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在高等农业院校中,《基础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由《动物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物化学》2部分组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各类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学习掌握物质代谢过程及化学变化规律,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阐明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等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适用对象:

《动物生物化学》面向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药学、畜禽教育等本科专业。

《植物生物化学》面向农学,植物保护,应用生物科学,农艺教育,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园艺教育,应用化学,资源环境科学,草业科学,园艺,园林等本科专业。

3、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动物生理学或植物生理学等。

4、后续课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学;植物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二)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及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揭示动物、植物科学中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有较系统的认识。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生物大分子新陈代谢的途径与规律,掌握遗传信息表达与传递的规律,了解遗传信息的调控形式,了解和掌握能量代谢的规律。(三)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

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重点抓好知识点、技能点等的讲解,注意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与生产实际联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发展联系。

(五)学时与分配

《动物生物化学》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66.7% ;实验教学3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33.3% 。

《植物生物化学》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占全部学时的65% ;实

验教学28学时,占全部学时的35% .

(六)课程考核要求

闭卷、笔试占70%

实验教学及平时占30%

二、本文

绪论(1-2学时)

1、生物化学的涵义

2、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3、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6-8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成份、结构特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三字母代号及重要理化性质。

②掌握蛋白质1-4级结构特点、作用力。

③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④了解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

难点: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酸碱性质、等电点。

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和特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③蛋白质重要理化性质的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

第二节、肽与肽键

第三节、蛋白质分子结构

第四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第五节、蛋白质重要理化性质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4-5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核酸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性质等。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核酸构件分子的结构特点、代号。

②掌握DNA二级结构(B型)特点、稳定力、三级结构特点及有关概念。

③掌握RNA二级结构特点、类型。

④了解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难点:①构件分子的结构特点(要求准确书写)。

②DNA二级结构要点及三级结构有关概念。

③tDNA二级结构特点、真核生物mRNA二级结构特点。

④核酸理化性质中涉及的概念及应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化学组成

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第三章、酶(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酶,酶作用机理,酶促反应动力学及一些重要的酶类。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了解酶做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国际分类与命名。

②以胰凝乳蛋白酶为例,了解酶催化作用机理。

③掌握酶促动力学中米氏方程及K m的意义、应用,了解温度、pH值、抑制剂、激活剂等诸多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④了解别构酶特点,核糖酶、同工酶、诱导酶等概念。

难点:①酶催化作用机理。

②酶促动力学的应用,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③别构酶的概念及特点。

3、教学内容

第一节、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二节、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酶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五节、酶活性的调节

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维生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来源、缺乏症等。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作为辅酶的英文代号和生化功能。

②了解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缺乏症。

难点:水溶性维生素作为辅酶的结构特点、代号及生化功能。

3、教学内容

第一节、维生素简介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脂溶性维生素

第五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4-5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生物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作用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重要内容。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了解什么是生物氧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及ATP的作用。

②掌握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的组成,排列方式及抑制位点。

③掌握氧化磷酸化的部位,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化学渗透假说)。

难点:①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一些概念。

②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排列顺序。

③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3、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氧化概述

第二节、电子传递链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

第六章、糖类代谢(6-8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单糖代谢途径。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糖酵解途径、过程、酶类、能量变化,调控部位及调节因子,了解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的异同点及意义。

②掌握三羧酸循环途径过程催化反应的酶类、能量变化、调控部位及调节因子,了解补救途径种类。

③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特点,掌握该途径的生理意义。

④了解糖核苷酸的结构及作用,多糖合成与分解途径。

难点:①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的过程、酶及能量计算、调节因子。

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

③糖核苷酸结构、多糖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重要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糖酵解(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第二节、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第三节、磷酸戊糖途径

第四节、葡萄糖异生作用

第五节、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第七章、脂类代谢(4-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了解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途径。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脂类生物合成中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酶系、能量来源、原料。

②脂类分解代谢中β-氧化作用途径、酶类、能量变化。油料种子萌发时乙醛酸循环途径特点(植物生物化学)。酮体的生成与利用(动物生物化学)。

③了解甘油磷脂结构特点及合成途径、分解酶类。

④了解胆固醇的合成及分解(动物生物化学)。

难点:①掌握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与β-氧化分解途径的异同点。

②脂类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脂类的概述

第二节、脂肪的代谢

第三节、磷脂的代谢

第四节、胆固醇的代谢(植物生物化学不介绍)

