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辩证法》学习考试大纲

《军事辩证法》学习考试大纲

《军事辩证法》

绪论

1、军事辩证法的涵义答案:军事辩证法是一门研究军事领域里矛盾运动的普遍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对军事实践经验和其他军事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科学理论基础。

军事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唯物辩证的战争观2、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3、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4、军事认识的辩证规律5、作战指导的辩证法

2、军事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答案:军事辩证法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科学的交叉点上,是在两者相互融合的边缘地带生长、发育和壮大起来的,因此,军事辩证法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学的边缘学科。军事辩证法以军事运动整体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军事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3、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创立了人民战争的学说。2、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战争方法论,为中国革命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3、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战争认识论。

4、揭示了科学的战争指导规律。论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辩证法。4、邓小平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强调对敌斗争是文韬武略全副本领的斗争,必须文武兼备。2、创造性的提出了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发展的辩证关

系。3、作出了军队和国防

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

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强调

要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

建设的关系。4、强调要辩

证地看待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之间的关系,坚持

三者的辩证统一和全面发

展。5、论述了人与技术的

关系,强调必须坚持战斗

力标准。6、制定了未来反

侵略战争的作战方针原

则,强调必须坚持现代条

件下的人民战争和积极防

御的战略方针。

5、江泽民军事辩证法思

想答案:1、指出要用“两

个武装”相统一的思想全

面提高军队的素质。2、提

出按照“政治合体、军事

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

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全面建设部队。3、确立国

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出一

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反映时

代特征的现代化建设道

路。4、制定了“一个基点”

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

略方针。5、阐明确保“打

得赢”、“不变质”是新时

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最重要

的核心问题。6、强调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军队建

设。

6、学习军事辩证法的意

义和方法答案:《意义》

1、探索战争规律的向导

2、

开启军事思维的钥匙3、指

导军事实践活动的武器4、

攀登军事科学高峰的捷

径。《方法》1、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注

重理解2、坚持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注重应用3、坚持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

合,注重创新

第一章战争观与新军事

革命

第一节战争观

1、战争的起源、发展和消

亡战争随着私有制和阶

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

也不是永远要存在下去

的,而是将随着私有制和

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消

亡而最终归于消亡。

2、战争的根源和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

料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

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

利益,是发生战争的最普

遍、最深刻的根源。所有

战争发生的根源即根本动

因虽然是一样的,但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战争的具

体动因又有一定的时代特

征,而且即使是同一时代

的战争的动因也是多元化

的。

3、战争与政治㈠战争和

政治的对立;㈡战争和政

治的统一

4、战争与经济㈠、经济

力量是战争的客观物质基

础;㈡、战争对经济有反

作用。

第二节战争的基本矛盾

1、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

是战争的基本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

前,军事家们曾对战争的

根本目的作过种种概括,

这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科

学地揭示战争的基本矛盾

奠定了基础;㈡、马克思

主义认为:保存自己和消

灭敌人是战争根本目的中

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保

存自己就是不让敌人解除

自己的武装,剥夺自己的

抵抗力;消灭敌人就是接

触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

的抵抗力;保存自己和消

灭敌人是对立统一的;保

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普及于

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

的始终,规定和制约着战

争中的其他一切矛盾,是

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

2、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

的辩证关系

(一)保存自己和消灭敌

人的对立;(二)、保存自

己和消灭敌人的统一。

第三节新军事革命

1、军事革命的涵义:军事

革命应是在时代的科技、

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包

括战争形态、作战理论与

作战方式、军队结构、军

事训练、国防体系在内的

军事领域方方面面的根本

变革。

2、军事革命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共发生了六次军事

革命。16-17世纪期间为第

一次;18世纪至19世纪初

为第二次;19世纪后半叶

至20世纪中期为第三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为第四次;核时代军事革

命为第五次;现在发生的

为第六次。

3、世界新军事革命的特

㈠、新军事革命的丰富内

涵,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

容,主要包括军事技术革

命、武器装备革命、军事

理论革命和军事组织体制

革命四个方面。㈡影响军

事革命的主要因素:经济

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

思想文化因素。

4、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影

㈠、空间、时间和效能方

面的变化,首先是空间方

面的变化,其次是时间方

面的变化,第三是效能方

面的变化;㈡对若干重要

领域的影响①武器装备发

展从强调产品的先进能力

转向注重产品的经济可承

受能力;②航天产品生产

从强调性能转向强调效费比和实现产业化;③武器研制和军事训练从强调实物试验和演习转向强调计算机分布式交互仿真;④争夺信息效益将成为战争的重要目的之一;⑤组织国防的信息屏护十分重要;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世界军备的主要倾向;

⑦军队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⑧新的作战方法将会不断出现;⑨更加重视后勤保障艺术。

第二章现代战争系统与现代军事观念

1、战争中的人人是战争系统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战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更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战争中人的因素的涵义:战争中的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

人的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人的因素仍然是赢得高技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2、武器装备的涵义:武器装备是指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的器械、设备、用具的统称。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在军事行动中用于直接杀伤敌人的技术手段;从广义上讲,武器装备是由各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用以直接打击敌人和敌方目标的完整技术系统。

地理环境的涵义:是指跟人类军事活动相对应、在地球表层上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人类军事活动条件的种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3、战争时间的涵义:指的是战争运动的时间形式,是指战争的持续性,包括战争的进程和战略的阶段,战役战斗的阶段以及

时机等。

4、战争空间的涵义:指的

是战争运动的空间形式,

它包括战争的规模、范围,

军事力量的密度。

5、战争速度的涵义:

