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以及目录结构设计

实验二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以及目录结构设计

实验二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以及目录结构设计
实验二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以及目录结构设计

实验二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以及目录结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站项目的设计思路;

2.掌握将需求转化为功能结构的方法;

3.掌握文件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方法

通过学习、讨论和本次实验,学生应做到:

1.掌握从需求分析中提炼功能结构设计的方法;

2.掌握网站功能结构设计的方法;

3.学会组织文件结构。

三、实验过程

(一)根据需求分析提炼系统功能

1.功能阐述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信息进行分类、分语言管理,并对图书的基本信息、程序、文稿和视频文件进行管理,以便用户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源。在本系统中,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图书信息。

2.系统预览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由多个页面组成,下面列出几个主要页面。

(1)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主页面的运行效果如图2-1所示。

图2-1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主页面

(2)图书信息添加页面的运行效果如图2-2所示。

图2-2 图书信息添加页面

(3)图书详细信息页面的运行效果如图2-3所示。

图2-3 图书详细信息页面

(二)功能结构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概述,得出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简易功能结构如图2-4所示。

图2-4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三)文件组织结构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的根目录文件夹是01,其中包括的文件架构如图2-5所示。

图2-5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文件架构图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直齿圆柱齿轮、圆锥滚子轴承、阶梯轴、载荷变动小、传动平稳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圆锥滚子轴承选择依据: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向的力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选择依据:传动平稳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油润滑选择依据:齿轮圆周速度中低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毡圈、端盖凸缘式选择依据:更好的密封轴肩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定位的话可以用轴肩、端盖、套筒、挡圈,圆螺母。 选择依据:用外力对零件进行约束,使零件在轴向无法产生相对位移。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答:是。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 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 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 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 三、系统设计的步骤 1、系统总体设计 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 2、详细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与实现算法,并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理论艰深,方法灵活,给学习带来困难; 2)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本身的特性,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及设计大型软件的能力。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 活" ,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

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2) 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 小" 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 (3) 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上机调试程序一个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 环境" 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 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程序的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语法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编好程序,只能说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就是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二、实验要求 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题目的远不如从实际问题中的复杂程度度高,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实验题目: 1) 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徐嘉宁 沈阳理工大学 2006.10

目录 一. 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 1.3. 实验步骤 (1) 1.4. 数据和曲线 (1) 二.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3) 2.1. 实验目的 (3) 2.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 2.3. 实验步骤 (3) 2.4. 数据和曲线 (3) 2.5. 思考题 (4) 三. 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5) 3.1. 实验目的 (5) 3.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5) 3.3. 实验步骤 (5) 3.4. 数据和曲线 (5) 四.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8) 4.1. 实验目的 (8) 4.2. 实验内容 (8) 4.3. 实验结果 (8) 五.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10) 5.1. 实验目的 (10) 5.2. 实验内容 (10) 5.3. 实验结果 (10) 六. 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12) 6.1. 实验目的 (12) 6.2. 实验内容 (12) 6.3. 实验步骤 (12) 6.4. 实验结果 (12)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一 单位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一、题目要求 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及电子邮箱。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二、概要设计 本程序通过建立通讯录链表,对员工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 三、主要代码及分析 这里面关于链表的主要的操作有插入,查询,删除。则这里只列出这几项的主代码。 1、通过建立通讯录结构体,对信息进行存储,建立链表,建立信息之间 的联系。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结构体来存储通讯录中的基本信息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 2、信息插入操作,将信息查到链表的后面。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st){ //信息插入 ListNode *w; w=list->next; while(w->next!=NULL) { w=w->next; } ListNode *u=new ListNode; u->next=NULL; cout<<"员工编号:";cin>>u->data.num; cout<<"员工姓名:";cin>>u->https://www.doczj.com/doc/75197380.html,; cout<<"手机号码:";cin>>u->data.call; cout<<"员工邮箱:";cin>>u->data.email; cout<<"办公室电话号码:";cin>>u->data.phone; w->next=u;w=w->next; }

