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缺乏理想的选择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引起骨

髓、心、肺、肝、胃、肠、脑、脊髓、周围神经肌肉、血管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气管或组织的损害可以不同,既是同一器管或组织的损害

程度每例也不一致。此外,随着肿瘤患者存活期的延长,某些抗肿瘤药物远期

毒性性反应,如不孕、畸胎等已逐渐有所发现,列表分别简要的归纳一些抗肿

瘤药物的近期和远期的毒性,如表10—1、表10—2。

表10—1 近期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近期毒性药物

抑制造血组织除激素类,平阳霉素及长春新碱外,几乎所

有抗肿瘤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造血功能抑

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马利兰主

要为粒细胞减少而苯丁酸氮芥则为淋巴细

胞减少

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所有药物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近期毒性药物

①恶心呕吐烷化剂、柔红霉素、阿霉素阿糖胞苷

门冬酰胺酶、羟基脲

消化

系统

反应②口腔黏膜溃疡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阿霉

素、平阳霉素、链褐霉素、羟基脲

③腹泻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链褐霉素、阿霉

素、卡氮芥、羟基脲、靛玉红

④便秘肠麻痹长春新碱

肝胆①肝脏损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已亚硝脲、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甲基苄

器官

②胆汁淤积 6-硫嘌呤

近期毒性药物

胰腺炎门冬酰胺酶、环已亚硝脲、

①膀胱无张力长春新碱

膀胱损害②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

心血管①动脉阻塞环磷酰胺

系统损害

②位置性低血压长春新碱、甲基苄肼、环胞苷

①皮炎平阳霉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门

冬酰胺酶

皮肤及

附件损害

②皮肤色素沉着平阳霉素、马利兰、环磷酰胺、阿霉素

③皮肤过度角化平阳霉素

④皮肤萎缩、脂膜炎肾上腺皮质激素

近期毒性药物

⑤过敏性斑丘疹甲氨蝶呤、门冬酰胺酶、马利兰

⑥脱发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平阳

霉素、阿霉素、氮芥

①神经炎及脑神经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阿霉素、甲

基苄肼

神经系统损害

②嗜睡、昏迷门冬酰胺酶、甲基苄肼、氮芥、长春新

①高血糖门冬酰胺酶、皮质激素、;链褐霉素

内分泌

及代谢紊乱②低血钠长春新碱

③水中毒环磷酰胺

④凝血障碍门冬酰胺酶

①发热平阳霉素、门冬酰胺酶、阿糖胞苷其他②流感样综合症阿糖胞苷

害性③全身性过敏反应门冬酰胺酶、平阳霉素

表10-2 远期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远期毒性药物

1.柯兴综合症泼尼松

2.小脑萎缩,脑神经麻痹长春新碱

3.截瘫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等(鞘内注射)

4.白内障马利兰、二溴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

5.长期骨髓抑制马利兰、亚硝脲氮芥

6.心肌损害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大剂量

环磷酰胺

7.肺纤维化马利兰、环磷酰胺、平阳霉素、6-硫基嘌

8.膀胱纤维化环磷酰胺

9.性功能减退、如无月经无精子不孕等环磷酰胺、甲基苄肼、氮芥、马利兰、

苯丙氮酸

10.致畸胎甲氨蝶呤、6-硫基嘌呤、马利兰、环磷

酰胺、苯丙氨酸、氮芥、长春新碱、

甲基苄肼、羟基脲

11.致癌作用甲基苄肼、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长春

花碱

放疗的护理

一、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根据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积及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因此照射前应向病人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重要作用。

1.选用全棉柔软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

2.照射野可用温水和柔软的毛巾轻轻沾洗,局部禁用肥皂水擦洗或热水浸浴或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冰袋等。

3.照射区皮肤禁止剃毛发,宜用电剃须刀,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照射区皮肤禁做注射点。

4.外出时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应予遮挡。

5.局部皮肤不要搔抓,皮肤脱屑切忌用手撕剥。

6.多汗区皮肤如腋窝、腹股沟、外阴等处保持清洁干燥。

二.营养和饮食护理

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的修复、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有重要作用。

