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兰炼一中《趣味经济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趣味经济学》是根据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生活中的经济》的学习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地扩展。本课旨在通过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的目的,让同学们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

2.掌握经济学的基础专业术语,提高学生对于经济学现象的表达能力;

3.以课堂教学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挖掘身边事例,提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变学生对于经济学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于身边经济生活的关心程度。

三、教材分析

《趣味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从了解经济学中的基础专业术语开始的,最终到自主实践投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和熟练使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表达,而且能够将所学驾轻就熟地使用到平常的经济活动中,对于身边的经济学案例进行简单地解释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经济参与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章:《趣味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趣味解读

第二章:经济学大鳄——索罗斯

第三章:趣味案例分析

第四章:经济学悖论

第五章:马云笑傲江湖的商界人生

第六章:投资方式的选择

第七章:学生投资实践分享

四、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一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实践能力较弱。但是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对于经济活动都有所经历,相对熟悉,所以本课程采用了以趣味性经济案例,以及风趣幽默的解读视角,来激发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课时安排

第1—3周:第一章《趣味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趣味解读

第4—5周:第二章经济学大鳄——索罗斯

第6—9周:第三章趣味案例分析

第10—12周第四章经济学悖论

第13—15周第五章马云笑傲江湖的商界人生

第16—18周第六章投资方式的选择

第19—20周第七章学生投资实践分享

作文素材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精品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销售定位】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 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 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女生不 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2.【复利经济学】给你两个选择,1.今天一次性给你10亿元;2.今天给你1元,接下来连续30天每 天都给你前一天2倍的钱。你选哪个?很多人选了1,可是我告诉你,选2的结果是21.47亿。这题目告诉我们,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点哪怕低到仅有“1元钱”,但只 要你每天努力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3.【第二杯经 济学】对于肯德基而言,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电、人工和原材料,你在买 第一杯的时候已经把所有这些费用都分担了,后面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而这个很低。所以也许第二杯肯德基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同样,也 可以解释麦当劳的这一现象!4.【奢侈品定义】经济学老师一日讲到奢侈品,为了便 于理解,说道:“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奢侈品么,假设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 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你付钱买了下来,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奢侈品。”同学们都会 心一笑。还没完,“继续逛,你的女朋友又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同学们,那你的 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5.【e时代的经济学】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上来一看,mm真多,这叫市场潜力;但gg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于是你决定吸引mm眼球;这 叫定位;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你问:“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广告;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有20个人同时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 6.【利息】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 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 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7.【经济学家眼中的爱情】在经济学家眼中,爱情是一种 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是实现人们幸福感的众多消费品之一。所谓互补效用,是说某一产品单独存在,价值不会太高。当另一产品出现时,彼此的价值会同时提升。以笔为例,如果只有笔而没有纸,没有人会用笔。有了纸后,笔和纸的价值都提升了。 8.【市场营销】学生:老师,这份报告需要写多长才行?老师:文章就象是姑娘的裙子,短得盖不住主题,或是太长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点到为止,剩下 的部分自己想像吧。营销之道亦是如此,过于露骨,会影响品牌价值;过于保守,起 不到营销效果。9.【情感经济学】如果你有6个苹果,请不要都吃掉,因为这样你只 吃到一种苹果味道。若把其中5个分给别人,你将获得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将 来你会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其它水果时,也会和你分享。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 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放弃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生活中处处折射着智慧的光芒,只要我们留意去看。有些故事虽小却饱含着大道理,从下面这12个小段子中,您有什么收获? 1、择偶观 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篇论文,从交易学角度分析择偶观。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ABCD女都想找A男。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 2、博弈论与追女生 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 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来。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吗? 4、经济学笑话 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5、穷人税 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穷人税”,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兄弟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 6、帕累托分布

