话或者做事的方式和途径。 4、在青春的列车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5、属于你的另一个全世界,终会以豁然开朗的姿态呈现,以我们必须幸福的名义。 6、你爱过她,就是永远爱过她。以后你会爱上别人,但你的世界会更加完整,可以住得下另一个人。 7、你和我擦肩,却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感情,似乎空气中都带着一股冰冷。可能好久之后,我才回过神,我们竟没有了当初的悸动,而是如同陌生人一样,甚至没有给彼此一个转身。

8、你是幺鸡,麻将牌里最小的一张,但如果没有你,也照样胡不了十三幺。 9、不管是人生还是超市,都会重新洗牌的,会调换位置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能埋单就好。 10、我喜欢独自一个人,直到你走进我的心里。那么,我只想和你在一起,我不喜欢独自一个人。 11、总有几分钟,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拿一年去换取。总有几颗泪,其中的每一次抽泣,你都愿意拿满手的承诺去代替。总有几段场景,其中的每幅画面,你都愿意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个字眼,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复习。——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12、请往前走,不必回头。 13、世事如书,我偏爰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14、其实有满腹话要说,可对面已经不是该说的人。 15、如果是路过,那我就在终点等你。 16、现在无法碰触的部分,终将可以当作笑话来讲。--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a6926410.html,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作者:李颜伟李笑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用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失败的爱情故事。认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双方对话意识的缺失;双方在“所见之外”方面的障碍以及女主人公“独特自我感”的不足乃是导致恋爱失败的两大对话性因素。 【关键词】对话意识;缺少;所见之外;独特自我感;恋爱失败 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史上的一位先驱,出版于1906年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便是她所创作的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 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从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劳拉与坎佩尔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他们之间对话意识的缺失和对话情境的无法建立。 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作为俄国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认为对话不仅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也是文学艺术的普遍现象。” [1] 巴赫金理论的对话性既包括外在言语行为又包括内在心理意识。因此,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除了直接引语,也包括自语、眼神、肢体动作、心理活动等同样需要或预设外界给予一定应答的“潜对话”形式。[2]就交际模式研究而言,语境、发话人、话语、受话人等基本因素均应在考虑之列。可见,对小说的对话研究不能仅限于解读引号之内的人物交谈,文本中的对话情景以及对话人的性格特征、对话意识与对话内容等也都值得关注。 对话意识的存在是建立积极的对话情境,保障对话成功实现的重要环节。巴赫金认为对话意识包括“所见之外”和“独特自我感”。[3]换言之,对话人应该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对方的话语并且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并且要对自我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性充满自信。 二、《生命之轮》的失败爱情 《生命之轮》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走在美国工商业发展最前沿的大都市纽约。新工业革命使“美国社会从底层到上层,从经济到政治,从思想文化到社会习俗,甚至连美国人自身的生存方式都发了根本性的变化。” [4]其男女主角之间巨大的背景差异似乎注定了这场恋爱的有始无终。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经典对白 经典台词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经典对白经典台词 1、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帝会让你付出代价。照顾好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好别人。如果你压抑,痛苦,忧伤,不自由,又怎么可能在心里腾出温暖的房间,让重要的人住在里面。如果一颗心千疮百孔,住在里面的人就会被雨水打湿。 2、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所以,调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 3、难道一个人好不好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吗? 4、我们没有秘密,我们没有顾虑,我们像才华横溢的诗歌,无须冥想,就自由生长,句句押韵,在记忆中铭刻剪影,阳光闪烁,边缘耀眼。 5、回忆不能抹去,只好慢慢堆积。走上牌桌,偏偏赌注是自己。 6、当时间和耐心都变成奢侈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星座了解彼此了。 7、毕业当天,班长送我一个包裹,里面有两样东西。一是那本《小王子》绘图本。一是那个记名册。我打开记名册,发现密密麻麻的记录里,每一天,都有一个名字被圆珠笔涂成一个蓝块。 8、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 9、一家人的意思,就是想尽办法让对方过得很好,而

