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

7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

7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
7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

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一、识图:

二、填空、标注图:

①②

③④

③试注明清式旋子彩画中各种旋子分配(见下图)的名称:

三、回答问题:

1、试简述故宫太和殿的造型特征。

2、试简述天坛祈年殿和环丘的造型艺术特征。

3、试简述某一个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4、试分析某一个江南园林的造园素材是什么。

四、名词解释:

①前三殿②稜恩殿③无梁殿④三音石⑤对话石⑥长陵⑦大红门⑧布达拉宫⑨江南园林⑩皇家园林○11喇嘛塔○12金刚宝座塔○13倒座○14耳房○15一顆印 16平板枋○17苏式彩画○18枋心○19找(藻)头20一整二破 21喜相逢 22长窗 23鸳鸯厅 24复廊 25斗口 26翘27大木 28桁 29檩 30步架 31举架 32挑尖梁头 33挑檐桁 34大斗 35合玺彩画 36回水

五、区分下列名词,哪个是宋式,哪个是清式。

①栌斗②坐斗(大斗) ③槫④檩⑤平板枋⑥普拍枋⑦转角铺作⑧转角科⑨补间铺作⑩平身科○11柱头铺作○12柱头科○13材○14斗口○15举折○16举架

六、识别下列各是什么园中的什么景。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

⑩1112

13 14 15

七.识别城市图:

第七章党课题目

1 十七大党章中()①增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②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③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④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⑤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12345 2 党的(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 十八大党章共11章()条 53 十六大党章中对党的性质进行了新的表述()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的先锋队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⑤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⑦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⑧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⑨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⑩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主义 ①②③⑤⑥⑦⑨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 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正确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发展生产力 错误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错误,12大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邓小平同志考察广东时对党员干部提出的理论政治和思想素质要求。 错误,江泽民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正确 在十六大中提出在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三倍的历史性跨越 错误 十六大党章增加了党徽党旗一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正确 .十四大党章是在十三大党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 错误 .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是我党自执政以来最好的一部党章 错误 十三党章第四十六条规定,在中央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团体和其他非党组织的经选举产生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 正确 十三党章修正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只对十二大党章的部分条文做了一些修改,没有改动总纲。 正确 十五大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由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次飞跃 正确 .十四党章的特点体现在 四个都选 在十四大中,大会将()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上,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中共十五大

最新教育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概念。 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4、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技能的分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分阶段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对活动起定向作用。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三)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1、区别: (1)从性质上来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 (2)从范围上来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能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2、联系: (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形成过程中体现着个体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 (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要形成和提高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前者指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后者主要是靠大肌肉群来完成。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前者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后者技能主要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构成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可以相互独立。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前者技能在大多

第七章公共部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

第七章公共部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

第七章公共部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 一、重点内容 (一)公共部门工作分析的作用 1、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在动态环境中人员需求与供给的变化情况,采用必要的政策与手段确保组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岗位上获取合适数量的员工。因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首先需要掌握职位的工作性质及其对知识、技能等工作条件要求的信息,这样才能确保组织的人员供给和人员储备能够合理地满足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工作分析则明确规定了工作的目的、职责和任务,界定了符合岗位要求的任职资格条件,从而使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工作和人员条件信息基础上,能及时反映内外环境变化,确保了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人员甄选与录用提供了客观标准。人员甄选与录用的过程是为组织选择符合组织发展和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人员的过程。如果仅根据管理者的主观判断人员是否符

合工作要求,势必会影响到甄选与录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选拔合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的标准和依据。而工作分析对从事具体岗位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价值观、品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制定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录用标准,有利于组织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评价求职人员,从而使人员甄选和录用工作科学化、正规化,避免了经验主义,减少录用中的盲目性。 3、工作分析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员工培训与开发主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员工目前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无法满足现有岗位要求,与既定的工作资格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就有可能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其绩效水平;二是现有员工的知识、技能等素质条件无法满足组织战略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也需要借助于培训和开发手段来实现人才储备。工作分析信息全面反映了组织内各层次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经验、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通过将这些信息与现有岗位人员的素质进行比较,就能够帮助判断从业人员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员工目前的

教育学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德育 第一节小学德育概述 一, 一,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定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 (二)德育的性质 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 (二)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促使健康成长。 (三)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障 三,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定义: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三)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思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七章教学内容

