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初中现代文知识点大纲梳理

语文:初中现代文知识点大纲梳理

语文:初中现代文知识点大纲梳理
语文:初中现代文知识点大纲梳理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大纲

基础知识

1.标点符号的作用

(1)省略号:①表引文的省略②表列举的省略③表说话断断续续,语意未尽。

(2)引号:①直按引用②强调,着重指出③特殊含义(反语,起讽刺作用;特定称谓)

(3) 破折号:①解释说明,补充说明;②话题转换;⑧声音延长;④说话的停顿或中断。

(4)冒号:①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②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后,表示总结上文

2.句子的类型(按语气分类) :①陈述句、②疑问句、③祈使句、④感叹句。

3.常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7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

比喻的作用:(在记叙文中) 生动形象地表现..... (紧扣相似点表述事物的特点)

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如是散文,一般还要回答“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设问句的作用:

(1)在文章开头语段:引出……话题,引发读者思考。

(2)在文中:承上启下,引起……思考。

(3)在文末:发人深思,深化……主题

排比句的作用:加强语势,强烈地抒发了……的思想感情(记叙文) ;从多个角度阐述了.. (议论文)

反问句的作用: 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了……的感情。

夸张的作用: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突出(渲染)了……的特点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共种事物本质)

4.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乐、说明、议论、打情。

记叙类作品常见表现手法

1.对比:突出人或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1)环境的对比 (2)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3)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2.衬托(侧面烘托): 把两类或同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可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1) 以环境衬托人物(2)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4.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渲染、进行陪衬的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运用铺垫手法,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5.伏笔与照应: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小说设置伏笔,往往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前有伏笔,后文必须有照应,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6.托物言志:通对某种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某种精神、品格,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思(具有整体性象征意义),这是抒情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及基本技能要求

1.概括故事的内容: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四个记叙文叙事要素简要地回答,特别不要忽略故事的结果。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具体可感的事物(2)深层含义——与主旨有关的抽象概念或某种象征意义。

3、领会文章标题的作用:

(1)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线索一般有事物、事件、情感、时间、地点、人物)(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或者读者的阅读兴趣;

(4)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6)一语双关

(7)巧用修辞,新颖独特

(8)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或环境

以上的作用都需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切不可抛开文章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感。

4.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其中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进行整体思考,诠释它的含义。

5.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品味和赏析语言,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

(1)首先要关注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识别修辞方法,写出它的表达效果(具体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2)关注动词的准确运用,理解人物的动作细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格。

(3)关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的句子,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以及强烈的抒情效果。

6.理解记叙文中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往往要从“内容上”与“结构上”两方面来思考回答)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点明……主旨,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标题等。

②用在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上下文内容来表述),或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为下文……做铺垫,对比,照应。

③用在文章的结尾:呼应开头...内容: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等。

7.把握记叙文中心的途径

(1)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句子。(2) 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3)关注人物描写及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感情倾向。

8.了解记叙顺序及作用,理清文章思路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插叙概念: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2)插叙的作用:(a)结构紧凑,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b) 补充交代事件的起因(背景),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c)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

(3)倒叙的概念: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倒叙的作用:(a)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突出文章……的主旨

(b)制造……悬念,引人入胜:(C) 丰富文章结构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9.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2)渲染气氛(氛围)。(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衬托人物形象。(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

(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6)引出下文。(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

10.物描写的种类

(1)肖像(外貌、神态等)描写(2)语言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

说明文阅读知识储备及基本技能要求

1.阅读说明文基本步骤和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的题目,常常是说明对象;也有特例,需要通过阅读找出(要区分全文说明对象,还是局部说明对象)。

3.区分说明文的类别:(1)事物说明文(具体事物)(2)事理说明文(抽象事理)

4.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途径:寻找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要注意区分事物的总特征还是局部特征;如果没有现成句,就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特点,归纳事物的特征。

5.识别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要关注方位词和表示方位变化的词语。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文章,要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时间变化的词语。(3)逻辑顺序阐释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又分为: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有个别到一般;由整体到局部;由特性到功用等。

6.理清说明顺序的途径:一篇说明文有的只有一种说明顺序,有的综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运用不同的说明顺序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语言标志,抓住它,就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语言标志有:(1)表序号的词语:首先,其次,另外等。

(2)每个自然段的起始句,常常点明本段要说明的内容。

(3)语段统领句,统领若干语段乃至全文。

(4)小结句。

(5)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设问句、关联复句等)。

与说明顺序有关的题型还有:分析段落不能调换前后的理由(两个方面)

方法: (1)辨析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

(2)再从上下文之间的词句照应上来判断其是否匹配。

7.识别常用的4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图表。

8.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一般而言,解答说明方法作用的题目往往可以利用文中现成的句子(该语段的中心句)或关键性词语来解答,有的在本段中找,有的在相邻段中找,或利用关键性词语来概括表达。

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如: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作比较(对比):突出说明了......;列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了......

