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统计教学计划

经济统计教学计划

经济统计教学计划
经济统计教学计划

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 Statistics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宽广的现代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掌握经济统计与调查技术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及应用能力,能在政府机构、经济管理部门、各类企业以及研究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e program (the field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firm grounding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 abilities of associat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English,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can do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work in business sector, research sector and companies.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Learning outcomes

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2.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具有采集数据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3.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以及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4.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5.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s;

2. Skills of statistic and collecting, dealing with data;

3. A sound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 Understanding its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5. Abilities of using English language;

6. Documents and searching skills;

7. Research and independent working skills.

三、培养特色

Ⅲ.Program highlights

秉承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基本与国际接轨。以上专业均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教学的同时,十分注重外语、数学、计算机以及科技、人文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保持外语、数学、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现有10多门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

We hold up the international spiri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close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t the setting of courses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mong all of our specialties, 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 while we emphasize the practices of English,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practice. We keep on teaching of English,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uring the whole 4 years, and apply English version textbook for teaching in over 10 courses.

四、主干学科

Ⅳ.Main Disciplines

经济学

Economics

五、学制与学位

Ⅴ.Program length and degree

学制:四年

Duration: 4 years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Degrees Conferred: Bachelor of Economics

六、学时与学分

Ⅵ.Credits hours and units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58.5学分

Minimum Credits of Curricular (Comprising course system and intensified internship practical training):158.5 credits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允许用其他课程学分进行冲抵和替代。

Major-related basic courses and core courses cannot be covered using credits from other courses in the program.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5学分

Minimum Extracurricular Credits:5 credits

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2.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3. 课外学分

Extracurricular Credits

注:参加校体育运动会获第一名、第二名者与校级一等奖等同,获第三名至第五名者与校级二等奖等同,获第六至第八名者与校级三等奖等同。

deemed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rize, the second prize and the third prize of university level.

七、主要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

Ⅶ.Main Courses and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ourses

(一)主要课程Main Courses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 of Economics、政治经济学原理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会计学Accounting、统计学Statistics、财政学Public Finance、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管理学原理Management、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证券投资学Portfolio Investment、国际金融学International Finance、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二)创新(创业)课程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ourses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 Education、经济调查方法Economic Survey Method

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验)

Ⅷ.Practicum module (experiments included)

社会调查Social Investigation、课程大型作业Course Project、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Undergraduate Practice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Ⅸ.Table of Teaching Schedule

院(系):经济学院专业:经济统计学School(Depart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Major: Statistics

续表

续表

续表

学时,财务管理8学时,电子商务10学时。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经济学专业函授本科教学计划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经济学专业函授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经济管理方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市场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经济工作部门从事经济规划与管理、经济分析与预测、经济决策与咨询等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本专业领域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3.本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学的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济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经济管理方面的决策能力。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分析经济领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论文写作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预测能力。 5.在身体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3年 四、专业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学财政与税收 货币银行学区域经济学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个模块。 (一)必修课 必修课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必修课开设15门,1350学时,75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1.公共课:共3门,216学时,12学分. (1)大学英语:72学时,4学分 (2)计算机应用:72学时,4学分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2学时,4学分 2.专业基础课:共6门,594学时,33学分 (1)政治经济学:108学时,6学分 (2)高等数学:90学时,5学分 (3)西方经济学:108学时,6学分 (4)管理学:90学时,5学分

精选统计学专业教学实习报告

精选统计学专业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二、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市统计局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奖章,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先进单位等等,都是国家统计局给予邯郸市统计服务处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我为自己能有幸到这里认识实习而感到骄傲。 梁处长和所内同事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梁处长对我们今后几天实习的具体工作做了安排,具体包括《统计》杂志的出版,统计论文出版的校对及统计学会的一些工作。在次,我也就这几个工作做汇报。 首先,是关于论文集的校对工作,也是此次实习中的重点工作,由于这本论文集的重要性,更要求我们校对工作的严格,