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 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常住性的识别 (一)识别住户的常住性 1.基本原则 (1)住户的常住性取决于它的住所所在地,而不是工作所在地。 (2)一个住户的所有成员必须是同一个国家的常住单位。 2.例外 (1)一国驻国外政府机构工作的本国官员及其家属属于该国的常住单位。 (2)留学生和在国外就医的病人被视为其祖国的常住单位。 (二)识别企业的常住性 1.判断企业常住性的主要依据是该企业在哪个国家范围内长期从事经济活动,而不是该企业的财产所有关系属于哪个国家。 2.对于一国常住单位所拥有的经营流动设备的单位,如果这些单位长期在其他国家境内经营,且被所在国税务和工商部门认可,那么该单位就是东道国的常住单位。如果这些单位在国际水域或空间经营,则仍属于所属国的常住单位。 (三)政府单位的常住性 一国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所拥有的部门、机关,以及驻外使领馆、军事单位或其他政府实体都属于该国的常住单位,而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设在该国的使领馆、军事单位或其他政府实体则应视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 二、对外经济活动与对外经济核算 (一)对外经济活动的定义 一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与国外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 (二)对外经济活动的类型 1.对外贸易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2.对外投资活动,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3.对外收入分配活动,包括投资收益分配和劳动收入分配。 4.对外转移活动,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 (三)对外经济活动的形式 1.交换与转移。 2.交易与其他对外经济流量。 (四)对外经济核算 1.核算形式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国际交易流量 国际投资头寸表:记录核算期期初和期末时点的对外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当期变动。

毛概第1章至第7章重点内容

重点+考点+知识点+注意事项+时政要点结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教育学 第七章 课程

第七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 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D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斯多德 4.发生在18 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A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5.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6.课程的一般结构( A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7.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D )的观点。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8.从主观学习经验和客观学科教材的结合处来看待和解释课程,这是(D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能力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 A )课程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10.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B )。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11.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A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7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

第七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一、识图:

二、填空、标注图: ①② ③④ ③试注明清式旋子彩画中各种旋子分配(见下图)的名称: 三、回答问题: 1、试简述故宫太和殿的造型特征。 2、试简述天坛祈年殿和环丘的造型艺术特征。 3、试简述某一个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4、试分析某一个江南园林的造园素材是什么。 5、简述清代三种彩绘的特点 四、名词解释: ①前三殿:(明清宫殿,北京城的中心是宫城,恰在全城中轴线上)太和(奉天)殿、中和(华盖)殿、保和(谨身)殿 ②稜恩殿 ③无梁殿 ④三音石

⑤对话石 ⑥长陵 ⑦大红门 ⑧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位于拉萨市红山之颠,始建于7世纪,现存建筑是1645年(清、顺治)重建,营造50年;先建白宫,后建红宫;总面积13万KM2。山高200多米,外13层,内9层,有4层盲窗。红宫为大经堂与灵塔大殿;白宫为达赖的寝宫、会客、餐厅、办公、库、经堂;宫前6公顷平地为:印经院,机构、守卫、监狱,围以石墙,石门。主体高耸,立于山峰,艺术处理高超。 ⑨江南园林 ⑩皇家园林 ○11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至元八(1271)年建,高53m,白色;尼伯尔工匠阿尼哥作品,方形折角平面(“亞”字形),台基上二层须弥座,复莲,复钵塔身,其上又一小须弥座置塔脖子(十三天、相轮),承托着直径9.9M、上覆四十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华盖周边悬挂三十六个铜质透雕流苏和风铃;华盖顶上紫铜小塔形的塔刹,高近五米,重达四吨;建塔时装满经卷和文物,几百年保藏良好。 12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寺内殿宇本世纪初已毁。最早的一座,建于明成化九(1473) 年,仿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建造,宝座方形,内部砖砌,外为石造;前后辟券门,内有石梯可达宝座顶部;上建五塔,大塔居中小塔占据四角;和一方室园顶琉璃亭。五层龛座上遍刻天王、狮子、孔雀、喇嘛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绳)、金刚杵、罗汉、梵文、卷草等,华丽而不零乱。 ○13倒座 ○14耳房 ○15一顆印:云南一颗印与湖南的印子房相仿,与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形成一颗印章状;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厢(耳)房东西各两间;也有三间六耳,明三暗五的作法;正房常作楼居,下有前廊,称游春;上下皆廊称宫楼;一颗印三面住房,正面围墙开门,也可作成倒八座(如北京四和院的倒座)。一条中轴线可以串联两个以上的一颗印,组成较大的宅院;亦可由两个以上的轴线组成更大的宅院,将耳房改成“两面口”以互相联络;城市一颗印往往正、耳、倒均为楼房,且全有前廊,楼上也各廊相通,环行无阻,称【跑马楼】。院内植花木,宅对外不开窗,形成封闭空间。住宅外围为高墙,用夯土、土坯或砖外砌,称“金包银”;木雕精美,略用彩色勾勒,或黑漆勾金边,不满施彩绘。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①物种是可变的。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2)历史贡献: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材料。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书p111 (3)进步意义 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4)局限性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群体水平. 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即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 ③种群的基因频率:一个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有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计算: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④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计算: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2014春《植物生长与环境》第六章第七章重点内容

