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

三套教材的共同之处:

一、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观、语文素养观和语文教学观。

语文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观

①语文课程的性质。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此前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三套教材的选文确实有一股文化气息与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突出人文性。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生命生命》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慈母情深》等、苏教版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等都是以往教材所不曾选过的。

②语文课程

语文教材的内涵及意义的界定:

凡是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都是语文教材。

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材学校语文教学所需的教材系列

泛指社会的“大语文教材”

三套初中语文教材都比较好地演绎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构筑了一个开放而又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态”环境。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这三套教材的亮点,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综合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言语实践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第二,言语实践是一种过程性活动。

第三,言语实践是一种综合性活动。

第四,言语实践是一种合作性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

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有关语文学习的讨论·有关语文学习的作文

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

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

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叙述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电话交谈和写信)

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

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

第一单元有感而发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说真话,抒真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名著推荐与阅读

第三单元从生活中找“米”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说话有针对性,又吸引力,善于打动人

第五单元简单地说明小制作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问题与讨论

第六单元想像婉转拒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永葆童心有趣的汉字

第二单元寻找自己的秋天“秋”和颂秋、悲秋

第三单元感悟亲情三口之家:父、母、子

第四单元生活的棱角从“蛇”说到问候语

第五单元关注动物朋友“猫狗”语义面面观

第六单元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睡”与“寐”

三套实验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实践学习之中。综合实践力图构筑“大语文”观,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中热爱语文,提高素养。综合实践大多以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给静态的语文学习注入生活的源头活水。

在综合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语文素养观

语文素养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听说读写思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情感素养(态度、价值观、文化品味、审美情操)这样三个维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字与词(每课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

朗读知识,文章的表达技巧朗读能力、

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与写作)、

探究性学习和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知识(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阅读与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诵读欣赏)、写作能力(真话与真情、文章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说真话与抒真情、珍惜青春年华)

北师大第二单元

品味与鉴赏诗句的能力

积累并培养文学爱好

阅读方法

感受自然、热爱自然

三套实验教材围绕三个维度来编写教材的,因为是初中一年级,教材比较淡化“知识”这一维度,而侧重于“能力”与“情感”的维度,这是符合初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在感悟,重在积累,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3、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语文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在编辑的体例和内容的安排上,三套教材都传承单元教学研究的成果,按一定的因素组元。

三套实验教材以单元切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一般一个学期安排六到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四到五篇课文。

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力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苏教版语文教材,以栏目的形式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北师大版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组织单元内容,文本话题相对集中;人教版虽然没有用明显的文字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但从每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推测出编者的编辑意图。

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第一单元人生童年梦痕亲近文学

第二单元人生秋日撷英金色年华

第三单元四季亲情歌吟民俗风情

第四单元科学品行善恶多彩四季

第五单元亲情生命礼赞关注科学

第六单元想像性灵愚慧奇思妙想

第七单元古代生活

三套教材选文的特点

人教版课文每单元5 课,6 单元共30 课。它们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古代作品,有选自孔子的《论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复的《浮生六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中的章节;现代作品,有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纸

船棗寄母亲》、何其芳的《秋天》等;当代作品,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流沙河的《理想》、张晓风的《行道树》、周国平的《人生寓言》、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等;外国则大作家安徒生、法布尔、泰戈尔等“ 榜上有名” 。以上这些选文的经典性,使教材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含量,有利于打好学生精神的“ 底子” 。而一些表现新时代新理念的新锐作家的文艺作品和科学单元中的《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科普作品,又赋予教材强烈的时代色彩。

苏教版的选文,从主题思想看,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也有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从选材范围看,每册书24 -26 篇课文涉及中外古今,其中现代作品占83% ,外国作品占25% ,文学作品占66% ,科学作品占34% (统计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从课文体裁式样看,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戏剧文学,也有实用文;从作品风格、类型看,既有高雅的精品佳作,又有反映民俗风情的通俗而富有理趣的小品和民俗对联;从作者看,90% 为名家,也有杰出的教师,出类拔萃的学生。教材内容的优化,体现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反映了教材改革的时代精神,从而保证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北师大版的新课文约占70%左右。教材中新选了一些能反映时代就精神和现代意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雪地贺卡》(鲍尔吉·原野)、《拣麦穗》(张洁)、《童年絮语》(舒婷)、《生命》(沉河)。适当增加了外国的优秀作品,作品适合学生阅读,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如英国诗人济慈的《秋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金色花》、加拿大作家里柯克《我们是怎样母亲节的》、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农夫和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捷克作家哈谢克的《黑信》、法国作家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