包装结构设计实验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名称:包装结构设计 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Packaging Structure Design 3、课程代码:120037 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5、学时:4 6、学分: 7、适用专业:包装工程 8、先修或同修课程:包装CAD、包装材料学、包装电脑装璜、包装工艺 9、开设单位:工程技术学院 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程实验是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评价体验设计的合理性、表现性,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符合增强“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及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类型、使用材料及成型工艺,重点掌握纸包装容器设计的方法及制造过程。 13、实验内容: (1)折叠纸盒设计与制作 应用纸盒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折叠纸盒的设计和制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包装纸盒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熟练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工艺方法。并通过纸盒的设计熟练掌握TULIC系列公式的应用方法及要点。 (2)瓦楞纸箱设计与制作 应用瓦楞纸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纸箱的设计与制作实践,通过设计制作加深对瓦楞纸箱容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的理解,获得瓦楞纸箱结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知识。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考试成绩和设计研究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最终成绩分级为:优、良、中、及、不及格。 15、实验教材、参考资料: [1]宋宝峰,宋翼生主编.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 [2]孙诚,王德忠主编.包装结构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萧多皆主编.纸盒包装设计指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5]黄虹主编.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主要的实验设备 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题目 1.单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2.二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3. 二级齿轮减速器中间轴轴系结构 4.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5.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详见“轴系机构明细表” 四、实验要求 每位同学选择设计题目中一个轴系结构,根据该结构简图和搭接零件明细表设计轴系结构装配图(建议采用M=1:1比例,3#坐标纸,手绘)。 2.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3.分析轴上的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4.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5.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6.携带所绘制的完整的装配图在实验室进行轴系搭接实验。 7.按照轴系结构模块的可行方案修改原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轴系结构的设计与搭接。 8.课后根据实验修改设计画出正确装配图。完成实验报告。 (注:装配图采用1:1比例,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 五、思考题 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的轴颈,轴头和轴身各轴段,对轴各段的过渡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你设计的轴系中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实际当中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该轴系固定方式是用“两端固定”还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如何考虑轴的受热伸长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1.1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1.1 问题描述 这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题目内容,即该实验到底要做什么。 1.1.2 算法说明 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算法和重要的数据结构,即该实验到底应该怎么做。 基本要求: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关键算法都要描述清楚,而不是仅描述主函数。算法和数据结构可用伪码和图示描述,不要只写源代码和注释。 1.1.3 测试结果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紧扣实习的题目类型和要求,涉及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对于需要利用某算法解决某问题的题目,应设计并填写一张测试用例表。每个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输入:设计一组输入数据; (2)测试目的:设计该输入的目的在于测试程序在哪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3)正确输出:对应该输入,若程序正确,应该输出的内容; (4)实际输出:该数据输入后,实际测试得到的输出内容; (5)错误原因:如果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需分析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6)当前状态:分为“通过”(实际输出与正确相符)、“已改正”(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但现在已修改正确)、“待修改”(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且尚未改正)三种状态; (7)测试结果分析:需要详细解释测试策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得出自己对算法性能等方面分析的结论。 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少于代码的30%将不能得分。

1.2 实习作业的提交要求 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打印稿)1份,与此同时提交压缩后的电子资料1份,电子资料要求按照如下方式打包: 文档夹:包括电子版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rar 源代码文件 代码夹:源代码文件对应的可执行文件 readme.txt文件,告知如何编译源代码,生 成可执行文件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与参考答案图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来看,该系统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客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联系人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销售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服务反馈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销售信息、服务反馈信息的查询功能 ●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销售信息、服务反馈信息的报表和打印功能 其功能模块结构图如下: 图3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查入查录查录入查 询询入询入询 客 户联销服 信系售务 息人信反 信息馈 息信 息 客户记录 图4 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流图 图5 系统数据流图符号说明 2.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2.2.1 CRM数据库概念设计 根据对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的分析,可以将这个数据库抽象为一个E-R图,如图4所示: N M