1. 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并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并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营养知识宣传,鼓励家属做一些病人可口的食品,为病人提供丰富的营养。

2. 放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3000ml,以增加尿量,使因放疗所致肿瘤细胞大量破坏、死忙而释放出的毒素排出体外,减轻全身放疗反应。

三、头颈部肿瘤照射护理

1. 为提高放疗敏感性并预防感染,应保持照射部位的清洁。

2. 加强口腔卫生,每次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NS或多贝尔氏液漱口。

3. 若鼻饲干燥可滴入无菌石蜡油湿润,鼻堵可滴注麻黄素。

4. 口腔照射应事先摘掉假牙,减少口腔黏膜的反应。口腔黏膜照射后,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化学成分改变,致使龋齿的发生率增高,应嘱病人使用氟制牙膏。

四肺癌照射护理

1. 发热为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应按发热病人护理,并注意保暖,防止门窗同时开启使空气对流,并诱发放射性肺炎。

2. 对刺激性咳嗽,可给予镇咳剂,特别是夜间应加强巡视及时给病人饮一些热水,常可减轻其咽喉部刺激而缓解咳嗽,促进睡眠。

五腹腔、盆腔照射前应排空小便,减少膀胱反应。

六进放射治疗室不能带入金属物品,如手表、钢笔。

化疗期的护理

一、松弛疗法

在给予大剂量化疗前,向患者解释说明化疗时可产生较重的恶心呕吐不适感觉,为药物毒性反应而引起的。可采用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双手自然放置,轻闭双目,做深吸气长呼气,连续4-5

次/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或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反应,取得患者的配合。

二、饮食清淡

化疗时,消化道反应严重,应禁止油腻及汉纤维素多的食物,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无菌软食,少量多餐,鼓励患者进食,化疗时给予地西泮镇静,胃复安止吐,严重时给予康泉等强震吐药物。

三、毒性反应的观察

联合大剂量化疗,可致多种毒性损伤。常见为心脏毒性损伤,其次为肾脏,肝细胞损伤。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悸、胸闷、早搏、肝区不适,尿少等现象。

四、消化道护理

放、化疗时,消化道可发生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每次呕吐后及时清洁漱口,观察呕吐物性状及量,及时清除呕吐物减轻对患者的刺激。腹泻后及时清洁肛周保持皮肤的清洁。

五、并发症的治疗

联合化疗所用的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治疗需加强水化,加大液体量输入,24小时液体量在4500-6000ml之间。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防止发生出血性膀胱炎。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

————————————————————————————————作者: ————————————————————————————————日期: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化疗是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很多病友因为对化疗的毒副作用不清楚,充满恐惧从而无法配合治疗,今天开始,我就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逐一进行解释。 在化疗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通常的说法是血常规白细胞数低。其实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不仅仅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还有可能出现血小板、血红蛋白的降低。一般而言: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就时间来看,化疗结束开始算,一周内白细胞逐渐降低,到化疗结束后第7-10天,降至最低点。而后骨髓造血开始恢复。因此化疗结束后一周内,病人因尽量待在屋内,即使外出也需要戴口罩,家里要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我们先来说说骨髓抑制中的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C 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毒副反应。这种毒副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了解肿瘤内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安全范围,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发生,表现多样化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程度较轻,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美国学者Swain在题为“治疗肿瘤-保护心脏:现代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的演讲中,对已经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各种靶向药物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单抗为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3%。因此,Swain强调,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血管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甚至已成为一些多靶点药物最常