9.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辨析某些限制词、修饰语是否可以删去或替换(要对照原句,核对其细微差别)。

议论文阅读知识储备及基本技能要求

1.理解核心概念,区别“论点”和“论题”

“论题”即“话题”,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范畴,它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论点”是对论述问题(论题)所提出的见解和主张,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个判断性的句子,而不是词或短语。多数文章的论点可以在文中(包括题目)直接找到,一部分文章的论点需要读者阅读后自行提炼概括。

2.把握论点的基本方法

(1)抓文章标题(要区分论点式、论题式)

(2)关注文章首尾段

(3)梳理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把握各段落中心句(往往是分论点,体现文章的论证思路,从各个角度论证总论点),进而提炼文章论点。

3.识别论据类型,分析论据作用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理论叫做论据,论据有两类:

(1)事实论据(事例,统计数据等)

(2)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进语、俗语等) 。

要识别文章用了哪些论据,分析论据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特别要注意区分该论据是为总论点服务的,还是为某个分论点服务的。

有时中考还会要求补写论据。补写事实论据的要求: (1)真实;(2)事实与论点有紧密的逻辑联系;(3)表述事例的语言是概括性的。

4.掌握论证方法,分析其具体作用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初中阶段主要掌握“举例论证法”(例证法)、“引用论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这些除外,在议论和说理过程中,还会运用“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答题表述通常为:列举......事例(引用......言论;通过......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某一分论点) 。

5.把握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先从总体上分清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然后抓住“分析问题”的重点部分,从总分、并列、对比、层进等结构形式入手进行归纳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①把握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文章线索; 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⑦吸引读者、新颖; 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 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②过渡段:承上启下。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鉴赏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一)之情节类型题 目标: (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 (2)掌握5种记叙顺序 (3)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 (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 开头 1.一般开头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开头设疑 (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开头写景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3)烘托人物心情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整理“顺口溜”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整理“顺口溜” 正确,流利地朗读:响亮清楚六不要,语调自然不唱读,正确流利速度好。 有感情地朗读:掌握中心定基调,感情语气细处理,反复练习再提高。 默读:集中精力细默读,视幅宽宽禁指读,眼看心想不出声,挖掘原意不糊涂。 详细复述:详细复述并不难,朗读课文先分段。按段按层拟提纲,书中词句写上面。复述背诵不一样,严禁口语不能变。表述中心不可少,感情语气要多练。 概括复述:概括复述真简单,感情语气不用添。各段提纲要连贯,三言两语说全篇。 创造复述:创造复述不简单,表述手法不一般。人物形象能改写,同近义词能替换。原文中心要突出,情节场面要扩展。句式人称和顺序,合情合理全改变。 背诵:背诵课文并不难,认读生字查字典。熟读分段写段意,简要复述首先练。层次内容要记清,详细复述两三遍。心中有数加紧练,感情语气加里面。 学习作文顺口溜 开头:文章开头很重要,变化多端挺奇妙;开门见山最易学,不必东转又西绕。 选材:作文选材要认真,注意观察动脑筋;要选精华动人事,下笔才能如有神。 主题:叙事抒情或描写,生动形象又简洁;写来写去不可忘,主题思想要明确。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准,分清对错再求新;要从模仿变创作,不说假话只求真。 结构:题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结构;动笔之前要想好,层次逻辑分先后。 炼字:炼字就像拣沙粒,写完初稿反复吟;多余废字不可要,关键好字值千斤! 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语言动人心;日常听到好句子,积累起来写进文。 剪裁:做衣服,讲剪裁,写完文章要修改;哪该简略哪该详,全凭增删巧安排。 细节:提高写作靠勤学,关键时刻讲细节;选准典型写真切,画龙点睛才叫绝。 结尾:好的结尾味无穷,坏的结尾意不明;千变万化不离宗,完成主题笔就丢。 朝代的顺序 1.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2.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3.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作文审题要点口诀 作文审题作用大,首先体裁要定下; 再抓关键字和词,确定重点别瞎抓。 选材范围考虑好,事例平凡意义大; 写作方法选恰当,区别人称我你他。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法; 时地人事四要素,记叙文章不能差。 如果你要自拟题,标题力求准新雅。 审好题目动笔写,一挥而就笔生花。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

