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探究

基于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探究

基于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探究
基于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探究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探析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探析:五指攥成拳打好特色牌 2013-08-12 “阅读提示” 山西农业以特取胜,不乏历史悠久传统名品,也不乏后起的市场新宠。在产业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山西特产,已经从提篮小卖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但横向比较,市场表现仍不能尽如人意,至今还不敢说有称霸全国的品牌。特色这张牌打得不够有力,品牌多散乱是重要原因之一。同类企业各自为政,各打各的牌,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公共品牌的维护。合力没有形成,内耗反而不少,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品牌让特色农业更具魅力 长子县玉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才俊说:“总以为把菜种好就有市场。”后来他才意识到,没有品牌让合作社吃亏不少,名气不响,超市难进,菜再好别人也记不住。注册商标后,合作社才在周边市场有了点名堂。尝到品牌甜头的农户已经越来越多,品牌的力量在寿阳县则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地用10年时间持续打造“寿绿”蔬菜品牌,终成正果。这个牌子不仅打开了沿海地区市场,而且走出国门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站稳脚跟。过硬的质量和品牌的影响力,还让“寿绿”摆上了世博会和奥运会的餐桌。在寿阳,“寿绿”品牌的辐射带动面积在十万亩以上。 近几年,山西省种养和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目前,全省特色农产品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4个,获中国名牌产品7个,入选“中华老字号”企业27个,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300多个。某种程度上,品牌是现代农业标志,推动传统农业转变升级就是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靠品牌整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靠品牌开拓市场,已经成为山西省推动特色农业的重要手段。 省农业厅宣传中心主任赵文志介绍,合作社、企业打造品牌,政府则为他们营造展示的平台。从2009年起,山西省以品牌推介为主题,连续四年交替举办“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和“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很多山西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 小散乱使品牌影响力大打折扣 为自己的农产品注册商标,打上字号,是品牌意识的觉醒,值得鼓励。不过,我们也发现,近几年省内农产品品牌是多了,但小、散、乱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同质化严重、辨识度不高、甚至形成了内耗。 目前,山西省杂粮、红枣等看似品牌众多,产品丰富,但论及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很难拿得出手。以小米为例,省内品牌上百个。个别主产县,一县就有十几个,同样的产地、同样的品质、牌子却是五花八门,而且企业规模很小,几乎就是作坊。这种品牌过于繁多的格局,不仅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选择习惯的养成,而且还冲淡了特产的整体形象。 一个成功的农产品品牌价值有多大?《2012胡润品牌榜》的答案是,“伊利”两个字值105亿元,“蒙牛”值99亿元,“双汇”值84亿元。这些品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已经突破了省域的界限,消费者的广泛认知让企业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去年,双汇的年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已接近山西省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额。在这些品牌航母面前,我们所熟知的冠云牛肉、沁州黄小米、甚至几大陈醋品牌,仅仅只是小舢板。 某种程度上,山西省很多知名农产品还停留在吃老本的阶段,占有市场主要依靠历史沉淀和古已有之的口碑,市场营销的手段和力度则远远不够。甚至有一些传统优势农产品已经失去竞争力,山西红枣正在被新疆红枣代替,

县域公共品牌培育完整方案设计

目录 一、指导思想 (2) 二、主要目标 (2) 三、建设内容 (2) 四、工作步骤 (3) 五、品牌管理建设 (4) 六、保障措施 (5) 附件1:品牌释意 (7) 附件2:“XXXX”公共品牌管理办法 (8) 附件3:公共品牌产业、产品范围 (15) 1、公共品牌XXXX注册范围表 (16) 2、品牌涵盖商品表 (16) 附件4:公共品牌授权企业名单及子商标清单复印件 (16) 1、授权企业名单 (16) 2 、子商标清单复印件 (17) 附件5:公共品牌网货产品供应平台展示 (17) 附件6:公共品牌产品网销店铺清单及实体店展示清单 (17) 1、XXXX品牌产品销售淘宝系列店铺 (17) 2、XXXX品牌产品销售微店系列店铺 (17) 3、XXXX品牌产品展销线下体验店 (17) 附件7:公共品牌相关产品质量体系管理办法(试行) (17) XXXX县公共品牌建设方案