自己过得很好,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10、我们常说,轻易得来的。不会懂得珍惜其实不然,轻易得来的。你会害怕失去。因为自己挣来的,更可贵的是你获得它的能力。而从他人处攫来的,你会恐惧失去,一心想要牢牢把握在手中。 11、你爱过她,就是永远爱过她。以后你会爱上别人,但你的世界会更加完整,可以住得下另一个人。 12、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细小而琐碎,却在你不经意的地方,支撑你度过很多道坎。 13、可不可以等等我,等我幡然醒悟,等我明辨是非,等我说服自己,等我爬出悬崖。等我缝好胸腔,来看你。 14、你已经把曾经深深爱你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你已经被自己深深爱着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你已经在很多个记事本里,被划掉了吧。你已经把划掉的名字,回想过很多次了吧。在这个漆黑的夜,很多人的愿望是在心里下一场刀子雨,把赖在里边不走的人剁为肉泥。 15、其实有满腹话要说,可对面已经不是该说的人。 16、分母那么浩瀚,分子那么微弱。唯一就等于没有。 17、在青春的列车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18、十年醉了太多次,身边换了很多人,桌上换过很多菜,杯里洒过很多酒。那是最骄傲的我们,那是最浪漫的我

翻译_一种_双声_的对话_解析道格拉斯_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_王莉娜

2009年6月 第25卷 第3期 外国语文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J u n e,2009 V o l.25 N o.3 翻译:一种“双声”的对话 ———解析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 王莉娜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 200433) 提 要:美国翻译理论家罗宾逊从翻译个体的主体性出发,把翻译看作是在译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展开的一场穿越时空、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双声”对话,揭示了现实翻译活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追溯了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形成的渊源,对该理论的主要论点进行了分析评判,指出这种对话理论对目前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及其内在局限性,以期促进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对话、中西方翻译学者之间的对话。 关键词:翻译身体学;双声;翻译伦理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3-0110-06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s a D o u b l e-V o i c e dD i a l o g u e: A nA n a l y s i s o f D o u g l a s R o b i n s o n's D i a l o g i c s W A N GL i-n a A b s t r a c t: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 o f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o f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t r a n s l a t o r,A m e r i c a n t r a n s l a t i o nt h e o r i s t D o u g l a s R o b i n s o nr e g a r d s t r a n s l a t i n g a s a d o u b l e-v o i c e dd i a l o g u e a m o n g t h e S Lw r i t e r,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a n d t h e T Lr e a d e r a c r o s s t i m e a n d s p a c e o v e r c o m i n g l i n g u i s t i c a n d c u l t u r a l b a r r i e r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d y n a m i c s,c o m p l e x i t y a n d d i v e r s i t y o f r e a l-l i f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T h i s t h e s i s t r a c e s t h e o r i g i n s o f R o b i s o n's T r a n s l a t i o nD i a l o g i c s,a n a l y z e s i t s m a i np r o p o s i t i o n s a n dp o i n t s o u t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c u r r e n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a n di t s i n h e r e n t l i m i t a t i o n s i n a n a t t e m p t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i a l o g u e b e t w e e nt r a n s l a-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a n d t h e d i a l o g u e 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t r a n s l a t i o ns c h o l a r s. K e yw o r d s:s o m a t i c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d o u b l e-v o i c e;t r a n s l a t i o n e t h i c s 1.引论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在其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这似乎已经是翻译界达成的一致共识。但是在这一“共识”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尚待探讨解决的问题:这一交际活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谁参与了这一交际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交际活动受到哪些因素或力量的支配?这些因素或力量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这一交际活动的?针对这些问题,语言学派、功能学派和文化学派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通过语言转换而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译者是原文作者的传声筒和代言人,对原文先进行解码再重新编码成另一种语言,把原文作者的意图忠实准确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功能学派认为,翻译是由委托人或发起人授权的一种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特定的预期功能。文化学派则把翻译置于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将翻译视为一次文化交流事件,译者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支配下对原文进行操纵和改写。这三个流派分别集中于对“对等”、“功能”和“规范”等抽象概念的研究上,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制约,而忽视了译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崇尚理性、摈弃感性,重视对翻译过程中客观因素的研究,轻视对主观因素的研究,是西方翻译理论的一贯特点。然而美国翻译理论家罗宾逊(D o u g l a s R o b i n s o n)却另辟蹊径,把译者的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作为翻译研究的出发点。罗宾逊从译者个体的主体性出发,将翻译视为在译者和原文作者以及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同时展开的一场“双声”的对话,并运用“翻译身体学理论”(t h e s o m a t i c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巴赫金“对话理论”(d i a l o g i s m)、伯克的戏剧主义(d r a m a t i s m)和修辞理论(r h e t o r i c),在其著作《译者登场》(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s T u r n)和《施事性语言学:以言行事的讲话和翻译》(P e r f o r m a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S p e a k i n g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n g a s D o i n gT h i n g s 110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1)