第八章、含氮小分子代谢(4-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了解氨基酸、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特点,了解蛋白质、核酸体内分解酶类。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形式;了解尿素循环途径(动物生物化学)。

②了解氨基酸合成的碳架来源。

③了解核苷酸合成与分解途径特点,掌握嘌呤环、嘧啶环的原子来源。

难点:①联合脱氨途径。

②氨基酸的碳架来源和分解方式。

③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异同点。

3、教学内容

第一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第三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第九章、核酸生物合成(5-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DNA与RNA的生物合成过程,及RNA合成后加工的意义。

2、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了解中心法则内容及相关概念。

②掌握以原核生物为重点,了解DNA生物合成方式、相关酶类及蛋白质因子,PCR 技术。

③掌握RNA生物合成方式、酶类及合成后加工。

④了解DNA的突变种类、修复方式。

难点:①DNA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及蛋白质因子的结构及作用。

②DNA突变、修复、基因工程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③RNA合成的启始与终止、转录后的加工。

3、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心法则

第二节、DNA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四节、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章、蛋白质生物合成(3-4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密码子,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及合成后的加工与运输。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密码子的概念及特点。

②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③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合成后加工与运输。

难点:①密码子的特点。

②核糖体的结构。

③蛋白质合成过程。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

第二节、蛋白质合成过程

第三节、多肽的合成后加工与转运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与基因表达调控(2-4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了解转录水平的调节及各代谢途径相互间产关系。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了解各代谢途径相互间的关系与联系。

②了解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③掌握原核生物酶合成的调节特点-操纵子。

难点:①各代谢途径相互间的联系。

②酶活性调节的几种主要方式。

③酶合成的调节--基因表达调控。

3、教学内容

第一节、代谢调节基本特点

第二节、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第三节、细胞水平调节

第四节、基因表达调控

三、附录

(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基础生物化学》(郭霭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动物生物化学》(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3、《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生物化学》(郑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生物化学》(李庆章、吴永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6、《现代生物化学》(于自然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二)相关信息

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起草人:宋慧、姜秀云

审核人:杨美英、崔喜艳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供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药学、畜禽生产教育专业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以下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中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常用的分离、制备、分析、鉴定的一般方法,系统地掌握离心、层析、电泳、光谱等生化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技能,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学时数:30学时。

四、教学内容:

实验一蛋白质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设计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蛋白质的沉淀方法,熟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掌握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与操作,了解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掌握可见光分光光度和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蛋白质的提取: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离心机的使用;标准曲线的制作;样品的稀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离心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药品:考马斯亮蓝G250、牛血清白蛋白、NaCl、磷酸、乙醇、硫酸铵、醋酸钠、冰醋酸、Na2HPO4、NaH2PO4。

4、实验方法:蛋白质的提取;制作标准曲线;样品的测定;计算。

实验二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学习离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方法。掌握离心机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离心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酵母RNA的提取;恒温水浴锅的使用;RNA鉴定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恒温水浴锅、离心机。

(2)药品:乙醇、NaOH、HCl、乙醚、3,5-二羟甲苯、三氯化铁、磷酸、钼酸胺、硝酸

银、浓氨水。

4、实验方法:RNA粗品的制备(匀浆、离心、抽提、乙醇沉淀);RNA的水解(酸水解);组分的鉴定。

实验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学习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电泳仪和平板电泳槽的使用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卧式水平电泳槽的使用方法;电泳仪的使用方法;电泳上样;染色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电泳仪、卧式水平电泳槽。

(2)药品:巴比妥、巴比妥钠、氨基黑10B、冰醋酸、甲醇、乙醇。

4、实验方法:准备电泳槽;点样;电泳;染色;漂洗;绘图。

实验四VitC的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熟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与原理,掌握2,6-二氯酚靛酚测定滴定法的原理与操作,以及学会微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生物材料的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无细胞提取液的制备:过滤;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方法;滴定终点的判断。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微量滴定管

(2)药品:维生素C、2,6-二氯酚靛酚、草酸、NaOH。

4、实验方法:样品的提取;标准维生素C的滴定;样品的滴定;空白的滴定;计算。

实验五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影响酶活性的作用因素--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最适温度和最适pH。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恒温水浴锅的使用方法;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判断:碘反应;酶促反应时间确定。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恒温水浴锅。