这次新编的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适当调整了古代诗文在教材中的布局和比例。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考虑到与小学的衔接,适当降低了难度,在第二和最后一个单元各集中安排了四篇古代诗文。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每册安排两个诗文单元。编排的顺序则按照语言的难易程度,兼顾作品的思想内容,尽量把内容或写法相近的作品编在一起,便于教学。

单元编排

人教版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人教版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 北师版以主题单元来编排,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文化单元,如七年级上册分别以童年、秋日、亲情、品行、生命、性灵为主题编排选文。

苏教版则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六个单元依次为“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这种以栏目的形式概括单元算是一种创新,这在过去的语文教材编写中是比较少见的。

阅读方式的编排

人教版、北师大版仍然传承过去的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有14 篇略读课文,精读16 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又讲读26篇,自主阅读12篇。

苏教版全书没有区分精读和略读。教师可因人、因文、因时、因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自行安排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另外,“诵读欣赏”是其版本的特色。

练习设计

三套教科书课后“研讨与练习”的提问也不再是教训式、律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它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谈谈你的体会”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突显出来,至于问题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这样的例子在三套教材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1.名称改变,性质改变。将过去的“ 练习” 改成现在的“ 研讨与练习”(人教版)、“阅读练习·探究”(北师大)、“探究·练习”(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课后“ 研讨与练习” 的第二题是这样的: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1 、。“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才能深沉地给予我们。” 你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2 、每人讲一件自己的“ 第一次” ,看谁讲的“ 第一次” 最感人,最精彩。

苏教版题目的设计不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分析上,着重引导学生去独立完成阅读的过程,自己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个基点上选择题点,设计题型,确立题的量和度。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仅有85 条“ 探究. 练习” ,其中属于感知的23 条,揣摩品味、语言运用的21 条,多解创意的20 条,比较阅读的 4 条,记忆积累的(主要是片段和全文背诵、熟读)17 条。而85 条中联系生活、沟通学科的占72% 。

2.练习题量的大大减少。人教版教读课文一般三四道题,自读课文一般两道题。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一般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延伸拓展这几方面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课的三道练习, 第一道是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的含义;第二道是揣摩课文中四个写景的精彩语句;第三道是课外搜集几种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花木的例子,并展开交流。这些研讨习题,既有对课文全局的把握,又有对课文细部的关注;既抓住了课文的根本,又不面面俱到,留下了自我发挥的空间。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习题数量比较合适(一般不超过四个题)。从内容上说,设计新颖科学。

例如:《冰心诗四首》一课的课后习题:

第一题:《母亲》中“躲”字表到了怎样的感情?你有过这种体验吗?《纸船》中作者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对母亲的挚爱,你能不能也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同样的感情?

第二题:一个青年,专注的看着花儿、果儿,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有了许多感受。慢慢的似乎不是自己想到了什么,而是那些花儿、果儿在对他诉说……阅读后两首诗,设想自己正在凝视那些花儿、果儿,他们会对你讲些什么?

3.教材每课练习中至少有一道拓展性练习。它们或不同文章的比较阅读,如人教版第一单元《生命生命》一课后有一篇同题文章,第三单元《秋天》一课后有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第五单元《散步》一课后有《三代》;或由课内文章向课外名著的扩展阅读,如第五单元《诗两首》一课“ 探究与练习四” 是“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五、附录的编排

人教版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苏教版列有两篇附录《应用文示例》、《名家书法欣赏》,还安排两个专题,一是“ 名著推荐与阅读” ,一是“ 问题与讨论” 。

苏教版另一富有创意的做法是在每单元后面都安排有“ 诵读欣

赏” ,让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丰富语文积累。

北师大版列有三篇附录:汉语小百科(则样查工具书)、课外阅读(一、两种阅读方法二、《海的女儿》阅读示例三、外国经典童话简介)书法小知识·小故事(一、书法之美二、草书与舞剑)

教材的理念

理念一: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理念二:尊重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民族语文的特点;

理念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丰富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重视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又注重科学而严格的读听写说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理念四: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

理念五:确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材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获得能力;

理念六:压缩课本体积,扩大教材容量,拓开语文学习资源,既要减轻过重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教版