简述“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引入对话理念。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要求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与压制,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义。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平等对话,才能使积重难返的阅读教学重获生机与魅力,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理论、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是这样进行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把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自行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们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当中去加深理解并亲身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们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所带来的乐趣。”[1]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 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灌输式”和“习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却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入一种尴尬的境遇。教师以“教”代“读”。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学生阅读量少。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更为明显的是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分数第一的功利性,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教学的八股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走出这种误区呢? 二、对话理论是什么 对话理论这一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为基础,“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而且,“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2]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归根结底,在这种(最多是)误导的制度下,倒是人们自己因为缺乏创造力,缺乏改革精神,缺乏知识而被淘汰出局”。而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教育就是要促使人觉醒,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更容易使人爱的世界。[3] 传统的教育过程里,学生只被要求去记忆教师所讲的东西时,其结果是认识行为被降低为只是传递现存的知识,教师只是传递知识的专家。这种知识是僵死的知识体,缺乏与学生的现实活生生的联系。长期以往,学习将成为一件灌输式的令人疲倦的杂务。而在对话式教育中,知识不是一种给定的或完成的东西,它始终要求人类变革性活动的动态的认识过程。对话需要沟通与交流,引用弗莱雷的话语,“认识的对象放在认识主体之间的桌子上面,他

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_话语_

中国俄语教学(季刊)1999年第1期(总第80期) 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 概念“话语”(слово) 凌建侯 中国人民大学 一、引言 巴赫金(М.М.Б.Бахтин,1895—1975)是本世纪一位极具影响的思想家。自60年代他的学术思想被介绍到法国开始,西方学界对他及其思想的研究热情始终有增无减。特别是80年代初,美国也掀起了“巴赫金热”,其声势远远超过巴黎。不仅有人为他著书立传,而且两年一度的“巴赫金学国际研讨会”已渡过8个生日,成立了“国际巴赫金学研究协会”,在白俄罗斯和英国定期出版巴赫金学专刊《Диалог?Карнавал?Хронотоп》与《Dialogue》。至此,巴赫金学已成为一门显学,人们把它称作“特殊的人文科学”,将他本人归入下个千年思想家的行列。 勿庸置疑,巴赫金思想在本世纪最后25年里,已被推到了人文领域学术研究的中心。 二、对话精神贯穿巴赫金整个学术遗产 1)提起巴赫金的思想,了解者都说博大精深,因为他涉足哲学、美学、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而且常常寥寥数语,却能引人深思、启人心智。说有“点铁成金”①之效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正因为巴赫金视野广博,又观点新颖,所以各人文学科的学者们对之都有亲切之感,从其不同的理论中获得启发。这一点,中外学界早已有了共识。 但巴赫金思想的过人之处,我们觉得并非仅用“博大精深”所能涵盖。古今中外学问大而博者有之,观点见解颖异独到者有之,他们的思想并不全能“走运”,被人们称作“某某学”而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赫金是一部人文领域的“理论百科全书”。然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对人的启迪毕竟有限,就象弗雷泽(Frazer)在《金枝)中为我们提供的那样。他的魅力恰恰在于给人类学的研究拓宽了方法思路。巴赫金同样如此。他的著作读来震撼人心,因为他“意味着智慧而不是知识”②,意味着人文研究的对话主义视角与方法,而不仅是一整套的术语以及一些精辟的结论。 2)在最早的一篇长文《论行为哲学》中,巴赫金立足个人本位主义与个人直接面向社会的欧洲传统思想,且又有较大突破,主要表现在用动态的历史眼光看待个人,并在其身上引出道义责任,即赋予每个人的生活以道德的含义。这里的道德不是普遍遵行的规范。道德的普遍性只在于形式,即“我”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地承认自己实有的(дан2ный)唯一性,从而实现设定的(заданный)自我,“我”的生命因此不断获得完成。巴赫金认为,个人的生活是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起 35① ②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 钱中文在“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此会于1998年5月11—1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上论及巴赫金符号理论时强调说,“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阐述符号思想出语并不多,但点铁成金;见解独到而深刻,给你启发,给你思考的余地。”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张福源 134324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张福源13432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中的“重头戏”,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当前,新课改虽已在全国深入开展,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教学依然固守一些程式化的模式。无论是不厌其烦地分析课,还是滔滔不绝的讲读课,或是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课,都是在老师安排的固有模式下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没有得到发挥,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拟提出用比较法阅读教学,以期为当前的阅读教学注入活力。 在对话理念视野下来关照这段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描述,使得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语文”。它是一种最重要的工具——用来改造世界的工具,语文教育便是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并具备反思与行动的责任和能力,成为主体进入历史进程,去改造世界,而不是总在世界的边缘徘徊;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而有活力,语文教育不是被动接受这一文化,而应不断发展这一文化。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其本质就应该是培养了解、发展文化,掌握、使用工具,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 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与写作水平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跳出了解释词语、分析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意思的窠臼,但更多的一线教师又流于你一言,我一语的所谓“个性化”感悟,失去了对文本的整体认知,也就失去了文本给读者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说,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与恰当有效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选择课文的重要取向,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悟写作知识"可以说,写作本没有固定章法,但从写作角度去理解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作的基本知识,体会写作的基本技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比较读解章法的过程正是转化表达能力的过程,这样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对话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都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来建构。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来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认知,从而在别人思路中学习借鉴合理的成份,锻炼自己的思维,避免呆板和繁锁的思维,求得自己的思考途径,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先将其与假设的文题《记梁任公先生》在选材上比较,让学生自己为《记梁任公先生》构思立意,然后给此两文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学生提纲如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景仰先生,幸运地聆听先生的演讲,一次演讲,终生难忘。 演讲稿整齐美观,既写办事认真,又衬下文演讲生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二)B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二)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知识 (共12题;共100分) 1. (8分) (2018一下·云南期中) 照样子写词语。 ①例:胖乎乎、________、________ ②例:认认真真、________、________ ③例:游来游去、________、________ 2. (6分)照样子,在写几个 一簇槐米一簇簇槐米 一缕炊烟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8分)照样子,写词语。 房前屋后(含有近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无忧无虑(ABAC)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8分)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世世代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4分)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抵________ 使________