第六章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物质 1. 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乙烯(ETH)和脱落酸(ABA)。 2. 植物激素的特点:(1)内生性(2)移动性(3)显效性(4)双重性。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黄瓜的雌花的分化、维持顶端优势等;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叶片衰老和块根形成等。 极性运输是单方向的, 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basipetal), 不受重力影响。 4. 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极性运输性质的植物激素。 5.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促进节间伸长,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对细胞分裂与分化也有促进作用;打破休眠、促进开花;促进黄瓜的雄花分化,单性结实,侧枝生长等。 6.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 7.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促进休眠(与GA拮抗);促进衰老与脱落(与CTK拮抗);引起气孔关闭;提高抗逆性;抑制生长(与IAA拮抗)。 8.乙烯的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扩大:“三重反应”:抑制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重力生长(变弯)。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

9.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1)生长促进剂(2)生长延缓剂(3)生长抑制剂 第二节种子生理 1.休眠:种子成熟后,种子的生理活动暂时停滞不能萌发的现象。 (1)生理休眠条件适宜,种子内部生理抑制,一段时间后才能萌发。 (2)强迫休眠外界环境不适,相对静止处在休眠状态的种子抗逆性增强,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延续。 2.生理休眠的原因: (1)种皮障碍透水性差,透气性差。 (2)胚未发育成熟外观成熟但是胚尚未发育完全,需要休眠才能萌发。 (3)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内源激素、植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 3.休眠的调控 (1)打破休眠胚没有发育好的可采取合适的高温处理,或供给种子有机营养,促使早日成熟。生理上未完全成熟的胚,采用“层积”法,将种子与湿沙混合,在低温下堆积1~3各月,即可萌发。若是种皮果皮不透水气造成的,可用机械法擦破种皮,或用浓硫酸处理,使种皮软化。对胚不能突破种皮者,可采用冻结或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使种皮渐次软化。至于果皮、种皮或胚含有抑制萌发物质者,则要把种皮、果皮剥去,或用浸渍法把胚内的抑制物质去掉。 (2)延长休眠低温、干燥,化学方法。 3.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种皮吸水,种子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2)萌动:种胚细胞分裂,胚根破皮而出。(3)发芽:露白后,继续生长。

考题-__教育学_第七章_课程

教育学考题------------------- 第七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 的重视。(02.4)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 ) 。(02.4)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D ) (02.10)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斯多德 4.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A )的论争。(02.10)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5.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03.10)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6.课程的一般结构( A )。(03.10)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7.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D )。(03.10)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8.从主观学习经验和客观学科教材的结合处来看待和解释课程,这是( D )的观点。(04.1)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能力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 A )课程观的观点。(04.4)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10.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B )。(04.4)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第七章 公共关系传播(重点章)