在次之前,服务处的同事已经对该论文集校对过三遍,但为了确保论文集的正确无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校对工作。我也不得不为服务处里同事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到钦佩。首先我们学习了校对工作的基本常识,要求我们对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能放过。在校对过程中,印象较深的是关于统计报表的校对,统计报表就严格的编制规则,如规定表号采用一位英文字母或罗马字母和三位数码表示。英文字母或罗马字母表示全局统计报表制度的排列顺序,三位数码分为两段,第一位数码为第一段表示统计报表的报告期别,或报表的性质,即是年报还是定报,是综合表还是基层表;是经常性调查还是一次性调查或是普查、试行表。第二、三位数码为第二段表示统计报表的顺序。还学习了统计报表的性质代码:1、基层年报;2、基层定报;3、综合年报;4、综合定报;5、一次性调查;6、普查。从中不仅学习了如何查找错误遗漏还懂得了如何制表。 其次,是关于服务处网站的建设,也是本次实习过程中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学会网站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单独处理网站的文章录入,信息搜集等任务。。 再次,在实习期间,利用服务处书籍多的优点,阅读了大量关于统计方面的书,如《中国统计》、《服务业统计》以及诸多统计专业论文,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收益非浅,还了解统计学会工作的大致流程。

统计系经济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

选课说明本教学计划按“强化基础、注重能力、面向前沿、提高素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原则设计,从2013级开始实施。学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0学分方能毕业。具体选课说明如下: (1)公共基本课程模块:必修课12门,共31学分。 (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必修课3门,4学分;选修课(跨学科基本课程即全校性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 (3)学科通修课程模块:统计系学生根据其专业特点,不要求修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必修课15门,共50学分。 * 学科通修课程中《一元微积分》和《多元微积分》课程,理科生选A类,文科生可选A类或C类,为确保公平,在各种评奖评优或保研活动中,提高A类成绩权重。 (4)学科或专业方向性课程: 以下课程主要在大三、大四上学期开设: * 统计系学生需修读11门专业课,共33学分,其中7门为专业必修课,4门为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2门专业限定系选课,最多修读2门学院其他专业系选课)。 以下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大三短学期开设: *所有同学需要完成4个学分短学期经济大讲堂(学院选修课或系选修课)课程(具体要求见(6) 短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5)其他教学环节:必修课2门,6学分;选修至少修满2个学分(实践类课程2个学分) * 毕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和社会实践:必须选择一项修读,在二年级或三年级的短学期完成。其中创新创业训练内容包括创新实验、创业训练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项目经结题验收后,可获得学分;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统一组织的其他实践活动,实践累积应不少于5周,同时需要撰写调查报告,并获得指导教师或相关部门认定。 * 作为教学计划改革试点单位,我院把毕业论文原6学分降低为3学分,并在“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设置“优秀毕业论文”要求,其目的是强化学生高质量、高强度的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通过者将获得3个“优秀毕业论文”学分。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学生必须修读“优秀毕业论文”。 (6)短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 除全校性选修课外,每学年的短学期学院至少开设9门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模块中的新生研讨课(一年级短学期必修)、礼仪与沟通(中文)、职业规划讲座、学术讲座、国际商务文化(英文)、统计软件与编程等。短学期课程除标注外,均1学分。 * 学生在三年的短学期至少修读7个学分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新生研讨课》,1学分;短学期经济大讲堂(学院选修课或系选修课),4个学分;社会实践类课程(毕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和社会实践),2个学分。其中一年级短学期至少修读3个学分课程(1学分《新生研讨课》和2学分的选修课程);二年级或三年级短学期分别至少修读2个学分课程(选修课程或社会实践类课程)。 统计系在专业或方向性课程分别为:统计学(数理)专业(模块一)、经济统计专业(经济管理统计方向)(模块二)、经济统计(投资决策分析方向)(模块三)。选修不同专业学生须修读相同的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程和学院通修课程。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计划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科)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607010011 执行日期: 许可部门:上海商学院教务处 适用专业:公共必修课 有效期限:2010.9—2013.7 上海商学院基础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编码:607010011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010学年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本科工科各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 建议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简明教程》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一、课程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方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按不同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理解”、“掌握”与“了解”、“会”。应使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述;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的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一词表述,执行时应注意区分。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6学时) 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2.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3.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并能应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4.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掌握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5.掌握伯努利概型及其计算。 (二)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学时)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2.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其性质,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其性质,会应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3.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4.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学时) 1.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 2.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及其性质,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及其性质,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及其性质,并会用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3.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4.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会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5.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4学时) 1.理解数字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 2.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了解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3.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趣味经济学