底________ 史________ 砌________ 匹________ 切________ 匠________ 6. (3分)看拼音,写词语。 gē bìqīng xīyí n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ōu yǎ zì zài kū wěi fēn b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1.0分) (2019六下·吴忠期中)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奕》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2)关于时间,朱自清先生苦苦思索:“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清朝诗人钱鹤滩则发出这样的感慨:“明日复明日,_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 (3)《十六年前的会议》是一篇回忆录。文章除开头外,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文章主要歌颂了李大钊同志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的________,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分)选择恰当的量词填空。 块幅头对支阵朵只份 一________图画一________荷花一________清香 一________大象一________木杆一________备忘录 一________石头一________翅膀一________独角仙 9. (9.0分)读《弟子规》选段,完成练习。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本文用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失败的爱情故事。认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双方对话意识的缺失;双方在“所见之外”方面的障碍以及女主人公“独特自我感”的不足乃是导致恋爱失败的两大对话性因素。 标签:对话意识;缺少;所见之外;独特自我感;恋爱失败 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史上的一位先驱,出版于1906年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便是她所创作的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从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劳拉与坎佩尔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他们之间对话意识的缺失和对话情境的无法建立。 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作为俄国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认为对话不仅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也是文学艺术的普遍现象。” [1] 巴赫金理论的对话性既包括外在言语行为又包括内在心理意识。因此,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除了直接引语,也包括自语、眼神、肢体动作、心理活动等同样需要或预设外界给予一定应答的“潜对话”形式。[2]就交际模式研究而言,语境、发话人、话语、受话人等基本因素均应在考虑之列。可见,对小说的对话研究不能仅限于解读引号之内的人物交谈,文本中的对话情景以及对话人的性格特征、对话意识与对话内容等也都值得关注。 对话意识的存在是建立积极的对话情境,保障对话成功实现的重要环节。巴赫金认为对话意识包括“所见之外”和“独特自我感”。[3]换言之,对话人应该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对方的话语并且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并且要对自我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性充满自信。 二、《生命之轮》的失败爱情 《生命之轮》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走在美国工商业发展最前沿的大都市纽约。新工业革命使“美国社会从底层到上层,从经济到政治,从思想文化到社会习俗,甚至连美国人自身的生存方式都发了根本性的变化。” [4]其男女主角之间巨大的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郑国民黄显涵 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 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自从巴赫金探讨对话性之后,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开始活跃于人文主义者的视野之中。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经。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要以对话为基础,促使教育的方法、程序和价值发生变革。 巴赫金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归结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