趣味经济学论文

经济现象之房奴观 记得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蜗居》,就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拍的太现实了,所以那个时候在网络上被禁播。这部电视剧折射出当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房奴,二奶,潜规则等现象和问题,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工资收入增长跑不过CPI,房价居高不下,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已下是我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房奴的悲哀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买的起房子,尤其是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家境不够殷实富裕的年轻人,房子必然成为最大的负担之一,高房价是目前中国社会现实状况,有人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将继续未来房地产仍有刚性需求,房价就该涨,但相对大叔人的工资收入及其对应的购买力水平明显高了,造成这种原因很多,地方政府高价卖地,是幕后推手之一,开发商唯利是图,炒房者囤积货,共同推动房价高烧不断,不得不买房的普通购房者成为最后买单。高价是少数人的盛宴,是大多房奴们的悲哀。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虽然我是女生,但是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1.虽然大家都说女生没有什么结婚压力,大家都觉得房子,车都是男方家必须提供的,我们女方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但是细想多少大学生或者新婚夫妻得承受着房贷的痛苦。这种现象还是大大存在的呢。我想这时候就没有那个观念了吧。 2.大学生房奴自己肯定是没有钱支付首付的,因此这笔钱还是必须要父母支付,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啃老族吧。实际上这相当父母提供的一笔资金给大学生子女作为炒房的起步资金,即使实际经济投资,也是对于子女投资观念的支持。大学生房奴也只不过是将时间提早了一点。 以此更深层次思考,贫富差距呈现加大趋势 在中国富翁有很多,穷人也不少,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据百分之八十的财产,贫富差距也呈现拉大趋势,有句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人买气汗血宝马与大奔,有的人买不起车只有挤公交,即使买起车也承担不了高油价,有人居住郊区豪宅别墅,,有人为了买房贷款还得勒紧裤腰带过活,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差距,这似乎也符合了“让一小部分人先富”的思想,只是这种现象是否合理,是否有人在社会转型期钻了制度的空子,这是社会需要反思解决的问题所在。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9个经典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销售定位】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2.【复利经济学】 给你两个选择,1.今天一次性给你10亿元;2.今天给你1元,接下来连续30天每天都给你前一天2倍的钱。你选哪个很多人选了1,可是我告诉你,选2的结果是亿。这题目告诉我们,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点哪怕低到仅有“1元钱”,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 3.【第二杯经济学】 对于肯德基而言,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电、人工和原材料,你在买第一杯的时候已经把所有这些费用都分担了,后面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而这个很低。所以也许第二杯肯德基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同样,也可以解释麦当劳的这一现象! 4.【奢侈品定义】 经济学老师一日讲到奢侈品,为了便于理解,说道:“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奢侈品么,假设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你付钱买了下来,那么这

个东西就是奢侈品。”同学们都会心一笑。还没完,“继续逛,你的女朋友又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同学们,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 5.【E时代的经济学】 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上来一看,MM真多,这叫市场潜力;但GG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于是你决定吸引MM眼球;这叫定位;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你问:“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广告;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有20个人同时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 6.【利息】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7.【经济学家眼中的爱情】 在经济学家眼中,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是实现人们幸福感的众多消费品之一。所谓互补效用,是说某一产品单独存在,价值不会太高。当另一产品出现时,彼此的价值会同时提升。以笔为例,如果只有笔而没有纸,没有人会用笔。有了纸后,笔和纸的价值都提升了。 8.【市场营销】 学生:老师,这份报告需要写多长才行老师:文章就象是姑娘的裙子,短得盖不住主题,或是太长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点到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营销之道亦是如此,过于露骨,会影响品牌价值;过于保守,起不到营销效果。 9.【情感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兰炼一中《趣味经济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趣味经济学》是根据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生活中的经济》的学习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地扩展。本课旨在通过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的目的,让同学们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 2.掌握经济学的基础专业术语,提高学生对于经济学现象的表达能力; 3.以课堂教学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挖掘身边事例,提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变学生对于经济学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于身边经济生活的关心程度。 三、教材分析 《趣味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从了解经济学中的基础专业术语开始的,最终到自主实践投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和熟练使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表达,而且能够将所学驾轻就熟地使用到平常的经济活动中,对于身边的经济学案例进行简单地解释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经济参与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章:《趣味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趣味解读 第二章:经济学大鳄——索罗斯 第三章:趣味案例分析 第四章:经济学悖论 第五章:马云笑傲江湖的商界人生 第六章:投资方式的选择 第七章:学生投资实践分享 四、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一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实践能力较弱。但是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对于经济活动都有所经历,相对熟悉,所以本课程采用了以趣味性经济案例,以及风趣幽默的解读视角,来激发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课时安排 第1—3周:第一章《趣味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趣味解读 第4—5周:第二章经济学大鳄——索罗斯 第6—9周:第三章趣味案例分析 第10—12周第四章经济学悖论 第13—15周第五章马云笑傲江湖的商界人生 第16—18周第六章投资方式的选择 第19—20周第七章学生投资实践分享