6、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及其

作用㈠、战争中的物质因

素是构成战斗力的客观基

础;㈡、战争中的物质因

素是主动和被动的客观条

件;㈢战争中的物质因素

是作战行的的前提,是确

定作战方式的基本依据之

一;㈣、战争中的物质因

素决定战略战术原则;㈤、

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制约战

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㈥、

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影响战

争的进程和结局。

7、战争中的精神因素及其

作用㈠、政治状况、政治

思想、人心向背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重要因素;㈡、

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

术原则对取得战争胜利具

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㈢、

主动、灵活和有计划的指

挥艺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

重要保证;㈣、士气和勇

敢精神是夺取战争胜利的

重要因素。

8、战争中物质因素与精

神因素的相互关系㈠、物

质因素决定和制约精神因

素;㈡、精神因素对物质

因素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㈢、物质因素的作用和精

神因素的作用是密不可分

的。

9、高技术对军事观念的

影响㈠、高技术在军事上

的渗透和运用,使技术和

谋略达到了均衡合一;㈡、

树立多元一体化的大系统

作战观念;㈢、树立大空

间作战观念;㈣、树立作

战的时效观念;㈤、强化

作战的信息观念;㈥、强

化常规威慑观念;㈦强化

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㈧

继续保持核生化威慑观

念。

10、现代防卫观防卫观

是人们对维护国家安全与

稳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也就是关于国家防卫的基

本观点。㈠、在信息时代,

在防卫上必须扩宽思维的

时空范围;㈡、国家防卫

要考虑地缘明确的“硬范

围”和超越地缘边界的“软

环境”;㈢、国家防卫目标

既要着眼于战时赢得反侵

略战争的胜利,又要保护

和平时期多元化的国家利

益。

11、现代胜负观胜负观

是对战争胜负的基本观点

和看法。㈠、军事活动中

胜负的基本含义;㈡、高

技术战争条件下新的胜负

观。

第三章现代战争准备的

辩证关系

1、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

争准备的基本原则我国

的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战

略,我们进行战争准备的

目的是以备遏战,打得赢

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

因此,我国战争准备必须

坚持可靠性、经济性和积

极防御的原则。㈠、可靠

性原则,战争准备的可靠

性原则是指战争准备必须

确保国家战略利益的安

全,这是战争准备的第一

原则。我国的战争准备,

必须立足于确保打赢现代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

争;㈡、经济性原则,战

争准备的经济性原则是指

战争准备必须与国家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尽可能

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

大的安全效益;㈢、积极

防御原则,积极防御原则

是战争准备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实现可能性原则和

经济原则的重要战略保

证。

2、新安全观与战争准备

信息革命和现代高技术战

争的发展,使国家安全发

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安全

越来越重要,信息边疆同

地缘边疆具有了同等重要

的意义。地缘前后方也逐

渐模糊,出现了前后方一

体化的趋势,战争准备必

须坚持平战结合的思想。

(一)、高技术战争条件

下的国土安全和信息安

全。随着世界政治军事形

势的新变化,国家安全观

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国家

安全中的国土安全、军事

安全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

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国

际生存空间的安全。

(二)、高技术战争中地

缘安全的辩证关系。现代

高技术战争,由于军事高

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

了兵力武器作战的空间性

能,作战向大纵深、高立

体化发展。使得高技术战

争的前后方的区分逐渐淡

化。

(三)、高技术条件下信

息边疆的安全防护。与维

护国土安全的地缘边疆相

对应,要维护国家的信息

安全就必须保卫信息边

疆。信息边疆关系着一个

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兴亡。

鉴于信息安全方面日益严

重的种种威胁,世界各主

要国家都在制定对策保卫

自己的信息边疆。

(四)、高技术条件下人

民战争的准备。国防建设

走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

道路,是邓小平新时期军

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

军队建设论述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新时期贯彻毛

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一项

重要内容。这一战略思想,既包括国防建设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把国防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系统中,使之有机会结合起来;又蕴含着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建设国防,巩固国防,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3、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武装力量的体制准备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可以用于战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是一定国家或政治集团实现其统治或完成其政治任务的暴力工具。

(一)、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的辩证关系①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的优缺比较②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的武装力量是我国军民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的主要组织形式。体现了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的有机结合。①“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的本质②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民群众参战方式的新变化。(三)以备遏战的战争动员体制。①健全完善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动员机制,提高人民战争的快速反应能力②做好战区部队扩编动员准备,保证战时快速转换平战体制③做好战区群众工作,打牢高技术条件是人民战争的基础。

4、高技术条件下军队的数量与质量

(一)、军队的数量与质量

①军队的数量和质量的涵义②军队的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二)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途径①减少军队员额

数量②提高军队的素质③

积极研制、发展和装配新

式武器装备

第四章战争规律与战争

指导规律

1、战争规律的涵义战争

规律就是战争实践诸要素

之间的客观的、普遍的、

必然的本质联系,是战争

活动的客观机制。

2、战争规律的体系战争

规律是由不同层次、不同

作用的规律相互制约构成

的规律体系。①战争的根

本规律和非根本规律②战

争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战争的社会运动规律和

内部运动规律。

3、战争指导中的基本关

系①战争目的的与战争

手段②战争活动的全局与

局部③战争活动的主动与

被动

4、战争指导规律的涵义

战争指导规律,就是战争

指导者在认识和运用战争

规律的基础上,驾驭和赢

得战争的活动规律,是已

被正确认识并自觉运用的

战争规律。

5、战争指导规律的体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

分和理解。①军事力量建

设规律和军事力量运用规

律②一般的军事指导规律

和特殊的军事指导规律③

全局性的军事指导规律和

局部性的军事指导规律

6、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

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战

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的

关系,总的来说既互相区

别又互相联系。具体来说,

①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

律互相区别。首先,战争

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是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其次,

二者的差别性,还表现在

二者的地位和表现形式

上。②战争指导规律是对

战争客观规律的自觉遵

守。从表现形式上看,战

争指导规律和战争规律是

不同活动领域的规律。但

是从内容上卡,二者是相

互联系的。其中战争规律

是战争指导规律的客观基

础,而战争指导规律则是

对战争规律的自觉遵守。

③战争指导规律是对战争

规律的创造性运用。战争

指导规律,是战争指导者

根据自己的目的、利益和

力量对比等各方面客观因

素,把战争客观规律的作

用“最佳化”到自已这方

面来的结果。④战争指导

规律是对战争规律的近似

反映。战争指导规律与战

争规律尽管在内容上是紧

密联系和直接统一的,但

战争指导规律往往只能大

致地、近似地反映战争规

律,而不可能将战争规律

完全展示出来。

7、以弱胜强的制胜之道

战争力量是诸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使得敌对双方

的力量对比表现为强与

弱。战争力量的强与弱,

既有相对的一面又有绝对

的一面,并且在一定的条

件下相互转化。

(一)、强胜弱败规律的

普遍性①强与弱、胜与败

的涵义及辩证关系②强胜

弱败规律及其表现

(二)、以弱胜强规律的

特殊性

一般来说,强胜弱败是战

争的普遍规律,以弱胜强

是战争的特殊规律。以弱

胜强,就是因为在战争期

间,有一个双方力量强弱

的相互转化,如果没有这

个转化,以弱胜强是不可

能的。而这个转化正式运

用强胜弱败的战争指导规

律正确指导战争行动的结

果。

(三)、人民战争的创新

与发展实行现代人民战

争,应当敢于创立和发展

新的作战形式,大胆吸收、

丰富和完善高技术局部战

争条件下新出现的各种作

战形式,使各种新旧形式

都变成为适合现代人民战

争胜利的武器。

第五章现代作战方式的

矛盾运动

1、线式作战的涵义和特

点线式作战,从广义来

看就是指,战场具有比较

清晰的战线,敌对双方的

作战以近乎线性规则的方

式相抗衡。①、交战双方

战线明确;②、战场呈现

出相互对峙的线状界限;