单元设置打破了体裁的局限,以主题为轴心统摄每一个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则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七册六个单元主题分别为:①关爱生命②体味人生③感悟自然④探索科学⑤诠释亲情⑥想象世界。围绕这些主题,选用了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古诗文,小说等来进行诠释。这些主题以及统摄下的文章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触动,并且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本教材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还表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主要表现在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中。七册

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分别是:①这就是我②漫游语文世界③感受自然④探索月球奥秘⑤我爱我家⑥追寻人类起源。设计一方面与单元所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兼顾了语文训练的各种能力,比如第一个综合性练习《这就是我》,主题活动就是“介绍你自己”,锻炼了当众说话表现自我的能力,也为让老师尽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达到同学们之间迅速了解的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每一册的六次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与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大型综合性学习规模大、难度大、要求高、时间长,重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小型综合性学习多为较简单的语文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三、五单元为小型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则为大型综合性学习。

这册书后附录了名著导读并且介绍了阅读名著的自读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多利用工具书等。它选择了《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书中精选片断作为范例进行了指导,这种指导言简而意赅。

人教版导读中先入为主的框框没有了,代之以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表达;注重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六课《理想》前面的加框部分就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理想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选文经典,文质兼美,文化、时代气息浓,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人教版课文每单元5 课,6 单元共30 课。它们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古代作品,有选自孔子的《论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现代作品,有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春》等;当代作品,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流沙河的《理想》等;外国大作家安徒生、法布尔、泰戈尔等的作品。一些新锐作家的文艺作品和科学单元中的《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科普作品,又赋予教材强烈的时代色彩。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选了更多反映学生生活的作品,如《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次感觉真好》《人生寓言》《山中访友》等等,都是学生喜爱读的篇章,教学时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仍然传承过去的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如七年级上册共有14 篇略读课文,精读16 篇。

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六个单元的阅读部分“探究与练习”,总共有十几次口语交际(或复述,或概括,或讨论,或辩论,等等,形式活泼多样)和片断写作练习。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理想》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

下面的问题: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收获,/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教材编写建议

1.增加插图,每课后面插入一些小知识;

2.各单元用不同颜色的纸,使它成为彩色书;

3.多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增加一篇科幻文章;

4.现代文选篇,其情稍嫌温润而少刚劲、坚硬之骨;

5.文言量少,且分散于各单元,似乎编者主要意在其“质”与单元内其他选文保持一致而已;

6.作文的命题陈旧了,希望有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生活中的惊叹号”“空白的一天”等题目。

苏教版教材的特点

苏教版的“综合性”和“模块性”,也就是注意了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性”。

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

课程内容的综合,教科书包含语文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等;

过程和方法的综合,教科书力求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过程,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模块性”:不拘泥于通常采用的“文体系列”或“表达形式”的纯文学概念的编排方式。遵照语文学习规律,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的教学系统。

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把整个教学内容系统地分解成不同模块,如每一册均包含“诵读欣赏”“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四个部分。

另一方面又“聚零为整”,在教学及学生学习中,各个不同模块可以灵活组合。例如,学习“诵读欣赏”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部分中的“语言表达(深刻、充实、有文才、新颖)”专题,同时结合课文主体部分的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亲近文学”等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收到学习训练的体验与认识反复归拢,提升的效果。

苏教版所选的课文,无论是一直沿用的传统课文,还是新增加的课文,都是充满人文性的。例如:《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让学生领略不同时代文学艺术的璀璨成就。同时,教材的选文还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这一方面的知识,编者在选文中,注意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注意到了知识的综合。例如《松树金龟子》《贝多芬传》《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凡尔塞宫》《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这些做法很符合新课标的所提出的学科综合的要求。

苏教版全书没有区分精读和略读。教师可因人、因文、因时、因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自行安排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另外,引导课外诵读欣赏古今诗文,读与课文有关的名著和期刊报纸。

苏教版另一富有创意的做法是在每单元后面都安排有“诵

读欣赏”,让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丰富语文积累。

古诗词15首

现代诗2首

泰戈尔诗3首

文笔精华4段

对联6副

《论语》8则

苏教版练习题目的设计不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分析上,着重引导学生去独立完成阅读的过程,自己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个基点上选择题点,设计题型,确立题的量和度。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仅有85 条“探究. 练习”,其中属于感知的23 条,揣摩品味、语言运用的21 条,多解创意的20 条,比较阅读的4 条,记忆积累的(主要是片段和全文背诵、熟读)17 条。而85 条中联系生活。沟通学科的占72% 。