《趣味经济学100问》的阅读心得

《趣味经济学100问》的阅读心得 高一(12)班黄雪瑜 在大多数人眼中,经济学显得沉闷乏味,因为它的内容枯燥令人望而生畏。经济学也是一门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必有其可取之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掌握必要的经济学知识显得尤其必要。我们常常会发现经济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商品价格起伏涨跌,口袋里的钞票价值增减……每一件小事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经济规律和法则可循,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 在阅读《趣味经济学100问》的时候,我发现了几个比较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分粥难题中,有七个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虽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具有自利的心理。他们每天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他们想出了五种方法,前四种都失败了,唯有第五种:“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这一方法成功了。书中介绍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均匀一些。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能只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应该寻求一个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效率,促进公平。 人们常说“朝三暮四”这一成语,我也听过“朝四暮三”这另一成语。那么,"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有什么区别呢?“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原本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在这个故事里,因为栗子的总量并没有变化,所以猴子们的行为显得很愚蠢。实际上,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认为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区别的,它们能给猴子带来不同的效用。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而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效用价值论强调物对人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完全是主观的感觉,主观价值是客观交换价值的基础。物品的有用性和稀少性都是价值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都是主观价值的起源。 节俭一直都是国家,社会所提倡的一种美德,但在书中,我却发现了节俭反而会导致衰亡——节俭悖论。书中所述说的“蜜蜂的故事”在当时被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所提出。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以个体而言,如果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凯恩斯却认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人们的收入通常有两种用途——消费和储蓄,而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明白“节俭悖论”的内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崇尚节俭的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适当消费,而不是一味地去节俭,这样对自身、对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节俭悖论”并不是要求我们选择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非常紧缺,这极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理性的选择是“有选择的节俭”,而不是一味的、不分场合的节俭。因此,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合理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

经济学专业书籍推荐目录2013(8个学期)

经济学专业书籍推荐目录 第一学期 1.陈鹏飞.《关于经济学的100个故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该书力主简约不简单,透过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众所周知的故事,以及一些名人的成功案例等,来诠释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解释经济学领域的各种现象。 2. 张立辉.《每天读点趣味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每天读点趣味经济学》是一本让你生活得更睿智的趣味经济学读本。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经济学本身就是有趣的,人类的生活同样充满神秘。现在,让我们一起用经济学的金钥匙,开启你精彩的人生之旅吧!抛开数字与图表,从生活趣闻、社会热点、名人案例中发现经济学,学习经济学,你会进入一座趣味而神奇的经济学殿堂,轻松把握经济的脉搏。 3. 李任君.《品出经济学三味》.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真正的经济学,既关注于财富本身又不失于人文关怀,经济学犹如一杯浓茶,虽有几分苦涩,几分神秘,但细品则出三味:一味快乐,二味厚重,三味致用。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该书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大量丰富的生活实例来介绍经济学理论,比较适合经济学入门者阅读。 4.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非学术大部头,只是生活小智慧。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本书收录了多个最有趣的例子,是作者历年来的珍藏。根据具体事例理解经济学原理,可以轻松掌握。 5. 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本书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将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枯涩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读者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第二学期 1.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99 对社会主义命题40年的研究与反思,大师熊彼特备受争议的“异端之作”。预测资本主义未来,社会主义的诞生,及民主前景的书。作者的意思是,资本主义“最终会被它自己的成功杀死”,创新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蜕变为敌视企业家、官僚的资本主义,从而不可挽回的衰落。而社会主义,但就其经济制度层面的意思来说,替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作者谨慎的认为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 希夫.《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1