第七章公共关系传播(重点章) 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1.大众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大众传播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带、光盘等等。随着电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也日益成为组织广泛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以下特点:(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一般信息经大众传播媒介的传递,便具有了权威性、公开性和社会性。(2)信息公开,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3)信息单向流动,受众反馈有限。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基本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4)信息包罗万象,受众范围极广。(5)信息传播速度快。(6)信息内容要经过“把关人”的选择。(7)受众有强烈的选择性。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六项:即环境监测、社会整合、文化传递、娱乐、设置议题和授予地位。 3.几种传媒利弊分析 (1)报纸。发行量很大,覆盖面较广。报纸是人类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报纸的优势有:①报纸发行范围广,读者稳定,深入社会。②报纸信息量大,报道深入细致。③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④便于保存和检索。记录性好是报纸的一大优势。⑤制作比较容易,成本不高。 报纸的缺点有:①读者数量受一定条件的制约。②传播新闻不如电子媒介及时,在一些恶劣条件下还会中断。③传播信息不如广播、电视那样生动直观。感染力较差,难以像电视新闻、录音新闻那样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2)杂志。杂志的优点有:①时效长。②容量大。③印刷精美,表现力强。④针对性强。⑤比较便于保存。缺点有:出版周期长、发行量小、理解力受限制。 (3)广播。广播的优势有:①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老少皆宜。②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③传播速度最快。④公众接受方式灵活。⑤费用较低。广播的缺点有:记录性较差、公众对内容选择选择余地小、直观性较差。 (4)电视。电视的优势有:①电视将文字、声音、图像、动作四者的传播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是最生动直观的传播工具,给人最大限度的真实感。②电视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成为当代公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③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④具有极强的娱乐性,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电视的缺点是:记录性较差,内容稍纵即逝;公众对内容的选择余地小;接收方式还不够灵活;制作费用高昂,是几种传播媒介中最贵的。 4.新闻与公关广告 (1)新闻公报。也称为新闻稿,是公关人员向新闻媒介投送的文字资料。写好新闻稿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我们介绍一些有关新闻公报写作的常识。 ①确定新闻的主题。进行新闻稿的写作前,公关人员首先要确定组织内部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②新闻公报写作原则。第一,要有新闻根据;第二,要突出新、近点;第三,要简明扼要;第四,要突出变化点、趣味点。 ③新闻公报的结构。新闻公报最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A、倒金字塔型。倒金字塔结构由导语和事实两部分组成,特点是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逐次写出。在实践中,倒金字塔结构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C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D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A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B.实验法C.参观法D.演示法 D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B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 B 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B.课的任务决定的 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B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xxB.xx C.xxxxD.xx D 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B 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七章 教学(上)+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教学(上) 重点提示 本章一直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中不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且还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所以,本章是考生迎考复习的重中之重。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结构。 (3)教学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纲链接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包含以下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地位和意义。 地位:在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3.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4.历史上的教学过程:(1)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3)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4)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5)杜威,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6.教学过程的特点:(I)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7.教学过程的结构:(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 称。(多)鉴于大德育的思路,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 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 (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 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 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简答)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其次,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也促进德育目标变革。 最后,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节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展开,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待的整体性变化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 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 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 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 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 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 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调节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对道德认识的 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通情达 理、达理不通情、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 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 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从哲学观点看,人的 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 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复习提纲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 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 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 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 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即 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 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 意义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 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意义与不足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不足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 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二、要点辨析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第七章印刷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印刷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重点内容 1.油墨的叠印 2.油墨的渗透 3.油墨的雾散 4.印刷过程中的静电 印刷过程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油墨的转移常常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印刷品的质量优劣密切相关。 例如,采用单色印刷机的多色印刷中,各色油墨叠印的印刷间隔必须控制,否则会出现油墨"晶化"故障;为保持印刷品表面的完好,印刷纸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印刷过程中剥纸现象的发生;印刷过程中的机械作用会使承印物、油墨、印刷机各部分带有大量的静电,静电又会造成许多危害……等等。 本章将分析印刷过程中的几个经常发生的问题并对由这些问题形成的印刷故障,从印刷工艺方面提出一些处理方法。 第一节油墨的叠印 叠印 在彩色印刷中,后一色油墨在前一色油墨膜层上的附着,叫做油墨的叠印,也叫油墨的乘载转移 一、叠印率及其测定 叠印率(受墨力):后印油墨量与先印油墨量的比值。 f D=y2,1/y1×100% y1:先印墨量 y2,1:印在一色墨上的二色墨量 用墨量表示叠印率 用油墨密度表示的叠印率 f D(2/1)=D2,1/D2 ×100% f D(2/1):二色墨在一色墨上的叠印率 D2:第二色墨密度

D2,1:叠印在第一色墨上的第二色墨密度 图7-1 改写公式 D1+2=D1+D2,1 D2,1=D1+2-D1 D1:第一色油墨密度 D1+2:两色油墨叠印后总密度 (7-1a)式可改写为 f D(2/1)= ×100% 图7-1 二、干式印刷的油墨叠印 干式印刷:先印的油墨接近干燥时,后一色油墨才印刷。 单色胶印机进行多色印刷 多色凹印机、多色柔印机 叠印方式:湿压干 油墨分裂 印上油墨后,墨膜代替纸面,后印油墨在墨层中间分裂 印版墨层厚度为A,油墨在A/2处分裂; 防止晶化 干式印刷中,印刷间隔控制得当,油墨不“晶化”。第一色墨不宜加放燥油 若晶化,棉布摩擦使之变粗;高湿度地方吸湿膨胀变粗;或者把油墨晶化的半成品用红外线照射受热膨胀变粗。 叠印率与印刷间隔 隔8h,叠印率最高 生产中不易实现 不同间隔所印得印刷品叠印密度之差不应超过±0.1 按表7-3,叠印最佳时间范围5~11h 。 三、湿式印刷的油墨叠印 湿式印刷:先印上去的油墨来不及干燥,后一色油墨就要往上叠印。 多色胶印机印刷 叠印方式:湿压湿 油墨分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