为扩大我县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辨识度,提高我县绿色产业(包括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百合等相关产业)竞争力,打造我县农特产品统一标识,做好我县网货公共品牌培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以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企业为主体,以公共品牌为引领,通过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落实相关产业、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培育能力,通过推广宣传县域公共品牌,从而带动企业品牌发展。 二、主要目标 打造以注册商标“XXXX”命名的“生态、安全、绿色”为内涵的公共品牌,与我县其他地理商标、企业商标共同组成“母子”商标体系,同步发展,共同成长。通过培育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营销,提升我县农产业及绿色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通过2-5年的努力,把“XXXX”打造成全省、全国的知名商标。培育销售收入过千万、过亿的龙头企业,带动电商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公共品牌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发展市场机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我县农产业综合产值提升、电商销售大幅提升、销售额占比提高,进而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三、建设内容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但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样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点特性。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样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 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差不多构成单位 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

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治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猛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 1.形成诱因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养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养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养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养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专门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 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只是他当时称之为“地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点”。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 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林善炜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 350014) 摘要: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区域品牌建设是发展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的重要方式。依托产业集群,利用群体效应形成的区域品牌,已逐渐成为助推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但福州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显得滞后,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开展区域营销,发展区域品牌;建立区域品牌建设的内生机制;营造区域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福州 所谓区域品牌,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或产品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的形成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区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国际化的商标注册为方法,从而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区域品牌建设是发展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的重要方式,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区域品牌,已成为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福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区域品牌建设的现状及缺陷 近几年来,福州市按照省里《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及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大力培育区域品牌,打造了一批产业品牌、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有力地推动了福州工业的发展。 (一)福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区域品牌状况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是战略化的发展目标,更是特色化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福州市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集聚步伐加快,产业集群也在逐步成长。目前福州市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纺织产业等大小10多个产业集群,其中一些产品知名度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水平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成为福建沿海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福州市培育发展了一批市场影响力强的区域品牌,并逐渐成为带动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助推海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如福州的显示器和汽车、长乐的纺织、闽清的电建陶瓷、罗源的石材、福清的鳗鱼、永泰的李干等等。在一些名牌产品的带动下,福州区域品牌成为辐射福建乃至全国的专业化、区域性龙头产业,共同构成了福建名牌的“福州版块”。 (二)福州市区域品牌建设主要模式 从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路径看,目前福州市区域品牌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在现有的集群基础上建立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以企业集群中的骨干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为依托,通过自身生产和对外贴牌加工以及零部件配套供应,完成产业链配套专业化生产,使其成为企业集群中既体现区域性也兼容企业性的品牌。福州的显示器等就是在现有的集群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品牌。 二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认证颁发的区域品牌。政府或相关机构基于推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目的,由相关机构对产业集群所在地的命名,策划、培育与推广而形成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如长乐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长乐金峰镇荣获“中国经编名镇”称号;闽清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三是通过注册集体商标形式存在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可以体现为集体商标,根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如近些年有永泰县利用企业集群的区域知名效应,经过申请注册的产品产地证书,共同注册新创区域品牌,形成产业集群企业共享的区域品牌“永泰芙蓉李”;2008年福州“茉莉花茶”也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其理论依据。 相关文献回顾 1.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 亚当.斯密目睹了工业化初期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率。他认为,劳动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他在《国富论》中分析到:劳动生产率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不仅一般论述了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深入分析了产生分工效率的原因。他将分工分为三种:一是企业内分工;二是企业间分工,即企业间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三是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第二种分工形式实质是企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分工,企业集群才会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无法具备的效率优势,过细分工和市场分工都有一系列弊端。而企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生产组织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降低个别价值的目的,否则,资本增值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所以当事实证明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分工与协作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时,采取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就成为资本家的普遍行为,以便利用分工的优势降低成本。马克思认为,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企业生产,可以产生比分散生产更大的效率。产生合力效应原因是:第一,协作性的集体生产在相同产量的条件下比分散生产节约了占用的空间;第二,有利于在交货期临近或其它紧急情况出现时,集中生产能完成较大的生产量;第三,在集体生产的环境中,个人能力可以通过劳动效率间的差异表现出来,努力争先的竞赛,提高了生产率;第四,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容纳在一个企业中,有利于管理和控制,可以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比例性;第五,协作性的集体生产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总之,对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 2.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 马歇尔(AlfredMarshall)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所指的外部规模经济概念是指在特定区域的由于某种产业的集聚发展所引起的该区域内生产企业的整体成本下降。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同样具有产业组织效率,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马歇尔对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作了细致的探讨。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因为,大工厂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机械,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的经济所获得的各种利益是小工厂难以企及的。大企业的大批量采购可以获得相对低的价格,而且大批量运输保证了对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因此有着较低的运输成本。企业集聚在“产业区”内,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信息的溢出可以使集聚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协同创新的环境也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方案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方案 1、制定品牌培育方案 结合本区域市场实际,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品牌发展方向,将品牌梳理分类为重点培育品牌、一般培育品牌、试销品牌培育思路并拟定分类服务方案。 农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具有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决定了品牌的类别划分,品牌培育策略也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 2、不同类型品牌的培育思路 重点品牌培育思路。重点品牌主要是指完成品牌周期前三个阶段的品种系列或规格。按照品类管理原则确定重点品牌后,要按照上述策略制定培育方案。采取以下策略: A、广告促销:利用媒体(社会媒体、自办客户园地等)介绍企业状况、宣传品牌文化、推介品种特点。邀请消费者或专家发表感想或评论,提高品牌知名度。 B、市场跟踪,维护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客户经理在走访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重点品牌的质量,处理好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建议重点品牌公布质量承诺。 C、限量稳价,保持市场稳定。 D、利用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状况,增加品牌