选修课:趣味经济学 作业

趣 味 经 济 学 系别土木工程系班级监理1202 学号 2012091223 姓名王鹏博

大学逃课经济学 逃课是学生主观意识决定的行为,在非特定条件下(因病或客观性紧急事务)学生做出的逃课的决定并付诸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大学里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 当一个人面对的打发时间的活动只是休息、运动和读书时,他选择逃课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时的逃课可能性。现在的生活,网络的兴起、影视的发达、赚取额外收入机会的增加、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都极大提高逃课的诱惑力。外部机会的增加引致学生增加逃课,同时逃课所带来的收益的不同也会引致学生的不同选择。外部机会提供的收益给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带来的收益很大时,如远方的恋人或朋友来访,一次可赚取300元/天地兼职,一次免费的旅行考察,一个久仰的著名学者的来访演讲……无疑会使大多数理性的潜在逃课者选择逃课。 逃课同样取决于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对逃课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根据中北大学学费,某本科专业学生的学费是5000/年,四年授课约2000节,则每节课的费用大约10元/节(5000*4/2000),逃课的成本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了逃课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有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怕老师发现扣平时成绩分,老师越严格机会成本越大,怕被家长发现对其逃课行

为强烈反对并加以处罚教育,家长的关注度越大,则学生逃课的成本越大。 逃课的收益由自由支配时间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和逃课期间可利用的外部机会所决定。逃课的收益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娱乐,可以约会,可以上图书馆看书,去听自己喜欢的讲座,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是逃课带来的收益。 当逃课的收益大于逃课的成本时,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将选择逃课这一行为。如果把学费当作沉没成本,理性的人不会考虑沉没成本,而只考虑机会成本,降低了学生的逃课成本,使得逃课现象大大增加。当逃课的收益小于成本时,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将选择上课。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外部机会,机会成本的增强,使得学生逃课的几率减少。 逃课被发现的可能性与信息是否对称有很大关系。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任何逃课都逃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学生遭受处罚上网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从而理性的逃课者将减少逃课。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老师很难就学生是否逃课做出判断,学生逃课遭受处罚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学生将增加逃课,而现实的情况多数是信息不对称,因而逃课难以避免。信息的对称与否能部分的解释逃课行为,但这只是影响逃课的一个变量,其他方面的变量对于学生是否逃课也具有约束作用。即使在信息完全下,学生还

趣味编程社团活动计划

淄川一中高中部编程社团活动计划 趣味编程社团通过教授学生使用Scratch软件制作电脑动画作品。Scratch 是一个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可以很容易的去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动画、游戏,而后还可以把自己的创作,共享到其他网站上去。Scratch语言很简单,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编程语言所依据的,是一种积木系统;积木可以通过多种指令结合起来。这种语言总共有100多块“积木”可以使用。 学生通过较短的时间,就能充分掌握这个编程工具了。通过学习过程让学生理解了计算机工程的基本概念,例如,面向对象、参数、消息、控制、交互等。这些概念将让学生可以接触更加深入的,真正的编程! 一、培养目标: 近期目标: 1、学会使用Scratch软件结合身边的事物制作电脑动画作品。 2、通过让学生动手探索Scratch软件,发现解决问题。采集素材、创作作品,加强软件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 3、开展小组分类探索、出题创作、集体分工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结合,达到更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描绘自己的生活。 长期目标: 1、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电脑制作活动。 2、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组建成一个长期稳定、不断创新、技术优良的社团队伍。 二、培养对象: 电脑制作的培训对象为对电脑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对学生注重培养其信息技术探索能力,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电脑作品制作为主线。另外对水平较高的学生拓展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程序方面的知识。社团根据学生学情、活动内容和评价要求分为初级、高级两个层次。 三、活动时间地点安排: 社团活动时间为课余时间时间,每节社团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主要地点为计算机教室。 四、本学期训练内容(附表如下): 电脑制作社团活动进度安排表:

9种趣味经济学

9种趣味经济学 【市场营销】 学生:老师,这份报告需要写多长才行?老师:文章就象是姑娘的裙子,短得盖不住主题,或是太长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点到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营销之道亦是如此,过于露骨,会影响品牌价值;过于保守,起不到营销效果。 【利息】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 少妇报案:“我把钱放在胸衣内,在拥挤的地铁内被一帅哥偷走了…”警察纳闷:“这么敏感的地方你就没觉察到?”少妇红着脸答:“谁能想到他是摸钱呢?”评论:让客户的钱在愉快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被摸走,是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 【情感经济学】 如果你有6个苹果,请不要都吃掉,因为这样你只吃到一种苹果味道。若把其中5个分给别人,你将获得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将来你会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其它水果时,也会和你分享。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放弃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奢侈品定义】 经济学老师一日讲到奢侈品,为了便于理解,说道:“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奢侈品么,假设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你付钱买了下来,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奢侈品。”同学们都会心一笑。还没完,“继续逛,你的女朋友又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同学们,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 【销售定位】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趣味经济学结课论文

趣味经济学 结 课 论 文

趣味经济学与生活 本学期我选修了《趣味经济学》这门课程,一开始对经济学的认识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但是,这种高大上的认识在我学习了趣味经济学之后就改变了,经济学不再是那么的神秘,也不再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趣味经济学》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财经类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具备分析常见经济现象与热点问题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王文宾老师在给我们讲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典模型之余还将经济学联系到生活中,让大家深感经济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生活经济学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弹性理论及应用 在该章中,主要讲解了什么是弹性、弹性的分类、弹性的计算、不同商品的弹性以及商品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该章的学习,我懂得了生活中许多销售现象:每逢节假日,各大品牌服装、各大品牌汽车、各大品牌家具等等都会低折促销,从而引起消费者和哄抢,经常会出现商品售空这种现象,商家因此获利颇多。 2015天猫双11已创下多项纪录,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在杭州指挥中心与媒体连线:今年双11已创下多项纪录,

同时在线峰值达4500万人,无线占比峰值超90%。张建锋透露,今年所有品类和单品销售都显著好于计划,很多品牌销售超过60%甚至售罄! 为什么衣服和家具等商品可以通过这种促销手段获得丰厚利润呢,但是却不见下降柴米油盐的价格而引起消费者哄抢呢?我想可以这样解释: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而总收益增加。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经济学趣味小案例