图6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R图 图7 E-R图数据说明 根据上述E-R模型,将其转化为关系模型: 客户(客户名称、客户编码、国家/地区、国际区号、省份、区号、城市、邮编、详细地址、客户电话、客户传真、电子邮箱、主页、年收入、员工数、行业、客户类型、客户来源、客户状态) 联系人(姓名、称呼、主联系人、客户、部门、职务、国家/地区、国际区号、省份、区号、城市、邮编、详细地址、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家庭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业余爱好、特别纪念日) 销售产品(销售日期、相关客户、相关联系人、订单/合同号、产品、单价、销售数量、折扣、金额) 2.2.2 数据字典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编制数据字典如下: 各主要数据流的定义如表1至表4所示。

表1 表1注释: 客户录入单是客户信息录入到系统之前,系统管理员提供的客户录入资料,为便于日后的管理,客户录入单应尽可能详细,主要记录必须要填写清楚,避免录入记录数据丢失。 ①客户编码是唯一的,对应公司的一个客户,按重要等级分为i(inportant),n(normal), p(potential)。 系统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条目名:客户编号 存储处:客户一览表 客户编码为文本数字码,长度最大为8位 代码类型意义 字符X XXXX XXX 代码,流水码 省(市)/国际区号,流水码 重要等级(i,n,p) 例:i010110表示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公司 ②电子邮箱和主页字段的设置是为了顺应企业信息化潮流,使公司与客户的联系手段增加了,也就增加了留住客户的机会。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空间数据结构基础》 课程实习报告(测绘10级) 姓名 班级 学号 环境与测绘学院

1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实验简介】学会用算法语言C++描述抽象数据类型,使用模板建立数据结构。理解数据结构的组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集(数据元素),第二部分是在此数据集上的操作。从面向对象的观点看,这两部分代表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掌握用C++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建立类来描述抽象数据类型。类的数据成员提供对象属性,成员函数提供操作方法,方法是公共接口,用户通过调用方法实现对属性的访问。 【实验内容】 1.定义三维空间的坐标点TPoint 2.描述三维空间的球TBall,实现其主要操作(如计算体积和表面积,输出空间坐标 等)。 【主要代码】 头文件: TPoint.h: #ifndef TPOINT_H #define TPOINT_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Point { public: TPoint(double xx,double yy,double zz):x(xx),y(yy),z(zz){} TPoint(TPoint &TP):x(TP.x),y(TP.y),z(TP.z){} double getX()const{return x;}//取x坐标值 double getY()const{return y;}//取y坐标值 double getZ()const{return z;}//取z坐标值 void DisplayTP() const {cout<<"("<

《包装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 张新昌、王利强、孙昊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 2016.3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之一。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主要围绕不同材料的包装容器结构进行讨论,包括纸包装容器(折叠纸盒、粘贴纸盒、瓦楞纸箱)、塑料包装容器(注射、压制容器、中空吹塑容器和其他)、玻璃包装容器、金属包装容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结构类型、所使用材料、成型工艺,同时,结合本学期的相关教学与实践环节(产品包装创新实践及包装设计大赛等,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根据“包装结构设计”卓越课程建设安排,本课程安排了 3 组课内外制作实践的内容,每次所需课时约 4学时(课内/课外各2学时),设计过程由学生在课外进行。 一、纸盒设计与制作 1. 实验目的 学习了各种纸盒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设计方法后,还须进行纸盒的设计与制作实践。通过实际作业才能加深对包装纸盒结构的理解,获得包装纸盒设计制作方面的工艺知识。 要求设计者经过认真构思,设计和制作实样,并听取用户意见做进一步修改。 2. 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制作出合格而有销售魅力的纸包装设计。应该做到: ①适合于内装物的形态和规格; ②其结构足以承受内装物品重量,确保在流通中不破裂,不散落; ③结构形式新颖别致,富有创新性;兼有制作方便打开方便的优点; ④符合对本包装的特别要求(指装箱、分组、流通、携带、销售和使用等)。 确认设计制作的实样符合以上基本要求后,进入生产过程(打样或制作)。 3. 设计选题 表1列出较常见的8种包装盒设计课题,题目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说明均列于表中,学生可根据要求选择1-2种进行设计制作。 表1 包装纸盒设计选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二 学院:自动化学院 班级: 学号: : 一、实验目的