③、作战严格按着线性规

则进行;④、攻防界限明

显。

2、非线式作战的涵义和

特点非线式作战,是指

作战没有固定的战线,战

场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状态

的作战方式。①、敌对双

方的交战没有明确稳定的

战线;②、作战布势梯次

配置的结构已不复存在;

③、作战任务的区域分界

线模糊;④、战场流动性

大、范围广、兵力密度小,

结构不规则,没有边际线

的限制和划分。

3、线式作战与非线式作

战的结合线式作战以往

使用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机

械兵器;非线式作战中,

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软”打击与硬杀伤结

合的作战方式,是非线式

作战方式的一大特色。通

过“软”打击可以为非线

式作战创造出条件,但是,

对于一些关键的防御重点

和要塞,就必须通过硬杀

伤才能实现。在作战中,

既要实施非线式作战,又

要实施线式作战。

4、对等作战与非对等作战的涵义

5、对等作战与非对等作战的关系

6、非对等作战的特征

7、非对等作战的基本要素

8、非对等作战在进攻作战中的运用

9、对等作战在防御作战中的运用

10、非对等作战在防御战中的运用

11、非对等作战在特种工艺作战中的运用

12、非对等作战的发展趋势

㈠、中西方非对等作战之比较;㈡、未来面对非对等作战的挑战①高能见度的透明战场②高强度、全纵深综合火力同时覆盖战场③频繁高速机动的非线式战场;㈢高技术条件下应对非对等作战的基本对策①加强对敌高技术装备武器弱点的研究②对抗敌高技术武器非对等攻击的基本方法。

13、正规作战与非正规作战的概念。正规作战是以正规武装力量为作战主体进行的常规作战行动。非正规作战一般是指以非常规武装力量为主体所进行的超出一般军事行动范围和规则的非常规作战行动。

14、正规作战与非正规作战的特征。正规作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正规作战中的战争非接触性;二是正规作战中的战争信息化。非正规作战区别于正规作战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作战目的的从属性;二是作战力量的多元性;三是作战方法的多样性;四是作战空间的广阔性;五是作战行动

的分散性;六是作战任务

的艰巨性;七是作战力量

建设的经常性、规范性;

八是作战人员(指挥人员)

思维空间的训练与开发。

15、非正规作战的指导原

则。㈠、预先做好多手准

备,以求快速灵活应变;

㈡、建立合成编组,使其

具有“四种能力”;㈢、重

视与正规作战密切配合,

提高作战综合效益;㈣、

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情

况,实施机动灵活的指挥;

㈤、积极争取主动,力求

速战速决。

16、非正规作战与正规作

战的结合。①佯动诱击,

牵制消耗敌人;②小群多

路,游动寻歼敌人;③缠

扰打插,破敌整体布势;

④攻心乱谋,从心理上瓦

解敌人;⑤长期隐藏,突

发作用。

17、恐怖主义的涵义与特

18、反恐怖作战的涵义与

特点

19、恐怖作战与反恐怖作

战的辩证统一①两者是相

互对立的;②恐怖与反恐

怖是统一的。

20、恐怖主义的发展趋

势。

21、反恐怖作战的发展趋

势。

第六章现代作战指挥方

1、指挥主体与指挥媒介

的矛盾指挥主体是指现

代作战中的指挥员和指挥

机关的结合体,他在作战

指挥方式中起着主导和驾

驭的作用。指挥媒介是连

接指挥主体和指挥客体的

中介要素。通常包括两大

类:一类是硬件媒介,另

一类是软件媒介。指挥主

体与指挥媒介的矛盾主要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指挥主体与软件媒介的

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挥主

体与硬件媒介的关系。

2、指挥客体与指挥媒介

的矛盾指挥客体是指指

挥主体指挥行为的实践

者,主要包括被指挥的单

位和个人。指挥客体与指

挥媒介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指挥客体

与软件媒介的关系,二是

指挥客体与硬件媒介之间

的关系。

3、指挥主体与指挥客体

的矛盾在作战指挥方式

中,指挥主体与指挥客体

在指挥过程中既相互依

存,又相互制约。一方面,

双方彼此互为存在的条

件,另一方面双方又互相

制约。指挥主体和指挥客

体与指挥媒介之间的矛

盾,是主要矛盾。

4、集中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集中指挥方式

又称为命令式指挥方式、

集权式指挥方式,是指部

队实施军事行动时进行集

中统一的指挥。

5、分散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分散指挥方式

又称为训令式指挥方式、

分权式指挥方式、委托式

指挥方式、指导式指挥方

式,它是指部队在分散行

动时,根据上级总的意图

和原则性指示,结合具体

情况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

指挥。

6、集中指挥方式与分散

指挥方式的关系集中指

挥方式与分散指挥方式,

既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

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统一的,二者是对立统一

的关系。

7、集中指挥方式与分散

指挥方式的网格化集中

与分散相结合的网格化指

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一

是在指挥体制上表现为外

形扁平,二是在指挥方向

上达到了纵横一体。

8、按级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所谓按级指挥方

式,是指依照隶属关系逐

级实施指挥的方式,即按

照编制序列,实行从上到

下的一级一级的递阶式指

挥。

9、越级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所谓越级指挥方

式,就是指在紧急情况下

和对执行特殊任务的部

队,超越一级或数级实施

指挥的方式,它是在特殊

情况下使用的跨级指挥层

次的一种指挥方式,即根

据特殊需要而采取的带有

一定强制性的指挥方式。

10、按级指挥方式与越级

指挥方式的关系按级指

挥方式与越级指挥方式是

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相互

对立的方木主要表现在:

一是两种指挥方式具有不

同的涵义和要求,因此不

能混淆二者的基本特征和

使用范围;二是在运用这

两种不同的指挥方式进行

指挥时,所使用的工作方

法不尽相同。按级指挥方

式与越级指挥方式相互统

一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

是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

联系的;二是二者是相互

包含、相互转化的。

11、按级指挥方式与越级

指挥方式的信息化按级

指挥方式与越级指挥方式

的信息化,是随着军事信

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

必然趋势。军队指挥信息

化系统的建立,使按级指

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不仅

更加需要,而且更具可能。

实现军队指挥信息化后,

对各级指挥员来说,大大

增强了按级指挥方式与越

级指挥方式相互结合的可操作性。

12、合同作战指挥方式的涵义和特点所谓合同作战指挥方式,就是指参战的各军兵种,按照事先的作战协同计划,在统一的指挥控制之下,以相对固定的作战组织形式实施作战的指挥方式。合同作战指挥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协同关系上,以强制性协同为主。二是在编组形式上,要根据比例关系合成。三是在协同训练上,要强调军兵种的配合意识。

13、联合作战指挥方式的涵义和特点所谓联合作战指挥方式,就是指由多个军种或多个国家、多个政治集团的军队,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总的作战企图和统一的作战计划,共同实施作战的指挥方式。联合作战指挥方式的特点:一是在协同关系上,以自主自愿协同为主。二是在编组形式上,是根据作战需要和作战进程进行随机凝合。三是在协同训练上,是通过相互协商,各自为战,通过发挥自己的作战特长,形成整体战斗效能。

14、合成作战指挥方式与联合作战指挥方式的关系合同作战指挥方式与联合作战指挥方式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其相互对立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两种作战指挥方式是在不同的战争时期产生的。二是在运用这两种作战指挥方式进行指挥时,所使用的工作方法不尽相同。合同作战指挥方式与联合作战指挥方式相互统一的方面表现在:一是二者相互依存;二是二者相互渗透;三是二者相

互转化。

15、合同作战指挥方式与

联合作战指挥方式的一体

化所谓一体化作战指挥

方式,就是指在作战指挥

中将整个战场上所有的行

动融为一体,达到作战目

标的完全一致,实现作战

效能的完全整合。

第七章现代战略战术的

矛盾分析

1、动与静的关系运动

和静止是事物的存在方

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军事运动从狭义上讲就是

指部队的行动、作战和部

署的变更等位置的变化;

从广义上讲,还包括武器

装备、编制体制、军事理

论的改革和军事观念的更

新等一切变化。静止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所谓

静止,就是指事物处于相

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或量变

状态。军事领域中的静止

是指部队在一定的条件下

保持稳定状态,或者没有

发生质的变化。高技术战

争中“动”与“静”的关

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动与

静是相对的,同时又是相

互兼容,相互包容的,即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

次,动与静是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的。

2、集与散的关系所谓

兵力集中,就是在一定的

时间内,把分散配置或分

散行动的兵力调集、使用

于同一方向、区域或目标,

形成整体合力;在现代战

场上,衡量集中兵力的主

要尺度已不再是兵员的密

度,而是火力、打击力、

控制力等作战手段和方式

的集中。所谓分散兵力,

是指兵力的配置或行动呈

现为多处、多路、多群、

多方向的相对独立性。制

定和运用战略战术,应辩

证地认识和把握兵力的集

中与分散的关系,把集与

散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

要把握两点:一是坚持集

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原

则,实施整体控制;二是

坚持适度、适时、适宜的

集中用兵原则。

3、进攻与防御的关系

所谓进攻,是指军队主动

进击敌人的作战行动,其

直接目的在于歼灭敌人和

攻占重要地区和目标。所

谓防御,是指军队抗击敌

人进攻的作战行动,其直

接目的是为了杀伤、消耗

敌人,守住阵地,争取时

间,保障其它方向上的进

攻,或为直接转入进攻创

造条件。辩证地分析进攻

和防御的关系,就要看到

二者是互为前提、互相包

含、互相渗透,并在一定

条件下互相转化的。首先,

进攻和防御是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的。其次,进攻

和防御是相互包含、互相

渗透的。最后,进攻和防

御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

化的。战争发展过程中所

出现的进攻与防御的性质

及其相互关系,其哲学基

础是建立在矛盾的斗争性

和统一性的基础之上的。

4、

第八章现代战争的认识

与实践

1、现代站的认识的媒介

所谓现代战争认识的媒

介,是指现代战争中,作

为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的

纽带、桥梁,使主客体之

间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

手段、步骤等要素。现代

战争认识的媒介要素大致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

化媒介;另一类是智化媒

介。

2、现代战争认识的基础

是战争实践现代战争认

识是现代战争的主体在战

争实践基础上对现代战争

的客体的能动反映。战争

认识的基础是战争实践,

战争认识是对战争实践的

理论总结。

3、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

感性认识战争感性认识

是战争实践的主体通过感

官和借助于其他战争侦察

手段,所获得的关于战争

认识对象表面特征、外部

联系和各个侧面的认识,

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

性认识以事物的现象为内

容,以直接性为特点,以

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

来直接反映客体。人们通

常所说的经验认识基本上

属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由低到高共分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4、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

理性认识战争理性认识

是战争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战争认识主体借助于抽

象思维所把握到的关于战

争认识客体的本质、全体

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战争

理论认识以抽象性、间接

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

为内容。它是与战争感性

认识有质的区别的战争认

识的高级阶段。战争理性

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

和普遍性的特点。它所反

映的已经不是对象的表面

特征、外部联系和各个侧

面,而是对象的本质和内

部联系,是关于对象的规

律性认识。战争理性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

形式。

5、现代战争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

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质的

阶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就认识的形式

来说,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就认识的内容来说,是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到事物的内在本质。

6、现代战争事实认识(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现代战争事实认识的核心;(二)实事求是方法论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三)正确看待坚持实事求是的阻力。

7、现代战争价值认识战争价值认识就是战争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战争价值关系的反映。

8、检验战争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战争实践。

9、战争认识的两个尺度战争认识的客观性尺度是战争认识的外在尺度。战争认识的目的性尺度是战争认识的内在尺度。外在尺度作为认识检验的一种标准,是检验认识内容是否正确的最根本依据。战争认识的外在尺度反映了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的统一,是主观统一于客观。战争认识的内在尺度反映了客观特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是客体统一于主体。战争认识的这两个尺度反映了战争认识当中客体与主体、主观与客观的两个统一,反映了认识的本质。

10、战争认识的实践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现实标准。它既是检验事实认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价值认识和决策认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战争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征所决定的。战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1、战争认识的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逻辑证明对战争认识的检验具有重要