尽管对经济学的学科分类不尽相同,但大体上经济学被普遍认为既非文科也非理科,而是被归类为社科类。 究其缘由,正因为经济这门学科,你可以说它还不够成熟不够严谨,但你绝对无法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因为, 我们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 下面这N个段子、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理发师与经济学家 一天,一位理发师给一位教堂的牧师理发,理完后当牧师要给理发师付费时,理发师拒绝了,他说:“您为上帝工作,我怎能收您钱呢?”第二天,理发师门口多了12部圣经。 一位警察找这位理发师理发,理发师再次拒绝收费,他说:“您保护大众,我怎能收您费呢?”第二天,理发师门口多了12个甜圈圈。 一位经济学家来找这位理发师理发,理发师又一次拒绝收费,他说:“您为大家的福利而工作,我怎能收您钱呢?”第二天理发师门口有12位经济学家等着他理发。 两只母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你有两只母牛,你送一只给邻居,以体现友好。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如果你有两只母牛,你把它们送给国家,而国家供应你牛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果你有两只母牛,你卖掉一只母牛,以所得收入再购进一只公牛。 他们不是夫妻 对外国人长长的姓名,中国人向来头痛。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十分生气地跟学生说:“我给你们讲了800遍了,你们知道吗,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得里希·恩格斯,他们不是一对夫妻,而是四个不同的经济学家”。 苏联人民的排队哲学 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物资被用于生产重工业产品(如钢铁)和军用物质,因此民生物质的供给十分缺乏。在没有配给制度下,大家都经常四处打探消息,只要一听到哪里有商品,就赶快排队去买,不管现在是不是有急用。因此,他们平常都习惯随时携带大笔现金或购物袋,以备不时之需。 卡诺斯基是个家境不错的商人,有一天下班时,看到路边有人在大排长龙,他就立刻加入排队,然后问前面的人说:“今天有什么货可以买?”前面的告诉他:“今天在登记购买小汽车。”卡诺斯基在问清价格以后,就打电话回去请他太太把钱送过来,他则继续排队。 好不容易轮到他,他小心翼翼地把钱送到店员面前,店员把钱点清后,说:“好了,你交的钱够了,你可以在10年后的今天来领车子。”卡诺斯基又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是10年后今天的上午还是下午?”店员非常生气地说:“10年都等了,你还在乎上午或下午?”卡诺斯基说:“当然有关系,10年后今天的下午,水管工人要来我家修水龙头。” 经济学家的成本观 经济学家乔治与妻子玛吉每年都会逛逛州航空博览会。每年乔治都会说:“玛吉,我很想坐一下那边的飞机。”

三个趣味经济学原理

价格越高越好卖——虚荣效应 富人们一般不喜欢大众模仿他们的消费行为,这种情况就叫做虚荣效应(snob effect)。虚荣效应具体是指购买商品的时候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的现象。 在韩国也称为白鹭效应。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即便是自己原本长期使用的商品,一旦成为大众化商品的话,他们就会将其更换为并不广为人知的新商品,就好像如果一个地方的乌鸦大量涌进,白鹭就会离开一样。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同时发布了随 着其他人的使用与否增加购买意图的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和随着其他 人的使用与否减少购买意图的虚荣效应。如果某种商品成为广为人知的人气商品,则人人都想购买,这种现象就叫从众效应。 英文中bandwagon指游行队列中领头的乐队车辆,人们在大街上看到bandwagon就认为会有有意思的事情而无条件地跟随。从众效应就是指这种不细加考虑就跟着别人做的消费行为。虚荣效应则是指与从众效应正好相反的现象。 但是,虚荣效应并不止于不购买大众消费品,也可以解释为对非大众性商品的购买需求,简单地说虚荣效应就是对高档商品的个性追求倾向。 虚荣效应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第一,高档商品刚上市的时候迅速购买。 这是因为,在这一瞬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消费高档商品的荣誉。 第二,不论之前如何热情赞美的商品,一旦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一般大众都可以消费的水平就不再继续购买。 这是因为人人都能购买使用的商品既不会让人感到荣誉,也不会有高档的感觉。 不过,这样的虚荣效应并不是在所有商品上都会出现。 商品越是高档,越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时候,虚荣效应越是明显。如果不是以个人消费为主,购买商品是为了向外部展示的时候,即便其价格高昂,也可能出现价格越高需求反而有所增加的从众效应。 如果认为商品目标市场中有较大的可能性出现虚荣效应的话,在建立营销计划时有必要留意以下三点 第一,相对于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视其终生价值(life time value)。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12个趣味经济学段子