整体感知题,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创意性见解。如《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第一题,是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深入领悟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自己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揣摩品味、语言运用题,从多角度克服肢解性孤立性语文训练的弊端。

1 、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置于知情义结合的语境之中;

2 、改变学生被动“受训”的地位,变“要我用”为“我要用”、“乐于用”、“善于用”;

3 、运用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跟平行学科沟通;

4 、控制题量,把课内的“用”,作为课外“用”的起点,从而引导向课外迁移和举一反三;

5 、题面措词通俗活泼。如《伟人细胞》中有一条语言运用题,这道题从课文中引出三个含“连”的关键句子,让学生体会“连”字的运用对表现贾里的伟人梦破灭的作用。

写作部分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关于“写作”的教学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6个专题,例如: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的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整合

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和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写一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

例如:《冰心诗四首》一课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母亲》中“躲”字表到了怎样的感情?你有过这种体验吗?《纸船》中作者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对母亲的挚爱,你能不能也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同样的感情?”;第三个系统与“阅读及实践活动”或者特别设计的“自由读写单元”整合在一起,安排了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形式上也尽量做到了多样性:文学创作方面,除了写散文之外,还安排学生写诗歌和微型小说,实用文体,还安排学生写新闻、访谈、调查报告、议论文等,这样的安排,丰富了文体,还超越传统文体限制。

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

实际上苏教版以江苏地区的学生为本,利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思想比较开放,信息技术较为普及,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富有自己的教材特色。但是对非江苏地区来说有个缺点,就是对“地方性”的忽视,有些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内容在自己的地区还有待考察探究。

另外一个就是“语法知识”,曾经有一位语言学家说过,如果让学过语法的学生和没有语法基础的学生同时进行创作学习,效果就相去甚远了!

美中不足的定位目标和选文示范性方面的工具性弱势浓厚的人文性固然是教材的特点,且可供教师创造性发挥的弹性空间固然是很大,但愈是弹性空间大,愈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有些主题单元中的选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例文缺乏典型性,有些则可以多个单元交错放置而不是最佳的唯一。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中所选的沈复的《幼时记趣》,其实放在七年级(下)中的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才更为合理……就有人提出,有些课文“可以放在这个单元,也可以放在哪个单元,其界限是模糊的,其功能也是模糊的。”八年级(下)《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课安排在第三单元“事理说明”中。

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以核心词语为中心的文化主题单元。

七上为童年、亲情、品行,七下为祖国、献身、奋斗,八上以自然话题为主,八下以科学、文化话题为主,九上以文学、艺术话题为主,九下以两个文明、和谐发展话题为主。每册内部各单元又都有一个具体的共同主题或题材,全六册36个具体的主题或题材总归起来基本涉及了人文思想方面的主要话题及文学的基本母题。

.突出“综合中的丰富,丰富中的综合”

教材特别注意同一对象在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如:

同样为蛇的故事,有讽刺性的伊索寓言,有歌颂性的“白蛇传”故事(《盗草》);

同样写秋天的诗,有悲凉的,有刚健的,也有歌颂其“胜似春光”的。

突出“同类比较”

教材形成了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

这套课本,六册36个单元,每个单元的阅读文选均分为三个层次:①主读课文,每单元均为2篇,标上序号,每册12篇。以精读为主。②“比较?探究”课文,每单元2篇左右;可以就某一方面与主读文或本单元已出现的其他选文“比较”读,也可以如主读文一样精读。③带*号的“比较?探究”文(七年级)、“拓展阅读”文(八年级)、“鉴赏?评论”文(九年级),每单元也是2篇左右。这一层作比较读,还是略读或精读,是课内读还是课外读,教师有更大的自由度自行处理。

每册50篇左右(一首诗词算一篇,下同);但七年级(上)是起始册,作为过渡,篇目少些,为40篇;九年级篇幅略长的小说多些,因此各册篇目也少些,平均亦为40篇;总计全6册287篇。如果加上一些练习中涉及的短小诗文,全6册入选近300篇,比人教社1993年版约多10%。另列课外阅读推荐篇目,6册共推荐了九本书。