(2)药品:碘化钾、碘、淀粉、HCl、NaOH、Na2HPO4、NaH2PO4、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钠。

4、实验方法:唾液淀粉酶的制备;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pH 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六血糖含量的测定——邻甲苯胺法(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邻甲苯胺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糖含量的其他测定方法,学习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含量的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标准曲线的制作;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水浴锅。

(2)药品:邻甲苯胺、葡萄糖、冰醋酸、硫脲、硼酸、苯甲酸。

4、实验方法:制作标准曲线;样品的测定;计算。

实验七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学习血清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掌握酶活力单位定义的确定。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恒温水浴锅的使用方法;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血清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

(2)药品:丙酮酸钠、丙氨酸、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硫酸、K2HPO4、KH2PO4。

4、实验方法:标准曲线的制作;样品的测定;计算。

实验八氨基酸的纸层析(验证性) 4 学时

1、实验目的:学习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纸层析分离氨基酸的方法。掌握移动速率Rf 的计算和样品中氨基酸种类的判断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生物材料的细胞破碎:机械法;无细胞提取液的制备:过滤;纸层析的操作过程;移动速率Rf 的计算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层析缸、电吹风、喉头喷雾器。

(2)药品:乙醇、20种氨基酸、正丁醇、冰醋酸、异丙醇、水和茚三酮、丙酮、甲酸。

4、实验方法:氨基酸的提取;滤纸的准备;点样;层析;显色;Rf的计算。

实验九PCR基因扩增(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PCR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了解PCR技术的应用。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移液枪的使用;PCR仪的操作;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紫外投射仪的操作;凝胶成像系统的操作。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移液枪、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投射仪、凝胶成像系统。

(2)药品:10×PCR缓冲液、dNTPs、Taq酶、DNA模板、引物、琼脂糖、石蜡油、DNA Marker、溴化乙锭。

4、实验方法: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分析。

实验十肝脏DNA的提取、鉴定及含量测定(综合性)8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提取DNA的原理和方法及DNA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动物肝脏的破碎方法:机械法;核蛋白的制备:离心;蛋白质的变性:有机溶剂;DNA的提取:乙醇沉淀法;DNA纯度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高速组织捣碎机、离心机、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天平。

(2)药品:氯化钠、柠檬酸三钠、乙二酸四乙酸二钠、SDS、氯仿、异戊醇、乙醇、二苯胺、乙醛、冰醋酸、过氯酸、小牛胸腺DNA。

4、实验方法:DNA的提取;DNA纯度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DNA含量测定:二苯胺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一肝脏碱性磷酸酶的分离提纯与鉴定(综合性)20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碱性磷酸酶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肝脏的破碎方法:机械法;抽提:有机溶剂;无细胞提取液的制备:离心;粗分级:透析;细分级: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技术;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技术;碱性磷酸酶的纯度鉴定:SDS-PAGE;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技术。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高速组织匀浆机、离心机、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天平、磁力搅拌器、柱层析装置、自动部分收集器、核酸蛋白检测仪、垂直板电泳槽、电泳仪。

(2)药品:Tris、HCl、MgCl2、正丁醇、DEAE52、NaOH、考马斯亮蓝G250、氯化钠、磷酸、乙醇、磷酸苯二钠、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4-氨基氨替比林、氯仿、铁氰化钾、硼酸、酚、SDS、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甘氨酸、TEMED、考马斯亮蓝R250、甲醇、冰醋酸、β-甘油磷酸钠、巴比妥钠、石油醚、醋酸镁、三氯醋酸、钼酸铵、硫酸、氨基萘酚磺、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

4、实验方法:碱性磷酸酶的分离提取:有机溶剂抽提法和透析法;碱性磷酸酶的纯化: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Bradford法;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磷酸苯二钠法;碱性磷酸酶的纯度鉴定:SDS-PAGE;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β-甘油磷酸钠法。

实验十二蛋白质(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设计性)8-16学时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主选题或教师给定题目及必要的提示,学生通过检索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经教师审阅后实施。通过此实验,使学生灵活掌握分离、纯化蛋白质(酶)的基本步骤、方法和原理,以及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和纯度鉴定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如下: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列出该实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及药品。