兰炼一中《趣味经济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趣味经济学》是根据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生活中的经济》的学习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地扩展。本课旨在通过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的目的,让同学们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 2.掌握经济学的基础专业术语,提高学生对于经济学现象的表达能力; 3.以课堂教学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挖掘身边事例,提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变学生对于经济学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于身边经济生活的关心程度。 三、教材分析 《趣味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从了解经济学中的基础专业术语开始的,最终到自主实践投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和熟练使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表达,而且能够将所学驾轻就熟地使用到平常的经济活动中,对于身边的经济学案例进行简单地解释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经济参与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章:《趣味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趣味解读 第二章:经济学大鳄——索罗斯 第三章:趣味案例分析 第四章:经济学悖论 第五章:马云笑傲江湖的商界人生 第六章:投资方式的选择 第七章:学生投资实践分享 四、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一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实践能力较弱。但是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对于经济活动都有所经历,相对熟悉,所以本课程采用了以趣味性经济案例,以及风趣幽默的解读视角,来激发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课时安排 第1—3周:第一章《趣味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趣味解读 第4—5周:第二章经济学大鳄——索罗斯 第6—9周:第三章趣味案例分析 第10—12周第四章经济学悖论 第13—15周第五章马云笑傲江湖的商界人生 第16—18周第六章投资方式的选择 第19—20周第七章学生投资实践分享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 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C )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99%80.1-90%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110%以上 105-115% 5、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 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A.增大 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 法为( A )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统计基础知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了解统计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总体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抽样技术概述、统计对比与因素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其具体目标为: (一)能力目标 (1)能树立统计基础知识的新观念。 (2)能使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目标 (1)具有统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统计知识的基础知识; (3)具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事业心;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概述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了解统计基础知识的含义,了解统计基础知识的对象和职能,以及统计产生与发展。

2、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如: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与标志、变异与变量。 (二)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课程内容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任务、统计调查的种类、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统计调查方案、数据采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科学试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数据的审核、统计分组、统计分组过程与变量分布的形成——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统计汇总、统计整理结果的显示。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 2、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3、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 4、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三)统计综合指标 课程内容 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计量单位、计算;相对指标的概念、数值的计量形式、种类及计算方法;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变量值、平均值与标准差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3、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4、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

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

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110202 国际经济与贸易3—6年经济学学士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本科专业,它以开放经济为背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和实务组成本专业的基本框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懂国际经济贸易知识、能进行业务操作和业务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级外经贸专门人才。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1.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爱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 (5)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7)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四、专业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 五、专业特色课程 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世界经济概论、证券投资等。 表2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

经济学的学习计划

经济学的学习计划 篇一:XX年经济学考研的学习计划 XX年经济学考研的学习计划 考研就好比是一场大战役,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如果没有计划,一个人就会在考研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丧失效率和动力,而这些都是毙命的,接下来主要谈论的就是经济学考研的学习计划安排。 订计划可以有两种选择:时间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时间导向型计划规定了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内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比如早8点到10点学数学,10点到12点学专业课等等。任务导向型计划规定了在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比如本周五之前做完近5年真题,一个月内把政治书过一遍等。初看起来,时间导向型计划和任务导向型计划似乎是矛盾的,因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能根本完不成既定的任务,要完成既定的任务就必须突破原先规定的时间。实际上,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事先通过尝试了解完成每一项任务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以任务导向型计划安排周计划、月计划、甚至年计划,以时间导向型安排每日的学习时间。 我考研时的每日安排大体如下表;也就是每天学习数学4小时、经济学专业课小时、英语和政治各小时,总计小时,外加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慢跑)。 时间段学习科目