的作用。实践检验是根本

的标准,逻辑证明不能代

替实践的检验。实践检验

和逻辑证明是相互依赖、

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其

中实践检验是最根本的,

逻辑证明也是十分重要的

方面,在具体的实践检验

过程中,应当把二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实

践检验的任务。任何片面

强调某一方面的观点都是

错误的。

12、战争认识的实践检验

与战争模拟技术战争模

拟的目的是通过模仿战争

活动的客观过程,揭示其

规律,促进军队建设,指

导战争实践活动。战争模

拟与实践检验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实践检验是战争

模拟的基础,战争模拟可

以有效地提高实践检验的

效率。

第九章现代军事思维方

1、现代军事思维方法是从

事军事认识和军事实践活

动的人们对现代战争进行

理性认识时所必须遵循的

思维方法,是关于认识和

改造军事事物的方式、手

段、途径的科学。

1、军事上的逻辑思维方

法(一)军事归纳与军

事演绎;(二)军事分析与

军事综合;(三)军事抽象

与军事具体;(四)军事逻

辑与军事历史的一致。

2、军事上的非逻辑思维

方法(一)军事形象思

维方法;(二)军事直觉思

维方法;(三)军事联想思

维方法

3、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

维的辩证关系逻辑思维

与非逻辑思维都是思维的

基本形式,两种思维形式

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二者在军事思维过程中互

相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

4、系统思维方法,就是把

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

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上综

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

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

一种方法。

5、军事系统思维方法的

一般特征(一)整体化;

(二)信息化;(三)最优

6、军事黑箱思维方法

所谓军事黑箱思维方法,

就是指在不打开军事斗争

这个黑箱或不能打开这个

黑箱的前提下,只是利用

军事信息的输入输出现

象,通过外部的试验和观

测,来研究和了解黑箱系

统的特性和功能,探索军

事黑箱系统内部结构和机

理,进而对系统作出认知

结论的主观智力活动。军

事黑箱思维之所以被军事

家们广泛应用,是因为其

有着科学的原理:系统可

知原理、信息呼应原理、

时空效应原理。

7、军事灰系统思维方法

军事灰系理论就是将军事

系统中的黑色量(未知或

非确知信息)转化为白色

量(明确的已知信息)的

认知学说。其中将军事系

统中的黑色量转化为白色

量是军事灰色理论解决的

主要问题。基本方法一般

有灰色网络思维法、灰色

预测思维法、灰色决策法。

8、军事信息思维方法

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

息的概念,把系统的运动

变化过程,抽象为信息的

流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

分析处理,求得对系统规

律性的认识,这种解决问

题的方式称信息方法。

9、军事决策思维方法的

涵义军事决策思维方法

是关于军事决策过程的方

法。军事决策思维是人们

正确认识军事活动的发展

规律,制订长期或短期的

军事行动方案,用以指导

人们进行军事实践的思维

过程。

10、军事决策思维方法的

基本因素军事决策不是

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人、

物和信息组成的复杂的动

态系统。军事决策包涵着

军事决策对象、军事决策

者、军事决策目标、军事

决策信息和军事决策方法

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互

相联系和互相作用,构成

了军事决策思维的基本活

动。

11、军事决策思维方法的

过程军事决策思维方法

是一个有秩序的活动过

程。一般的讲,它包涵如

下几个思维步骤:1、发现

并提出需要解决的军事问

题;2、确定正确的军事决

策目标;3、思维形成多种

决策方案;4、对各种决策

方案进行思维分析;5、选

择最优方案。

12、军事创造思维方法的

本质和特征创造性思维

是在实践和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既利用有意识的逻

辑思维,又利用下意识活

动能力,并发挥想象、直

觉、灵感的作用,对已有

知识作进一步的分解组

合,以取得突破性成果的

思维过程。军事创造性

思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

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

的连动性、三是思维的多

向性、四是思维的跨越性、

五是思维的突破性。突破

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本质

特征。

13、军事创造思维的过程(一)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结合;(二)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三)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

第十章信息时代与知识军事的发展

1、信息的涵义信息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是对物质的本质、规律及物质之间内在联系的涵义和特点的一种表征,这些表征对于接受者是预先不知道的。

2、信息的结构信息包含三大要素:信源、信宿、信道,他们共同组成了信息的基本结构。

3、信息的基本特点(一)信息的客观性;(二)信息的存储性;(三)信息的共享性;(四)信息的可控性。

4、人类社会正处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大变革之中(一)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二)信息产业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三)智能和知识已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5、军事领域正处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大变革之中(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演变,要求军事领域实行全面变革;(三)信息时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军队的信息化、智能化。

6、知识经济与知识军事的涵义知识经济又称智能经济,它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区别的新的经济形态,即直接依靠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形态。所谓知识军事,是指敌对双方主要依靠和运用知识和信息及所构成的军事系统和武器装备所进行的战争准备和作战活动,它标志着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作战力量和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7、知识军事的主要作战特点(一)作战目的的有限性;(二)作战打击的定向性;(三)作战防护的全维性。

8、迎接知识军事挑战的基本对策(一)“智能型”军人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是学有所长的复合军事人才;(二)“智能型”军人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要掌握现代管理和使用以数字化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智能武器装备系统,具有指挥和参加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和智能战的实践能力。

2013军事理论考试复习

2013军事理论考试复习 宁夏2013军事理论考试复习指南-宁夏理工学院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基本类型:①按社会形态,可分为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 ②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目标,可分为防御性和扩张型国防③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可分为联盟行、独立自主行和中立行。 2、国防的历史启示:①经济发张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什么是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为了加强武装力量的建设,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 4、国防法规体系有哪些门类和层次组成:①按立法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②按国防法规调整领域划分为十六个门类:一是国防基本法类,二是国防组织法类,三是兵役法类,四是军事管理法类,五是军事刑法类,六是军事诉讼法类,七是国防经济法类,八是国防科技工业法类,九是国防运动法类,十是国防教育法类,十一是军人权益保护法类,十二是军事设施保护法类,十三是特区驻军法类,十四是紧急状态法类,十五是战争法类,十六是对外军事关系法类。 5、公民的国防义务有哪些: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6、新中国国防经历了那几个阶段:①外御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1949-1953)②调整阶段(1953-1965)③“文化大革命”时期(1965-1976)④现代化建设时期(1977-1989) ⑤历史性飞跃发展时期(1989年至今) 7、新世界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内容:①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②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④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⑤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战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 8、我国的武装力量有哪几部分构成: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三部分组成。 9、国防运动的概念:国防运动亦称战争运动,是指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有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10、国防教育的地位有哪些:国防教育担负着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危意思的重要精神和国家国家安危意思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全面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和落实战时兵员运动的重要途径。 11、国防运动有什么意义:在大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国防教育,实施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为国家储备大批后备兵员,为军队储备一定量的后备军官。一旦发生战争,即可迅速参战,这对于我国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夺取反侵略战争的顺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的概念特征:①鲜明的阶级性②突出的时代性③明显的实践性④一定的继承性 2、简述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①孕育产生时期:夏、商、西周时期②成熟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③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④继续发展时期:宋至清前期.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影响有哪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17年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2017年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国防建设与国防动员一、填空题。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期间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与是同一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4.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5. 按照动员的方式,国防动员可分为和。二、选择题。9.走进21世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继续优化体制编制,更新教育训练内容和手段,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提高诸军兵种的合成化