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对话的对语之间,而是存在于各种声音之间、完整的形象之间、小说的完整层面之间,而同时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理解是对话得以发生的关键要素,理解又是受教育者形成关于自身知识和生活智慧的基础。因此,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个体才能走向他人,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拥有构建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话无法脱离语言这个领域,但是对话关系又是超出语言学领域的一种特殊关系。因此,现代人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对处于不同时期、地域的文本或观点进行对话,不断丰富个体体验,那么人类的优秀文化就可以得到传承,同时也使得人类获得更加完满的教育目的成为可能。 二、对话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传统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工具理性思潮的影响,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属性,追求知识本位,使单一的知性分析代替了综合的感受。语文教育存在的诸多痼疾、弊端,促使人们寻找解决语文教育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虽然不能说对话理论是针对语文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TED演讲集】你脑内的两个世界

你脑内的两个世界 我从事大脑的研究是因为,我的哥哥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身为他的妹妹以及一个科学家,我想了解为什么我可以将我的梦想和现实生活做连结,并让我的梦想成真,而我的哥哥却没办法将他的梦想连结到大家共享的现实世界中导致这些梦想变成了幻觉。所以我全心投入重度心理疾病的研究,并从我的家乡印第安纳州搬迁到了波士顿,到Francine Benes博士哈佛大学精神医学部的研究室工作。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在生理上,对于所谓「正常人」的大脑和那些精神分裂患者、精神混乱患者、躁爩患者的大脑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其实在绘制脑内的电路,哪些细胞会跟哪些细胞沟通、用什么化学物质来沟通。我的生活很有意义,我白天都在做这种研究,到了晚上和周末,我四处奔走替NAMI(国家心理疾病联盟)作宣导。但是在1996年10月10号早上,我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脑部出现了问题:一根血管在我的左脑破裂。随后的四个小时里,我看着自己的脑功能彻底退化,完全失去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脑溢血的那个早上,我无法行走、说话、阅读、写字,或是记得我过往人生的任何片段,我几乎变成了一个婴儿,躲在女人的躯壳里。如果你看过人脑,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脑的左右两半球,是完全分开的。我带来了一个真的人脑,所以这是一个真的人脑,这是脑的前端,这是脑的后端,连接着脊髓。大脑在我的头颅里面试这样摆着的,当你看着大脑,很明显的左脑和右脑是分开的,用电脑术语来讲,右脑的功能像一个并联处理器,而左脑像一个串联处理器。左脑和右脑靠着胼胝体来沟通,是由三亿个神经元轴突纤维组成的构造,除此之外,左右脑是完全分离的,因为左脑和右脑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资讯、各自想着不同的事情,它们关心不同的事情,所以我说他们有迥异的性格。我们的右脑永远只关心眼前的事情,只关心此时此刻,它用图像的形式来思考,用肢体运动来学习,外接的资讯以能量的形态不断地流进我们的感觉神经系统,然后在体内如爆炸般地拼凑出「当下」的摸样、气味、味道、触感、声音。「我」是一种能量体,藉由右脑的意识与外界的能量连结,我们都是能量体,藉由右脑的作用彼此连结成一个大家族。而此时此地,我们都是这星球上的兄弟姐妹,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存在。在这个当下,我们是完美无瑕的、是完整的、是美丽的。左脑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它用线性和规律去思考,关心着过去和未来,它从万花筒般的现实世界中捕捉讯息,挑选其中的细节,以及细节中的细节,