12个趣味经济学段子 生活中处处折射着智慧的光芒,只要我们留意去看。有些故事虽小却饱含着大道理,从下面这12个小段子中,您有什么收获? 1.择偶观 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篇论文,从交易学角度分析择偶观。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 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ABCD女都想找A男。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 2.博弈论与追女生 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 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来。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吗? 4.经济学笑话 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5.穷人税 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穷人税”,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兄弟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 6.帕累托分布 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的让人绝望的尾。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冠名为“帕累托分布”。 7.幸福公式 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如果你男友发奖金,拿到1000块,可你期望他给自己买10000块的LV包,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男友请自己吃顿200块的西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要获得爱情中的幸福,最好不要让欲望影响你的生活。 8.长线投资 一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答应了,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交上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 9.快乐痛苦四原则 一次捡75元,和先捡50元后捡25元,选哪个?一次丢75元,和先丢50元再丢25元,选哪个?实验证明,多数人选分开捡¥75,一起丢¥75。这就是经济学的快乐痛苦四原则:⑴n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 ⑵n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⑶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分别公布;⑷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公布。

趣味经济学

前言 第一章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 “君子国”里为什么也有讨价还价——经济人/2 1美分硬币为什么成为“鸡肋”——成本与收益/4 “朝三暮四”为什么与“朝四暮三”有区别——效用/7 中外首脑为什么对饮食各有喜好——偏好/9 田忌赛马为什么能赢——权衡取舍/11 甘地为什么要扔掉另一只鞋——沉没成本/13 她为什么要“东食西宿”——机会成本/16 鲜鱼汤为什么不好喝——边际/18 分粥为什么这么难——效率与公平/20 小孩为什么不来玩了——激励制度/22 第二章“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供需与经济学/25 皇帝为什么不能拆除磨坊——产权/26 理发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价格/28 “洛阳纸贵”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供需法则/30 “读书人”为什么要砍半价——均衡价格/32

王羲之为什么会成为“东床快婿”——信息对称/35 钻石为什么比水更珍贵——价值悖论/37 粮店为什么不打折——需求弹性/39 雷克公司为什么会昙花一现——竞争/41 劣币为什么会驱逐良币——柠檬市场/44 财主为什么成为秃头——市场失灵/46 第三章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消费与经济学/49 大瓢为什么无用——使用价值/50 房子买贵了为什么还如此高兴——消费者剩余/52 价格越高为什么越要去买——吉芬商品/54 节俭为什么反而会导致衰亡——节俭悖论/56 别人的选择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选择——消费从众/59 拿破仑为什么不用银器而用铝碗——炫耀性消费/61 女性生理期为什么会影响购物欲望——冲动型消费/63 你为什么愿意在楼下买烟——交易费用/66 补鞋匠为什么能够免死——替代效应/68 商家为什么会“看人下菜碟”——价格歧视/70 第四章做个会卖瓜的“王婆”:厂商与经济学/74

案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之道

校本课程《趣味经济学》教案7 ——案例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功之道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侯凯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品牌成功之道及对我们的启示,知道文化产业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策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思考分析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敏锐度,参与经济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正确看待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要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想:通过小故事“轶闻趣谈”导入课程,学生谈感悟,走进“经济学聊天室”师生合作探究探讨经济学原理,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链接”理解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 图片: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1、2、3、4》海报 对于国产电影动画片来说,票房过千万就是个奇迹。然而,2009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却以600万元的投资赢得了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一说9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创造了一个奇迹。2010年春节期间,电影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姊妹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以1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赢得了接近1.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另一个更大的票房奇迹。2011年《喜羊羊与灰太狼3兔年顶呱呱》总票房是在1.5亿元左右,超过了去年的《虎虎生威》。