见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梗死(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QT间期延长等。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 单克隆抗体,也是最早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乳 腺癌的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是曲 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报告表明,曲妥珠单抗心功能障碍和HF的发生率比预期高,尤其当与其他有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此外,既往心脏病史、高龄、既往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胸部放疗史等可增加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报告,单用曲妥珠单抗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7%;而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HF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曲妥珠单抗与多柔比星联用,患者HF发生率达到27%,NYHA心功能分级3~4级发生率为16%。近来多项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左室功能监测,并避免与蒽环类等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可有效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防治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防治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可分为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两大类。近期毒性反应一般指发生于给药后4周内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又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大类。 一、局部反应 抗肿瘤药物的局部反应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组织反应或坏死及栓塞性静脉炎,与一部分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 一旦疑有外渗发生,应采取:1、停止输液2、限动肢体3、回抽外渗药物4、拔针5、外渗部位避免施压6、有指针时按不同药物,局部使用解毒剂7、按不同药物局部冷敷或热敷8、抬高肢体9、报告和记录10、局部用中药或硫酸镁。 静脉炎的处理防胜于治,药物应稀释到一定浓度,滴注时调节好滴速,选择深静脉或中央静脉置管均有意义。使用PICC对防止药物外渗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全身反应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反应表现为沿 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如静脉 使用氢化可的松或生理盐水后仍可继续用药,但速度宜慢。 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内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应视为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颜面潮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需立即停止输液并作相应处理。 2.发热如以低剂量做试验,严密观察体温、血压、及时补液,使用退 热剂及激素,可避免严重后果。 3.造血系统反应由于半寿期的不同,最初常表现为白细胞特别是粒细 胞的减少,其次是血小板的减少,严重时血红蛋白也降低。仅有少数药物没有或少有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程度与患者个体骨髓储备能力关系密切。用药前有肝病、脾亢、接受过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或过去曾行放/化疗者更易引起明显的骨髓抑制。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对于停药后2-3周恢复。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 肿瘤是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分为良性和恶性2类。我院常见的肿瘤疾病只要包括:消化系统肿瘤、胸部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癌、乳腺癌、泌尿系男性生殖系统、及妇科肿瘤等。 抗肿瘤药为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传统上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他类中包括铂类、门冬酰胺酶、靶向药物等。另一分类法是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分为:( 1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包括烷化剂、蒽环类和铂类化合物等;(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是抗代谢药;(3)作用于DNA模板影响DNA转录或抑制DNA依赖RNA聚合酶而抑制RNA合成的药物,如喜树碱类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紫杉类、长春碱和鬼臼碱类等;(5)其他类型的药物,如激素、门冬酰胺酶、维A酸类化合物等。我院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多西他赛、顺铂等。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抗肿瘤药物的正确配置。 在配制多西他赛时,粉针剂应先以指定溶剂溶解,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配制后浓度不超过0.74mg/ml),操作者应尽量穿戴防护衣服及手套,配制好的药液应立即使用。 在滴注吉西他滨时,滴注时间通常是30分钟,最长不超过60分钟。延长滴注时间和增加用药频率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超过60分钟时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奥沙利铂不能与氯化物(包括各种浓度的氯化物溶液)或其它药物配伍,与铝接触后会降解,故本药不能接触含铝器具。 2、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正确处置。 使用表柔比星时应避光,最好在输液通道建立后由侧管冲入,以避免药物外渗或漏至皮下。给药后应以生理盐水冲洗静脉。药物外渗时处理方法为:予氢化可的松局部皮下浸润,然后局部涂倍他米松/庆大霉素软膏,用弹性绷带包扎(开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缺乏理想的选择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引起骨 髓、心、肺、肝、胃、肠、脑、脊髓、周围神经肌肉、血管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气管或组织的损害可以不同,既是同一器管或组织的损害 程度每例也不一致。此外,随着肿瘤患者存活期的延长,某些抗肿瘤药物远期 毒性性反应,如不孕、畸胎等已逐渐有所发现,列表分别简要的归纳一些抗肿 瘤药物的近期和远期的毒性,如表10—1、表10—2。 表10—1 近期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近期毒性药物 抑制造血组织除激素类,平阳霉素及长春新碱外,几乎所 有抗肿瘤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造血功能抑 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马利兰主 要为粒细胞减少而苯丁酸氮芥则为淋巴细 胞减少 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所有药物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近期毒性药物 ①恶心呕吐烷化剂、柔红霉素、阿霉素阿糖胞苷 门冬酰胺酶、羟基脲 消化 系统 反应②口腔黏膜溃疡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阿霉 素、平阳霉素、链褐霉素、羟基脲 ③腹泻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链褐霉素、阿霉 素、卡氮芥、羟基脲、靛玉红 ④便秘肠麻痹长春新碱 肝胆①肝脏损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已亚硝脲、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甲基苄 肼 器官 ②胆汁淤积 6-硫嘌呤