系列,利用现有知名度引入不同规格、增加新的特色和品牌功能,挤占新的市场份额 一般品牌培育思路。一般品牌是那些投放市场后不温不火,需要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养和扩大消费群体促使其向重点品牌转化的品牌。要全程关注其成长过程,营销策略上除采取重点培育策略A-C 外,要着重做好销售选点工作,客户经理要严格认真地筛选客户,做好投放客户的选点工作,在选点数量上宜精不滥,根据销售情况逐步扩展;要重点做好控制货源投放节奏,督促零售户做好明码标价,保持价格的稳定,保证零售户有较为优厚的利润,形成价格稳定、供不应求的市场氛围。 试销品牌培育思路。试销品牌属于新品引入范畴,培育内容主要是:选好品牌投放的时间或时段、地点或区域;客户的筛选、投放量的规定,上市的价格及管理办法;宣传促销的方法、形式、内容,宣传促销的目标群体(新品购买倾向的消费),参与的部门与人员;促销期间预计费用等。 品牌包装设计方案 1、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原则 含义:包装设计的原则是科学、经济、可靠、美观。 原则: 1、科学是指包装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包装的功能,达到保护产品、提供方便和扩大销售的目的。符合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同时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和开发区“工业立区、项目强区”发展战略,壮大镇(街道)经济实力,根据开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理清思路,以强镇(街道)富民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镇(街道)工业小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集体、村(居)民闲置资金作用,突出发展工业,服务好企业,不断拓宽镇(街道)经济发展空间,把镇(街道)(块状)经济作为开发区经济重要增长点。 2、基本原则。一是强化特色原则。强化产业特色、促进专业化分工、做优做强镇(街道)工业经济。二是推动集聚原则。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配套、形成低成本、大批量、高质量的企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三是突出创新原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激励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增强镇(街道)工业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差异发展原则。错开园区主导产业,扶持和培育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镇(街道)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