(完整版)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 在西方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代,即苏格拉底的方法,又称作“产婆术”。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后来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及其所创立的逍遥学派又称亚里士多德学派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教学方式。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吕克昂建立了一所学院,该处有一小树林和许多可供散步的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喜欢在这林荫道上和学生散步、讲课和讨论学问,所以被称为逍遥学派。而中国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最早见于孔子。比如《论语》就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间言行的书,在《论语》中的很多章节都记录孔子运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比如我们高中所学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就是一次典型的对话式教学。然而后来我们都知道欧洲进入到了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代。而中国则进入到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强调是对权威的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当然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所以这种基于师生平等的对话式教学还没有走向成熟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到了近现代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则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所谓对话,是指一种民主平等的、坦率真诚的、主客体之间互为主体的言语交流活动,对话的各方相对独立,各自保持彼此的自尊。换言之,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本的言语、情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它从一开始就与民主、平等、坦诚、倾听等相伴而生。而将对话式教学完善成一种成熟的教学理论的则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 弗莱雷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是“近半个世纪之内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是“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上‘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1994—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办的国际刊物《教育展望》以四期特刊的形式,介绍了从孔子、亚里斯多德到当代的100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弗莱雷是其中四位在世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活着时就成为传奇”的人物。由于他开发的扫盲工作使他最初作为成人教育家闻名于世,他的关于批判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来自扫盲工作。最后,他的批判的研究路径大大地越出了成人教育领域。他专注于教育在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在扫盲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特别是在经历了动荡复杂的流亡生活之后,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与不平等而表现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从而寄希望于教育改变这种现状。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上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同仁一直在孜孜探求着;对话理论在教学中的适时引入,表现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能让对话精神飞扬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会更充满活力,教学效果会更加优化。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对话理论在哪些方面契合呢?对话教学的氛围是怎 样的?对话教学的形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从以上几个方 面作些探讨。 一、从孔子的一节课看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教学,古亦有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有很好的描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环坐在孔子周围,孔子向学生问志,但他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孔子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

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尽管当时没有“对话教学”一说,但已充分展现了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对话在这里实际上被理解为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流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对话,但他极可能永不会熟识的人进行对话。孔子和他的学生对话,我们通过《论语》和孔子及他的弟子们对话。 “对话”具体到教学实践,指对话教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动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教学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程观从“意义聚合”走向“精神互动”;教学观从“文化传承”走向“文化对话”;师生观从“接受培育”走向“平等交往”。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经典句子摘抄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经典句子摘抄 2017-12-171、也许幸福有很多种,但是那刻,我突然觉得幸福变得特别简单,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2、你问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告诉你: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3、对生活不满,对人生不满,对自己不满,那就努力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4、所谓”失败”,不过就是一个不断向前奔跑的人,却被现实的围牆撞出了血。 他或许会疼,或许会哭,但是他永远不会迷茫。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他一定要走出围牆。 反之,一个甘愿归在围牆里的人,则是永远不会受伤的。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5、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6、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都被证明是在走弯路;一切阻挡我们的困难都应该正面解决,因为那才是走直线。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7、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 梦想如此,活着亦如此。 虽然不太同意,这句话。

但是也未尝不是一种坚持的理由!——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8、我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 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9、当我写下这封信时,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 我从未牵过你的手,搭过你的肩,咬过你的唇,闻过你发梢残留的香。 我只是于凌晨三点钟在失眠的大海里,捕捉到你依稀的笑。 我盼望着与你相遇,就像盼望一场美梦永远不会醒来。 可惜人们常说,美梦终会清醒,而现实和分离却是苦的。 但我就是这样一个蠢人,甘愿为了一时的甜,尝尽一生的苦。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10、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罢了。 没人能挽留你在这个世界,就像没人能阻止你来到这个世界。 如果非要说害怕什么,我只是害怕上帝丢给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11、我希望自己是个合格的程序员,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能给这个世界输入足够多的信息,让你们看见更有趣的内容。