近期毒性药物 胰腺炎门冬酰胺酶、环已亚硝脲、 ①膀胱无张力长春新碱 膀胱损害②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 心血管①动脉阻塞环磷酰胺 系统损害 ②位置性低血压长春新碱、甲基苄肼、环胞苷 ①皮炎平阳霉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门 冬酰胺酶 皮肤及 附件损害 ②皮肤色素沉着平阳霉素、马利兰、环磷酰胺、阿霉素 ③皮肤过度角化平阳霉素 ④皮肤萎缩、脂膜炎肾上腺皮质激素 近期毒性药物 ⑤过敏性斑丘疹甲氨蝶呤、门冬酰胺酶、马利兰 ⑥脱发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平阳 霉素、阿霉素、氮芥 ①神经炎及脑神经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阿霉素、甲 基苄肼 神经系统损害 ②嗜睡、昏迷门冬酰胺酶、甲基苄肼、氮芥、长春新 碱 ①高血糖门冬酰胺酶、皮质激素、;链褐霉素 内分泌 及代谢紊乱②低血钠长春新碱 ③水中毒环磷酰胺 ④凝血障碍门冬酰胺酶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因此,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骨髓抑制 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 1.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

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 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C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 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对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mg,每日1~2次),并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能促进血小板生长的细胞因子,例如TPO、白介素-III和白介素-XI。 二、消化系统毒性 1.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的化疗药有致吐潜能。严重的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甚至使患者拒绝再次治疗,呕吐的机理为:①化疗药物直接刺激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 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毒副反应。这种毒副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了解肿瘤内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安全范围,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发生,表现多样化虽然相对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程度较轻,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 ASCO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美国学者保护心脏:现代肿瘤治疗的心血管在题为“治疗肿瘤Swain-毒性”的演讲中,对已经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各种靶向药物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因此,3%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单抗为强调,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Swain视。心血管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相关的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甚至已成为一些多靶点药物

最常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高血压,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见的不良反应。慢性心)下降/)梗死(心肌缺血/MI、左室射血分数(LVEF 间期延长等。HF力衰竭()、QT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 )的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单克隆抗体,也是最早获 美国FDA 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心脏 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报告表明,曲妥珠单抗心功能障碍和HF的发生率比预期高,尤其当与其他有 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此外,既往心脏病史、高龄、既往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胸部放疗史等可增加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报告,单用曲妥珠单抗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7%;而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HF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曲妥珠单抗与多柔比星联用,患者HF发生率达到27%,NYHA心功能分级3~4级发生率为16%。近来多项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精选课件)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 理详细篇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化疗是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很多病友因为对化疗的毒副作用不清楚,充满恐惧从而无法配合治疗,今天开始,我就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逐一进行解释。 在化疗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通常的说法是血常规白细胞数低.其实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不仅仅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还有可能出现血小板、血红蛋白的降低。一般而言: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就时间来看,化疗结束开始算,一周内白细胞逐渐降低,到化疗结束后第7-10天,降至最低点。而后骨髓造血开始恢复。因此化疗结束后一周内,病人因尽量待在屋内,即使外出也需要戴口罩,家里要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我们先来说说骨髓抑制中的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

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 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CSF和GM—CS 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毒副反应。这种毒副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了解肿瘤内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安全范围,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发生,表现多样化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程度较轻,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美国学者Swain在题为“治疗肿瘤-保护心脏:现代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的演讲中,对已经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各种靶向药物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单抗为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3%。因此,Swain强调,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血管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甚至已成为一些多靶点药

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梗死(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QT间期延长等。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 单克隆抗体,也是最早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乳 腺癌的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是曲 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报告表明,曲妥珠单抗心功能障碍和HF的发生率比预期高,尤其当与其他有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此外,既往心脏病史、高龄、既往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胸部放疗史等可增加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报告,单用曲妥珠单抗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7%;而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HF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曲妥珠单抗与多柔比星联用,患者HF发生率达到27%,NYHA心功能分级3~4级发生率为16%。近来多项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左室功能监测,并避免与蒽环类等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可有效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

