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一、引言

本文是关于《管理学基础》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教案以“探索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通过引入管理学的基础概念,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彼此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介绍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管理学的初步认识。

2.概念讲解

依次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等。

3.案例分析

选择与管理学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4.理论总结

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5.巩固与扩展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价

1.个人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等方面,

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2.小组合作评价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作任务评价

布置学生写一份关于管理学基础理论的综合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运

用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

1.教材:

《管理学基础》,作者:XXX

2.案例: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多媒体设备: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企业的管理者或管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实际应用的了解和认识。

八、总结

通过《管理学基础》的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希望本教案能够对学生

的管理学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管理学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管理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3. 应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管理学概论 a.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b.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c. 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2.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a. 经典管理理论 i. 管理学派的兴起与代表人物; ii.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iii.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b. 行为管理理论 i. 人际关系学派的兴起与代表人物; ii.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iii.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3. 现代管理思想 a. 现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和内涵; b. 全面质量管理 (TQM) 理论; c.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应用管理学理论的案例分析 a. 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 b. 员工激励和绩效管理; c. 决策-making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参与到案例分析中,讨论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管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问答:通过随堂提问来检测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让每个小组总结并报告他们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3.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的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管理问题。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管理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PPT演示:辅助教学的PPT演示材料; 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管理案例供学生分析。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节课为第一次教学,预计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基本内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管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作用。此外,教师还需

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 教案

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 《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管理学已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管理学基础第七版》是由单凤儒编写的教材,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教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为主题,深入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1. 教案的编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管理学基础第七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案。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 教案的使用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案中的内容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案也可以作为备课的重

要工具,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保证教学的质量。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案的深度和广度 《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需要在深度和 广度上有所考量。在深度上,教案要求能够全面深入地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在广度上,教案要求能够覆盖到教学大纲 中的全部内容,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四、总结和回顾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在教学 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教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在教师和学 生的教学和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从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深 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我们共享了自己对这个主题的个 人观点和理解。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的撰写者和使用者,我深切地 理解了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案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质量的 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编写和使用教案的 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广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一、引言 本文是关于《管理学基础》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教案以“探索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通过引入管理学的基础概念,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彼此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介绍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管理学的初步认识。 2.概念讲解 依次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等。 3.案例分析

选择与管理学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4.理论总结 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5.巩固与扩展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价 1.个人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等方面, 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2.小组合作评价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作任务评价 布置学生写一份关于管理学基础理论的综合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运 用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

管理学基础教案-组织文化

.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 【新课导入】谷歌公司文化(资料附后) 【讲授新课】 一、组织文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用途,理论界目前对组织文化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组织文化的内在特征

艾莫瑞大学的杰弗里?桑南菲尔德提出了一套标签理论,它有助于我们认识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个体与文化的合理匹配的重要性。通过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他确认了4种文化类型: 1.学院型组织文化 学院型组织是为那些想全面掌握每一种新工作的人而准备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能不断地成长、进步。这种组织喜欢雇用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然后指导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内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桑南菲尔德认为,学院型组织的例子有:IBM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 2.俱乐部型组织文化 俱乐部型公司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在俱乐部型组织中,资历是关键因素,年龄和经验都至关重要。与学院型组织相反,它们把管理人员培养成通才。俱乐部型组织的例子有: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德尔塔航空公司等。 3.棒球队型组织文化 棒球队型这种组织鼓励冒险和革新。招聘时,从各种年龄和经验层次的人中寻求有才能的人。薪酬制度以员工绩效水平为标准。由于这种组织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巨额奖酬和较大的自由度,员工一般都拼命工作。在会计、法律、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广告机构、软件开发、生物研究领域,这种组织比较普遍。 4.堡垒型组织文化 棒球队型公司重视创造发明,而堡垒型公司则着眼于公司的生存。这类公司以前多数是学院型、俱乐部型或棒球队型的,但在困难时期衰落了,现在尽力来保证企业的生存。这类公司工作安全保障不足,但对于喜欢流动性、挑战的人来

管理学基础 张云河教案

管理学基础张云河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和管理活动的要素。 2. 掌握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分析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如管理思想流派、管理功能理论等。 教学内容: 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a. 管理的定义 b. 管理者的角色 c. 管理活动的要素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a. 管理学的起源 b. 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3. 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a. 管理思想流派 b. 管理功能理论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入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3.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管理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管理学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或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管理学知识。 教学工具: 1. PPT演示:用于呈现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相关管理学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3. 视频资源:播放相关管理学理论和案例分析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 案例一:某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团队冲突中采取了何种管理方式? 案例分析:分析该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方式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团队冲突。 案例二:某企业领导者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作业进行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检验。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与性质 管理的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性质是一种社会活动,涉及到人、组织和资源的协调与处理,以达到组织目标的高效实现。 2.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2.1.1 管理学的涵义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和管理思想、方法、技能、理论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2.1.2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即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力,有效地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与技能要求 3.1.1 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