二、发展重点和目标 3、发展重点。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区建设机遇,将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生命线,以加工制造业项目、地方财源项目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把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配件加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三、主要措施 5、加强组织领导。开发区成立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黄有盛任组长,镇(街道)、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好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大力支持全民创业。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全民创业的意见》(抚府发1号),在资金、融资、创业培训、产品营销等方面对初始创业者予以扶持。 7、积极鼓励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保障镇(街道)工业发展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发展要素齐备的优势,划出500-600亩地,规划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用于承接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镇(街道)工业小区用地仅收取成本价。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重点支持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中小民营企业,扩大银行放贷规模。积极鼓励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对镇(街道)工业项目融资力度,有效推动政、银、企、保四方的互动发展。同时,灵活筹集镇(街道)工业小区建设资金,在合法和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村(居)、村(居)民将闲置资金参股建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经济学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马歇尔(189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马歇尔关于产业集群理论起源的外部性理论,成为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的经典,被称为“马歇尔外部性”。迈克尔·波特率先提出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一旦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协助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的扩张,产业集群形成而产生的特征可以称之为“集群模式”,而由此导致的产业集群扩张或深化的现象可以称之为“集群成长模式”。不同经济文化环境下产业集群的成长模式是不同的。 1986年理查德·D·车尔尼亚夫斯基[Richard D. Cerniawski] 提出Cluster Marketing 是一种集中于本地化市场的企业营销战略,它从经济力量与集聚为基本原则,有助于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并使之执行。James Gilmore在分析西班牙国家品牌再定位时,使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来衡量区域品牌资产,认为区域品牌资产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物质资产(physical assets) 和人文资产(human assets)。佩鲁(Per 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人才、信息、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极”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以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加拿大学者Shauna McCabe 强调区域品牌营销在区域品牌形象设计中对地方历史和文化要素的提取。Kofle 等学者认为区域营销包括区域形象营销、吸引力营销、基础设施营销和人员营销等。Martin Vic 在分析克罗利亚区域品牌营销时认为,区域品牌营销就是为区域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中创造的附加值。 2.国内研究动态: 王缉慈(2001)从跨学科的角度综述了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着重评价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产业区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区域研究的现实,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结论指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强化区域竞争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分析 【内容提要】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将逐一分析和探讨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把握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生态循环经济 一、产业发展集群化 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①。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成为提高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产业集群作为由产业、人口、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构成的非平衡态、非线形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维系着自身的存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中,不断体现出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即不断体现内部各要素的整合功能,并实现自身结构的自组织②及有序化发展。波特指出,一旦一个集群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的成长。产业集群的演化是根源于所有参与主体为谋取生存与发展机遇的自主自发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参与竞争的各种力量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产业集群演化进程中的各种性质、特征及运行机制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集群中各类主体、各个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既竞争又合作、既开放又封闭,通过相互作用促成整个系统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不断导致无序又不断形成有序,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而不断转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就是各要素(如图1、图2所示)作用力的耦合,各要素系统及系统内诸要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决定产业产出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按照集群的产业性质,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

县域公共品牌培育完整方案设计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主要目标 (2) 三、建设容 (2) 四、工作步骤 (3) 五、品牌管理建设 (4) 六、保障措施 (5) 附件1:品牌释意 (7) 附件2:“XXXX”公共品牌管理办法 (8) 附件3:公共品牌产业、产品围 (16) 1、公共品牌XXXX注册围表 (16) 2、品牌涵盖商品表 (18) 附件4:公共品牌授权企业及子商标清单复印件 (19) 1、授权企业 (19) 2 、子商标清单复印件 (20) 附件5:公共品牌网货产品供应平台展示 (20) 附件6:公共品牌产品网销店铺清单及实体店展示清单 (27) 1、XXXX品牌产品销售淘宝系列店铺 (27) 2、XXXX品牌产品销售微店系列店铺 (32) 3、XXXX品牌产品展销线下体验店 (33) 附件7:公共品牌相关产品质量体系管理办法(试行) (34) XXXX县公共品牌建设方案

为扩大我县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辨识度,提高我县绿色产业(包括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百合等相关产业)竞争力,打造我县农特产品统一标识,做好我县网货公共品牌培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以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企业为主体,以公共品牌为引领,通过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落实相关产业、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培育能力,通过推广宣传县域公共品牌,从而带动企业品牌发展。 二、主要目标 打造以注册商标“XXXX”命名的“生态、安全、绿色”为涵的公共品牌,与我县其他地理商标、企业商标共同组成“母子”商标体系,同步发展,共同成长。通过培育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营销,提升我县农产业及绿色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通过2-5年的努力,把“XXXX”打造成全省、全国的知名商标。培育销售收入过千万、过亿的龙头企业,带动电商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公共品牌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发展市场机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我县农产业综合产值提升、电商销售大幅提升、销售额占比提高,进而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三、建设容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 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 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 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 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

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 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 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 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 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 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典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区域 交通运输设备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萧山、上海、长春 汽车整车长春、上海、广州 摩托车零部件长春、新昌、温岭 摩托车整车江门、重庆、温岭 汽车车身及挂车长沙、顺德、重庆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元件及组件无锡、深圳、苏州 计算机外部设施南京、福州、苏州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实施指南-工信部

附件1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实施指南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加快培育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工信部科函〔2014〕102号)要求,在总结以往试点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试点对象及实施主体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试点对象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具有明显产业聚集特征的产业园区(集群集聚区)。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主体为所在地政府有关管理机构或县级以下人民政府。试点工作周期一般为三年左右。 二、试点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区域主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近三年区域内未出现重特大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信誉损害等事故。承诺对区域品牌建设做出规划部署,成立相应机构,并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 (二)具有较强的产业影响力。主导产业在国际或国内