巴赫金论语用:言语、对话、语境

《外语研究》,2002年第4期 巴赫金论语用:言语、对话、语境 辛斌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 巴赫金在结构主义由上升到鼎盛的整个时期开创并坚持了对语言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如果说索绪尔主要关注的是脱离语境的抽象的语言体系,那么巴赫金关注的则是具体语境中的具有对话性质的语言运用。在这个意义上,巴赫金堪称现代语用学、语篇分析和会话分析等侧重对语言运用进行动态分析的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先驱。 关键词:巴赫金;语用;言语;对话;语境 Bakhtin’s Theory of Language Use: Utterance, Dialogue and Context XIN Bin Abstract: Bakhtin pioneered and advocated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t a time when structuralism held the sway both in literature and in linguistics. While structural linguists were almost solely concerned with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Bakhti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dialogic nature of utterance in its social context. In a sense, Bakhtin was a forerunner of the present-day pragmatics, discourse/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dynamic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use. Key words: Bakhtin; language use; utterance; dialogue; context

二语习得新理论_对话论

作者简介:贾冠杰,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收稿日期:2004-12-02(修改稿) 2005年第11期总第200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 i gn Languages and T he ir T eaching 2005,l 11Ser i a l l 200 二语习得新理论)))对话论 贾冠杰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众多,当传统的行为主义论受到抨击后,众多的研究者转而研究先天论和认知论,从而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话论作为一种新的二语习得理论完全不同于其他理论,它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丰富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习得;对话;理论;互动;应用 Abstrac t :SLA theories vary ,after one of t he m -behav i or is m was criticized very ser i ousl y i n 1950s ,m any researchers have shifted t o the study of i nnatist t heor i es and cognitive t heor i es ,wh ich focus on learners .i nner ab ilit y .H o w ever ,dialog i ca l t heory ,as a ne w SLA t heory ,e m phasizes t he i nteracti on bet w een l earne rs .i nner ab ility and socio -cultura l facto rs w hich is quite d ifferent fro m o t her t heor i es ,it is t h i s theo ry tha t prov i des a mo re sc i entific appro ach for t he study of SLA. K ey word s :acqu i s ition ,dialogue ,theo ry , i nteracti on ,i m pli cations and app licati ons 中图分类号:H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5)11-0016-04 一、引言 对话论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约翰逊(M arys i a John -son)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该理论一问世便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教授戴维森(D av i dson ,2004,见Johnson ,2004)认为约翰逊的新理论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做出了令人振奋的、独特的(unique)和十分重要的贡献。从英语单词/unique 0来看,还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的。从时间和内容来看,它是目前最新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本文主要讨论对话论产生的背景、主要观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二、对话论产生的背景 对话论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有其重要的理论背景和诸多的原因。 1.乔姆斯基语言理论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先天论)的诞生无疑对近几十年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该理论自身的不足,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1975年10月,皮亚杰(J .P-i aget)在法国罗伊欧蒙人文科学中心跟乔姆斯基面对面讨论时说,从他50年的研究经验中得知,不存在先天的或先验的认知结构,只有智力功能才是遗传的。因此,立足于实证的认知起源理论应当反驳先天论。他说他完全欣赏乔姆斯基学说中的转换观点,而又不能接受他的/先天固定核0的假设。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这个仅仅属于人类的突变在生物学里是不可解释的。这是因为我们不明白为什 么偶然的突变使得人类能够学习一种结构如此严密的语言。第二个原因在于,如果这个/固定核0不是先天的,我们则可以把它视为感觉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先天论0假设对于乔姆斯基理论并没有什么价值。 近几十年来,学界对大脑与语言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试验证明大脑和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但这种关系究竟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环境造成的?这有待进一步论证。 在皮亚杰对乔姆斯基理论批评之后,更多的对乔姆斯基理论的批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在乔姆斯基的理论里,没有证据来证明语言习得机制的理论,这种心智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心智论只展示了语言描写的单个方面。(D i ng ,2004) 另外,乔姆斯基的co m pe tence 和perfor m ance 两个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Cook &N ew son ,1996),一些人认为,对语言学来说,这个理想化的概念是必要的,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样做就丢掉了最核心的语言材料。拉森#弗里曼和朗(L arsen -F ree m an &L ong ,1991)评论道:/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语言学革命之际,转换生成派的语法学家不再把语言的使用[use](perfor m ance )作为语言研究的材料来源,他们就这样和许多社会科学家分道扬镳了。0一些社会语言学家认为,乔姆斯基的这一对概念从反面促进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1972年,海姆斯(Hym es)发表了《论交际能力》,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在这篇文章里,他认为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有明显缺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