5、实验程序:简要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6、实验结果: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详实反映实验结果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7、分析与讨论: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数据、误差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能提出新的设想及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通过实验报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从事科研工作及科技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考核方式:

1、考核内容: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30%)。

2、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并以一定比例计入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总成绩中。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胡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柴晓杰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3、?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周顺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张龙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王秀奇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李建武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配光盘) 余冰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崔喜艳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植物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供农学、植物保护、应用生物科学、农艺教育、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园艺教育、应用化学、资源环境科学、草业科学、园艺、园林专业用。

二、教学目标:《基础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生化实验课的重要性的同时,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教学学时数:环境科学、应用化学专业为20学时,占总学时28%;园林、园艺专业24学时,占总学时34%;农学、植物保护、农艺教育、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教育专业28学时,占总学时35%。

四、实验内容:20学时实验从第二部分实验内容中选其中5个实验项目进行实验;24学时、28学时实验分别选其中5个(20学时)、6个(24学时)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并进行第一部分生化技术理论讲座(4学时)的讲解。

第一部分:生化技术理论讲座(4学时)

第一章基础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必须对实验进行预习,在实验室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1、在进行主要操作的间隙,利用时间完成一些零星的工作,如洗涤仪器,分析结果等,有计划地操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必须注意不要在实验室中无事可做。

2、在工作时要使用清洁的仪器,并保持实验台整洁。

3、发现问题时,应先自己试行解答,然后再向老师求证或提问。

4、结果的记录与计算:同学将实验得到的结果仔细的记录下来,这是实验的最后成果,必须认真对待,有些实验要根据公式加以计算,应当理解计算公式。

5、设备及材料部分:只列举出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等。开始实验之前,学生应负责检查这些设备及材料是否齐备,然后再安排实验。

第二章生化分离制备中常用的技术

掌握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生化分离制备中常用的技术,了解酶联免疫测定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生化相关分离制备技术。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

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法(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纸层析——分配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托盘天平,层析缸,层析滤纸,干燥箱,吹风机,点样器,喉头喷雾器。

(2)药品:水合茚三酮,丙酮,组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95%乙醇,正丁醇,冰醋酸。

4、实验方法:层析纸的准备;样品提取;点样;平衡;展层;烘干;显色。

实验二蛋白质含量测定(设计性)4学时

1、实验目的:学习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掌握标准曲线的制作和待测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匀浆器,托盘天平。

(2)药品:考马斯亮蓝G-250,牛血清白蛋白,磷酸,乙醇。

4、实验方法:样品提取;标准曲线制作;样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计算。

实验三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综合性)4学时

1、实验目的:学习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电泳仪和平板电泳槽的使用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电泳上样;电泳;染色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培养箱,电泳仪,圆盘电泳槽,垂直板电泳槽,凝胶成像仪,匀浆器,制冰机,冷冻离心机,微量进样器,真空泵,注射器,托盘天平。

(2)药品: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甘氨酸,盐酸,过硫酸铵,联苯胺,过氧化氢,重蒸馏水,溴酚蓝,TEMED,蔗糖。

4、实验方法:凝胶的制备;样品的提取;装槽和点样;电泳;剥胶;染色;结果分析。

实验四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温度、pH (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酶活性的影响,掌握最适温度,最适pH 的含义。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影响酶的作用因素;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方式;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与淀粉反应产生的颜色;反应中酶促反应时间确定。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粉碎机,微量进样器,制冰机,计时器,托盘天平。

(2)药品:可溶性淀粉,柠檬酸,磷酸氢二钠,I2,KI。

4、实验方法:淀粉酶的制备;酶促反应中酶促反应时间确定;碘反应实验。

实验五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滴定法测维生素C的过程,了解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原理;碱式滴定管使用方法;滴定度的求法;维生素C的含量计算。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碱式滴定管,离心机,托盘天平。

(2)药品:2,6-二氯酚靛酚,草酸,还原型抗坏血酸。

4、实验方法:样品的提取;样品滴定;空白滴定;滴定终点的判断;计算。

实验六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综合性)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从植物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掌握并熟悉离心机的正确操作。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离心机的工作原理;植物组织DNA的快速提取方法;蛋白质变性的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培养箱,细胞破碎仪,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沸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液氮罐,冰瓶,托盘天平。