水平,向的方向发展。A精兵B合成C高效D先进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2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组成。” A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C民兵D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13.武装力量动员包括A现役部队动员B 预备役部队动员C后备兵员动员D 民兵动员16.国防动员物资准备主要包括。A战略物资储备B军队物资储备C紧急动员物资储备三、判断题。22、2016年1月13日,中央军委改革,四总部体制改为7部厅,3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23、我国核战略的特点是:防御性、威慑性、报复性、有限性和有效性。24、2015年12月31日,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成立大会。25、武警部队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建军原则和宗旨,结合自

军事理论课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2009-2010学年冬季学期军事理论课期末考试复习题说明: 1、本次考试的复习题按照需要考生准备的程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注意事项会在下面具体说明。 2、全部复习题后面所附的页码是“《大学军事学教程》(第二版)”的页码,如没用本版教材的同学,最好借用一下。 3、总的复习题数量为90道,而考试题目为100道,说明某些复习题,尤其是第一部分复习题,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可能会出不止一道试题。 第一部分:理解记忆题(共26道) 注:本部分题目涵盖面广,考生不能单纯记忆一个知识点,而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涉及的内容,理解记忆。例如,复习题目:毛泽东战争观理论包含哪些内容?P68-73,即需要考生仔细阅读并理解教材“《大学军事学教程》第二版”第68页到73页中的所有内容,不仅包括各个条目,还包括这些条目下的具体内容。 1、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的新军事理论有哪些? P62-64 1.在战争本质和战争运用方面的“新帝国论”及“文明冲突论”; 2.在国家安全理论方面的“民主和平论”、“力量平衡论”和“综合安全论”; 3.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先发制人”、“信息战”和“确保战略优势”理论; 4.在作战指导方面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战”、“非接触作战”和“精确作战”理论; 5.在军队建设方面的“军事转型”、“系统集成”和“事业性军队”的理论; 6.在战争动员方面的“重建动员”和“联合动员理论”; 2、毛泽东战争观理论包含哪些内容?(偏重理解) P68-73 1.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 3.战争依赖于经济。 4.战争运动的中心内容是军事活动。 5.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 6.战争的发展趋势服从于历史和人民。 7.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全部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 8.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9.非正义战争阻碍社会进步,正义战争推动社会进步。 10.反对和制止非正义战争,支持和参加正义战争。 11.经过战争区消灭战争,建设和谐社会根除战争。12.为人类的和平而奋斗。

《军事辩证法》学习考试大纲

《军事辩证法》 绪论 1、军事辩证法的涵义答案:军事辩证法是一门研究军事领域里矛盾运动的普遍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对军事实践经验和其他军事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科学理论基础。 军事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唯物辩证的战争观2、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3、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4、军事认识的辩证规律5、作战指导的辩证法 2、军事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答案:军事辩证法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科学的交叉点上,是在两者相互融合的边缘地带生长、发育和壮大起来的,因此,军事辩证法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学的边缘学科。军事辩证法以军事运动整体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军事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3、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创立了人民战争的学说。2、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战争方法论,为中国革命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3、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战争认识论。 4、揭示了科学的战争指导规律。论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辩证法。4、邓小平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强调对敌斗争是文韬武略全副本领的斗争,必须文武兼备。2、创造性的提出了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发展的辩证关 系。3、作出了军队和国防 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 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强调 要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 建设的关系。4、强调要辩 证地看待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之间的关系,坚持 三者的辩证统一和全面发 展。5、论述了人与技术的 关系,强调必须坚持战斗 力标准。6、制定了未来反 侵略战争的作战方针原 则,强调必须坚持现代条 件下的人民战争和积极防 御的战略方针。 5、江泽民军事辩证法思 想答案:1、指出要用“两 个武装”相统一的思想全 面提高军队的素质。2、提 出按照“政治合体、军事 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 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全面建设部队。3、确立国 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出一 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反映时 代特征的现代化建设道 路。4、制定了“一个基点” 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 略方针。5、阐明确保“打 得赢”、“不变质”是新时 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最重要 的核心问题。6、强调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军队建 设。 6、学习军事辩证法的意 义和方法答案:《意义》 1、探索战争规律的向导 2、 开启军事思维的钥匙3、指 导军事实践活动的武器4、 攀登军事科学高峰的捷 径。《方法》1、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注 重理解2、坚持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注重应用3、坚持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 合,注重创新 第一章战争观与新军事 革命 第一节战争观 1、战争的起源、发展和消 亡战争随着私有制和阶 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 也不是永远要存在下去 的,而是将随着私有制和 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消 亡而最终归于消亡。 2、战争的根源和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 料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 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 利益,是发生战争的最普 遍、最深刻的根源。所有 战争发生的根源即根本动 因虽然是一样的,但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战争的具 体动因又有一定的时代特 征,而且即使是同一时代 的战争的动因也是多元化 的。 3、战争与政治㈠战争和 政治的对立;㈡战争和政 治的统一 4、战争与经济㈠、经济 力量是战争的客观物质基 础;㈡、战争对经济有反 作用。 第二节战争的基本矛盾 1、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 是战争的基本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 前,军事家们曾对战争的 根本目的作过种种概括, 这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科 学地揭示战争的基本矛盾 奠定了基础;㈡、马克思 主义认为:保存自己和消 灭敌人是战争根本目的中 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保 存自己就是不让敌人解除 自己的武装,剥夺自己的 抵抗力;消灭敌人就是接 触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 的抵抗力;保存自己和消 灭敌人是对立统一的;保 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普及于 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 的始终,规定和制约着战 争中的其他一切矛盾,是 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 2、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 的辩证关系 (一)保存自己和消灭敌 人的对立;(二)、保存自 己和消灭敌人的统一。 第三节新军事革命 1、军事革命的涵义:军事 革命应是在时代的科技、 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包 括战争形态、作战理论与 作战方式、军队结构、军 事训练、国防体系在内的 军事领域方方面面的根本 变革。 2、军事革命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共发生了六次军事 革命。16-17世纪期间为第 一次;18世纪至19世纪初 为第二次;19世纪后半叶 至20世纪中期为第三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为第四次;核时代军事革 命为第五次;现在发生的 为第六次。 3、世界新军事革命的特 点 ㈠、新军事革命的丰富内 涵,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 容,主要包括军事技术革 命、武器装备革命、军事 理论革命和军事组织体制 革命四个方面。㈡影响军 事革命的主要因素:经济 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 思想文化因素。 4、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影 响 ㈠、空间、时间和效能方 面的变化,首先是空间方 面的变化,其次是时间方 面的变化,第三是效能方 面的变化;㈡对若干重要 领域的影响①武器装备发 展从强调产品的先进能力 转向注重产品的经济可承 受能力;②航天产品生产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是指人类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2.信息战:信息战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能力为主要作战手段,通过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破坏、扰乱敌方的信息流,从而达到一定作战目的,而采取的对抗行动。 3.电子对抗:电子对抗就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作用,从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4.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又成为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也有的称目标特征控制技术,隐身技术是改变武器设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5.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实现由打赢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转变,在军队建设上,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高科技密集型转变。 6.军事高科技: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即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理论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7.夜视技术:夜视技术就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二、填空 1.在未来的战略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五极是:美、中、欧盟、日本、俄罗斯。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军事辩证法、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战略技术的国防建设思想)。