记叙文 一、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1)中心思想=事件概括+作者看法+作者的情感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首段入手 4、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 5、从分析篇末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 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2、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 二、理清结构层次 (一)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 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 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在记叙事情的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 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2、3、4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二)、概括段落内容 (1)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 1、按时间先后 2、按地点的转换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如主要人物的变化,表达方式变化) 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概括段意方法:

5、反问:强调,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8、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六、词语含义 常见题型为:A、***指的是……B、***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思路: A、词语的指代 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 ——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 ——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 ——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B、词语的比喻义 解释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比喻…… C、词语的引申义 解释词语的意思——在本文中指…… D、词语的特殊含义(包括双关、反语、讽刺等) (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词语的特殊含义)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说阅读(一)之情节类型题 目标: (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 (2)掌握5种记叙顺序 (3)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 (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 开头 1. 一般开头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 开头设疑 (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开头写景

部编最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冻僵jiāng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qī) 栖息(xuān) 喧响沉(jì) 寂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第5课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初中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阅读方法】 一、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标题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线索。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点明文章的主旨。 4.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中心思想概括与哲理感悟 答题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事件叙述与概括 概括事件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几种人物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段落作用 (一)文章开头有何特点和作用呢? 1、引出下文所要记叙的内容。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文章中间部分有何特点和作用呢?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渲染,烘托气氛。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基础方法 一、解答阅读题的一般环节和步骤: 1、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文体) 2、看题目; 3、看文章。①边看边归纳各段或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②划出有助于回答题目的词、短语或句子; 4、简单归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5、再看题,明确有几点要求; 6、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在文中的范围; 7、在确定的范围内细细筛选提取或概括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 8、将要点连缀成答案。(用数字序号明确标出要点) 二、整体感知的内容 1.理清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明确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3.判断文体、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 三、审题、确定答案范围的方法 1、切分题干,明确题目有几点要求。 2、在文中找出与题干相照应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寻求答案。 3、答案不在前面就在后面,既不在前面也不在后面,就在句子本身。 四、题干中,一些短语的暗示作用 1.“结合全文”,指答案分布不在一处,常常有2处以上,经常是一段或几段一个要点,需一段一段地阅读,归纳要点; 2.“在第x段中”,指答案需在相应的段落中一句一句地阅读,提取要点; 3.“结合上下文”,指答案在上下文中。 4.“结合材料作答”,指形成的答案里,要有链接材料里筛选的要点,提取的词语。 5.“举具体事例证明xx观点(道理)”,指举的事例要有具体的人名、取得的成就,用词要和观点(道理)相照应。 五、解答阅读题的2个注意点 1、阅读理解是指弄明白作者的思想、态度、情感等,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一般要先抛开自己的观点解读,不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作者的思想。 2、回答问题应用平实性的语言明确表达意思,不可用修辞、象征等方法含蓄表达。(题目有要求的除外) 文学类作品题型及解法: 一、品味词语的方法 1、明确手法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②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叠音词等 2、根据词语的基本义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通过增、删、换、移等方法思考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表意) 4、体味作者蕴含在词里的情感(人物描写要通过动作、神态等领会人物的心理)。(表情) 二、理解句子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说阅读(一)之情节类型题 目标: (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 (2)掌握5种记叙顺序 (3)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 (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 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 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 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 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

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 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 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 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 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 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 开头 1. 一般开头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 开头设疑 (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开头写景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心情 结尾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 声母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如:bō (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r t?ng),花儿(huür)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 开头。 (3)韵母表中?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 开头。加y后,?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 (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 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的顺序标记。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推),qiú(球) 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2018新整理)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2018新中考)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 p m f 能和o 拼,不能和uo 拼。如:b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 tóng),花儿(huār) 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í'ǎo(皮袄)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 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 hé 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 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14.麻痹bì 15.奴颜婢膝bìxī16.刚愎自用bì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 bǐng22.剥削bōxu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资料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小说 (一)小说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二、议论文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作铺垫。 9.语言特色? 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1)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 什么修辞+怎样写+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梳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题型梳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 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 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 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 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 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 5.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①感己②例③形第*法针(感记描境抒(议睛的说行补(生的①②③揭④和⑤⑥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音 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pmf 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b 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tóng), 花儿(huār) 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10.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 hé2.稗官野史bài3.扳平bān 4.同胞bāo5. 炮羊肉bāo6.剥皮bāo7.薄纸bá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