(2)药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柠檬酸三钠(SSC),NaCl,氯仿,异戊醇,RNA 酶A,无水乙醇,二苯胺,冰醋酸,过氯酸,乙醛,小牛胸腺DNA。

4、实验方法:有机溶剂除蛋白;DNA的溶解;DNA的醇沉;DNA的鉴定;DNA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酵母RNA的提取鉴定(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掌握并熟悉离心机的正确操作。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离心机的工作原理;酵母RNA的提取步骤。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

(2)药品:氢氧化钠,95%乙醇,乙醇,三氯化铁,钼酸铵,硝酸银,浓氨水,浓盐酸,硫酸,苔黑酚。

4、实验方法:RNA粗品的制备;核酸的水解;RNA组分的鉴定。

实验八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了解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学习求米氏常数的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米氏常数的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

(2)药品:蔗糖,醋酸钠,氢氧化钠,3,5-二硝基水杨酸,酒石酸钾钠·4H2O。

4、实验方法:标准曲线的制备;酶液的提取;显色;测定光密度值;作图。

实验九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快速测定(设计性)4学时

1、实验目的:了解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及恒温摇床的使用。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粉碎机的的使用方法;恒温摇床的使用方法;脂肪酸的提取。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粉碎机,恒温摇床,碱式滴定管,托盘天平。

(2)药品:苯,氢氧化钠,苯二甲酸氢钾,酚酞。

4、实验方法:样品烘干、粉碎;脂肪酸的提取;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计算。

实验十可溶性总糖的测定(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总糖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可溶性糖的提取的原理;可溶性糖的提取的测定。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托盘天平,恒温水浴锅。

(2)药品:蔗糖,蒽酮,H2SO4。

4、实验方法:标准曲线的绘制;样品可溶性糖的提取;样品可溶性糖的测定。

实验十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性)4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PCR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了解PCR技术的应用。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微量进样器的使用,PCR仪的操作,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紫外透射仪的操作,凝胶成像系统的操作。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微量进样器,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透射仪,凝胶成像系统。

(2)药品: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冰醋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dNTPs,Taq酶,DNA模板,引物,琼脂糖,石蜡油,DNA Marker,溴化乙锭。

4、实验方法: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结果分析。

实验十二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电泳鉴定(综合性)16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质粒DNA的提取方法,掌握酶切和电泳鉴定的基本操作技术,为从事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2、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掌握质粒DNA的提取方法,掌握酶切和电泳鉴定的基本操作技术。

3、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1)仪器:培养箱,恒温摇床,台式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吸头,微量离心管,微量进样器,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透射仪,凝胶成像系统,液氮罐,冰瓶。

(2)药品:葡萄糖,Tris,HCl,EDTA,NaOH,SDS,乙酸钾,冰乙酸,RNA酶,乙醇,酚,硼酸,蔗糖,溴酚蓝;琼脂糖;溴化乙锭,DNA分子量标准。

4、实验方法:DNA提取操作步骤;质粒DNA的酶切操作步骤;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结果处理(照相及质粒保存)

五、实验报告要求:

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均应按如下要求撰写:

1、实验题目:写清楚实验项目名称。

2、实验目的:清楚扼要地叙述本实验所需掌握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3、实验原理:独自总结原理,不许雷同。

4、实验材料:写清楚实验材料名称。

5、主要仪器及药品:列出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6、实验步骤:简明扼要写出实验步骤或流程。

7、结果与讨论:应用文字、表格、图形等将数据表示出来,对实验中的数据、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8、结论:简要总结所得到的结论。

9、思考题:简明扼要地回答思考题。

六、考核方式:

要对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进行考核,对每个实验项目考核的成绩进行累计后平均,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的成绩,并以一定比例计入基础生物化学总成绩。每个实验项目的考核均以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实验考核内容各单项所占分数比例一般为:预习报告(20%),操作技能(50%),实验报告(30%)。

成绩考核一般采用百分制。百分制与五级记分制的换算关系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石庆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柴晓杰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邹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食品生化实验指导》韩雅珊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5、《生物化学实验指导》(配光盘)余冰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张龙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陈毓荃科学出版社2002