按照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幂(^)和括号的优先关系和惯例,编写计算器程序。 二、实验容 简单计算器。 请按照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幂(^)和括号的优先关系和惯例,编写计算器程序。要求: ①从键盘输入一个完整的表达式,以回车作为表达式输入结束的标志。 ②输入表达式中的数值均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中间的计算过程如果出现小数也只取 整。 例如,输入:4+2*5= 输出:14 输入:(4+2)*(2-10)= 输出:-48 三、程序设计 概要设计 1、宏定义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2、基本函数: (1)void InitStack_char(SqStack *S) //char型栈初始化 (2)void InitStack_int(sqStack *S) //int型栈初始化 (3)void Push_char(SqStack *S,char ch) //char型元素进栈 (4)void Push_int(sqStack *S,int num) //int型元素进栈 (5)char GetTop_char(SqStack *S) //取char型栈顶元素 (6)int GetTop_int(sqStack *S) //取int型栈顶元素 (7)Status In(char c) //判断是否为运算符,若是运算符则返回,否则返回 (8)char Precede(char a,char b) //判断两运算符的先后次序 (9)Status Pop_char(SqStack *S,char &x) //char型栈出栈 (10)Status Pop_int(sqStack *S,int &x) //int型栈出栈 (11)int Operate(int a,char theta,int b) //计算a和b运算结果 3、流程图

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1.doc

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1 附件2 以旧换再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手册再制造企业及网点 版本号:2.0 2015年4月 目录 一、系统目标(1) 二、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2) 一)、软件系统参与主体(2) 1.主管部门(2) 2.再制造企业(3) 3.网点(4) 二)、系统用户类别说明表(4)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5) 三、系统功能介绍(企业级网点)(6) 一)、业务管理(7)

1.联单管理(8) 2.联单查询(9) 3.联单审核(10) 4.销售登记(网点)(12) 二)、再制造产品管理(14) 1. 再制造产品定义(14) 2.再制造产品数量核定(14) 3.再制造产品核定(15) 三)、产品序列号管理(17) 四)、机构与用户(19) 1.用户维护(19) 五)、报表管理(21) 1.月度统计汇总表(21) 2.季度补贴申请表(22) 3.交易数据统计表(31) 4.资金补贴统计表(32) 四、常见问题FAQ (33)