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3.1.2 管理者的角色与基本素质要求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基本素质。 3.1.3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 管理者应具备有效的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组织技能、领导技能和控制技能,以应对各种管理活动。 4.能力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管理原理来认识和分析管理实践中的具体活动和行为,并掌握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 5.考核标准及方式 随堂考核和课后练及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于管理的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以及管理学的特

点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作业项目包括以班级管理为例说明管理者的角色和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要求。 6.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7.知识、能力重点和难点 知识重点包括管理的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以及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能力重点在于运用管理原理认识和分析管理实践中的具体活动和行为,掌握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难点在于理解管理学的涵义和研究对象,以及掌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和技能要求。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计划职能是最基本和首要的管理职能,其他职能如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围绕着计划展开,以确保实现计划规定的目标。组织职能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旨在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包括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等过程。领导职能则是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的活动和功能。控制职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教案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教案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基础》是本科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本课程是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并为未来成为管理人才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管理职能等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成为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授课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授课方法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本课程还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展交流和讨论,积极学习和分享。 三、教学计划 第一周 主题: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的基本原则、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学的研究重点和方法论。 第二周 主题:组织管理 •教学内容:组织管理的定义、组织管理的职能、组织架构设计、组织行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组织的设计和运作,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实践能力。 第三周 主题: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的招募和选拔、员工绩效管理。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员工招聘、绩效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周 主题:营销管理 •教学内容:营销管理的定义、营销管理的职能、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策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五周 主题:财务管理 •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的职能、成本控制、财务分析。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项评估方式,包括学生综合表现评估、课堂小组 讨论和报告、课堂测试等。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旨在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笔记、课程PPT、教学案例以及相关参考书目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六、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表现、课内外学习等方面。学生 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报告,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不断扩展个人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七、 《管理学基础》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 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成为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织管理、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教案

资源共享课管理学基础 教学大纲 2015年修订 第一部分概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本课程要秉承这一理念与目标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互联网+”O2O课程模式,促进在线开放课程与学校常规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建设翻转课堂。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 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 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 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3)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注重资源共享课的实际应用,建设好翻转课堂。 二、教学内容结构 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

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 为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一)基本教学模式 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二)线上线下融合的O2O课程模式 1.逐步实现在线课程资源,特别是授课视频的颗粒化,以适应学生的碎片化、泛在式学习化。 2.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O2O课程模式,建设翻转课堂。 四、教学媒体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1.主教材:单凤儒著.《管理学基础(第五版)》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2.配套教材:单凤儒编著.《管理学基础(第五版)实训教程》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五、考核 实行全程化、全员化、职业化考核。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5分钟):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知识讲解(20分钟): 教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解释管理学对组织和个人的意义,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15分钟): 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讨论。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团队,进行管理学概念与理论的应用,并对团队的管理进行评估和改进。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并形成小组报告。 5.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选择的团队,以及对团队管理的评估和改进方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评论。 6.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反思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 1. 预习教材; 2. 讲解教材; 3. 分析实际案例; 4. 小组讨论; 5. 小组展示。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管理学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 学生的小组报告和展示。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

第七章激励 一、激励的基本原理 1.激励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左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固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构成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①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②需要。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③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外部环境对人的需要的影响条件与因素。 ④行为。行为是指在激励状态下,人们为动机驱使所采取的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动作。 2.激励过程 人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不断升华的循环。人的个体行为活动过 程的基本模式如图7. 1所示。 活动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实现了目的,满足了需求,这会产生一个反馈,告诉此人原有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于是在新的刺激下,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2)行为没有实现目的,也会有反馈,产生某种挫折感,这时又可能产生两种行为: 一是他可能愈挫愈勇,采取建设性行为,以继续实现目的:二是他可能变得灰心丧气,采

取防御性行为,放弃原有的目的。 二、激励理论一一内容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求。 (2)安全需求是人类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伤害的需求。 (3)社会需求是感情或归属方而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是指自尊和受别人尊敬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的需求。 (二)成就需求理论 麦克利兰认为:人还有高层次的需求,即权力、亲和及成就这三种需求。 (1)权力需求。 (2)亲和需求。 (3)成就需求。 该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髙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付冒险,绝不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付未来,而是对问题善于分析和估计。 (三)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徳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9 年提出的。 双因素理论强调: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果缺乏激励因素,并不会引起很大的不满。而保健因素的缺乏,将引起很大的不满,然而具备了保健因素时并不一左会激发强烈的动机。赫茨伯格还明确指出:在缺乏保健因素的情况下,激励因素的作用也不大。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一个组织中不可或缺,两者是一种并驾齐驱的关系。 1959年,赫茨伯格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岀版了《工作与激励》一书,正式提岀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管理学基础 张云河教案