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

文献综述题目: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 学生姓名:巫红春 班级: 11化学班 3.2 铂(Ⅱ)配合物 (7) 3.3 非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 (10) 3.4 海洋抗肿瘤药物 (12) 3.5 天然源抗肿瘤药物 (12)

3.5.1 植物源抗肿瘤药物 (12) 3.5.2 海洋生物源抗肿瘤药物 (14) 3.5.3 微生物源抗肿瘤药物 (14) 4.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护 (15) 特点,克服了普通化学治疗药物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强、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临床应用前景乐观;(2)新型的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新药,不良反应较小,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铂类及钌类化合物;(3)海洋真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已分离到大批结构新颖、作用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笔者对已上市或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以上3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以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关键酶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虽然新型抗肿瘤药物克服了传统抗肿瘤药物的许多缺点,但仍存在不足。比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发生时即启动血管形成程序,抑制新生血管,可阻止肿瘤增殖和扩散,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性,但不能完全杀死残余的不依赖血管生长的肿瘤细胞,在抑制和消除后肿瘤还可能复发,潜在抑制 , 酸,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长度一般为25--60 个核昔酸,SELEX 技术自Tuerk 等1990年发明以来,在临床诊断、靶向药物研制方面得以广泛应用。首个核酸适配体药物CMacugen 由美国FDA在2005年批准上市,成为核酸适配体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美国Achemix、SomaLogic,德国Noxxon AG等多个公司正在开发核酸适配体药物和诊断试剂,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和诊断试剂,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有效途径。将药物偶联于肿瘤细胞特异性配体上是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核酸能特异性结合细胞并且随之内化是理想的靶向细胞输送剂。核酸适体“靶向配

抗肿瘤药有哪些常见毒副作用

抗肿瘤药有哪些常见毒副作用 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常常是以药物为重要手段。在药物作用到人体发挥药理作用时,有时产生一些与治疗作用不需要的反应,进而造成机体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症状。从理论上看,无论何种药物除了人们所期望的治疗作用外,都可能存在着人们并不期望出现的毒副作用。有的药物毒副作用和用药剂量大小有密切关系,有的则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密切关系(如药物的过敏反应),有的毒副作用和长期用药有关系,而有的药物毒副作用在停药后一定时间方才表现。充分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熟知预防的方法,也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必不可少职责。同时,作为银屑病患者在长期的求医过程中也应该掌握一些药物的科学基本知识。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止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或蛋白质的合成,或直接对这些大分子发生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也对机体中各个组织的正常细胞增殖,发挥了抑制作用,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一些常见毒副作用有: (1)外用或皮肤接触多有刺激性、腐蚀性、局部毒性和变态反应过敏性。注射给药时可引起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 (2)对骨髓造血系统抑制:主要是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如环

磷酰胺、氮芥、乙双吗啉、甲氨喋呤、硫唑嘌呤、氟脲嘧啶。用药时必须定期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3)泌尿道症状:如服用环磷酰胺时,可出现化学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小便次数多)、尿急、膀胱里急后重(老想解小便)、血尿,甚至排尿困难。应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减轻之。 (4)常见皮肤症状有脱发,但停药后可再生幼细新头发。偶见皮肤、指甲色素沉着。 (5)长期应用可致男性睾丸萎缩,精子缺乏;妇女可致闭经、卵巢纤维化或致畸胎。 (6)有些可影响肝功能,出现黄胆、凝血酶原减少。故肝功能不良者用药应慎重。 (7)消化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厌食、腹泻。有和甚至可能发生胃肠粘膜溃疡、出血、便血。 (8)有的可偶然发生肺炎样症状、肺纤维化,如博来霉素(争光霉素)。 (9)有的可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如全身无力、疲乏、四肢麻木、感觉异常、腱反射消失等。偶致偏瘫以及系统的永久性神经损害,如长春新碱。因此,用抗肿瘤药物治疗银屑病时应慎重,遇严重毒副作用时,应及时减药或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牛皮癣患者联盟》温馨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