这套课本的阅读练习,它的最大特色是紧紧扣住课文的独特主旨和表达特色,立足于为探究、比较、讨论作品的艺术奥妙提供一个“抓手”。因此,题干表述明确,不搞猜谜式的文字游戏;设题既趣味性强,又有一定挑战性,既立足于文本,又具开放性;总体而言较有利于培养细读文本、创新思考、多向思维、辩证分析的阅读能力。

“词句品味?积累”把妙词佳句摘抄出来,放回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品味,编者又作出评点,评点又分为点到为止和明确点评两类。

新设的“语言趣谈”,是一次新的尝试。“语文趣谈”的内容,包括文字、语法、语用、修辞、文言等语言学知识,鉴赏、创作、体裁等文学的应用理论知识。每单元一篇,短小活泼,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有趣有用。读读即可,无须讲授,也许哪一天对学生的读、写潜在地起了指导作用,也许哪一天引起了学生猎取类似知识的兴致。

存在的问题:

1、篇目太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同一单元的课文难易区间太大。

3、“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相互衔接不好,不利于教学的相互渗透。

4、所选文章不够经典,与学生的生活存在差距,有些文章太个性化,学生理解有困难。

5、“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牵强附会,建议使用人教版。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

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各位老师: 上午好! 2010级的四川高考,是新教材的第一年考试。对这级的补习班应该怎么样来上课,我相信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试试方案和方法。下面就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说说,请在座各位老师和陈老师刘老师,指导一下。 我觉得我们上补习班的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新教材到底与老教材有什么地方不同。它们的教学要求有什么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在我们复习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好度,什么地方应该要补充新内容,什么地方的难度应该降下来。不能想当然的说,这个点在老教材他都是重点,现在也肯定是。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新老教材的一些分析比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多指教。 高中化学新课标新人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在必修1中,第一章实验学化学与元来的老教材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化学实验安全2物质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2)物质的检验(3)蒸馏(4)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与老教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里面增加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应用,虽然是新的知识,都是老教材里也涉及,对补习生来说难度不大,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略讲。分散系和原来相比,胶体的性质要求比老教材要简单。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和老教材基本不变。但是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平要求降低了。我们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可以降低难度。一些比较复杂的配平就没有必要再讲。基本的化合价升降法的配平让学生掌握即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Na Fe Mg Al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老教材也是基本相同。第四章本章主要介绍Si Cl S N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少,比如水泥玻璃陶瓷P的性质硫酸工业等相关知识相比老教材就减少了,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补充。因为考试基本不作要求。必修2和选修3选修4以及选修5可以整合后加以复习。如果按书分章节进行会的话,时间上来不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差。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老教材的要求差不多,不过在选修3里面新增加了元素周期表的区的划分,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知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地方把新增加的知识加进来,一起讲解。没有必要单独几堂新课来讲解。第二节的化学键知识点要求与原来差异不大。主要是在选修3里,多了共价键电子云重叠方式不同的分类,δ键和π键。 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

五种版本教材比较

关于五种版本必修教材章节设置的比较研究 ──使用人教B版教材后的思考 北京人大附中吴中才 人教B版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科书,与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一样,属于“一纲多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呢?它们难道就是呈现知识的背景材料不同、习题设置不同吗?或者说简单的就是难易程度不一样吗?或者说是体例不同?栏目设置不同?本文将研究其核心的东西——课程内容,就目前五套教材必修教材的章节设置作一比较与分析。 特别说明之一,由于笔者使用的教材有的是电子版,教材具体版本不详,故可能会有一些章节目录设置存在一些出入;之二,各套教材表示章节的符号有所不同,为了便于对比,本文统一了表示符号;之三,本文仅比较到二级目录,不比较到更细致的目录。 一、各版本必修教材的目录设置