同类产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发展前景良好。 (三)具有较好的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基础。在区域品牌发展规划、统计评价、信誉监测、营销平台打造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定工作,具备较好的基础。区域内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有参与区域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予以优先支持。 三、试点工作内容 (一)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区域产业监测机制,持续监测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评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区域产业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确定区域产业发展的定位、方向和目标。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优势,明确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规划区域品牌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组织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二)健全区域品牌管理机制 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合力,支持建立健全区域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区域品牌管理机构,管理与区域品牌相关的公共资源。指导管理机构制定团体标准、确定共同行为准则,探索构建区域品牌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营销平台,强化行业自主管理、资源共享和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一、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 1、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区域产业集群是由当地市场自发形成的,规模报酬递增产生外部经济,从而形成产业的聚集,这种集群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有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是由地区比较优势、供给和需求结构、文化氛围,甚至是政府政策所引致的,产业集群的区位和模式具有相当的确定性。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诸多原因中,笔者倾向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关键在于其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市场自发作用(如竞争),也有禀赋因素(如距离成本),还有非市场因素(如政府政策)。 2、影响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形成阶段受以下因素影响较大: (1)创新时机。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改变产业生产方式,在短期内改变产业布局,

形成产业集群。如果核心产业出现根本性创新,并且创新与区域因素结合,出现产业集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诱发大量的渐进式的技术创新,促进该地区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迸一步刺激创新。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2)产业特征。一个产业能否顺利形成产业集群以及集群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受该产业自身特点的影响。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影响市场容量和销售半径,随着供应链的改变,产品的辐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供应链是可分离的,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的专业化协作集聚区;产业技术特征也决定了集群的形态,那些技术工艺难以分离的产业,例如化工、冶金等产业,即使形成集群也大多是大企业集群。 (3)区域环境。企业所在的区位条件、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劳动力素质、集体学习曲线、竞争环境、区域知识技术基础等外部因素对产品成本都有影响。区位优势对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较好的区位条件有助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产品取得竞争优势,加快集聚过程。规范的市场秩序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信用环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网络效益发挥作用。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等都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如果区域知识库丰富、创新能力强,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创新中心也会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在该区域形成集群。 (4)偶然因素。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偶然因素的作

《“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为有效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坚决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市委、政府立足资源禀赋,顺应和把握新时代绿色有机食品需求趋势,提出打造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此推动全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2018年5月,市委、政府委托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有限公司聘请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编制了《巴彦淖尔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确定“天赋河套”为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自发布以来,“天赋河套”荣登2018年度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亚军,2019年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获得国字号气候认证,荣获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十佳品牌案例奖,授权企业兆丰面业石碾雪花粉荣获第20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圣牧高科有机牛奶荣获第13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天赋河套”授权产品成为“十四冬”独家供应商,授权面粉成为指定用品,安格斯牛肉成为全国“两会”指定使用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12家企业53款产品获得授权,授权产品的溢价达21.7%,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整体溢价8%。 在此背景下,我市辖区内的部分企业和个人未经授权,纷纷竞相使用“天赋河套”的标识,一度出现“泛用”、“滥用”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天赋河套”品牌申请、使用和管理,《管理办法》出台势在必行。 二、起草依据和起草过程依据《巴彦淖尔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有关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号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018年12月,巴彦绿业实业有限公司组织专人开展了多轮专题研讨,并多次向市直相关部门、各旗县区、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征求意见(共征求书面意见、建议38条,经认真分析研判,采纳21条),形成《管理办法(草案)》,经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并于2019年2月13日政府常务会审议后,结合常书记带队考察“丽水山耕”时提出的要求、张市长专题研究《管理办法》提出的意见和市委政府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2019年12月17日,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讨论,再次修订完善。 三、主要内容《管理办法》共六章33条,具体如下: 第一章总则,共4条。主要从编写的目的依据、品牌概念、管理原则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进行说明,明确了《管理办法》制定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申请,共4条。主要从申请的条件、资料、程序和授权范围4个方面对“天赋河套”的申请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使用,共5条。主要从使用权利、义务、规则以及实体店和其他使用情形5个方面对“天赋河套”的使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可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般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方特性。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般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 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基本构成单位 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

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着的竞合关系。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 1.形成诱因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育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育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育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育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不过他当时称之为“地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