8、?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崔喜艳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军事理论 2、学时/学分:36学时(其中18学时课堂教学) 3、面向对象: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 4、开课院(系):教研室 5、推荐教学参考书: (1)《高校军事理论教程》朱建明赵建世主编,2007年6月 (2)《大学军事科学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三版)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为五章,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 (数字表示供参考的教学学时数) 第一章军事思想(6)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2)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2)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 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 要求: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历史地位,掌握起基本内容。 第二章军事高技术(6)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0.5) 第二节军事航天技术(1.5) 第三节电子对抗技术(1) 第四节精确制导技术(2) 第五节激光技术 第六节伪装与隐身技术 第七节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1) 第八节新概念武器

要求:了解高技术和军事高技术的有关概念;了解军事航天技术的组成,了解军用航天器及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了解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手段,了解和熟悉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方式,了解精确制导技术在武器中应用及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隐身与伪装、夜视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了解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了解指挥自动化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了解指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新概念武器的概念及种类和特点等。 第三章信息化战争(2)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0.5)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 第三节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0.5) 要求: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含义;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如何做好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第四章国际战略环境(2) 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概述(0.5) 第二节部分国家军事概况(0.5)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 要求:了解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演变历程;了解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世界部分国家的军事概况;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与现状。 第五章中国国防(2) 第一节国防概述(0.3) 第二节新中国国防建设(0.5) 第三节中国武装力量(1) 第四节国防法规简介(0.2) 第五节国防动员 要求:了解国防的含义、类型、特征;了解中国国防历史;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中国武装力量机构、体制;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的编成、任务与武器装备等;了解和熟悉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了解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有关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了解世界军事形势;了解中国国防的历史与现状;尤其要了解我国安全环境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五、其他说明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中学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 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一)绪论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力学发展史简史。 (二)静力学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 间力系和重心。 (三)运动学 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 总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有关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各部分要求: (一)静力学 以平面力系为重点。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 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 滚动摩擦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 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 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 量表示法。 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问题, 会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有关点的加速度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会对常见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5、会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三)动力学 1、会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会求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会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 题。 5、了解惯性力的概念,了解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青岛科技大学《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研究力学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力学学科中其它课程以及工程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简单工程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以及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在以下能力上得到培养:1.建模能力:具有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质点、质点系、刚体或刚体系力学模型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 2.分析能力:具有对力学模型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性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 3.自学能力:具有借助理论力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0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任务,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力学发展简史。 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1.2 约束和约束力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 教学要求:理解力、刚体、约束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二力平衡公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特点及其约束反力的画法;能熟练准确的画出各种构件的受力图。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论课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论课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分: 2.5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4 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以农学(特产)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本科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农业企业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巧,学会将管理学的原理贯彻和应用于农业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并使之掌握和具备关于农业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掌握农业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架构,二是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培养学生从现代管理的视角观察、分析和思考农业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经营形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农业的内涵、基本特征;明确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掌握农业企业经营形式、发展趋势;熟悉农业企业的类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主要内容】:农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现代农业企业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农业企业的概念及发展趋势;农业企业的一般职能及特殊职能;农业企业的类型;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第二章农业企业制度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农业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制度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军事理论教程/ Military Theory Course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 适用范围:专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1学分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2)使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3)使学生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使学生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5)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本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整体把握

理论力学-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理论力学是工科一般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与木工机械类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空间任意力系 力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 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运动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军训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军事训练 一,开设军事理论的意义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

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 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s 二军训的意义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风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风险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isk Theory 课程编号:91134059 学分/总学时:3/54(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授课对象: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保险与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是数学方法应用于金融保险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金融保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风险度量模型模,掌握构建模型常用的经验法和参数估计法,能够利用模拟技术方法来模拟模型,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风险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风险理论基础(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理论概述 第二节随机变量 1.2.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条件期望 1.3.1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1.3.2条件期望的性质 1.3.3条件方差 第四节矩母函数 1.4.1矩母函数的概念 1.4.2矩母函数的性质 1.4.3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风险和风险理论的含义, 2. 熟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条件期望