几 何 点、线、面 关 何 和 解 方 角第一章三角函数[1] 1.1 弧度制与任意角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4 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向量2.1 什么是向量 2.2 向量的加法 2.3 向量与实数相乘 2.4 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2.5 向量的数量积 2.6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 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 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事件与概 率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 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 用 字特征 1.5 用样本估 计总体 1.6 统计活动: 结婚年龄的变 化 1.7 相关性 1.8 最小二乘 估计 第二章算法 初步 2.1 算法的基 本思想 2.2 算法的基 本结构及设计 2.3 排序问题 2.4 几种基本 语句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模拟方 法――概率的 应用 1.4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2.2 总体分布 的估计 2.3 总体特征 数的估计 2.4 线性回归 方程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及其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3.4 互斥事件 2.1 点的坐标 2.2 直线的方 程 2.3 圆与方程 2.4 几何问题 的代数解法 2.5 空间直角 坐标系 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和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 的图 象 1.6 三角函数 模型的简单应 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平面向量 的实际背景及 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 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基本定理及 坐标表示 第一章基本初 等函数(Ⅱ) 1.1 任意角的 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 解与向量的坐 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 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 的积化和差与 第一章三角 函数 1.1 周期现象 与周期函数 1.2 角的概念 的推广 1.3 弧度制 1.4 正弦函数 1.5 余弦函数 1.6 正切函数 1.7 函数的图 象 1.8 同角三角 函数的基本关 系 第二章平面 向量 2.1 从位移、速 度、力到向量 2.2 从位移的 合成到向量的 加法 2.3 从速度的 倍数到数乘向 量 2.4 平面向量 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弧 度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概 念及表示 2.2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3 向量的坐 标表示 2.4 向量的数 量积 2.5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 差的三角函数 3.2 二倍角的 三角函数 第一章解三角 形 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 1.3 解三角形 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 念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 2.4 分期付款 问题中的有关 计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3.2 一元二次 不等式 3.3 基本不等 式及其应用 3.4 简单线性 规划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最全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附录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二、选修课程举例 第一部分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最新小学语文A版和S版教材的区别

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 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主编,因十二省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 版。 这里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对语文版两套课标小语教材的审定意见和A版S版各自特点作一汇报。总的说,两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都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都以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为主线,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总目标指引下落实低段教学目标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内容设计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梯度推进。 下面概要介绍一下两套教材具体的同与不同方面: 一、汉语拼音方面: 1.不同处: A版(史习江、李守业主编):拼音学习适当分散。意在避免大量学拼音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降低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 S版(王均、杨曙望主编):拼音集中教学。意在使学生尽早

掌握拼音工具,尽快进行语文的读和写。 2.相同处:都努力探索使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都把学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起来。 3.编排特点: A版:开篇见文,把拼音学习分三组安排到第一册的前三个单元,体现了入学前后儿童母语学习的衔接。编排上采取了音、图、文、字结合的办法,为每组拼音设计了有趣的情景图,并结合情景图配以富于童趣或文化内涵的儿歌和小短文,把拼音学习置于广阔的母语阅读听说的环境中,使拼音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S版:专家认为:编者对拼音集中教学有研究,汉语拼音学习的编排有新意:“看图说话学拼音”力求使学生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学拼音,在学说普通话的同时也学些汉字;画面内容生动并与所学拼音有机关联,为儿童学、用拼音提供了良好语境;通过看图、说话、学拼音,把观察、思维、口语表达与学用拼音巧妙结合,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相得益彰,降低了拼音学习难度,引发儿童学习兴趣,有利于取得综合的学习效果;汉语拼音的三次复习抓住了重点和难点,任务清楚,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而不花哨,可以看出教科书编者花了心思并于汉语拼音教学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二、识字方面: 1.相同处:两套教科书低段都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注意识字写字方法的指导,识字写字量均接近课

(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之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前言: 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也由原来仅有的人教大纲版增加到现在的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以及中图版四个版本。教材的作用在弱化,不再是“圣经”。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使用教材的灵活性。通过分析不同版本教材间的内容的共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廓清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的逻辑和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的表述方式、呈现方式等,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不同体例的作用和使用特点,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能够更好的利用教材。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共性与差异的理解。 ◆课程标准 ●标准内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共性:课标为纲,四个版本的教材尽管编写格式、表达方式或者内容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均共用一个课程标准,最终都回归基本。 ◆内容编排

共性:正文部分大致上都是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机制过程的基本思路来编写的,各版本都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和大气环流等过程,描述圈层尺度之间进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球空间上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整体性。基本上都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理论;非正文部分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参照活动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正文部分进行补充和解释;个版本教材均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形式对所述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

解读03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一)课程性质 版本 具体内容 2003年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 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 ?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 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 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 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 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 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攀 蓬◎学渤串遮德 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 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 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 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 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 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 同与支持.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 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有如下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而人文素养又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 教材 ◇王宁风 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 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上述内容指出了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 础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学 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综观国 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几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都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本研究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进行 对比研究,探讨这三个版本教材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色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色“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固合言之。”建国初期,叶圣陶先生组织编写语文教材时指出,将“国语”改为“语文”,从此“语文”作为学科的名称出现并沿用至今。 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按教育部的规定,教材的使用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一样的教材版本。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中小学使用语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区县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区县分别使用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什么差别,又各有什么特色呢? 人教版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60多年来,人教社一直负责编写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它对教材的垄断才被打破。时至今日,人教社仍是业界公认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实力最强、最权威的。 教材亮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开放而富有活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