一、系统目标 为协助相关部门对”以旧换再”业务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管理,促使”以旧换再”流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协助相关部门监督再制造企业为”以旧换再”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再制造产品的交易情况和交易规模,以及”以旧换再”补贴资金的支付和使用情况,为不断完善行业发展,及时制订和调整行业政策,提供宏观管理数据。 协助再制造企业完善营销网络,及时统计和上报再制造产品的销售数据,实现再制造零部件”以旧换再”的交易数据传输、审核、上报,方便各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及监管全国”以旧换再”业务开展情况,随时掌握“以旧换再”各项业务状态。 二、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 一)、软件系统参与主体 1.主管部门 目前参与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每个主管部门实行三级管理,分别是:中央——省、直辖市——地级市。(其中直管市仅有中央、直管市两级)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组装的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该实验箱能够方便的组合二十种以上的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图选取零件和标准件进行组装分析,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方案组装。 该设备主要零件包括底板、轴承、垫圈、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端盖、轴承座、齿轮、蜗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套、键、套杯、螺栓、螺钉、螺母等。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及三角板(学生自备)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 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或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 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 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 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 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样式)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完整版)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一 单位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一、题目要求 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及电子邮箱。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 二、概要设计 本程序通过建立通讯录链表,对员工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 三、主要代码及分析 这里面关于链表的主要的操作有插入,查询,删除。则这里只列出这几项的主代码。 1、通过建立通讯录结构体,对信息进行存储,建立链表,建立信息之间 的联系。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结构体来存储通讯录中的基本信息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 2、信息插入操作,将信息查到链表的后面。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st){ //信息插入 ListNode *w; w=list->next; while(w->next!=NULL) { w=w->next; } ListNode *u=new ListNode; u->next=NULL; cout<<"员工编号:";cin>>u->data.num; cout<<"员工姓名:";cin>>u->https://www.doczj.com/doc/75197380.html,; cout<<"手机号码:";cin>>u->data.call; cout<<"员工邮箱:";cin>>u->data.email; cout<<"办公室电话号码:";cin>>u->data.phone; w->next=u;w=w->next; }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三星手机包装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 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 (1)对等性原则在选择包装材料时,首先应区分被包装物的品性,即把它们分为高、中、低三档。对于高档产品,如仪器、仪表等,本身价格较高,为确保安全流通,就应选用性能优良的包装材料。对于出口商品包装、化妆品包装,虽都不是高档商品,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往往也需要采用高档包装材料。对于中档产品,除考虑美观外,还要多考虑经济性,其包装材料应与之对等。对于低档产品,一般是指人们消费量最大的一类,则应实惠,着眼于降低包装成本、方便使用,以经济性为第一考虑原则,可选用低档包装规格和包装材料。 (2)适应性原则包装材料是用来包装产品的,产品必须通过流通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各种产品的流通条件并不相同,包装材料的选用应与流通条件相适应。流通条件包括气候、运输方式、流通对象与流通周期等。气候条件是指包装材料应适应流通区域的温度、湿度、温差等。对于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包装材料的选用更需倍加注意。运输方式包括人力、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它们对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尽相同,如温湿度、振动条件大不相同,因此包装材料必须适应各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要求。 (3)协调性原则包装材料应与该包装所承担的功能相协调。产品的包装一般分个包装、中包装和外包装,它们对产品在流通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个包装也称小包装,它直接与商品接触,主要是保护商品的质量,多用软包装材料,如塑料薄膜、纸张、铝箔等。中包装是指将单个商品或个包装组成一个小的整体,它需满足装潢与缓冲双重功能,主要采用纸板、加工纸等半硬性材料,并适应于印刷和装潢等。外包装也称大包装,是集中包装于一体的容器,主要是保护商品在流通中的安全,便于装卸、运输,其包装材料首先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并兼顾其他的功能,多采用瓦楞纸板、木板和胶合板等硬性包装材料。 (4)美学性原则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产品的命运。从包装材料的选用来说,主要是考虑材料的颜色、透明度、挺度、种类等。颜色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当然所用颜色还要符合销售对象的传统习惯。材料透明度好,使人一目了然,心情舒畅。挺度好,给人以美观大方之感,陈列效果好。材料种类不同,其美感差异甚大,如用玻璃纸和蜡纸包装糖果,其效果就大不一样。 2 纸包装的适应性分析 纸类包装材料具有环保、再循环使用、节约成本等特点,随着整个国际市场对包装物环保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纸类包装材料是首选包装材料,纸类包装材料除了环保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快速通过商检关口达到快速物流节约成本的目的。现在就来了解纸包装材料的优点和用作食品包装的包装材料的性能。纸和纸板吸收和粘结油墨的能力较强,印刷性能好,因此,在包装上常用作印刷表面。纸和纸板的印刷性能主要决定于表面平滑度、施胶皮、弹性及粘结力等。在纸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化学法制浆,通常会残留一定的化学物质(如硫酸盐法制浆过程残留的碱液及盐类),因此必须根据包装内容物来正确合理选择各种纸和纸板。纸和纸板属于多孔性纤维材料,对水分、气体、光线、油脂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渗透性,且其阻隔性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单一纸类包装材料一般不能用于包装水分、油脂含量较高及阻隔性要求高的食品,但可以通过适当的表面加工来满足其阻隔性能的要求。纸和纸板具有一定的强度、挺度和机械适应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