的性质和条件方差;熟悉矩母函数的概念、矩母函数的性质、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重点及难点】 重点:条件期望和方差、常见分布的矩母函数 难点:矩母函数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回顾概率论中关于条件分布的性质和常见的分布函数;本章主要以讲授和自学为主。 第二章个体保单的理赔额与理赔次数模型(6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赔额的分布 2.1.1 保单限额 2.1.2 免赔额 2.1.3 保单限额+免赔额 2.1.4 相对免赔额 2.1.5 比例分担免赔 第二节理赔次数的分布 2.2.1(a,b,0)分布族 2.2.2(a,b,1)分布族 2.2.3 理赔次数分布的混合模型 2.2.4 免赔额对理赔次数的影响 【基本要求】 1.理解损失与理赔额、免赔额、保单限额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 3.掌握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a,b,0)分布类和(a,b,1)分布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见理赔分布形式以及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a,b,0)分布类中各分部的特征。 难点:(a,b,1)分布类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和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保单形式的理解,利用R编程模拟出不同形式下理赔额分布的特征。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实验2个) Theoretical Mechanics 学时:64 学分: 3 层次:本科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电、汽车服务类等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理论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和图象等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简单工程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原理求解)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20学时) 基本要求: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能应用平衡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掌握求解简单桁架、组合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理解滑动摩擦、摩擦力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超静定问题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22学时)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4082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综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二)考核方式: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其中理论:46,习题:8。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 0.1 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0.2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理论力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1章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5学时) 【主要内容】: 1.1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重点难点】:约束与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生掌握要点】: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2学时)

【主要内容】: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解析法。 2.2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学生掌握要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第3章力矩与力偶(2学时) 【主要内容】: 3.1 力对点之矩 3.2 力偶与力偶矩 3.3 力偶的等效条件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重点难点】: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学生掌握要点】: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主要内容】: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简化 4.3 主矢与主矩 4.4 简化结果的分析 4.5 合力矩定理 4.6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4.7 物体系的平衡 【重点难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简化结果,平衡方程的应用,物体系的平衡。 【学生掌握要点】: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物体及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第5章摩擦(2学时) 【主要内容】: 5.1 滑动摩擦 5.2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5.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5.4 滚动摩擦的概念 【重点难点】:摩擦角与自锁,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学生掌握要点】:摩擦的基本规律,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6章空间力系(4学时) 【主要内容】 6.1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大纲 一、基本信息 名称:军事理论 课时数:32 学分: 二、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知识点 教学目的: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一、中国国防 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国防基本内容和我国国防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当代国防法规和武装力量体制,掌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四、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述,侦察与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把握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及主要特点,理解军事高技术给现代战争所带来的新变化。 五、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四、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自觉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观念。 2、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3、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生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 4、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5、养成坚定地爱国主义精神。 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 考核要求: 1、学期考核内容、方法、标准按照本教学大纲规定执行。 2、严格按照我校本科学习考核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进行学期考核工作。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编码: 2.课程类别:学士学位核心课程 3.学时:64学时 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理论力学是普通物理力学的延续课程,又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第一门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式、结合仪器及实例进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力学相关问题。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注重定理的理论推导。 (2)强化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力学问题。 7.考核方式:闭卷 8.考核标准与比例: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平时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高高等数学;力学 后续课程: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并培

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介绍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提出基本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 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理论力学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方法 3.理论力学的地位与作用 4.理论力学的形成与发展 5.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6.教学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1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学生在普物中部分接触过,应在普物力学的基础上加深、提高、使其系统化,但应避免过多的重复。 教学内容: 1.1运动的描述方法 1.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 1.3牛顿运动定律 1.4运动微分方程 1.5质点动力学基本定理与守恒律. 1.6质点在有心力场的运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分量表示;三个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 难点:有心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第二章质点组力学(12学时)

理论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2 日期:2016.6.30 一、课程简介与特色 1.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以质点、质点系、刚体为研究对象,因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 technical basic course with intensiv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It is research the science of the general laws of mechanical motions of the material bodie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orces.I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many advanced courses. It is also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particle,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Theoretical mechanics may be divided in three parts:static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The first task of the course is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motions basic law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article, 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The second i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The third i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ing and mastering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fourth is to analyze and solve some simple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The fifth is to develop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world outlook of students.The last is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2.课程特色: (1)改革与建设相结合,努力形成包括课程内容与体系更新、教材建设、启发式教学方式实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考试考核方法在内的全方位教学新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