军事理论课试卷模板

填空题 1、世界各国的国防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但【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 4、从宏观上讲,高技术主要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 5、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6、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7、目前,我国的军事战略为【积极防御】。 8、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9、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10、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段性质的根本原则。 1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 12、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1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划归中国管辖的海洋领土,共计 300多万平方公里。 14、现行《兵役法》于1998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 15、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16、核武器具有【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和【高温】等五种杀伤破坏因素。 不定项选择题 1、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制止,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A )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节.国防概述 1国防的概念、四要素 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四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类型 扩张型(如美国)、自卫型(如中国)、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3、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 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4、中国古代国防 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⑴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⑵古代的兵制建设;⑶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⑷古代国防的兴衰。 中国近代的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历史时期。 主要启示: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国防法规 5、国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人民防空法》。 6、《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7、根据《兵役法》和国家、军队的有关政策规定,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通常有三种形式: 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2)按军官待遇入伍 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8、《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是9月18日。 9、你身边的防空设施有哪些? 地铁、高层建筑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隧道等等。 10、公民的国防义务: 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5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3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主要义务: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为武装力量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支前线参战。 11、公民国防权利: 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第三节国防建设 1、国防建设的概念 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军事理论重点及试题

五、军事理论篇 1.军事理论复习提要 重点章节 国际战略环境 中国军事思想 中国国防 兵役法基本知识 信息化战争 精确制导技术 第八章侦查监视技术 第九章电子对抗技术 第十章航天技术 第十一章夜视技术 第十二章新概念武器 第十三章军事气象 第十五章指挥控制技术 补充内容核、化、生武器 重点内容(带为重点关注知识点) 第一章国际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 国际战略格局 我国周边地区及周边安全回顾 缓和是我国安全环境的主流(老师上课改动后及补充的内容)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威胁与挑战 坚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第二章中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发展与成熟;特点;主要内容;《孙子兵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展与成熟;特点;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要点;)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含义;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 第三章中国国防 国防概述(国防的含义及类型、目的与特征、国防精神、我国国防历史及启示)国防法规 国防政策 武装力量建设 国防动员(意义;内容;分类;时机与要求) 第四章兵役法基本知识 兵役法概念、核心及目的 我国历代兵役制度简介 兵役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主要内容;特点及优越性;)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意义以及形式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新军事变革(提出;形成动因;主要内容) 信息化战争的定义,现状,特征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精确制导技术 指导技术(定义、种类、) 导弹武器(定义、组成、分类、特点、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弹药 第八章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的定义、基本因素、分类、主要特点 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 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电子对抗技术 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电子侦察与反电子侦察(无线电通信/雷达/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定义、无线电通信/雷达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战飞机 第十章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概述(基本概念、组成,老师上课补充内容) 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基础知识;各种卫星介绍) 其他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 航天技术展望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夜视技术 夜视技术发展史 基本概念(夜视、夜视技术、夜视技术装备) 夜视器材及分类 夜天光和热辐射 大气传输特性和景物反射特性 主要夜视仪的组成及作用(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热成像仪) 第十二章新概念武器 激光(概念、激光器、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第十三章军事气象 气象、气象学的定义 大气的组成

军事理论大纲

军事理论大纲 第一篇:中国国防 一、中国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定义(P3)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目的 1、保卫国家主权(P4、P5) 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思,根据本国情况…… 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的最主要的职能 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P5) 国家领土是指在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领土和国家一样,都是历史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补充知识:我国领土面积:960+300海洋领土;领空范围:地面高处100公里,100公里以上属于国际共有空间;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3、维护国家安全 4、保障国家发展 5、巩固国家的地位 二、现代国防的类型和特征 (一)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美国)P6 军事力量“前沿存在”,美国在世界各地建有300多个军事基地。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 2、自卫型(中国)P6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以及领土完整的自卫型国防 3、联盟型 分为一元和多元(P6) 4、中立型(瑞士)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多种斗争的角逐(P6) 政治斗争、心理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 2、战争潜力的转化(P7) 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3、综合国力的抗衡(P6) 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组成。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总复习参考资料(1)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总复习参考资料(1) 第一章中国国防 1、什么是国防?其基本要素是什么?(P13-14) 国防,又称国家防务,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包含四个要素:一、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国防的对象是侵略与武装颠覆;三、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回顾我国的国防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P22-23)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P25) 1955年7月3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兵役法》。 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根据《兵役法》和国家、军队的有关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有几种形式?(P29) 通常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 第三种,作为士官入伍。 5、“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P31)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

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6、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是什么?(P28-33) 公民的国防义务有五个方面:(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公民享有三个方面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7、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P43-45) 国防建设的目标:到建国100周年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总目标。 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⑴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⑵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⑶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⑷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⑸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8、我国的国防政策是什么?(P45-47) 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⑵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⑶加强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⑷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⑸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⑹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9、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几部分组成?(P49) 我国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由哪些兵种组成?(P5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和电子对抗兵、侦察兵、测绘兵等专业兵组成。 1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兵种及主要的武器装备是什么?(P52-55) 海军的兵种有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国防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国家的性质。目前世界上的国防 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 ●国家与国防的关系: 1.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2.国防视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3.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我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 鸦片战争终结,大约经历了四千年的历史。 ●《国防法》的主要内容:《国防法》是一部仅次于国家宪法的国防 基本法。 ●海军: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 种。它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 ●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 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空军: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第二章军事思想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八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 周三个奴隶制王朝。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第一个用欧洲文字翻译《孙子兵法》的是曾在中国居住43年的法