管理学基础张云河教案 教案主题:管理学基础 教案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管理学基础》高校管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动态案例和实际例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引入:(5分钟) 1. 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

概念讲解:(20分钟) 2. 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组织、领导等 3. 解释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4. 引导学生思考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理论讲解:(30分钟) 5. 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 6. 详细介绍每个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案例分析:(15分钟) 7.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结:(5分钟) 8.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10分钟) 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方法讲解:(30分钟) 2. 引导学生思考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3. 详细讲解每个方法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20分钟)

4. 给学生准备一些管理学的典型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讨论和总结:(15分钟)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各自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课堂检测:(10分钟) 6. 出一些相关管理学的应用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5分钟)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管理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1. 教学引入需要通过实际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选择,确保能涵盖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问题。 3. 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进行重点培养和考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加强。

管理学基础课程试讲教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试讲教案 标题:管理学基础课程试讲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试讲提供指导和建议。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提供实践技能以应用于现实组织中。教案的设计将涵盖以下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 掌握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实践情境中;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1. 将管理学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 本教案建议将试讲分为两个教学小时进行。 教学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教学小时: 1. 课堂导入和目标明确(10分钟); 2. 管理学基础概念介绍(20分钟); 3.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20分钟); 4. 师生互动问答(10分钟); 5. 课堂总结和任务布置(10分钟); 第二教学小时: 1. 课堂导入和复习(10分钟); 2. 管理学的理论应用与实践(20分钟); 3. 小组工作与展示(25分钟); 4. 教师点评与学生反馈(10分钟); 5. 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15分钟)。 【教学方法与活动】

1. 教学方法: -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 师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思考。 - 小组讨论与展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从不同角度理解管理学的概念或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2. 教学活动: -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和分析管理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合作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实践应用。 - 学生展示和反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代表进行展示,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学生互动。 【教学资源】 1. 幻灯片或白板,用于讲解和展示关键概念和理论; 2. 管理学经典教材和案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案例进行分析。 【评价方法】 1. 小组案例分析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1. 引言 打造优秀的管理学基础教案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教案旨在通过合理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其管理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掌握常用的管理工具和技巧; - 理解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管理等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2.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 提升学生的分析、决策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 3.1 管理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经典管理学派及其贡献; - 管理思维的培养。 3.2 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 - 组织结构与职权分配; -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 建设高效团队的方法与技巧。 3.3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 - 员工培训与开发; -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3.4 决策管理 - 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型; - 决策技巧与风险管理; - 变革管理与创新决策。 4. 教学方法 4.1 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 通过讲解管理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 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4.2 小组合作与团队项目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团队项目; -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4.3 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 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视频和管理工具操作演示; -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管理学经典著作的电子版本; -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知识分享。 5. 教学评价 5.1 课堂测验与个人作业 - 设计及时的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 - 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5.2 团队项目评估 - 根据团队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果,对团队表现进行评估;

管理学基础教案19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教案

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10.1.3财务管理的开展 从中基层管理者的角度看,以下内容是一些经常性的财务管理工作。 1.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是企业筹办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起点。在自主经营、参与竞争的条件下,资金的筹集将决定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1)资金筹集的原则。资金筹集的原则主要有:规模适度原则。筹资要在正确预测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要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合理的量为首要原则。成本最低原则。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在筹资的过程中进行筹资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和筹资过程中的费用。合法性原则。在企业筹资的过程中,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稳定性原则。筹资是企业的一项重大而经常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稳定性原则。 (2)资金筹集的来源。企业的资金基本来源主要包括:投入资金。这是指企业的所有者以各种投资形式注入企业的资金。这部分形成企业的权益资本,如股票、保留盈余等。借入资金。这是指企业以各种形式从企业外部借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资本,如银行贷款、债券等。 (3)资金筹集的方式。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直接吸收投资;保留盈余;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其他方式。 2.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等五类项目。这里主要说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1)流动资产管理。流动资产是指在生产经营中参加循环、周转,资产形态不断变化,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并通过产品销售收入得到补偿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应收或预付款项。这是指在生产经营中,由于资金结算的原因或市场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占用的各种应收、预付等款项。存货。存货是指再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费而储备的物资。主要包括产成品、在制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其他。包括短期投资、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资产的形成方式包括:外购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特点主要有:(1)固定资产使用时间长,超过一个会计年度;(2)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实物形态不变,但其价值逐步转移,其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期不一致;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决定其资金周转期。 3.成本费用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