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学习方法。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有关。使用反馈: 一位网名为“翩翩起舞”的老师认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知识性很广,是好事也是坏事。容易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变成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这样差距拉大了,某些学生就对学习产生反感。 一位乡村老师在给编委会留言中写道:对于三年级教材我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不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编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编书的。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三年级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资料,这许多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任务都让三年级孩子来完成,怎么办?农村的学生又哪来那些资料?一大堆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编辑顾振彪说,“当时设想很好,山区农村可以编得浅一些,多些关于农村的内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应该编比较深的教材。但实际上,农村不愿意用浅的教材,他们说,孩子本来在农村,用浅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学了,宁愿用重点中学的深教材。主要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教材的编写往往也要考虑考试。”

三种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比较及建议(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上) 【摘要】本文对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的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栏目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栏目形式、栏目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栏目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了笔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栏目教学的几点建议,并提出一套供教学参考的栏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课程标准栏目设置思考与建议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栏目的设置。栏目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的。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1、化学2)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三种新版化学教材栏目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理顺栏目

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本文从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栏目设置的特点、对栏目实施的思考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全面落实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 三种版本的新教材在栏目的呈现和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向传送知识的倾向,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人教版设置的栏目为11个,苏教版设置的栏目为13个,山东科技版设置的栏目为18个。各栏目的名称和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见表1所示。 表1 三种教材的栏目设置各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 [1]

《案例分析》教材新旧变化对比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教材新旧变化对比与2018版教材相比较,整个知识体系框架、章节及排序没有改变,仅各章的个别案例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重点体现在二个方面:新税费率的调整、近年典型真题补充,以体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理念。 第一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本章基本知识点没有变化。 2.新增了一个案例(2017年真题,PPP项目),总计10个案例。 3.调整了新税费,如工业项目的增值税率由原17%调整为13%。 4.细节变动 (1)未变动 (2)非实质性变动 【案例三】表1-6、1-8单价均变为除税单价。 【案例八】原教材【案例七】:增值税率变为13%,答案相应变化。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本章基本知识点没有变化。 2.本章新增了两个案例。删除两个案例。依然16个案例。 3.突出体现了多种方案选优方法在同一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如价值工程、最小年费用法的综合应用;综合评分法与最小费用法的综合应用等) 4.细节变动 删除【案例二】、【案例七】 新增【案例二】(全寿命周期和价值工程的题目) 新增【案例七】(最小费用的题目) 第三章、工程针量与计价 1.本章基本知识点有调整,主要体现为: (1)计价依据中补充了《关于调整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建办标〔201 8〕20号、《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 2.主要增加了一个安装案例(原案例八工艺管道改为给排水案例)增加了一个土建装修案例(类似2016年真题),合计为10个案例。 3.相关案例全面调整了税费费率及材料除税(税前)造价 4.细节变动 (1)未变动 【案例一】、【案例五】 (2)非实质性变动 【案例二】背景资料描述增加除税单价。 (3)实质性变动 1)数据、税率等引起的变动 【案例四】规费取费基数和税率变化,增值税税率变为9%、“表3.10资源消耗量及价格预算表″内容及数据变动,导致问题2数据整体变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7年版课程结构之比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7年版课程结构之比较 一、比较两个版本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和依据 (一)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与依据 2011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 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结构的依据: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忌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要求。 (二)两个版本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依据的异同 2017年高中课程标准是在2011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完成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两个版本都介绍课程结构设计的思路或依据。在这里,两个版本都强调了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课程结构安排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2011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这样表述:“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 一是选文方面 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

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五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册书中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以上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老教材的区别。 第二大部分分为以下七点: 一是汉语拼音的新定位 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必修1 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 2008年,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新课标改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新教材的理念,与旧版教材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在哪里,这么改是好还是不好等等。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独立思考;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数学教师要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必修1的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这个内容来比较一下新课标和原版的教材的差异吧。 在基本初等函数这个部分。编者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 个人觉得,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标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容上与原大纲有较大区别,新课标更侧重于指数型函数与对数型函数的教学。 新课标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