国神父阿米奥(中文名叫王若瑟)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 断。 ●战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 ●毛泽东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 ●人民军队的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 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民主:实行政治经济军事的三大民主。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群 众性 ●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完整)浙江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页码整合,推荐文档

上篇:突出宏观军事理论,集中反映了军事学研究的高起点和正确方向; 第一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 1 中国古代国防1)兵制建设2)边防、海防建设3)富国强兵10 2 中国近代的国防13 3 主要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15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16 3)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国防坚固的关键17 第二节国防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23 第三节国防建设 1 国防体制25 2 中国国防建设成就29 3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政策 1)目标31 2)政策33 4 我国武装力量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35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8 3)民兵40 第二章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和发展(秦至清48) 第二节中国古代近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 1 《孙子兵法》2《吴子兵法》3《司马法》4《孙膑兵法》5《尉缭子》 6《六韬》7《三略》8《李卫公问对》9《武经总要》10《海国图志》11 《三十六计》 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 第四节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清王朝的“洋务运动”69 2 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 军事科学71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节概述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74 2)科学体系基本建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75 3)全面成熟阶段——解放战争时期77 4)继续发展阶段——建国以后79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81 2)人民战争思想 3)人民军队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4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理论中的地位和广泛影响。82 2)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建设人民军队的先例 4)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学说 5)系统发展了积极防御思想 6)把游击战提到战略高度 7)形成了系统的歼灭战理论 8)科学地阐述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86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87 3)战争的性质和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 2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 1)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89 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b善于学习,勇于实践c在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90 3)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 4)关照全局,掌握重要关节a 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b 立足全局,掌握重要关节 第三节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95 1人民战争的概念 2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地位96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军事辩证思想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以中国革命战争为主要实践基础。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异常尖锐,而维护旧制度的统治者对人民革命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方式和组织形式只能是革命战争和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和人民大众,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其中既有国内阶级革命战争,也有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军事思想的精华,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论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以及革命的主力军、同盟军、领导阶级等重大问题做了科学的分析,并且认识到武装农民的必要性。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揭示了夺取政权与武装斗争的必然联系。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转进井冈山地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在开创和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中,他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论著,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战争双方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关

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思想。他与朱德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行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等一系列游击战作战原则和战法,蕴涵着敌与我、进与退、打与走、分散与集中等诸多作战指导中的矛盾范畴及其辩证关系。同时,他还论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以及建军的基本原则,涉及党与军队、军与民、官与兵、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等诸多人民军队建设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些思想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和红军特点的比较完整的运动战作战原则,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了战争指导中的战略与战术、进攻与防御、集中与分散、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等一系列矛盾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由于在战争中贯彻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情况的作战指导原则,中央苏区取得了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指导占据了统治地位,红军未能打破“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指导原则,结合战争实际论述了军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诸多军事辩证法范畴。这一著作标志着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形成。随后,毛泽东又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在哲学层次上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为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南京林业大学《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绪论 1.在高等学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意义是什么?(P1-3) ①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 ②重视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③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④开设军事课程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⑤军事课程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如果祖国需要,你愿意投笔从戎吗? 论述题。既要表达鲜明的态度,又要有深度思考,联系思想实际,阐述为什么要这样。层次清晰,语句通畅。 第一章中国国防 1.什么是国防?(P7)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基本要素是什么?(P7) 国防包含四个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②防的对象是侵略与武装颠覆;③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④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P8) 扩张型、联盟型、中立型、自卫型 4.现代国防有何基本特征?(P8-9) (1)国家利益及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5.中国古代国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0) 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古代的兵制建设;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古代国防的兴衰。

6.简述中国近代五次较大的反侵略战争(P11-12)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回顾我国的国防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P13-14)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8.何谓国防法规?国防法规的特殊性表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什么时间审议通过的?国防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P14—17) 国防法规的特殊性表现在: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国防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明确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2、完善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3、确立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4、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5、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6、对国防建设作出前瞻性的规定。 9.“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P20)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10.根据新修订的《兵役法》,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通常有哪三种形式?(P21)①作为义务兵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11.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是什么?(P23-25) 公民的国防义务有五个方面: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公民享有三个方面的国防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12.我国的国防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P33) 国防建设的目标:巩固国防,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国防现代化。 13.我国的国防政策是什么?(P34-35) 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⑵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⑶加强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⑷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⑸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⑹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军事试题(附答案)

军事试题(附答案) 军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是(a) a主权 b政治制度 c国家荣誉 d 国家尊严 2:国防最主要的手段是(a) a军事 b政治 c经济 d 外交 3:贵族男子才有资格当兵是(a)规定的 a西周 b 战国 c秦代 d 唐代 4:汉代规定成年男子服兵役的年龄是(a)周岁 A.23 b.21 c.20 d.18 5: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从(a){违禁词语-已隐藏-20}始。 a明 b清 c宋 d唐 6:我国“国防”的基本含义是在(a)中界定的。 a《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7:1661年(a)率军把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左宗棠 d 邓世昌 8、《孙子兵法》诞生于。c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 9、孙武在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原则。C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势篇》 10、 1977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共有篇。D a.82 b.10 c.7 d.13 11毛泽东军事思想诞生于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主要是的智慧结

晶。D a毛泽东个人 b毛泽东、朱德 c军事家们 d中国共产党集体 1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早由提出: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独秀 d瞿秋白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红军进行了反“围剿”作战。B a三次 b五次 c四次 d六次 14、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发生在。c a1939年 b1940年 c1937年 d1938年 15、我国海岸线有(a)万公里。 a、1.8 b、2 C、2.2 d、2.6 16、在南沙群岛领海争端中,共有( C )个国家和地区。 a、3 b、5 C、7 d、9 17、我国与印度边境有(a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a、12.55 b、9.4 C、13 d、9 18、下列哪个选项是中日关系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 b )。 a、冲绳岛 b、钓鱼岛 C、关岛 d、台湾岛 19、我国领海面积有多少万平方公里 ( a )。 a、300 b、960 C、1260 d、2200 20、信息化作战中,( a )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a制信息权 b电磁空间 C太空 d网络空间 21、我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有( B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a、20 b、21 C、27 d、41 22、军事高技术的特征有:(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