电影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不仅赢得了很好的票房,还赢得了很好的口碑。2010年2月21日下午,笔者和朋友一起走进位于青岛市南区香港中路麦凯乐的华臣影城观看电影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电影院里坐满了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邻座的小朋友告诉我们,他已经过来看过两遍了,这是第三遍看。孩子是最真实和率性的,他们争相观看,甚至看好几遍的事实充分说明,在孩子们的眼力,电影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是一部好作品。 2012年1月12日,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全国火爆热映,虽然国内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雨雪纷扰,但却丝毫浇灭不了孩子们对喜羊羊热情的火花,观看属于他们的年度动画大片的热情。该片首日票房轻松突破2000万,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喜羊羊与灰太狼Ⅲ》长期保持的1700万首日成绩,更是开创了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新的纪录。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喜羊羊与灰太狼Ⅳ》首映日即打破惯例,选择在周四上映,这一首日票房成绩在非动画电影中实属罕见。据统计该片首映四日票房累计7500万元,全国上座率均在60%或以上。“喜羊羊”用数字再一次捍卫自己“国产动画一哥”的地位,它的巨大爆发力、影响力为2012寒假影市燃起了一把熊熊烈火。票房信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2012年1月12日在全国开始火爆热映,首日票房突破2000万,不仅超越喜羊羊大电影3《喜羊羊之兔年顶呱呱》首日1700万票房,而且开创了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过2000万的新纪录。而且今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在星期四上映,这一首日票房成绩在非动画电影中都属少见,可以说领跑2012寒假影市。目前《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在全国上座率超过八成,江苏浙江上海超过九成,多城市出现满场一票难求和不断加映场次的景

13个趣味经济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3个趣味经济学 【导读】经济学其实并不总是高屋建瓴,其实,经济兴衰与民生息息相关,真正的经济学就在身边。扑克牌、口红、自行车、男士内裤、领带、女士裙摆高低、女士头发长短、女服务员的美貌程度、包工头回复电话时间长短、的士司机的谈吐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你判断经济景气与否的指标。 ? 1.扑克牌销量指数 扑克牌销量越多,说明失业空闲的人越多,人们用打扑克来消磨时间,这本来就是一种没信心的表现。如果你经常碰到打扑克的,也许是经济在下行的一种表征。? 2.营业部外面的自行车指数 看营业部外面的自行车多少,就知道交易大厅内有多热闹了。这是中国特色股市的最直接指标。如果自行车多,说明股市景气,人们满怀信心和憧憬。如果营业部外面的自行车稀稀落落,一定是大家连看盘的心情都没有了。 ? 3.女服务员的美貌程度 据纽约观察家的解读,当活色生香的女服务员随店可见,经济必陷困境,反之则显示经济兴旺,换句话说,当你到处碰见美女服务员,便可考虑抛售股票。 ? 何故?观察家的解释是,当经济红火,颇有点“资本”的女性很容易找到工作环境舒适即不属厌恶型行业的工作,诸如商品模特、推销员等,此外,男性经济宽裕后更容易“金屋藏娇”。 ? 4.男士内裤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男性内裤销量反映经济形势”的理论,即经济形势良好,内裤销量会平稳上升,反之则下降。原因很简单,经济萧条时,男性会节俭开支,少买内裤。

佐证是,1997年,留短发的比蓄长发的人多,翌年为日本经济“最差”的一年,2008年经济有所起色,超过八成受访女性发型不是长长就是中长。 ? 10.领带 领带销售多寡与经济盛衰成反比,销售高意味经济不振,表明更多男性要身着正装去求职,需要领带的“配合”。 ? 11.吸毒指数 意大利财政部次长“论股”理论指出,股市狂升爆泻或与股民大都吸毒有相关性,政府正在考虑应否与米兰证券交易所合作,展开一项对有关人士的“吸毒测验”,换句话说,如果“吸毒指数”上扬意味着股市狂旺急挫,反之则是大牛皮! ? 12.的士司机的谈吐 有这么一个指数,有些添堵——“读饱书的士司机指数”,每当乘坐的士随时碰上谈吐文绉绉的司机时,不必查询GDP数据,便可断定经济已陷入不将其或快将进入衰退。 理由是:连有知识的“文化人”(本科以上学历)都来开的士了,那失业率可想而知。 ? 13.口红效应 经济景气与否,看口红销量。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 ? 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