7:00—9:00 数学 9:00—11:00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每日轮换) 12:30—14:3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每日轮换) 14:30—16:30 数学 16:30—17:00 体育锻炼(慢跑) 18:30—21:00 英语 21:00—23:30 政治 在上面的每日学习强度下,我完成了以下学习任务: 复习科目与具体复习内容 数学 李永乐《复习全书》做2遍 李永乐《历年真题》做4遍 李永乐《经典400题》做2遍 李永乐《冲刺135分》做1遍 经济学专业课 微观经济学 阅读《微观经济学》(张元鹏著)3遍,总结1遍 本科生作业题(刘文忻课,张元鹏课)各做1遍 历年真题做2遍 宏观经济学 张延课堂笔记看3遍,总结1遍,推导2遍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二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二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B)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2、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B )。 A、货物周转量 B、单位面积产量 C、年末人口数 D、工业增加值 3、所选择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 C )。 A、调查单位 B、代表性单位 C、重点单位 D、典型单位 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A )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 5、宏发公司2004年计划规定利润应比2003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2003年增长了12%,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D )。 A、 83% B、 120% C、 98.2% D、 101.8% 6、甲班学生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8.8分,乙班学生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 8.4分,因此( A ) A、甲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B、乙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C、无法比较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D、两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一样 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8、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2%,则物价指数为( B ) A 、90.00% B 、102.04% C 、90.91% D 、109.18% 9、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B ) A 、随之扩大 B 、随之缩小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10、下列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C ) A 、88.0,32?=+=r x y B 、88.0,32?=+-=r x y C 、88.0,32?-=+-=r x y D 、88.0,32?-=-=r x y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哪些属于离散变量( ABC )。 A 、某企业职工总人数 B 、某行业职工总人数 C 、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户数 D 、旅客周转量 2、在以下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 ) A 、各组次数相等 B 、各组变量值不等 C 、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BD ) A 、企业数 B 、在册职工人数 C 、某种商品的销售量 D 、某地区2006年末人口数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的公式有( ABD )。 A 、n n a a x 0 = B 、n x x π= C 、n x x ∑= D 、n R x = 5、指数的作用是( ABD )。 A 、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 、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 、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三、判断题(请判断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写在题后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计划资料讲解

《统计学专业》本科 课程计划

统计学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思维和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统计建模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是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具体要求如下: 1.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拥有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乐于奉献的意识。 2.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以及一些统计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程序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4.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生物医药统计、遗传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6. 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最低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修满44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修满101学分(专业教育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38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35学分);生涯规划课程最低修满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统计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和毕业论文构成,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观测数据】数据和【实验数据】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4.742 ,5.258] (Z 0.005=2.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21%】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1080,中位数为1080。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0,1] 。 7、设总体X ~) ,(2 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则n s x μ-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t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16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的无偏估计值为 ( 2 ) ①、32.5 ②、33 ③、39.6 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 发展速度 ( 3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2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 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2 ) ②、越小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2 ) ①、x > e M >o M ②、x o M >e M 8、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 2 )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 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 9、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 ( 1 ) ①、甲类较大 ②、乙类较大 ③、两类相同 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 ( 3 ) ①、187.5% ②、7% ③、106.48% 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在乘法模型中,季节指数是以其平均数等于什么为条件而构成的? ( 1 ) ①、100% ②、400% ③、1200% 12、周末超市的营业额常常会大大高于平日数额,这种波动属于 ( 2 ) ①、长期趋势②、季节变动③、循环变动 13、下列情况下,适合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数的数据是 ( 2 )①、不同顾客所需的皮鞋尺码②、一群人的身高③、一群人的学历 14、在试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为 ( 3 )①、独立事件 ②、相容事件 ③、互斥事件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顺序号填入括号内。共7题,每题2分。) 3、以下数据的收集方法属于询问调查的是: ( 23 ) ①、抽样调查 ② 访问调查 ③ 电话调查 4、测定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依据研究目的及资料的不同,可用的指标有 ( 12 ) ①、标准差 ②、离散系数 ③、几何平均数 5、估计量的评价标准包括: ( 123 ) ①、无偏性 ②、有效性 ③、一致性 6、如果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123 ) ①、回归系数b 的绝对值大于零 ②、判定系数2R 大于零 ③、相关系数r 的绝对值123大于0.3 7、常用的加权综合指数包括: ( 13 ) ①、拉氏指数 ②、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③、帕氏指数 四、判断题:(判断命题的正误。对的,在题干前的括号内打√号;错的,在题干前的括号内打×号。共10题,每题1分。) ( N )1、茎叶图主要用于顺序型数据的显示。 ( Y )2、四分位数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 Y )3、在设计调查问卷的回答项目时,封闭性问题的答案往往是选择回答型,所以设计出的答案一定要穷尽和互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